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结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借助一定的介体,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革命先辈的示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道德动力,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以促使当代大学生参照学习,最终达到内化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健康道德人格的教育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有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大学生个体道德素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红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党继承了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宝贵实践经验,为红色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活动频繁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着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给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
     在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红色文化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些高校作为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重点找出红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总结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高度重视先进人物的示范效应、注重结合形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发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开展教育。
     新时期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科学设定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准确把握红色文化教育原则,努力掌握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规律;其次要善于科学选择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内在要求;再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路径,善于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运用好“潜移默化法”、“比较学习法”、“红色旅游体验法”、“实践锻炼法”、“红色文化现代传播法”等教育方法;最后要积极构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机制,重点构建好红色文化教育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实现机制、评估机制和教育保障机制,从而助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取得新成效,实现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教育目标。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is an activity in which educators, resorting to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materialized in some form of medium and with the revolutionary predecessors as models, motivate learners morally, elicit their sympathy with the culture and urge them to model on the forerunners, and learners are made to internalize the spiritual qualities of the predecessors, to develop a correct outlook on world, life, values, and to develop healthy morality and personality.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abide by the laws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apply to their practical life.
     Launching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It is beneficial to enrich the contents,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improve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helps to secure the leadership of CPC,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upgrade their individual moral qualiti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especially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has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and showcases exuberant vigor and vitality.
     While celebrating the achievements, it is cautioned to notice soberly the deficienc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Party has inherited valuable experiences in th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and has accumulated a rich wealth for it.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weeping across the world, the ideas and cultures clashing with one another, the western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ctivities from western hostile for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extending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Relying on the research upon the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the writer has selected some sampling universities wher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which identifi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in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and sums up its experiences---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xemplary effect of grand figures, combining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lly exploiting the function of mass media.
     In the new era, the following are proposed in fulfilling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First of all, clarify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set the educational goals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grasp accurately the principles and the basic laws of education.
     Secondly, select scientifically the resources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valu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resources in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and grasp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rdly, explore initiatively new approaches to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revolutionary culture resources into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apply scientifically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subtle influence method,""the comparative learning method","the experience method,""the rehearsal method","the modern media method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
     Fourthly, build actively new educational mechanisms with emphasis o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the educational guarantee mechanism, so as to ensure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making new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education, of enhancing learners'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y, and of safeguard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from never being toppled.
引文
① 《胡锦涛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人民日报》,2008年1月23日。
    ① 《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83页。
    ① 周从标博士论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第87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① 邓小勇:《江西青年学生网络祭奠先烈悄然兴起》,http://www.jxcn.cn/525/2007-4-5/30048@300406.htm。
    ② 《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传统》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6/10209571728s.shtml。
    ① 李康平著:《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5页。
    ② 冯建军,傅淳华:《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①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② 冯成略:《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③ 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④ 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① 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② 邓显超、孙连红《发展红色旅游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农业考古》,2008年第12期。
    ③ 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④ 程潇潇硕士论文《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
    ① 何克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② 刘丽平硕士论文:《红色文化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研究》,南昌大学,2007年。
    ③ 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的政治内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① 马立新:《透视红色经典现象》,《文史哲》,2005年第5期。
    ② 陶东风:《革命的祛魅: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③ 朱小理博士论文:《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南昌大学,2011年。
    ④ 张爱芹、王以弟:《红色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⑤ 周立硕士论文:《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① [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② [美]尼姆·威尔斯著,陶宜译,《续西行漫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③ [美]哈里森·福尔曼著,陶岱译,《北行漫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① 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2页。
    ① 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3页。
    ②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
    ① 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②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50页。
    ① 蒋能:《胡锦涛四论井冈山精神有何深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4884204.html。
    ② 蒋能:《胡锦涛四论井冈山精神有何深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4884204.html。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页。
    ②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16页。
    ① 胡国铤主编:《共和国之根》,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② 韩京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4页。
    ③ 《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指出:结合群众实践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人民日报》,2001年6月4日。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72页。
    ② 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页。
    ③ 葛丽华硕士论文:《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第13页。
    ④ 冯丽娟:《用红色文化教育铸就当代大学生精神回归的家园》,《职业时空》,2011年第11期,第179页。
    ⑤ 周立硕士论文:《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14页。
    ① 任杰:《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8900/15005023.html。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③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52、1653页。
    ④ 徐京跃、霍小光:《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5/c_114258698.htm.
