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力图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建设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比较全面地考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文研究聚焦于国家整合与民族权利保障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并将这个问题的研究落实在对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变迁的历史考察中,试图用具体的历史逻辑来论证理论逻辑。
     本论文是在这样的理论预设中展开的:在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整合过程与国家维护少数民族的权利过程是有机统一的互动过程,所以,中国的国家整合是在不断维护少数民族权利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而这个过程中现实推动力量是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论文对这个理论预设的论证,主要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演变的考察来进行。论文包括绪论和最后的结论,共由七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阐述问题的意义与理论预设,对论文涉及的核心概念,如民族、国家、民族权利、国家整合等,进行学术的整理和说明,说明选择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演变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第一章主要研究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逻辑以及中国迈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和社会条件,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传统形态以及中国在近代国家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国家建设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将国家整合与民族权利保障有机统一起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三章主要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新中国建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实际成果,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中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和价值体系对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原有的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替代过程,强调这种替代具有很强的国家整合效果。
     第四章主要研究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下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考察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的少数民族的政治生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意识,并由此说明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为宗旨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所具有的国家整合功能。
     第五章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发展形态与实际后果,从中说明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对国家的依赖,使这种现代化发展本身具有很强的国家整合功能;二是现代化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与土地的分离,直接冲击少数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和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使其作为特定文化形态的共同体得以存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construction and mino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fter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icies of Chinese communist and the history of new Chinese national work,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ate integr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peoples' rights, which can be seen in our inquiry into the varying social forms of minorities in the southeast, and attempts to prove our theory through historical analysis in detail.The argument develops with an assumption that in China, a nation with several peoples, the state integr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minorities' rights should affect mutually in a unified process. Chinese state integration thus can only be realized while protecting minorities' rights, which is impelled by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is proved mainly by survey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norities' social forms in the southeast. The whole article consists of seven parts together with preface and conclusion.In the prefac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scussion and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are exposed, and in retrospect, some keywords are explained such as people, state, national rights and state integration, etc. The reasons are also given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norities' social forms in the southeast.The first chapter primarily retrac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 which reveale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investigates the traditional social forms of minorities in the southeast and changes of china into modern nation.The second chapter chiefly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ommunist, which are shaped when solving the national problems and stat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arty connects the state integra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 rights.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elves into th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among minorities since the erection of new China, which bases 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policies, and analyzes the substitutive process, in which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ystems of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 and values are replaced by new ones. It's emphasized that the replacement has great effects on state integration.The forth chapter principally examined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ority
引文
温军、胡鞍钢:,<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温军:<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J].《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EJ].见《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胡鞍钢、温军:<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追赶:效应、特征、成因及其后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德全英:<关于少数民族概念的几个问题——少数民族权利理论问题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屈学武:<少数民族权利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温军:<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EJ].见《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转引自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J].《欧洲》杂志,1993年第5期
    陈明明:<政治发展视角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J].《战略与管理》 1996.年第2期
    屈学武:<少数民族权利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EJ].载《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胡小安:<西南少数民族同根意识刍议>,[J]_《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胡绍华:<傣族土司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傣族社会历史的影响>,[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胡绍华:<羁縻郡县制与土司制度的对比研究>,[J].《民族史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熊宗仁《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高潮的伟大开端——贵阳教案》,[J].见《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刘先照:<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EJ].见《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董世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rJ].《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
    马晓玲:<少数民族权利使人权国家保护的重要内容》[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11月,第六期
    王联,<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J].《世界民族》,1999年第1期。
    王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民族问题研究》,2001年第5期
    白国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增刊
    朱宏源,<从民族到国家一论Nation意义的蜕变>,[J].《中山社会科学译粹》1988年第二期
    江平,<李维汉同志在民族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J].《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
    杜玉亭,<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论略>,[J].《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李茂林,<僳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李秋洪,<广西民族交往心理的比较研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林耀华、黄淑娉、庄孔韶,<中国解放前保留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少数民族及其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J].收录于中国民族学会编,《民族学研究》(第6辑)。页1—21。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周星、刘援朝,<贵州苗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1996:1,页64—78。
    周旭芳,<“1998年‘民族’概念暨相关理论问题专题研讨会”综述>,[J].《世界民族,1999:1,页77—80。
