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G20成员沙特参加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走向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前台和中心,通过快速推进制度化建设和连续举办多次首脑会议,G20取得了丰富成果,也获得了巨大影响力,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沙特作为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G20成员,对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行深入研究也具有了日益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构建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基础。全球经济治理是指主权国家及其延伸力量通过具有约束力和规范作用的国际机制和规则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维持正常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而采取的联合行动或措施。国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主体,全球经济治理实质上是国际社会的权力与结构格局及其变动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反映。全球经济治理主要针对全球经济发展与失衡带来的全球性经济问题,通过治理实现全球贸易、金融、货币、资本、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机制的稳定与平衡。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可以分为全球贸易治理、全球金融(货币)治理、全球投资治理、区域经济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等五个方面。
     沙特拥有的诸多优势与条件使其在G20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占有独特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沙特之所以能在G20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沙特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拥有的多重代表性、丰富油气资源、巨额金融资金、温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及独特“软实力”等方面。沙特拥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强烈愿望,努力发挥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大国作用,沙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主要体现在全球石油贸易、“石油金融”、“石油美元”、伊斯兰金融、主权财富基金、海湾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在G20框架之下,沙特的全球地位得以进一步凸显,它增强了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机制的代表性、合法性与有效性,提升了G20的权力地位,而G20也成为沙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首先,沙特在全球石油贸易领域及其治理中占有关键而重要的地位。沙特依托自身固有优势在全球石油贸易与权力格局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发挥着全球石油供应浮动国、机动国的角色,稳健、温和、合作性的石油政策也使其受到世界各方信任与支持,同时作为OPEC的核心成员也使沙特可以在全球石油贸易治理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其次,沙特在“石油金融”、伊斯兰金融领域及其治理中占有关键的基础地位。依托巨额石油美元,沙特的金融实力与影响力不断上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沙特在“石油金融”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实体基础地位,也是左右伊斯兰金融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再次,“石油美元”是沙特参与全球投资和经济治理的重要权力基础。沙特依托巨额“石油美元”成为国际资本和投资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沙特的投资以及由此带动的海湾地区及全球石油美元的投资动向深深地影响着全球投资市场及其格局,沙特以其重要地位在当今有关“石油美元”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海合会是沙特参与区域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沙特在海合会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参与区域经济治理也是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沙特的对外经济影响力和全球经济治理作用在海合会的依托下呈现出放大效应。
     沙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将不断上升,但在短期内对沙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期待过高也不现实。从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来看,沙特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影响力,具有较强的联合他国扩大影响的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地位也逐步提高,通过G20这一机制更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大国之一,也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沙特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关系的特殊性使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也受到较为明显的制约。
After the breakou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20came to the fore and becamethe mainstay of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By rapidly pushing forward the building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ntinuously holding leader meetings, G20has made muchprogress and acquired great influence. Thus G20has been a main platform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creasingly played a central part in globaleconomic governance. Saudi Arabia is the only Arabian member of G20, so it is oftheoretical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amine its engagement in globaleconomic governance.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study.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refers to thecoordinated actions or measures taken by sovereign states and their extensions tosolve global economic issues and stabiliz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by means ofinternational regime and norms. The sovereign states are the main actors of globaleconomic governance which reflects the power structure and its change in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eld. The main aim of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s to dealwith global economic problems by realizing the stabilization and balance of globaltrade, finance, capital,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stitutions. Thecontents and fields of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stu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parts, which are named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globalinvestment governance, reg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as well as global economicgovernance regime.
     Saudi Arabia has many advantages and talents, which enables it to become amember of G20and has a special positio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reasons whySaudi Arabia has a say in G20is basically attributed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its multi-facet representation, rich oil resource, huge financial assets as well asmoderate pro-western foreign policy. Saudi Arabia has a strong will to activelyengage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play a part as a big nation. And itsengagement includes global oil trade, oil finance, petro-dollars, Islamic finance,Sovereign Wealth Fund,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so on. Under the frameworkof G20, Saudi Arabia’s global position is highlighted, which strengths therepresentation, leg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G20as a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regime, lifts G20’s structural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G20has become the mainplatform for Saudi Arabia to engage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fter careful analysi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upon. First, Saudi Arabiaplays a key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global oil trade and its governance. It enjoys acentral place in global oil trade by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acting as a floating anddynamic country in global oil supply and its steady, moderate and cooperative oilpolicy helps it win the trust and support around the world, in addition that themembership of OPEC enables Saudi Arabia to play more prominent role in global oiltrade governance. Second, Saudi Arabia enjoys a key foundation in oil finance andIslamic financial fields. By huge amount of petrodollars, Saudi Arabia’s financialpower and influence is ever increasing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playing a basic role in oil finance and being a decisivepower in development of Islamic finance. Third, petrodollar is the important powerfoundation for Saudi Arabia to engage in glob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overnance.Saudi Arab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in internationalcapital and investment market by its huge petrodollar. Saudi Arabia’s investment andthe Gulf and global petrodollar investment deeply influence the global investment andits structure. Finally,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is the central platform forSaudi Arabia to join reg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Saudi Arabia has always aleading position in GCC,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basis to engage in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Generally, Saudi Arabia’s foreign economic influenceand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role is enlarged with the support of GCC.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Saudi Arabia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will beimproved, but it’s unrealistic to expect too much from Saudi Arabia. Seen form thenational foundation to play a role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Saudi Arabia has astrong economic capacity and integrated influence as well as high ability to align withother countries to increase its influence. By increasing its, Saudi Arabia’s say andposition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regime will increase steadily and become oneof great powers as well as important pushing force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reform by G20. However, due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strength,specialty of foreign relations, the part that Saudi Arabia can play is obviouslyrestricted.
引文
1M ichael Spence,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Income and Employment, Foreign Affairs, Jul/Aug2011.
    2IM 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01,2012.
    3OECD, Perspectives on Global Development: Shifting Wealth,2010.
