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项社会事务,构成了全社会最高层次的道德实践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德是领导干部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事务时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准则。领导干部官德对社会道德有导向作用,其核心就是如何用好权的问题。新时期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官德建设的研究成果,尽管学界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已达成共识,但官德建设研究倾向于理论建构,主要是对官德的内涵、特征、功能、基本规范以及官德建设的基本对策进行学理性研究,而实践意义上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则相对逊色。鉴于这种情况,新时期官德建设研究一方面应发挥理论研究的基础作用,深入探讨官德的培养机理和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分析官德建设面临的实践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深化官德建设研究,离不开从道德生活实践和道德知识中汲取思想资源。其中,中国古代以“为政以德”为核心的官德思想,提倡以道德约束权力;西方官德建设基于基督教的原罪论和人性恶的认识,崇尚法治,致力于在制度层面寻求制约权力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的官德建设理论,则为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官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新时期官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为我们思考当前中国官德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官德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注意领导干部官德建设问题,在官德建设实践中,不但确立了领导干部基本的官德规范,不断深化了官德建设的具体内容,而且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官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官德建设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领导干部的重要法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急剧的现代社会转型是导致当代中国包括官德失范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总根源。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原有的体制、秩序和观念已被冲破,而新的体制、秩序和观念还未形成。在这种情境下,由于监督机制缺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层次的文化冲突和思想道德教育失误等原因,引发了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腐败现象、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和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等,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要科学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历史背景中进行全面的考量。新时期官德建设只有与官德失范问题的有效解决相结合,才能彰显出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换言之,官德失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新时期官德建设目标的科学化,社会主义官德规范体系的建立,现代性价值理念的教育与积淀,各种制度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公民和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新时期官德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立官德建设科学化的目标。提高官德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实现官德建设理论的科学化;二是在官德制度体系建设中,完善官德教育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建设;三是官德建设方法的科学化,包括官德建设方法的继承和创新和遵循道德形成的规律等。其次,确立官德建设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官德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再次,按权力行使的不同领域确立领导干部官德规范的内容。任何道德建设都有一个标准的问题。一般来说,官德的内涵是与政府和官员的职能密切相关的,因此,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范围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不同领域领导干部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在政治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忠于国家和勤政为民;在经济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清正廉洁;在文化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兼容并包;在社会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公正无私;在生态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和谐共存。而自我节制是官德规范由外在他律转化为内在自律的基础。最后,提出官德建设的路径。道德是社会规则与个人品德的统一体,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建设的路径不外是制度保障、道德教育、自我修养与环境熏陶。因此,新时期官德建设要实现教育、制度、监督和修身四位一体,一方面重视发挥道德软约束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用制度力量保证官德得以实现的途径,以增强官德规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leading cadres, who execute the power on behalfof the people,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moral practice.They lead and organize various social affair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s,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In this sense, the official virtue is themoral quality and moral standards when they excute the public power. The officialvirtue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social morality. The core of the official virtue is howto use the power rightly. Therefore,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ing cadres is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aspect of the ruling abi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When we consid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virtue ofthe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we can find that the main tendency of the research onthe moral construction is forward to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s thec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function, the basic norms of the virtue andthe basic counter measures. Though the combiniation of the theory with the practice isthe academic consensu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acticeis relatively inferior.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urther study for the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official morals, the research of the official virtueconstruction, on one hand, should play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theory, on the otherhand, should study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official morality.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official virtueconstruction, we must absorb the ideological resources of the moral life and moralknowledge from practice in the history. Among these resourses, the core of theofficial virtue was “rule by virtu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which advocated toconstraint the power by the virtue. In Western, based on the thorey of the original sin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 and the thorey of the evil of the human nature, theconstruction of the official virtue advocat the rule of law which restrict the power bythe institutions.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the official virtue of Marx and Engels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inese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official virtue of the new period.On one hand, they notonly provide rich thought resources and theory guidance for us to think about theofficial moral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but also provide an inexhaustible for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paid attention to the moral construction which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eapon for the leading cadre education. They haveestablished a system of moral construction theories which include of the establishmentof the basic moral code, the deepening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moral constructionand flexible methods of appli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lysocial modern change was the total sources which caused various social problemsincluding the anomie of official mor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main feature ofChines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is that the old system,the old order and old ideas hasbeen broken while the new system, the new order and the new concept has not yetformed. Due to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 system,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arketeconomy, the multi-level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he failur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education, the virtue of the leader official become anomie. The mental laches,corruption, formalism and bureaucracy and hedonism have caused many negativeeffects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contemporary social transformation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the macroscopic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 with the solution of theanomie of official morality will manifest the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e meaning. Inother words, to solve the anomie problems of official morality scientifically, it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al target of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socialist