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职务犯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宋代的职务犯罪是指宋代官吏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职务行为中的各类违法行为的总称。为揭示宋代职务犯罪的特点,勾勒其演化的态势,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其加以探讨。在宏观层面,应探讨宋代的职务犯罪抑制举措及其实施状况,以便能够从整体上对宋代职务犯罪作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在微观层面,应选取宋代职务犯罪的几个高发领域,剖析其中的职务犯罪现象,以便归纳概括其共同特点。
     从宋代抑制官员职务犯罪举措的角度来看,宋代重视对于官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制定有细密的法规,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对犯罪官员的惩治并不一味崇尚严刑峻法,而是采取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策略,属于一种“制度防范型”的职务犯罪抑制举措。这种抑制举措在一定时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它毕竟仍只是人治的产物,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宋代官员的职务犯罪问题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而且在特定时期还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态势。大体上,北宋前期和中期的官员职务犯罪问题还不是特别严重,而北宋晚期和南宋时期的官员职务犯罪问题则较为突出,某些方面的职务犯罪问题甚至还直接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构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宋代职务犯罪立法的角度来看,北宋立法沿袭唐律,对于官吏职务犯罪的分类,采用赃罪、私罪、公罪的三分法,而南宋绍兴年间则针对官员职务犯罪问题,又制定有民事律,出现了包括民事罪在内的四分法。民事罪的出现,从侧面表明宋代官员直接侵害被施政对象利益的职务犯罪行为日益增多,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致统治者感到有必要专门立法,对其进行专项治理。
     从宋代抑制吏人职务犯罪举措的角度来看,宋代政权不能在体制上对于吏人职务犯罪问题形成有效预防,对于犯罪吏人的惩治则过于依赖于事后的刑事制裁,抑制方式较为单一,属于一种“严刑峻法型”的职务犯罪抑制举措。由于宋代抑制吏人职务犯罪举措的相对滞后,其吏人的职务犯罪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两宋的吏人职务犯罪问题都很突出,而北宋晚期以及南宋时期的问题则无疑更为严重一些。
     以被施政对象的人身权益和财产利益为直接侵犯对象,这是宋代官员职务犯罪问题与吏人职务犯罪问题所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直接侵犯被施政对象人身权益和财产利益的犯罪特点,在经济活动和司法活动中的职务犯罪问题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在经济活动中,宋代官吏普遍存有违法科配、违法征收田赋、违法征收商税等职务犯罪问题。这三类经济型的职务犯罪问题,既具有相近似的违法表现,也具有相近似的犯罪危害后果。其近似的违法表现,即是说它们都是“擅行科率”的违法行为;其近似的犯罪危害后果,则是说它们都构成了对于被施政对象的财产权益方面的直接侵害。在司法活动中,宋代的司法官吏普遍存有违法缉捕、违法审判和违法监禁等职务犯罪问题。这三类司法渎职型的职务犯罪,同样具有相近似的违法表现以及相近似的犯罪危害后果。其近似的违法表现,即是说它们往往都是一些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其近似的犯罪危害后果,则是说它们大都构成了对于被施政对象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方面的直接侵犯。从犯罪危害后果的方面来看,它的共同点都是利用职权“害民”,可以说,这六类广泛存在于经济活动和司法活动中职务犯罪问题,是恰与绍兴年间民事罪立法的范围基本一致的。
     违法科配是宋代常见的一类直接侵害百姓财产权益的职务犯罪问题,其突出表现则是违法摊派。宋代的科配有合法与违法之别,应注意区别“合法科配”与“违法科配”,也应注意纠正在以往研究中存有的将和买、科买、科配混为一谈的误解。宋代的和买是政府采购,科买是政府征购,由于诸种原因,官府在进行和买、科买的过程中经常实施违法摊派,从而产生出违法科配的问题。宋代的违法科配问题还广泛存在于与征榷有关的诸多经济领域之中,在榷盐、榷酤、榷茶、坑冶、市易等方面都有体现,既是宋代职务犯罪问题恶化的表现,也是宋代征榷制度恶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立法、司法上看,尽管宋代中央政权试图取缔违法科配,并将其规定为犯罪性质,然而由于惩治的力度甚是微小,难以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究其原因,这与宋中央政权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非法科配”的获利者有莫大关系。
     宋代违法征收田赋问题非常突出,广泛存在于田赋征收的每一个主要流程之中。在二税簿书编制过程中,其职务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地体现为乡司的各种徇私舞弊行为。在田赋受纳环节,负责田赋受纳的官员主要通过“预借税租”、“加耗”、“斛面”、“违法支移”、“违法折变”以及公然破坏钞簿核销制度等手段违法增加田赋实际征收额,极大地增加了宋代纳税人的实际赋税负担,直接侵害了纳税人的财产权益;负责具体田赋受纳的吏人则通过“预借税租”、“揽纳税租”等手段趁机侵吞渔利或者收受贿赂。在田赋拘催环节,主要是“提前拘催”、“重叠催税”以及勒令“代输”,增加了纳税人的赋税负担,而且进一步加大了赋税不均,加深了社会矛盾。宋代的田赋违法征收问题尽管颇为严重,宋代法律中有关的违法征收田赋犯罪方面的治罪规定也颇为齐全,然而因此而被治罪的官员却并不多见,这表明宋代最高政权在惩治官员违法征收田赋方面的立法具有相当的欺骗性与伪善性。
     宋代的违法征收商税问题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府私自设置征税机构、额外增置征税官吏、巧立名目盘剥商旅以及将商税课额摊派给百姓承担等违法行为。这一系列职务犯罪问题以及在处置对于这些职务犯罪问题时的态度,不仅反映了宋代基层政权的吏治腐败,也彰显了宋代中央政权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自利倾向,反映了宋代财政体制上的过度集权所造成的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对于官吏违法征收商税问题,宋廷亦应承担一定的罪责。
     宋代的司法体制对于其司法职务犯罪问题有一定的影响。出于维持专制统治的需要,宋代统治者既要采取措施防止官吏滥用司法权力激化社会矛盾,又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于人民的防范和镇压,从而使其司法体制呈现出“督捕”和“慎审”并存的特征。这种独特的司法体制将宋代司法职务犯罪问题主要导向了违法缉捕与违法监禁。尤其是针对“盗贼”而制定的督捕制度,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尉司滥用缉捕权的一个制度性成因。
     宋代在财政方面的高度集权对司法职务犯罪问题也有很大影响。财政体制上的高度集权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冲突,造成地方财政困窘,由此带来地方政府的司法经费短缺,并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宋代在审判制度方面的优势,影响了其抑制职务犯罪功效的进一步发挥。吏人滥用司法权以敛财的问题突出,不仅体现为违法缉捕、违法监禁,而且还体现为司法诉讼过程中的受财枉法问题。伴随着宋代政治日渐黑暗,北宋晚期以迄南宋灭亡,审判官员“科罚民财”的职务犯罪也开始出现并呈现蔓延态势,这种滥用审判权的职务犯罪行为对于被施政对象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利的侵害程度很深。
     司法职务犯罪的一般特征是渎职,而从宋代各种司法权力滥用的表现及其成因来看,它不仅具备渎职的共性,而且还具备突出的非法牟利的个性。贪赃问题与司法权滥用问题相交织,乃是宋代司法职务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反映出司法职务犯罪对民众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直接侵犯程度之深。违法科配、违法征收田赋、违法征收商税等存在于经济领域中的“擅行科率”类型的职务犯罪,其特征固然是非法侵害被施政对象的财产利益,然而为了实现这种侵夺财产的目的,不法官吏往往违法运用司法权力,以侵犯被施政对象的人身权利为威胁手段。因而,这两类直接侵害民众利益的职务犯罪行为,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它们并非各自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在很多情况下,二者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enomenon of duty crimes in Song dynasty.