    周盛林.<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历史、现状及对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1997:1,页80—86。
    金炳镐,<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增刊,页7—13。
    胡庆钧,<论凉山彝族的奴隶制度>。收录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编,[J].《西南民族研究(彝族研究专辑)》。页10—46。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
    施联朱,<中国民族识别研究工作的特色>,[J].《中国民族学院学报》,1985:5,页17—29。
    郝时远,<毛泽东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贡献>,[J].《民族研究》,1993:5,页1—10、39。
    唐纪南,<共和共国一起成长—我国民族学院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J].《民族研究》,1995:1
    曹成章,<傣族封建社会的形成>。[J].收录于《民族学研究》(第3辑)民族出版社,1982。
    陈锴、杨宗亮、沙云牛,<文山、红河自治州哈尼、苗、拉祜族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6:1
    张元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等级制度>。[J].收录于《民族学研究》(第3辑)
    张忠正,<民族国家与民族自决>,[J].《中山社会科学译粹》,1987
    郭家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J].收录于中国民族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10辑)
    康基柱,<党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增刊
    梁瑞品、韦如,<参与发展,协调关系>,[J].《民族团结》,1991:3
    黄光学,<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份工作已基本完成>,[J].《民族团结》,1987:2。
    黄淑娉,<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1989: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1997:2
    傅淳,<云南瑞丽市发展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7:1
    乔健,<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与文化咨询>,[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89期,2000年春
    杨荆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预测研究>,[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6:2
    罗之基,<佤族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特点问题>。[J].页299—306。收录于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10辑)。
    郭志文,<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J].《中山社会科学译粹》,3:1,1988
    钱木尔·达瓦买提,<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2
    哈斯(E.B Hass)著,朱宏源译,<研究国家主义的方法>,[J].《中山社会科学译粹》,2:2,1987
    白鲁恂(L.W.Pye),<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J].《二十一世纪双月刊》,1992,总9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中央编译局
    《斯大林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年版
    《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编:《走进西部——西部大开发与西南民族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铁木尔主编《民主政策研究文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编:《西南民族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选编,《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综合研究组,《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编委会编,《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朱维铮:《清末的民族主义》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郭大烈:《中国民族》,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9页。
    李鸿宾:《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以北方区域为线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色音:《蒙古游牧社会的变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张冠梓:《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胡绍华:《中国南方民族发展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杜赞奇:《解构中国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马戎、周星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金冲击:《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杨策、彭武麟主编:《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成都: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马丽娟:《多型论:民族经济在云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王炳煜、王力:《马克思主义民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国新等编著:《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程玄等著:《云南“直过民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伍精华:《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罗广武编著:《新中国民族工作大事概览》,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王连芳:《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侯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人权述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徐平《羌村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震:《重塑西部之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袁少芬:《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辛格尔顿:《应用人类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编:《族群与族际交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冉春桃、蓝寿荣:《土家族习惯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龙生庭、石维海、龙兴武等著:《中国苗族民间制度文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程玄、陈一之等著:《云南“直过民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昆明:云南出版社,2002年版
    陈庆德,《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开发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
    吴承旺、邓祖善:《“黔军”出山——贵州劳务输出的回顾与展望》,贵阳:贵族民族出版社,2000年
    张茂桂等著,《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
    杨魁孚编,《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李礼辉,《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林耀华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黄逸夫,《中国民族及其文化论稿》。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
    周星,《民族政治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2年版
    [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英]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以]S.N.艾森斯塔得:《帝国的政治体系》,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罗伯特、康奎斯特编(R.Conquest),刘靖兆、刘振前等译,《最后的帝国——民族问题与苏联的前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费正清(J.K.Fairband),《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台北:正中书局,1994。
    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Macfarquhar)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992。
    安东尼、吉登斯(A.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民族·国家与界暴力》,北京:三 联书店,1998。
    梅·戈伦斯坦著(M.Goldstein),杜永彬谭,《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人民出版社编,《民族政策文献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16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四。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毛泽东思想宝库》。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民族》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编,《民族经济研究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室编,《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文献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一、三分册,出版年不详。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编写组编,《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国家民委经济司、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民族统计:1949-199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国家民委经济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97》。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发展报告:200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4册)。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何斯强、蒋彬主编:《羌族——四川汶川县阿尔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刘锋,龙耀宏主编:《侗族——贵州黎平县九龙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张晓辉、李天元主编:《仡佬族——贵州大方县红丰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瑶族——河口瑶山水槽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景颇族——瑞丽弄岛乡等嘎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佤族——沧源勐董镇帕良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布依族——罗平鲁布革乡多依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苗族——金平铜厂乡大塘子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云南民族情况汇集》(上下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1982、1986。
    《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四川省苗族僳族傣族白族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四川省凉山彝族社会调查资料选辑》。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四川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四川贵州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四川广西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987、1988。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综合调查》(二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984。
