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与适宜规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
    程中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投资强度依据和农技推广适宜规模问题。研究
    表明,以项目方式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在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农技
    推广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及农业
    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加大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的投入,力求在短时间内提高
    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
    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然而随着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入的不断增加,其管理
    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即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有限的
    农技推广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国家农技推广管理部门急需要解决
    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本研究以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基本现状为背景,力
    求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农技推广活动的组织、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农技推广
    方法的变化、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特点和规律等的把握,并结合大量的实地考
    察和调研,研究提出现阶段我国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的基本影响因
    素、计算模型和参考标准,为我国农技推广理论及其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本研究根据研究问题的过程和逻辑顺序,由七章内容组成。主要包括绪
    论、加强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和管理的必要性、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
    资需求构成及影响因素确定、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各影响因素的分
    析与确定、国家级农技推广适宜规模的分析与确定、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
    资强度的计算模型和、关参数确定和最后匡算结果、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论文第一章着重就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
    理论基础、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相关的假设条件和几个重要的概念等方
    面做了交代和阐述。
     在论文的第二章,作者主要针对加强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和管理的
    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在解决我国加入WTO、农业发展
    新阶段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上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行了系统的
    论述。研究认为,加强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入和管理是现阶段全面而迅速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
    保证。
     在第三章中,作者从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及其投资强度的内涵界定出发,
    
    首先理清了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及其投资的特点,明确了国家级农枝推广项
    目投资不是农户采用技术时生产性投入费用,也不是项目执行单位为维持其
    日常运转所需要的诸如职LL资、住房、基本服务设施和福利及医疗等方面
    的费用支出,它是国家为椎广某一具体枝术而对项目实施单位在现有条件下
    完成某一农技推广项目所需费用不足部分的补助。而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
    资强度则是指体现在一定推广规模上的农技推广费用需求量。其单位可以用
    (万)元/(万亩)亩,或(万)元/头(或只)等表示。关于国家级农技推广 寸
    项目投资需求的构成内容,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枝推广体制特点、农
    技椎广单位和衣民等的区域差异,枝术推广和来用的难易程度、以及由于物
    价和费用内容变化而导致的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等因素对农技推广费用需求
    大小的影响,认为我国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需求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
    组织管理与协调费用支出、直接推广费用支出、补贴费支出和不可预见费。
    研究并对影响上述费用支出大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梳理,这些困素包括如枝
    术差异、区域差异、椎广程序与方式方法差异、项目执行期限、以及各种具
    体费用支出的标准,如推广人员的下乡补助标准、示范户的补助标准等。另
    外,根据农枝传播与扩散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农枝推广项目的适宜推广规模
    概念,并对农技推广项目适宜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在上述有关理
    论分析的基础上,最后给出了我国国家级农枝推广项目投资需求计算模型和
    投资强度计算模型。
     在文章的第四章,作者以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各影响因素的分
    析为线索,结合我国农技推广的实际,对各影响困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判断,
    得出的结论包括:(1)我国国家级衣技推广项目应该采取的方法具体包括四
    个环节,即技术宣传、技术培训、枝术示范和技术指导与服务。这四个方面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我国国家级农枝推广项目的椎广方法体系;
    (2)我国国家级衣技椎广项目所推广的枝术类别,根据其对推广经费需求的
    特点不同,可以分为物化类技术、措施类技术、服务类技术、可持续类技术
    和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类技术五类;(3)在对影响不同地区农技推广机构
    和不同地区农民接受新技术存在差异的有关困素,如经济实力、农民文化状
    况、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与人数、乡镇基础设施和获取信息渠道等五个方面差
    异,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个类型不同的地区;(4)在对现实情况
    考察的基础上,把我国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的一般实施年限确定为2年。(5)
    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管理费标准确定为总项目经费的 8%,不可预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investment intensity basis of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and the problem of proper scale in agri-tech extension at the interim of socialist market-oriented economy from planned economy. The study shows that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tech extension in the past,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coming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hase in which China is going to join WTO, it is the urgent problem faced by agriculture that efforts are made to increase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at national level in order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short time. Whil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at national level, the importance of its administration shows out. Reasonable use of limited resources is the urgent problem faced by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agri-tech extension and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is study.
    
