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超越现代法的合理性危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法的合理性是衡量法治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合理性一词在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主要是指工具合理性及其制度化表现——形式合理性。在形式理性法中,通过在立法上建构一个自治的体系,使司法成为运用概念和逻辑在封闭体系进行法律推演的过程,并以此来保证裁判结果的确定性与可预期性,从而适应行为的工具理性化并促进了“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的形成。法形式合理性的发展是近现代法治最重要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其与价值理性呈现出渐行渐远之势。而“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的兴起更是在实践层面上导致了法律实质化的发展趋势,并由此引发了现代法的合理性危机。虽然“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旨在缓解法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张力与冲突,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本身也面临着正当性的质疑。而哈贝马斯则通过提出交往理性与交往行为理论,对现代性进行了重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程序主义法范式来解决现代法的合理性危机。哈氏认为现代法合理性危机以及形式理性法的困境之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难以兼容,而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的程序主义法范式强调的“正是法律平等和事实平等之间的关系同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的这种双重关联”,因而构成了对“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与“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之间对立的超越。而就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而言,应坚持以充分发展法的形式合理性为基本向度,同时高度重视程序主义法范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建设性意义。
Rationality of the law degree is a measure of th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gress, and rationality in Weber's social theory the term refers primarily is a tool in the rational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erformance-the form of rationality. In the form of rational law,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building an autonomous system so that justice be used in a closed system of concepts and logical deduction of the legal process, and in order to judge the results were caused by the certainty and predictability, so to adapt to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f human behavior and to promote the "bourgeois form of law" paradigm formation.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mal rationality of modern law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s. However, due to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rationality and value its showing lopsided trend. The "welfare state substantive law" paradigm is the rise of the level in practice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egal substance, and thus triggered a crisis in the rationality of modern law. While the "welfare state substantive law" paradigm to ease the law's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of the tens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but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faces questions of legitimacy. The contacts made by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rationality, modernity has been rebuilt, and puts forward a paradigm of procedural law to resolve the crisis in the rationality of modern law. Harrington rationality of modern law that crisis and the plight of formal rational law is the law of the root causes of equality and de facto equality is difficult to compatibility, and built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programs based on the paradigm emphasizes humanitarian law "is the legal equality and de facto equality between private self and public self with this dual association ", which constitutes a" bourgeois form of law "paradigm and the" welfare state substantive law "beyo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paradigms.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laws, it should adhere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law in the form of rationality as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humanitarian law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ocedural paradig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ve.
引文
①参见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参见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①参见童世骏:《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三联书店2007年版。
    ②参见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③参见高鸿钧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②参见[美]罗伯托·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以下。
    ①郑戈:《韦伯论西方法律的独特性》,载《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著:《法律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③“卡迪”是伊斯兰教法中的法官,特别负责有关宗教案件的审判,卡迪在集市上审理案件,不按照规则或规范判案,而完全根据个别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韦伯将此种重视实质的公道、平等和某些功利主义的目的,而无视于法律与行政的形式合理性的审判,称为“卡迪司法”。
    ①参见[德]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7页。
    ②参见黄文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2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②朱晓喆:《近代欧陆民法思想的历史变迁》,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87页。
    ①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①参见[美]莫顿·J·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1780-1860》,谢鸿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390页。
    ①[德]图依布纳:《现代法中的实质要素与反思要素》,矫波译,载《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23页。
    ②马长山:《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102页。
    ①[美]罗伯托·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页。
    ①参见王晓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封底评语。
    ①参见汪行福:《通往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页。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5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08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37页。
    ①参见[英]安德鲁·埃德加:《哈贝马斯:关键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05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法的合法性》,许章润译,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什么是普通语用学》,张博树译,载《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617.
    ①孙笑侠:《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载《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5页。
    ①马长山:《法治的社会根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59页。
    ②马长山:《市民社会理论:法学现代化及法治研究的新视角》,《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第33页。
    ①姚建宗:《法治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5页。
    [1]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孙国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
    [3]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俊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7][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M].郭官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精粹[M].曹卫东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在哈讲演集[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米夏埃尔·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M].章国锋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童世俊.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7.
    [2]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曹卫东.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高鸿钧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高鸿钧等编.社会理论之法:评析与解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刘建成.第三种模式: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阮新邦,林端主编.解读《沟通行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 0]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贺翠香.劳动·交往·实践: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3]王晓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4]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5]李佃来.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8]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9]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0]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1]黄文艺.全球结构与法律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4]强世功.法律人的城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5]强世功.超越法学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6]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
    [2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8]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9]季卫东.正义思考的轨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0]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4.
    [3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2]梁治平.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33]邓晓芒.康德哲学诸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2006.
    [34]高宣扬.德国哲学通史:第1-3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5]葛洪义.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6]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7]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8]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9]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0]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斯?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4)
    [3]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信春鹰.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5]吴冠军.康德论服从与权利:与何怀宏商榷[J].二十一世纪.2002(72)
    [6]林竞君.中立或参与:哈贝马斯视野下的马克思·韦伯科学价值观批判[J].现代哲学.2001(3).
    [7]曾志.真理符合论的历史与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8]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1).
    [1]Alxy Robert. Basic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J u gen Habermas's ProceduralParadigm of Law[J]. Ratio Juris,1994 (2).
    [2]Dyzenhaus David. The Legitimacy of Legality[J].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Law Journal,1996,4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