official moral standards system, the edu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odernvalue concep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increasement of moral level of the citizens and leaders. Specifically, in the newperiod, the official moral construction should include some aspect as the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scientific go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virtue should beestablish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three aspects should be done. The first is to realize the scientization of the officialvirtue construction theory; the second is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system, th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prevention and the punishment system in theofficial morals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third is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the virtue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uccess methodsand follow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moral formation. Secondly, the principle of the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re are three principles should beadhered in the new period: serveing the peopl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collectivism. Thirdly,the norm system of official mora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the different areas in which the leading cadres exercise the power. Any moralconstruction has a standard problem. Generally, the connotation of official virtue isclosely related to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as a result, theofficial virtue is a kind of political morality in essence. Due to the scope which theleading cadres excute the power covers almost all the fields in the social life, theleading cadres has different official virtues in different fields. Therefore, in the field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norm of the leading cadres is loyalty to the country anddiligent for the peopl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norm of the leadingcadres is honest and uprightness.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norm of theleading cadres is compatibl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norm of theleading cadres is impartial.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norm of theleading cadres is harmonious coexistence.Finally,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official virtue should be put forward. The virtue is the unity of social rules andindividual morality.In a sense,the paths of the official moral construction include theinstitutional guarantee, moral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edification. Therefore, the official virtu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shouldb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supervision and cultivate oneself. Onone hand, the role of moral soft constraints should be explored effective by thecombinat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moral evaluation mechanism. On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uthority and binding of official moralitynorms, the power of the institution should be explored actively to guarantee therealization of the official virtue.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④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①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1页。
    ②王伟:《行政伦理概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③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①李承宗:《伦理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②魏英敏:《试论党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③参见:许启贤为肖群忠《君德论——<贞观政要>》所作的序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④胡滨:《对政德、官德、行政道德的历史向度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⑤盛秀英:《廉政文化与官德建设》,《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⑥戴木茅,洪善海:《走出官德建设的困境》,《党政论坛》2012年第2期。
    ①王身余,刘满华: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兼评《领导者道德建设论》,《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②《江西萍乡量化考评领导干部道德表现:官德用尺量行不行得通》,《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第011版。
    ③李振秋:《国外官德建设的借鉴》,《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第3期。
    ④王亚平:《当代美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4期。
    ①[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②孙熙国,肖雁:《“德”的哲学抽象历程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第1辑,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
    ③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论语·述而》
    ⑤《四书章句集注·论语注》
    ①许慎:《说文解字》
    ②《荀子·劝学》
    ③《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8页。
    ④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⑤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0页。
    ⑥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④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李成武:《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②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③陈瑛,廖申白:《现代伦理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7页。
    ②张岱年:《关于干部道德》,《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3期。
    ③唐利斌:《关于官德及其建设的思考》,《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①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②宋成一:《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实事求是》2001年第6期。
    ③[法]路易斯·博洛尔:《政治的罪恶》,蒋庆等译,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①参见:许启贤为肖群忠《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所作的序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②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②张康之:《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③[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①李德顺《论职业道德》,《光明日报》1996年5月7日。
    ②[美]彼得·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吴荣先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①[美]彼得·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吴荣先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②《论语·子路》
    ③[美]彼得·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吴荣先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①杨建祥:《传统官德与公务员道德建设》,《党政论坛》2006年第8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①唐利斌:《关于官德及其建设的思考》,《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1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①《后汉书·百官五·注》
    ②《江西萍乡量化考评领导干部道德表现:官德用尺量行不行得通》,《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75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79页。
    ⑤[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⑥《论语·子路》
    ①侯建:《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②张岱年:《新时代的义利理欲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③《论语·阳货》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大戴礼记》
    ②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页。
    ③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①王淑芹:《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哲学动态》2007年第9期。
    ②[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9页。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①《孟子·告子上》
    ②《孟子·告子上》
    ③《荀子·性恶》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⑤[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4页。
    ⑥[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说文集》,侯建,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24页。
    ①刘永佶:《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孔子与毛泽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7页。
    ②赵明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②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6页。
    ①《论语·为政》
    ②《论语·颜渊》
    ③《论语·颜渊》
    ④《论语·里仁》
    ⑤《孟子·尽心上》
    ⑥《诗经·小雅·北山》
    ⑦《论语·八佾》
    ⑧《论语·颜渊》
    ⑨《孟子·梁惠王下》
    ①《吕氏春秋·忠廉》
    ②《孟子·离娄下》
    ③[宋]吕本中:《官箴》
    ④《荀子·君道》
    ⑤《论语·子路》
    ⑥《荀子·君道》
    ⑦李建华:《中国官:从传统到现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⑧[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①《道德经》第十九章
    ②《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③《道德经》第五章
