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基于对国家和民族关系的重新认识并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对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调整和重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内涵和影响,总结民族主义的运行规律,使其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遏制其负面影响及其走势,在今天便显得尤为重要。
     要透彻地认识民族主义,就必须梳理民族主义的理论源流,历史地分析民族主义的缘起和界定范畴,明确民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系统阐述民族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性质和历史地位。进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还要研究民族主义在新时代的特质与其跟全球化的和内在关系,多角度阐释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在冷战后的主要表现,从而总结出民族主义的诸多新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其趋向的全球化和普遍化、性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内容的非纯粹化和全面性、发展势头的多向性等。这些特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和国家的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此外,也推动了世界多元化国际格局的形成,但民族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种由民族主义产生的动荡最典型的个案就是俄罗斯的车臣问题。
     车臣问题由来已久,经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引起车臣民族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包括民族征服的历史积怨、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社会问题滋生、前苏联民族政策失误、极端宗教势力的肆虐、国外西方势力的推波助澜等。但随着新俄罗斯主义的崛起,车臣问题的主体环境产生的了很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在车臣问题中的敏感性日益增强,要真正认识和解决车臣问题,就必须从新俄罗斯主义和车臣民族分裂主义的两种民族主义博弈中寻求答案。新俄罗斯主义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诞生于俄罗斯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轨过程中,并且始终伴随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强大压力。在面临民族和社会重新整合和定位的历程中,新俄罗斯民族主义开始探讨如何应对西方文明、如何调解民族关系、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如何探索国家命运等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摆在最突出位置的就是车臣问题,车臣问题是俄罗斯中央政府和车臣地方势力在民族问题上的激烈交锋,并最终演变成两次惨烈的车臣战争。通过两次战争,俄罗斯中央政府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打击了三股势力的合流,车臣地区已显露出和平的曙光。但由于复杂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车臣问题短期内恐怕还难以破解,为此,俄罗斯政府针对该问题实施了民族“自治”,方案,为解决错综复杂的车臣民族主义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面对车臣民族问题,整个世界,无论是目前处于人类发展领跑者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现代化道路上努力追赶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必要反思和借鉴。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处理,透过车臣问题及俄罗斯中央政府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处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民族关系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对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As a kind of social ethos and ideology emerged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tate and ethnic rel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state, the nationalism appeared after the human society entering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emergence of nationalism, 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 among various nations and ethnic group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e of nationalism as well as the summarization of development law of nationalism, so as to make it into a drivi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nowadays.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ism, the theoretical progression should be clarified. We should analyze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 of nationalism from the historical angle, definitely define the basic theoretical ideas of nationalism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 the various development phas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nature and historical pos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als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ism in the new era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expatiating on the contents and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ism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so as to summarize the various new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ism. The emergence of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lob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lication of the nature, on the one hand, changes the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and ethnic groups in some extent, helping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djusting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s, promoting the form of the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pattern. On the other hand, the nationalism also creates regional unrest,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among which, the Chechnya issue of Russia is a typical case.
     The long-standing Chechnya issue of Russia is resulted from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grievances accumulated in history among ethnic groups, the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thnic policy failures, the existing of religious extremists and the hostile force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With the rise of neo-Russian nationalism, the main environment of Chechnya issue has changed a lot, and the sensitivity of nationalism in Chechnya has gradually intensified.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resolve the Chechnya issue, the answer should be sought to from the game of neo-Russian nationalism and Chechnya separatism. The neo-Russian nationalism, which emerged in the new era, is undertaking intense pressure from the western world. In the process of a world facing national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 neo-Russian nationalism explores the issues such as the dealing with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handling of the ethnic relation and the maintaining of national interests. Among these issues, the most imposing is the Chechnya issue, which resulted in two Chechnya wars in the past years. Through the wars, the Russian central government maintained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truck the three forces. As th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and social reason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the Chechnya issue could not be resolved in the short-term. So, the Russian central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program of "self-government", providing a new idea in resolving national issues in Chechnya. Both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hechnya issue.
     China i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andling of the ethnic relation and ethnic issues. The pertinent lessons draw from the Russian central government's experience of handling Chechnya issue could provide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dealing with socialist ethnic relation.
