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北沦陷区国民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国民党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政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关于国民党在华北的党务活动最早可上溯至同盟会时期,此时国民党以一个革命党的身份出现在华北这一君主专制基础浓厚的地区。民国初建,由于华北这一原清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军阀势力雄厚,南方革命军始终未能进入,国民党仅有少数人潜伏活动,党务影响薄弱。伴随着北伐的胜利,国民党于1928年底逐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政权,“党治”体制确立,华北地方党部由秘密逐步转向公开。然而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华北的政治社会环境,却又迫使地方党部由公开转向秘密。国民党党部在华北昙花一现的过程,反映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党部在与华北各地方实力派及日本势力角逐中的边缘化境地,也是国民党弱势“以党治国”在华北地方社会实践中的尴尬现状。
     完备的组织系统是国民党进行政党领导的重要前提,而战前由于日本的压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抵制,国民党在华北的各级党部基本陷入停顿。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决定恢复华北各级党部。经1938年4月国民党临全大会及五届四中全会之决议,华北沦陷区各级党务机构纷纷重建。但是不同于大后方的国统区党部,华北沦陷区各省党部在沦陷区特殊环境下不断迁徙流动,成为流动的省党部。严格说来,国民党党务组织只有省县两级党部,为加强华北沦陷区党部在地方抗战中的领导,国民党中央指示各省依军事地势及交通等情形,实行党务分区制,以解决省与县之间存在的脱钩现象,同时还致力于完善各级县党部组织。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省、区、县三级党务机构的建立与完善是其领导华北沦陷区党务的重要组织前提。
     由于地处沦陷区域的特殊环境,华北地区国民党党员的吸纳机制和党员群体的构成形态不同于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在国民党中央及各方努力下,沦陷区党员数量曾一度增长,但由于取消了预备党员制度,党员的吸收没有经过预备期的考察和甄审,直接发展为正式党员,致使党员素质下滑,加剧了国民党在沦陷区基层党组织的涣散无力,以致于国民党在沦陷区只能依靠地方党部委员群体支撑着党务在地方基层的发展。然而华北沦陷区形势错综复杂,处于日伪、地方势力及中共等多方杂处的境域,党务运作异常艰难。战时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群体,在国民党中央的派任与管理下,蛰伏于山东敌后担负发展党务及领导抗战建国的工作,为抗日御侮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最终受恶劣环境、本身素质及内外纷争等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党务工作推进缓慢无力,不仅无法抵御日伪的进攻,就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保障。
     华北沦陷区国民党的训练、宣传及经费管理构成了国民党党务运作的重要内容。鉴于华北沦陷区特殊的环境及国民党组织机构的流动性,沦陷区人员的教育及训练,除国民党中央所属训练团轮流调训外,还专门在战区筹设中央训练团分团就近训练,华北各战区及省市亦根据自身沦陷区的实际情形,相应成立各级训练机关训练党务干部及国民党党员。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十分脆弱,加上日军的打击,愈益潜伏不张。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开始逐步恢复华北地区的宣传工作,在建立省县各级党务宣传机构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宣传途径进行宣传。华北党务经费由国民党中央直接划拨与分配,这些经费对于党务活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汇转困难、紧缺与管理不善的弊端。
     华北沦陷区国民党党政、党军、党团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华北党部在地方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华北沦陷区地方党政关系发展基本态势在表面上是党政分开到党政领导一元化的过程,具体到各地情形也多有不同,但实际上地方党权难以撼动地方政权,战区及沦陷区的党政纠纷二直未曾中断。党军关系体现在军队党务与政工机构的设置与实际运行上。抗战军兴,国民党中央开始重设政治部与军队特别党部,同时党务由军队政工兼办,党军关系仍然是“以军统党”的形态。三民主义青年团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团务即是党务。华北沦陷区特殊政治生态下的三青团在发展组织、争取青年、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努力,但却一直停滞不前,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其与地方党部既有某种联系,又有组织人事上的冲突,反映了国民党中央派系斗争在华北地方上的延伸。
     华北沦陷区国民党对外的党务活动还表现在与日伪、中共、民众等势力或力量的关系处理上。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沦陷区国民党针对日伪的军事打击、情报调查、策反活动及思想清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予日本侵略者及各地伪组织一定程度的抗击,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对日伪的打击程度与国民党当初的设想还存在很大差距。抗战初期国共的合作抗日在很多方面都卓有成效。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对待党外政治团体,尤其是共产党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屡屡挑起反共摩擦,在华北沦陷区对中共态度起伏较大。此外,国民党在华北沦陷区建立各种民运机构,组织和训练农民、工人、妇女、青年等民众团体,并发动和指导民众在敌后进行破坏、情报、劳军等活动,这些对取得民族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党务运作的薄弱性、动员程度的不平衡性和指导思想的反共性,逐渐被华北民众所抛弃。
     战时平津党务系统的运作,展现了华北沦陷区国民党城市党务的拓展。抗战期间,平津党务系统渐次恢复,处于沦陷区的党务人员借助天津租界及秘密技术潜伏活动,处境备极艰危。虽然组织松懈、党务人员附逆等不良情形所在多见,但也有许多党务人员能不计危险、奋力完成各种工作。新建的天津党部依托于天津租界为掩护,其负责下的民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是以国民党原设于天津英法租界和由华北其他地区移于英法租界的单位为班底,联合平、冀、绥、察、热、鲁等日占区的机构而设立的一个隐蔽性的联合组织,直属于国民党中央秘书处,主负华北沦陷区国民党党政军的联络与协助。
     总之,华北沦陷区的国民党代表了国民党地方党务中一个特殊的形态,其组织运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地域特点。因应抗战需要,国民党在党务组织,党员吸纳,干部选拔,日常的训练、宣传与经费管理,处理政党内派系间、党军间、政党间及与民众的关系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其在狭促的沦陷区环境的发展赢得了一定的政治空间,这对于争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国民党在沦陷区的种种失利,除了局势艰危之外,也是国民党自身固有弊端合乎逻辑的发展的结果。
The Kuomintang (KMT) is a political par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great influenc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KMT party activities in North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eriod of Tong Meng Hui when the KMT was a revolutionary party in North China being full of strong autocratic monarchy. The KMT with only a few latent activities had weak effect o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beginning, due to the strong warlords kept on the north which was the original rule reg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vacancy of the southern revolutionary army. The first national party regim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end of1928with the victory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The KMT established "party rule" system and promoted local party headquarters in North China openly. However, the local Party headquarters changed from open activity to underground work on the first half of the1930's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North China. The short-lived headquarters of the KMT in North China, not only presents the state of the KMT "party state" in North China, but also reflects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party headquarters in North China between the competing with the local powers and Japan forces before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complete organiz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of the Kuomintang's carrying out party leadership. The KMT Party headquarters at all levels in North China basically came to a standstill pre-war because of Japan's pressure and the boycott of local strengt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decided to resume party headquarters of all levels, and to launch party activities in North China. Party organizations of all levels in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had resumed the establishment in1938Apri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KMT temporary congress and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fifth central committee. But provincial party headquarter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rear, and they became peripatetic because of constant migration under special environment in enemy-occupied areas. Strictly speaking, the KMT Party organizations only have two levels:province and county. Under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every province implemented party zoning according to the military topography and traffic situ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eadquarters and to resist against Japan in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All that solved the decoupling between province and county, and improved the county party headquarters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of province, region, county, was an important premise of organization for the party leading in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and they together became an important framework of the Kuomintang organization network.
     The levy and constitution form of Party member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rear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Despite the increase of Party members because of supervising of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the Party member quality declined which even more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t the basic level in the occupied areas. Because the Kuomintang cancelled the probationary Party member collection system, which means that someone can be directly developed as card-carrying member without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in preparatory period. The KMT only relied on local Party committe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in enemy-occupied area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what's in the rear. However, due to the situation was perplexing The party runs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s of North China. Under the appoint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the KMT committee group of Shandong Province made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Anti-Japanese aggression on wartime, which was dormant in Shandong to develop Party work and to lead the Anti Japanese War. The K M T pushed work forward slowly and weakly because of bad environment, decline of quality domestic and foreign wars and so on. Thus, it not only had not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various attacks, but also had difficulty in surviving.
     The training, publicity and fund management of the KMT constituted important parts of party operation in enemy occupied-area of North China. In view of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fluidity of the KMT organization in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specifically established the sub-group of Central Training Corps, along with the KMT Central Training Corps training personnel in occupied areas. The K M T of North China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s training party cadre and member according to their own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which formed a distinctive feat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sistance, the propaganda work of the KMT had been very weak, plus Japanese attack, so it become necessary to stop the lurk.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stalemate, the KMT began to hold its groun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aganda work in North China. The KMT adopted various ways to propaganda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propaganda institutions of province and county. Party funds undoubtedly becam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party development at wartime. Sources and controlling of party fund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beca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KMT party activities.
     A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the army, the league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further outlined the role that the KMT headquarters of North China played at local. As the resistance began, the local system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being separated had numerous contradictions, and it could hardly cope with the complicated anti-Japanese war situations especially in enemy-occupied areas. A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he KMT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under command of the party in central committee;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we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certain cities; government and the party were mixed at the county-level. Under the principle, the local depart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special environment had different relationship form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The party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army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affairs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which wa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government. Along with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began to reset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and military special part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y work of the army was handled by political work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became special in enemy 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Youth League of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part of the KMT, directly subordinated to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so the league affairs were party affairs. The Youth League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organization and to win over the youth and to emphasize education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but the Youth League was always in the state of preparation. The Youth League had both some connection and conflict in personnel with the local Party headquarters, it became the extension of factional struggle of the Kuomintang Central committee.
     The external party activities of the KMT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included military political work with Japanese-Puppet govern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the masses. After the breakout of Anti-Japanese War, the Kuomintang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took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crack down on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and all puppet organizatio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military strikes, intelligence investigation, counterespionage activities and ideological purges. However, due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the result against Japanese-Puppet government was not effective as the KMT Expe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the KMT openly cooperated with the CPC and achieved some success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With the arrival of stalemat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KMT changed its attitude towards other political groups especially to CPC, which resulted in some conflictions with some serious ones in north of China till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addition, the K M T established various organizations of popular movement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and organized and trained farmers, workers, women, youth and other groups. The KMT launched and guided public movement to destroy, investigate and cheer up troops in the rear. All the above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for victory of the national war. However, due to the weakness of the party works, unbalance of mobilization and anti-communist of its principle, the Kuomintang was gradually abandoned by the people of North china.
     The operation of Peiping-Tientsin party system showed the extension of city party work of the KMT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iping-Tientsin party system gradually restored. Party officials in Peiping-Tientsin worked secretly with the help of Tianjin concession and secret technology, and they were in great danger. Despite of dangerous factors of environment, subjective compromise of Party officials, plus to many problems of party affairs, the operation of party work inevitably occurred many problems. There were also many party members who strived to do all kinds of work regardless of danger.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ientsin party activities was leading popular movement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foreign concession, the Kuomintang Party officials sneaked into leading various work in spite of the fall of Tientsin.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 Li Guiting, one of Tientsi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s was in charge of the popular work of Tientsin Party, which w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ianjin municipal Party activities.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he joint office of party, governmental and military in North China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KMT agency in the British and French concession of Tianjin. The joint office combined with the institutions of Peiping, Hebei, Suiyuan, Chahaer, Rehe, Shandong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n Japan-occupied areas, and it was a united covert organization. The joint office was directly subordinate to the KMT Central Committee Secretariat, and it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communication and assistance to the party, governmental and military of the KMT in enemy-occupied area of North China.