    ④《庄子·天运》
    ⑤《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⑥《庄子·天道》
    ①《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②《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③《墨子·兼爱中》
    ④《墨子·尚同下》
    ⑤《墨子·尚同中》
    ①《墨子·尚同中》
    ②杨俊光:《墨子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9-70页。
    ③《墨子·尚贤上》
    ④《墨子·尚贤中》
    ⑤《墨子·节用中》
    ⑥《韩非子·难二》
    ①《管子·君臣上》
    ②《韩非子·八奸》
    ③《商君书·修权》
    ④《管子·牧民》
    ⑤《管子·五辅》
    ⑥《韩非子·饰邪》
    ⑦《韩非子·定法》
    ⑧《管子·明法解》
    ⑨《韩非子·有度》
    ⑩《韩非子·八经》
    ①《论语·为政》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①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②[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8页。
    ①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②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80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页。
    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9页。
    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页。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5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54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33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5页。
    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5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57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0页。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4页。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6页。
    ②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7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8页。
    ④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6页。
    ⑤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7页。
    ⑥[意]托马斯·阿奎纳:《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60页。
    ⑦[意]托马斯·阿奎纳:《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5页。
    ⑧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76页。
    ①齐乃宽:《日本政治制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92页。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9页。
    ②[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36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65页。
    ①[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张晓庆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5页。
    ②[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97页。
    ③[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97页。
    ①周琪、袁征:《美国的政治腐败与反腐败——对美国反腐败机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版,第314页。
    ②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③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①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和道德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②H. George Frederickson and Richard K. Ghere. Ethics in Public Management. New York: M.E.Sharpe, Inc.1993, p1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
    ②《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0页。
    ③《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2页。
    ④《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⑤《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1页。
    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9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3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6页。
    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3页。
    ④《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9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60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7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51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④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56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28页。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⑤韩小雁:《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攀登》2006年第4期。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0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30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3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1页。
    ③《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8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88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②龚群:《以德治国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2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
    ④刘建军:《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2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页。
    ②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①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页。。
    ③[新西兰]杰瑞米·波普:《制约腐败——建构国家廉政体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版,第5页。
    ④《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7页。
    ⑤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9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42页。
    ②王晓霞,乐国安:《腐败与社会稳定》,《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2页。
    ③吴潜涛等:《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
    ①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页。
    ③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⑤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①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21页。
    ②金生鈜:《德性与教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页。
    ③董建新:《制度与制度文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①[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②[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页。
    ③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④[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64页。
    ②应德平:《建构权力防火墙: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③张鹏,陈建智:《博弈的均衡:人大和“一府两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探析》,《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①贾高建,董德刚,周熙明等:《市场经济与道德流变——当前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②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页。
    ①萧功琴:《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页。
    ②李刚,高静文:《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
    ①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
    ②[美]劳伦斯·哈里森:《文化为什么重要》,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③[美]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德性之后》,龚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7页。
    ①叶剑锋:《破除官本位意识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2期。
    ②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2页。
    ①万俊人:《世纪回眸:“道德中国”的道德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7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①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②刘丙元:《自觉为人:道德教育的人性本体目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张萃萍:《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①[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①龚海泉,万美容,梅萍:《当代公民道德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99页。
    ①胡林英:《道德内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②戴焰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②《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9页。
    ①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③《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4页。
    ②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上)自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③吴潜涛等:《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0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8页。
    ②钱焕琦,刘云林:《中国教育伦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①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9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页。
    ①陆玉林:《从现实出发,重视道德的制度建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②阎德民,刘兆鑫:《论“期权腐败”及其治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2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11页。
    ②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月10日。
    ③Stuart Hampshire, Morality and Conflict, Ma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1.
