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长芦盐场,历史久远,盐产丰富,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七大重要海盐产区之一。芦盐主要行销直隶、河南两省引岸。长芦私盐,历史久远,种类多样。按照私盐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体制内私盐”和“体制外私盐”两种。其对官引形成了巨大冲击,严重影响着长芦盐税收入。私盐盛行与长芦盐政有着密切关系:芦盐盐制以引岸专商制为主,以官运官销制为辅。引岸专商制弊端丛生成为私盐盛行的主要原因。其他社会性因素也成为私盐的产生原因。为了遏制私盐,增加盐税收入,北洋政府采用了法律、行政、武力等诸多手段。其中,投入财力最大、最为倚重的措施是扩编长芦缉私营,武装缉私。
     长芦缉私营的前身是光绪三十年成立的长芦盐巡营。北洋政府时期屡经扩编,由晚清时期单一步兵兵种的武装逐步扩展到拥有步兵、骑兵、巡河、巡海炮船兵等兵种的长芦缉私营。其形式上仿照清末陆军军制组建,但就其职责而言,则属于警察性质,是现代缉私警察的雏形。兵役制上实行募兵制,但革退替补制度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缉私效果。领导体制上,分为上级和缉私营内部领导体制。其中,上级领导体制实行长芦盐运使负责行政、长芦盐务稽核分所负责财经的二元领导制。貌似严密的领导体制实际存在一些领域的监管缺位,严重影响着缉私营战斗力。在缉私营内部,实行缉私统领负责制,由此带来了“人治”色彩浓重、缉私低效等弊端。
     长芦缉私营经费提供方式分为两种:步前营、步后营、步左营、马前营、飞舰轮船、飞艇轮船、巡河炮船等营经费均由财政部提供;马后营经费则由长芦盐商摊捐。缉私营经费管理受到了由“善后大借款”债权国代表组成的盐务稽核总所和长芦稽核分所的监督与控制,并在其监管下,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轨道。缉私营薪饷(额定收入和额外收入)及军需(枪械、驻房、船只维修)等,均受到了稽核所严密监控,在管理上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成为缉私营步入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长芦缉私营职责为查缉私盐、保护芦引产销安全、维护芦盐盐税收入。所以,其主要活动就是巡查长芦各场坨、行盐孔道及销盐引岸。在各巡防区域和驻防地点,缉私营兵力布署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缉私效果。在各滩坨和行盐孔道,其缉私方式主要以巡查为主;在各硝私产区,则以平毁盐池、缉查私盐方式进行。对缉获私盐及附属物品处置,盐务稽核总所和长芦稽核分所进行了有建设意义的改革,分离了缉私营的执法权与处置权,有效降低了其腐败行为的发生。
     长芦缉私营存续期间,军风纪难称严明。营队管理上,营官吞没军饷、坐吃空额、生活腐败;对下属的胡作非为缺乏监管,甚至颠倒是非、袒护庇佑;在缉务上,目兵粗暴执法,欺压良善,监守自盗,护私放私,藉端勒索,失职渎职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许多制度性因素,比如其管理机制、领导体制、替补制度、兵弁结构等等,也与北洋政府时期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是缉私营各种制度、上级部门监管机制及社会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缉私营的缉私行动自然难以出现北洋政府所期望的结果。
In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Changlu salt area was one of the seven important areas producing sea salt in China. Changlu salt was mainly sold in Zhili and both sides of Henan Provinces. Changlu salt system was mainly businessman monopoly and supplemented by official transportation and official marketing system. The drawbacks of businessman monopoly was the main reason why illegal salt became prevalent. Moreover, the burden of heavily taxed salt, high prices of the salt , coupled with the ring was a foreign enemy force,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the people of extreme poverty made Changlu illegal Salt prevalent. Changlu salt smuggling had a long history and they had many kinds.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illegal sal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s "illegal salt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 other is " illegal salt outside the system " . Illegal and other illegal salt nitrat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officials, and they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Changlu salt tax revenue. In order to curb the illegal salt and increase the salt tax revenue, the Beiyang Government adopted the legal, administrative, and many other means. Among them, and invested in the largest and most rely heavily on anti-smuggling measure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nglu camp. In addition, the salt area also had guards and the salt store had patrols so as to carry on salt smuggling investigation by military means. This is the first chapter.
     Changlu anti-smuggling camp was based on Changlu salt patrol camp founded in guangxu dynasty three decades. Changlu salt patrol camp was expanded many times from the Beiyang Government and it was a single infantry arms from the late Qing period and it was gradually extended to become gun smuggling Changlu ECM's camp armed infantry, cavalry, patrol river, sea patrol boat. The form of the system was modeled on established Qing Army, but as far as its duties was concerned, the nature belonged to the police and it was the prototype of the modern anti-smuggling police. Volunteer forc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litary service, but the replacement system was not perfect and it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anti-smuggling to a certain extent. It was divided into a higher level leadership and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leadership in leadership system. Among them, in the higher-level system it was of dual leadership, Changlu salt transportation official was responsible for administration and Changlu Salt Branch was responsible for financial auditing system. In seemingly strict leadership structure there existed the actual absence of supervision of some areas and 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In the internal of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the head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ti-smuggling, which brings the "rule of man," a strong sense of other defects. This is the second chapter.
     Changlu provided funding for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mode wa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camp before step, camp after step, camp left step, camp before the horse, flying ship boat, airship ships, gun boats, river patrol were financ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horse share of business funds were donated by the salt merchants of Changlu. Fund management was supervis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by the "Loan in the aftermath," creditor representatives Changlu Salt and audit by the audit branch of general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nd in their supervision, it was gradually regular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Anti-smuggling soldiers’additional revenue was divided into fix income and extra income and their army needs of main arms and munitions, in room, vessel maintenance, etc were closely monitored by the audit, and the management had gradually developed a mor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l and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anti-smuggling operation into modernization. This is the third chapter.
     Duties of Changlu anti-smuggling camp were to investigate Changlu salt smuggling , protect the safety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maintain Changlu salt revenue. Therefore, its main activities was to inspect the salt areas of Changlu, sales channels and businessman monopoly security and tracked down illegal salt. The status of the deployment of anti-smuggling camp guards stationed in various regions and locations also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anti-smuggling to some extent. At the beach lump in all channels and lines of salt, their anti-smuggling methods were based mainly on inspections; In the area of the nitrate private property was in the manner of destroying Salt areas and tracking down illegal salt. On the disposal of seized illegal salt and the their accessory things, salt audit headquarters and Changlu audit branch had carried out a constructive reform, separating enforcement powers from the disposition powers of the anti-smuggling camp and effectively reducing its frequency of private salt disposal of corruption on the disposition of illegal salt. This is the fourth chapter.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Changlu anti-smuggling camp, it was difficult for us to say that military discipline was strict. On camp management, camp officials swallowed their pay, sat on vacancies and they lived corruptively ; they were lack of supervision of abusing the subordinates, and even upside down, shielding blessing; On the aspects of tracking down illegal salt , the guards carried out the law violently, oppressed the good, embezzlement, protected illegal salt and let it alone, went on extreme blackmail, and existed dereliction of duty widespread. There are many institutional factors for the reason, such as its management system, leadership system, replacement system, soldiers structure, etc., but also it was related closely with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Northern Government and it was the combined result of the systems of Changlu anti-smuggling camp,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the higher authorities and social conditions. Without the guarantee of good disciplines, it is hard for the anti-smuggling activities of the anti-smuggling camp to live up to the expected result of the Beiyang government. This is the fifth chapter.