引文
① 徐振洋、孙景源、舒梓:《车臣之鉴:俄罗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训》,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 左凤荣:《俄罗斯车臣伤口再溃汤》,《南风窗》,2010年第8期:82-83。
    ① 张德广:《俄罗斯未来走向与中国和平发展》,《学习时报》,2004年3月25日。
    ① 白晓红:《普京的“俄罗斯思想”》,《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② 潘德礼:《俄罗斯政治的现实与趋势》,载《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版。
    ③ 孙建廷:《论俄罗斯新国家主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0月。
    ④ 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4134页。
    ⑤ 邱晓、张宏生:《政治学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171页。
    ① 肖宪:《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思考》,《亚洲论坛》,1999年第1期。
    ① 李宏图:《民族与民族主义概论》,载于《欧洲》,1994年,第1期。
    ② 庞中英:《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载于《欧洲》,1996年,第1期。
    ② 史密斯:《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① 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页。
    ② 王德禄等编:《人权宣言》,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③ 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75页。
    ① HansKohn. TheldeaofNat ionalism, AstudyofItsoriginsandBaekground. NewYork:TheMaemillanComPany, 1944. P.10-11.
    ② ErnestGellner, NationsandNationalism, BasilBlaekwellPublisherLimited,1983, p.1。
    ③ ElieKedourie, Nationalism, London, HutehinsonandCo. (Publishers)Ltd.,1960, p.9。
    ④ (英)埃里·凯杜里著,张明明译:《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①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江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 AnthonyD. Smith, Nationalism, ATrendReportandBibliography, CurrentSoeiology, Vol.21, No.3, 1973, p.26。
    ③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47页。
    ④ John. T. Roui ·ke, InternationalPolitiesontheworldsrage, TheMegraw - HillCompanies,1997, p140.
    ⑤ 郝时远:《民族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国际政治》,2002年第5期。
    ⑥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2页。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页。
    ②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三版,第885页。
    ① 朱谌著:《民族主义的背景与学说》,国立编译馆,2000年,第99页。
    ① A.F, Bollda, FaetorsinModenrHisto, yrLondon,1907, P3。
    ① 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O页。
    ② T.哥伦比斯和J.沃尔夫:《权力与正义》,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62-63页。
    ①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57页。
    ②庞中英:《当代民族主义若干问题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6期。
    ③[美]汉斯·科恩:《民族主义:它的意义和历史》,纽约,1955年版,第89页。
    ①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② 《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54页。
    ①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② Kalevi J. HolstiPeaeeandWarArmedConffietandInternationalOrder1648-1989,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P.161。
    ① 王春良、瞿云端:《当代民族独立运动通览》,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② 斯塔夫·毕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812页。
    ③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① Fred W. Riggs:The modernity of Ethnieldentit and Confliet, International Politieal Seienee Review1998, Vol.19., No.3, PP.262-288.
    ① 王新川:《全球化进程与当代民族主义》,载于《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① 孙振下:《论当代民族主义的现实基础与内容特征》,载十《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
    ① 陈晓律、李永刚:“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
    ② 刘靖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初探》,《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8期。
    ③ Ernest Gellner, Nations and Nationalism,Ba2sil Blackwell,1983, P. 53。
    ④ Stephen Van Evera, "Hypotheses on Nation2alism an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8 NO. 4, Spring 1994转引自李少军《国际安全警示录》,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页。
    ① 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经济政策》,三联书店与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② 文玉:《经济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理论界》,2003年第2期。
    ③ 钱雪梅:“文化民族主义刍论”《世界民族》2000年第4期。
    ① [美]艾凯:《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
    ② 魏光明:“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① 厉声:《“东突厥斯坦’迷梦”》,《世界知识》2001年第22期。
    ② 金鑫、徐晓萍:“冷战后的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及对我国女全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2期。
    ① 周泓:《近现代帝主义列强对新疆的文化侵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② 王大刚:《新疆问题的社会原因》,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年3月2日。
    ③ 胡宗兵:“国际政治中的民族主义误区及其成因”,《欧亚观察》,1996年第3期。
    ① 李哗、刘雅军:《当代欧美学者几种民族主义理论评介》,《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第1期。
    ② 赵立坤:《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试论》,《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③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④ 参见程人乾:《论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1995年第3期。
    ① 关于普世性民族主义和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参见阎学通:《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崛起》,《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2期。
    ② 罗们特·赖克:《民族主义应突出积极方面》,《洛杉矶时报》1999年11月24日。
    ③ 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226页。
    ① 牛盼强、谢富纪:《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进展》,《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第5期。
    ② 雷吉娜.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下册》上海译文川出版社,1991年版第265页。
    ① 雷吉娜.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69页。
    ② 雷吉娜.佩尔努:《法国资产阶级史: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187页。
    ① 王栋:《民族主义的堕落?》,《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1期。
    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全球民族问题大聚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② 庞中英、彭萍萍:《关于全球化·社会主义·名族主义关系的对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4期。
    ③ 郝时远:《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对我之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94年12月1日.第38页。
    ① 卫灵:《当代民族主义透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版第4期。
    ① 参见徐万胜:《试论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另有资料显示,到21世纪末,世界会有400个国家。参见蔡拓等:《当代全球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7灭。
    ② 转引自王哲:《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① 孙建中:《论国家主义及对国家主义的限制与侵蚀》,《太平洋学报》,1998年第4期.