     For the perspective of duty crimes suppression measures, the officials developed the detailed regulations, improved the relevant system for they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 the duty crimes in Song dynasty. The punishment of crime officers are not blindly advocating harsh laws, but to take to prevent mainly, supplemented by punishment strategies, which is a“system of preventing type”initiative. It has a good effec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However, it has its limitations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ong dynasty because this suppression is the rule of man still moves product of society. The duty crime was not yet to be resolved and at a particular time also shows a more serious situation.
     For the perspective of duty crimes legislation, the legislation of Song dynasty followed the Tang dynasty. The officers’duty crimes were classified into ZangZui, private crime and public crime trichotomy. In Shaoxing year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used quadruplicity to classify the crimes, civil offense occurred. The emergence of a civil offense show that the Song officials directly against the public interests by virtue of increasing crime, so the rulers feel the need to introduce specific legislation and special treatment of its.
     For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on of minor official duty crimes, the punishment of crimes officials relied on penalty. The prevention method is single, which is a“harsh punishment-based”initiative. The duty crimes for the minor officials are serious because it is out of control long-term, which is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nterest to the people and direct violation of the object, that is common feature of the phenomenon for the official and minor officials duty crimes in Song dynasty. This kind of direct infringement of the interests of people with duty crimes, mainly embodied in two types: one is widespread in the economic field, the illegal Kepei and tax collection law, business tax law, which is an economic model of duty crimes; the other exists in arrest, trial, imprisonment and other judicial acativities, which is a kind of judicial misconduct model of duty crimes with the feature of“harm the people”. Both types of duty crimes are exactly similar to the civil crimes legislation Shaoxing years.
     Illegal Kepei is a common duty crimes type in Song dynasty, which is a direct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ople, and it features is illegal assessed. Kepei in Song dynasty was divided into other legal and illegal,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egal Kepei and illegal Kepei. We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rrec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Hemai, Kemai, Kepei in the past. Hemai in Song dynasty was one way for government procurement;Kepei was one way for government expropriation by purchase. Kepei was one way for government expropriation by purchase. The government often did illegal assessment during Hemai and Kemai,which developed to illegal Kepei. It also prevailed in the field of Zhengque and reflected in Queyan, Quegu, Quecha, Kengzhi, Shiyi, which was a product of the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Zhengque system. From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oint of view, while the government tried to ban the illegal Kepei, it did not work.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tself is to some extent illegal Kepei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earn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the two tax book, the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crimes reflect a variety of favoritism for the township secretary behavior. In the link of receiving land tax, the receiving officers were responsible for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land tax actually collected through“renew and bespeak rent tax”,“cups noodles”, "illegal expenditure shift”,“illegal fold change" and other illegal means, which increased the people’s actual tax burden Song. The specific receiving minor officiers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profit or misappropriation of accepting bribes through the“renew and bespeak rent tax”,“get tax rent”, and so on. The illegal land tax collection phenomenon in Song dynasty is even though quite common, the related requirements are complete, but the officials were very few who was punished by it. It showed that the government imposed criminal punishment in the land tax law has a very deceptive and hypocritical feature in Song dynasty.
     The phenomenon of illegal expropriation of business tax in Song dynasty was prevailed. It mainly presented as establishing taxation institutions without authorization, increasing the extra officials and apporting the business tax quantity to other citizens. These illegal expropriation phenomenona is not only a reflection of the corruption of official management in Song dynasty, but also from one side of the situation reflects the seriou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nancial interests brought about by the highly centralized financial in Song dynasty. The phenomenon of illegal collection for the business tax, the Song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blame. The judici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 has influence on the judicial duty crimes in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need to maintain of authoritarian rule, both the officials to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judicial power and intensify social contradictions, but also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repression for the people. So that it shows Du Bu and prudent trial features co-exist for the judicial system. This unique judicial system will mainly guide the judicial duty crimes to illegal arrest and illegal imprisonment. Especially for the thiev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u Bu system has led to the abusing use the arresting right in a large extent.
     The highly centralized power in financial affect the judicial duty crimes. The highly centralized financial system led to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 of local fiscal stress, judicial shortage of funds, to a certain extent offset the advantage of justice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nd affects the further play for the effectiveness prevention of duty crimes. Minor officials abuse the judicial power to collect money, not only by the illegal arrest, illegal imprisonment, which also reflected in the judicial proceedings by the financial pervert the law. With the increasingly dark political in Song dynasty, from the last year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who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trial officials“fine the wealth of the people”phenomenon began to appear and spread. The abuse of jurisdiction duty crimes committed in the high level of personal interes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judicial duty crimes are dereliction of duty. All judicial powers abuse and its motivation of view in Song dynasty, it is common not only with dereliction of duty, but also have highlighted the illegal profit-making personality. Bribes phenomenon intertwined abuse of judicial power,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judicial duty crimes in Song dynasty, while it reflects the direct infringement against property rights, personal rights. Illegal Kepei, illegal land tax collection, illegal expropriation of business tax, were a kind of“Shan Xing Ke Shuai”duty crimes existed in the economic field. Its feature is illegally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llegal plunder of economy for the people, the officers often illegally use judicial power as a means. So these two types of duty crimes directly against the public interest may seem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ut in fact they are not each in isolation, but interrelated. In many cases, they ha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means.