引文
①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4年1月,第68页。
    ①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4年1月,第68页。
    ②“行唐县知事为详报事案”:《整顿各县盐务(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5。
    ③长芦盐务公报(第3期),1913年5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4年,第151页。
    ②张茂炯等:《清盐法志》,盐务署出版,1920年。
    ③田斌:《中国盐税与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版。
    ④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①财政部直接税务处编:《十年来之缉私》,中央信托局印制处,1943年。
    ②欧宗祐:《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
    ③陈沧来:《中国盐业》,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④张绣文:《台湾盐业史》,台湾银行,1955年版。
    ⑤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3月版。
    ⑥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⑦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①丁长清、唐仁粤:《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
    ②李明明:《中国盐法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年。
    ③何维凝:《中国盐政史》,大中图书有限公司,1966年。
    ④齐涛:《汉唐盐政》,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⑤张小也:《清代私盐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
    ⑥盐务署、盐务稽核总所编:《中国盐政实录》,1933年。
    ⑦南开大学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
    ⑧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黄山书社,1999年。
    ①李福德、赵伯蒂:《从历代缉私看川盐缉私》,《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②曹爱生、史为征:《论清代两淮海盐的缉私》,《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
    ③吕一群:《清末私盐对湖广市场的争夺和政府的缉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④曹金发、董杰:《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抑制两淮私盐的措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
    ⑤邰婧:《从刑政汇览看清朝盐政中的缉私》,《法制与社会》,2007年1月。
    ⑥赵小平:《民国时期云南盐商、私盐和缉私关系探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
    ⑦张小也:《清代盐政中的缉私问题》,《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①张丹丹:《雍正朝缉私私盐情况初探》,《兰台世界》,2009年1月上半月。
    ②吴海波、李曦:《清政府对私盐的防范和打击—以江西为例》,《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1期。
    ③姚顺东:《浅论南京国民政府对食盐走私的立法控制》,《盐业史研究》,2004年第4期。
    ④江希嵒:《浅议两淮盐业缉私沿革》,《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⑤刘广义:《论食盐缉私律例》,《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⑥聂鑫:《盐(铁)问题的困境——思想与制度的历史考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⑦倪玉平:《激励的悖论——试论清代的盐业缉私》,《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4期。
    ⑧薛培:《试论清代封建国家干预盐业经济的基本模式》,《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2期。
    ①胡昕:《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经济学思考》,《苏盐科技》,2008年12月。
    ②陈学文:《盐业立法和执法的正本清源》,《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③李涵等:《缪秋杰与民国盐务》,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1月。
    ④盛茂产:《林则徐与盐务缉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⑤盛茂产:《孙玉庭与盐务缉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1期。
    ⑥[日]日野勉:《清国盐政考》,日本东京:东亚同文会,1905年版。
    ⑦盐务署主编:《中国盐政沿革史》,1915年出版。
    ⑧张茂炯等编:《清盐法志》,盐务署出版,1920年。
    ⑨田斌:《中国盐税与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版。
    ⑩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11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①欧宗佑撰:《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
    ②陈沧来:《中国盐业》,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③张子丰、张英甫著:《河南火硝土盐调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1932年版。
    ④张绣文:《台湾盐业史》,台湾银行,1955年版。
    ⑤[日]佐伯富:《清代盐政之研究》,日本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1956年版。
    ⑥张中立:《查禁硝土盐之意义》,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7日。
    ⑦戴庆煜:《硝盐论》,天津《大公报》,1934年10月27日,10月28日。
    ⑧刘和:《土盐与农村》,天津《大公报》,1935年8月16日,8月17日。
    ⑨曾仰丰:《土盐问题》,天津《大公报》,1935年10月3日,10月4日。
    ⑩史继刚:《中国古代私盐的产生和发展》,《盐业史研究》,2003年第4期。11马新:《榷盐与私盐贩的盛行》,《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4期。
    ①史继刚:《宋代私盐贩阶级结构初探》,《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②史继刚:《宋代私盐的来源及其运销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
    ③史继刚:《浅谈宋代私盐盛行的原因及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10月。
    ④郭正忠:《宋代私盐律述略》,《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⑤罗雄飞:《宋代汀、赣诸州私盐问题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⑥徐泓:《明代的私盐》,《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1980年12月。
    ⑦[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阿风等译,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
    ⑧王小荷:《清代两广盐区私盐初探》,《历史档案》,1986年第4期。
    ①吕一群:《清代湖广私盐浅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②吴海波:《清中叶江西中、南部地区袅私的活动特点与运销方式》,《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4期。
    ③吴海波:《清代两淮榷盐体制的演变与私盐》,《求索》,2005年3月。
    ④曹金发、董杰:《一把双刃剑—试析清代两淮私盐社会影响的双重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⑤黄国信:《清代两广私盐盛行现象初探》,《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①黄启臣、黄国信:《清代两广盐区私盐贩运方式及其特点》,《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1期。
    ②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③王肇磊、贺新枝:《鄂西北私盐运道概略》,《盐业史研究》,2008年1期。
    ④王肇磊、贺新枝:《论清代鄂西北私盐运销形式及相关问题》,《盐业史研究》,2009年1期。
    ⑤[日]渡边惇:《清末时期长江下游的青帮、私盐集团活动—以与私盐流通的关系为中心》,《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
    ⑥史玉华:《从巴县档案看清代四川的私盐问题》,《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4月。
    ⑦杨彩丹:《清末陕西私盐问题研究》,《盐业史研究》,2006年3期。
    ⑧张丹丹:《雍正朝私盐的种类探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⑨张丹丹:《清朝私盐贩运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月。
    ⑩黄国信:《清代雍正到道光初年的盐枭走私》,《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1期。11[日]佐伯富:《清代盐政之研究》,分别发表在《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3期,1994年第2、3、4期及1996年第1、3期。12[日]渡边惇:《清末时期长江下游的青帮、私盐集团活动—以与私盐流通的关系为中心》,《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13[日]岩并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之研究》,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4年2月。14[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版。15[日]佐伯富:《中国盐政史的研究》,京都法律文化社,1987年版。16[日]佐伯富:《盐与中国社会》,选自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
    ①[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三联书店,1994年12月版。
    ②陈峰:《清代盐政与盐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③张小也:《清代私盐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④丁长清主编:《民国盐务史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⑤李涵等著:《缪秋杰与民国盐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⑥丁长清、唐仁粤主编:《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⑦曹金发、董杰:《民国时期的两淮私盐与盐法》,《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⑧曹金发、董杰:《试析民国时期私盐问题的成因》,《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⑨朱霞:《私盐、国家垄断与民间权力—以云南诺邓井的私盐问题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①曹金发、董杰:《试析国民政府前期两淮私盐的种类》,《宿川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②何克拉:《私盐流通及其危害初探》,《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3期。
    ③李茂顺:《苏北食盐市场区域侵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苏盐科技》,2002年6月。
    ④周泽湘:《“食盐专营”与盐的产销平衡浅析》,《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1期。
    ⑤周泽湘:《食盐专营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的措施》,《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4期。
    ⑥罗毅:《关于食盐专卖制度弊端的法律思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
    ⑦杨国麒:《关于盐业专卖的探讨》,《中国井矿盐》,1995年第5期。
    ⑧陈春迎:《论强化食盐专营与构建和谐盐业》,《驻马店日报》,2007年4月6日第2版。
    ⑨龙超:《论我国食盐专营体制及其未来变革》,《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2期。
    ⑩饶登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食盐专营》,《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3期。11单鑫:《食盐专营:企业身份、行政管理与体制改革—基于88篇“食盐专营”相关文献的研究》,《行政论坛》,2009年第1期。12王伟:《我国食盐专营体制之历史性反思》,《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①长芦场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
    ②关文斌:《文明初曙——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③孙德常、周祖常编:《天津近代经济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5月。
    ④郭蕴静、涂宗涛编著:《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⑤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第30辑),1984年。
    ⑥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塘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8年。
    ⑦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汉沽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7年。
    ⑧河北省文史资源研究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萃·经济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⑨丁长清编:《近代长芦盐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
    ⑩盐务署:《中国盐政沿革史(长芦)》。11“长芦盐务五十年回顾”,选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3月。12李翰祥编:《曾国藩文集(一)》,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年。13张岗著:《河北通史·明朝卷》,河北人民出版,2000年。14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盐业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12月。15申玉山、梁瑞敏:《长芦盐务与第二次直奉战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
    ①芮和林:《浅析乾隆时期长芦盐商走向衰落的原因》,《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4期。
    ②巩立彬:《清代长芦盐官制度》,《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
    ③原祖杰:《清代的天津商人与社区认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④刘洪升:《试论明清长芦盐业重心的北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①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开封: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序”第1—2页。
    ①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署印行,1914年12月,第1页。