     In conclusion, the KMT in North China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region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For againsting the Japanese invaders, KMT adjusted policies of party organization, party hunting, cadre selection, daily training, advocacy and fund management, handling intra-party factions in the party between the military,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public. These measure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KMT and victory of the war.In addition to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in the crisis, the reason for failure of KMT's defeat in the occupied areas is KMT's own inherent drawbacks.
引文
① 关于“华北”概念变迁史,可参见张利民:《“华北”考》,《史学月刊》2006年第4期,第45-50页。
    ① 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各县并入该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天津为特别市。1928年10月起,河北省政府驻北平。1930年6月,根据新颁布的《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为省辖市。由此,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直隶河北省政府。同年11月因河北省政府迁驻天津,北平再次复升为院辖市,称北平市。而天津特别市于1930年6月,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② 1922年2月4日的华盛顿会议上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胶澳租界地,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市内区称为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设青岛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成为抗战以前中华民国的六个院辖市之一。1930年改称青岛市,建制不变。
    ③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108页。
    ① 段鹏:《抗战期间沦陷的县城及45年收复的县城》,http://bbs.tiexue.net/post2_5549506_1.html。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65页。
    ③ 李英奇:《战地党政工作之我见》,《最后胜利月刊》1943年第1卷第3期,第12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3页。
    ① 汤向东:《国民党党员群体结构分析——以1929年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28页。
    ② 张宪文、方庆秋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72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4),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13页。
    ② 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各县并入该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天津为特别市。1928年10月起,河北省政府驻北平。1930年6月,根据新颁布的《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为省辖市。由此,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直隶河北省政府。同年11月因河北省政府迁驻天津,北平再次复升为院辖市,称北平市。而天津特别市于1930年6月,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③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8页。
    ④ 转引自《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83页。
    ⑤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8页。
    ⑥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84页。
    ⑦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8页。
    ①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8-79页。
    ②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9页。
    ③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9页。
    ④ 《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5-182页。
    ⑤ 丁惟汾等:《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第6卷第10章,《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79页。
    ⑥ 1922年2月4日的华盛顿会议上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胶澳租界地,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市内区称为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设青岛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成为抗战以前中华民国的六个院辖市之一。1930年改称青岛市,建制不变。
    ⑦ 《青岛党务旬刊》第7期,《青岛党史资料》1986年第3辑,第149页。
    ⑧ 《青岛党务旬刊》第10期,《青岛党史资料》1986年第3辑,第150页
    ① 转引自《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83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汇报》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河北省档案馆藏(下略)。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4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4页。
    ⑤ 《河北民国日报》,1929年6月1日。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4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5页。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5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3页。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④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4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4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69页。
    ③ 《张清源报告本省党务》,天津《大公报》,1929年2月19日。1932年2月,《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党务统计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48)称:“本省党员于民国十七年经前指导委员会举行登记结果,合格党员有27177人”。《河北省党员统计》(《河北民国日报》1929年5月7日)也记载为27177人。而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为27430人(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编:《河北省政统计概要》)。台湾学者李云汉在其书中所记稍异,称全省共有党员17128人(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123页。)以上数据之所以有差异,极有可能是有的统计内容包括所有登记者,有的仅仅统计所发给党证者。
    ① 《河北省党员统计》,《河北民国日报》1929年5月7日。
    ②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7页。
    ③ 汤向东:《国民党党员群体结构分析——以1929年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26页。
    ④ 三民主义大同盟亦称中山主义大同盟,简称大同盟,为1925年丁惟汾在北京组织的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小团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丁是蒋介石党务活动方面的重要帮手,有“蒋家天下丁家党”之称。
    ⑤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1928年夏,汪派成员成立“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要求分享中央权力,以致有的省党部甚至在改组派主控之下。
    ⑥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70页。
    ① 一说CC派系于1927年6月正式成立,成为革命同志会的浙江社、西山会议派、孙文主义学会、AB团,及“执杖”派(如此命名是因为其成员爱用棍棒来恐吓共产党对立派)的大联合。参见(美)魏斐德:《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梁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92、93页。
    ② 即段锡朋和程天放领导的“反布尔什维克联盟”。参见(美)魏斐德:《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梁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③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8页。
    ④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8、9页。
    ⑤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9页。
    ⑥ 《中央日报》1929年6月29日;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28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56页。
    ⑦ 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28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39-640页。
    ⑧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下文略)。
    ⑨ 王乐平在1929年初成为改组派总负责人。
    ⑩ 范予遂在改组派总部负责组织和宣传方面工作。
    ① 《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5-182页。
    ②《皖鲁省党委宣誓就职》,《中央周报》第52期,1929年6月2日。
    ③《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5-182页。
    ④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7页。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8页。
    ⑥ 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3页
    ⑦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8页。
    ⑧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4页。
    ① 汤向东:《国民党党员群体结构分析——以1929年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26页。
    ②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9页。
    ③ 《河北民国日报》1929年9月。
    ④ 述文:《北方党务之错误及今后整理之方针》,《革命新声》1929年第1期,第9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党务统计报告》1932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48。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4),第12、13页。
    ⑦ 《豫指委会规定县市党部与政府的关系——发出紧急通令规定办法三项》,《中央日报》1928年9月6日。
    ⑧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页。
    ① 台湾版《李嗣璁传记》,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页。
    ② 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3页
    ③ 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1页。
    ④ 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0页。
    ⑤ 李冠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简述》,《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1998年,第1049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13),第154-156页。
    ② 《民国日报》(北平)1930年12月,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7页。
    ③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6年,第409页。
    ④ 《申报》1931年4月9日。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党务统计报告》1932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48。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页。
    ③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④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⑤ 《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84页。
    ⑥ 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0-882页。
    ⑦ 《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5-182页。
    ⑧ 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1页。
    ① 刘纪文:《山东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0-881页。
    ② 李冠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简述》,《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1998年,第1049页。
    ③ 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3页
    ④ 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第883页
    ⑤ 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40页。
    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山西抗日救亡热情高涨,12月18日,数千名学生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请愿,在交涉过程中,国民党纠察队大打出手,打死1人,打伤14人,酿成“一二·一八”惨案。遥控山西的阎锡山利用这一事件查封了国民党山西省党部。
    ② 1977年12月,何应钦发表《河北事件中绝无所谓“何梅协定”,请史学家及出版界重视历史的真实性》一文(《传记文学》第31卷第2期),称所谓1935年6月4日何氏与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举行秘密会谈,全部承认日本之无理要求,签订“何梅协定”,为日方一手所制造的谣传。
    ③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④ 范小方:《国民党兄弟教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⑤ 《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84页。
    ① 一说张在1930年韩复榘主鲁后投韩叛蒋,1935年被南京政府派人刺杀于济南。参见王一民:《关于韩复榘统治山东和被捕杀的见闻》,《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王慰农:《韩复榘统治下的济南见闻》,《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谌小岑:《关于张苇村案》《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
    ② 《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5-182页。
    ③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④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⑤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⑥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⑦ 由王潜等所发起,包括省党部及教育厅一部分之职员。
    ⑧ 包括过去之大同盟、改组派等一部分份子,主要力量在胶济路线。
    ⑨ 除青胶特室外,尚有鲁中区青州、鲁北区惠民等地,皆建立组织。份子以原有之党员中小学教员、中学生、铁路员工等为多。
    ⑩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11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101页。
    ①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② 郭崞:《鲁西名士李文斋》,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上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156页。
    ③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④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⑤ 《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组织部工作报告(1936年7月-1937年2月)》,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101页。
    ⑥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⑦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⑧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⑨ 即省党部卫兵开枪打死学生穆光政的事件。
    ⑩ 李冠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简述》,《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1998年,第1049页。
    ① 1931年山西省党部停顿后,在山西境内的一般国民党员,自动组合成立“党员通讯处”,名义是反对旧省党部,负责人关民权、员竹三,出刊《党员通讯》。1936年初无形解体。(载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页。)
    ② 李冠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简述》,《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1998年,第1049页。
    ③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9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8页。
    ⑥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河南通鉴》(上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47页。
    ⑦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8页。
    ⑧ 陈兴唐主编:《中国国民党大事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第408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8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8页。
    ③ 另说奉令停止活动办理结束的时间为6月11日,参见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36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47页。
    ④ 谢天培:《解放前国民党天津市地方组织的活动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2、23页。
    ⑤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2页。
    ⑥ 谢天培:《解放前国民党天津市地方组织的活动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3页。
    ⑦ 张卓然:《庐山暑期训练团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阳市南明区委员会文史办公室:《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07页。
    ⑧ 河北正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正定县志》,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第476页
    ⑨ 满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满城县志》,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年,第573页。
    ⑩ 吴桥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吴桥县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第191页。
    ① 河北省广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刘保华主编:《广宗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388页。
    ② 河北省灵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牛玉珂主编:《灵寿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456页。
    ③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3-4页。
    ④ 辛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辛集市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第536页。
    ⑤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4页。
    ⑥ 《省党部关于视导各区党务工作情况向中央组织部的报告》,1941年1月-1943年4月7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
    ⑦ 河北省沙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张月民主编:《沙河市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557页。
    ⑧ 王奇生:《党员、党权和党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262页.
    ⑨ 国社党是1932年从青年党分裂出来的,张学良是该党实质上的领袖
    ⑩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4页。
    ① 《华北党务的回顾》,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40。
    ② 河北省深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深县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年,第304页.