    ①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②李海青:《正义、共识与良序——和谐社会的人学解读》,《求实》2005年第1期。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⑤[美]艾德勒:《六大观念》,郗庆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41页。
    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论语·为政》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页。.
    ③[加拿大]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2页。
    ④[加拿大]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15页。
    ①周炯,雷敏:《现实呼唤“生态文明”》,《浙江人大》2007年第11期。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③《论语·卫灵公》
    ①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3页。
    ①[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译本序,第9页。
    ①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①黄炎培:《延安归来》,《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4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4页。
    ②[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9页。
    ①《诗经·大雅》
    ②《荀子·儒效》
    ①彭柏林:《道德需要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10页。
    ②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4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13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①戴木才:《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微观机制》,《社会主义研究》1990年第5期。
    ②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时报》2009年5月18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56页。
    ③邵刚:《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信念危机及其克服》,《兰州学刊》2006年第10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①《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三成干部不读书》,《人民日报》2009年6月1日。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克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9期。
    ②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①《晏子春秋》
    ①[美]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73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29页。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全集(第31,33,34,52,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毛泽东文集(第6,7,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6.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6.
    [2]黄炎培.延安归来[A].载《八十年来》[C].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上)[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8]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9]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戴焰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16]戴焰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17]岳金波.为政以德—中国德治传统与现代政治文明[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8]李汉秋,魏英敏,程立显主编.干部道德建设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9]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0]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1]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2]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3]李世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官员道德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社,2002.
    [24]张文芳,蔡远忠,胡效英.领导伦理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5]冯秋婷.西方领导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李承宗.伦理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7]肖群忠.君德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28]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9]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0]陈瑛,廖申白.现代伦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1]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2]龚群.以德治国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3]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4]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35]胡林英.道德内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6]张晓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37]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8]贾高建,董德刚,周熙明等.市场经济与道德流变——当前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9]萧功琴.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40]钱焕琦,刘云林.中国教育伦理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1]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2]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3]董治良.中国政治伦理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44]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和构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5]李文珊.当代中国廉政建设中的道德调控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6]金晓钟等.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7]焦国成.德治中国[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48]沈立江,万斌.从政以德执政为民——与领导干部谈从政道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9]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0]刘道福.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51]刘秀芬.政德实现论——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52]岳金波.为政以德中国德治传统与现代政治文明[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3]邢瑞煜.官德建设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54]张梦义,喻承久.官德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5]李建华.中国官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6]李建华.中国官:从传统到现代[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7]杨俊光.墨子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8]杨建祥.儒家官德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9]梁衡.官德[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60]李晓东.官德决定成败[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61]王贵水.官德的力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62]李成武.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3]叶明,董强.官德[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64]刘绍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65]李新泰.胡锦涛同志重要论述学习辑要[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6]唐之享.以德治国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67]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8]蔡小平,王伟.行政伦理与公仆意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69]李仁武.制度伦理研究探寻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0]马国泉.行政伦理:美国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1]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72]孙熙国,肖雁.“德”的哲学抽象历程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A],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第1辑)[C].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11.
    [73]刘永佶.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孔子与毛泽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74]赵明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页.
    [75]齐乃宽.日本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76]周琪,袁征.美国的政治腐败与反腐败——对美国反腐败机制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7]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和道德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8]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9]应德平.建构权力防火墙: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80]徐梓编注.官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81]顾颉刚等.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5]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6]李俊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与科学化[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87]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88]王伟.行政伦理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M].张智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梁敬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英]阿克顿等.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9][英]休谟.人性论(下册)[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3.
    [10][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M].张晓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美]艾德勒.六大观念[M].郗庆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15][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6][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8页。
    [17][美]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德性之后[M].龚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8][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0][美]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9.
    [21][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3][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4][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5][加]里克·斯塔彭赫斯特,[美]萨尔·J·庞.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M].杨之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6][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7][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刘红等译.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8][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张燕,傅铿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9][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1][美]理查德·哈格斯.领导学[M].朱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3][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4][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5][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柴方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6][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7][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8][英]伯特兰·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肖巍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9][美]彼得·诺斯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吴荣先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0][美]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M].杨光斌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41][美]劳伦斯·哈里森.文化为什么重要[A],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2][法]路易斯·博洛尔.政治的罪恶[M].蒋庆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43][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4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5][新西兰]杰瑞米·波普.制约腐败——建构国家廉政体系[M].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4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47][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48][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蒋庆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9][美]弗雷德曼.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M].李天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N].学习时报2009-05-18.