    ②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署印行,1914年12月,第1页。
    ③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署印行,1914年12月,第1页。
    ④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署印行,1914年12月,第1页。
    ①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4页。
    ②参考自招远冷家骥编:《中国盐业述要》(非卖品),北京文岚簃印书局,1939年11月初版。
    ③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2期), 1913年4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参阅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页,第18页。
    ④招远冷家骥编:《中国盐业述要》(非卖品),北京文岚簃印书局,1939年11月初版。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②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2期), 1913年4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1页。
    ①以上两段文字引自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页,第21页。
    ②以上两段文字引自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页,第22页。
    ③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5期), 1913年6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引自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页,第234页。
    ③场价,即各灶户盐斤的出场价、场坨卖价。
    ④参考自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页,第235-236页。
    ⑤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⑥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221—225页。
    ②丁长清等编:《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20页。
    ③长芦盐务公报(第6期), 1913年6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6期), 1913年6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①“私盐治罪法(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法)律第二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10。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3期), 1913年5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五百二十九号长芦分所条拟整顿长芦缉私营办法(附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②“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九十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10。
    ③“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一百一十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296。
    ①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265页。
    ②生盐,指未加掣验的盐斤。经过掣验、归入盐坨的盐斤,称为“熟盐”
    ③“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④“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之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 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饬天字第九十一号盐务署饬第三百七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87。
    ③参考自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234页。
    ④以上6个盐价数字根据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236--237页芦盐“场价”计算所得。
    ⑤1913年降沧州为沧县,仍治长芦,先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改为津海道,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
    ①“呈长芦缉私统领徐大人钧启芦纲公所缄”,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②“长芦盐运使训令第一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③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92—93页。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4期), 1913年5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3期), 1913年5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九十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10。
    ④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265—266页。
    ①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265—266页。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7期), 1913年7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谨将长芦弊之最大者为我司长约略陈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④“长芦丰财场务所拟议整顿海严两场积弊办法第四百一十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92。
    ①“步左营管带杨玉符谨将山东私盐由大河口、桃儿河灯处输入直境各情形缮折陈请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86。
    ②丁长清编:《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55页。
    ①“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之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②以上两段均引自“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之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①“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之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②以上两段均引自“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之报告”,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③丁长清编:《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55—56页。
    ④“长芦盐运使训令第五三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09。
    ①“谨将直岸总支盐店数目开呈钧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5号,详情见“附录5”。
    ①“长芦盐运司使训令第三百六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①“长芦盐运司函盐务署信字第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239。
    ②“盐务署饬第一百三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239。
    ①“具禀商人元泰兴第三十一号”,1912年5月30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535。
    ②“元字第一00一号商人晋和源呈为私销遍地官引几停仰恳鉴察1913年5月31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79。
    ③“财政部特派员龚心湛为详復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43。
    ①“长芦盐运使训令第三三0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②“长芦盐运使训令第二0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③“长芦缉私营呈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④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26页。
    ①“高阳官硝分局谨将调查制硝情形逐条详细问列详请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②“谨将任邱分厂调查制硝情形详细开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③李金铮:《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载《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206页。
    ①李金铮:《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载《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207页。
    ②王晋卿:“陶庐老人随年录”见《近代稗海》第12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06页。
    ③“步兵第二营营长杨玉符呈长芦缉私步马全营统领徐”,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3。
    ④“盐务署饬第一百六十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①“谨将任邱分厂调查制硝情形详细开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80-7-896。
    ②“高阳官硝分局谨将调查制硝情形逐条详细问列详请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③以上两段引文均出自“函济南盐运使信字第四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35。
    ④“函济南盐运使信字第四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35。
    ①“长芦纲总呈长芦盐运使元字第二十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①“元字第六十一号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②“商人豫丰厚、福豫号呈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③“芦字第一百六十号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①“芦字第六十八号运销科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1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451页。
    ③“行唐县知事为详报事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5。
    ④“财政部训令第367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456。
    ①“财政部训令第一百七十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②“财政部训令第一百七十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③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199页。
    ④详细内容见“附录1”。
    ⑤详细内容见“附录2”。
    ①详细内容见“附录3”。
    ②“长芦盐运司使训令第三百六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③“行唐县知事为详报事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5。
    ①“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②“整顿场产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56。
    ③“长芦盐运使饬三场知事饬第六百二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56。
    ④“长芦盐运使饬三场知事饬第六百二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56。
    ①“摘抄张謇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0。
    ②“私盐治罪法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法)律第二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10。
    ①“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②“财政部特派员龚心湛为详復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43。
    ③“盐务署饬第168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①“呈元字第三二二号中华民国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②“稽核总所丁会办对于长芦盐务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③“财政部特派员龚心湛为详復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43。
    ④“北洋官硝局整顿硝务简章办法规则”,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①以上两段引文均出自“北洋官硝局整顿硝务简章办法规则”,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②“为遵令查明平乡县设局收硝有妨盐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2。
    ③详细内容见“附录4”。
    ④“饬直豫产硝各县七月十七日长芦盐运使饬第59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16。
    ①“饬直豫产硝各县七月十七日长芦盐运使饬第59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16。
    ②“顺德官运局具陈筹划硝盐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66。
    ③“呈报各管带督队及统部办事人员成绩请从优给奖(民国九年二月四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66。
    ④“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①“长芦盐运使呈盐务署(抄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55。
    ②“顺德官运局具陈筹划硝盐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66。
    ③“骑兵第二营营长李连仲呈长芦缉私水陆全军统领徐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①丁长清等:《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52页。
    ①“盐务署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呈文元字第九百八十九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2。
    ③“禀元字第二0八九号中华民国元年十月十二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367。
    ②“财政部训令第三六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456。
