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鲍照诗接受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试图以读者为出发点,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方法与西方理论结合起
    来,从文学接受的视角,通过对鲍照诗歌的传播途径、影响效果的考察,来寻绎
    鲍照声名沉浮的内在原因,从而勾画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读者接受鲍照诗的脉络
    与轨迹。本文由导言、正文部分及附录三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除了针对论文的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及架构等作出说明之外,对于
    本论题的研究动因、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也予以阐述。
    正文共由六章组成,分上、下两编。
    上编主要考察鲍照在南北朝的接受状况,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勾勒鲍照在南北朝接受的主要进程。探讨鲍照在南朝不同时期声
    名沉浮所呈现出的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既努力揭示出鲍照文本对读者的效果,
    也分析读者对鲍照文本接受的制约作用,并将这种交融关系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
    加以认识,探讨其规律。
    第二章为南北朝时期的鲍诗效果及阐释研究。通过稽考虞炎编纂的《鲍照
    集》、《文选》与《玉台新咏》两个文学选本及钟嵘《诗品》对鲍照的阐释,来考
    察鲍照在南北朝的传播效果、阐释状况。
    第三章乃南北朝时期鲍照的创作影响研究。具体考察鲍照在南北朝时期作家
    对于鲍照的接受,锁定“休鲍体”、“江鲍体”、“宪章鲍明远”等权威命名等进行
    文本化的个案分析。
    下编主要考察鲍照在隋唐时期的接受状况,分为三章。
    第四章通过对总集、别集、文学选本、注本、史籍、子书及历代诗评等资料
    进行细致的统计及深入的分析,探究鲍照诗文在隋唐的传播的主要途径、鲍照文
    本所体现的期待视野与隋唐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交融关系,并对隋唐时期鲍诗
    的接受过程作历时性考察。
    第五章以隋唐的学者及文论家为研究对象,检视《文选注》与《乐府古题要
    解》、皎然《诗式》等对鲍照的研究,来考察其对鲍照的接受及其在鲍诗传播及
    接受中所起的作用。
    第六章具体考察隋唐特殊读者--作家对鲍照的接受。通过具体的文本比
    照,分析李白、杜甫、边塞诗派、怪奇派诗人等接受鲍照诗内在意蕴、外在表征
    等诸多表现,来考察鲍诗文本的内在构成及文化价值,从而凸显鲍照在唐诗发展
    史中的地位。
    附录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历代书目中的鲍照记载、鲍集重要版本述略
    及二十世纪以来鲍照研究论著作了索引,为鲍照研究提供了文献线索。
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adopt the approach of reader; it applies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as well as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reception, the reason of how Baozhao's reputation is ups and downs was researched by examination of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Baozhao's Poem on the readers, and thus sketched the evolution skeleton and track Baozhao's Poem acceptance by reader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is de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an introduction, main text and appendix.
    The introduction illuminates the direction, theory ba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ext,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for such a research.
    Main text consists of two parts and each part is divided three chapter further.
    The first part mainly reviews the acceptance situations of Baozhao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cluding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sketchs the evolution of Baozhao's acceptance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change of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for Baozhao from readers was discussed when his reputations was ups and down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Southern Dynasty.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aders and Baozhao's works are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that specifically historical context.
    T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the spreading and explaining of Baozhao's poem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on Baozhao in "Baozhao ji (edited by Yuyan), " Wenxuan and " Yutai Xinyong", and in " Gidaings Poets" (write by Zhong Yong), we discussed the spreading effect of Baozhao's poem and its explaining situation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third chapter is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Baozhao's work to the literature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pecific investigation was
    
    
    made for the acceptance of Baozhao by writer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ome authority naming are focused, such as Xiubaoti, Jiangbaoti and Xianzhang Baominyuan, and they are analyzed separately.
    The second part mainly reviews the acceptance situations of Baozhao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cluding three chapters.
    In the forth chapter, by fine statistic and deep analysis for the informations of general collections, specific collections, literary anthology, annotation books, historical books, sub-collections and poem comments in past dynasties, we investigates the main paths of Baozhao's poem spreading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 ming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exhibiting from Baozhao's poem and from reader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n we inspect historically the acceptance process of Baozhao's poem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the fifth chapter, poem critics and literate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ere the objective of study. By inspecting the studies and comments on Baozhao in "Annotation of Anthology", "Essential Annotation of Ancient Yuefu Poem" and "Poem Pattern" etc., the role they played in Baozhao's acceptance as well as in the spreading of his poem are examined.