    The economic system transmission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agriculture and peasants a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Efforts are made to study the organization of agri-tech extension activity, present state of agri-tech extension institution, the change of agri-tech extension methods and rules of new techniques used by peasants. Combining with lots of spot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basic affecting factor and references standard in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at national level.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theory analysis, main study, model and calculation of related coefficient, result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In introduction, the necessity of enhancing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t national level and the importance of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project in resolving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stage are systemically discussed.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enhancing agri-tech extension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at national level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and insurance to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part of theory analysis, starting from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and investment intensity at national level, author firstly understa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and investment at national level. Those shows that agri-tech
    
    
    109
    
    
    
    Abstract
    
    extension project investment at national level is not productive cost that peasants adopt technology or expenditure, such as employee wages of project executing department, but the subsidy that country provides in order to extend some concrete technology. While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investment intensity at national level means that the demand of agri-tech extension expenditure at certain scale. Its unit is marked by (ten thousand) yuan per (ten thousand) unit or (ten thousand)yuan per capital.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tech extension system, region difference of agri-tech extension department and peasants, hard or easy extent of agri-tech extension and the effect of unpredictable expense caused by variation of price and expense on the demand of agri-tech extension expenditu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vestment demand of the national agri-tech extension project consists of 4 parts, that is costs of administration, extension activity expenditure, subsidies and unforeseen cos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expenditure ar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 region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in extension procedure and pattern, the executive period and all kinds of concrete expense standard such as the standard of extension personnel抯 subsidy and demonstration peasants?subsidy.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rules of agri-tech extension, the suitable definition of proper agri-tech extension scal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are simply analyzed. 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agri-tech extension
引文
1. A.w.范登班等著,张宏爱译,《农业推广》,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
    2. 伯顿.E.斯旺森等编。《农业推广》(第二版),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1990年
    3. (丹)约恩.德尔曼著,聂闯、吴俊译,《中国农业推广》,农业出版社,1993年5月
    4. 吴聪贤,《农业推广学原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12月
    5. 董存田编,《农业技术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3月
    6. 任晋阳,齐顾波编著,《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7. 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原理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5月
    8. 王文玺编著,《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年9月
    9. 孙振玉等编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月
    10. 高启杰著,《农业推广模式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11. 杨士牟编著,《农业推广教育概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
    12. 农业部科技司,农业部科技与专利开发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 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5月
    1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推 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7月
    1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技推 广事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11月
    15. 朱希刚主编,《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年3月
    16. 汪荣康主编,《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17. 朱希刚等主编,《农业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年9月
    18. 袁飞主编,《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
    19. 胡瑞法著,《种子技术管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0. 黄季昆等著,《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3月
    21. 黄季昆等著,《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7月
    22. 祖康祺编著.《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0月
    23. 袁以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1月
    24. 农业部农业司,《丰收计划谱新篇》。农业出版社,1993年9月
    25. 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投资建设5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26.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等,《作物后补助新品种》(一)、(二).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9月
    
    
    27. 马占元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28. 聂闯等,《农业推广的重要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
    29. 阿农,《农业研究和技术推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年
    30. R.K. SAMANTA(1991) ,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Changing World Perspective, Uppal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110001.
    31. M.E.. Adam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mediate Tropical Agriculture Series, Longman Group Ltd 1982.
    1. 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0年第一期P28-30。
    2. 高启杰,“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技推广事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寇建平,“新世纪实施丰收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1期P15-16
    4. 孙振玉,“农业推广改革的走势与构思综合报告”,《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增刊
    5. 黄季昆,胡瑞法等,“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 行为比较”,《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7月。
    6. 乔方彬、张林秀等,“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路在何方?”《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 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7月
    7. 赵绪福,“农业技术的采用和扩散速度分析”《农业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 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年
    8.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收”,《农 业技术推广》1999年第2期P14-15
    9.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1999-200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立项指南》,一 九九八年九月
    10. 罗为华,李新辉,“常德市高效农技推广机制浅议”,《湖南农业科学》,2000年第2期。
    11. 蒋上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江西农业经济》,199年第2期。
    12. 宗禾,“农技推广体系在改革中发展-建国以来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回顾”,《中国 农技推广》1999年第1期P10-11
    13.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1999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2期P17
    