    ①“长芦盐运使为添设卫队呈盐务署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2。
    ②“长芦盐运使为添设卫队呈盐务署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2。
    ③“长芦盐运使为添设卫队呈盐务署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2。
    ④长芦盐务公报(第5期),1913年6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⑤长芦盐务公报(第5期),1913年6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5期),1913年6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各数摘自《据缉私营呈请各队人员奖章卷(1913年—1924年)》各个文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1。
    ③“请添设步左营营部第二十四号中华民国七年十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1。
    ④“长芦盐运使呈盐务署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55。
    ⑤“长芦盐运司训令第一一五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56。
    ⑥长芦盐务公报(第16期),1913年11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呈文元字第95号中华民国元年一月十五日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7。
    ②“长芦盐运使司指令第二百五十九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7。
    ③“石碑场务所禀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1。
    ④长芦盐务公报(第16期),1913年11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⑤长芦盐务公报(第5期),1913年6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6期),1913年11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16期),1913年11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长芦盐场警察章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56。
    ④“丰财场务所呈长芦运使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56。
    ⑤“长芦盐运使饬第五百五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1。
    ⑥“详为造具精算书陈请鉴核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1。
    ①“长芦丰财、石碑、芦台场公署会呈长芦运使段为驻扎滩坨缉私营队拟请由知事等节制调遣”,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95。
    ②“详为添募马后营遴派官佐开募兵夫等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③“详为遵饬编制马后营按全纲摊交银元数支配”,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④“详为遵饬编制马后营按全纲摊交银元数支配”,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⑤“详为长芦添募马营拟请借给目兵购买马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①“长芦缉私步马各营及轮炮船马一棚等官佐目兵夫薪饷公费服装等项各数目及巡缉调查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472。
    ②“谷塞额调查内黄县耕荒队情形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③本段文字均引自“谷塞额调查内黄县耕荒队情形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①以上三段文字均摘自“谷塞额调查内黄县耕荒队情形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②以上两段摘自“谷塞额调查内黄县耕荒队情形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③“谷塞额调查内黄县耕荒队情形意见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④“长芦盐运使指令第二七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1。
    ①“谨将直岸总支盐店数目开呈钧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5。详见附录5。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3期),1913年5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汉沽缉私营队官兼营副张拔致塘汉沽支所助理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3-191。
    ④“汉沽缉私营队官兼营副张拔致塘汉沽支所助理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3-191。
    ⑤“长芦稽核分所致缉私营队官兼营副张拔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3-191。
    ①“长芦盐运使公署饬纲总、直隶各县知事:饬以后如有管汛汛役舞弊通私察出送县从重惩办饬字第118号运使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②“稽核总所函中华民国十年二月五日第二二八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号。
    ③“稽核总所函中华民国十年八月九日第二四四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号。
    ④“稽核总所函中华民国十年八月九日第二四四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号。
    ①“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二一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23。
    ②“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呈长芦运使第三0三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号。
    ③“长芦稽核分所呈长芦运使民国十年十一月十九日第一八五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号。
    ①“盐务署饬第七七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盐务署饬第七七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③“盐务署饬第七七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④“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①“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③“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④“上盐务署函信字第二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①“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③“长芦石碑场详为详送保伍清册甘结由宙字第七三0号中华民国四年九月十一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④“筹拟石碑全场警察额数及驻扎地点及岁出经费预算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①“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②从“长芦缉私营统领官宋明善为呈送事中华民国三年四月四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中文件整理所得。
    ①“谨将长芦弊之最大者为我司长约略陈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①“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②“长芦缉私营统领呈长芦盐运使营字第二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83号。
    ①“为酌拟盐务署奖章条例缮单仰祈钧鉴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依照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680-8-250卷、680-8-251卷中随机抽取共700人履历统计所得。
    ①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盐政丛刊(二集)》第1页,盐政杂志社出版,1933年发行。
    ②“饬盐务署饬第二百六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2。
    ③“饬盐务署饬第二百六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2。
    ④以上引文均出自“饬盐务署饬第二百六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2。
    ①“长芦盐运使任指令第二百二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65。
    ①“长芦盐运使任指令第二百二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65。
    ①“为酌拟盐务署奖章条例缮单仰祈钧鉴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②“长芦缉私统领为缉私营各队人员请奖呈长芦盐运使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③“长芦盐运使公署呈盐务署呈字第四十九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④“为酌拟盐务署奖章条例缮单仰祈钧鉴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⑤1913年,宋明善兼任两淮缉私营统领。
    ⑥“长芦盐运司函缉私营宋统带请给各队人员奖章等情”,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⑦“指令六四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①“长芦缉私马后营调查各县硝盐比较开列”,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②以上两段均出自“呈元字第一百六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③“长芦盐运使公署训令第一百五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④“信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86。
    ①《朱子语类》卷128,清光绪年间刘氏刻《刘氏传经堂丛书》本。
    ②“长芦缉私统领宋呈送山海关驻兵情况”,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04。
    ③“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④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民国六年长芦缉私营每月上报长芦运使本营革退替补名单”统计、计算,卷宗号680-8-250。
    ①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1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49页。
    ①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1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50—151页。
    ②“河南榷运局公函豫字第二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2。
    ③“盐务署饬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④“盐务署饬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①以上两段均引自“稽核分所:关于缉私营步马营经费、为旅费、驻扎处所、防获数目、调查吞没饷项、购买木椿云南省等事项报告(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86。
    ②“盐务署训令长芦盐运使地字第二百八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③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长芦缉私营统领官宋明善为呈送事1914年4月4日》中文件整理所得,卷宗号680-7-845。
    ④“长芦盐运司训令第1112号令缉私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①“长芦盐运使公署、盐务稽核分所巡视员服务规则”,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375。
    ①本段中引文均出自“饬黄字第二百八十六号盐务署饬第1132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①参阅赵文光回忆录“长芦缉私十一人统领更迭的内幕见闻”,载丁长清编:《近代长芦盐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20—227页。
    ①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1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1985年12月,第149页。
    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1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1985年12月,第150—151页。
    ③以上两个数字均摘自“(信函)司长阁下敬肃者八月二十五号接奉公函内开”,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①“函请盐务筹备处暂缓裁定缉私营经费第一百四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②“长芦缉私营裁减经费说明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③“长芦缉私营裁减经费说明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④“地字第286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⑤“长芦缉私营呈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⑥(无名称):“计开”,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⑦“计开”,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①“长芦运使函长芦缉私营统领”,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②“长芦运使致缉私营宋统领函第一百八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7。
    ③“长芦缉私营账目情况参阅”,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09。
    ①“长芦盐运司训令第一百三十一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79。
    ②“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周谨呈为派员调查芦东淮浙缉私办理情形”,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①“长芦盐运司训令第8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①“长芦盐运司训令第8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②“长芦盐运司训令第8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③“长芦盐运司训令第1112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④“长芦盐运司训令第1112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⑤详细内容见“附录6”。
    ⑥“长芦盐运司训令第1112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①“长芦盐运司训令第1112号(附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①“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①“抄録总所七年六月七日第一四九0号復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86。
