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与财政支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0年以来,尤其2006年农业税费取消之后,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多,2011年已近万亿,但它并没有根本解决或缓解我国大量小农与大市场对接这一“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放眼世界,如何借鉴国际上这一问题解决好的经验,将小农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加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成分,不仅是农业发展本身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建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夙愿能否早日实现的重大历史课题。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与财政支持这一论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研究这一论题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一框架至少应弄清楚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农业与政府的关系来延伸说明财政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支持的依据;二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与具体财政支持方式的适合性;三是在繁芜复杂的财政支农政策中找寻出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最需要、最有效的重点支持环节。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全文含导论共分为六章,约15万字。
     第一章,导论。该部分交代了论文选题背景、意义与研究目的,及研究前提、方法、逻辑与内容结构。同时,主要完成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简评:(一)社会主义与合作社的关系理论;(二)资本主义与合作社的关系理论;(三)国内农村合作经济思想的发展等三部分内容。
     第二章,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必然性。该章主要探讨四方面的内容:(一)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紧迫性,呼应导论部分选题背景与意义;(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含义、原则、作用与分类,分8项说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对“三农”发展的主要作用,引申出合作经营方式相对小农经济方式的优越性;(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与传统农村合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不同背景;(四)新时期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四部分内容,目的是说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是什么、能干什么的问题,为以后章节内容作铺垫。
     第三章,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本章有两大块内容构成,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借以分析后面的现状、问题。第一块内容是解决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与政府财政为什么要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问题。该部分首先从新形势下农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出发,利用第2章中提出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作用这个“工具”,分析小农经济在“三农”方面及国家农业政策与“三农”结合方面产生弊病的原因;接着,基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论断与全国“明星村”的实践经验这两个方面,演绎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这种经营形式的必要性;接着,论证农村合作经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与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再接着,导出政府财政积极组织引导、重点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第二块内容是解决政府财政如何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问题。该部分首先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形式或模式——构建以党政主导的群众路线为保障、村两委基层组织为依托、多样性乡土社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农民综合合作社为重点支持对象,这“四位”服务于作为“一体”美丽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社综合、联合发展模式;紧接着分别对这“四位”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释,最后接合本文财政支持合作社发展这一主体思路,分析了财政支持的方式、着力点、主要形式等内容。
     第四章,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核心问题是总体支持不足、力度不够。本章第一部分从两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分析:(一)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态度与行为方面;(二)财税、金融、农业人才培训等具体支持政策方面。第二部分是利用第二章建立的分析框架对这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章,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域外经验借鉴。本章是对美国、法国、台湾、日本、韩国三类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分析。重点是围绕台、日、韩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经验介绍与概括。他们发展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农村合作经济,政府所给予的支持范围广、力度大、深入细致,不是浮于面上,点到为止,政府在其中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六章,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政策的完善。本章是结合第三、四、五章的内容,主要从两个大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政府观念与行动;(二)财税、金融、农业与合作社人才培训等支持政策。
     二、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与财政支持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庞杂,且可直接参阅使用的资料不多,系统地研究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其难度之大超出笔者预想,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常感力不从心。尽管如此,本文仍尽力在主要观点方面做到有所创新:
     (一)由政府主导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是走出“三农”困境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存在放任自流与心存顾虑的情况,并未形成一种必要性的支持态度与认识。因此,本文不仅仅是政府支出分类上,财政对农业的简单投入或投资支持,而是从组织农民开展合作经营角度对农业发展问题作更深层次思考,提出以下观点:
     (1)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不同于传统农村合作经济的特点: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缓解小农所随时面临的市场、自然、经济和其它风险的有效形式;它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向着大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种养加生产购买销售甚至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农村综合合作经济,从而拉长产业增值链,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富裕起来的有效载体;它是重振乡村基础组织,改善党和政府与农民关系,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支柱。
     (2)尤其是财政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既是落实党和政府一再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提高庞大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深化和完善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真正缓解“三农”问题,稳定农业大局,保证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提出今后财政支农资金的调整方向和具体措施。
     (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生利益冲突时,存在社会经济组织资源(如龙头企业、供销社、信用社等)与合作社、农户不易结成利益同盟的问题;二是存在“大农吃小农”、假的合作社,数量占优小农参与合作社不足的问题;三是专业合作社综合业务与联合社发展不足,不能解决卖难与农业低效的问题。正是基于此种情况,提出构建以党政主导的群众路线为保障、村两委基层组织为依托、多样性乡土社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农民综合合作社为重点支持对象,这“四位”服务于作为“一体”美丽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社综合、联合发展模式。