    ① 《刘少奇选集》下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5页。
    ② 《叶剑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48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3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38、1439页。
    ①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http://www.bjb.cas.cn/ddjs/11xx/200403/t20040306_1848374.html。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1页。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92页。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09/c1001-19529890.html。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48页。
    ②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385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1页。
    ① 《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1页。
    ① 周立博士论文:《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第48页。
    ① 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72页。
    ① 徐艳国博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中南大学2010年,第44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
    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09/c1001-19529890.html。
    ① 任剑涛:《后革命时代的公共政治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① 阳丽君、王东祁:《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原因之探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78页。
    ② 胡松、罗国华:《红歌会: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第35页。
    ① 王良举:《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9期,第43页。
    ① 樊志明:《井冈山上杜鹃红》,《金融时报》,2011年5月24日。
    ② 胡涛:《井冈山市力争实现和谐全面发展》,《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年4月25。
    ① 《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shaanxi.gov.cn/0/1/75/528/117634.htm。
    ② 班若川:《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中国旅游报》,2011年11月8日。
    ③ 班若川:《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中国旅 游报》,2011年11月8日。
    ① 班若川:《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中国旅游报》,2011年11月8日。
    ② 班若川:《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中国旅游报》,2011年11月8日。
    ① 黄永宣博士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西南大学2011年,第26页。
    ①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人民日报》,2007年1月25日。
    ②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人民日报》,2007年1月25日。
    ③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人民日报》,2007年1月25日。
    ④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人民日报》,2007年1月25日。
    ① 《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9页。
    ① 冯俊:《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12期。
    ①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课堂》,《人民日报》,2004年6月4日。
    ②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办得更好》,《人民日报》,2004年7月15。
    ①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6页。
    ②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6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
    ① 《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
    ① 王书、贾安东、曾欣然:《“偶像——榜样”教育的德行心理分析》, 《中国青年研究》,2006第9期,第11页。
    ① 袁文斌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第179页。
    ①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第1版。
    ②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第1版。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3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① 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① 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53页。
    ① 郭建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3日。
    ① 郭建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3日。
    ② 张岂之:《大学的使命》,《光明日报》,2011年08月11日。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8页。
    ① 曹泳鑫:《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7页。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0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86页。
    ① 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5页。
    ② 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9页。
    ① 盛宇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② 盛宇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第230、231页。
    ① 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编印:《中央国家机关在瑞金》(内部版),2007年11月。
    ② 陈建平硕士论文:《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第39页。
    ③ 迟海波:《红色文化资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119页。
    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http://www.jb.mil.cn/zc/jdcl/tdgm/201211/t20121122_5517.html。
    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http://www.jb.mil.cn/zc/jdcl/krzzg/201212/t20121203_6813.html。
    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http://www.jb.mil.cn/zc/jdcl/jfzz/201212/t20121203_6826.html。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
    ②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41页。
    ③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
    ④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1年,第216页。
    ① 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1年,第216页。
    ② 胡国铤主编:《共和国之根》(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387页。
    ③ 胡国铤主编:《共和国之根》(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389页。
    ① 张颢:《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8期。
    ② 《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指出:结合群众实践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人民日报》2001年6月4日。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页。
    ① 苏区精神: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① 石仲泉:《赣南苏区: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赣南日报》,2012年4月10日。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9页。
    ①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6年10月22日。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页。
    ①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3页。
    ①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20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页。
    ①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0页。
    ②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3、8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5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4页。
    ②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
    ③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月11日。
    ④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⑤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①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②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③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 7475040.htm。
    ④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⑤ 《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2/content_7475040.htm。
    ①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引经据典》,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31/c40531-21691945.html。
    ②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引经据典》,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31/c40531-21691945.html。
    ③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引经据典》,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31/c40531-21691945.html。
    ① 渠长根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语境下的红色文化研究》,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年,第272、273页。
    ①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3、224页。
    ① 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58页。
    ① 肖庆生:《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第8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4页。
    ②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86-190页。
    ③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01页。
    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62页。
    ① 《2011年全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2-03/01/c_122777252.htm。
    ① 张国政,岳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实践锻炼法》,《世纪桥》(理论版),2009年第4期。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89页。
    ③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9月9日。
    ① 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39.htm。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5页。
    ①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70页。
    ① 蒙冰峰,廉永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与机制》, 《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第64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09页。
    ①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②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③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① 《习近平:保证江山永不变色》,《新京报》,2013年7月13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毛泽东著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4、《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毛泽东文集》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6、《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7、《刘少奇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8、《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
    9、《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叶剑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
    1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中央宣传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