    ②“长芦盐运司训令第235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59。
    ③“长芦盐运使饬第58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59。
    ④“长芦丰财场公署,饬第55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47。
    ①“长芦丰财场公署,饬第55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47。
    ②“长芦盐运使公署、盐务稽核分所巡视员服务规则”,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375。
    ①“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②“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③“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①“详为遵饬编制马后营按全纲摊交银元数支配”,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②“详为遵饬编制马后营按全纲摊交银元数支配”,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③“详为遵饬编制马后营按全纲摊交银元数支配”,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④“详为长芦添募马营拟请借给目兵购买马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①“和稽核分所提议之每盐一包由捐[]一角一分五厘加至二角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②“和稽核分所提议之每盐一包由捐[]一角一分五厘加至二角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③《大公报》,1924年10月16日。
    ①“抄丁仁君说帖”,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②“抄总办第一九七三号意见”,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③“盐务署训令第七百九十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④“和稽核分所提议之每盐一包由捐[]一角一分五厘加至二角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①“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②袁世凯:《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卷一),转引自刘仁亮:《百年中国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5月,第61-62页。
    ③“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58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59。
    ②“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③“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①“调查缉私营账目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①“函知奉令核准缉私等营十三年分慰劳金,运使函第42号,附抄件,1925年2月13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63。
    ②“函请签发马后营十三年年终慰劳金收文第3657号1925年1月6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63。
    ①“函知奉令核准缉私等营十三年分慰劳金1925年2月13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63。
    ②“函知奉令核准缉私等营十三年分慰劳金1925年2月13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63。
    ③“盐务署训令第八百五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④“盐务署训令第八百五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①“盐务署训令第八百五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①“为故官白兆祥恤金无款开支呈长芦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05。
    ②“盐务署训令第1710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75。
    ③“财政部训令令长芦运司第722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90-7-1400。
    ①“缉私统领白恩荣所开缉私营夏季军衣清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46。
    ②“函为制发缉私营军衣各节开请派员监视”,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46。
    ③“函为制发缉私营军衣各节开请派员监视”,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46。
    ①“函复夏季军衣核减价目运使函第12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46。
    ②“步前营中队五、六两棚马枪准予换给新枪”,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16。
    ①“长芦缉私营造呈中华民国六年全年存用各项四柱子弹数目册清”,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7。
    ②“宋统领册报六年分实存枪械之步营和马前营军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53。
    ③“宋统领册报六年分实存枪械之马后营军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13。
    ①“立合同天津德商瑞记洋行承长芦缉私营统领购买武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578。
    ②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盐运使司:督办、公署令将所有缉私营武器汇送本署以备应用卷1925年12月》内各文件内容概述,卷宗号680-8-1122。
    ①“长芦盐运使所管缉私马后营支出预算册(民国九年分)”,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94。
    ②“长芦缉私营支出预算表册(民国九年分)”,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94。
    ③“缉私营各巡海、巡河轮炮船清折”,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①“缉私营各巡海、巡河轮炮船清折”,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②“长芦盐运司使指令第283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5。
    ③“长芦稽核分所函第六十三号民国四年三月八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5。
    ④“长芦盐运使训令第500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⑤“盐务署训令第五百四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①“为呈复职营防务缉私情形缕晰陈明仰祈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3。
    ②“呈文元字第989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2。
    ③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第5页,载景学钤编:《盐政丛刊》,盐政杂志社,1932年版。
    ①“盐务署饬第六百八十九号”,河北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680-7-1456。
    ②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199页。
    ①参阅自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8页。
    ①长芦盐务公报(第2期),1913所4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②长芦盐务公报(第2期), 1913所4月16日,长芦运署出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③“谨将直岸总支盐店数目开呈钧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5号。见“附录5”。
    ①“丰财场务所为场产整理事呈长芦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7。
    ①“严镇海丰滩坨委员为会同详覆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25。
    ②“谨将本所所属滩坨改革事项分条缮请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7。
    ①“严镇海丰滩坨委员为会同详覆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25。
    ①“宗翰年调查呈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1。
    ②“王敦敏调查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①“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117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296。
    ②“长芦丰财场公署训令第117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296。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五百二十九号长芦分所条拟整顿长芦缉私营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②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双坨巡缉表(1924年)》中各步队巡缉表总结所得,卷宗号680-26-626。
    ③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双坨巡缉表(1924年)》中各马队巡缉表总结所得,卷宗号680-26-626。
    ①“缉私营呈报巨鹿县进虎寨硝犯拒捕请饬该县依法讯办1922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79。
    ①“私盐轻微案件处罚章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333。
    ②“呈营字第18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72。
    ①“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②“呈为私销遍地官引几停仰恳鉴察元字第100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79。
    ③“呈为私销遍地官引几停仰恳鉴察元字第100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79。
    ①“敬再禀者昨由南开司令部寄到训令”,河北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680-8-109。
    ②“长芦盐运使训令第十号”,河北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680-8-109。
    ③“为呈复职营防务缉私情形缕晰陈明仰祈鉴核”,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3。
    ④“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呈总所呈覆缉私马队成绩及各方意见第5068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33。
    ①“谨将职部马后营奉令饬呈防缉情形及处置所获私盐办法详细逐项开革恭请宪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3。
    ②“谨将职部马后营奉令饬呈防缉情形及处置所获私盐办法详细逐项开革恭请宪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3。
    ③“谨将职部马后营奉令饬呈防缉情形及处置所获私盐办法详细逐项开革恭请宪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3。
    ①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盐运使署:部令地方官缉私疏销规则五条(1913-1927年)》内有关隆平平池文件整理,卷宗号680-7-932。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七百二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8。
    ②“盐山县知事(孙毓琇)谨将年来办过私贩盐案各犯理合开折详送”,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932。
    ③“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①“函稽核分所:函复查明缉获私盐各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以上3段引文均引自“长芦运使回复长芦稽核分所第1508号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长芦盐运使司函第二百二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以上两个数字均摘自“(信函)司长阁下敬肃者八月二十五号接奉公函内开”,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③“长芦缉私营呈文元字第989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2。
    ①“盐务署饬第七七三号(附件)”,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第2页,景学钤编:《盐政丛刊(二集)》,1932年。
    ①“长芦稽核分所致长芦运使函第一五七四号(1914年10月26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处理充公私盐现行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处理充公私盐现行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④“今将缉私营缉获私盐及案内所获车船骡马现行办法逐一查明声叙于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今将缉私营缉获私盐及案内所获车船骡马现行办法逐一查明声叙于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今将缉私营缉获私盐及案内所获车船骡马现行办法逐一查明声叙于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今将缉私营缉获私盐及案内所获车船骡马现行办法逐一查明声叙于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以上两段均引自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第2页,载景学钤编《盐政丛刊(二集)》,1932年。
    ②“处理充公私盐现行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今将缉私营缉获私盐及案内所获车船骡马现行办法逐一查明声叙于后”,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④“处理充公私盐现行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⑤“长芦各属私有贩卖价值”,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盐务署饬第八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盐务署饬第五百十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长芦稽核分所致长芦运使函第一百八十四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④“盐务署批盈字第三二二三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⑤“私盐治罪法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布(法)律第二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589。
    ①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1月,第199页。