引文
①车承军:《论职务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②康树华、胡戎恩:《论职务犯罪的几个问题》,检察实践2002年第6期。
    ③刘海渤:《论职务犯罪及其防范与惩治》,公安研究2004年第7期。
    ④张穹:《职务犯罪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⑤樊凤林、宋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②陈兴良:《职务犯罪认定与处理实务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顾昂然:《职务犯罪的若干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4期,也有近似表述。
    ③孙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④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新京报》2004年12月31日。
    ⑤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①王凤垒:《论我国刑法职务犯罪的主体》,郑州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职务”条,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483页。
    ①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①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文史哲》2003年第1期。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解试出职·旁照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0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10《同职犯罪·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10《同职犯罪·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页。
    ①窦仪:《宋刑统》卷2《以官当徒、除名、免官、免所居官》,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差补·旁照法·职制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8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敕·职制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0—561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格·赏格》,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页。
    ⑤窦仪:《宋刑统》卷2《以官当徒、除名、免官、免所居官》,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①窦仪:《宋刑统》卷5《同职犯罪》,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0页。
    ②窦仪:《宋刑统》卷23《过失杀伤》,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10页。
    ③窦仪:《宋刑统》卷5《公事失错自觉举》,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①钱大群、孙国华:《职务犯罪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②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③胡世海:《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蒋小燕、王安异:《渎职罪比较研究》,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张俊霞:《渎职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③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④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窘境及其影响》,《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⑤张邦炜:《论北宋晚期的士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⑥杨建宏:《略论宋代“内降”与国家权力的运行》,《求索》2004年第11期。
    ⑦范立舟、蒋启俊:《两宋赦免制度新探》,《暨南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⑧张邦炜:《宋代官吏经济违法问题考察》,《社会科学研究》1986第1期。
    
    ①唐自斌:《试论南宋封建法制的败坏及原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4期。
    ②陈益民、刘莉萍:《宋代的吏治整顿及其效果》,《历史教学》1996年第3期。
    ③郑强胜:《宋代吏风初探》,《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④李峰:《论北宋“不杀士大夫”》,《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
    ⑤乐文华、杨霞飞:《试论北宋末年吏治腐败的原因》,《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8期。
    ⑥周启志:《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
    ⑦孙之智:《论宋代的皇权、刑罚与大赦》,《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⑧袁东梅、刘鹏:《从吏治腐败看宋代治吏之弊》,《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⑨侯民义:《中国古代惩贪肃贿的历史考察及经验教训》,郑州大学2002年法律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⑩张学松、刘双《论宋代官吏贪墨的手段、危害及社会根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期。
    11刘双《宋朝官吏贪赃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12薛梅卿《宋朝宽典治吏于风不清刍议》,《法制建设》1987年第5期。
    13薛梅卿《宋朝矜贷赃吏之法评介》,《法学评论》1994年第4期。
    14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5—239页。
    15薛梅卿《中国古代惩贪法律的实施及其昭示》,《法学家》1996年第4期。
    16史旺成:《宋初对官吏贪污受贿的惩处》,《中州学刊》1985年第2期。
    17齐源:《浅论宋初严惩赃吏》,《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18郭文佳:《宋代官员优恤述论》,《求索》2005年第6期。
    
    ①甄庆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②屈超立:《宋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简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1期。
    ③贾玉英:《试论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仓法》,《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④路育松:《试论王安石对吏禄的改革》,《安徽史学》1999年第2期。
    ⑤金中枢:《宋代严惩赃吏》,(台)《宋史研究集》第22辑。
    ⑥曹海科:《试论北宋初年的法制与吏治》,《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
    ⑦程涛:《宋初的惩贪与倡廉》,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历史学硕士论文。
    ⑧林久贵:《宋开国五十年之吏治》,《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3期。
    ⑨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⑩陈骏程、张其凡:《论宋初皇帝的法治思想与实践》,《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1淮建利:《北宋初年惩贪措施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12梁凤荣:《论北宋前期治吏惩贪的特点》,《史学月刊》1996年第5期。
    13谭平:《宋朝与明朝治官的对比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马茂军:《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15刘双:《宋代惩治官吏贪赃对策述论》,《中州学刊》2007年第2期。
    16何宪景:《让贪官在仕途上寸步难行,终身为人不齿:宋代惩贪“教而后刑”》,《新闻月刊》2003年第2期。
    17涂耀军:《宋代对官员经济犯罪的制约机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18韩瑞军:《略论宋代官吏经济犯罪的防范机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2期。
    19方宝璋:《略论宋代财政监督机制》,《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4期。
    20王永贞:《宋朝预防官吏经济犯罪的法律措施》,《聊城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
    21江必新:《两宋消弭官吏贪赃心理的法律对策》,《法学实践》1985年第4期。
    22谭学书《宋王朝反腐败简论》,《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①汪圣铎:《宋朝如何抑制官员贪赃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②郭东旭:《宋朝以赃致罪法略述》,《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③郭东旭:《宋朝的物价变动与计赃论罪》,《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
    ④郭东旭:《论宋代防治官吏经济犯罪》,《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刘子健:《宋人对胥吏管理的看法》,《中国史研究》港台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1986年第1期。
    ⑥郑辉:《吏强官弱:宋代奇特的政治现象——简论宋朝吏的地位及官吏关系》,《历史教学》2005年第9期。
    ⑦高美玲:《宋代的胥吏》,《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⑧祖慧:《论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响》,《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
    ⑨赵忠祥:《试析宋代的吏强官弱》,《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⑩赵忠祥:《宋代吏胥的职能浅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11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文史哲》2003年第1期。
    12苗书梅:《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1期。
    13雷家宏《宋代“弓手”述论》,《晋阳学刊》1993年第4期。
    14黄宽重:《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5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16李金水:《论北宋职役的财政属性及其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
    17张文瑞:《宋代乡村行政管理体制初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18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演变趋势初探》,《学术论坛》2007年第1期。
    19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缉刊》2004年第2期。
    20刁培俊:《乡村中国家制度的运作、互动与绩效——试论两宋户等制的紊乱及其对乡役制的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21贾文龙、潘丽霞:《宋代县制改良与积困问题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①王棣:《宋代乡司在赋税征收体制中的职权与运作》,《中州学刊》1999年第2期。
    ②刁培俊:《宋代的富民与乡村治理》,《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
    ③刁培俊、张国勇:《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④谷更有、尹子平:《宋代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⑤郭文佳:《宋代乞丐囚徒救助论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⑥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⑦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河北大学2005年历史学硕士论文。
    ⑧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⑨白智刚:《北宋州县刑狱执行具体情况之探讨》,香港中国史研究会《宋史论文集》1994年版。
    ⑩郭东旭、郑迎光:《宋代司法腐败现象简论》,《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1沈国峰:《古狱制述略》,西北政法学院科研处编《法史研究论文集》1983年版。
    12朱德魁:《从纵囚的论争看唐宋法制的宽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①吕志兴:《宋代司法中的分权与监督制度初探》,《中央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3期。
    ②季怀银:《宋代法官责任制度初探》,《中州学刊》1993年第1期。
    ③郑颖慧、谢志强:《略论宋代法官审判活动之法律责任》,《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④郑颖慧:《宋代法官受理诉讼制度探讨》,《南都学坛》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6期。
    ⑤许怀林:《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宜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⑥雷家宏:《从民间争讼看宋朝社会》,《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⑦郭东旭、马永娟:《宋朝民众争讼中自残现象浅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⑧郭东旭、魏磊《宋代“干证人”法制境遇透视》,《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⑨郑颖慧:《宋代司法官吏职务犯罪研究》,河北大学2003年历史学硕士论文。
    ⑩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贾玉英:《略论宋代御史六察制度——兼与刁忠民同志商榷》,《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
    12刁忠民:《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
    13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4李俊清:《宋代对政府官员的法律监督》,《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3期。
    15肖建新:《论宋朝的弹劾制度》,《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
    16齐涛:《巡院和唐宋政体的转化》,《文史哲》1991年第1期。
    17肖建新:《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西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18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
    19袁刚:《宋朝台谏和地方监司概略》,《法学杂志》2003年第7期。
    20李岭:《试析宋代的台谏制度与皇权的巩固》,《集宁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
    
    ①袁俊杰:《论宋代御史台督察制度》,《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②王涛、张基奎:《宋代台谏制度略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③李青:《唐宋监察制度初探》,《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④金圆:《宋代监司制度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3期。
    ⑤修晓波:《宋代监察制度适应集权统治发生的新变化》,《中国监察》2006年第11期。
    ⑥冯锦:《北宋司法监察制度述论》,《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⑦黄纯艳:《宋代登闻鼓制度》,《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⑧赵彦龙:《夏、宋公文稽缓制度浅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版2003年第1期。
    ⑨游彪:《宋朝邮政管理体制的一个侧面——以进奏院的职责与官方文书的分类为中心》,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⑩李华瑞、郭志安:《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11苗书梅:《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5期。
    12王曾瑜:《宋朝卖官述略》,《史学集刊》2006年7月第4期。
    13朱瑞熙:《看宋代官员如何公务用餐(下)》,《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
    14朱瑞熙:《宋代官员公费用餐制度概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15朱瑞熙:《宋代官员礼品馈赠管理制度》,《学术月刊》2001年第2期。
    16陈明光:《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17陈明光:《宋朝逃田产权制度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迁》,《文史哲》2005年第1期。
    
    ①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②朱琳:《宋代荒政的历史考察和经济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8期。
    ③宋乾、宋艳玲:《试论宋代严禁略卖人口》,《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期。
    ④贺达、邱书林:《宋代官员外贸走私腐败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⑤徐红:《论宋朝政府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⑥韩瑞军:《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官吏经商》,《江苏商论》2007年第2期。
    ⑦郎国华:《祸患无穷的宋代官吏营商》,《领导之友》2006年第4期。
    ⑧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130页。
    ⑨罗益章:《宋代官吏的私盐贩卖》,《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⑩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苗书梅:《宋代黜降官叙复之法》,《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2张其凡、金强:《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学术研究》2004年第3期。
    13程天芹:《试论北宋黜降官问题》,西北大学2006年历史学硕士论文。
    14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和叙复的特点》,《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5杨世利:《北宋贬降官叙复法述论》,《黄花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6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17吕志兴:《宋代配刑制度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期。
    18何兆泉:《论宋代宗室的法律管理》,《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9徐东升:《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史学月刊》2007年第1期。
    20魏殿金:《宋代适用于犯罪官员的资格刑》,《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1魏殿金:《宋代的换刑制度》,《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2杨芹:《宋代流刑考——以流沙门岛的情况为主要事例》,《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①伊敏:《北宋沙门岛之免死流浅议》,《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②伊敏:《宋代流刑考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③陈俊程:《宋代官员惩治研究》,暨南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④郭成伟、肖金龙:《中华法案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①戴建国:《宋代法律制度史研究述评》,载于《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1900—2000)》,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20页。
    ①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官”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83页。
    ①《左传译注》卷2《桓公二年》,蒋骥骋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5页。
    ①窦仪:《宋刑统·进刑统表》,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①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85页。
    ②赵翼:《廿二史札记校正》卷24《宋初严惩赃吏》,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25—527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乾德五年春正月辛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7—188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开宝元年五月丙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2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乾德五年二月戊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1页;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张美镇沧州》,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6—17页。
    ④田况:《儒林公议》,储玲玲整理,《全宋笔记》第1编第5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