    ③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4页。
    ④ 河北省馆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任润刚主编:《馆陶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61页。
    ⑤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5页。
    ⑥ 《河北省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督导区所属安国、深泽、行唐、架城等县参加河北省第四期党务人员训练班的学员调查表》,1942年2月19日-5月9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5,第11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90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24页。
    ③ 非常时期冀察绥平津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简称“华北党务办事处”。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4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47页。
    ⑥ 方觉慧是湖北人,国民党中央委员,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主任,属国民党元老。
    ⑦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3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47页。
    ⑧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阳市南明区委员会文史办公室:《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3-114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①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5页。
    ② 张卓然称在此巧遇清丰县教育局长袁慎之,为其北平香山慈幼院同事,所以夜宿该局。
    ③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5页。
    ④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6页。
    ⑤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7页。
    ⑥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7页。
    ①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4次会议纪录》1938年4月2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320页。
    ③ 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第118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2页。
    ②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③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2页。
    ⑤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2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93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93页。
    ①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6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93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93页。
    ⑤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①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②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③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④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0次会议纪录》1937年12月23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⑤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3次会议纪录》1938年1月6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⑥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5次会议纪录》1938年1月20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⑦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3次会议纪录》1938年1月6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⑧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5页。
    ⑨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
    ⑩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11 房钺、刘传俊:《刘心沃先生事略》,《鱼台文史资料》第4辑,1999年,第143页。
    ①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②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纪录》1938年5月26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③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86次会议纪录》1938年7月2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④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5页。
    ⑤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3页。
    ⑥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5页。
    ⑦ 沈鸿烈:《第一次各区县工作检讨会开幕词》,《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历次各区县工作检讨会特辑》第1册,1940年石印本,山东省图书馆藏。
    ①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2页。
    ②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4页。
    ③ 张俊华:《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④ 张俊华:《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⑤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3页。
    ① 《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组织部工作报告(1936年7月-1937年2月)》,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101页。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025页。
    ②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7页。
    ③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8页。
    ④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9页。
    ⑤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9页。
    ⑦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6-17页。
    ①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7页。
    ②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0页。
    ③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8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4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320页。
    ⑦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5页。
    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8、39页。
    ①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②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③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5页。
    ④ 冯仲生、王德发:《鹿钟麟在路罗川》,《邢台县文史资料》第3辑,1991年,第68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3页。
    ⑥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5页。
    ⑦ 冯仲生、王德发:《鹿钟麟在路罗川》,《邢台县文史资料》第3辑,1991年,第68页。
    ⑧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5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②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6页。
    ③ 《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组织部工作报告(1936年7月-1937年2月)》,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102页。
    ④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3页。
    ⑤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5页。
    ⑥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6次会议纪录》1938年2月3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⑦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5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8页。
    ②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5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页。
    ④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6页。
    ⑤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6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8),第47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1),第244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2),第217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2),第478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3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4),第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4),第414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4),第102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6),第435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6),第31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6),第510页。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8页。
    ⑥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6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114页。
    ② 张俊华:《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③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2页。
    ①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6页。
    ②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6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46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6页。
    ⑤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7页。
    ⑥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5页。
    ⑦ 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56页。
    ①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②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③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4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3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93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3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3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7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4页。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7页。
    ⑥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9页。
    ⑦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8、39页。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山东省档案馆藏(下略)。
    ③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6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5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40、41页。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76页。
    ②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6页。
    ①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4、295页。
    ②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5页。
    ③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295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8、39页。
    ⑤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①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8、39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317页。
    ④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3页。
    ⑤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7页。
    ⑥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7、8页。
    ① 朱玉清:《报告指导河北省八区工作情形》1939年11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② 朱玉清:《报告指导河北省八区工作情形》1939年11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③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3页。
    ④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3页。
    ①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5页。
    ② 河南省执行委员会:《河南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2卷第31期,第35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8页。
    ④ 周来聚:《国民党邢台县党部被日军破坏的经过》,邢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邢台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第80页。
    ⑤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⑥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山东省档案馆藏(下略)。
    ① 《河北省各区督导员一览表》1941年7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4。
    ②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8、19页。
    ①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72页。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河北省党部各区督导员人选标准》,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4页。
    ② 《河北省党部各区督导员人选标准》,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4页。
    ③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河北省党部各区办事处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页。
    ② 《河北省党部各区办事处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各办事处1942年度上半年工作计划大纲》,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4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4页。
    ③ 《河北省视导党务区分区表》,河北省党部611-1-6,第33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视察指导党务实施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第30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视察指导党务实施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第30页。
    ③晋北党务办事处主任先后由田沛欣、樊祖邦等人担任,内设组训、宣传、总务等3个科。下辖大同、怀仁、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应县、浑源、朔县、神池、五寨、灵邱、广灵、平鲁等15个县。1947年10月,樊祖邦调任山西省党部后,已名存实亡,所辖各县党部直属国民党山西省党部领导。参见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页。
    ④ 《河北省执行委员分赴各据点督导工作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5页。
    ① 《河北省执行委员分赴各据点督导工作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5页。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③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384页。
    ④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385页。
    ⑤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388页。
    ①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29页。
    ②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29页。
    ③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429页。
    ④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0页。
    ⑤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0页。
    ⑥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0页。
    ⑦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0页。
    ⑧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0页。
    ⑨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②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③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131页。
    ④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94页。
    ⑤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94页。
    ① 周来聚:《国民党邢台县党部被日军破坏的经过》,邢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邢台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第80页。
    ② 周来聚:《国民党邢台县党部被日军破坏的经过》,邢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邢台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第81页。
    ③ 周来聚:《国民党邢台县党部被日军破坏的经过》,邢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邢台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第81页。
    ④ 《王汝章致朱家骅函》,1942年3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⑤ 《工汝章致朱家骅函》,1942年3月3口,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⑥ 《王汝章致朱家骅函》,1942年3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① 《王汝章致朱家骅函》,1942年3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② 《王汝章致朱家骅函》,1942年3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③ 《王逸民致朱家骅函》,1941年3月3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④ 《史国源致王启江函》,1941年5月3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⑤ 《王逸民致朱家骅函》,1941年3月3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⑥ 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关于各区督导员必须常在区巡回督导的训令》,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第2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6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6页。
    ③ 转引自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4页。
    ④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9页。
    ① 《山东省组织概况统计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③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卷,
    ④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卷。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0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0页。
    ②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9页。
    ③ 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④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28页。
    ⑤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28页。
    ①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19页。
    ② 《怎样领导县党务工作》,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第三期党务班讲话,1940年9月,第1页。
    ③ 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④ 《河北省党部县以下各级暂行组织章程》,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3页。
    ① 河北省党部:《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6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7-391页。
    ①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6页。
    ⑤ 《中央组织部代电》,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14。
    ⑥ 《河北省党部代电》,1944年1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14。
    ⑦ 《中央组织部代电》,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14。
    ⑧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86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2、393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县书记长及委员秘书任用限制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7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5页。
    ③ 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页。
    ④ 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⑤ 《河北省党部县以下各级暂行组织章程》,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3页。
    ⑥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3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3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3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④ 刘旭辉(1906-1995年):原名日华,别字复之,广东湖寮新寨人,埔中旧制第九届毕业,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法政博士学位,抗战发生后奉命回国,历任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秘书处少将处长,远征军政治部中将代主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政府顾问、“总统府”参事等职。
    ⑤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⑥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⑦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⑧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① 此处为反映资料的原貌,直接引用国民党档案文件,其“某党”、“奸党”、“奸伪”均指中共,后文出现这种情形不再作注解。
    ②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0年7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③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0年7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④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0年8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⑤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0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⑥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0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⑦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1年1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①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1年5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②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1年6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③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3年1-6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④ 《国民党山东省阳信县党部工作报告》1945年1-6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13-0015。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26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5、26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09页。
    ⑥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① 《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② 《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度组训工作计划大纲》,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④ 《本会方面自行检讨及改进意见》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5页。
    ⑥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6页。
    ⑦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⑧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⑨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② 《河北省党部代电》1944年3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89。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8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8、399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7页。
    ②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③ 《审核河北省党部施行六个月工作计划情形并予指示》,《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33期,第13页。
    ④ 河北省党部:《工作指示》1944年5月,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7页。
    ⑤ 《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453页。
    ②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③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394页。
    ④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⑤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⑥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⑦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⑧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⑨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4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4页。
    ②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③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④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⑤ 王奇生:《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4期,第7、8页。