    ② Kofi annan, two concepts of sovereigntyThe Eeonomist, Sept. 18, 1999。
    ② 蔡拓等著:《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① 李景治:《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29-135贝。
    ② 陈林:《论民族上义对20世纪历史的重构》,《欧洲》,1995年第5期。
    ③ 王沿:《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全球民族问题大聚焦》,时事出版社,2001年,
    ② [英]霍布斯鲍姆、[意]安东尼奥·波立陶著:《霍布斯鲍姆新千年访谈录》,新华出版社,2001年。
    ① 约翰·奈斯比特、帕特里夏·阿伯丁:《2000年大趋势》,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② 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发展二十年》,《黑龙江民族从刊》,1999年第1期。
    ① 童广运:《“权威”重于“自由”——析传统与现实交融中的叶利钦现象》,《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50页.
    ① Tom Nairn,The break-up of Britain:New left books, 1977, pp347-348.
    ① 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① [俄]根纳季·特罗舍夫著;王尊贤述译:《我所亲历的车臣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第15-16页.
    ① 徐振泽等:《车冲之鉴—俄罗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41页。
    ① 孙午生.普京政府与车臣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6月第3期,第35页
    ① 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恐怖政策与措施》,时事出版社2002版。
    ① 胡联合.与当代世界恐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① 高加索阿.瓦.比留科夫:《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与车臣关系》,《历史问题》,1998年第2期。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① 尼.费.布盖:《有关流放车臣和印古什民族的真相》,《历史问题》1990年第7期。
    ① 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熊坤新:《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
    2.熊坤新:《苏联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
    3.(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版。
    4.(美)迈耶:《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
    5.(英)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6年版。
    6.(英)沃森:《民族与国家-对民族起源与民族主义政治的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7.(英)莫迪默、法恩:《人民·民族·国家—族性与民族主义含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8.(英)梅奥尔:《民族主义与国际社会》,中央编译局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9.(俄)格沃兹捷茨基:《高加索》,时代出版社,北京,1956年版
    10.(俄)瓦利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11.(俄)特罗舍夫:《我亲历的车臣战争》,新华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12.(俄)米·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13.(俄)戈尔巴乔夫:《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14.(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15.何新:《论政治国家主义》,时事出版社,北京,2003年版。
    16.徐祗朋:《当代民族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17.刘冠章:《苏联民族问题七十年》,新疆大学出版社,乌鲁木齐,2001年版。
    18.李雅君:《俄罗斯之痛:“车臣问题”探源》,长春出版社,长春,2009年版。
    19.徐振泽、孙景源、舒梓:《车臣之鉴:俄罗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20.侯艾君:《车臣始末》,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21.陈延琪、胡红萍:《车臣跨世纪的反恐战争》,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04年版。
    22.郭洪纪:《国家主义的来源及早期形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23.郭洪纪:《新国家主义的政治前景》,《河北学刊》,1997年第6期。
    24.朱其永:《醒狮派国家主义再评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5.朱祥海:《国家主义法哲学:苏联法律理论的本体》,《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6.王富仁:《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华夏文化论坛》,2008年第1期。
    27.陈冰:《“新国家主义”与西方变革》,《领导荟萃》,2009年第6期。
    29.张康之:《论“后国家主义”时代的社会治理》,《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30.李明明:《当民族主义遇上超国家主义》,《国际观察》,2006年第2期。
    31.武掌华:《霍布斯国家主义法律观之刍议》,《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2.尹枚:《国家主义、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33.蔡拓:《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4.爱德华·卡德尔、黄雨辰、李振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世界民族》,1983年第2期。
    35.李晔:《当代欧美学者几种民族主义理论评介》,《日本学论坛》,1997 年第1期。
    36.程人乾:《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纵横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第3期。
    37.沈群、黄铭:《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走向》,《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8.孟舒:《民族主义新浪潮对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9.陈林:《论民族主义对20世纪历史的重构》,《欧洲》,1995年第5期。
    40.约翰·奥沙利文、沈跃萍:《为民族主义辩护》,《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