    4朱民:《改变世界的新兴市场经济》,载(美)阿伊汉.高斯、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著:《新兴市场——全球金融风暴下的弹性与增长》(田慧芳译)序言,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1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2李因才:《结构变迁与治理制度的演化:从G7到G20》,《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4期。
    1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载(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编:《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42页。
    2(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庞中英:《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4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5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6王国兴:《国际经济体系与地缘政治: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国际展望》,2009年第3期。王国兴等:《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国际展望》,2010年第3期。
    7曲博:《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外交评论》,2010年第6期。
    8崔志楠等:《从G7时代到G20时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9金芳:《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10孙伊然:《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外交评论》,2011年第3期。
    11黄薇:《全球经济治理之全球经济再平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2(英)克恩亚历山大等:《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赵彦志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1张宇燕:《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2朱世龙:《二十国集团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2期。
    3朱杰进:《低制度化与G20制度建设的方向》,《国际观察》,2010年第1期;《G20机制非正式性的起源》,《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二十国集团的定位与机制建设》,《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5月等。
    4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6(加)安德鲁库珀等主编:《全球治理中的新兴国家》(史明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加)彼得哈吉纳尔著:《八国集团体系与二十国集团:演进、角色与文献》(朱杰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8阿伊汉高斯等著:《新兴市场:全球金融风暴下的弹性与增长》(田慧芳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
    9James Powell, The Group Of Twenty: A History, Source: http://www.g20.utoronto.ca/
    10Rebecca M. Nelson, The G20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ackground and Implications forCongress, Source: http://www.g20.utoronto.ca/
    11John Kirton, Assessing G8andG20Performance,1975-2009; Why the World Needs G8and G20Summitry:Prospects for2010and Beyond, Source: http://www.g8.utoronto.ca/scholar/index.html#cedan.
    12王铁铮《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
    13黄民兴:《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4刘元培:《沙特阿拉伯》,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1钱学文:《当代沙特阿拉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张浩、张允:《沙特阿拉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雷志义等:《走向沙特阿拉伯》,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4陈沫:《沙特阿拉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5吴彦:《沙特阿拉伯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6(日)田村秀治:《伊斯兰盟主:沙特阿拉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7(美)威廉匡特:《石油巨人——八十年代的沙特阿拉伯》(李国富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8(美)彼得霍布德:《今日沙特阿拉伯》(梁丙添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9David E. Long.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1997.
    10Alexei Vassiliew. The History of Saudi Arab. Washington Squar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0.
    11M adawi Al-Rasheed. A History of Saudi Arab.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2Rodney Wilson Abdullah Al-Salamah, M onica M alik and Ahmed Al-Rajhi.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audiArab, RountledgeCurzon,2003.
    13M.A.Ramady. The Saudi Arabian Economy: Polici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New York, Springer,2005.
    14(美)詹姆斯温布兰特:《沙特阿拉伯史》(韩志斌等译),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
    15(美)马修西蒙斯:《沙漠黄昏:即将到来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徐小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2安维华、钱雪梅著的《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东方出版社,2002年。
    4安尼瓦尔阿木提主编:《石油与国家安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刘波:《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倪健民、郭云涛:《能源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8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9郝丽莎:《世界石油地理空间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1John G.Clark.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orld Energy: A Twentieth-Century Perspective, Chapel Hill: Th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0.
    12Simon Bromley. American Hegemony and World Oil: The Industry the State System and the World Economy,Cambridge: Policy Press,1991.
    1Daniel Yergin, 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 New York: Simon&Schuster,1991.此书也被译为《石油风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2Edward L. M orse, A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Oi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3No.1Fall1999.
    3Cawdat Bahgat. American Oil Diplomacy in the Persian Gulf and the Caspian Sea, Florida: University ofFlorida Press,2003.
    4Frnacisco parra. Oil Politics: A Modern History of Petroleum, London: I.B. Tauris,2004.
    5(美)迈克尔克莱尔:《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童新耕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迈克尔克莱尔:《石油政治学》(孙芳译),海南出版社,2009年。Michael T. Klare. Blood and Oil: TheDangerousand Consequence of America’s Growing Dependency on Important Petroleum, New York:M etropolitan Books,2004.
    6(美)威廉恩道尔著:《石油战争》(赵刚、旷野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7M elaku Geboye Desta,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Regional Trade A greements, Journal of World Trade,2003,37(3):523-551. M elaku Geboye Desta, OPEC and theWTO: uneasy Relations?,Oil, Gas&Energy Law Intelligence,2003,1(1),http://www.gasandoil.com/ogel,visited20Sept2006.
    8(法)菲力普赛比耶-洛佩兹:《石油地缘政治》(潘革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8年。
    9(美)托伊法罗拉和安妮杰诺娃:《国际石油政治》(王大锐、王翥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
    1管清友:《流动性过剩与石油市场风险》,《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10期。
    2参见刘华、卢孔标:《石油美元对全球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银行家》,2006年第6期。覃东海:《新石油美元与全球收支失衡》,《中国外汇》,2006年第9期。
    3杨上明:《石油美元正在深刻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商报》,2006年11月6日。
    4杨力:《试论“石油美元体制”对美国在中东利益中的作用》,《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4期。
    5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解读石油美元:规模、流向及其趋势》,《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3-4月,第26页。
    6Leonid Smolyar, Petrodollars: tracking the flow and investment of oil windfalls-today vs.1970’sand1980’s,Bachelor of Science Undergraduate College, Leonard N.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M ay2006.
    7Diana Farrell and Susan Lund, the world’snew financial powerbrokers, The McKinsey Quarterly, EconomicStudies, December2007。 Diana Farrell and Susan Lund, the new role of oil wealth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McKinsey on Finance,No.26, Winter2008。 Kito de Boer, Diana Farrell and Susan Lund, investing the Gulf’s oilprofits windfall, The McKinsey Quarterly, Corporate Finance, M ay2008。
    1Eckart Woertz, A new age of petrodollar recycling?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Rovert Schuman Centre forAdvanced Studies Mediterranean Programme,2007.
    2Kristin Andrew Smith, From Petrodollar to Islamic Dollars:The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Islamic Banking in theArab Gulf, Harvard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Septermber15,2006.
    3关雪凌、刘西:《主权财富基金:现状、原因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益言:《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治理与投资策略》,《中国金融》,2009年第11期。
    5陈超:《主权财富基金全球兴起》,《当代金融家》,2006年第10期。
    6宋国友:《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美国金融霸权》,《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9期。
    7顾书桂:《主权财富基金争论背后是金融市场的主导权》,《经济学家》,2009年第4期。
    8朱微亮:《主权财富基金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中国金融》,2009年第11期。
    9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钱学宁:《主权财富基金现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0严荣:《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合会金融合作》,《西亚非洲》,2011年第8期。
    11Andrew Rozanov, Who Holds the Wealth of Nations?, Official Institute Group, SSGA, August,2005. SvenBehrendt, When money talks-Arab Sovereign Wealth Funds in the global public policy discourse, CarnegieMiddle East Center, NO12, October2008. The Invasion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Economist,2008-01-17.GCC Sovereign Funds-Reversal of Fortun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enter For Geoeconomic StudiesWorking Paper, January2009.Richard Shediao&Hatem Samman,The vital role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in theGCC’sfuture, Ideation Center Insight, Booz&Company,2009.Peterson 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Sovereign Wealth Funds, Threat or Salvation?,2010.