Since2000,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been appropriating more and more, particularly after the abolishing of the agricultural tax in2006, in agriculture. The amount of the appropriation has been close to1trillion in2011. Unfortunately, this effort couldn't have helped change the fact that the small peasants of a great number across the country are unable to keep up with grand bazaar, which has been an essential problem of the3issues in rural areas, or even helped ease the situation. For this reason, it is indispensable to gain experience worldwide, to mobilize and organize the small peasants in an effective way, and to develop new types of cooperative econom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part of unification in the fundamental marketing system in the country, not on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build-up of a well-off society and f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analytic framework to study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within the subjec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it. And to do it,3aspects are to be illustrated: first, the necessity of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 second, the appropriate match of the way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 development; third, the most needed and most effective points of the complicated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1. Content and Primary Opinions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this thesis consists of5chapters, about120,000Chinese characters.
     The introduction comes with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subject along with the premise, the logic and the methods of the study, and, meanwhile, summarizes and briefly comments on the related researche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1) The relation theory of socialism and cooperatives.(2) The relation theory of capitalism and cooperatives.(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within the country.
     Chapter1: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Four aspects are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1) The reasons of the urgent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which echo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eaning in the introduction.(2)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s, the principles, the function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which leads to its superiority to the small-peasant-production mode;(3)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ith a basic conclusion of the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in the past;(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in this new age. The four parts serve as an explanation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he foreshadowing of the contents that follow.
     Chapter2: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his chapter aims 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analytic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present in the following parts. This chapter starts with the particularities of agriculture of the country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n, with regard to the ways to develop agriculture, evolv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from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mall-peasant-production mode and Deng Xiaoping's "Two Leaps" theory; and then, clarify the limitations of self-developing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n, lists and explains several key financial support methods such as the government's active guidance, th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he perfection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policies based on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e change from directly financially supporting farmers into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mainly; finally, concludes that whatever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is carried out, it has to focus on the connections among the four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reproduction.
     Chapter3: the analy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the problems in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he major problem in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is the lack of general support. The first part of this chapter analyses this problem from three aspects.(1) The government's attitude and action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2) Specific supporting policies concerning taxes, finance or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ists.(3) The installment of both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chapter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tic framework having setting up in chapter4to analyses the aspects above
     Chapter4: the experience of financial supp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from outer the mainland. This chapter provides the analyses of the methods of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carried out by American, French, Japanese, Korean, and Taiwan governments, which are of three categories, and mainly focuses on Japanese, Korean, and Taiwan. These governments hav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o which they have given abundant, broad and detailed support. The governments play an importanc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key to their success.
     Chapter5: th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his chapter makes a combination out of the third, the forth, and the fifth chapter,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in three ways.(1) The government's ideas and actions.(2) Specific supporting policies concerning taxes, finance or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ists.(3) The installment of both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2. The innovative concepts in this thesis.
     The content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it is quite broad and complicated, while there's little already-made material to refer to. It is extremely hard and tiring to do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However, despite all the obstacles, the thesis manages to innovat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public finance. This thesis not only calls for appropriation for agriculture from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deliberates deep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rom the view of public finance. Through the deliberations on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support, it forms the political ideas to promote the current two-tier-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basic rural marketing system within the country.