    ⑥ 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务述评:1924-1948》,第21页。《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山东文献杂志出版社2002年,第559-634页。《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务述评:1924-1948》,第21页。《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 J001-01-0058。《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②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第99页。
    ③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第100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5、396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6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5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5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96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0。
    ①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5页。
    ③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本文所涉及党部委员群体包括抗战时期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主任委员、执行委员及书记长、候补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候补监察委员。
    ① 《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组织部工作报告(1936年7月-1937年2月)》,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101页。
    ②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第610页。
    ③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63次会议纪录》1938年1月6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④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10页。
    ⑤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纪录》1938年5月26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389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21页。
    ⑦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86次会议纪录》1938年7月2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38页。
    ⑧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5页。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3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7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6),第305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7),第196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8),第4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9),第35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1),第187页。
    ⑧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11页。
    ⑨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4页。
    ⑩ 张俊华:《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11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3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5),第210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7),第347页。
    ③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2页。
    ④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8页。
    ⑤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第153页。
    ⑥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7页。
    ⑦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第153页。
    ① 丁先生指丁惟汾,见《王子壮日记》(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233页。
    ② 1928年张苇村担任国民党山东省部书记长之职,1931年又接替刘涟漪为山东省党部常务委员兼训练部部长,在省党部负实际责任,并于地方党务群体中自成一系。张苇村之同学梁醒黄、刘心沃、李子虔和好友林鸣九、赵季勋均借助其关系担任省党部委员。林鸣九、赵季勋等人在其1935年初遇刺身亡后,发起组织“苇村中学”,以纪念张苇村为名,藉借为中心自成一派,继续进行政治活动,不久又改名为“建国中学”,时人称为建国中学派。该派系的一切活动多与CC和中统密切呼应,因之成为CC系在山东省的一个外围组织。见苍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苍山文史资料》第3辑,1984年,第15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69页。
    ③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72页。
    ④ 1928年11月,汪派成员在上海成立“国民党党务改组同志会”,以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的精神为旗 帜,因称为“改组派”。
    ⑤ 朱家骅于1938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旋又兼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1939年11月,又由中央秘书长调任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得职务之便控扼大量权势资源后,开始网罗人马,自组班底,另树一帜,逐渐成为战时一大新生派系。参见王奇生:《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63页。
    ①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② 《王子壮日记》(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72页。
    ③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5册,第3054页。
    ① 《山东省党务状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056。
    ② 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青岛:乾坤出版社1948年,第16页。
    ③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④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页。
    ⑤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页。
    ⑥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页。
    ⑦ 《王子壮口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页。
    ⑧ 石金生:《何思源在鲁北》,《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⑨ 丁岚生:《何思源在山东的活动》,《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9页。
    ① 宋振春:《何思源与山东抗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25页。
    ② 丁龙嘉编:《黄河咆哮: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民的斗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第146页。
    ③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④ 孙锡禄:《九十自述》,《山东文献》第25卷第2期,第70页。另一篇记载时间上有出入,即刘凤翰记载,1943年4月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范子遂报告:鲁省的中共对日军妥协,对国军乘机袭击,李汉三委员被劫持。刘凤翰:《抗日战史论集——纪念抗战五十周年》,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第873页。
    ⑤ 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青岛:乾坤出版社1948年,第15页。
    ⑥ 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青岛:乾坤出版社1948年,第23页。
    ⑦ 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青岛:乾坤出版社1948年,第65页。
    ①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②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5册,第3052页。
    ③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第176页。
    ④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⑤ 《各省市党部委员服务简则》,《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第2期,第213页。
    ⑥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⑦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⑧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3页。
    ⑨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各省市党部委员服务简则》,《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第2期,第213页。
    ② 《各省市党部委员服务简则》,《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第2期,第213页。
    ③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23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7),第347页。
    ⑥ 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沈阳市志·17·人物》,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年,第87页。
    ⑦ 《各省市党部委员服务简则》,《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第2期,第213页。
    ⑧ 《通知党部委员营私舞弊者应交军法办理》,《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5期,第475页。
    ① 《各省市党部及铁路公路海员特别党部委员书记长调回中央服务暂行办法》,《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5期,第322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8),第238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7),第226页。
    ④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53页。
    ⑤ 刘维开:《<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派系政治研究》,《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① 关于此案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张苇村为韩复榘秘密派人所杀,另一说为张苇村因倾向韩而被国民党中央派人刺杀。
    ②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③ 王奇生:《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61页。
    ④ 《王子壮日记》(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188页。
    ⑤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①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②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沂水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第102页。
    ③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沂水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第103页。
    ④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沂水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第103页。
    ⑤ 《王子壮日记》(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254页。
    ⑥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沂水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第97、98页。
    ⑦ 事实上,黄埔系与力行社/三青团本有历史传承和渊源关系。力行社最初的干部来自黄埔系学生系统,其后三青团成为力行社重心所寄,而黄埔系教官系统的陈诚与张治中又相继担任三青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一职。参见王奇生:《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65页。
    ① 郭崞:《鲁西名士李文斋》,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上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156页。
    ②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③ 郭崞:《鲁西名士李文斋》,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上集,第157贞。
    ④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⑤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⑥ 王奇生:《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65页。
    ⑦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133页。
    ⑧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6页。
    ⑨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8页。
    ⑩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337页。
    ① 王子壮以《曹家庄之作风》为题指出,曹州原本文化低落,自民初王鸿一当政,提倡教育,人才方盛,而王氏之作风亦得沿习至今。王在民初为国民党,俟以党务不振,彼乃与军阀田中玉合作,藉以维护地方教育。国民党24年改组,彼又欲加入,丁先生止之,以为党的性质为民众的非政客之集团也,王氏口口。北伐成功后以病殁。彼所培植之人已能继其后,北伐后之山东教育界始终在彼等之手。抗战发生,一部分投敌伪,组织山东省市政府,美其名掩护,以何思源为中心则与重庆政府之二陈系相接纳,复得本省夕党政大权。此一系人以曹州为中心,团结力极强,一切可以为手段,以发展曹州,以云对党国忠实,未见其可。万一重庆形势不利,彼等可与敌组织合流,彼等甚至在延安共产党方面亦派有适当人选,所谓曹州第一主义,无论何方得势,均可颠扑不破者也。参见1944年8月23日,《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337页。
    ②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54页。
    ③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455页。
    ④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337页。
    ⑤ 《王子壮日记》(1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334页。
    ⑥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1页。
    ⑦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1页。
    ⑧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下),《山东文献》第11卷第3期,第53页。
    ①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下),《山东文献》第11卷第3期,第53页。
    ② 《令知省市路党部委员除薪俸外不得支领一切补助津贴等费》,《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第6期,第106页。
    ③ 章棣:《沈鸿烈在沂蒙山区》,《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6页。
    ④ 沈尹:《敌后游击四年》,全国政协文史委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87年,第176页。
    ⑤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3页。
    ⑥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下),《山东文献》第11卷第3期,第58页。
    ①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② 张希周:《我所知道的沈鸿烈》,《沂水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第102页。
    ③ 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第72页。
    ④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⑤ 章棣:《沈鸿烈在沂蒙山区》,第67页。
    ⑥ 章棣:《沈鸿烈在沂蒙山区》,第67页。
    ⑦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① 《李故立法委员文斋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13卷第4期,第62页。
    ② 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① 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外对于抗战时期国民党训练工作的研究,尚属初步。黄宗华:《论国民党的干部训练政策》,《求索》2010年第2期;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崔占龙:《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的干部训练》,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6年;(台)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博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上述研究均从不同角度涉略了抗战时期国民党训练工作,但未就华北沦陷区国民党地方基层训练进行专门探讨。抗战时期国民党培训对象包括党务、行政和军事等方面人员,笔者着重于其党务人员的考察。
    ②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
    ③ 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训练月刊》1941年第3卷第1期,第8页。
    ④ 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训练月刊》1941年第3卷第1期,第8页。
    ⑤ 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于1939年3月1日在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浮图关成立。其前身为“武汉珞珈山训练团”、“庐山军官训练团”、“峨眉山军官训练团”。该团名义上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训练委员会领导,实际上一切人事、训练、组织等项工作,均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负责人陈果夫负责主办。以开办党务政治人员训练班为主体。专门对国民党党、政、军及其他团体中的中级以上人员施以短期训练,每期一个月至半年毕业。参见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⑥ 《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重庆:中央训练团1940年编印,第27-29页。
    ⑦ 白扬:《干训在敌后》,《训练与服务》1943年第1卷第2期,第51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②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重庆:中央训练团1940年编印,第1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⑤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1页。
    ①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1页。
    ② 薛岳:《战地党政工作过去的检讨与今后改进的意见》,《战地党政月刊》1942年第2卷第1期,第15页。
    ③ 薛岳:《战地党政工作过去的检讨与今后改进的意见》,《战地党政月刊》1942年第2卷第1期,第15页。
    ④ 薛岳:《战地党政工作过去的检讨与今后改进的意见》,《战地党政月刊》1942年第2卷第1期,第15页。
    ⑤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3页。
    ⑥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3页。
    ⑦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②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1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⑤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⑥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⑦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3、4页。
    ⑧ 《王若僖来渝受训案》1939年3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⑨ 陈开国:《青干班和青干校始末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政协全国文史委)编:《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25卷第7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① 即天津电报局,始建于1881年,虽属中国官方管理,与租界当局关系不大,但其主体机构却设于租界地内。最早设址法租界紫竹林红楼,后来移至法租界葛公使路(今大沽路以东的滨江道),下设三个分局,南分局设在英租界小白楼,电报收发分处、无线电报局、交通部无线电报总台等都设在法租界。天津沦陷前王若僖担任局长。(参见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租界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26-327页。)
    ② 王若僖化名为吴世仁
    ③《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3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④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3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⑤ 《朱家骅复王若僖函》1939年3月1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⑥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4页。
    ①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1年3月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11。
    ② 《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分团训练实施计划纲要》,《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149页。
    ③ 《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分团训练实施计划纲要》,《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149页。
    ④ 《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分团训练实施计划纲要》,《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149页。
    ⑤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9页。
    ⑥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6页。
    ⑦ 《中组部代电》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51。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6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① 《阴耀武致王启江、朱家骅函》1941年4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阴耀武致王启江、朱家骅函》1941年4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朱家骅复阴耀武函》,1941年4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关于第一期党务干部训练班的时间,两文记述有异,吴文认为是1940年下半年,而孙文则写为1939年4月。吴延环:《太行杂忆8:工作记趣》,《传记文学》第3卷第3期。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6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6页。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④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30页。
    ⑤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5页。
    ①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3、24页。《王仲裕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7卷第1期,第100页;李雨亭:《读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校歌有感》,《山东文献》,第9卷第3期,第96页;刘道元:《抗战时期山东特殊义务教育》,《山东文献》第10卷第1期,第63页;赵书堂:《山东党政军干校的期数》,《山东文献》,第2卷第1期,第132页。
    ②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5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④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4页。
    ② 《鲁省训团缩小编制》,《训练通讯》1944年第1卷第76期,第10、11页。
    ③ 《鲁省训练团成立设计考核会》,《训练通讯》1945年第1卷第79期,第4页。
    ① 《鲁省训团学员举行自治演习》,《训练通讯》1945年第1卷第79期,第4页。
    ② 《鲁省训团学员举行自治演习》,《训练通讯》1945年第1卷第79期,第4页。
    ③ 《鲁省训团学员举行自治演习》,《训练通讯》1945年第1卷第79期,第4页。
    ④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4页。
    ⑥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章长赓:《怎样推进战地党员训练工作》,《战地》1940年第9期,第38-43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4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4页。
    ② 《行唐县党务工作报告》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4。
    ③ 《涞水县党部三十一年度工作总报告》1943年3月15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0。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5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8页。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③ 《第十八督导区为报告工作情形及奸伪敌伪状况由》1943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① 《为报告安平、安国、肃宁三县基层组织情形、训练党员、输送青年、争取敌伪及与军政之联系由》1943年2月7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9。
    ② 《关于视导第二、三、四、五党务督导区之情形报告》1941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9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⑤ 《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⑥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②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7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29页。
    ④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7页。
    ⑤ 《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分团训练实施计划纲要》,《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149页。
    ① 《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分团训练实施计划纲要》,《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5期,第149页。
    ②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③ 李强著:《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9页。
    ④ 段锡朋:《党的训练问题》《训练通讯》1943年第1卷第49-50期(合刊),第4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北京:档案出版社1998年,第4页。
    ① 恨水:《宣传到沦陷区域里去——打破敌人以华制华的阴谋》,《中国社会》1937年第5卷第1期,第22、23页。
    ② 恨水:《宣传到沦陷区域里去——打破敌人以华制华的阴谋》,《中国社会》1937年第5卷第1期,第23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7-79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北京:档案出版社1998年,第4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北京:档案出版社1998年,第4、5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④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⑤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9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②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③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0),第477页。
    ⑤ 梁於蔚:《谈谈战地宣传工作》,《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2期,第29页。
    ⑥ 蓬髴:《鲁南敌我宣传战概观》,《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5页。
    ⑦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度宣社工作计划》,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② 蓬髴:《鲁南敌我宣传战概观》,《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5页。
    ③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④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执行委员会编印。
    ⑤ 蓬鬃:《鲁南敌我宣传战概观》,《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5页。
    ⑥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⑦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1945年度国民党山东省各级宣传组织一览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② 《1945年度国民党山东省各级宣传组织一览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11页。
    ②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11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1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2页。