    1张宏民等:《石油金融化及中国石油金融安全的对策研究》,《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张宏民著:《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2李维、刘薇:《中国石油金融一体化理论探讨》,《化工管理》,2006第9期。
    3马卫锋等:《构建石油金融体系: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资源科学》,2005年11月。
    4郝玮:《石油金融战略的新趋向》《中国石油企业》,2008年4期。
    5姜振飞、姜恒:《高油价阴影下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3期。李朴民等:《中国应对高油价的战略选择》,《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杨夏鸣:《高价原油:原因、影响及中国的对策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
    6陈洪涛等:《石油金融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7期。
    7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8周云霞:《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政治经济的影响》,《当代世界》,2009年第2期。
    9姜英梅:《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亚非纵横》,2009年第1期。安维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西亚非洲》,2009年第4期。
    10孙立坚:《阿拉伯金融体系“能力不足”酿危机》,《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2月1日。
    11Jean-Francois Seznec:The Financial Markets of the Arabian Gulf, Croom Helm Ltd1987, New York.
    1John Nugee and Paola Subacchi, The Gulf Region-A New Hub of Global Financial Power, London ChathamHouse2008,
    2Raphael Espinoza, Reg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GCC, IM F, WP/10/90, April2010.
    3Abdullah Al-Hassan, The GCC Banking Sector: Topography and Analysis, IM F WP/10/87. April2010.
    4Oil prices and stock markets,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960/961, June2009.
    5姜英梅:《全球化下的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趋势》,《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7期。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姜英梅:《中东阿拉伯国家金融自由化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第1期。
    6马玉秀:《伊斯兰信用经济思想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3期。
    7巴曙松等:《伊斯兰金融的全球化发展》,《西部论丛》,2009年第1期。巴曙松等:《伊斯兰金融体系形成的市场基础与金融特性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8刘天明:《伊斯兰经济思想》,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9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民族出版社,2004年。
    10李艳枝:《伊斯兰金融机构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1崔峥:《伊斯兰银行的运营稳健性实证分析》,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2李意:《迪拜危机与伊斯兰金融的安全性》,《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4期。
    13M unawar Lqbal&Ausaf Ahmad, Islamic Fi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lgrave M acmillan, NewYork2005.
    14Zamir Iqbal, Abbas M irakhor,&Hossein Askari, Globalization and Islamic Finance: Convergence Prospectsand Challenges, John Wiley&Sons,2009.
    1M uhammad Ayub, Understanding Islamic Finance, John Wiley&Sons, Ltd, England2007.
    2M. Kabir Hassan&M ervyn K. Lewis, Handbook of Islamic Banking,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UK2007.
    3Clement M. Henry&Rodney Wilson, the Politics of Islamic Fina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5.RyanCastle, the Rise of M odern Islamic Banking 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ions in the M iddle East and NorthAfrica,Khamasin Issue02, Fall2008.
    4Ibrahim Warde, Islamic Fin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Edinbrugh University Press2000, p75.
    5IM F Working Paper, Islamic Bank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WP/08/16, Jan2008。Dr. Zeti Akhtar Aziz, Islamicfinance and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Islamic Financial Services Board, Islamic Development Bank, April2010.
    6IM F Working Paper, Introducing Islamic Banks into Conventional Banking Systems, WP07/175,July2007.
    7Hassan Al-Atrash&Daniel Hardy, the Effects of the Global Crisis on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Banks: AComparative Study, IM F Working Paper WP/10/201, September2010.
    8The Banker每年发布的《伊斯兰金融机构500强》(Top500of 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IFSL发布的《伊斯兰金融》(Islamic Finance)。
    1(印)萨米尔萨兰、赫敏特奈尔:《中国和印度: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载《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第92页。
    2(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2页。
    3UNCTAD, Informational Encounter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Trade In a Globalization World Economy,Jakarta, Indonesia,1991, June.19-20.
    4IM F, IM F Survey, Washington D.C.,1996,1July:214.
    1(英)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07页。
    2IM 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2.
    3World Bank, 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2001.
    4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09, p99.
    5龙永图:《经济全球化丛书》总序言,载刘力、刘光溪主编:《经济全球化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1James.N.Rosenau,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Governance.1995, Vol1(Winter):12-18.
    2参见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3(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70页。
    1(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者前言第17页。
    1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2002年第1期。
    2吕晓莉:《全球治理: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3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4期。
    4李芳田:《全球治理论析》,《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3页。这一报告名称也被广泛译为《我们的全球之家》、《天涯成比邻》。
    11999成立之后的二十国集团还只是八国集团发起成立的各国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用来协调经济政策的辅助性组织,并没有走向前台。G8+5机制是八国集团从2003年开始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建立的对话机制,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G8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2唐纲:《中等强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印)萨米尔萨兰、赫敏特奈尔:《中国和印度: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载《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5月,第92页。
    1(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曹荣湘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1Ernest Gellner, The conditions of liberty: civil society and its rivals, London: Hamish Hamilton,1994.
    2John Keane, Civil Society: Old Images, New Visions.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8.
    1J. B. Rosen, China,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World Trade Order, Duke Law Journal,1997,46(6):1521.
    1李杰豪、张心雨:《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
    1“基金组织2008年的份额和发言权改革生效”,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index.htm.
    2庞中英:《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1洪邮生、方晴:《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的转移:G20与大国的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3期。
    1(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曹荣湘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2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M cGraw Hill Publishing Company,1979.
    1(日)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动、冲突、治理与和平》(刘小林、张胜军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79页。
    2Kenneth Waltz, Limitation of M ultipolarity, in Birthe Hansen and Bertel Heurlin eds., The New World Order:Contrasting theories, London: M acmillan,2000, P.5.
    3Kenneth Waltz,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Vol.25, No.1,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2000,P.5-41.
    4Susan Strange,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 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xiv and pp.192-193.
    5Susan Strange, Cave! Hic Dragons, A Critique of Regim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6,N o.2,Spring1982,pp.479-496.
    6(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0页。
    7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pp.65.
    1Richard G Newell, Robert N Stavins, The Induced Innovation Hypothesis 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icalChan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5(114):941-975.
    2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3James N.Rosenau,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Governance, Vol.1, No.1,1995, pp.13-43.
    4王义桅:《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227页。
    5(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6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7(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21页。
    1Robert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pp.3-45, pp.77-102.
    2(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载(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编:《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342页。
    3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9页。
    4(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曹荣湘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1(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9页。
    2(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曹荣湘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3对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等世界经济中的四种结构性权力的分析,见(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1-122页。
    4(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65页。
    5(英)艾利克斯柯林尼克斯:《全球化、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载(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63页。
    1庞中英:《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2(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页。
    1Paola Subacchi, New Power Centres and New Power Brokers,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84No.3,2008, p.496.