    In the last chapter, we mainly examined Baozhao's acceptance by some special readers who was writer themselve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e annalyze specifically the acceptance of Baozhao's poem by Libai, Dufu, frontier style and odd style poet on the spirits and patterns, and last examine the inner structure of Baozhao's poem and its culture values. Thu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Baozhao's po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em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appendix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illustrate Baozhao's acceptance by the record of Baozhao in past dynasties. Important editions of Baozhao's poem collection are also reviewed. In favour of advanced study on Baozhao, works on Baozhao's study from twenty century are listed.
引文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
    《宋书》 沈约撰 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南齐书》 萧子显撰 中华书局1983年标点本
    《梁书》 姚思廉撰 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陈书》 姚思廉撰 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
    《魏书》 魏收撰 中华书局1984年标点本
    《北齐书》 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周书》 令狐德菜等撰 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隋书》 魏征等撰 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
    《南史》 李延寿撰 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北史》 李延寿撰 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
    《旧唐书》 刘昫等撰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建康实录》 许嵩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点校本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陈国庆撰 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汉书艺文志通释》 张舜徽撰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版
    《补南北史艺文志》 徐崇撰 《二十五史补编》本
    《隋书经籍志考证》 章宗源撰 《二十五史补编》本
    《隋书·经籍志考证》 姚振宗撰 《二十五史补编》本
    《中说·事君篇》王通(《四部丛刊》初编子部《文中子中说》卷三。
    《文史通义校注》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 中华书局1985年版
    《日知录集释》 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版
    《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撰 中国书店1987年8月版
    《二十二史劄记》 赵翼撰中国书店1987年4月版
    《宋会要辑稿》 徐松辑中华书局1987年11月版
    《汉书补注》 王先谦撰 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
    《南齐书校议》 朱季海撰 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版
    《史通新校注》[唐]刘知几撰重庆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隋唐嘉话》 刘餗撰:《朝野佥载》 张鷟撰 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唐语林校证》 王谠撰 周勋初校证 中华书局1987年版
    《大唐新语》[唐]刘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通志略》 [宋]郑樵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文献通考》[宋] 马端临撰 台湾新兴书局1965年10月版
    《中华文化通志·隋唐五代文化志》孙昌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朱子语类》 [宋]朱熹中华书局1986年版
    《义门读书记》[清]何焯撰,崔高维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6月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版
    《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著万绳柄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4月版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撰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撰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唐长孺撰 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唐长孺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撰 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 周一良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崇文总目》 《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
    《千顷堂书目》[明]黄虞稷,同上
    《文献通考》[元]马瑞临,《四库全书·史部·政书考》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明]毛扆,丛书集成初编
    《绎云楼书目》[清]钱谦益,丛书集成初编
    《世善堂藏书目录》[清]陈第,丛书集成初编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崇文总目》见许逸民、常振国编,《中国历代书目丛刊》现代出版社1987 年版
    《崇文总目辑释补正》 同上
    《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同上
    《郡斋读书志》同上
    《遂初堂书目》同上
    《中国历代书目丛刊》许逸民、常振国编,现代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撰,范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百川书志·古今书刻》[明]高儒等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第1 版。
    《四库全书总目题要》 [清]永瑢等撰 中华书局1965年6月版。
    
    
    《增订四库全书目录标注》邵懿辰撰1959年第1版
    《容斋随笔》 洪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 颜之推原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 月版
    《初学记》 徐坚等撰 中华书局1985年9月版
    《初学记索引》 许逸民编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艺文类聚》 欧阳询等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11月版
    《北堂书抄》 虞世南编 中国书店1989年影印本
    《白孔六帖》[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 第891、 892册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太平广记》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1年9月新1版
    《文苑英华》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90年8月版
    《文选》 李善注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 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本
    《文选》 六臣注 《四库文学总集选刊·六臣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
    《六臣注文选》六臣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文选索引》 斯波六郎编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7-1959年版
    《昭明文选论文集》 陈新雄于大成编木铎出版社1980年版
    《文选导读》 屈守元撰 巴蜀书社1993年9月版
    《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
    《昭明文选研究》 穆克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文选学论集》 赵福海主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版
    《文选学》 骆鸿凯撰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
    《文选平点》 黄侃评点黄焯编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文选诗研究》胡大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文选之研究》岗村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中外文选学论文集》 郑州大学古籍所编 中华书局
    《中外昭明文选研究论著索引》 魏淑琴等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 月版
    《现代<文选>学史》王立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 月版
    《玉台新咏笺注》徐陵编,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 1985年6月版