    41.王颖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表现形式与实现机制》,《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
    42.宋荣超、严庆:《西方话语中的民族主义解析》,《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43.闫伟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述论》,《民族研究》,2008年第8期。
    44.叶江:《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历史刍议》,《国际观察,》,2006年第4期。
    45.张国:《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根源初探》,《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6.郝时远:《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五大发展趋向》,《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6期。
    47.徐文付:《冷战后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举措》,《理论探讨》,1999年第4期。
    48.赵立坤:《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试论》,《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49.金鑫、徐晓萍:《有关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欧洲》,2002年第1期。
    50.马瑞映:《论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兼评民族主义终结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51.郑秀喜:《苏联民族问题中的三个民族主义》,《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52.薛衔天:《试论俄罗斯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3期。
    53.穆立立:《关于苏联民族问题的再思考》,《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54.果建红:《前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教训》,《俄罗斯研究》,1994年第1期。
    55.常庆:《关于苏联民族问题的考察报告》,《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1年第6期。
    56.张建华:《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7.赵兴明:《大俄罗斯主义述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58.宋德星、许智琴:《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及其当代政治表现》《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4期。
    59.吴冠中:《现代化视野下的大俄罗斯主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0.塔拉斯·亨扎克:《泛斯拉夫主义或泛俄罗斯主义》,《世界民族》,1984年第2期。
    61.姚掌宏、陈红蕾:《当前俄罗斯民族主义探源》,《俄罗斯研究》,1996年第1期。
    62.李岩澍、蔡昌卓:《论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3.张国胜:《现代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64.白晓红:《普京的“俄罗斯思想”》,《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65.曹默、张昱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民族问题的研究慨况》,《西伯利亚研究》,1998年第4期。
    66.陈联璧:《俄罗斯民族关系理论和政策的变化》,《东欧中亚研究》,1999 年第1期。
    67.赵龙庚:《俄罗斯民族问题》,《国际资料信息》,1997年第3期。
    68.肖勤:《俄联邦民族分立和地方分离主义思潮及发展趋势》,《俄罗斯研究》,1994年第4期。
    69.袁新华:《转型以来俄罗斯的民族问题》,《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4期。
    70.蒋莉:《俄罗斯车臣危机的根源及趋势》,《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12期。
    71.王冠宇:《车臣伊斯兰极端势力膨胀的根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2期。
    72.肖桂森:《车臣危机:由来、动因、影响及前景》,《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5年第3期。
    73.姜长斌:《巨人伤日愈合有多难?十五年车臣问题剖析》,《理论前沿》,2004年第18期。
    74.张玉芬:《普京政府治理车臣问题始末》,《当代世界》,2007年第5期。
    76.侯艾君:《车臣问题与外部因素》,《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77.李滔:《从曼苏尔教长到杜达耶夫将军——车臣同俄罗斯关系史简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2年第3期。
    78.赵龙庚:《高加索地区的问题及症结》,《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
    79.邓新裕:《高加索民族冲突的热点——车臣、俄罗斯对垒溯源》,《史学研究》,1995年第2期。
    80.洪海军、范建中:《车臣问题对俄罗斯联邦制度的挑战》,《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81.派因、波波夫、明博:《俄罗斯的车臣政策》,《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第8期。
    82.訾淑芳:《俄罗斯乍臣问题久拖不决的原因和影响》,《国际资料信息》,1996年第2期。
    83.俱孟军:《车臣危机的来龙去脉》,《时事报告》,1995年第2期。
    85.陈联璧:《车臣危机评述》,《世界民族》,1995年第2期。
    86.丁佩华:《车臣民族问题论析》,《世界民族》,2002年第6期。
    87.顾关福:《从车臣问题看俄民族矛盾和解决前景》,《和平与发展》,2000年第2期。
    88.黄凌翅:《车臣问题——“袖珍国家”的阴影》,《中国民族》,2004年第5期。
    89.孙午生:《普京政府与车臣问题》,《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第3期。
    90.王湘江、潘新毛:《透过百年战火看车臣——对历史上四场车臣战争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91.张玺祯:《试析车臣民族问题》,《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2.熊坤新:《世界民族宏观视野中的民族与国家之研究——宁骚教授新著〈民族与国家)述评》,《世界民族》1996年第1期。
    93.熊坤新等:《追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探究强权用武根源—〈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一书评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4.熊坤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
    95.熊坤新:《一部从宏观架构和学术视野探讨民族主义的力作——(世界民族主义论)述评》,《世界民族》2005年第1期。