     (2) The analyse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can't develop without adequat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 letting-along and the worries that exist in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hinder the formation of a necessary supportive attitude and idea. And this thesis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functions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its superiority to the small-peasant economy, the exercises in the countries where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is well developed, the limitations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3)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alytic framework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To apply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within the country, this thesis constructs a two-dimensional analytic framework for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its key points. In this framework,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are the guiding principle,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al guidance,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s serving as the carrier of assistive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support in cooperative rural economy. And the focus of financial support is the purpose, which emphasizes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suppl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ale mainly through finance, taxes,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ists and tax-based finance.
引文
1 以江苏华西、河南南街、刘庄、黑龙江兴十四村等为代表的全国一千多个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
    2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132-133
    3 恩格斯.《致奥·倍倍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版,P416-417
    4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378-379
    5 恩格斯.《致奥·倍倍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版,P41641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13卷,P200
    7 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634-635
    8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294-295
    9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310
    10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P310-315
    11 恩格斯.《致奥·倍倍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版,P261
    12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P847
    13 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P847
    14 列宁.《在全俄土地科、贫农委员和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328
    15 列宁.《在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代表会议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181
    16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中文版,P322
    17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P197-198
    18 列宁.《论消费合作社和工艺合作社》、《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卷,1972年第1版,P330
    19 列宁.《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列宁全集》第8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P298
    20 列宁.《一幅说明大问题的小图画》《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367-368
    21 列宁.《列宁全集》,俄文第4版.第4卷,P343
    22 列宁.《一幅说明大问题的小图画》《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367-368
    23 列宁.《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版,P391
    24 列宁.《俄共(布)党纲草案:经济部分的条文》《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P769
    25 列宁.《在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P109
    26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P424-425
    27 《联共(布)决议案汇编》俄文版,卷下,P171
    28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190
    29 《联(布)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决议》第一缉,人民出版社,P5-6
    30 列宁.《论合作制》《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P424
    31 列宁.《论合作制》《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P683
    32 《联共(布)决议案汇集》俄文版,卷上,P517
    33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1版,P33
    34 斯大林.《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P163-164
    35 斯大林.《关于俄国共产党(布)第13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1956年第一版,P219
    36 斯大林.《关于农村工作》《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P202
    37 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版,P78
    38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版,P117
    39 斯大林.《论农村中的工作》《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P537
    40 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版,P218-219
    41 斯大林.《关于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211-212
    42 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183
    43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P330
    44 斯大林.《关于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0年第1版,226
    45 斯大林.《关于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P213
    46 毛泽东1943年10在《边区高干会的讲话——论合作社》
    47 1943年11月29日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会上的讲话——组织起来》
    48 1943年11月29日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会上的讲话——组织起来》
    49 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P151
    50 王树桐,戎殿新.《世界合作社运动史》[M].山东大学出版1996,P35
    51 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P6
    52 马卡林科.《论合作社会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P73
    53 Thomas P.SchomischEdwing G.Nourse and the Competitive Yardstick School of Thaught,UCCOccasional Paper No.2,July 1979