    ⑤脱脱:《宋史》卷270《冯赞》,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263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三月戊午朔,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3页。
    ⑦司马光:《涑水记闻》卷3《钱俶贿赵普》,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1页;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6《赵韩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①杨亿:《杨文公谈苑·江南后主遗银五万两》,黄鉴笔录,宋庠整理,李裕民辑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页。
    ②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太祖宠待赵普如左右手》,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页;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2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开宝四年三月丁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2—263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开宝四年十一月壬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5页。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二年三月丙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页。
    ⑥脱脱:《宋史》卷1《太祖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开宝四年十一月壬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5页。
    ⑧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2《论事任事》,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9—260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三月丙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41页。
    ②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8《高宗皇帝建炎四年(起七月尽十二月)》,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6熙宁五年闰七月乙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47页。
    ⑤脱脱:《宋史》卷199《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85页。
    ⑥《宋会要辑稿》帝系11之12,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9页。
    ⑦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杯酒释兵权》,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页。
    ⑧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7《高宗皇帝七(建炎四年起正月尽六月)》,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戊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48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天宝五年十二月乙卯,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3页。
    ③杨万里:《诚斋集》卷69《转对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589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征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4页。
    ①脱脱:《宋史》卷3《太祖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页。
    ②佚名:《宋大诏令集》卷200《改窃盗赃计钱诏》,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39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0元祐八年正月丁亥条,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417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5《刑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44页。
    ⑤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7《上徽宗论惟才是用无系一偏》,明崇祯八年刻本。
    ⑥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2《高宗皇帝(绍兴二年起七月尽十二月)》,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53页。
    ⑦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5《伊川先生语一·入关语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脱脱:《宋史》卷3《太祖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51页。
    ②陈亮:《陈亮集(修订版)》卷1《上孝宗皇帝第三书》,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13页。
    ③陈亮:《陈亮集(修订版)》卷1《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页。
    ④陈亮:《陈亮集(修订版)》卷11《人法》,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5页。
    ⑤蔡襄:《宋端明殿蔡学士忠惠公文集》卷22《国论要目·任材》,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⑥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9页。
    
    ①赵升:《朝野类要》卷3《赐出身》,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6页。
    ②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第519页。
    ③脱脱:《宋史》卷162《职官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800页。
    ④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45《论风俗札子》,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⑤赵翼:《廿二史札记校正》卷25《宋制禄之厚》,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4页。
    ①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续集》卷36《谏官御史其职各略》,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参见贾玉英:《宋朝监察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0页、第122—124页、第144—153页、第244—247页、第279页、第302—305页。
    ③参见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17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月辛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890页;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4页。
    ②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17《慎刑》,明崇祯八年刻本。
    ③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④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2页。
    ⑤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8页。
    ⑥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华正书局1975年版,第417页。
    ⑦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98《法令》,明崇祯八年刻本。
    ⑧苏洵:《嘉祐集》卷5《用法》,钱华、齐玫整理,《唐宋八大家全集》第5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098页。
    ⑨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68《法度总论》,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⑩叶适:《叶适集》卷12《法度总论二》,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89页。11陈亮:《陈亮集(修订版)》卷1《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页。12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附录1《宋史纪事本末叙》,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91页。
    ①王应麟:《玉海》卷32《御制箴赞颂》,合璧本,中文出版社1977年版,第651页。
    ②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2《太宗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③佚名:《宋大诏令集》卷200《令中外臣僚读律诏(端拱二年十月己巳)》,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42页。
    ④《宋会要辑稿》选举13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473页;又见佚名《宋大诏令集》卷200《令幕职州县官习读法书知通幕职州县官秩满试法书诏(雍熙三年九月癸未)》,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42页,内容相同,文字略有出入。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六月戊辰,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1页。
    ⑥洪迈:《容斋随笔·容斋续笔》卷1《戒石铭》,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0页;聊刚:《高峰文集》卷1《御制戒石铭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汪应辰:《汪文定公集》卷9《记戒石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76页;王应麟:《玉海》卷31《御制碑铭》,合璧本,中文出版社1977年版,第641页。
    ⑦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2《太宗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0页。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开宝九年十月乙卯,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82页。
    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端拱元年十二月乙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2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4景祐元年二月乙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65页。
    ②《宋会要辑稿》帝系2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6页。
    ③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2《太宗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杨亿:《杨文公谈苑·太宗论内忧外患》,黄鉴笔录,宋庠整理,李裕民辑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00页。
    ④李攸:《宋朝事实》卷2《登极赦》,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1—25页。
    ⑤李攸:《宋朝事实》卷16《兵刑》,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78页。
    ⑥《宋会要辑稿》帝系11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5页。
    ⑦《宋会要辑稿》帝系11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9页。
    
    ①苗书梅:《宋代黜降官叙复之法》,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②汪圣铎:《宋朝如何抑制官员犯罪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二月丙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88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212页。
    ⑤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41《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华正书局1975年版,第444—445页。
    ①《宋会要辑稿》帝系11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8页。
    ②《宋会要辑稿》帝系11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9页。
    ③佚名:《宋史全文》卷24下《宋孝宗二》乾道三年闰七月丙寅,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2页。
    ④脱脱:《宋史》卷22《徽宗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18页。
    ⑤脱脱:《宋史》卷158《选举四·铨法上》,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11页。
    ⑥佚名:《靖康要录》卷10靖康元年八月一日,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3页。
    ⑦佚名:《靖康要录》卷15靖康二年五月四日,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4页。
    ⑧《宋会要辑稿》选举28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691页。
    ⑨脱脱:《宋史》卷19《徽宗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58页。
    ①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1崇宁五年二月丙寅,王瑞来校补,中华书局1956年,第725页。
    ②脱脱:《宋史》卷356《许敦仁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203页。
    ③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48雷观《上钦宗乞择相》,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3页。
    ④佚名:《靖康要录》卷2靖康元年二月十五日,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8—39页。
    ⑤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50陈公辅《上钦宗条画十二事》,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0页。
    ⑥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55程瑀《上钦宗乞内中置籍录台谏章疏》,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16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3—8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37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9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41页。
    ⑨脱脱:《宋史》卷472《蔡京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724页。
    ①张邦炜:《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天府新论》2000年第1期。
    ②曾敏行:《独醒杂志》卷8“蔡京请直以御笔付有司”条,朱杰人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3—74页。
    ③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27,转引自张邦炜:《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天府新论》2000年第1期。
    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8“蔡京请直以御笔付有司”条,朱杰人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⑤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23余应求《上钦宗论御笔中旨》,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⑥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22《小人创御笔之人》,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⑦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二十五,宣和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戊午,海天书店1939年版,甲247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9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41页。
    ⑨张邦炜:《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天府新论》2000年第1期。
    ①吕本中:《官箴》,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97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页。
    ③周密:《癸辛杂识》后集“雅流自居”条,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5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页。
    ⑤吕本中:《官箴》,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①熊克:《中兴小记》卷14绍兴三年五月壬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卷135《论知县俸》,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③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7《小官受俸》,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18—719页。
    ④许应龙:《东涧集》卷8《汰冗官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72页。
    ⑥佚名:《宋史全文》卷36《宋理宗六》景定三年七月丙辰,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9—2380页。
    ①参见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289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4页。
    ③佚名:《宋史全文》卷36《宋理宗六》景定二年正月癸亥,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9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15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94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47—4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79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2页。
    ①佚名:《宋史全文》卷25上《宋孝宗三》乾道五年九月丁巳,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3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15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1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1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94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3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6页。
    ⑦佚名:《宋史全文》卷36《宋理宗六》景定元年八月丙申,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5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94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41、4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94—4095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6《建炎至嘉泰申严赃吏之禁》,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7—148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19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72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39、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9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公使库》,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4—395页。
    ④程树德:《九朝律考》卷1《公罪》,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00页。
    ①群众出版社编辑部:《历代刑法志·晋书·刑法》,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②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第11章《名词解释》,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237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页。