    ①“长芦盐运使训令第四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为牒陈事据所部步前营管带刘金镛详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为牒陈事据所部步前营管带刘金镛详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为牒陈事据所部步前营管带刘金镛详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盐务署饬第一千五百十一号”,河北省档案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2。详细内容见“附录2”。
    ④“盐务署饬第四百十八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⑤“详元字第二百二十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函送缉私报告表及总所第一四二号通告各一件由1917年8月2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53。
    ①“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函送缉私报告表及总所第一四二号通告各一件由1917年8月2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53。
    ②“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函送缉私报告表及总所第一四二号通告各一件由1917年8月2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53。
    ③“稽核总所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①“石碑场所送变卖缉存私盐及牲畜器具款内由场经支牲畜喂养暨船只运费等收据多有未合之处,兹特分条开列请饬场说明理由以凭核办”,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07。
    ①“长芦盐运使函复查明缉获私盐各办法请函复函字第一百九十七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②“长芦缉私营统领宋明善回复长芦稽核分所询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③“呈报各管带督队及统部办事人员成绩请从优给奖民国九年二月四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66。
    ④“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书”,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⑤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第5页,载景学钤编:《盐政丛刊》,1932年。
    ①“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②近代中国工商经济丛书编委会编:《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57页。
    ③“长芦盐运使饬第九百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④“长芦盐运使饬第九百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①“盐务署训令第一千二百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64。
    ②“盐务署训令第一千二百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64。
    ③“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900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②“长芦盐运使饬第七百二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6。
    ①“具禀宙字第51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18。
    ②“新乡县商会致长芦运使信函”,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18。
    ①“谨将长芦弊之最大者为我司长约略陈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②“长芦盐运使任指令第二二0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65。
    ③“长芦盐运使司指令第二千六百九十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4。
    ①“长芦缉私营统领宋明善为呈复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5。
    ②“长芦盐运使饬第七百二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6。
    ③根据《民人李苇禀游行盐勇践踏麦禾不服理阻并殴伤农民请依法惩办卷》(1916年6月)中各份文件内容概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6。
    ④“寨上灶盐公所禀长芦运使元字第一百四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8。
    ①“昌黎县赤洋口庄民呈长芦运使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72。
    ②“谨将长芦弊之最大者为我司长约略陈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③“谨将长芦弊之最大者为我司长约略陈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①“长芦缉私营统领致长芦盐运使呈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8。
    ②“滩户李吉昌呈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③“滩户李吉昌呈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①“石碑场场务所所长为查核李吉昌事呈报长芦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②“长芦滩场整理处登记部副主任璩珩呈长芦盐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③“长芦盐运司使训令第五百五十九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①“盐山县民人呈长芦运使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70。
    ②“长芦缉私统领呈长芦盐运使文营字第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70。
    ③“长芦盐运使饬第五百二十九号长芦分所条拟整顿长芦缉私营办法”,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①“长芦缉私营训令令步后营中队队官夏吉堂第一百十六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40。
    ②“步后营官带宋振升呈统领季光恩文”,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40。
    ③“长芦盐运使训令第三零九号令缉私营统领季光恩”,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①“长芦盐运使训令令缉私营统领季光恩第三三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②“长芦盐运使训令令缉私营统领季光恩第三三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③“长芦缉务情形纪略”,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④“长芦盐运使训令令缉私统领季光恩第五二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⑤“长芦盐运使训令令缉私统领季光恩第五二五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①“学生冯彭年禀长芦运使”,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1。
    ②根据档案《据南皮县民人宫振东等禀控缉私兵队扰民诬陷及挟嫌群殴各节请查办卷》(1922年5月)中各件文件内容概述,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81。②“盐务署饬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①“长芦盐运使饬第九百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②刘忠梁:两浙缉私统领。
    ③“长芦盐运使饬第九百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①“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②这两个数字是根据刘序东的回忆内容计算而得,载近代中国工商经济丛书编委会编:《近代长芦盐务》,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52—54页。
    ①郭剑林主编:《民初北洋三大内战纪实》,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356页。
    ②“奉饬编具长芦缉私营巡船各项报告表”,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③根据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中民国六年长芦缉私营每月上报长芦运使本营革退替补名单”统计、计算,卷宗号680-8-250。
    ①“直豫缉私各营愿结团体共图进益简明章程”,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283。见“附录7”
    ②“长芦缉私营训兵歌”,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575。
    ①“长芦盐运使训令第763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04。
    ①因其他盐区缉私营兵称谓为“盐巡”,两特派员把长芦缉私兵也称为“盐巡”。这里的“盐巡”并不特指各盐店雇用的缉私人员,而泛指长芦缉私兵。
    ②“长芦盐运使训令令缉私营统领(抄件)第十四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04。
    ③“长芦盐运使饬第九百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①“长芦盐运使任指令第二二0号”,河北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680-8-1265。
    ②景本白:《缉私营存废问题》,第1页,载景学钤编:《盐政丛刊(二集)》,1932年。
    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一册,第68页。
    ①“盐务署饬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号”,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1、《署饬转饬丰芦两场将近三年产运各数及滩副若干分别列表卷》(1915年5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87。
    2、《部令地方官缉私疏销规则五条》(1913-1927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 680-7-932。
    3、《部令清查直豫两岸产硝地点若干并缉私兵力如何详查具报卷》(1914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239。
    4、《据商人元泰兴禀私硝满境恳行大名元城肥乡广平四县出示严禁卷》(1912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535。
    5、《晋和源禀私硝遍地官引几停仰恳分令亟筹缉禁卷》(1913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79。
    6、《郭孝章包办永平七属等、杨殿楷包办新城五县售硝分局卷》(1913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96。
    7、《财政部饬本年应付赔款责成各省盐商分别报效并召集众商劝办依限详复》(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35。
    8、《署饬三场务所筹议整理场产办法卷》(1915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56。
    9、《署饬关于整顿越支场放盐、运脚以及增加石碑盐税并永七人数、食盐各节分别办理卷》(191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0。
    10、《宗翰年调查场警应行规划等事卷》(1915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461。
    11、《署饬改定盐务产地销地缉私办法大纲卷》(1915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5。
    12、《盐务署呈拟各省盐运使运副及缉私营办事权限章程卷(八七月盐务署令代理运使运副职务人员及所属请假人员之薪核定办法各节附)》(1915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1506。
    13、《财政部令缉私营队归各盐运使及榷运局节制卷》(1913年4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2。
    14、《本署添设卫队按月领饷卷》(1912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2。
    15、《据缉私营呈请各队人员奖章卷》(1913年—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1。
    16、《长芦缉私营统领官宋明善为呈送事卷》(1914年4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17、《函盐政筹备处请将议裁缉私营经费数目开单示悉卷》(1913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5。
    18、《王朝海禀请敬陈管见卷》(1912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3。
    19、《缉私营禀送团体简明章程训兵要言各两本卷》(1912年9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283。
    20、《据缉私营呈请各队人员奖章卷》(1913年——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50。
    21、《谕禁制造硝盐及购私盐白话告示》(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
    680-7-1516。
    22、《商人张筱泉禀缉私营队官李连仲强霸其妻段氏为妾情形卷》(1913年4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8。
    23、《坨后滩户李吉昌呈请缉私营劫盐车借罚渔利请查办卷》(1913年4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3。
    24、《缉私营因办预算拟添会记清书各员卷》(1913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47。
    25、《缉私营呈送收支款项月报表卷》(1912年—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609。
    26、《缉私营换制军衣办法卷》(1914年—1919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90-7-1400。
    27、《缉私营请修理轮炮各船卷》(1913—1917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65。
    28、《丁会办询查缉私案件卷》(1913年—1919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709。
    29、《宋明善呈复河南芦纲稽查孙连元禀控队官傅得胜劣迹八端一案卷》(1913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4。
    30、《内黄县临时县议会禀缉私营郭队长不遵纪律请严查核办》(1913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7-885。
    31、《新订私盐充公充赏及处置办法七条卷》(1915年12月),河北省档案藏档案,卷宗号:680-7-1552。
    32、《武清县工业学生冯彭年禀缉私营兵蛮横殴辱学童卷》(1916年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1。
    33、《缉私统领呈送各防办事简章卷》(1926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65。
    34、《据南皮县民人宫振东等禀控缉私兵队扰民诬陷及挟嫌群殴各节请查办卷》(1922年5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81。
    35、《训令缉私营带队前往河南界沟集一带驻防巡缉因停泊盐船贩卖私盐卷》(1916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680-8-109。
