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更便捷,同时也使网络上的侵权行为日益泛滥。网络用户为了维护其民事权利,常常将网络服务商推上被告席。网络服务商作为网络用户接入、信息内容、管理平台等服务的主体,是互联网发展、普及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合法、优质的服务,将严重阻碍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是广泛存在的,主要侵权行为体现在通过其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对权利人著作权、商标权、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如果不通过法律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进行追求,就会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社会环境也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网络服务商的侵权存在着“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区别。其中,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一般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这在理论界无太大争议。而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服务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个人空间、搜索引擎以及BBS论坛服务,本身不构成直接侵权的主体,但是如果其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者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则可能构成“间接侵权”。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间接侵权”规则的完善规定比较,我国现行的立法并没有对“间接侵权”作出系统规定。随着一些相关案件的出现,学术界开始对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司法实践部门也深感我国加大这方面立法,使得追究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有法可依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介绍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价值入手,考察了国外关于间接侵权责任的规定,并对国外的立法经验进行总结,结合我国现行立法状况,提出建立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体系的设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概述。包括网络服务商的概念、分类和国外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介绍。第二部分从财产权和人身权两部分分析了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标准和归责原则。具体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公民的隐私权以及名誉权等方面的间接侵权。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包括责任限制、责任承担方式以及抗辩事由。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认为我国应当对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专门立法。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ffers expediency fo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anwhile, it causes the expanding inundation of internet infringement. Users often accuse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 to claim their civil rights. ISP, as the main body for user connection、information conten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service, is the nucleu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If there were no legal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 from ISP,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ould be blocked. The infringement actions of ISP can be found all round and they consist of the invasion for copyright、trademark right、privacy right and reputation right. If no legal measures were taken to prevent those infringement actions of ISP actions, the legal interest of the users would not be protected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social environment would be brought about. So, the research on the infringement actions of ISP is of great actual significance.
     The infringement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nvolves "direct infringement" and "indirect infringement". Among them, the service provider which offers the network contents will generally undertake a 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about which there is no great dispute in the academic field.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 promoter which provides personal space, search engine and BBS forum service for the network customers, will not constitute the corpus of direct infringement itself. But it can involve itself in "indirect infringement" if it provides any material help for the direct infringer. Compared with the perfect provision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 in some well developed nations, the systematical provision has not been set up in the current legislature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occurrence of such cases, there are increasing researche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in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et in the academic field. Meanwhile, judicial practice departments also deeply underst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strengthen relative lawmaking to enforce law on the in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alue of liability system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then reviews the regulation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summarizes their lawmaking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status in our country,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conception for establishing second liabil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Five chapter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ummary of second liability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SP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cond liability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and blaming principle for the in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are analyzed from such aspects as asset right and personal right, which involves copyright, trademark right, privacy right and reputation right.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undertaking for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t is composed of liability restriction, responsibility undertaking approaches and reasons for counterarguments.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legal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legislature status in our country and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al legislation about indirect infringement liability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should be made.
引文
[1]刘家瑞:《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11月版。
    [2]刘晓慧:《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与启示》,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同上。
    [1]蒋志培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9页。
    [2]薛虹:《再论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从》(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136页。
    [3]刘家瑞:《论网络服务商的版权间接责任》,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16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年版,第3页。
    [1]程茂军:《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美)伊恩C·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法》(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6年版,第8-55页。
    [1]其中代位侵权又可称为替代侵权。由1963年的“Shapiro”案确立代位侵权的两个标准:一是代位侵权人有能力制止侵权活动;二是代位侵权人从直接侵权人的侵权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济利益。而帮助侵权的两个构成要件是由1971年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Gershwin出版公司一案中提出,包括:一是“知道”,即帮助侵权者有主观上的故意;二是引诱、促使或为侵权行为提供物质帮助。
    [2]See Timothy D.Casey:ISP Liability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Copyright,Spam,Cache,and Privacy Regulations,John Wiley &Sons,Ins.p.100.
    [3]主辉:《中美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http://www.netbarcn.net/Html/internet_law/2006-12/17/1414412531_2.html。
    [1]在Netcom案中,法院认为虽然被告Netcom从其直接提供的网络连接服务中获有利益,但是原告无法证明被告Netcom因直接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获得了比其它网络服务商更多的直接经济利益。因此Netcom不必承担替代责任。同时法院认为被告在收到原告通知后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阻止损害进一步扩大,对直接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有重要参与,因此帮助侵权责任成立。
    [2]刘晓慧:《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与启示》,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See Timothy D.Cosey:ISP Liability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Copyright,Spam,Cache,and Privacy Regulations,John Wiley & Sons,Ins.p.100.
    [4]这种模式中,没有专用的服务器,计算机间没有层次结构,所有计算机是平等的,每台计算机的用户自己决定将其计算机中的哪些数据共享到网络中,而不存在负责整个网络的管理员,这就与以往基于服务器而建立的网络产生了本质区别。因此,对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认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5]同3
    [1]许斌:《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参见应明:《全世界第一部网络单性法诞生》,《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2期。
    [1]宋莉:《网络服务商在网络隐私权侵权中的民事责任》,安徽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日)狄原有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报害赔偿资任——以日本法为中心》,《科技法制》2004年2月。
    [3]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第195页。
    [4]郭卫华等著:《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第62页。
    [1]在本文第三章中详细论述。
    [2]参见高扬:《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王迁:《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法学2005年第12期。
    [2](美)史帝芬D·路斯迪克:《网络服务商与著作权间的安全港》,《乡村信息》2004年5月版。
    [3]See Timothy D.Casey:ISP Liability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Copyright,Spam,Cache,and Privacy Regulations,John Wiley & Sons,Ins.p.100.