    ②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09页。
    ③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09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10页。
    ⑤ 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三十年度一二三三个月工作计划大纲》,1941年1月印,第1、2页。
    ⑥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战地(即游击区)宣传纲要》,《战地知识》1939年第1卷第1期,第28页。
    ① 黄珠:《战地宣传工作讲话》,《战地》1941年第29期,第33、34页。
    ② 黄珠:《战地宣传工作讲话》,《战地》1941年第29期,第33、3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① 《1940年度山东省党部新征党员宣传人才一览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②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国民党河北省沙河县党务工作报告与计划纲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
    ②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0),第477页。
    ⑤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战地(即游击区)宣传纲要》,《战地知识》1939年第1卷第1期,第28页。
    ①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② 顾瑶圃:《怎样实施国防化的中等教育》,《现代中国》第3卷第1期1942年,第40页。
    ③ 《第二十六督导区督导员田同运报告》1945年2月9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5。
    ④ 《视导二、三、四、五党务督导区之工作报告》,1941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2页。
    ⑥ 梁於蔚:《谈谈战地宣传工作》,《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2期,第30页。
    ⑦ 梁於蔚:《谈谈战地宣传工作》,《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2期,第30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3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第391页。
    ⑤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11页。
    ⑥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8页。
    ②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③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年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9页。
    ⑤ 纪念1911年3月29日广州之役。
    ⑥ “五五”即非常大总统就职纪念日。1921年5月5日,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
    ⑦ “五九”国耻纪念日,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第一屈辱的国耻日。
    ⑧ 《1940年度主持或参加各种纪念集会一览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⑨ 《1940年度主持或参加各种普通集会一览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0。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1页。
    ④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1页。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2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9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9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9页。
    ④ 《沙河县党部工作报告》1939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
    ⑤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⑥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0页。
    ②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1页。
    ③ 蓬髴:《鲁南敌我宣传战概观》,《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5页。
    ④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① 蓬髴:《鲁南敌我宣传战概观》,《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卷第4期,第35页。
    ②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③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零年年度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7。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09页。
    ② 《第七督导区督导员吴延环向省党部的报告》1944年11月16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3。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0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08页。
    ⑥ 《中国国民党河南省陈留县执行委员会元月份工作报告》1945年2月,旧政权档案3-1-3,开封市档案 馆藏。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3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13页。
    ③ 关梦觉:《战区文化工作提纲》,《政治建设》第1卷4-05合刊1939年10月,第79-80页。
    ④ 关梦觉:《战区文化工作提纲》,《政治建设》第1卷4-05合刊1939年10月,第80页。
    ⑤ 《宣传工作的技术问题》,《河北半月刊》第1期,1946年2月。
    ⑥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战地(即游击区)宣传纲要》,《战地知识》1939年第1卷第1期,第28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3页。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4页。
    ③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④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8页。
    ① 江沛的《战时中国国民党党务经费初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1940年代的中国》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专门由抗战时期党务经费的角度考察了国民党的组织运行实态。(日)家近亮子的《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的第七章“关于中国国民党党员与党费问题的考察”针对国民党党员党费问题进行了廓清。田湘波的《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的第十章“党费制度中的党政体制”及其《论中国国民党党费中的党政体制(1927-1937)》(《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均以党政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国民党党务经费的问题。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和党彦虹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研究:1926-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年),也对国民党党务经费的来源及管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学者论述之党务经费问题除了宏观概括之外,并没有专门涉及沦陷区域党务经费的探讨。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320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32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6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93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16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192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2),第202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2),第203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23、24、28、31、32、35),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23、24、28、31、32、35),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③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④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① 《王逸民致朱家骅函》1941年5月23日,《河北党务:工作报告与一般人事》1939-1946(下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② 《省党部1941年度经费开支情况》,《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页。
    ③ 《省党部1941年度经费开支情况》,《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页。
    ④ 《省党部1941年度经费开支情况》,《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页。
    ⑤ 《省党部1941年度经费开支情况》,《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页。
    ⑥ 《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3页。
    ① 《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3页。
    ② 《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2、3页。
    ③ 交通总站:《呈报本省三十二年度各区县经费分配表给省党部的报告》1943年4月10日;《河北省党部关于年季月经费结算向中央组织部、中央秘书处的报告》1942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7,第28页。
    ④ 交通总站:《呈报本省三十二年度各区县经费分配表给省党部的报告》1943年4月10日;《河北省党部关于年季月经费结算向中央组织部、中央秘书处的报告》1942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7,第28页。
    ① 《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7页。
    ② 《河北省党部1941、1943年度经费开支情况与各督导区的来往文书》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7页。
    ① 河北省党部:《河北省党部各区办事处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页。
    ② 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关于视导人员及视导工作目的要求、具体办法、区域划分等情况向中组部的报告》1943年4月7日,《省党部关于视导各区党务工作情况向中央组织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第28页。
    ③ 《河北省视导党务区分区表》,《省党部关于视导各区党务工作情况向中央组织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第33页。
    ④ 河北省党部:《河北省党部各区办事处经费预算表》,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1页。
    ①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②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③ 中央组织部:《关于向阴耀武索要经费一案的批复》1943年1月6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8,第5页。
    ④ 省党部:《前七区督导员崔健勋任区县经费》1942年11月24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1页。
    ⑤ 省党部:《前七区督导员崔健勋任区县经费》1942年11月24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1页。
    ① 河北省党部会计室:《汇津之区县经费尚未据报发清之款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12页。
    ② 《河北省党部致崔建勋函》,1943年3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8,第19页。
    ③ 《河北省党部致崔建勋函》1943年3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8,第19页。
    ④ 《河北省党部致中央秘书处函》1943年4月13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91,第4页。
    ①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2-25页。
    ②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财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6、367页。
    ④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⑤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⑥ 《财务情况概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两年党务工作总结,第二十六督导区所属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向省党部的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第22页。
    ⑦ 《王逸民致朱家骅函》,1941年5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⑧ 《于逸民致朱家骅函》,1941年5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12。
    ① 《怎样领导县党务工作》,山东省党政军干部学校第三期党务班讲话,1940年9月,第8页。
    ① 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党政关系研究的相关论著主要有王奇生的《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孙岩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钟声、唐森树的《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1928-1937)的地方党政纠纷》(《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以及田湘波的《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01页。
    ③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501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42、496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496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第496页。
    ①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2-25页。
    ②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2页。
    ③ 汝璈:《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1939第36期。
    ④ 汝璈:《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1939第36期。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85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88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89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0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0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0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1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391页。
    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第53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2页。
    ②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3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4页。
    ④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⑤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⑥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4页。
    ⑦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0。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③ 《河北省党政联系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6页。
    ④ 《河北省党政联系暂行办法》,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3,第6页。
    ⑤ 郭绪印:《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19页;孙桂珍:《抗战时期国统区地方党政关系运作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127页。
    ⑥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30页。
    ⑦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30页。
    ①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30页。
    ②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49页。
    ③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49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50页。
    ①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50页。
    ②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50页。
    ③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50页。
    ④ 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第350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0。
    ⑥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1944年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0。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3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3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04页。
    ④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332页。
    ① 张其威:《加强战地县政力量刍议》,《政治建设》1940年第2卷第1-2期(合刊),第53、54页。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④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2页。
    ⑤ 潘培敏:《开展战地工作当前急务》,《战地党政月刊》,1941年第1期,第23页。
    ⑥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2页。
    ① 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政工与党务的相关研究论著,有孙桂珍的《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戚厚杰的《略论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民众的关系》(《民国档案》2010年第1期),唐森树、钟声的《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述评》(《零陵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王奇生的《“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仲华的《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述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等。
    ②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4次会议纪录》1938年4月2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③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74次会议纪录》1938年4月2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④ 王奇生:《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第69页。
    ①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
    ②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
    ③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
    ④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
    ⑤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021页。
    ⑥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5),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17页。
    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461页。
    ⑨ 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08页。
    ⑩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于故代表治堂先生事略》(《山东文献》第5卷第4期,第54页)一文谓鲁苏战区成立于1940年。
    ②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11页。
    ③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④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⑤ 杨绍同:《刘幼亭先生传略》,《山东文献》第5卷第3期,第145页。
    ⑥ 孙百禄:《碧血忠魂、典型常在》,《山东文献》第1卷第1期,第69页。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7页。
    ⑦ 《山东省保安第23旅抗战纪念册》,第8、72、128页,转引自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7页。
    ①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2页。
    ②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2页.
    ③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2页。
    ④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2页.
    ⑤ 李继昶:《八年抗战之山东》,1946年5月,第2、4页。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政治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3页。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6页。
    ⑥ 《三十五军敌区工作的报告》,《政治工作》1939年第1卷第4、5期合刊,第30页。
    ① 《三十五军敌区工作的报告》,《政治工作》1939年第1卷第4、5期合刊,第30页。
    ② 《三十五军敌区工作的报告》,《政治工作》1939年第1卷第4、5期合刊,第30页。
    ③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3页。
    ④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19页。
    ⑤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3页。
    ⑥ 张海涛:《汤恩伯在鲁苏豫皖边区的所作所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93页。
    ① 张海涛:《汤恩伯在鲁苏豫皖边区的所作所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93页。
    ② 张海涛:《汤恩伯在鲁苏豫皖边区的所作所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94页。
    ③ 张海涛:《汤恩伯在鲁苏豫皖边区的所作所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97页。
    ④ 张海涛:《汤恩伯在鲁苏豫皖边区的所作所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197页。
    ⑤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323页。
    ①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7页。
    ②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7页。
    ③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8页。
    ④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8页。
    ⑤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8页。
    ⑥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8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4、155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307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6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65页。
    ⑤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333页。
    ⑥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3页。
    ⑦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3页。
    ⑧ 《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第544页。
    ①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333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0页。
    ②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3页。
    ③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3页。
    ④ 李济深:《抗战三年来战地党政工作》,《中苏文化》1940年(抗战3周年纪念特刊),第23页。
    ⑤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第332、33页。
    ⑥ 《何成溶将军战时日记》(1942年3月15日),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71页。
    ⑦ 张发奎:《健全党部组织调整党政关系》,《中央周刊》第4卷第52期,1942年8月。
    ① (美)易劳逸著,王建朗等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7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页。
    ③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32卷,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999页。
    ④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8页。
    ⑤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4页。
    ⑥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7页。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8页。
    ② 秦烈士启荣抗战戡乱史料编辑委员会编:《秦启荣先生的生平记述》,第9、10页;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第23、24页。
    ③ 昌乐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印:《昌乐文献》,第54页,转引自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8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页。
    ⑤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204页。
    ⑥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⑦ 史法根、许来明、董维民编:《民国时期山西省各种组织机构简编》,第204页。
    ⑧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⑨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8-299页。
    ⑩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32卷,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999页。
    ①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8页。
    ②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9页。
    ③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9页。
    ④ (美)易劳逸著,王建朗等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⑤ 《三民主义青年团河北支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宣言》1946年4月15日,三青团河北省支团部档案612-1-1。
    ⑥ 《三民主义青年团河北支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宣言》1946年4月15日,三青团河北省支团部档案612-1-1。
    ⑦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8-299页。
    ①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7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6页。
    ③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7、68页。
    ④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8页。
    ①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9页。
    ②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58页。
    ③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9页
    ④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70页。
    ⑤ 《中央团部关于三青团七年来组织活动及工作总检讨的报告》(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45页。
    ⑥ 《中央团部关于三青团七年来组织活动及工作总检讨的报告》(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45页。
    ⑦ 《中央团部关于三青团七年来组织活动及工作总检讨的报告》(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 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45页。
    ① 《中央团部关于三青团七年来组织活动及工作总检讨的报告》(194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46页。
    ② 包遵彭编著:《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诞生与成长》,青年出版社1946年12月印行,第35页,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6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6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7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7页。