    《古诗笺》清王士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古文苑》 章樵注 《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本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4月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全唐文》[清]董浩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全唐文》 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唐]元结、殷瑶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韦局1979年版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2月版
    《石仓历代诗选》[明]曹学拴编《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
    《古诗镜》[明]陆时雍(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
    《古诗源》[清]沈德潜中华书局1963年6月
    《古诗笺》[清]王士赖选闻人谈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
    《古文渊鉴》 [清]玄烨选徐乾学辑清康熙古香斋五色套印本
    《古文辞类纂》四部备要本
    《采菽堂古诗选》陈祚明《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 1591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年9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年12月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溥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四库全书》 本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张溥著,殷孟伦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古文辞类纂》 姚鼐编 《四部备要》本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初版
    《江文通集汇注》 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4月 版
    《沈约年谱》[日]铃木虎雄,商务印书馆1935年3月初版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
    《庾信传论》 鲁同群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绩诗注》(唐诗小集)[唐]王绩撰王国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重订新校王子安集》[唐]王勃撰何林天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杨盈川集》《四部从刊》影明本。
    
    
    《卢照邻集·杨炯集》[唐]卢照邻、[唐]杨炯撰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 年版
    《卢照邻集编年笺注》[唐]卢照邻撰任国绪笺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幽忧子集》《四部丛刊》影印明张氏刻本
    《骆宾王文集》[唐]骆宾王撰中华书局影印1986
    《骆临海集笺注》[唐]骆宾王撰[清]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版
    《陈子昂诗注》[唐]陈子昂撰彭庆生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唐]崔颢、崔国辅撰万竞君注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2年版
    《李白年谱》安旗齐鲁书社1982年版
    《李白研究》安旗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巴蜀出版社1990年版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唐]李白撰安旗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版
    《李白诗论丛》詹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北京第1版
    《李白诗文系年》詹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版。
    《杜甫选集》[唐]杜甫撰邓魁英、聂石樵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杜工部诗集》[唐]杜甫撰中华书局1957年版
    《杜诗解》[清]金圣叹撰钟来因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杜诗镜铨》[清]杨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杜诗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诗言志[清]佚名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杜少陵集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白居易集笺校》[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白居易诗文选注》 [唐]白居易撰龚克昌、彭重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樊川诗集注》[唐]杜牧撰[清]冯集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樊南文集》[唐]李商隐撰[清]冯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高适集校注》[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岑参诗评释》[唐]高适、[唐]岑参撰高光复编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高适岑参选集》[唐]高适、[唐]岑参撰高文、王刘纯选注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年版
    《岑参集校注》[唐]岑参撰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岑参诗选》[唐]岑参撰刘开扬选注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王右丞诗笺注》王昌龄著赵殿成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欧阳行周文集卷八》[唐]欧阳詹《四部丛刊》初编本。
    《王昌龄诗注》(唐诗小集)[唐]王昌龄撰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王摩诘文集》(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唐]王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2年版
    《韩昌黎集》[唐]韩愈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昌黎先生集考异》[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年版2
    《淮海集》[宋]秦观四部丛刊本。
    《李贺诗歌集注》[唐]李贺撰,[清]王琦等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版
    《李贺诗集》[唐]李贺撰叶葱奇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姚文燮、方扶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孟浩然诗集校注》 [唐]孟浩然撰李景白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
    《柳河东集》[唐]柳宗元撰上海人民出版社新1版1974年版
    《元稹集》[唐]元稹撰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籍王建诗选》[唐]张籍、王建撰,刘逸生主编,李树政选注广东人民 出版社1984版
    《中国文学史》 钱穆撰中华书局1993年4月版
    《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1月
    《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 刘师培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点校 本
    《中古文学史论集》 王瑶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中图文学论集》 徐复观撰 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1月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南北朝文学》(骆玉明、张宗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诗史》吉川幸次郎著,骆玉明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著,骆玉明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白话文学史》 胡适撰、骆玉明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诗学》汪涌豪、骆玉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六朝文论》 廖蔚卿撰 台湾文津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六朝诗论》 洪顺隆撰 台湾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版
    《两晋诗论》 邓仕梁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2年1月版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撰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余冠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古诗初探》 李嘉言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曹道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 周勋初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汉魏六朝诗讲录》 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北朝文学史》 周建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7月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中古文学集团》胡大雷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4月版
    《汉魏六朝文学论丛》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古诗考索》 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
    《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南北朝文学史》 曹道衡沈玉成师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撰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 曹道衡撰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版