    2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是由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系统提出(Richard Cooper, The Economicsof Interdependence,New York: M cGraw Hill,1968.),后由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进一步发展广大,并提出复合相互依赖,成为自由主义理论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查尔斯道兰(Charles Doran)针对美国与欧佩克之间的石油相互依赖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道兰将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一种“交互依赖”(co-dependence),以区别于“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交互依赖的双方各自具有“形式不一致的相互的胁迫能力”。也就是说,每一方都需要对方,因而依赖于对方,但是每一方也都具有制约对方采取破坏自身福祉或安全的能力。
    1(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4页。
    2(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90页。
    3(美)约翰伊肯伯里:《美国霸权的全球化》,载(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4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最早于2005年2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Rato)在一次题为《纠正全球经济不平衡——避免互相指责》的演讲中正式使用,他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主要集中其他一些国家,并指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而本文所说的全球经济失衡超出了这一界定,泛指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海外金融资产等变动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不平衡现象。
    1田伯平:《全球分工与全球性经济危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于永臻:《全球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新挑战》,《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22期。
    3杨力、李蕊:《刍议后危机时代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观察》,2011年第1期。
    1宋玉华、叶绮娜:《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
    1黄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国际观察》,2012年第3期。
    1IM 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2.
    1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rade Profiles2012.
    1CRB指数是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多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商品期货、现货价格指数等,涵盖的均是全球主要的原材料性质的大宗商品,能综合反映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动态信息和世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与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趋同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一般指CRB期货指数。
    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80页。
    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1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6页。
    1洪小芝:《全球金融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西南金融》,2012年第3期。
    1裴长洪、郑文:《国家特定优势:国际投资理论的补充解释》,《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1桑百川、靳朝晖:《国际投资规则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月。
    1庞中英:《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2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探讨:全球化视角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Peter I.Hajnal.G8System and G20Evolution Role and Documentation. p152.转引自郑先武:《大国协调与国际安全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5期。
    1(英)克恩亚历山大等:《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赵彦志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8页。
    2孙伊然:《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外交评论》,2011年第3期。
    1崔光秀:《论石油资源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经济现代化(1932-1990)》,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J.W.Wright, Jr with M uhklar M.ballool. Business Policy in an Era of New Prosperity: Strategic InvestmentPlanning from1970to1985, in Busines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audi Arabia, M ACLILLAN PRESSLTD.1996, P.39.
    1黄民兴:《论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西亚非洲》,1994年第6期。
    2吴彦:《费萨尔改革与沙特阿拉伯王国现代化》,《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1期。
    1(叙利亚)莫尼尔阿吉列尼:《费萨尔传》(何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539页。
    2转引自赵国忠主编:《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87页。
    3崔光秀:《论石油资源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经济现代化(1932-1990)》,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M ohanmed bin abdul latif bin M ohanmed alnulhim, M iddle East Oil, Lanhan(New York:London,1991), p.26.
    1IM F DATA, http://elibrary-data.imf.org/DataReport.aspx?c=1449326&d=33061&e=169393
    1转引自中国驻沙特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a.mofcom.gov.cn/article/jmxw/
    2靳凯:《1970年以来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与停滞的原因分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第二类法是指沙特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伊斯兰教沙里亚法未覆盖的领域进行的立法,如劳工法、交通法、工业事故法等由沙特大臣会议制定的一系列法规。
    2王京烈:《21世纪的中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63页。
    1所谓“里亚尔外交”是指沙特阿拉伯以巨额石油收入为依托,通过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援助来实现其既定对外关系目标的作法。参见王铁铮主编:《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第207页。
    2姜英梅:《沙特王国外交政策及其发展态势》,《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2期。
    1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参见安维华、钱雪梅主编:《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三编第一、四、五章。
    1初立忠:《浅析地缘政治中的石油因素》,《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
    2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美)丹尼尔耶金:《石油金钱权力》,新华出版社,1992年,第653页。
    1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美)保罗罗伯茨:《石油的终结:濒临危险的新世界》(吴文忠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2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钮松:《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大国外交战略》,《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1关于石油经济或资源民族主义参考:王巍、高忠锋:《沙特石油经济民族主义缘起的理论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王冠九:《资源民族与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
    3陈安国:《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杜,2002年,第330页。
    4(美)托伊法罗拉、安妮杰诺娃著:《国际石油政治》(王大锐,王翥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1日本学者田中秀治在其著作中较早地将沙特称为伊斯兰盟主,国内外很多学者也沿用了这一看法。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1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1杨中强:《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林凡:《怎样认识石油》,《世界知识》,1999年第2期。
    1冯志刚等:《沙特能源战略演变、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矿业》,2011年第12期。
    1SAM A, Economic Reports and Bulletins. http://www.sama.gov.sa/
    1转引自中国驻沙特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a.mofcom.gov.cn/article/jmxw/
    2Robert B. Zoellick, The End of the Third Worl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pring2010.
    1转引自中国驻沙特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a.mofcom.gov.cn/article/jmxw/
    2王京烈:《论沙特影响力: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5期。
    1汪波:《美国与伊朗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西亚非洲》,2009年第9期。
    2转引自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3(美)约瑟夫奈著,约瑟夫奈、门洪华编:《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7页。
    1参考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黄薇、韩剑:《G20参考性指南: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第一步》,《金融评论》,2012年第1期。
    1曹广伟、张霞:《G20机制的构建及其在后危机时代的定位》,《国际展望》,2010年第6期。
    2陈素权:《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4期。
    3朱杰进:《G20机制非正式性的起源》,《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4John Kirton, Assessing G8and G20perfomance,1975-2009.http://www.g8.utoronto.ca/scholar/kirton-isa-100215.pdf,Final Report,the G20’sRole in the Post-crisis World.Club of M adrid,2010:17-27.
    5徐步:《关于国际秩序调整构建问题的思考》,《外交评论》,2009年第4期。
    6金灿荣:《G20的缘起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1期。
    1Colin I. Bradford, Jr. and Johannes F. Linn, Reform of Global Governance: Priorities for Action, Policy Brief No.163,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Oct.2007.
    1朱杰进:《二十国集团的定位与机制建设》,《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5月。
    1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rade Profiles2012
    1World Bank, Arab Development Assistance, June2010.
    2转引自王彤:《沙特君主制政权相对稳定的原因》,《阿拉伯世界研究》,2003年第1期。
    3《沙特经济逐步复苏》,凤凰网,2009年10月24日,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1024/1383183.shtml
    1IEA, World Energy Outlook1998.
    2倪健民、郭云涛:《能源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3IEA, World Energy Outlook2006.
    1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Hans J. M 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M cGraw Hill Inc.1985.p.130-143.