    《回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佤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987。
    《拉祜族社会历史调查》(二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1982。
    《羌族社会历史调查》。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侗族社会历史调查》。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阿昌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2。
    《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册)。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1987。
    《怒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三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社会调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云南小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五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987、1991。
    《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986、1988。
    《云南民族民俗和宗教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云南苗族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2。
    《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云南巍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986。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八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984、1985、1987、1988。
    《僳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僳族怒族勒墨人(白族支系)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七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985、1986、1987。
    《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九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1984、1985、1986、1987。
    《广西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广西佬乡汉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广西彝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三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87。
    《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
    《黔西北苗族彝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二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1、1985。
    《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临沧地区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西藏自治区概况》。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大理白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甘孜藏族自治州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怒江僳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德宏傣族自治州概况》。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1986。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元江哈尼族傣族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木里藏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概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巴马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民和回族七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江城哈尼放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
    《防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松桃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金秀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河口苗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概况》。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5。
    《沿河七家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乳源瑶族自治县概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孟连傣族拉古族自治县概况》。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南涧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屏边苗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茂汶羌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马边彝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概况》。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5。
    《峨山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峨边彝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都马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景东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普洱哈尼族彝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富川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
    《路南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隆林各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沧源佤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禄观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
    《瀁濞彝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维西僳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融水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
    《黔江七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龙胜各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双江拉祜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镇宁布依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罗城佬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
    《关领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概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云南省梁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梁河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梁河县委员会编《梁河阿昌族今昔》,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土家族简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水族简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白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仡佬族简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布依族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布朗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毛南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佤族简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壮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0。
    《拉祜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京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羌族简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侗族简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阿昌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苗族简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怒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纳西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基诺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景颇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僳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傣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普米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塔吉克族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瑶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
    《德昂族简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独龙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佬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
    《黎族简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彝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Ahsan S.A. & Chakma B., 'Problems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Bangladesh', Asian Survey, v.29, 1989
    Anderson B., Imagined Communities. London: Verso, 1983.
    Banton M., Racial and Ethn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Barrow C, Critical Theories of the State: Marxist, Neo-Marxist, Post-Marxis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93.
    Barth F., R., 'Introduction' in F.Barth ed.,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Bergen: Universitetsforlaget, 1969.
    Basham R., 'National Racial Policies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Malaysia', in W. McCready ed., Culture, Ethnicity, and Identity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3
    Benson L., The lli Rebellion: the Moslem Challenge to Chinese Authority in Xinjiang, 1944-1949. Armonk, N.Y.: M.E. Sharpe, Inc., 1990.
    Birch A.H.,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London: Unwin Hyman, 1989.
    Chiao Chien & Tapp N. eds., Ethnicity an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Hong Kong: Don Bosco Printing Co., Ltd. 1989.
    Cohen A. ed., Urban Ethnicity. London: Tavistock, 1974.