    《十四朝文学要略(上古至隋)》刘永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 傅刚撰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六朝文学论稿》 兴膳宏撰彭恩华译岳麓书社1986年版
    《六朝文学论文集》 清水凯夫撰韩基国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5月版
    《北朝文学史》 周建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7月版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撰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八代诗史》葛晓音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永明义学研究》 刘跃进撰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版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
    《玉台新咏研究》 刘跃进撰中华书局2000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褚斌杰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版
    《乐府文学史》罗根泽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齐梁诗歌研究》 阎采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闻一多全集》之六《唐诗编上》闻一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 1版
    《鲁迅全集》第七卷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唐代文学史》董乃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文化紊流中的文学与文士》董乃斌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董乃斌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唐宋文学论集》王水照齐鲁书社1984年版
    《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史》许总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唐诗演进论》罗时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初唐诗》[美]斯蒂芬·欧文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 胡可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唐学与唐诗:中晚唐诗风的一种文化考察》 查屏球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
    《中唐诗歌的开拓与新变》孟二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审美的游离--论唐代怪奇诗派》 姜剑云 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花上雨:古典文学中的别离主题研究》 肖瑞峰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钟优民1989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 罗根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
    
    月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文学的艺术》刘衍文、刘永翔著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钟嵘诗品讲疏·人间词话讲疏附补遗》许文雨编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 版
    《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诗品研究》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钟嵘<诗品>校释》吕德申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二版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撰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
    《诗式校注》[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齐鲁书社1986年3月第1版
    《皎然诗式研究》许清云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版
    《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5月第1版。
    《文镜秘府论校注》 [日]僧遍照金刚原撰王利器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3年7月版
    《文镜秘府论探源》 王晋江撰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80年12月版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8月第1版
    《沧浪诗话校释》 [宋]严羽著郭绍虞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胡仔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6月第1版
    《诗薮》[明]胡应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昭昧詹言》[清]方东树著,汪绍楹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文选颜谢鲍诗评》 [清]方回 《四库文学总集选刊》
    《湘绮楼诗文集》王闿运岳麓书社1997年版
    《古诗评选》[清]王夫之撰,张国星校点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唐诗评选》[清]王夫之撰,王学太校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历代诗话》[清]何文焕中华书局1981年4月版
    《历代诗话绩编》 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
    《清诗话》丁福保辑上海古籍出版1978年版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富寿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历代诗话论作家》常振国、降云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上海古籍出版1978年3月版
    《苕溪渔隐丛话》[宋]古月仔纂集,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6 月版
    
    
    《诗源辩体》[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祉1987年10月版
    《古诗归》[明]钟惺、谭元春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彦周诗话》许凯 见[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绩编》中华书局1983 年版
    《岘佣说诗》[清]施补华,见《清诗话》。
    《剑溪说诗》乔亿,见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 月第1版
    《原诗》叶燮著,见郭绍虞主编《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9年版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版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补订重排本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周振甫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 尔著,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联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 勃著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接受美学译文集》刘晓枫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1月版
    《审美经验论》[德国]汉斯·罗伯特·尧斯著,朱立元译作家出版社1992 年2月版
    《接受美学》朱立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
    《接受反应文论》 金元浦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 中 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年版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刘晖译中 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接受美学导论》 张思齐巴蜀书社1989年4月
    《接受理论》张廷琛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接受美学新论》马以鑫学林出版社1995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接受》 樊宝英辛刚国著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 陈文忠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年9月版
    《中国古代诗学接受》邓新华武汉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李白诗歌接受史》 扬文雄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3月版
    《论元杂剧对小说的接受》徐大军著、马瑞芳教授指导2001[博士论文文 库]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李剑锋著齐鲁书社2002年版。
    《建安丈学接受史研究》 王玫著2002年[优秀博士论文文库]
    《鲍照年谱》缪绒编 文学月刊第三卷第一期1932年5月版
    《鲍照年谱》吴丕绩编商务日书馆1940年铅印本
    《鲍参军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鲍照生平及其诗文研究》余学芳著台湾:1983
    《鲍照诗论析》余学芳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
    《社会诗人鲍照》钟优民文津出版社1994年
    《鲍照诗文选注与研究》朱思信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
    《俊逸鲍参军:南朝元嘉三大家之鲍照诗研究》陈敬介读册文化事业公司 200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