    54 王树桐,戎殿新.《世界合作社运动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P112
    55 丁为民.《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P47
    56 HENDRISKE G Screening Competi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49(2):202-217
    57 KARANTINIS K, ZAGO A. Endogenous Membership in Mixed Duopson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Literature[C]//HENDRIKSE G W J. Restructuring Agricultural Haveka Erasmus University Press,2004:65-90
    58 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薛仙舟应陈果夫请求起草该文。
    59 闰应福.薛仙舟的合作经济思想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60 郭蒸晨.梁漱溟在山东[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P19
    61 唐踔.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述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2 郭剑鸣.试论卢作孚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兼谈民国两类乡建模式的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63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2)
    64 温铁军,杨春悦.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2)
    6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部门和资本“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7)
    66 贺雪峰.农民组织起来的陷阱.光明网,2011年4月
    67 罗兴佐,贺雪峰.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公共品供给.基金项目: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6BZZ013)
    68 曹锦清.小农的出路[J].新西部,2001,(12)
    69 罗兴佐.税费改革前后农田水利制度的比较与评述[J].改革与战略,2007,(7)
    70 罗兴佐.政府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J].探索与争鸣,2010,(8)
    71 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村发展的“十五”回顾与“十一五”的改革思路[C].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2005年10月
    74 张晓山.析我国“民工荒”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19日
    75 陈锡文.应该认真研究农村现实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7(04)
    76 引自与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序言部分,1973
    77 王景新.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趋势、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乡村发现,2008,(1)
    78 《不要忽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工作》[N].《人民日报》,1956年6月6日
    79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A].《毛泽东选集》第5卷,p459
    80 《粮食问题和思想问题》[N].《人民日报》,1957年8月5日
    81 《毛泽东的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乌有之乡网站,2013年11月
    82 《光明日报》.1965年10月8日
    83 陈万金等.21世纪中国农业[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84 《毛泽东的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乌有之乡网站,2013年11月
    85 《毛泽东的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乌有之乡网站,2013年11月
    86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87 《中国统计年鉴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p183
    88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89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90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91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92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93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94 《毛泽东的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乌有之乡网站,2013年11月
    95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
    96 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index.htm
    97 高锦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1月5日
    98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历程回眸[J].中国农村科技,2007,(5)
    99 郑新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7)
    100 郑新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7)
    101 山东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经营管理,2004,(6)
    102 李红兵.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3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借鉴国外合作社经验应对WTO挑战[J].农业经济导刊,2001,(4)
    104 郑新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7)
    105 郑新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7)
    106 1993年,国务院明确以农业部作为指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与联合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
    107 1987年,国务院55号文件要求供销合作社“在自愿原则下,组织生产者建立不同产品的生产专业协会,或按照合作社的组织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社”。
    108 胡伯继,徐高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外部环境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
    109 1950年6月4日,在《关于修改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给刘少奇的信》中,毛主席除继续强调粮食是生活资料,是农民利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外,同时指出粮食也是生产资料,这就肯定了粮食也是生产力。
    110 邓小平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卷第65页,1984年
    111 姚丽霞,房国忠.中国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12,(8)
    112 农业部网站2012年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资料
    113 来源2014年1月22日《经济日报》中关于“要用好国家财政支农资金6年累计5.85万亿元”报道
    114 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的绩效已得杜吟棠(2005)、孙艳华(2007)、苑鹏(2008)、蔡蓉(2011)等学者的认同,张晋华、冯开文(2013)等通过对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实证研究(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得出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比,纯收入平均增加2698.5元。
    115 引自道格拉斯·诺斯与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序言部分,1973
    116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Z]贵人网http://www.noblechinese.com/guiren-news2/info/39863-1.htm.2008.11.17
    117 郑少忠.记黑龙江兴十四村集体化道路——荒原上崛起新城镇[N].人民日报,2014年4月11日
    118 张磊.新乡刘庄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Z].西部网http://news.cnwest.com/.2014年4月8日