    
    14. 江苏省农业丰收计划办公室,“江苏省实施丰收计划的实践与思考”,(会议材料),2000年7月9日
    15. 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农业技术推广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16. 何康,“落实‘丰收计划’加速推广先进适用科学技术--何康部长在全国范围内农 牧渔业‘丰收计划’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4月3日。
    17. 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办公室,“一九八七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工作总结”, 1988年4月
    18. 陈耀邦,“陈耀邦副部长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一九八 七年四月五日。
    19. 农业部、财政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暂行实施办法》,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五日
    20. 苏日娜、陈庆春,“农机化及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1. 方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制度因素的影响--湖北省天门市棉花害虫综合防 治项目案例分析报告”,1998年7月
    22. 郭显段,“浅析农机技术推广的问题与对策”,《江两农业经济》.1997年第5期
    23. 秦大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植保技术推广的特点”〈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 1
    24. 樊启洲、郭犹焕,“农业技术推广障碍因素排序的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9. 2
    25. 黄季火昆、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 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26. 陈世军,“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和结构研究”,《农业科技管理》.1998年第2期
    27. 王文玺.“国外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有力举措”,《农业科技管理》,1995年第10期。
    28. 桂慕文.“对推广双低油菜的几点认识”,《江西农业经济》,1996年第5期
    29. 李谨,“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现状评价及对策探讨”,《农业科技管理》,1995 年第5期。
    30. 信乃诠,“中国农业科技20年”,《农业科技管理》1999年第1期。
    31. 赵芝俊,“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及其计算依据探讨”,《农业技术经济》2001 年第4期。
    32. 董佑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1996年5月。
    33. 顾海英,“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问 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1月。
    34. 王立新,“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当前工作的探讨”,《农技推广理论与实践》,1996年5月。
    
    
    35. 周富宽,“谈当前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农技推广理论与实践》,1996年5月。
    36. 郭金波,“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中国农机化》,1994 年第1期。
    37. 高连兴,“农民的社会经济及心理状态与农业推广”,《农业科技管理》,1994年第4期。
    38. 王玉龙,“抓新品种示范推广。促统一供种上新台阶”,《种子科技》,1994年第6期。
    39. 田间,“农机推广的几种模式及其发展前景”,《福建农机》.1995年第2期。
    40. 高成斌,韦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机化》,1995年第1期。
    41. 李伯川,“试析小规模农户经济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农业科技管理》.1995年第4期。
    42. 曲成福,朱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推广方略”,《农业科技管理》,1995年第5期。
    43. 林川渝,“项目辐射是农技推广的主要途径”,《中国农技推广》,1995年第3期。
    44. 李传洪,“我国畜牧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浅探”,《中国畜牧杂志》,1995年第1期。
    45. 王平.杨旭,“浅议农业技术推广的特征:,《农村经济》,1996年第7期。
    46. 孔有利,王荣,“中美农业科技推广比较”,《世界农业》,1996年第4期。
    47. 刘景江,赵龙群,“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政府行为研究”,《中国科技论坛》,1996年第2期。
    48. 尹国庆,“化肥深施技术推广浅析”《江西农业经济》,1996年第2期。
    49. 谢宗权,“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江西农业经济》,1996年第5期。
    50. 韩伟,“做好农牧业机具推广工作五要点”,《农机质量与监督》,1996年第4期。
    51. 黄北阳,“运城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调查报告”,《农业科技管理》,1996年第2期。
    52. 周仲和,“大力提高县域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信息探索》,1996年第3期。
    53. 吴有清等.“新时期农技推广的特点及发展对策”,《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2期。
    54. 谢建华,吴建坤,“经济发达地区农技推广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江苏省农技 推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4期。
    55. 李可夫,“抓示范点仍是农技推广的一种主要方式”,<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3期。
    56. 毕江涛,“加强农技推广项目实施管理的建议”,《宁夏农村科技》,1998年第八个五 年计划期。
    57. 农业部农业司等,“加快农技推广,促进增产增收”,《中国农技推广》,1998年第1期。
    58. 李伯川,“论农技推广活动中的政府行为”,《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第6期。
    59. 陈贻昌,“宜丰县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的做法与体会”,《江西农业经济》,1998年第6期。
    60. 秦大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植保技术推广刍议”,《植物医生》,1999年第1期。
    61. 顾增义,“就鲁棉13谈如何推广新品种”,《中国棉花》,1999年第1期
    
