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力求在追踪该思想的过程中了解西方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和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以及改革,最后对于化解全球性风险给予启示。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阐述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与“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形成:西方福利国家自产生到变革经历了国家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演变,“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想和新主张。第二章阐述了吉登斯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和福利制度的改革。作为吉登斯福利思想的实践基础,首先要了解福利国家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具体主张。在全球化的今天,对福利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章在讨论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之后,提出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主要讨论积极的福利思想和社会投资型国家,这两点一方面可以对传统福利思想进行修正;另一方面是福利国家改革的指导思想。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对吉登斯福利思想在新时代的新思维——生态福利生态福利的提出是由于近期国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疫情等,当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时,就会把生存作为第一福利。第四章是关于吉登斯福利思想的启示。无论是在福利国家,还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着来自社会的风险和来自全球的风险。把社会风险称为人造风险,每个社会都在面对贫富差距的问题,由于贫富的悬殊,引起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有全球化风险,它的的威胁已经超出了国与国的界限。针对上述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发挥市场和国家的作用,在积极政府的带领下一起化解全球化风险。
This article research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latest western thought-Giddens "The Third Way". In the process of striving to followed this manner of thinking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welfare thought and the plight faced by welfare state and reform. And finally the resolution to resolve global risk. The essay is comprised of four parts:
     An accou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ocial welfare idea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 Third Way" welfare thought:The Western welfare states thought first developed from state interventionism, which eventually morphed to neo-liberalism, which then gave way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third way. "The Third Way" brought forth a few worthy, and workable ideas and opinions.It describes Giddens understanding of welfare states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welfare system. The foundation of the Giddens practical thinking comes from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welfare states, and all the problems associate with them. With this foundation, Giddens put forth reform and opinions of his own, which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of today has resulted in new challenges for welfare states.In the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the proposed Giddens "third way" welfare philosophy, focused on positive thought and the Social Investment welfare state, these two ideas one can modify the traditional welfare; other On the one hand is guiding the reform of the welfare stat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third way" theory, Giddens' Welfare Thought in the new era of new thought-ecological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is owing to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epidemics, etc., when human survival is threatened, it will put survival as the first welfare.The inspiration of Giddens's social welfare thought,whether it is for welfare states or the whole world are both facing the threats of risk arising from society and the whole world. Social risk can be knows as (named) man-made risk every society is facing wealth issues that have risen from the wid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which has lead to a complexity of problems.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s, effective analysis and control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hich have utilized the market and the state's ro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government to actively resolve the risks of globalization.
引文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①刘旭东.积极福利的理念及体系建构[M].载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版.第92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③尚庆飞,宋书琴.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N].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版.第1期
    ①张静,张陈.“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评析[N].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版.第3期
    ②臧秀玲.从消极福利到积极福利[J].社会科学,2004年版.第8期
    ③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版.第6期
    ④李纪才.英国“积极的福利社会”走出“摇篮”[N].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版.第6期
    ①李宏.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版.第1期
    ②王宏.“积极的福利国家”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年版.第13期
    ③张静,张陈.“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评析[N].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版.第3期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②'Goldilocks politics'.The Economist(19 December):P49 and 47
    ③Alan Ryan.Britain:recycling the third way,Dissent 46/2.siring 1999:P77-80
    ④[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①吴士余,欧阳景.背叛的政治—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页
    ①叶必丰,刘铁.西方行政法制理论演进的经济学基础[J].法商研究.2000年版.第5期
    ②[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9页
    ①叶必丰,刘铁.西方行政法制理论演进的经济学基础[J].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③钱承旦.寻求社会的公正——20世纪英国贫富问题及福利制度演进[J]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
    ①黄小花.社会保障与保险制度演进的人口学思考[J].金融学家.2000年版.第2期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8页
    ②汪华.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J].改革与战略.2008年版.第12期
    ①谭磊.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43页
    ②李宏.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版.第1期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① 贾琳.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及改革[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版.第8期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③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①贾琳.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及改革[J].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版.第8期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①李纪才.英国“积极的福利社会”走出“摇篮”[N].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版.