    36、《奉令转饬营场遇有分所调查缉私等事随时襄助卷(附长芦缉私步马各营及轮炮船驻扎地点并巡弋路线全图)》(1918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867。
    37、《顺直省议会函请将务章程并售盐法砰与洋折合标准见复卷》(1916年11月至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5号。
    38、《民人李苇禀游行盐勇践踏麦禾不服理阻并殴伤农民请依法惩办卷》(1916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6。
    39、《据官硝总厂详请饬查宁晋县盐店盐巡等需索硝户规费情形卷》(1916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66。
    40、《稽核分所函关于编辑缉获私盐报告请令缉私营每月月抄造送一份卷》(1917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53。
    41、《稽核分所函送拿获私盐并附属物件变价充公及罚款清单格式请令所属遵式填送卷》(1916年2月—1920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07。
    42、《昌黎县赤洋口庄民人邵子源等禀缉私队队长杨慕韩等绑拿刑讯挟嫌藐法恳请恩准查办卷》(1922年1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72。
    43、《缉私马后营在平乡县缉获大股硝盐四千余斤情形卷》(1920年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73。
    44《、盐务署颁发奖章条例卷(》1917—1928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05。
    45、《奉盐务署令将缉私员名薪饷驻扎地点照表添列送署卷》(1919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472。
    46、《缉私营呈请更易各职员名称一案卷》(1926年5月—1928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83。
    47、《据盐山县民人张恩绶等禀盐巡骚扰人民不得安居仰恳饬县禁止以遏乱端而安乡里卷》(1917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70。
    48、《奉盐务署令缉私营差弁康洪烈等控告季统领吞没饷项等案卷》(1918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364。
    49、《新乡县绅民田锡三等禀所驻缉私队官庞永春倚势弄权扰害地方恳请彻查究办卷》(1916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18。
    50、《奉财政部令因财政困难酌拟整顿方法遵照卷》(1919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456。
    51、《顺直省议会函请将务章程并售盐法砰与洋折合标准见复卷》(1916年11月—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5号。
    52、《缉私统领呈送各防办事简章卷》(1926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265。
    53、《稽核所函查宋帮统履历并山海关一带如何配置共有若干名等情请示覆卷》(1916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04。
    54、《前任缉私统领宋明善因病身故给予恤金卷》(1920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75。
    55、《缉私营呈报巨鹿县进虎寨硝犯拒捕请饬该县依法讯办卷》(1922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779。
    56、《缉私营在秦王岛地方获得东洋人押带私盐遗弃街中逃逸未获卷》(1920年1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572。
    57、《督办、公署令将所有缉私营武器汇送本署以备应用卷》(1925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1122。
    58、《缉私营按月呈报兵队升调革退开补姓名清单请核备案卷》(1917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8-250。
    59、《场盐轮售办法、管理滩产规则、巡视员服务规则、取缔盐商引岸规则,盐坨章则、永利久大购盐章程等卷》(19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375。
    60、《1912年六柱细目底册、1916年冬季销盐比较表等卷》(1912—16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333。
    61、《纲总等呈火车路线不通、引盐难运,拟请设法维持一案卷》(1922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204。
    62、《整顿各县盐务卷》(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5。
    63、《稽核所函缉私营巡炮各船所办巡务以及成绩请饬该营明晰报告卷》(1915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1-1182。
    64、《昌延官运分局奉发长芦盐务官报卷》(1913年4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18。
    65、《长芦缉私营支出预算卷》(1920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2-894。
    66、《长芦丰财场公署署饬整顿长芦缉私营办法卷》(19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16。
    67、《长芦丰财场公署详陈拟议整顿海严两场积弊办法卷》(1914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92。
    68、《长芦丰财场公署奉饬议拟设立场警卷》(1915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43。
    69、《长芦丰财场公署奉令稽查驻防缉私兵如有串通贩私情事立即惩办卷》(1918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395。
    70、《长芦丰财场务所奉令驻坨缉私队由丰财场务所指挥卷》(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79。
    71、《丰财场务所奉饬编辑盐务辑要呈送说明书并各滩坨表图像片卷》(1913年至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27。
    72、《丰财场务所造送场警办事章程驻扎区域常年经费如册卷》(1913年1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6-56。
    73、《塘东滩坨局奉令会同缉私营筹防私盐走漏并呈报各滩驻防情形卷》(1920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296。
    74、《邓沽滩坨局私盐月报表卷》(1919年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589。
    75、《新河滩坨局盐务改革、附制盐特许证券、民国八九年各项通令卷》(1918-1920),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10。
    76、《严镇滩坨局,新法粘贴印花,滩坨局委员由长芦盐运使直接委任,新订私盐充公充赏暨处置办法等卷》(19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47。
    77、《运司令为芦台、丰财、石碑等三场改设场务所试办章程等因饬即查照由卷》(1913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55。
    78、《丰财场公署、新河滩坨局关于雇用卫兵帮助办公、各滩缉私兵驻防情形、缉私营各项事等的令、呈等卷》(1920—1922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323。
    79、《海丰滩坨局会同严镇遵饬查复移望海寺缉私马队情形并附陈管见恳乞核转及图式一张由卷》(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19-125。
    80、《私盐充公充充赏暨处置办法补充规则卷》(193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1244。
    81、《稽核分所关于缉私营步马营经费、旅费、驻扎处所、防获数目、调查吞没饷项、购买木椿款等事项报告卷》(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86。
    82、《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关于东岸私盐贩运海外给总所呈文及稽核总所丁会办关于长芦盐务的意见书卷》(19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5。
    83、《长芦稽核分所缉私慰劳金卷》(1919---1928),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33。
    84、《长芦稽核分所关于准各坨雇用卫兵卷》(1921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623。
    85、《长芦稽核分所关于缉私营慰劳金的呈函卷》(191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63。
    86、《长芦盐务稽核分所关于缉私营购置冬季服装费用卷》(1923年5月至1924年1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2-746。
    87、《丰芦盐务稽核支所关于调查芦境商巡数目及请派缉私兵巡缉盐斤卷》(1920至1935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3-191。
    88、《关于奉令以武清县、文、霸、献各县及东旧等处私盐充斥饬拨队查缉卷》(1927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26。
    89、《关于榆七等县盐硝各案卷》(1928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3。
    90、《关于办事章程、缉私伤亡事件、房屋修理、职员升补等项的指令、函、职员登记表等卷》(1923—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2。
    91、《请保马后营李管带实官卷》(1918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55。
    92、《全军官佐成绩请从优给奖卷》(1920年1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
    680-26-866。
    93、《请添设步左营营部卷》(1918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1。
    94、《新募马后营薪饷经费卷》(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3。
    95、《长芦缉私营队长展国枢随助理员查耕荒队卷》(1916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93。
    96、《呈缴耕荒队耕牛器具变价银卷》(1918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1。
    97、《步后营派兵护送盐车卷》(1918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64。
    98、《稽核所核订俸薪收据各单式卷》(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31。
    99、《会计汇饷遵照新章卷》(1918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5。
    100、《盐务署旅费规则稽核总所旅费通告卷》(1914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59。
    101、《关于骑二营存废问题卷》(1918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9。
    102、《长芦缉私营呈报六年枪械子弹服装册卷》(1918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97。
    103、《滑县曼利夏子弹卷》(1919年6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53。
    104、《六年全年军装军械报册卷》(1917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13。
    105、《长芦缉私营新式毛瑟枪、机关炮、自来得手枪并子弹领价卷》(1912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578。
    106、《长芦缉私营官兵病故抚恤卷》(1917—1918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05。
    107、《长芦缉私营关于榆七等县盐硝各案卷》(1928年3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073。
    108、《长芦缉私营双坨巡缉表》(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26。
    109、《长芦缉私营各巡缉队薪俸增减、官佐升迁、职员抚恤及各类刑事案件的表报、令、函卷》(192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943。
    110、《长芦缉私营详查马后、步左营营制饷章卷》(1915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9。
    111、《长芦缉私营内黄平池枭匪聚众卷》(1915年10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68。
    112、《长芦缉私营拿获私盐数目表卷》(1912—1914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1169。
    113、《运署通饬目兵滋事擅行开枪该长官按法治罪卷》(1915年8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676。
    114、《训令宋管带调查夏队官岗兵放私卷》(1918年7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40。
    115、《训令步后营兵队认真巡缉卷》(1918年5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737。
    116、《长芦缉私营奉令十四件拨兵不敷分布卷》(1912年1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575。
    117、《训令各营严为防范并禁止官兵赌博卷》(1919年2月),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680-26-804。
    4、景学钤:《盐政丛刊》,盐政杂志增刊。
    5、林振翰:《盐政辞典》,商务印书馆,1928年11月。
    6、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7、[日]日野勉:《清国盐政考》,日本东京,东亚同文会,1905年版。
    8、曾仰丰:《整理长芦盐务报告书》,1934年。
    9、张炯茂等:《清盐法志》,盐务署1920年铅印本。
    10、(清)王守基撰:《盐法议略·长芦盐法议略》,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11、周庆云编:《盐法通志》,文明书局铅印本,1914年。
    12、(清)黄掌纶等撰,刘洪升点校:《长芦盐法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
    13、赵尔巽、柯劭忞等撰:《清史稿·食货四·盐法》,中华书局,1977年。
    14、欧宗佑:《中国盐政小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15、盐务署编:《中国盐政沿革史》,文海出版社,1971年。
    16、盐务署辑:《盐政备览》,1925年铅印本。
    17、左树珍:《盐法纲要》,新学会社,1912年。
    18、蒋静一:《中国盐政问题》,正中书局,1936年。
    19、陈沧来:《中国盐业》,商务印书馆,1929年6月版。
    20、李翰祥编辑:《曾国藩文集(一)》,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年。
    21、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第2卷),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武汉出版社,1990年06月。
    22、南开大学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
    23、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黄山书社,1999年。
    24、南京第二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全国政协天津市汉沽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地方志编辑室编:《汉沽文史参考资料选编》(第1辑),1987年11月。
    2、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5卷第44辑),1964年3月。