    
    63. 唐永金等,“从农民采用创新的直接原因看乡镇农技推广站的重要性”。《农业科技 管理》,1999年第3期。
    64. 李时清,“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趋势--技术物化”,《新疆农业科技》,1999年第4期。
    65. 高启杰,“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的类型及其发展方向”,《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3期。
    66. 张宪志,张波等,“推广果树高接换种技术,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北方园艺》,1997年第6期。
    67. 陈继宁等,“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8期。
    68. 刘荣昌,孙世芳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技术经 济》,1997年第5期。
    69. 蔺祥清等,“农村蛋鸡推广模式的探讨”,《中国家禽》.1997年第5期。
    70. 陈世军,“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投资策略”,《农业科技管理》, 1997年第1期。
    71. 陈世军,“农技推广投资总量和结构的研究”,《农业科技管理》,1998年第2期。
    72. 姜太碧,“农技推广与农民决策行为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1期。
    73. 张金良等,“农业科技推广途径的研究”,《现代化农业》,1998年第4期。
    74. 颜仕勇,“德国农技推广服务的方法”,《云南农业》,1999年第5期。
    75. 杨华,“腾桥镇皇溪村农技推广调查与思考”,《江西农业经济》,1999年第5期。
    76. 谢宗权,“建立健全村级农技推广网”,《江西农业经济》,1999年第5期。
    77. 杨宗亮等,“谈畜牧业科技推广应注意之点”,《青海草业》,1999年第3期。
    78. 曹建国,“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5期。
    79. 王贵满,“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的方式与方法”,《农业科技管理》,1999年第7期。
    80,普廷荣,“勐海县推广万亩稻田养鱼技术获得成功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1999 年第5期。
    81. 雷胜堂,“四川广元:技术推广到为新举措”,《中国水产》,2000年第12期。
    82. 於忠祥,“创立推广模式,狠抓技术落实--肥东县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回顾”,《乡镇经济》,2000年第4期。
    83. 李南田,朱明芬,“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中改变传统习惯的传播学原理“,《农业科技 管理》,2000年第6期。
    84. 刘锡奇,杨健,“涡阳县推广优质麦的成效与经验”,《安徽农业》,2000年第9期。
    85. 王胜军等,“介绍几种新品种的推广模式”,《河南农业科学》,2000年第4期。
    86. 白金友,“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农业经济》 2000年第4期。
    
    
    87. 陈艳秋等,“辽豆系列大豆新品种推广方式与成效”,《农业经济》,2000年第7期。
    88. 孙振玉等,“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对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用”,《农业技术经济》,2000 年第1期。
    89. 赵玉山,王华记,“对建立良种推广创新体系的探讨”,《种子科技》,2000年第5期。
    90. 闵宽洪,“技术推广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中国渔业经济》,2000年第4期。
    91. 王惠生,“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农业科技推广方法”,《成人教育》,2001年第1期。
    92. 农业部农业司,“2000年我国种植业重点推广的十大技术”(上、下),《农业信息探 索》,2000年第4、 5期。
    93. 农业部农业司,“2001年农业部种植业重点推广技术”,《中国农技推广》,2001年第2期。
    94. 杨清岭等,“连锁辐射农业推广模式方法研究”,《信阳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
    95. 姜会飞,廖树华等.“新时期农技推广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385期)2000年第1期。
    96. 薛玉风,王月霞。“浅谈农技推广中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心理”,《青海农林科技》 2000年第2期
    97. Black AW(2000) ,“Extension Theory and Practice:a review”,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Special Issue: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Decision, vol.40,No.4,2000,pp493-502.
    98. Hall MH;Kuiper D(1998)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The New Zealand and Experience”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vol.11, No.1,1998,p135-140.
    99. Ban A.W.Van den;Mkwawa D.S(1997) ,“Towards a participatory and Demand-drven Training and Visit(T&V)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a case of Tanzania”,Europ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 Extension,vol.4,No.2,1997.
    100. John D.Mullen;Don Vernon;Ken I.Fishpool(2000)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olicy in Australia:Public Funding and Market Failure”,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vol.44,No.4,2000,pp629-645.
    101. Claude F.Bennet(1996) ,“Rationale for Public Funding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rogram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Information,vol.3,No.4,1996,pp3-25.
    102. Feder,Gershon,”Farm Size,Risk Aversion and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under Uncertainty”,Oxford Economic Papers 32(July 1980) :83-263.
    103. Feder Gershon,“On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Diffusion:A Bayesian Approzch”,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4(February 1982) 141-145.
    104. Patrick O. Audi (Government of Kenya) and Dale Cotger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by Smallholder",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nmics. Vol.75.
    105. Rogers, Everett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N.Y. Free Press, 1983.
    106. Bruce Stone, "Evolution and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 Smithsonion Institution Press, 1990.
    107. Swanson, Burton E. (1984) ,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 reference Manual, Rome: FAO,1984.
    108. Watts, L. H. (1984) ,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Swanson (1984) ,pp20-39.
    109. Byerlee, Derek (1988) ,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Management Skills",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Unit, Occasional Paper No. 8 (Ed. By John Howell), London: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1988, pp8-27.
    110. Delman, Jorgen,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China",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Extension)Network paper 3) , London: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19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