    3(德)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赵刚、旷野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2页。
    1(英)艾利克斯柯林尼克斯:《全球化、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载(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8-79页。
    2宋林霖:《论大国在中东地区能源安全战略博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4石油的“回止价格”是指如果石油价格过高,致使使用石油不再合算,就会加剧替代能源的开发,因此石油价格高低将是石油继续被取代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近年美加在页岩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发现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石油的回止价格,如果油价持续走高,国际社会势必增加对传统石油替代品的投入。
    1IEA, World Petroleum Supply and Disposition,2003, released on June19,2006.
    2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郝丽莎:《世界石油地理空间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2宋林霖:《论大国在中东地区能源安全战略博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郝丽莎:《世界石油地理空间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1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宋林霖:《论大国在中东地区能源安全战略博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张毅:《小布什政府石油战略的中东向度》,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冯志刚等:《沙特能源战略演变、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矿业》,2011年第12期。
    1(美)托伊法罗拉、安妮杰诺娃著:《国际石油政治》(王大锐,王翥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49-50页。
    2张鹏飞:《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研究(1933-2005)》,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陈京晶:《论利益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王静:《石油生产国对待消费国:沙特宣布日增产20万桶》,《北京晨报》,2008年6月23日。
    2转引自胡娟:《简论沙特能源政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汪波:《气候变化政治对海湾国家的影响》,《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第5期。
    1H.E Ali. Naim, Saudi Oil Policy in a Globalization and Dynamic M arket, Beijing, China, October15,1997.http://www.mopm.gov.sa/mopm/web-resources/documents/speeches/e_sp_china151097.pdf,2011-3-22.
    1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转引自中国驻沙特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a.mofcom.gov.cn/article/jmxw/
    3张抗、张艳秋:《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变化及影响分析》,《中外能源》,2011年第7期。
    1参见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美)保罗罗伯茨:《石油的终结:濒临危险的新世界》(吴文忠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3张抗、张艳秋:《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变化及影响分析》,《中外能源》,2011年第7期。
    1Vahan Zanoyan. Global Energy Security: Econometric Prospectiv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10):710-769.
    1刘明:《新形势下的沙特阿拉伯石油战略》,《亚非纵横》,2005年第4期。
    2参考(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Kate Gillespie,Clement Henry. Oil In The New World. Gainesville, Florida: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1995:54.
    1(美)鲍勃蒂皮:《石油经济导论》(邵强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
    1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王能全:《石油与当代国际经济政治》,时事出版社,1993年,第86页。
    1赵庆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与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结构、进程与变革》,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姜英梅:《中东阿拉伯国家金融自由化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第1期。
    1IM F,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Countries and Challenges Ahead,2010.
    1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海湾十大银行排序:沙特执牛耳》,http://sa.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003/20100306820065.html.原载于沙特《半岛报》,2010.3.14。
    2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ov2009.
    3转引自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参赞处网站:http://sa.mofcom.gov.cn/article/jmxw/原载沙特《经济报》。
    1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姜英梅:《中东阿拉伯国家金融自由化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第1期。
    1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
    1谢世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与投票权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
    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
    2丁一凡:《警惕国际油价攀升的隐性因素》,《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第9期。
    2参考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高辉清:《国际石油价格定价权的中国突围》,《上海商报》,2009年6月24日。
    1参考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陈柳钦:《石油金融:融合态势与中国发展战略》,《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8期。
    3常军红、郑联盛:《石油美元的回流、影响及政策建议》,《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期。
    1丁一凡:《警惕国际油价攀升的隐性因素》,《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第9期。
    1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常军红、郑联盛:《石油美元的回流、影响及政策建议》,《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期。
    1张俊华:《沙特调整原油作价方式的分析及影响》,《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第3期。
    1马继洲:《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及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结合》,《甘肃金融》,2012年第7期。
    2巴曙松等:《伊斯兰金融体系形成的市场基础与金融特性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3马玉秀、祁学义:《伊斯兰金融思想初探》,《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马继洲:《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及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结合》,《甘肃金融》,2012年第7期。
    1巴曙松等:《伊斯兰金融体系形成的市场基础与金融特性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2胡振华、王守贞:《伊斯兰金融与中东石油资本》,《西部金融》,2007年第11期。
    3易诚:《伊斯兰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比较》,《华北金融》,2006年第5期。
    4阿地力江·阿布都力:《伊斯兰的金融思想》,《中国宗教》,2010年第9期。
    1对于伊斯兰金融机构正式出现的时间似有争议,也有开始于1972年或1975年等说法。
    2Ibrahim Warde, Islamic Fin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0, p86-87.
    3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slamic Banks (1997); Tarek S. Zaher and M.Kabir Hassan,A ComparativeLiterature Survey of Islamic Finance and Banking, Financial M arkets, Institutions&Instruments, V.10,No.4,November2001,p174.
    1周丽华:《国际金融危机与伊斯兰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金融》,2009年第9期。
    2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plement, Nov.2009.
    3巴曙松等:《伊斯兰金融的全球化发展》,《西部论丛》,2009年第1期。
    4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2012.
    1IFSL Research, Islamic Finance2010, January2010.
    2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
    3IFSL Research, Islamic Finance2010, January2010.
    4瞿强:《伊斯兰金融的近期发展》,《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关于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历史还综合参考了李艳枝:《伊斯兰金融机构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马玉秀等:《伊斯兰复兴思潮下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国穆斯林》,2012年第1期;周丽华:《国际金融危机与伊斯兰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金融》,2009年第9期;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等。
    1转引自马玉秀、祁学义:《伊斯兰金融思想初探》,《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
    3The Gulf business news and analysis, Annual review of Islamic Banking and Finance, Hilal Publications,November2010.
    4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1吴云贵:《战后的国际伊斯兰金融运动》,《世界宗教资料》,1989年第2期。
    1陈沫主编:《列国志—沙特阿拉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
    2M ichel Galloux, Finance islamique et Powoir Politique, Paris: Press University de France1997,p.168.
    3UK Trade and Investment, Saudi Arabia: Islamic Financial M arket, February2013.
    4Ryan Castle, the Rise of M odern Islamic Banking 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ions in the M iddle East and NorthAfrica, Khamasin Issue02, Fall2008.
    1The Banker, 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
    2UK Trade and Investment, Saudi Arabia: Islamic Financial M arket, February2013.
    1程星原:《海合会国家积极开拓经济增长新模式》,《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4月。
    1Clement M. Henry and Rodney Wilson, The Politics of Islamic Fina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 p.41.
    1韩建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对外投资状况分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年11月。
    1Kingdom of Saudi Arabia M inistry of Petroleum of M ineral Resources, In-kingdom companies,http://www.mopm.gov.sa/mopm/detail.do?content=co_kingdom,20ll-3-22.