    ④《永乐大典》卷14628,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10页。
    ①张纲:《华阳集》卷15《乞除民事一条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①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第5章《犯罪构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0,绍兴十九年八月辛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90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1,绍兴二十年十二月辛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25页。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8《选举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28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1绍兴二十年十二月辛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24—2625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9,绍兴十九年三月庚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80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6绍兴十七年三月壬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27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9,绍兴十九年三月庚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80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2绍兴二十一年七月癸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41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1绍兴二十六年正月戊辰,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809—2810页;张纲:《华阳集》卷15《乞除民事一条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23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22页。
    ③脱脱:《宋史》卷179《会计》,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35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57之9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698页。
    ⑤脱脱:《宋史》卷179《会计》,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355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23页。
    ①苏辙:《龙川略志》卷5《议定吏额》,俞宗宪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差补·旁照法·职制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8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24页。
    ①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49之10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8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差补·随敕申明·职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8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差补·随敕申明·职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8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差补·随敕申明·职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7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10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6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49之10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8页。
    ③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黠吏为公私之蠹者合行徒配以警其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34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6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53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52《停降·令·吏卒令》,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页。
    ④赵升:《朝野类要》卷4《罚直》,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42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64、6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53—6654页。
    ⑥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冒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4页。
    ⑦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违法害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2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铅山赃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8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责县严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9页。
    ③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受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1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乡司卖弄产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3页。
    ⑤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应经徒配及罢役人合尽行逐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4页。
    ⑥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去把握县权之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7页。
    ⑦王曾瑜:《宋朝的吏户》,新史学第4卷第1期。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2至道三年九月壬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84页。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七月壬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7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10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6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2《州县吏额》,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1页。
    ③苏轼:《苏轼文集》卷26《上神宗皇帝书》,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39页。
    ④陆九渊:《陆九渊集》卷8《与赵推》,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2页。
    ⑤陆九渊:《陆九渊集》卷8《与赵推》,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2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10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6页。
    ⑦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慢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7页。
    ①叶适:《叶适集》卷14《吏胥》,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08—809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2《汰去贪庸之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0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丁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59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0元祐元年九月丁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438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9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1元丰八年十一月丙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646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2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0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1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7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8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35,中华书局2006年,第5465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53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54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498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0、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1—5472页。
    ①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0《市籴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5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6天圣六年四月癸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71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4熙宁四年六月庚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448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8元祐元年九月丁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437页。
    ⑤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提举司差散本钱申乞省罢华亭分司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36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39页。
    ①脱脱:《宋史》卷316《包拯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17页。
    ②王得臣:《麈史》卷上《惠政》,黄纯艳整理,《全宋笔记》第1编第10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3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支移折变》,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3页。
    ④包拯:《包拯集校注》卷2《请罢同州韩城县铁冶务人户》,杨国宜校注,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106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5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8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5、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9页。
    ④胡舜陟:《胡少师总集》卷1《奏劾朱勔疏》,续修四库全书本,上?偶霭嫔?2002年版,第208页。
    ⑤胡舜陟:《胡少师总集》卷1《再劾朱勔疏》,续修四库全书本,上?偶霭嫔?2002年版,第209页。
    ⑥董弅:《闲燕常谈》,笔记小说大观丛书,进步书局1935年版,第34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8页。
    ②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41《论知县阙官札子》,明崇祯八年刻本。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49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7页。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50页。
    ⑦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7页。
    ⑧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0《上周侍御札子》,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83页。
    ①聊刚:《高峰文集》卷1《投省论和买银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②楼钥:《攻媿集》卷26《论军器所冗费》,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69页。
    ③范仲淹:《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军须杂物》,李勇先、王蓉贵点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4页。
    ④欧阳修:《欧阳永叔集·奏议集》卷1《再论按察官吏札子》,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页。
    ⑤沈括:《沈氏三先生长兴集》卷40《故天章阁待制沈兴宗墓志铭》,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⑥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22,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169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4元丰五年三月乙酉,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800页。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9元丰五年八月癸亥,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922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8绍兴十年十一月甲子,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222页。
    ②张守:《毗陵集》卷5《乞裁损翎毛札子》,福建省重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御前军器所》,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33页。
    ④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卷144《乞免闽浙收买军器所牛皮》,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0页。
    ⑥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爱民六事札子》,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7页。
    ①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页。
    ②苏颂:《苏魏公文集》卷20《奏乞减定淮南盐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毕仲游:《西台集》卷13《朝议大夫贾公墓志铭》,陈斌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④徐鹿卿:《宗伯徐清公存稿》卷1《上殿奏事第二札》,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3年版。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206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1熙宁七年三月戊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124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3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294页。
    ②聊刚:《高峰文集》卷2《乞蠲二广常赋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③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9《诸县仓库》,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835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征榷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9—160页。
    ⑤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编》卷68《殿中侍御史赵君墓志铭》,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2032页。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6《广西盐法》,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86页。
    ⑦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0《上周侍御札子》,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83页。
    ⑧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5《福建经界》,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0页;又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1绍兴二十年六月丁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17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2,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页。
    ⑩脱脱:《宋史》卷35《孝宗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692页。
    11杨时:《龟山集》卷4《论时事(宣和七年三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欧阳修:《欧阳永叔集·河东奉使奏草》卷上《免晋绛等州人户远请蚕盐牒》,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4页。
    ①杨时:《龟山集》卷4《论时事(宣和七年三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页。
    ③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提举司盐本钱申乞省罢华亭分司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绍兴二十五年七月丙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63页。
    ⑤文同:《丹渊集》卷34《奏为乞免陵州井纳柴状》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654页。
    ⑥楼钥:《攻媿集》卷20《论明政刑》,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12页。
    ⑦李昂英:《文溪集》卷11《革榷酤弊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洪迈:《盘洲文集》卷49《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令·杂令》,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9页。
    ③欧阳修:《欧阳永叔集·河东奉使奏草》卷上《乞不配卖醋糟与人户札子》,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7页。
    ④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卷70《同知枢密院事赠太师洪文安公神道碑》,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⑤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晓示科卖民户曲引及抑勒打酒》,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72页。
    ⑥洪适:《盘洲文集》卷49《荆门应诏奏宽恤四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页。
    ⑧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奏乞将知宁国府张忠恕亟赐罢黜》,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4页。
    ①吴潜:《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奏议》卷2《奏乞废隆庆府进贤县土坊镇以免抑纳酒税害民之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②赵抃:《清献集》卷6《奏状乞下淮南路应人户买扑酒坊课利许令只纳见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赵抃:《清献集》卷8《奏状乞止绝川路州军送遗节酒》,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7页。