    2、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20日。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01年9月20日。
    4、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06年10月11日。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0月15日。
    6、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11年10月18日。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1、马齐彬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2、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
    3、朱谦之:《文化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4、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5、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6、汤家庆:《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
    8、罗国杰:《道德建设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9、韩京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盛宇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
    11、班华:《现代德育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刘云林:《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14、罗钢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5、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孙迎光:《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余伯流、凌步机:《毛泽东与瑞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20、陈志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2、凌步机:《红色赣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赵志毅:《文本与人本一高校德育方略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丁锦宏:《品格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5、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6、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冯成略:《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29、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黄力之、张春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与现代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31、启瑄等编:《红色旅游》,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32、苏振芳:《道德教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3、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34、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5、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6、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7、郑永廷:《德育发展研究一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丁大同:《国家与道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39、傅治平:《精神的升华——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40、李兰芬:《当前中国德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41、汪立夏、李康平主编:《红色江西: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42、任剑涛:《后革命与公共文化的兴起——<后革命时代的公共政治文化>前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43、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44、胡国铤主编:《共和国之根》,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年。
    45、李水弟主编:《红色文化与传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46、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7、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8、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49、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50、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51、李小三:《苏区干部好作风》,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1、[美]斯诺:《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吴黎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2、[美]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4、[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
    5、[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6、[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7、[苏]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8、[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9、[美]尼布尔:《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法]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美]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
    12、[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邬冬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倪梁康,张廷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16、[美]麦金太尔:《教师角色》,丁怡、马玲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17、[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18、[美]尼姆·威尔斯著,陶宜译,《续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19、[美]哈里森·福尔曼著,陶岱译,《北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20、[美]拉瑞·P·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刘春琼,解光夫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1、[英]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蒋之一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2、[美]约翰·杜威:《道德教育原理》,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3、[美]劳伦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周从标博士论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
    2、张瑞芳博士论文:《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陈中建博士论文:《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李海博士论文:《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陈殿林博士论文:《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上海大学2009年。
    6、任志明博士论文:《“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兰州大学2009年。
    7、袁文斌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王莱丽博士论文:《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徐艳国博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中南大学2010年。
    10、杨婷博士论文:《榜样教育研究》,武汉大学2010年。
    11、吴艳东博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武汉大学2010年。
    12、袁文斌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3、彭建国博士论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4、黄永宣博士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西南大学2011年。
    15、朱小理博士论文:《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公式及路径研究》,南昌大学2011年。
    16、韩丹博士论文:《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指出:加强群众实践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人民日报》,2001年6月4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华网,2003年1月2日。
    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第1版。
    4、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课堂》,《人民日报》,2004年6月4日。
    5、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办得更好》,《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0日。
    6、陈洪涛:《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8期。
    7、马立新:《透视红色经典现象》,文史哲,2005年第5期。
    8、冯俊:《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12期。
    9、《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传统》,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6/10209571728s.shtml。
    10、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1、王书、贾安东、曾欣然:《“偶像——榜样”教育的德行心理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9期。
    12、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206/68346/5327536.html。
    13、何克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4、邓小勇:《江西青年学生网上祭奠先烈悄然兴起》,http://www.jxcn.cn/525/2007-4-5/30048@300406.htm.
    15、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论界,2007年第8期。
    16、王良举:《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9期。
    17、《胡锦涛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人民日报》,2008年1月23日。
    18、邓显超、孙连红:《发展红色旅游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农业考古,2008年第12期。
    19、冯建军、傅淳华:《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20、李康平、李正兴:《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1期。
    21、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的政治内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2、阳丽君、王东祁:《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原因之探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3、卢丽刚、时玉柱:《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4、兰晓程:《井冈山红色文化及其对根据地建设的历史作用》,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5、吴清江、戴淑雯:《红色资源开发研究》,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6、刘云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3期。
    27、邓显超:《关于弘扬苏区精神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28、《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9月9日第2版。
    29、胡松、罗国华:《红歌会: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30、陶东风:《革命的祛魅: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1、班若川:《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光明日报》,2011年6月16日。
    32、孙迎光:《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33、李章军:《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5日。
    34、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39.htm,
    35、胡涛:《井冈山市力争实现和谐全面发展》,《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年4月25日。
    36、肖灵:《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
    37、肖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4期
    38、徐京跃、华春雨:《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2013年8月20日
    1、Betty A.S. Moral education:character,community and ideal.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8.
    2、Lszarus, R. S. Emotion and Adapt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Golem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4、Robert S. Feldman, Social Psychlolgy,Prentice Hall,Upper Saddel River,New Jersey,1998.
    5、Tim Oaks, Aloe Luo. Marketing the Revolution:Tourism, Landscape and Ideology in China:unplished paper.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