    [3]张岱年.关于干部道德[J].中国哲学史,1996(3).
    [4]张岱年.新时代的义利理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5]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1).
    [6]董建新.制度与制度文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7]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法学评论,1998(2).
    [8]邵刚.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信念危机及其克服[J].兰州学刊,2006(10).
    [9]宋成一.政治道德的实现途径[J].实事求是,2001(6).
    [10]张康之.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5).
    [11]奚洁人,于洪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3).
    [12]戴木才.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J].伦理学研究,2003(6).
    [13]戴木才.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微观机制[J].社会主义研究,1990(5).
    [14]魏英敏.试论党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15]胡滨.对政德、官德、行政道德的历史向度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2003(2).
    [16]戴木茅,洪善海.走出官德建设的困境[J].党政论坛,2012(2).
    [17]王身余、刘满华.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兼评《领导者道德建设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
    [18]杨建祥.传统官德与公务员道德建设[J].党政论坛,2006(8).
    [19]唐利斌.关于官德及其建设的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5(2).
    [20]侯建.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王淑芹.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J].哲学动态,2007(9).
    [22]韩小雁.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J].攀登,2006(4).
    [23]王晓霞,乐国安.腐败与社会稳定[J].社会科学研究,1999(1).
    [24]张鹏,陈建智.博弈的均衡:人大和“一府两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9(6).
    [25]李刚,高静文.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J].哲学研究,1997(3).
    [26]叶剑锋.破除官本位意识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6(12).
    [27]万俊人.世纪回眸:“道德中国”的道德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1(3).
    [28]王伟.行政伦理论纲[J].道德与文明,2001(1).
    [29]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1).
    [30]刘丙元.自觉为人:道德教育的人性本体目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1]张萃萍.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2]陆玉林.从现实出发重视道德的制度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1).
    [33]周炯,雷敏.现实呼唤“生态文明”[J].浙江人大,2007(11).
    [34]张康之.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
    [35]聂继红.从我党执政成效的视角解析官德建设的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6]李振秋.国外官德建设的借鉴[J].柳州师专学报2006(3).
    [37]盛秀英.廉政文化与官德建设[J].理论探讨,2006(6).
    [38]魏银立.社会转型期官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9]谷宇.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J].探索,2009(4).
    [40]华晓晨,冯向荣.美英两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概览及启示[J].中国人才,2009(1)
    [41]王亚平.当代美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J].伦理学研究,2003(4).
    [42]幸强国.论美国公务员道德的制约机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3).
    [43]邢瑞煜.官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理论学刊,2003(2).
    [44]冯相红.新时期官德建设探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4).
    [45]杨建祥.传统官德与公务员道德建设[J].党政论坛,2006(8).
    [46]高健生.官德建设:市场经济下的三重思考[J].前进,1998(5).
    [47]侯琦.官德建设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1(3).
    [48]刘少枫.官德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的关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9]周永坤.寻求宪法原则下的德治[J].法学,2002(4).
    [50]李德顺.论职业道德[N].光明日报,1996-05-07.
    [51]江西萍乡量化考评领导干部道德表现:官德用尺量行不行得通[N].人民日报,2011-05-10.
    [52]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三成干部不读书[N].人民日报,2009-06-01.
    [1]李燕.论社会主义官德建设[D].贵州师范大学,2002.
    [2]龚元建.以德治官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徐云鹏.中国现代官德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
    [4]刘江翔.论政府信用与官德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贾利民.官德失范:社会道德失范的一种解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杨鑫.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7]杜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务员道德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沈杰.转型期中国官德失范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5.
    [9]唐利斌.官德建设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贾金易.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12]夏可珍.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D].中南大学,2012.
    [13]刘謦瑜.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4]褚玉清.中国新时期官德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Stuart Hampshire. Morality and Conflict.Ma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83.
    [2]Bass,B.M,.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5.
    [3]H.George Frederickson and Richard K. Ghere. Ethics in Public Management.New York: M.E. Sharpe,Inc.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