    ⑤胡宿:《文恭集》卷37《故尚书都官员外郎丁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洪迈:《盘洲文集》卷49《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页。
    ⑧汪应辰:《汪文定公集》卷2《应诏言弭灾防盗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19页。
    ⑨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秋七月乙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78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二十二年三月己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54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2、1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6557页。
    ③吕陶:《净德集》卷3《奏为缴连县知彭州日三次论奏榷买川茶不便并条述今来利害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34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395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咸平四年十月癸卯,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75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二月乙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11页。
    ⑧张方平:《乐全先生文集》卷36《李公神道碑铭》,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⑨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92《司封郎中张君墓志铭》,华正书局1975年版,第956页。
    ⑩韩琦:《韩魏公集》卷13《家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包拯:《包拯集校注》卷7《乞开落登州冶户姓名》,第313页。
    ②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6《铸钱诸监》,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7页。
    ④楼钥:《攻媿集》卷100《朝请大夫致仕王君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99页。
    ⑤脱脱:《宋史》卷41《理宗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96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7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7页。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1熙宁七年三月辛酉,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130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1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56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5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71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9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42页。
    ③耐得翁:《御题都城纪胜》,武林掌故丛书本,江苏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46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9页。
    ⑤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0《谭州谕同官咨目》,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05页;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科院宋辽元史研究所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页。
    ⑥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卷134《论州县行直厅》,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宋会要辑稿》食货37之3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66页。
    ⑦黄榦:《勉斋集》卷34《免行户买物榜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153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0绍兴三十二年六月戊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386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98页。按:此处引文中所云“科买”与前文所云“科买”是两回事,前云“科买”乃一种合法的政府征购,而此“科买”是地方官吏低价采购、强买强卖的一个借口,是一种违法科配。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1、1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3页。
    ⑥胡太初:《昼帘绪论·御吏篇第五》,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5页。
    ⑦袁采:《世范》卷2《官有科付之弊》,完颜堂秘籍,文明书局1922年版。
    ①陈襄:《州县提纲》卷1《责吏须自反》,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2页。
    ②陈襄:《州县提纲》卷1《燕会宜简》,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3页。
    ③陈襄:《州县提纲》卷1《洁己》,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35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6—523页。
    ①张纲:《华阳集》卷15《乞除民事一条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②熊克:《中兴小记》卷34绍兴十九年秋七月辛卯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窦仪:《宋刑统》卷11《守所监临赃》,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207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05页。
    ⑤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86《约束科率御笔(政和二年八月十日)》,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80页。
    ①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8《高宗皇帝(起七月尽十二月)》,建炎四年八月戌寅条,续修四库全书本,第311页。
    ②程俱:《北山小集》卷39《转对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0绍兴二年十一月甲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37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0绍兴十九年八月辛亥,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90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6—523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66之3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883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66之3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884页。
    ⑧《宋会要辑稿》职官68之3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27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68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28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69之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39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70之2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5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0之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55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70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64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0之4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66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5页。
    ⑧《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0页。
    ⑨《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1页。
    ⑩《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28页。
    11《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52页。
    12《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72页。
    13《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76页。
    14《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80页。
    15《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2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84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2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87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6绍兴六年十月戊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732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59之12,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723页。
    ④陆九渊:《陆九渊集》卷5《与徐子宜》,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8页。
    ⑤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因吏警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0页。
    ①凌万顷、边宝:《淳祐玉峰志》卷中《税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77—578页。
    ②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1《庚子应诏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5页。
    ③曹彦约:《昌谷集》卷10《新知澧州朝辞上殿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4熙宁四年六月庚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445页。
    ⑤张方平:《乐全集》卷14《赋税》,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⑥龚明之:《中吴纪闻》卷1《王贽运使减租》,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页。
    ⑦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3《财赋造簿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2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1之19、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02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1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01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税租欺弊·敕·职制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08。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1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98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878页。
    ⑤杜范:《杜清献集》卷16《常熟县版籍记》,清光绪九峰书院刊本。
    ⑥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申将前知建康府溧阳县王棠镌降事》,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2页。
    ⑦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恣乡胥之奸》,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4页。
    ⑧陈襄:《州县提纲》卷4《整齐簿书》,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4页。
    ⑨《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3页。
    ①袁采:《世范》卷3《治家·田产宜早印契割产》,完颜堂秘籍,文明书局1922年版。
    ②李元弼:《作邑自箴》卷5《规矩》,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6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904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1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01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70之8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414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8页。
    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5绍兴三年五月己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105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0页。
    ①倪朴:《倪石陵书》卷1《上杨推官书》,胡宗楙考异,续金华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34页。
    ②袁采:《世范》卷3《治家·富家治产当存仁心》,完颜堂秘籍,文明书局1922年版。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64、6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905—5906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4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税租欺弊·敕·诈伪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08页。
    ⑥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税租欺弊·敕·名例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09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4之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61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1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2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90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30,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92页。
    ④蔡勘:《定斋集》卷4《乞戒谕守令恤民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⑤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1《庚子应诏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6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6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8页。
    ④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5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70之7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405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0页。
    ①袁甫:《蒙斋集》卷2《知徽州奏便民五事状》,江西书局清同治十三年版。
    ②袁甫:《蒙斋集》卷3《知衢州事奏便民五事状》,江西书局清同治十三年版。
    ③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晓示人户送纳秋苗》,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70—1771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0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7页。
    ③楼钥:《攻媿集》卷102《朝奉郎主管云台观赵公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425—1426页。
    ④脱脱:《宋史》卷174《方田赋税》,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221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9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70之1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432页;《宋会要辑稿》食货6之3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897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治推吏不照例禳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6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3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6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5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1页。
    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约束差公人及朱钞事》,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72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1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92页。
    ⑦楼钥:《攻媿集》卷26《论主簿差出之弊》,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70页。
    ⑧陈耆卿:《筼窗集》卷8《奏请正簿书疏》,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3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3页。11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页。12洪迈:《容斋随笔·容斋三笔》卷4《吏胥侮洗文书》,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1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2页。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3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4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揽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1页。
    ⑥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揽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1页。
    ⑦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揽纳税租·格·赏格》,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1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4绍兴二十六年八月癸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864页。
    ②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3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2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1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3页;《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1页。
    ⑦程俱:《北山小集》卷39《缴李处劢再任词头奏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4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92页。