    2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8,2010.
    3IM F Country Report No.12/272, Saudi Arabia: Selected Issues, September2012.
    1IM F Country Report No.12/272, Saudi Arabia: Selected Issues, September2012.
    1UNCTAD&OECD, Eighth Report on G20Investment M easures.31October2012.
    1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解读石油美元:规模、流向及其趋势》,《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3-4月。
    2常军红、郑联盛:《石油美元的回流、影响及政策建议》,《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期。
    3OPEC Bulletin, Venugopal K. Rajuk, petrodollar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Indus PublishingCompany, New Delhi1990, p303.
    4参见马秀卿主编:《石油发展挑战》,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02页。
    5OPEC,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2009.
    6曹张伟:《石油美元的神秘走向》,《经济》,2006年第10期。
    1Diana Farrell and Susan Lund, The New Role of Oil Wealth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M cKinsey on Finance,No.26, Winter2008.
    1宿景祥:《“石油美元”走向尽头》,《中国企业家》,2008年7月。
    2管清友、张明:《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4期。
    3王晓帆:《贸易战背后的“石油美元”病灶》,《大经贸》,2009年第10期。
    4贾怀东:《石油美元的爱恨情仇》,《大经贸》,2008年第2期。
    5参见向松祚:《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杨力:《试论“石油美元体制”对美国在中东利益中的作用》,《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4期。
    2常军红、郑联盛:《石油美元的回流、影响及政策建议》,《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期。
    3刘华、卢孔标:《石油美元对全球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银行家》,2006年第6期。
    1IM F, M 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Department,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Gulf CooperationCouncil Countries and Challenges Ahead,2010.
    2Inter-Arab Investment Guarantee Corporation(2006), John Nugee and Paola Subacchi, The Gulf Region-A newHub of Global Financial Power, Chatham House, Great Britain2008, p.72.
    3梅新育:《抓住石油美元新高潮的机遇》,《新理财》,2006年第4期。
    1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8.
    2Andrew Rozanov, Who Holds the Wealth of Nations?, Official Institute Group, SSGA, August,2005.
    3Johnson, Simon, the Rise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September2007, Volume44,No3, International M onetary Fund.
    1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overeign Wealth Funds, Threat or Salvation?,2010,www.piie.com.
    3USA, Sovereign Wealth Funds Institute, Dec2010.
    4IFSL Research, Sovereign Wealth Funds2010, M arch2010.
    1关雪凌、刘西:《主权财富基金:现状、原因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见宋玉华、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对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关雪凌、刘西:《主权财富基金:现状、原因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朱微亮:《主权财富基金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中国金融》,2009年第11期。
    4都父:《主权财富基金的暗战》,《国际融资》,2008年1期。
    1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9.
    2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10.
    3USA, Sovereign Wealth Funds Institute, Dec2010.
    1中国驻巴林经商参赞处:《金融危机对海湾国家的影响进一步显现》,2009年4月13日。http://bh.mofcom.gov.cn/
    1程星原:《海湾经济一体化及其成果与问题》,《阿拉伯世界》,2004年第4期。李荣、程星原:《海湾经济一体化成果与问题简介》,《国际信息资料》,2004年第9期。
    2陈万里、杨明星:《海合会一体化中的优势与困境》,《西亚非洲》,2006年第6期。
    3杨建荣:《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及面临的挑战》,《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敏敬:《海湾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与挑战》,《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1期。
    5刘冬:《海湾货币一体化经济基础分析》,《西亚非洲》,2009年第2期。
    6丁志杰、许萍:《GCC货币一体化:现实、问题及展望》,《中国金融》,2010年第6期。
    1高祖贵:《中东大变局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崛起》,《外交评论》,2012年第2期。
    2如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李达熊:《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运作机制与一体化进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毕晓晨:《海湾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艾哈迈德沙里门:《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等。
    1丁斗:《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制度的演变》,《当代亚太》,1997年第3期。
    1严荣:《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合会金融合作》,《西亚非洲》,2011年第8期。
    1李荣、程星原:《海湾经济一体化成果与问题简介》,《国际信息资料》,2004年第9期。
    1陈万里、杨明:《海合会一体化中的优势与困境》,《西亚非洲》,2006年第6期。
    2高祖贵:《中东大变局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崛起》,《外交评论》,2012年第2期。
    3李达熊:《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运作机制与一体化进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严荣:《主权财富基金与海合会金融合作》,《西亚非洲》,2011年第8期。
    1高祖贵:《中东大变局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崛起》,《外交评论》,2012年第2期。
    2同上。
    3也有统计认为是42%或45%。
    4中国驻吉达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网站http://jedda.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108/20110807707455.shtml
    5The Banker,Top500Islam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ovember2009。转引自姜英梅:《海合会国家金融业对外合作及中国的机遇》,《西亚非洲》,2010年第10期。
    1丁志杰、许萍:《GCC货币一体化:现实、问题及展望》,《中国金融》,2010年第6期。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2011.
    2陈沫:《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经济关系探析》,《西亚非洲》,2011年第8期。
    3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Persian Gulf Fact Sheet,2001.
    4参见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转引自《中国石油经济》,2011年第3期。
    1IM F, M 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Department,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Gulf CooperationCouncil Countries and Challenges Ahead,2010.
    2Cerulli Associate. Updated by M arch20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近期海合会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简况》,http://bh.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810/20081005830560.html,2008.10.15.
    2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3程星原:《海合会国家积极开拓经济增长新模式》,《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4月。
    1The Gulf business news and analysis, Annual review of Islamic Banking and Finance, Hilal Publications,November2010.
    1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程星原:《海合会国家积极开拓经济增长新模式》,《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4月。
    3吴锡:《孕育十年的海湾货币——海元》,《金融经济》,2009年12月。
    1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毕晓晨:《海湾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周士新:《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亚太经济》,2011年第4期。
    2洪邮生、方晴:《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的转移:G20与大国的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3期。
    1洪邮生、方晴:《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的转移:G20与大国的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3期。
    1俞邃:《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0月28日。
    1《沙特要稳住油价》,上海证券报,2008年11月17日,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8-11/17/content_65936888.htm
    1周士新:《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亚太经济》,2011年第4期。
    1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 David Held. Taming Globalization: Frontiers of Governance. Cambridge: politypress,2003.
    2. David Held and Mathais Koening-Archibugi. Global Governance and PublicAccountability. 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3. Martin Hewson and Timthy J. Sinclair.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GovernanceTheory. London: Routledge,2004.
    4. Martin Hewson and Timthy J. Sinclair. Approaches to Global GovernanceTheor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
    5. John Kirton. Guiding Global Order: G7/G8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Burlington: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0.