    19 罗兴佐,贺雪峰.论乡村水利的社会基础——以荆门农田水利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04,(2)
    20 王曙光.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1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足农产品价格上涨有限[N].中国经济时报,2005/2/4
    122 刘欣森,彭干梓等.专家呼吁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恶化趋向[N].中国青年报,2005年2月2日
    123 代英姿.公共卫生支出:规模与配置[J].财政研究,2004,(6)
    124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125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126 《毛泽东的农业理论: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型》.乌有之乡网站,2013年11月
    127 胡东升.中国农民如何富裕起来?[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2月2日
    129 何慧丽,温铁军.村庄层面“三位一体”的农民综合合作.三农中国网站,2014年3月14日
    30 财政部长谢旭人在2012年10月29日出版的《经济日报》撰文内容
    131 农业部长.稳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9日
    133 国家工商总局网站首页>政务公开>统计资料http://www.saic.gov.cn/zwgk/tjzl/
    134 孔祥智、张吉星不赞成有些学者指出的,80%以上专业合作社是假合作社的结论,认为关键问题是1/3发挥一定作用,1/3合作社没有发挥作用或作用较小,形成的原因很多,不能归为合作社“真”、“假”造原因。
    135 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0,(2]
    136 夏英,宋彦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0,(1)
    137 何慧丽如何在兰考县具体指导合作社组建、发展,在乌有之乡网站上有详述。
    138 农合网>农合论坛http://hy.nong.fafa.cn/
    138 孔祥智,史冰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1978--2008)[J].中国合作经济评价,2010,(2)
    14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监发[2009]13号)[R]2009
    141 财政部财科所外国财政研究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8
    142 苑鹏.关于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3,(4)
    143 苑鹏.关于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3,(4)
    144 孙中华.2010年1号文件解读[N].农民日报,2010年2月22日
    145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经信息网http://www.caein.com/
    146 数据来源于中国农经信息网http://www.caein.com/
    147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与,2009,(4)
    48 来源于农业部网站信息http://www.moa.gov.cn/
    149 农业部经管司,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总结报告[r].中国农经信息网,2008-2-17
    150 福建省财政厅孙婷婷等,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扶持政策研究[R].中国农经信息网,2011-11-12
    151 郭红东,楼栋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0,(2)
    155 孔祥智,程泽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企业税收制度分析[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1)
    156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市委农办工作人员,便于对数据收集整理,可信度较高。
    157 杨群义.合作社税收政策执行要规范优惠要到位[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2)
    158 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http://gjs.mof.gov.cn/mofhome/mof/
    159 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起,在天津、辽宁、山东、贵州4省(市)开展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
    160 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http://www.mof.gov.cn/index.htm
    161 何广文.解决农村弱势群体贷款融资难问题的逻辑思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0,(1)
    162 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http://gis.mof.gov.cn/mofhome/mof
    163 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http://gjs.mof.gov.cn/mofhome/mof
    164 夏英,宋彦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类型及其发展现状考察[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2,(2)
    165 数据源于2011及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内容。
    166 数据源于2011及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内容。
    168 毛晓雅.“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座谈会上热议——如何壮大未来田野上的主力军?[N].农民日报,2013年07月31日02版
    169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2009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通报》,教职成厅[2007]14号、教职成厅[2010]2号
    170 来源于农业部网站中2010年党的强农惠农宣传材料
    171 中国农村劳动力培训网http://www.nmpx.gov.cn/ssdw/
    172 来源于农业部网站中2010年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材料。
    1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部门和资本“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7)
    174 农业部新闻办2010年3月18日发布的《2010年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材料》
    175 田笑丰,肖安娜.政府补助对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12,(19)
    176 缪建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组织制度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0,(2)
    177 小散合作社期待有个省级“管家”[N].大众日报,2012年12月26日
    178 缪建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组织制度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合作经济评论,2010,(2)
    179 张木生.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绩效及问题分析[J].现代农业装备,2006,(6)
    80 苑鹏,刘凤芹.美国政府在发展农民合作社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9)
    81 国家发改委赴美国现代农业培训团.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8,(03)
    182 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乌有之乡网站,2011年7月21日
    83 屈四喜,徐玉波.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农业合作社.中国农经信息网,2010年8月26日
    184 徐更生.美国的农业合作经济[J].中国农村经济,1986,(1)
    185 徐更生.美国的农业合作经济[J].中国农村经济,1986,(1)
    186 何传新.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启示[J].中国农村科技,2011,(11)
    187 何传新.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启示[J].中国农村科技,2011,(11)
    188 朱晓峰.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北京农业信息网,2006年6月26日
    189 王耕今,刘文璞.法国农业的发展及其组织、教育、科研工作情况[J].农业经济丛刊,1981,(3)]
    190 陈锡文.法国、欧盟的农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1(6)
    191 刘颖娴.法、美、日的农业合作社概况及其产权安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92 回良玉.《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M].北京: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6.