    ②黄超群.试析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J].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版.第3期
    ③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J].教学与研究.2003年版.第11期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页
    ②阮宗译.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M].新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167页
    ①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M],Polity Press,2000.P.52
    ①刘希梅,姚瑜滢.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N].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版.第1期
    ②王振华.第三条道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J].欧洲.2000年版.第5期
    ③刘希梅,姚瑜滢.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N].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版.第1期
    ①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页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③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④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②郑伟.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页
    ③[英]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②[英]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④[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⑤[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8页
    ①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②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7页
    ③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1页
    ④ 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M],Polity Press,2000.P.57
    ⑤ 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M],Polity Press,2000.P.117
    ①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
    ②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2页
    ③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M].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①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
    ②阮宗泽.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8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①尚庆飞,宋书琴.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J].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②尚庆飞,宋书琴.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J].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③厉以宁.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页.
    ④王明毅.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①刘希梅,姚瑜滢.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N].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版.第1期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①杨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J].教学与研究.2003年版.第11期
    ②王振华.第三条道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J].欧洲.2000年版.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①张明军.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J].国际观察.1999年版.第6期
    ②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版.第3期
    ①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①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②具道完.自下而上,建构生态福利国家[J].绿叶.2008年.第6期
    ③Midgley, J.Tracy.M.B.Livemore.M.Handbookofso-cialpolicy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0
    ④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①卢政春.工作权保障与劳工福利建构[J].东吴社会学报.2000年版.第9期
    ②具道完.自下而上,建构生态福利国家[J].绿叶.2008年.第6期
    ③范斌.福利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版.第91页.
    ①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②具道完.自下而上,建构生态福利国家[J].绿叶.2008年.第6期
    ①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③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5页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③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中央编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④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⑤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35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36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167页
    ②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① 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M],Polity Press,2000.P.57
    ② Tomorrow's Politics—The Third Way and Beyond,1999.P.5
    ①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阮宗泽.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刘旭东.积极福利的理念及体系建构[M].载湖北社会科学.2005.
    [4]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N].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
    [5]尚庆飞,宋书琴.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N].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
    [6]张静,张陈.“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评析[N].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7]臧秀玲.从消极福利到积极福利[J].社会科学,2004.
    [8]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9]李纪才.英国“积极的福利社会”走出“摇篮”[N].中国经贸导刊,2002.
    [10]李宏.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
    [11]王宏.“积极的福利国家”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
    [12]张静,张陈.“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评析[N].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3]具道完.自下而上,建构生态福利国家[J].绿叶.2008.
    [14]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9.
    [15]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中央编辑出版社.1998.
    [16][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17]吴士余,欧阳景.背叛的政治—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2.
    [18]叶必丰,刘铁.西方行政法制理论演进的经济学基础[J].法商研究.2000.
    [19][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0]黄小花.社会保障与保险制度演进的人口学思考[J].金融学家.2000.
    [21]汪华.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J].改革与战略.2008.
    [22]谭磊.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3]李宏.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
    [24]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5]贾琳.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及改革[J].国际资料信息.1999.
    [26]张士昌,陶立明,朱皓.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7]黄超群.试析英国“福利国家”的困境[J].历史教学问题.2000.
    [28]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J].教学与研究.2003.
    [29][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0]刘希梅,姚瑜滢.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N].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
    [31]王振华.第三条道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J].欧洲.2000.
    [32][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3]郑伟.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4][英]布莱尔.新英国一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35]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M].重庆出版社,2003.
    [36]杨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J].教学与研究.2003.
    [37]张明军.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J].国际观察.1999.
    [38]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J].中国社会科学.2000.
    [39]范斌.福利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0]卢政春.工作权保障与劳工福利建构[J],东吴社会学报.2000.
    [41]Midgley, J. Tracy. M. B. Livemore, M.Handbookofso-cialpolicy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0
    [42]Anthony Giddens.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M], Polity Press,2000.
    [43]Jeff Faux. lost the third way. Dissent 46/2. spring 1999
    [44]Tomorrow's Politics—The Third Way and Beyond,1999. P.5
    [45]Alan Ryan. Britain:recycling the third way, Dissent 46/2. siring 1999:
    [46]'Goldilocks politics'.The Economist(19 December)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