    [1]将在后文予以论述。
    [2]刘家瑞:《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11期.
    [3]同上.
    [1]高扬:《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Gershwin Publishing Corp.v.Columbia Artists Management,Inc.,443 F.2d 159(2d Cir.1971),
    [1]张广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2]网络实名是新一代的互联网访问技术,只需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网站、企事业单位、商标、产品等中英文名字,即可快速找到对应的信息,无需再输入复杂难记的域名、网址.《网络实名注册规范》载明,注册申请者通过申请注册享受一段时期的网络服务。并不意味着申请者将因此获得此名称载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
    [1]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页.
    [1]张敏:《论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许斌:《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许斌:《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邢君:《网络中间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虚拟主机出租又称主机硬盘空间租用或网页代管。为用户提供维护网站的帐号和密码,可以让用户随时上网维护其内容(包括广告),或更新其内容.
    [1]参见刘廷婷:《美国法上的网络诽谤侵权责任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参见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页。
    [3]美国《第二次侵权重述》(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第558条规定。
    [4]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299页。
    [5]同上。
    [1]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
    [1]王勇:《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民事法律责任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
    [2]参见郭懿美:《电子商务法律与实务》,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41页。
    [1]指网络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传输、接入服务,以实现点对垫的数字交流服务,相当于IAP.
    [2]为了降低带宽拥挤,网络服务提供商将以前用户访问的信息自动保存一段时间.后续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缓存信息不必从源网站获得,从而提高访问速度.
    [3]在服务器硬盘中存储数据信息.
    [4]可将用户引向或链接到有侵权信息的网址,如超级链接、网上搜索、搜索引擎等。
    [1]EC/2000 Directive on E--Commerce,art.12.
    [2]EC/2000 Directive on E--Commerce,art.13.
    [3]刘德良:《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页。
    [1]王利明、杨立新编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2]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3页。
    [1]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1]刘家瑞:《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11期.
    [1]王迁:《商标间接侵权研究》,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8061。
    [1]许斌:《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刘家瑞:《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11期.
    [2]王勇:《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民事法律责任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
    [1]主要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若干条款.
    [2]林袆殉:《论网络服务商提供者的间接责任》。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论文.
    [1]高扬:《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法律[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郑成思.著作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王利明.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5]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杨立新.电子商务侵权法[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8]王利明.电子商务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薛虹.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0]李居迁、杨帆.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张广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15]郭懿美.电子商务法律与实务[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16]刘德良.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7](美)伊恩C·巴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法(下卷)[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王迁.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J].法学,2005,12.
    [2]刘家瑞.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J].电子知识产权,2004,11.
    [3]蔡恒.论网络服务商的链接责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2.
    [4]胡为.从著作权角度看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由五大唱片公司诉百度侵权案引起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2.
    [5]廖春燕.从MP3.com到Grokster——析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责任的发展[J].科 技与法律,2006,4.
    [6]张敏.论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6,10.
    [7](日)狄原有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报害赔偿资任——以日本法为中心[J].科技法制,2004,2.
    [8]石莹.论ISP在网络侵权中的法律责任[J].山东审判,2005,6.
    [9]彭俊瑜、陈煜.网络著作权侵权之基本问题研究[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10]朱峰.信息时代网络服务商(ISP)的间接侵权责任——从<大学生>诉263首都在线案谈起[J].河北法学,2000,5.
    [11]周维德、朱小霞.网络服务商的链接责任归责研究[J].政法论从,2002,5.
    [12]刘宁.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J].广州大学学报,2005,7.
    [13]林高连.论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D].湘潭大学,2005.
    [14]宋莉.网络服务商在网络隐私权侵权中的民事责任[D].安徽大学,2005.
    [15]程茂军.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归则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
    [16]陈柏.在线服务者提供者(OSP)的版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6.
    [17]达娃娜姆.网络侵权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
    [18]刘晓慧.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与启示[D].吉林大学,2006.
    [19]高扬.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20]许斌.网络服务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
    [21]张敏.论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D].上海交通大学,2006.
    [22]邢君.网络中间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
    [23]刘廷婷.美国法上的网络诽谤侵权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4]王勇.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民事法律责任研究[D].兰州大学,2007.
    [1]蒋志培.网络联线服务者著作权法律责任.[2007-11-21]http://www.chinaiprlaw.com/fgrt/fgrt1.htm..
    [2]王辉.中美网络服务商提供者版权侵权责任比较研究.[2008-2-1]http://www.netbarcn.net/Html/intemet_law/2006-12/17/1414412531_2.html.
    [3]王迁.商标间接侵权研究.[2008-4-1]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8060.
    [1]Steven D Lustig.Seeking Safe Harbor:ISPs And The Copyright Law[J].Rural Telecommunications,2004,4.
    [2]Anonymous.ISP Failure to Update Address for Infringement Notification May Destroy Safe Harbor[J]Computer and Intemet Lawyer,2004,7.
    [3]Gerard J Duffy.P2P And The ISP:The Ins And Outs of File-Sharing Liability[J].Rural Telecommunications,2004,4.
    [4]Reid Goldsborough.The End of the Free Intemet?[J].Tech Directions,200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