    193 姜雪忠,杨天水等.法、德归来话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4,(1)
    194 温建国.法国的一体化农业[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8,(4)
    195 刘振邦.法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中值得重金见的几点经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6)
    196 刘振邦.法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中值得重金见的几点经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6)
    197 刘振邦.法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中值得重金见的几点经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6)
    198 金攀.发达国家农机合作社带来的启示[J].农机科技推广,2010,(9)
    199 刘瑞波.发达国家发展住房合作社的基本措施[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4)
    200 王树桐,戎殿新.世界合作社运动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P66-68
    201 财政部农业财政政策考察团.法国、西班牙农业财政政策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1997,(1)]
    02 易欢,谢元态等.法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及启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8)]
    03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代表队团.法国合作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05,(4)
    04 宋玉丽.法国农业的经营模式[J].华夏星火,2004,(5)
    05 宋玉丽.法国农业的经营模式[J].华夏星火,2004,(5)
    206 财政部农业财政政策考察团.法国、西班牙农业财政政策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1997,(1)
    207 财政部农业财政政策考察团.法国、西班牙农业财政政策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1997,(1)
    208 郭永利.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中国保险,2010,(2)
    09 郭永利.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中国保险,2010,(2
    10 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2004,(4)
    11 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2004,(4)
    212 在美国援助国民党这一思想下,1948年10月双方协议成立的组织,旨在负责筹划并推行中国战后农村复兴工作,从农业方面支持蒋家政权的巩固,事实上,农复会在首任主任委员蒋梦麟的带领下,通过认真努力工作,在台湾农村土改、农会改组、农业机械化、农村公共品供给等许多方面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213 林如森.百年农会的新挑战[J].南风窗,2006,(17)
    214 杨团.借鉴台湾农会经验建设大陆综合农协[J].社会科学,2009,(11)
    215 徐晓丹,马国华.韩国农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15)
    216 杨团.公法社团:中国三农改革的“顶层设计”路径——基于韩国农协的考察[J].探索与争鸣,2012,(9)
    217 艾云航.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和运作方式[J].世界农业,2000,(10)
    218 黄瑾.日本农协的作用、问题及借鉴[J].兰州学刊,2007,(11)
    219 吴越.台湾农民合作组织概况[J].台湾农业探索,2005,(4)
    220 刘多田.日本农协概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8)
    221 以乡村青少年为对象,开展“手(hands)、脑(head)、身(health)、心(heart)"基本素质与农业继承人两方面教育,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农民。
    22 马杰.信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J].中国农村经济,1993,(5)
    223 马杰.台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J].中国农村经济,1993,(5)
    224 马杰.台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J].中国农村经济,1993,(5)
    225 朱志猛,车明诚等.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启示及借鉴[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26 吴金炎.韩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形成及演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227 唐芳.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28 唐芳.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29 刘强,陈立强等.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3)
    230 刘强,陈立强等.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3)
    231 汪雷,胡志红.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之国际比较及借鉴[J].铜陵学院学报,2007,(6)
    232 农业部赴日本农协考察团.日本农协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08,(7)
    233 汪雷,明志红.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之国际比较及借鉴[J].铜陵学院学报,2007,(6)
    234 刘小萃.初探日本“农协”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11月24日第001版
    235 曾煜东.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思考——从台湾农会组织作用的视角看[J].探求,2007.(1)
    236 李守勇,赵卫东等.赴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和合作员制度考察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
    237 顾剑明,许彩燕.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9(03)
    238 何慧丽,温铁军.村庄层面“三位一体”的农民综合合作.三农中国网,2014年3月14日
    1、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课题组.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光华财税年刊[C].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王国清、马骁、程谦.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明熙.西方财政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尹音频,梁宝柱.财税改革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1994.
