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人物和主题的演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战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犹太作家,他们开始在美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在创作内容上却很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马拉默德、辛格、以及索尔·贝娄的作品中,他们强调主人公的犹太身份,并且以描写犹太人的生活境遇以及道德教义为主,但是菲利普·罗思却在作品中对犹太教传统进行了嘲讽和批判,但是无论是强调犹太性还是批判它,他们创作的内容都是围绕犹太人来写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瑟夫·海勒、塞林格、阿瑟·米勒以及金斯伯格的作品,他们不再强调主人公的犹太身份,描述的对象也不再是以犹太人生活为主,而是战后人们的普遍精神状态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犹太文学的一个发展趋向,即犹太文学创作中的犹太因素逐渐走向淡漠,他们开始关注全人类的思想状态。这种趋向是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它是两种文化交融产生的必然结果。
After Second World War, many distinguished Jewish writers began to come to the stage, and from that time,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star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But through comparison,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big difference in what they wrote about ,for example , in the works written by Malamud , Singer , as well as Saul Bellow , Jewish identity was emphasized , and the lives of Jewish was described , but in the works of Fillip Roth, Jewish traditions were criticized ,by strong contrast , in the works of Joseph Heller, J.D. Salinger, Arthur Miller as well as Allen Ginsberg, Jewish identity was not mentioned , and instead of Jewish lives , the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in gener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fter World War Two . From this comparison, we can detect the trend of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that is, Jewish factors in the literary works of Jewish writers are embodied less and less, the writ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in general not just limited to jews. This trend reflects the cultural changes which is inevitable when two cultur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引文
1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32页.
    2杨仁敬著.美国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3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4阿巴·埃班著.犹太史[M].阎瑞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第203页.
    5刘洪一著.犹太文化要义[M].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80页.
    6刘洪一著.犹太文化要义[M].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7-68页.
    7张倩红著.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0页.
    8张倩红著.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1页.
    9王捷.陌生的犹太文学走进了中国学界的视野[J].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10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94页.
    11Michael P.Kramer, Hana Wirth-Nesher.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吴敏芝.从早期美国犹太作家极其作品看早期美国犹太文学的演变[J].时代教育,2008年.第5期.
    13 Chametzky, J., Felstiner, J., Flanzbaum, H.,and Hellerstein,K.(eds.),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A Norton Anthology[M]. 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Company,2001. p106.
    14欧文·豪著.父辈的世界[M].王海良、赵立行译.上海三联书店,第56页.
    15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95页.
    16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第266页.
    17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96页.
    20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21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22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23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42页.
    24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25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50页.
    26马拉默德著.伙计[M].叶封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27刘洪一著.犹太名人传--文学家卷[M].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28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58页.
    29Judie Newman. The jewishness of Isaac Bashevis Singer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9.
    30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36页.
    31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58页.
    
    32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36页.
    33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36页.
    34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60页.
    35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2页.
    36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73页.
    
    37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74页
    38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72页.
    39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75页.
    40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66页.
    41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67页.
    42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43刘洪一著.犹太名人传文——学家卷[M].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380页.
    
    44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页.
    45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页.
    46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0页.
    47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48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
    49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50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51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0页.
    52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53刘洪一著.犹太名人传——文学家卷[M].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560页.
    54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87页.
    55菲利浦·罗斯著.犹太人的改宗[M].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56菲利浦·罗斯著.犹太人的改宗[M].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57菲利浦·罗斯著.犹太人的改宗[M].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0页.
    
    58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6页.
    59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2页.
    60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66页.
    61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页.
    62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63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9页.
    64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65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J].东方论坛,1997年.第1期.
    66张倩红著.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0页.
    
    68艾·巴·辛格著.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241页.
    69刘洪一著.犹太文化要义[M].商务印书馆, 2004年.第12页.
    70刘洪一著.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文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71索尔·贝娄著.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72朱路平.精神的漂泊与回归--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流浪"主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5.第5期.
    73朱路平.精神的漂泊与回归--论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流浪"主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5.第5期
    74张倩红著.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75张倩红著.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0页.
    76菲利蒲·罗思著.爱泼斯坦[M].俞理明、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0页.
    77菲利蒲·罗思著.爱泼斯坦[M].俞理明、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78菲利普·罗思著.信仰的卫士[M].俞理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9页.
    79刘洪一著.犹太名人传——文学家卷[M].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230页.
    80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2008年.第390页.
    81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82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2页.
    83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27页.
    84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85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31页.
    
    86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87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60页.
    88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66页.
    
    89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赵玉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第168页.
    90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60页.
    91安奈特·鲁宾斯坦著.美国文学源流[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92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93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90页.
    94Aristotle.Poe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p20.
    
    95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7页.
    96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90页.
    97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86页.
    98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86页.
    99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2页.
    100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6页.
    101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491页.
    102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28页.
    103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85页.
    104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66页.
    105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66页.
    106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215页
    107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5页.
    108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89页.
    109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1页.
    110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80页.
    111乔国强著.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28—229页.
    112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113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23页.
    114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215页.
    115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30页.
    116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11—112页.
    
    117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30页.
    118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86页.
    119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87页.
    120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587页.
    121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496页.
    122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75页
    
    123朱虹著.美国文学简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300页.
    124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39页.
    125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第189页.
    126朱虹著.美国文学简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411页.
    127吴富恒著.美国作家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1534页
    128刘洪一著.走向文学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8-99页.
    129刘洪一著.走向文学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0页.
    130刘洪一著.走向文学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131文楚安著.垮掉的一代及其其他[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40页.
    132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 2008年.第483页.
    