    ⑥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9页。
    ① 《高挺秀拟招致华北沦陷区知识青年南来从军报国计划稿》1944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65页。
    ② 《高挺秀拟招致华北沦陷区知识青年南来从军报国计划稿》1944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66页。
    ③ 《高挺秀拟招致华北沦陷区知识青年南来从军报国计划稿》1944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68页。
    ④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⑤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5册,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第3070页。
    ⑥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⑦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6页。
    ⑧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8页。
    ⑨ (美)易劳逸著,王建朗等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7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7页。
    ③ 徐亚力、李记松:《跌荡人生:康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页。
    ④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8页。
    ⑤ 《三民主义青年团河北支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宣言》1946年4月15日,三青团河北省支团部档案612-1-1。
    ⑥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
    ⑦ 唐毓光:《临沂国民党、三青团活动简况》,政协山东省临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沂文史资料》第7辑,1988年,第69页。
    ① (美)易劳逸著,王建朗等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② 《三民主义青年团河北支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宣言》1946年4月15日,三青团河北省支团部档案612-1-1,河北省档案馆藏。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5页。
    ④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⑤ 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8页。
    ⑥ 《高挺秀拟招致华北沦陷区知识青年南来从军报国计划稿》1944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66页。
    ①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1册,第640、641页。
    ②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8-299页。
    ③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48卷《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296页。
    ④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8-299页。
    ⑤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⑥ 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54页。
    ① 关于国民党党务系统的抗击日伪活动,以上各章都有涉及,但并非以此为中心,也不系统,本节则作为一专题来论述。至于国民党敌后游击抗战的文章有洪小夏的《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述略》(《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张业赏《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韩信夫的《要重视对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的研究》(《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3期),郭代习的《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的成长》(《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戚厚杰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初探》(《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鲁苏战区的兴亡——国民党敌后战场再探》(《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等,但均以军政为角度进行阐述。涉及国民党党务系统抗击日伪的文章为数不多,仅有刘洪升、杨学新的《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华北地方党部的抗日救亡活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7期),刘梦洋的《从国民党华北地方党部的抗日救亡活动看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必然》(《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第12期),王英维的《关于战时沦陷区国民党与伪组织关系的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沧桑》2009年第4期)等。由上可见,关于华北地方国民党抗击日伪活动的考察还相当薄弱。
    ② 《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第36期1939年4月。
    ③ 《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第36期1939年4月。
    ①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政治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② 《委座六月令一元鄂电》(1938年6月10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全宗号787,案卷号3038。转引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3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8页。
    ③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65页。
    ④ 张拙夫:《追念张子隆兄》,《山东文献》第8卷第3期,第73页。
    ⑤ 魏懋杰:《黄县抗战戡乱史》,《山东文献》第1卷第1期,第95页。
    ⑥ 俞绍绪:《铁汉隋子玉生平事迹记要》,《山东文献》第9卷第2期,第95页。
    ⑦ 姜振铎:《嘉祥县曾庙游记》,《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141页。
    ① 周伯唐:《山东保安第3师第1团部队政工概要》,《山东文献》第6卷第3期,第69页。
    ② 《山东保安旅第23旅抗战纪念册》,第32页,转引自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65页。
    ③ 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1),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印1981年,第568页。
    ④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1、488、532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9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② 《第十一督导区工作报告》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4。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6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7页。
    ③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④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中央组织部代电》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② 《第十一督导区组织工作报告》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4。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47页。
    ④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度中心工作》,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47页。
    ⑥ 中央组织部:《策动伪军办法》,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94。
    ①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要项》,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② 中央组织部:《策动伪军办法》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94。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6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48页。
    ⑤ 中央组织部:《策动伪军办法》,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94。
    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新颁策动伪军反正办法》,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94。
    ⑦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48页。
    ① 《第十一督导区工作报告》1944年1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1。
    ② 《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③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工服务员手册》,1945年,第3页。
    ④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印:《抗战六年来之宣传战》,1945年,第14页。
    ① “教育部”(台湾)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4篇,“国立编译馆”1990年,第844页。
    ② 教育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1编第2章),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11页。
    ③ “教育部”(台湾)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4篇,“国立编译馆”1990年,第84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99页。
    ① 《如何粉碎战地敌伪之奴化教育》,《北战场半月刊》第4卷第3期,1941年10月,第16-17页。
    ② 顾瑶圃:《怎样实施国防化的中等教育》,《现代中国》第3卷第1期1942年,第40页。
    ③ 宋恩荣、余子侠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20页。
    ④ 《如何粉碎战地敌伪之奴化教育》,《北战场半月刊》第4卷第3期1941年10月,第16页。
    ①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② 刘旭辉:《战地党务工作之检讨与改进》,《战地党政月刊》第1卷第4期,第28页。
    ① 以前关于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研究往往基于党政军一体来进行分析,更多的是侧重军政方面的关系研究,本节着重从党务的角度探索国民党在华北沦陷区处理两党关系的路径及措施。
    ② 河北省沙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沙河市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558页。
    ③ 《本党同志在边区》,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40。
    ④ 《鹿仲麟致陈立夫函》,1938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⑤ 《鹿仲麟致陈立夫函》,1938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① 《鹿仲麟致陈立夫函》,1938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② 《鹿仲麟致陈立夫函》,1938年10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③ 《陈立夫致鹿仲麟函》,1938年12月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④ 《陈立夫致鹿仲麟函》,1938年12月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0-11页。
    ⑤ 《对党外各种政治团体及其分子之态度》1938年5月31日,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纪录汇编》,台北:(年代不详)。
    ⑥ 汝璈:《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1939第36期。
    ① 汝璈:《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1939第36期。
    ② 戴维·保尔森:《中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游击队:山东的“顽固派”》,《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65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5页。
    ④ 国民党中央党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5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5页。
    ⑥ 国民党中央党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6页。
    ① 国民政府社会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6页。
    ②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4页。
    ③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6页。
    ④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65页。
    ⑤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①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②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31页。
    ③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第488页。
    ④ 《省党部指示各区中心工作》1943年1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⑤ 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⑥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⑧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第二十四督导区郭书棠报告》,转引自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61页。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④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69、470页。
    ① 《为呈报周振华、徐冠卿除奸工作请转请奖赏由》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04。
    ② 李运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下),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61页。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61页。
    ⑤ 《逮捕及击毙敌伪奸伪分子姓名表》,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3页。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度组训工作计划大纲》,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60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十十一十二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⑥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中央组织部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要项》,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② 《中央组织部三十三年度中心工作要项》,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③ 《卢龙县党部报告》1944年1月,转引自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④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8页。
    ⑤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8页。
    ①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8页。
    ③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电文》1944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27。
    ④ 《各区县工作上一般的缺点与应行注意事项指示》1945年1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67。
    ① 《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② 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3页。
    ③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④ 《为补报清河县捕杀奸伪请备案由》1943年3月3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1。
    ⑤ 《第二十区督导员马步周报告——除奸》1944年1月2月,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01。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②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59页。
    ④ 《清丰县党务工作计划大纲》1943年1月,转引自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⑤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一年一二三三个月工作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
    ①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②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③ 《解放日报》1943年7月27日。
    ① 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第7页。
    ② 魏懋杰:《黄县抗战戡乱史》,《山东文献》第1卷第1期,第97、100-101,107页;第1卷第3期,第110-111页。
    ③ 郭易堂:《故立法委员李郁亭先生二三事》,《山东文献》第13卷第1期,第108页。
    ④ 《河北省冀南除奸总队组织办法》,转引自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⑤ 《锄奸队组织》,转引自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第44页。
    ① 参见笔者与方艳华合写的《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114页)。
    ② 张宪文、方庆秋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60页。
    ③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477、481页。
    ①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页。
    ③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④ 《河北省党部二年来之组训工作》1940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⑤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⑥ 《河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报告》1944年4月1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08,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53页。
    ⑧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页。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页。
    ②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页。
    ③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72页。
    ④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第10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3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153页。
    ②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
    ③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年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④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
    ①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
    ②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年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③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
    ① 英明:《如何在敌后进行宣传工作》,《政论》第2卷第8、9期合刊1940年2月,第41页。
    ② 《山东省党部三年来工作概况(1938-1941)》,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
    ①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5册,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第3069页。
    ②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第5册,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第3070页。
    ① 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3页。
    ① 《第三次工作检讨会》,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1943年。
    ② 关梦觉:《战区文化工作提纲》,《政治建设》第1卷4-05合刊1939年10月,第79-80页。
    ③ 《国民党河北省沙河县党务工作报告与计划纲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
    ④ 徐承法:《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不够努力》,《胜利周刊》第94期1940年8月,第11-12页。
    ① 《国民党河北省沙河县党务工作报告与计划纲要》,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1。
    ② 《第三次工作检讨会》,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编印,1943年。
    ③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年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④ 《国民党河北省党部1938-1939年两年党务工作总结》,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3。
    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天津改为特别市,此为设市之始。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
    ② 段鹏:《抗战期间沦陷的县城及45年收复的县城》,http://bbs.tiexue.net/post2_5549506_1.html。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89页。
    ④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4),第126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3),第238页。
    ② 北京市东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市东城区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220页。
    ③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⑤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⑥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⑦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⑧ 《许惠东致朱家骅函》1941年7月2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⑨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⑩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11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12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另据国民党中常会纪录,1942年9月,国民党中央鉴于北平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书记长褚承猷人地不宜调回,所遗书记长职务,派该部执 行委员英千里兼任(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5),第179页)。
    ① 北京市东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市东城区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220页。
    ②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地区抗日运动史料汇编》第3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36),第43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近代人物录》,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7年;王锡荣:《周作人生平疑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5页。
    ④ 许兆林:《记解放前平津地区的风云人物许惠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28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第224-226页。
    ⑤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⑥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⑦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① 《褚承猷致朱家骅函》1941年6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② 《朱家骅致耿轮升、卜青茂函》1941年6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③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⑤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⑥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①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②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①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②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①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②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⑤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⑥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⑦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①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②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③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①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本部行动股工作大纲》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② 《朱家骅复王若僖函》1939年3月1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③ 《朱家骅复王若僖函》1939年3月2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④ 《王若僖呈报中央秘书处聘委一部份工作人员姓名表》1939年1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①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②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天津市党部工作概况》1938-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⑤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268页。
    ⑥ 《王子壮日记》(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第268页。
    ① 李桂庭,字荣五,吉林省怀德县人,中国国民党党员。抗战期间曾担任天津市党部委员,北宁铁路党部委员、主任委员等职(参见秦孝仪主编:《革命人物志》第20集,1979年)。
    ②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09页。
    ③ 秦孝仪主编:《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3)》,《革命文献》第9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第6页。
    ④ 朱家骅于1938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旋又兼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1939年11月,又由中央秘书长调任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得职务之便控扼大量权势资源后,开始网罗人马,自组班底,另树一帜,逐渐成为战时一大新生派系。参见王奇生:《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第63页。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2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09页。
    ③ 秦孝仪主编:《抗战建国史料:社会建设(3)》,《革命文献》第9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第23页。
    ④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09页。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天津市民运工作概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1口,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2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民即华民简称,是李桂庭的化名。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2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沙孟海函》1941年3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天津市民运工作概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7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7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7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7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2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庶即黎庶,李桂庭的化名。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2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朱家骅致李桂庭函》1940年2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此处指天津市党部代理主任委员李墨元。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4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40年4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天津市民运工作概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天津市民运工作概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⑨ 《朱家骅致叶楚伧函》1940年5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⑩ 《叶楚伧复朱家骅函》1940年6月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朱家骅复叶楚伧函》1940年6月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叶楚伧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2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中央秘书处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1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刘子敬系李桂庭化名。