    Connor W., Ethnonationalism: the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Deutsch K.W., Nationalism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Nationality. Cambridge, MIT Press.1966.
    Dreyer J., China's Forty Millions: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Eberhard W., China's Minorities: Yesterday and Today.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1982.
    Eriksen T.H.,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Boulder, Co.: Pluto Press, 1993.
    Geertz C, 'The Integration Revolution: Primordial Sentiments and Civic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 in C.E.Welch Jr.e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1971
    Gellner E.,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Gladney D. C, Muslim Chinese: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oldstein M.C.& Beall C.M., 'China's Birth Control Policy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sian Survey, vol. 31, 1991
    Gordon M.,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Harrell S., 'Ethnicity, local interests, and the state: Yi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1990,32:3
    Heberer T, China & its National Minorities: 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Armonk, NY: M.E.Sharpe, 1989.
    Hecher M., Internal Colonialism: the Celtic Fringe in British National Development, 1536-1966.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Helgesen M.M., 'Central Asia: Prospects for Ethnic and Nationalist Conflict' in W.R.Duncan & G.P. Holman Jr.eds., Ethnic Nationalism and Regional Conflict: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 Yugoslavia. Boulder, Col.: Westview Press, 1994
    Hobsbawm E.J.,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Hout W., Capitalism and the World: Development, Dependence and the World System. Brookfield,
     Vt.: Edward Elgar, 1993.
    Kellas J.G.,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91.
    Keyes C, 'Towards a new formul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thnic group', Ethnicity, 1976, 3:3, pp.202-13.
    Kohn H., Nationalism: Its Meaning & History. Malabar, Fla.: Robert E. Krieger, 1982.
    Lattimore O., Pivot of Asia.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50.
    Leff C. S., 'Democratization and Disntegration in Muitinational States: the Breakup of the Communist States',World Politics, 1999:51, pp. 205-35.
    Lijphart A., 'The Power-Sharing Approach' in Montville J.V. ed., Conflict and Peacemaking in Multiethnic Society. Lexington: Lexington Books, 1989.
    Liu A.P.L., Communication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Mackerrsa C, China's Minorities: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Marger M.N.,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Americ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3rd ed. Bolme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1994.
    McMillen D.H., Chinese Communist Power & Policy in Sinkiang, 1949-73: Revolutionary Integration vs. Regionalism.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1976.
    Meller R., Nation, State, and Territory. London: Routledge, 1989.
    Moseley G. V.H., A Sino-Soviet Cultural Frontier, The lli Kazakh Autonomous Chou.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1996.
    Mulin C, 'Tibetan Conspiracy',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 5, Sep. 1975
    Nagengast C, 'Violence, Terror, and the Crisis of the State', Annual. Review Anthropology, 1994:23
    Olcott M.B., 'Central Asia: the Reformers Challenge a Traditional Society', in Lubomyr Hajda & M.Beissinger eds., The Nationalities Factor in Soviet Politics and Society. Boulder, Col.: Westview Press, 1990
    Oommen T.K., 'Introduction' in T.K. Oommen ed.,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 Identity.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1997
    Peterson W., 'Concepts of Ethnicity' in W.Peterson, M.Novak & P.Gieason eds., Concepts of Ethnicity.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yong Gap Min, 'A Comparison of Korean Mionorities in China and Japa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26:1,1992
    Rabushka A. and Shepsle K.A., politics in Plural Societies: a Theory of Democratic Instaility. Columbus: Charles E.Merrill, 1972.
    Rahmatullah Ahmad Rahmati, 'Inside Chinese Turkestan: A Fresh Look', Journal Institute of Muslim Affairs, 1986,vol. 7, no. 1, pp.275-82.
    Reiaji M.and Cynthia H., 'Nation-states and State-na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13:2,1969, pp. 140-58.
    Richmond A.H., 'Ethnic-Nationalism: Social Science Paradigm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111, 1987:2, pp.3-18.
    Roeder P.G., 'Soviet Federalism and Ethnic Mobilization', World Politics, 1991, no.43, pp. 196-2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