    96.熊坤新等:《阿以冲突的历史由来及对人们的启示》,《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被收入《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总第338期)篇目辑览。
    97.熊坤新等:《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热点:和平发展的不谐音符》,《中国民族报》2005年4月26日第4版。
    98.熊坤新等:《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政治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被收入《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总第345期)篇目辑览。
    99.熊坤新等:《民族问题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100.熊坤新等:《战争和流血只能适得其反——巴以民族冲突的启示》,《中国民族报》2005年10月21日第5版(环球版)。
    101.熊坤新:《应该与穆斯林和睦共处》,《中国民族报》2005年11月8日日第7版(宗教周刊·文化)。
    102.熊坤新等:《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03.熊坤新等:《民族问题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104.熊坤新:《种族与移民问题:巴黎骚乱之源》,《中国民族报》2005年11月18日第5版(环球版)。
    105.熊坤新等:《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文化的警示》,《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作了论点摘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
    106.熊坤新等:《亦喜亦忧又一年—2005年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回顾与2006年展望》,《中国民族报》2005年12月23日环球版(第5版)。
    107.熊坤新等:《沙龙:以色列军政界的“战鹰”》,《中国民族报》2006年1月27日第4版。
    108.熊坤新等:《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警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9.熊坤新等:《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热点对各国协调发展的警示》,《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110.熊坤新等:《聚焦世界首位土著印第安人总统》,《中国民族报》2006年4月7日第5版。
    111.熊坤新等:《黑山“作别”塞尔维亚,“和平”脱离存在隐忧》,《中国民族报》2006年5月26日第5版(环球版)。
    112.熊坤新等:《世界十大民族热点问题》,《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5期。
    113.熊坤新:《东帝汶暴乱揭秘》,《中国民族》2006年第8期。
    114.熊坤新:《魁北克民族问题再掀波澜》,《民族问题动态》(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内部资料)第22期(2006年11月28日)。
    115.熊坤新等:《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1期。
    116.熊坤新等:《世界民族问题热点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民族》2007年第2期。
    117.熊坤新等:《印度民族精神及其成因》,《民族问题研究》2007年第4期。
    118.熊坤新等:《现代国际民族冲突与民族和解案例分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
    119.熊坤新等:《2007年世界十大宗教热点问题回顾》,《北方民族》2008年第1期。
    120.熊坤新等:《2007年世界民族热点问题概述》,《北方民族》2008年第3期。
    121.熊坤新等:《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整合的厘定》,《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122.熊坤新:《推动我国系统研究在日朝鲜人状况之力作——评<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
    123.熊坤新等:《2008年世界宗教热点问题评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2期。
    124.熊坤新:《莫拉莱斯和他的“印第安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1日第8版(理论周刊·国际)
    125.熊坤新等:《2009世界民族问题:新特点新趋势》,《中国民族报》2009年12月25日第8版(理论版)。
    126.熊坤新等:《2009年世界民族问题的成因和特点》,《中国民族报》2009年12月25日第8版(理论版)。
    127.熊坤新等:《前苏联民族政策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警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28.熊坤新等:《2009年十大宗教热点问题评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1期。
    129.熊坤新等:《2009年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回眸及原因与特点分析》,《黑 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
    130.熊坤新:《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应坚持的路径和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31.熊坤新:《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9年第6期。
    132.熊坤新:《改革开放为中国民族理论带来新的发展》,《新华文摘》2009年第4期;原载《中国民族报》2008年12月19日。
    133.熊坤新等:《2010年世界十大宗教热点问题评析》,《中国民族报》2011年1月4日第8版。
    134.熊坤新等:《2010年世界民族问题热点述评》,《中国民族》2011年第1期。
    135.熊坤新等:《视域与解码:2010年世界十大宗教热点问题评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1期。
    136.裴圣愚:《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苏联民族问题<苏联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1期。
    137.熊坤新等:《世界民族问题作川机制的范式分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3期。
    138.熊坤新等:《格物致知独运匠心——读<冲突与整合:民族政治关系模式研究>》,《中国民族报》2011年9月9日第6版(理论周刊·前沿)。
    139.熊坤新等:《2010年世界民族问题的新热点和新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6期。
    140.熊坤新等:《试论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特色》,《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6期。
    141.熊坤新等:《关注世界聚焦热点:2011年世界民族问题热点析解》,《民族论坛》2011年第12期。
    142.熊坤新等:《关注世界聚焦热点:2011年世界宗教热点热点析论》,《民族论坛》2011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