    6. Joseph Nye and John D.Donahue. Governance in Globalizing World.Cambridge:Massachusetts: 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0.
    7. James N Rosenau. Along the Domestic-Foreign Frontier.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7.
    8. Oran R Young. Global Governance: Drawing Insights from EnvironmentalExperience.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97.
    9.Kratochwil V. Friedrich, Edward D. Mansfiel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Global Governance:a Reader.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c2007.
    10. Timothy Sinclair. Global Governance. John Wiley&Sons,2008.
    11. Abbas Alnasrawi. Arab Nationalism, Oil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Dependency.London, Greenwood Press,1991.
    12.Bassam Tibi. Arab Nationalism: Between Islam and Nation-state. New York,St.Martion’s Press,1997.
    13. Laura Guazzone. The Middle East in Global Change. New York, MacmilianPress,1997.
    14. Masoud Kavoosi. The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and the Middle East. London,Quorum Books,2000.
    15. Clement M. Henry and Robert Springborg.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6. Paul Rivlin. Economic Polic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Arab World. London,Lynne Rienner,2001.
    17. Ali Mohammadi. Islam Encountering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ntledgeCurzon,2002.
    18. Ahmed Galal Bernard Hoekman. Arab Economic Integration. Cario, EgyptionCenter for Economic Studies,2003.
    19. Hassan Hakimian and Jeffrey B.Nugent. 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Integr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London and New York,RountledgeCurzon,2004.
    20. J.W.Wright.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audi Arab. MacmillanPress Ltd.1996.
    21. David E. Long.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1997.
    22. Anthony H. Cordesman. Saudi Arab Enter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aegerPublisher,2003.
    23. Tom Pierre najem and Martin Hetherington. Good Governance in the MiddleEast Oil Monarchies. RountledgeCurzon,2003.
    24. Rodney Wilson Abdullah Al-Salamah, Monica Malik and Ahmed Al-Rajhi.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audi Arab, RountledgeCurzon,2003.
    25. Alexei Vassiliew. The History of Saudi Arab. Washington Square, New YorkUniversity Press,2000.
    26. Madawi Al-Rasheed. A History of Saudi Arab.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7. M.A.Ramady. The Saudi Arabian Economy: Policies, Achievements andChallenges. New York, Springer,2005.
    28. Craig N.Murphy. Global Governance: Poorly Done and Poorly Understood,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76, No.4,2000.
    29. James N.Rosenau, Normative Challenges in a Turbulent World, Ethics and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1992.
    30. James N.Rosenau, The Relocation in Authority in a Shrinking World,Comparative Politics, April1992.
    31. Gerry.Stoke, Governance: an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Science, Vol.50, Issue155, March1998.
    32. Daniel.Yergin,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Vol.85, No.2,2006.
    33. Mark T. Berger, The New Millennium and the Mirage of Global Modernity:The United Nations,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ew WorldDisorder,Critical Arts,1996.
    34. Thomas G. Weiss, Governance, good governance and global governance:conceptual and actual challenges, Third World Quarterly,2001.
    35. James A. Yunker, Effective Global Governance without Effective GlobalGovernance: a Contemporary Myth, World Futures,2002.
    36. Jim Whitman, Global Dynamics and the Limits of Global Governance,Global Society,2003.
    37. Rainer Hulsse, Creating Demand for Global Governance: The Making of aGlobal Money-laundering Problem, Global Society,2007.
    38. Alan S. Alexandroff: The Gx Global Governance: China Faces G20Leadership, Global Review, Vol.6No.3May/June2010。
    39. Alan S. Alexandroff and David Shorr: What We Have Learned: NewFoundations for Global Governance, CIR, Vol.20No.5, Sept./Oct.2010.
    40. Alexander N.Chumakov.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Harmony of Civilization and prosperity for All--Looking: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Selected Papers of Beijing Forum,2010.
    41. Mohsen Mehrara. Energy-GDP Relationship for Oil-exporting Countries: Iran,Kuwait and Saudi Arab, OPEC Review, March2007.
    42. John Christie,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ABrief Overview,American Cultural Center,1999.
    43. Badr El Din A. Ibrahim,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Gulf, New York:Routledge Press,2007.
    44. K.C.Cheng, Dollar depreciation and Commodity Prices.World EeonomicOutlook. IMF,2008:72-75.
    45. S. Dees, A.Gasteuil, R.K.Kaufmann and M.Mann, Assessing the factorsbehind Oil Price changes. Working Paper Series. European Central Bank,2008(855).
    46. J.D. Hamilto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Oil Shock of2007-08.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Spring2009,5-259.
    47. J.D. Hamilton, Understanding Crude Oil Prices. Energy Journal,2009,30(2),179-206.
    48. L. Killia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Energy Price Shocks.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2007.
    49. Mundell,R. Commodity Prices,exchange r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system.FAO-Consultation on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 Problems,2002.
    50.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igher oil Prices on theglobal economy”.2004.
    5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The Impact of Higher Oil Prices on the GlobalEconomy”.2000.
    52. US 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Annual Energy Review.
    5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Oil Market Report.