    ⑩彭龟年:《止堂集》卷11《上袁守论苗仓收土米耗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5页。11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3《戒约揽户不得过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3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4页。
    ②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晓示人户送纳秋苗》,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70—1771页。
    ③袁甫:《蒙斋集》卷2《知徽州奏便民五事状》,江西书局同治十三年版。
    ④彭龟年:《止堂集》卷11《上袁守论苗仓收土米耗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5页。
    ⑤马光祖、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40《田赋志一·赋税》,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第2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996—199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410页。
    ②窦仪:《宋刑统》卷13《差科赋役不均平及擅赋敛加益》,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238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3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5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厩库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6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4页。
    ⑤彭龟年:《止堂集》卷11《上袁守论苗仓收土米耗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5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0庆历七年四月丁卯,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871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8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70之2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383页。
    ②蔡勘:《定斋集》卷4《乞戒谕守令恤民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2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2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3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8页。
    ⑦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1《庚子应诏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6页。
    ⑧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支移折变·申明·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3页。
    ①徐经孙:《矩山存稿》卷1《又言苗税斛面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6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6页。
    ④徐经孙:《矩山存稿》卷1《又言苗税斛面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奏乞将知宁国府张忠恕亟赐罢黜》,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3页。
    ⑥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页。
    ⑦陆九渊:《陆九渊集》卷5《与赵直》,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9页。
    ⑧杜范:《杜清献集》卷16《常熟县版籍记》,清光绪九峰书院刊本。
    ①彭龟年:《止堂集》卷11《上袁守论苗仓收土米耗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5页。
    ②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1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申明·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0页。
    ④洪适:《盘洲文集》卷49《荆门应诏奏宽恤四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李昂英:《文溪集》卷11《蠲除受纳官事例钱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8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0—2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1—4972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8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申明·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0—491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田赋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7页。
    ⑤魏天安:《宋代的科配与时估》,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2期。
    ⑥张方平:《乐全集》卷14《刍荛论》,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⑦包拯:《包拯集校注》卷1《论冗官财用等》,杨国宜校注,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16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支移折变》,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1—516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6—523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7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2—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7—4968页。
    ⑤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0《乞听从民便送纳钱绢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13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5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9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支移折变·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2页。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7—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0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0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4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6页。
    ⑦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田赋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7页。
    ⑧范仲淹:《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奏乞免关中支移二税却于次边入中斛斗》,李勇先、王蓉贵点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08页。
    ⑨吕陶:《净德集》卷4《奉使回奏十事状》附贴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3元祐元年二月庚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59页。
    ①叶梦得:《石林奏议》卷9《申尚书省相度折纳转运司应副刘琦等军马草状》,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43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折变支移·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1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科敷·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6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折变支移·令·赋役令》,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2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折变支移·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2页。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2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1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2页。
    ①彭龟年:《止堂集》卷11《论支移仓水脚钱书》,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6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0页。
    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3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59页。
    ④程俱:《北山小集》卷39《缴李处劢再任词头奏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⑤王炎:《双溪类稿》卷21《上刘岳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68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259页。
    ⑦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申明·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0页。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3元祐元年十一月庚寅,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48页。
    ⑨楼钥:《攻媿集》卷97《集英殿修撰致仕赠光禄大夫曾公神道碑》,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60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申明·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67页。
    ③徐经孙:《矩山存稿》卷1《劾李宜之、赵时廷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徐经孙:《矩山存稿》卷1《又言苗税斛面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奏乞将知宁国府张忠恕亟赐罢黜》,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3页。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1绍兴六年五月癸未,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655页。
    ⑦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拘催税租》,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2—485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拘催税租·敕·户婚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2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0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8页。
    ④廖行之:《省斋集》卷6《寄耒阳宰书》,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8《预买绸绢·敕·户婚敕》,第522页。
    ⑥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0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81页。
    ⑧蔡勘:《定斋集》卷5《论州县科扰之弊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⑨袁燮:《絜斋集》卷3《论国家宜明政刑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受纳税租·敕·户婚敕》,第485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阁免税租·敕·户婚敕》,第493页。
    ③陈傅良:《止斋集》卷21《转对论役法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120页。
    ④黄榦:《勉斋集》卷16《复李贯之兵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黄榦:《勉斋集》卷34《催科辩》,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页。
    ⑦蔡勘:《定斋集》卷5《论州县科扰之弊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⑧张守:《毗陵集》卷7《措置江西善后札子》,福建省重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⑨洪遵:《洪文安公遗集》卷1《荐用林珦上奏》,劳格辑,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56—657页。
    ⑩汪应辰:《文定集》卷5《论罢户长改差甲头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页。
    1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4绍兴二十六年八月戊辰,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876页。
    12苏轼:《苏轼文集》卷31《应诏论四事状》,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80页。
    ①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全集》卷12《申尚书省乞将乐平、大通监税镌罢》,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04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66之3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884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69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37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0之4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66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71之23、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83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4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1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5页。
    ⑧《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8页。
    ⑨《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2页。
    ⑩《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3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6页。
    11《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37、3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6—4007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46、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11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11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1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75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75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75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4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41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59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厩库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5页。
    ②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8《孝宗皇帝八乾道六年(起正月尽闰五月)》,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8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5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2、4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5105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0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5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8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9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54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739页。
    ②苏轼:《龙川略志》卷5《放买扑场务欠户者》,俞宗宪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第26—27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2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7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1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1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7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9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21页。
    ⑤窦仪:《宋刑统》卷9《署置官过限(贡举考课)》,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164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0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3页。
    ⑨杨万里:《诚斋集》卷89《冗官下》,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769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3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9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8、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1—5112页。
    ③王栐:《燕翼诒谋录》卷5“亲民官监商税”,诚刚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申明·随敕申明》,第441页。
    ⑤陆渊:《默堂先生文集》卷12《十二月上殿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0、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3—5104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⑧王之望:《汉滨集》卷5《荆门军替回论禁约公人下乡奏议》,湖北先正遗书本,漹阳卢氏慎始基斋1923年版。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2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36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71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第440页。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征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页。详细记载可见《苏轼文集》卷35《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009—1012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8页。
    ⑧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令·场务令》,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7页。
    ⑨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8《孝宗皇帝八乾道六年(起正月尽闰五月)》,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8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5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3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3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9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1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21页。