    6、吕青芹,张林.国外的农业合作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7、史金善.当今美日欧农民合作社评述与借鉴[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
    8、王景新.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9、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10、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11、李惠安.99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国际研讨会文集[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2、赵维清.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杜润生.杜润生自述[M].人民出版社,2005
    14、孙立坤.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史稿[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1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中国党史出版社,1991(上卷),1993(下卷).
    16、梅兴保.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7、[美]道格拉斯·诺思等.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99.
    18、章政.现代日本农协[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0、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2、张维迎.博弈率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3、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4、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M].东方出版社,2013.
    25、温铁军,张林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
    26、温铁军.解读苏南[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0.
    27、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8、温铁军.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指南[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9、潘维.农民与市场[M].商务印书馆,2003.
    30、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1、平新乔.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2、王树桐,戎殿新.世界合作社运动史[M]山东出版社,1996.
    33、李志广.日本农民的合作社和经济联合体[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4、赵慧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5、丁为民.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6、商业部财会物价司,中国农业银行商业信贷部.中国农业银行供销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7、刘少奇.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38、樊亢,戎殿新.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39、徐更生,刘开铭.国外农村合作经济[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40、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41、陈共,宋兴义.日本财政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2、(日)石弘光著(陈少强主译).日本财政政策的制定经济效应和制度设计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0.
    43、汪秀莲,王静.日本韩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及其借鉴作者[M]北京市: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04.
    44、童适平.战后日本财政和财政政策研究[M].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5、吴学文等.日本金融政策与金融大国[M]北京市:时事出版社,1994.
    46、王蒲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发展——福建实证分析[M].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47、郭敏学台湾农会发展轨迹[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04.
    48、寿勉成.中国合作经济政策研究[M].中国合作事业协会,1965.04.
    49、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2.
    50、李瑞芬.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与发展[M].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
    51、中央党校党支部.党支部+合作社: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M].北京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8.03.
    52、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合作社参考材料[M].明德印刷局,1946.08.
    53、于树德.消费合作社之理论与实际[M].北京市:中华书局,1932.11.
    54、王开春.日本农协和社会服务体系[M].沈阳市: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11.
    55、(日)速水佑次郎.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M].北京市: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56、于秋芳.现代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研究[M].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57、朱明熙,周小林.政府作用新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8、日本农协文化部(马孜学译).战后日本农业的变化[M].北京市:农业出版社,1982.
    59、焦必方.日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与问题[M].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2.
    60、杨德才.工业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中国台湾为例[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1、刘克辉等.台湾农业发展概论[M].厦门市: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62、靳晋,曾晓光.台湾农业发展及其科学技术[M].北京市: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3、赵玉榕.战后台湾农业[M].厦门市:鹭江出版社,1996.
    64、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M].人民出版社,2005.
    6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2.
    66、罗平汉.农村人民公社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67、王曙光.草根金融[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6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9、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70、徐更生,熊家文.比较合作经济[M].中国商业出版,1992.
    71、管爱国,胡纯华.现代世界合作经济[]M.中国农业出版,2000.
    72、[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9.
    73、山本修等.协同组合的企业管理[M].家光协会,2000.
    74、大田原高昭.系统再编与农协改革[M].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2.
    75、足羽进三郎.农业协同组合研究[M].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1975.
    76、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77、王宪明.中国小农经济改造的制度选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8、孔祥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9、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0、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1998.
    1、朱明熙.我国财税支农政策调整思路[J].财政研究,2003,(2).
    2、财政部财科所外国财政研究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8,(7).
    3、刘蓉.地区间外溢性公共品的供给承诺与匹配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3,(10).