    ⑩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11 《朱家骅致李墨元函》1940年9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3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0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0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0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0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0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墨元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⑩ 《朱家骅复李墨元函》1940年10月3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周德诚等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1年4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致中央秘书处函》1941年4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组织部并转秘书处函》1941年9月12口,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组织部并转秘书处函》1941年9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组织部并转秘书处函》1941年9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组织部并转秘书处函》1941年9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组织部并转秘书处函》1941年9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致李桂庭函》1940年4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朱家骅致李桂庭函》1940年4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天津市民运工作概况》,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3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朱家骅致叶楚伧函》1940年3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15口,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⑩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批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8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⑩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第96页。
    ③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第96页。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2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12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09页。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⑨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⑩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6月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11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12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10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复李桂庭并致马松坤函》1940年5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翁文灏致朱家骅函》1940年12月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翁文灏致朱家骅函》1940年12月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沙孟海》1940年6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⑧ 《沙孟海复李桂庭函》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沙孟海复李桂庭函》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沙孟海复李桂庭函》1940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③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④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⑤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⑥ 《朱家骅复李桂庭函》1940年5月1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28、1429页。
    ①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30页。
    ②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37页。
    ③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37页。
    ④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38页。
    ⑤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劳工运动史(二、三、四、五)》,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第1438页。
    ⑥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⑦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① 《李桂庭致朱家骅函》1940年8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5。
    ② 参见刘志鹏、方艳华:《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探析》,《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③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学界对于抗战时期国民党组织及党务活动的研究多侧重于国统区,对沦陷区着力甚少,就笔者目力所及,现有的成果主要有桑兵的《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中国文化》2007年第24期,方艳华、刘志鹏的《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
    ⑤ 1937年8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51次会议决定恢复战时遭受日伪冲击及战前中断活动的华北党务,将华北战地各省市党务组织,划分为六个组,不设委员会,指派一主任负责。第- 组负责河北省,主任李嗣璁;第二组负责天津市,主任时子周;第三组负责北平市,主任许惠东;其余还有察绥、北宁路等组。(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7页。)
    ①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路秀三致朱家骅函》1941年8月2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6。
    ④ 姚晋檠:《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破坏抗战与反共活动的事实述略》,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八卷):特工活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78页。
    ⑤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60页。
    ② 《张炎茂致朱家骅函》1940年1月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③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6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④ 《张炎茂致朱家骅函》1940年1月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⑤ 1938年4月朱家骅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11月,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主管国民党党务长达4年。(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92693页。)
    ⑥ 《联处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联处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联处致朱家骅函》1940年12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40年7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5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11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⑦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1月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⑧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6。
    ①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邮电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05页。
    ② 姚晋檠:《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破坏抗战与反共活动的事实述略》,第381页;《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7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④ 《苏麟阁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⑥ 于复生为王若僖化名。
    ⑦ 《沙孟海致王启江函》1940年11月2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朱家骅致宋宗玄、王思明、马庆瑞函》1942年4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②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3月1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③ 王若僖化名为吴世仁。
    ④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4月1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⑤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40年7月2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7月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⑦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4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⑧ 《朱家骅致阴耀武函》1940年4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⑨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2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2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苏麟阁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④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7月2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8册,第200页。
    ⑥ 《沙孟海致王若僖函》1939年1月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⑦ 《朱家骅致阴耀武函》1940年1月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⑧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⑨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2月2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2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朱家骅:《党务工作努力的希望》,《中央党务公报》1944年第14期,第383页。
    ③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7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④ 《联处致朱家骅函》1940年1月2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11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① 王绳祖等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7世纪中叶—1945》,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第725页。
    ②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10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39年9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④ 杜元载主编,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人物志》第9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年,第16页。
    ⑤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39年4月2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5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①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6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② 《北平市党部工作概况》1939-1943年,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③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40年6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④ 《朱家骅致高挺秀函》1940年12月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2。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⑥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⑦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⑧ 《中央组织部关于向阴耀武索要经费一案的批复》1942年11月30日,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48。
    ①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8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②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8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③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38年8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④ 《朱家骅、贺耀祖、戴笠、徐恩曾致联处函》1938年8月28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5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①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39年6月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②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39年9月1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③ 《苏麟阁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1年4月11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8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6月2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⑦ 《路秀三致朱家骅函》1941年8月2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⑧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8月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⑨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4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⑩ 1939年12月4日,居于北平的吴佩孚因牙疾由日本医生开刀,当天暴死。参见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437页。
    11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11月12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9。
    ①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阴耀武致朱家骅、徐恩曾并转蒋介石函》1940年1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③ 《苏麟阁致朱家骅函》1940年11月14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朱家骅致王若僖、阴耀武函》1940年6月3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①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②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③ 《朱家骅致王若僖函》1940年4月27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④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40年5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⑤ 《阴耀武致朱家骅函》1940年9月25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1。
    ⑥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⑦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9年9月16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193。
    ⑧ 《王若僖致朱家骅函》1938年7月29日,朱家骅档案301-01-06-200。
    ⑨ 姚晋檠:《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破坏抗战与反共活动的事实述略》,第380-392页。
    ① 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70页。
    ① 周冠英:《游击战》,《山东文献》第13卷第2期,第53-58页;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第104期,第170页。
    ① 《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第36期1939年4月。
    ② 《战地党政委员会之重大使命》,《时事类编》第36期1939年4月。
    ③ 《委座六月令一元鄂电》(1938年6月10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全宗号787,案卷号3038。转引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3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工作报告》1928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61。
    ① 《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76卷。
    ① 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36页。
    ① 《河北省党部党员名册》1943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11。
    ① 《河北省党部党员名册》1943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11。
    ① 《河北省党部党员名册》1943年,国民党河北省党部档案611-1-211。
    ① 根据《中国国民党河北省执行委员会三十二年度工作总报告·军事》整理制作,转引自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5页。
    ① 山东省党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山东省档案馆藏。
    ① 山东省党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山东省党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① 山东省党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一九四五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档案J001-01-0058。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
    2. 山东省及青岛、淄博、聊城、菏泽、济宁等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档案。
    3. 河北省及石家庄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档案。
    4. 山西省及太原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档案。
    5. 河南省及郑州、许昌、开封、新乡等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档案。
    6. 北京和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档案。
    7.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档案。
    8.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藏档案。
    9. 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图书馆馆藏相关档案。
    1. 陈鹏仁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妇女工作》,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6年。
    2. 陈鹏仁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党务工作报告》,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3. 陈鹏仁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训工作》,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
    4. 陈鹏仁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非常委员会及总裁办公室资料汇编》,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5. 李云汉主编,林养志编辑:《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
    6. 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中央常务委员会党务报告》,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5年。
    7. 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中央监察委员会报告》,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5-1996年。
    8.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9. 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央党务公报》,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21-40),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党史史料编纂工作》,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5.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1-12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
    1. 陈端志:《抗战与民众训练》,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
    2. 陈恭澍:《蓝衣社内幕》,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印刷公司1942年。
    3. 陈之迈:《中国政府》,商务印书馆1946年。
    4. 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上海:正中书局1948年。
    5.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6. 黄钧达:《论党政关系》广西民团周刊社1939年。
    7.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实施宪政与还政于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45年。
    8. 柯鸣皋:《战时民众心理及战地民运工作》,上海:汗血书店1937年。
    9. 李越:《党化教育训练大纲》,上海:三民书店1928年。
    10.李宗黄:《县各级组识纲要要义》,上海:正中书局1941年。
    11.刘钟澍:《冀察战区写真》,1940年。
    12.柳乃夫等:《抢救华北》,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
    13.钱端升等:《民国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
    14.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教育与文化》,抗战书店1940年。
    15.石燕:《实行宪政与国民党之任务》,青年书店1940年。
    16.徐特立:《抗战中的政治问题》,汉口:播种社1938年。
    17.徐幼川编著:《党员怎样协助推进地方自治》,上海:正中书局1942年。
    18.王晋伯编著:《抗战与帮会》,重庆:独立出版社1938年。
    19.吴铁城:《党政制度及其关系》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
    20.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1.张煌:《沦陷三年来的华北》,上海:新人出版社1940年。
    22.张执一:《抗战中的政党和派别》,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
    23.张振之:《党政民三位一体论》,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
    24.邹鲁编:《中国国民党史稿》,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
    25.朱家骅:《宪政实施与党的任务》,中央秘书处1943年。
    26.朱家骅:《如何做妇女运动》,中央组织部1941年。
    27.朱子爽编:《中国国民党与抗战建国》,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39年。
    28.朱子爽:《中国国民党交通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年。
    29.朱子爽编著:《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概要》,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
    1. 《党务半月刊》
    2. 《党工月刊》
    3. 《督导旬报》
    4. 《革命新声》
    5. 《考核汇刊》
    6. 《战动周刊》
    7. 《阵中月刊》
    8. 《政工周报》
    9. 《中央党务公报》
    10. 《中央党务汇报》
    11. 《中央党务月报》
    12. 《中央日报》
    13. 《中央周刊》
    14. 《战地党政月刊》
    15. 《最后胜利月刊》
    1.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上、中、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结构史论(1905-1949)》(上、下),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3. 邓洪:《在敌占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61年。
    4.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5. 冯峰:《国难之际的思想界——1930年代的中国政治出路的思想论争》,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
    6. 付春杨:《民国时期政体研究(1925-1947)》,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7. 郭贵儒、张同乐、封汉章:《华北伪政权史稿:从“临时政府”到“华北政务委员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8. 胡德坤,彭敦文:《战时中国对日政策研究1937-19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9. 洪宜嫃:《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台北:“国史馆”2010年。
    10.黄坚立:《难展的双翼中国国民党面对学生运动的困境与决策1927-1949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11.江沛:《日伪“治安强化运动”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江沛、纪亚光:《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管理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4.金德群主编:《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研究1905-1949》,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
    15.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党史研究与评论》,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17.李云汉主编,林泉编辑:《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上、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1年。
    18.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李松林等编:《中国国民党大事记》,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20.李友仁、郭传玺主编:《中国国民党简史》,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
    21.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秘密社会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22.林绪武:《由政学会到新政学系: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23.刘大可等:《日本侵略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刘建清、王家典、徐梁伯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5.路遥,张东海等调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
    26.罗家伦:《七十年来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4年。