    133Allen Ginsberg. Howl and Other Poems[Z].City Lights Books,1956. p14.
    134Allen Ginsberg. Howl and Other Poems[Z].City Lights Books,1956. p15.
    135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商务印书馆, 2008年.第486页.
    136Allen Ginsberg. Howl and Other Poems[Z].City Lights Books,1956. p16.
    137伊·维斯·勒·培莱克著.艾伦·金斯伯格访谈录[Z].韩金鹏译.国外文学,1998年.第2期.
    138Allen Ginsberg. Howl and Other Poems[Z].City Lights Books,1956.p20.
    139文楚安著.垮掉的一代及其其他[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50页.
    140Allen Ginsberg. Howl and Other Poems[Z].City Lights Books,1956.p16.
    141伊·维斯·勒·培莱克著.艾伦·金斯伯格访谈录[Z].韩金鹏译.国外文学,1998年.第2期.
    [1]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艾·巴·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年.
    [3]艾伦·金斯伯格.金斯伯格诗选[Z].文楚安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
    [4]安奈特·鲁宾斯坦著.美国文学源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5]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
    [6]菲利蒲·罗思著.爱泼斯坦[M].俞理明、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7]菲利普·罗思著.信仰的卫士[M].俞理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8]菲利浦·罗斯著.犹太人的改宗[M].朱涌鑫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9]傅有德,黄福武主编.犹太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年.
    [11]刘洪一.犹太精神---犹太文化的内涵和表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2]刘洪一.犹太名人传---文学家卷[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
    [13]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
    [14]刘洪一.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5]马库斯著.美国犹太人1585—1990年一部历史[M].杨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迈克尔·舒马赫著.达摩之狮:金斯伯格评传[M].圣·马丁出版社,1992年.
    [17]欧文·豪.父辈的世界[M].王海良、赵立行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18]潘光,陈超南,余建华.犹太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
    [19]索尔·贝娄.赫索格[M].宋兆霖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0]赛妮亚.犹太文化精神[M].甘肃: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21]王灵桂.一脉相承——犹太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6年.
    [22]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3]吴富恒著.美国作家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4]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
    [25]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
    [26]杨仁敬著.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年.
    [27]张倩红.困顿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
    [28]张耘著.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评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29]朱虹著.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池大红,谭素钦.近5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 2002年, (4).
    [2]黄家修.当代美国犹太小说发展述评[J].现代外语, 1983年, (4).
    [3]胡碧媛.犹太文化与犹太身份:美国犹太文学人物剖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9年,第1卷(2).
    [4]胡碧媛.身份的变迁:“中心”与“边缘”、“对立”与“互动”—从犹太文学人物身份特征说起[J].外语研究,2004年,(5).
    [5]刘洪一.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个方面—关于犹太文学本体品性的思考[J].外国文学,1997年,(4)
    [6]敏捷.应该重视犹太文学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3年.(2).
    [7]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运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2)
    [8]乔国强.当代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1).
    [9]乔国强.试谈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1卷(3).
    [10]扬帆.诠释犹太文化的美国变迁-评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 2003年,(6).
    [11]王捷.陌生的犹太文学走进了中国学界的视野—中国首次犹太文学研讨会学术概述[J].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1).
    [12]王玉平.浅析美国犹太文学的转折[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3).
    [13]张长江.试论二战后美国犹太作家思想倾向的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23卷(2).
    [14]邹智勇.菲利浦·罗斯小说的主题及其文化意蕴[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4).
    [15]张群.“身份”:美国犹太人的困惑-论美国早期犹太小说的主题[J].国外文学,2001年,(1).
    [1] Aristotle.Poe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2]Chametzky, J., Felstiner, J., Flanzbaum, H.,and Hellerstein,K.(eds.),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A Norton Anthology[M]. New York and London: W.W.Norton&Company,2001.
    [3]Dimont,Max I., Jews, God and History[M].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1962.
    [4]Ginsberg,Allen. Howl and Other Poems[Z]. San Francisco: City Lights Books, 1956.
    [5]Girgus,Sam B. The New Covenant: Jewish Writers and American Idea[M].Chapel Hill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4.
    [6]Glazer,Nathen. American Judaism[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72.
    [7]Gordon Milton M.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8]Guttmann,Allen. The Jewish Writer in America :Assimiliation and the Crisis of Identity[M].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9]Hapgood,Hutchins.The Spirit of the Ghetto,Schocke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65.
    [10]Harap,Louis. Creative Awakening:The Jewish Presence in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1900-1940s[M].New York :Greenwood Press,1987.
    [11]Helterman, Jeffrey. Understanding Bernard Malamud[M].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85
    [12]Karpeles,Gustav. Jewish Literature and other essays[M]. New York : Books for Library Press,1971.
    [13]Liptzin,Sol.The Jew in American Literature[M]. New York: Bloch Publishing Company ,1966.
    [14] Michael P.Kramer, Hana Wirth-Nesher.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Sanders,Edward. The Poetry and Life of Allen Ginsberg [M]. New York :Woodstock, 2000.
    [16]Sidney Richman.Bernard Malamud[M]. New Have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s,1966.
    [17]Wade,Stephen.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1945[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18]Walden,Deniel.(ed.),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Jewish Fiction Writers[M]. Detroit: Gale Research ,19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