    3、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粹》(经济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4、孙大千编:《天津经济史话》,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3月。
    5、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1984年12月。
    6、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1984年12月。
    7、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塘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8年。
    8、丁长清编:《近代长芦盐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
    1、丁长清:《民国盐务史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田秋野周维亮著:《中华盐业史》,台湾商务出版社,1979年。
    3、张小也著:《清代私盐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丁长清唐仁粤主编:《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
    5、唐仁粤编:《中国盐业史·地方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
    6、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7、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刘经华:《中国早期盐务现代化:民国初期盐务改革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9、陈然等编:《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10、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3月版。
    11、[日]佐伯富:《中国盐政史之研究》,京都法律文化社,1987年版。
    12、[日]佐伯富:《盐和中国社会》,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
    13、[日]佐伯富:《清代盐政之研究》,京都东洋史研究会,1956年版。
    14、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
    15、[日]三谷孝:《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
    17、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18、陆仰渊、方庆秋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19、[日]岩并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之研究》,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4年2月。
    20、[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三联书店,1994年12月版。
    21、[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版。
    22、[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阿风等译,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
    23、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5年版。
    24、戴建兵:《中国近代银两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5、戴建兵:《中国近代纸币》,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26、王宏斌:《晚清货币比价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7、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8、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9、关文斌:《文明初曙——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30、孙德常、周祖常编:《天津近代经济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5月。
    31、郭蕴静、涂宗涛编:《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32、戴逸、汪润元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民国初年》,红旗出版社,1997年。
    33、刘淼著:《明代盐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34、李涵等著:《缪秋杰与民国盐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0月。
    35、王尔敏:《淮军志》,中华书局,1987年8月。
    36、钱海皓编:《军队组织编制学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殷燕:《20世纪30年代河北硝土私盐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周创奇:《1915——1928年间的西蒙盐业近代化及私盐问题》,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
    3、李福德、赵伯蒂:《从历代缉私看川盐缉私》,《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4、曹爱生、史为征:《论清代两淮海盐的缉私》,《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
    5、吕一群:《清末私盐对湖广市场的争夺和政府的缉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6、曹金发、董杰:《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抑制两淮私盐的措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
    7、邰婧:《从刑政汇览看清朝盐政中的缉私》,《法制与社会》2007.01。
    8、赵小平:《民国时期云南盐商、私盐和缉私关系探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
    9、张小也:《清代盐政中的缉私问题》,《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0、张丹丹:《雍正朝缉私私盐情况初探》,《兰台世界》2009.1上半月。
    11、吴海波、李曦:《清政府对私盐的防范和打击—以江西为例》,《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1期。
    12、姚顺东:《浅论南京国民政府对食盐走私的立法控制》,《盐业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3、江希嵒:《浅议两淮盐业缉私沿革》,《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二期。
    14、刘广义:《论食盐缉私律例》,《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二期。
    15、聂鑫:《盐(铁)问题的困境——思想与制度的历史考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6、倪玉平:《激励的悖论——试论清代的盐业缉私》,《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7、薛培:《试论清代封建国家干预盐业经济的基本模式》,《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2期。
    18、胡昕:《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经济学思考》,《苏盐科技》2008年12月。
    19、陈学文:《盐业立法和执法的正本清源》:《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0、盛茂产:《林则徐与盐务缉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21、盛茂产:《孙玉庭与盐务缉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2、陈芳:《曾国藩对两淮盐务治理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3、史继刚:《中国古代私盐的产生和发展》,《盐业史研究》2003年第4期。
    24、马新:《榷盐与私盐贩的盛行》,《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4期。
    25、史继刚:《宋代私盐贩阶级结构初探》,《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26、史继刚:《宋代私盐的来源及其运销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27、史继刚:《浅谈宋代私盐盛行的原因及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10月。
    28、郭正忠:《宋代私盐律述略》,《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29、罗雄飞:《宋代汀、赣诸州私盐问题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30、徐泓:《明代的私盐》,《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7),1980年12月。
    31、王小荷:《清代两广盐区私盐初探》,《历史档案》1986年第4期。
    32、吕一群:《清代湖广私盐浅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33、吴海波:《清中叶江西中、南部地区袅私的活动特点与运销方式》,《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4期。
    34、吴海波:《清中叶江西中、南部地区袅私的活动特点与运销方式》,《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4期。
    35、吴海波:博士论文《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以湖广、江西为中心》。
    36、吴海波:《清代湖广官盐运销流通与私盐》,《求索》2006年2月。
    37、曹金发、董杰:《一把双刃剑——试析清代两淮私盐社会影响的双重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
    38、方裕谨:《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历史档案》1998年11月。
    39、丁琼:《清代云南私盐问题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
    40、黄国信:《清代两广私盐盛行现象初探》,《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41、黄启臣、黄国信:《清代两广盐区私盐贩运方式及其特点》,《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1期。
    42、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43、王肇磊、贺新枝:《鄂西北私盐运道概略》,《盐业史研究》2008年1期。
    44、王肇磊、贺新枝:《论清代鄂西北私盐运销形式及相关问题》,《盐业史研究》2009年1期。
    45、日本.渡边惇:《清末时期长江下游的青帮、私盐集团活动—以与私盐流通的关系为中心》,《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
    46、史玉华:《从巴县档案看清代四川的私盐问题》,《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4月。
    47、杨彩丹:《清末陕西私盐问题研究》,《盐业史研究》2006年3期。
    48、张丹丹:《雍正朝私盐的种类探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
    49、张丹丹:《清朝私盐贩运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月。
    50、黄国信:《清代雍正到道光初年的盐枭走私》,《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1期。
    51、日本·佐伯富:《清代盐政之研究》,分别发表在《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3期,1994年第2、3、4期及1996年第1、3期。
    52、日本·渡边惇:《清末时期长江下游的青帮、私盐集团活动——以与私盐流通的关系为中心》,《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
    53、周创奇的硕士论文:《1915-1928年间的西蒙盐业近代化及私盐问题》。
    54、曹金发、董杰:《民国时期的两淮私盐与盐法》,《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5、曹金发、董杰:《试析民国时期私盐问题的成因》,《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56、朱霞:《私盐、国家垄断与民间权力——以云南诺邓井的私盐问题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57、林永匡:《清代长芦盐商与内务府》,《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7月。
    58、于晖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土盐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59、曹金发、董杰:《试析国民政府前期两淮私盐的种类》,《宿川学院学报》2006年6月。
    60、何克拉:《私盐流通及其危害初探》,《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3期。
    61、高燕:《私盐在侵蚀……》,《社会》1994年12月。
    62、李茂顺:《苏北食盐市场区域侵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苏盐科技》2002年6月。
    63、周泽湘:《“食盐专营”与盐的产销平衡浅析》,《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1期。
    64、周泽湘:《食盐专营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的措施》,《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4期。
    65、罗毅:《关于食盐专卖制度弊端的法律思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
    66、杨国麒:《关于盐业专卖的探讨》,《中国井矿盐》1995年第5期。
    67、陈春迎:《论强化食盐专营与构建和谐盐业》,《驻马店日报》2007年4月6日第002版。
    68、龙超:《论我国食盐专营体制及其未来变革》,《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2期。
    69、饶登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食盐专营》,《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3期。
    70、单鑫:《食盐专营:企业身份、行政管理与体制改革—基于88篇“食盐专营”相关文献的研究》,《行政论坛》2009年第1期。
    71、王伟:《我国食盐专营体制之历史性反思》,《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72、申玉山、梁瑞敏:《长芦盐务与第二次直奉战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
    73、胡光明:《论清末商会对长芦盐务风潮的平息》,《历史档案》1994年6月。
    74、芮和林:《浅析乾隆时期长芦盐商走向衰落的原因》,《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5、巩立彬:《清代长芦盐官制度》,《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
    76、原祖杰:《清代的天津商人与社区认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7、郭明涛:《日本对长芦盐的掠夺与食盐统制配给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8、刘洪升:《试论明清长芦盐业重心的北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0卷第3期。
    79、芮和林:《新中国的芦盐运销体制》,《盐业史研究》2000年3月。
    80、林永匡:《清初的长芦运司盐政》,《河北学刊》1983年6月。
    1、《大公报》1916年——1925年11月。
    2、《长芦盐务公报》1913年1——12月,共24期。
    1、长芦场志编修委员会编:《长芦盐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
    2、张岗著:《河北通史·明朝卷》,河北人民出版,2000年。
    3、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盐业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