    4、刘恒保.推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 考,2000,(56).
    5、王曙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与机制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2).
    6、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
    7、林毅夫,蔡防,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9).
    8、朱晓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9、夏英,宋彦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类型及其发展现状考察[J].中国经贸导刊,2012,,(7).
    10、郑新立.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7).
    11、马成林,王锋.培育有效农村合作组织的博弈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0,(2).
    12、庄朝义等课题组.隆阳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6).
    13、陈柳钦,胡振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J].南方农村,2010,(3).
    14、苏振芳.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演变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6).
    15、李昱姣,刘万云.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J]中州学刊,2000,(3).
    16、刘长江.小农经济与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政策选择[J].经济探讨,2009,(4).
    17、李陈筛.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18、邱玉生.财政部门支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思考[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4,(3).
    19、丁建华.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走向[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1).
    20、公共选择、政府规制与公私合作: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0,(6).
    21、鲁明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5).
    22、刘勇.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王震江.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清华大学,2004,(5).
    24、苑鹏.农村合作经济的未来[J].中国改革,2002,(1).
    25、潘劲.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1,(11).
    26、何国平.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为什么存在[J].农业经济与科技,2004,(11).
    27、何国平.合作经济组织与政府、文化的关系[J].农业经济,2004,(7).
    28、董平.浅析战后法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原因[M].世界经济文汇,1995.(2).
    29、周静.日本农协是怎样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新农业,2002,(2).
    30、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4).
    31、王悦之等.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社的探索[J].发展论坛,1998,(11).
    32、丁忠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回顾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2).
    33、王曙光.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4、姜裕富,李剑秋.培育农民合作能力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5、商秋红.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信用合作[J].中国农学通报,2011,(2).
    37、李广乾.四川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案例研究[J].电子政务,2008,(1).
    38、胡德胜,郭翔宇.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条件[J].中国合作经济,2005,(6).
    39、张建龙.财政支农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北京为例[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6).
    40、姜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0,(6).
    41、董运来,赵慧娥.国外农业补贴的经验及借鉴[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2、王芳.当前中美农业合作社比较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2,(9).
    43、苏玉娥.国际视角下我国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选择[J].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4、骆清.国外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借鉴与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1,(9).
    45、胡卓红.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策[J].现代财经,2009,(7).
    46、吴传毅.论有限政府下的农业专业经济协会[J].行政与法,2007,(1).
    47、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求索,2006,(2).
    48、李向民.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定位和机构调整[J]调研世界,2001,(6).
    49、文小才.美国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经验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J].2007,(3).
    50、李丹,刘家益.美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特点[J].世界农业,2012,(10).
    51、曹利娜.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构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4).
    52、国鲁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2006,(6).
    53、王曙光.农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8,(11).
    54、乔为.试论我国合作社教育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55、乔为.政府促进合作社发展策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9).
    56、乔为.政府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理性选择:合作社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57、马广博.政府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
    58、纪良纲,李柱石.政府与农村市场中介组织间关系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4).
    59、余志祥.中美农业补贴立法比较[J].求索,2005,(4).
    60、李冬梅.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2).
    61、童学敏.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合作经济,2012,(4).
    62、刘蓉.我国地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研究-----一个政治经济学的 分析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1,(11).
    63、付志宇.贵州省扶贫开发对策思考[J].西部发展评,2008,(1).
    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
    乌有之乡]ittp://www.wyzxsd.com/
    集体经济http://www.jtjj.org/
    财政部http://www.mof.gov.cn/index.htm
    农业部http://www.moa.gov.cn/
    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国家税务总局http://www.chinatax.gov.cn/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http://www.mohrss.gov.cn/
    中国农经信息http://www.caein.com/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http://www.cfc.agri.gov.cn/
    中国供销合作http://www.chinacoop.gov.cn/
    中国农村劳动力培训http://www.nmpx.gov.cn/gdd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