    27.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28.吕伟俊等:《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29.马烈:《蒋家父子与三青团》,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30.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发展史》第2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
    31.渠桂萍:《华北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及其变动(190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32.沈建中:《中国国民党党政关系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
    33.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34.涂文学、邓正兵主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5.孙挺信:《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军》,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
    36.王长江主编:《政党政治原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
    37.王金铻、陈瑞云主编:《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38.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年。
    39.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0.魏文享:《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1.文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与军事干部训练团》,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42.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3.徐旭阳:《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44.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1800-1949),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
    45.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6.杨天石,庄建平编:《战时中国各地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47.杨天石,黄道炫编:《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48.袁洪亮:《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49.袁成毅、荣维木等:《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50.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51.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1. (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端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
    2. (美)博伊尔:《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陈体芳、乐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3. (美)陈志让:《军绅政权》,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
    4.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合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5.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7.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下卷,杨品泉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8.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9. (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岁有生、王士皓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0. (美)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陶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 (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池子华、刘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12. (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3. (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王建朗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4.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红民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15. (美)齐锡生:《战时的国民党中国:军事溃败和政治瓦解》,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82年。
    16. (美)魏斐德:《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梁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
    17. (日)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齐福霖、李松林、张颖、史桂芳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18. (日)家近亮子:《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庆应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 (日)深町英夫:《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的形成过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0.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21. (瑞典)嘉图:《走向革命:华北的战争、社会变革和中国共产党(1937-1945)》,赵景峰等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
    1. 党彦虹:《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研究:1926-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年。
    2. 付春杨:《国民党党国体制:作为一种政体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6年。
    3.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
    5.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1年。
    6.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年。
    8.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1年。
    9.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张华军:《民国河南县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年。
    11.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2.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3.钟德涛:《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4.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5.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6.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7.尹红群:《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1927-1945)》,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5年。
    18.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2年。
    19.邹雯娟:《权威与政党》,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
    20.汤梓军:《抗战时期四川兵员动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年。
    21.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
    22.吕书额:《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1901-1937年)》,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3.付春杨:《国民党党国体制:作为一种政体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6年。
    24.王奇生:《国民党基层权力群体研究——以1927—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1997年。
    25.陈永莲:《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6.高琛琳:《民国时期国民党绥远省党部研究(1911二1945年)》,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7.张建和:《国民政府时期的陕西省农会研究(1944-1949)》,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8.何志明:《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
    29.朱海嘉:《抗战时期国民党职业团体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0.刘锋:《山东省新生活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1.杨云:《民国社会部研究(1938-1949)》,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2.崔海峰:《国民党党军体制的建立与变异(1924-1928)》,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33.梁华玮:《国民党执政时期县参议会研究(1927-1949年)》,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4.李洪珍:《政府和民众之中间地带:上海反日会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5.史新恒:《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省政府整贪研究(1927-1937)》,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7年。
    36.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7.宋自永:《河南三青团对共产党的政策(1937-1947)》,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年。
    38.王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的社会救济》,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9.王兆宇:《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特性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40.王英维:《1935-1945年的河北省国民党》,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1.王中新:《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05年。
    42.王云飞:《1924-1937年国共两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3.朱海嘉:《抗战时期国民党职业团体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4.佟月圆:《河北三青团考察》,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5.谢留枝:《河北省井陉县三民主义青年团述评》,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6.张建华:《国民党省党部研究——以1927-1938年湖北省党部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年。
    47.张博:《民国时期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研究(1945—1949)》,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年。
    48.赵忠民:《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务述评:1924-1948》,硕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7年。
    1. 陈瑞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训政》,张宪文主编:《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
    2. 陈廷湘《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政治建设》,《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2期。
    3. 戴维·保尔森:《中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游击队:山东的“顽固派”》,《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4. 方艳华、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民运工作研究——以冀鲁为中心的考察》,《求索》2012年第6期。
    5. 盖斯白:《从冲突到沉寂:1927-1937年间江苏省国民党党内宗派主义和地方名宿》,徐有威译、陈祖怀校,《史林》1993年第2期。
    6. 高琛琳:《1911年-1931年绥远地区国民党党务活动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7. 华辰:《抗战期间有关改良国民党中央机关发往沦陷区文件办法史料一组》,《民国档案》2009年第3期。
    8. 久保亨:《国民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民国研究》第2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9. 蒋永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训政的背景及挫折——军权、党权、民权的较量》,《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5期。
    10.金冲及:《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1.金以林:《战时国民党香港党务检讨》,《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
    12.李巨澜:《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地方党部的边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3.李德芳:《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河北省国民党党务管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4.李云汉:《卢沟桥事变前后之中国国民党(1935-1938)》,《近代中国》1999年第134期。
    15.李国祁:《闽浙两省制度、行政与人事的革新(1927-1934)》,《近代史研究集刊》,1980年第9期。
    16.李刚:《民国时期国民党在新疆的党务活动》,《西域研究》2008年第3期。
    17.李强:《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党员监察网》,《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8.李巨澜:《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地方党部的边缘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9.李祚明:《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演变述略(1919年—1949年)》,《民国档案》1986年第2期。
    20.刘洪升:《抗战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党部反共活动初探》,《党史博采(理论版)》2006年第9期。
    21.刘洪升:《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2.刘洪升:《试论抗战时期河北省国民党地方组织》,《党史博采(理论版)》2008年第11期。
    23.刘洪升,杨学新:《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华北地方党部的抗日救亡活动》,《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7期。
    24.刘志鹏、方艳华:《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探析》,《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25.吕伟俊、宋振春:《山东沦陷区研究》,《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
    26.马义平:《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组织演变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7.马义平:《民国时期国民党山东党组织运作状态考察——以山东省党部组织及人事演变为中心》,《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8.马义平:《三青团山西支团部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9.马义平:《试析抗战前的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0.马振犊:《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地下市党部的重建及活动》,《钟山风雨》2002年第2期。
    31.彭厚文:《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32.齐锡生:《国民党的性质》,《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6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33.戚厚杰:《鲁苏战区的兴亡——国民党敌后战场再探》,《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
    34.荣晓燕:《国民党抗战时期政治体制述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5.斯卡拉皮诺、于子桥:《二三十年代政治制度的困境》,张宪文等编:《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
    36.申燕、龙汉武、邬家能:《略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民众动员政策》,《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37.宋自永:《1939-1943年间河南三青团与共产党关系探析》,《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8.宋振春:《何思源与山东抗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9.汤向东:《国民党党员群体结构分析——以1929年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40.唐森树、钟声:《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述评》,《零陵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
    41.唐志勇:《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任职问题辨正》,《春秋》2008年第2期。
    42.土田哲夫:《中国国民党的社会构成》,《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1989年。
    43.土田哲夫:《中国国民党党员构成的特征和变化》,第四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南京2000年。
    44.王中新:《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4期。
    45.王奇生:《“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
    46.王奇生:《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4期。
    47.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48.王兆刚:《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9.王贤知:《试论抗战前国民党组织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
    50.王贤知:《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建设与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2期。
    51.翁有为:《南京政府政治制度批判研究(1927-1949)》,《民国档案》1993年第1期。
    52.谢晓鹏:《蒋介石与孙中山训政思想之比较》,《史学月刊》1994年第2期。
    53.徐畅:《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各种政治势力关系研究》,《民国档案》2012年第2期。
    54.徐畅:《1943年秋鲁西冀南霍乱起因研究》,《东岳论丛》2013年第4期。
    55.徐思彦:《试论孙中山的政党观》,《文史哲》2000年第5期。
    56.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关系研究50年》,《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57.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
    58.杨奎松:《论抗战初期的国共两党关系》,《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59.余杰:《抗战时期地方的党团之争——以国民党自贡市党部被毁事件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60.赵玉霞:《从“以党治国”到专制独裁——试论1928-1937年国民党政府的“以党治国”》,《齐鲁学刊》2001年第4期。
    61.张皓:《1927-1937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轨迹》,《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1期。
    62.张慧卿、周丽群:《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国民党党务活动述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63.张玉法:《抗战时期山东省的行政督察专员》,《抗战建国史研讨会论文集,1937-1945》,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5年。
    64.张玉法:《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山东的党务活动》,《近代中国》1994年第104期。
    65.张玉法:《抗战时期的鲁苏战区》,中国近代史学会编:《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联经出版公司1996年。
    66.郑祖安:《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政府横向关系初探》,《学术月刊》1994年第3期。
    67.钟声、唐森树:《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地方年政关系》,《益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68.钟声、唐森树:《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1928-1937)的地方党政纠纷》,《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
    69.仲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述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 波多野乾一:《中国の国民党と共产党》,东京:弘文堂1955年。
    2. 波多野乾一:《中国国民黛通史》,东京:大东出版社1943年。
    3. 光田刚:《中国国民政府期の华北政治:1928-37年》,东京:御茶の水书房2007年。
    4. 家近亮子:《蒋介石と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の榷力浸透に关する分析》,束京: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02年。
    5. 深町英夫:《近代中国における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の形成遇程》,八王子:中央大学出版部1999年。
    6. 山内喜代美:《中国国民黛史》,束京:严松堂害店1941年。
    7. 山田辰雄:《中国国民党左派の研究》,东京:庆応通信1980年。
    8. 味冈徹:《中国国民党训政下の政治改革》,东京:汲古书院2008年。
    9. 佐藤俊三撰:《支那の国内斗争:共产党と国民黛の相剋》,东京:大阪屋号书店1941年。
    10.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民国后期中国国民党政榷の研究》,八王子:中央大学出版部2005年。
    11. His-sheng Chi,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Military Defeatsand Political Collapse,1937-1945,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2.
    12. Lloyd E. Eastman,Seeds of Destruction: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Revolution, 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84.
    13. Stephen R. MacKinnon, Diana Lary, and Ezra F. Vogel, China at war:regions of China, 1937-1945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4. Mark Peattie, Edward Drea, and Hans van de Ven, The battle for China:essays on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937-1945,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2011.
    15. Joseph Fewsmith, Party, State, and Local Elites in Republican China:Merchant 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s in Shanghai,1890-1930,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16. David Pong, Resisting Japan:mobilizing for war in China,1935-1945, Norwalk, CT: EastBridge, c2008.
    17. Dagfinn Gatu, Village China at war:the impact of resistance to Japan,1937-1945,V ancouver:UBC Press, c2008.
    1. 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北京、天津各省市及所属地区的地方志。
    2. 《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编:《民国山东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
    3.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孙子文、徐有礼主编:《河南省志·国民党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5.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6. 刘泽民等主编:《山西通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 张俊华:《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的活动》,朱铭、王宗廉主编,刘大可卷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北洋政府时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8. 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北京、天津各省市及所属地区的文史资料。
    9.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政治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范子遂:《我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的回忆》,《山东省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
    12.李冠洋:《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简述》,《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1998年。
    13.郭崞:《鲁西名士李文斋》,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集粹(修订本)》上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
    14.姚晋檠:《国民党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破坏抗战与反共活动的事实述略》,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八卷):特工活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15.谢天培:《解放前国民党天津市地方组织的活动概况》,《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16.许兆林:《记解放前平津地区的风云人物许惠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28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
    17.张卓然:《抗日初期的国民党华北办事处》,《南明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6年。
    18.冯仲生、王德发:《鹿钟麟在路罗川》,《邢台县文史资料》第3辑,1991年。
    19.周来聚:《国民党邢台县党部被日军破坏的经过》,《邢台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
    1. 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及《平津河北文献》、《山东文献》、《山西文献》、《中原文献》等地方文献。
    2.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上),《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
    3. 刘道元:《抗战期间山东省会区》(下),《山东文献》第11卷第3期。
    1. 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2. 徐永昌:《徐永昌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3. 王子壮:《王子壮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4. 竺可桢:《竺可桢日记(Ⅰ)》(1936-19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5. 竺可桢:《竺可桢日记(Ⅱ)》(1943-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6. 王紫峰:《战争年代的日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
    7. 陈布雷:《陈布雷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8. 陈立夫:《成败之鉴别——陈立夫回忆录》,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
    9. 陈庚:《陈庚日记》,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
    10.马超俊:《马超俊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11.吕正操:《吕正操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
    12.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
    13.徐向前:《徐向前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14.李宗黄:《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岔斗史》(3),台北:中国地方自治学会1972年。
    15.李先良:《抗战回忆录》,青岛:乾坤出版社1948年。
    16.李先良:《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17.张宗逊:《张宗逊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
    18.陈再道:《陈再道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19.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91年。
    20.稻叶正夫编,天津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冈村宁次回忆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1.黄仁霖:《黄仁霖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
    22.刘汝明:《刘汝明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
    23.刘峙:《我的回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24.吴铁城:《吴铁城回忆录》,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