    54.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1.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孙宽平、滕世华著:《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宋玉华、江振林等著:《新兴大国——历史性崛起的博弈与前景》,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王缉思总主编、庞中英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8(全球治理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5.孙建、王东编著:《金融霸权和大国崛起》,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6.王义桅:《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7.刘杰主编:《全球治理与中国的选择》,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8.叶江:《全球治理与中国的大国战略转型》,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9.陈安国:《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谈世中等主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邵鹏:《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12.徐萍等:《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长春出版社,2011年版。
    13.李晨光、史伟明主编:《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2年度报告》,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4.(美)霍华德维亚尔达著:《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还存在吗?》(刘青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杨雪冬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6.(英)戴维赫尔德等编:《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曹湘荣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7.(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主编:《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王生才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8.(美)詹姆斯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加)安德鲁库珀等主编:《全球治理中的新兴国家:来自海利根达姆进程的经验》(史明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加)彼得哈吉奈尔著:《八国集团集体与二十国集团》(朱杰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1.(英)亚当罗伯茨、(新西兰)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主编:《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吴志成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22.(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和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3.(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24.(美)利萨马丁、贝思西蒙斯:《国际制度》(黄仁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美)马丁怀特、赫德利布尔、卡斯藤霍尔布莱德:《权力政治》(宋爱群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26.(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27.(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第三版)(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美)罗伯特基欧汉:《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美)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美)熊价:《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余逊达、张铁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美)斯蒂芬克拉斯纳:《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李小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8.(美)约瑟夫奈著,约瑟夫奈与门洪华编:《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樊勇明主编:《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1.王正毅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2.彭树智主编:《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3.成红编著:《中国的中东文献研究综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4.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讨:全球化的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5.王京烈:《解读中东: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46.郭依峰:《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中东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47.王铁铮:《沙特阿拉伯的国家与政治》,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
    48.黄民兴:《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安维华、钱雪梅:《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0.彭树智等:《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1.刘元培编著:《沙特阿拉伯》,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2.钱学文:《海湾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3.钱学文:《当代沙特阿拉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4.张浩、张允编:《沙特阿拉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5.雷志义等:《走向沙特阿拉伯》,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56.陈沫主编:《沙特阿拉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57.吴彦:《沙特阿拉伯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8.陈悠久主编:《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经济》,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59.张宏民:《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60.(美)迈克尔克莱尔:《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童新耕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61.(美)马修西蒙斯:《沙漠黄昏:即将到来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徐小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2.(美)詹姆斯温布兰特:《沙特阿拉伯史》(韩志斌等译),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63.姜鹏:《全球化、民族国家与治理:理解转变中的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64.乔卫兵:《八国集团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65.尹倩:《全球治理理论初探》,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66.吴娟《:全球治理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及其分析:兼论全球治理影响下的中国政府治理转型》,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7.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分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68.曾箭华:《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其中国视角》,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9.路晓娜:《21世纪全球治理主体、客体与模式分析:兼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策略选择》,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0.王彦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资本监管对新兴国家经济的影响:基于G20范围新兴市场国家的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1.段小平:《全球治理的民主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72.唐振华:《八国集团研究:基于“治理”理念的转型抉择》,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3.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74.李舒怡:《二十国集团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5.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76.贺松:《阿拉伯世界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7.陈京晶:《论利益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8.崔光秀:《论石油资源驱动下的沙特阿拉伯经济现代化(1932-1990)》,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79.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讨:全球化视角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80.龙军:《“911”事件以来沙特的外交》,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1.达河民:《石油收入对海湾国家经济的贡献——石油价格波动对GDP增长的影响》,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2.高忠锋:《沙特阿拉伯石油繁荣的经济原因分析(1970-1982)》,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3.赵泽梅:《沙特阿拉伯与美国能源政策的博弈分析》,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4.王艳峰:《浅谈沙特阿拉伯政治发展的独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5.王巍:《试论沙特阿拉伯石油经济民族主义》,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6.董小舟:《伊斯兰世界联盟与沙特的内政外交》,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87.吴彦:《沙特阿拉伯王国宗教政治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88.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9.王常部:《沙特阿拉伯对外援助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90.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91.马登科:《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影响及中国策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92.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93.孙溯源:《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94.(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曹荣湘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95.(英)戴维赫尔德:《重构全球治理》,《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96.(美)艾伦布坎南、(美)罗伯特基欧汉:《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97.吴志成、王天韵:《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98.吕晓莉:《全球治理: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99.庞中英:《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3期。
    100.王国兴、成靖:《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国际展望》,2010年第3期。
    101.卢静:《全球治理:地区主义与其治理的视角》,《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102.刘雪莲:《论全球治理中的行为体》,《长白学刊》,2006年第6期。
    103.韦宗友:《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与全球治理改革》,《国际论坛》,2011年3月。
    104.赵春珍:《二十国集团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评析》,《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4期。
    105.赵瑾:《G20:新机制、新议题与中国的主张和行动》,《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5期。
    106.田丰:《G20中的E11》,《世界知识》,2010年第17期。
    107.殷书炉等:《国际资本流动、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对新兴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5月。
    108.梁亚斌:《新兴国家崛起与美国霸权的维持》,《新远见》,2012年3月。
    109.刘洪钟:《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经济学家》,2012年1月。
    110.方建春:《新兴经济体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北方经济》,2011年第2期。
    111.王勋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概念、特征事实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6月。
    112.姜跃春:《新兴经济体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
    113.陈凤英:《新兴经济体与21世纪国际经济格局变迁》,《外交评论》,2011年第3期。
    114.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0期。
    115.庞中英:《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教训》,《国际观察》,2011年第2期。
    116.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
    117.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解读石油美元:规模、流向及其趋势》,《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4月。
    118.黄民兴:《论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阶段及其特点》,《西亚非洲》,1994年第6期。
    119.黄民兴:《浅析石油对现代中东经济的影响》,《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2期。
    120.黄民兴:《石油收入的地租性及其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21.孙溯源:《阿拉伯国家与经济全球化》,《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4期。
    122.李艳枝:《浅析伊斯兰银行和金融机构》,《阿拉伯世界》,2003年第4期。
    123.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3期。
    124.朱婉娟:《海湾战争后中东资金市场的变化及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世界经济》,1994年第11期。
    125.钮松:《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2期。
    126.张熠:《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模式》,《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l期。
    127.严荣:《石油美元:石油与美元的风云际会》,《新观察》,2008年10月。
    128.马志学:《全球化与中东现代化进程——兼议沙特现代化面临的挑战》,《阿拉伯世界》2002年第1期。
    129.吴彦:《费萨尔改革与沙特阿拉伯王国现代化》,《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1期。
    130.王京烈:《论沙特影响力:从<非斯宣言>到<贝鲁特宣言>》,《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9月。
    131.韩建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对外投资状况分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年11月。
    132.程星原:《海湾经济一体化及其成果与问题》,《阿拉伯世界》,2004年第4期。
    133.陈万里、杨明星:《海合会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与困境》,《西亚非洲》,2006年第6期。
    134.刘东:《海湾货币一体化经济基础分析》,《西亚北非》,2009年第2期。
    135.敏敬:《海湾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与挑战》,《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1期。
    136.陈万里、汝涛:《海湾合作委员会决策机制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4期。
    137.徐海丰等:《炼油格局继续调整:新兴经济体和产油国炼油业稳步发展》,《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5月。
    138.王国栋:《美国的石油利益与沙特阿拉伯经济现代化进程》,《经济导刊》,2011年10月。
    139.王国栋:《美沙关系与沙特阿拉伯现代化进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月。
    140.冯志刚等:《沙特能源战略演变、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矿业》,2011年12月。
    1.中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2.中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3.美国能源部:http://www.energy.gov/
    4.美国国际贸易协会:http://ww.fita.org/
    5.沙特外交部:http://www.mofa.gov.sa/
    6.沙特石油和矿产部:www.mopm.gov.sa/
    7.沙特投资总局:http://www.sagia.gov.sa/
    8.沙特货币局:http://www.sama.gov.sa/
    9.沙特阿美石油公司:http://www.saudiaramco.com/
    10.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http://www.oapecorg.org/
    11.石油输出国组织:http://www.opec.org/
    12.英国石油公司:http://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http://www.imf.org/
    14.世界贸易组织:http://www.wto.org/
    15.联合国贸发会议:http://www.unctad.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