    ⑧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3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23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11《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12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申尚书省乞将乐平、大通监税镌罢》,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04页。
    13《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4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5页。
    ③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④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8《孝宗皇帝》,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81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8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5页。
    ⑦李元弼:《作邑自箴》卷2《处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⑧杨万里:《诚斋集》卷69《得临漳陛辞第二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578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②《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2、1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3—5114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7、4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7页。
    ④《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6、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6—5107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9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2页。
    ⑦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①胡太初:《昼帘绪论·理财篇第九》,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10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1页。
    ③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申尚书省乞将乐平、大通监税镌罢》,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04页。
    ④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62《朝散郎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杜公行状》,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997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8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2—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8—5119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3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3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8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2页。
    ④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敕·随敕申明》,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0页。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8页。
    ⑥《宋会要辑稿》食货69之5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355页。
    ⑦《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3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3页。
    ⑧《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21页。
    ⑨《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4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5页。
    ⑩《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09页。11《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7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19页。
    ②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直前奏札》,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3页。
    ③苏颂:《苏魏公文集》卷19《奏请考校知县县令盗贼为殿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陆渊:《默堂先生文集》卷12《十二月上殿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⑤朱弁:《曲洧旧闻》卷1“太祖设场务监官”,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第85页。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征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4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097页。
    ②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令·场务令》,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5页。
    ①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②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78《巡检县尉俸给见钱诏》,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43页。
    ③窦仪:《宋刑统》卷28《将吏追捕罪人》,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页。
    ④窦仪:《宋刑统》卷28《被强盗邻里不救助》,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496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4、2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07—6508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10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21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22页。
    ①《宋会要辑稿》兵11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46页。
    ②《宋会要辑稿》兵11之1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45页。
    ③《宋会要辑稿》兵12之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53页。
    ④《宋会要辑稿》兵12之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56页。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70《刑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4页。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70《刑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6页。
    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冬十月己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90页。
    ⑧欧阳修:《欧阳永叔集·居士外集》卷15《桑怿传》,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7页。
    ⑨苏轼:《东坡志林》卷2《记告讦事》,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注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9页。
    ①沈括:《新校正梦溪笔谈》卷13《权智》,胡道静校正,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43页。
    ②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3《王长吉上言》,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38页。
    ③群众出版社编辑部:《历代刑法志·晋书·刑法》,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46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1庆历三年五月癸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88页。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三年十一月辛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99页;又见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38《富弼范仲淹争论救晁仲约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323页。
    ⑥脱脱:《宋史》卷199《刑法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79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十二月庚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7页。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49页。
    ③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2页。
    ④窦仪:《宋刑统》卷28《将吏追捕罪人》,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页。
    ⑤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6《批书》,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128页。
    ⑥《宋会要辑稿》兵12之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61页。
    ⑦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2《陈荐任责》附王遽一事,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4《杀人放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23页。
    ②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2《王利阅狱》,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10页。
    ④脱脱:《宋史》卷463《张尧佐》,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557页。
    ⑤曹彦约:《昌谷集》卷7《与尉论捕盗书》,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①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2《陈荐任责》,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0—101页。
    ②苏轼:《苏轼文集》卷26《上神宗皇帝书》,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39页。
    ③脱脱:《宋史》卷160《考课》,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57页。
    ④赵升:《朝野类要》卷2《选调》,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0页。
    ⑤赵升:《朝野类要》卷3《升转》,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0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6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85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十二月庚子,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7页。
    ⑧王栐:《燕翼诒谋录》卷1“盗赏不改官”,诚刚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页。
    ⑨《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6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86页。
    ⑩《宋会要辑稿》兵11之15、1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45页。
    11《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4页。
    ①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卷139《论县尉捕盗赏格》,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8(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4页)有近似记载,但文字略有出入。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87、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9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7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8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7页。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84、8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97—3498页。
    ⑥张世南:《游宦纪闻》卷5,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9页。
    ①苏辙:《苏辙集》卷25《伯父墓表》,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15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9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68页。
    ③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3《宋通直范君墓志铭》,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7页。
    ④洪迈:《夷坚志·夷坚甲志》卷5《林县尉》,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3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62页。
    ①《宋会要辑稿》食货66之2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221页。
    ②蔡勘:《定斋集》卷5《论州县科扰之弊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4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5页。
    ④廖行之:《省斋集》卷5《论迎送出郊科敛乡保排办钱物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⑤徐鹿卿:《宗伯徐清公存稿》卷1《上殿奏事第二札》,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3年版。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禁戢摊盐监租差专人之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5页。
    ②参见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7《拘催税租》,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2—485页。
    ③蔡勘:《定斋集》卷5《论州县科扰之弊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禁戢巡检带寨兵下乡催科等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72页。
    ⑥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禁戢摊盐监租差专人之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21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67—6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89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4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4—13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2—6563页。
    ⑥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转运司乞免行酒库受诬告害民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0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丁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407页。
    ①卫泾:《后乐集》卷10《轮对札子》“论奸民猾吏”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转运司乞免行酒库受诬告害民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③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府乞免躬亲扰民及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细故不应牒官差人、承牒官不应便自亲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页。
    ⑤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99《禁令簿尉无事下乡诏(乾德二年正月乙巳)》,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30页。
    ⑥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责罚巡尉下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页。
    ⑦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府乞免躬亲扰民及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⑧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弓手土兵非军紧切事不应辄差下乡骚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38页。
    ⑨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0《谭州谕同官咨目》,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05页。
    ⑩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劝喻事件于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页。
    ①苏轼:《苏轼文集》卷25《上神宗皇帝书》,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33页。
    ②廖行之:《省斋集》卷5《论验尸科扰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01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2《县尉受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39页。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1绍兴二十六年春正月壬子,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093页。
    ⑦张知甫:《可书》“李鼎听讼明敏”条,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01页。
    ⑧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府乞免躬亲扰民及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①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提刑司乞免一路巡尉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②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府乞免躬亲扰民及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③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8绍兴二十五年三月甲子,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44页。
    ⑤洪适:《盘洲文集》卷41《乞勿系大狱干证人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杨时:《龟山集》卷35《章端叔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3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84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1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劝喻事件于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因吏警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0页。
    ③张纲:《华阳集》卷14《论土豪狱久不决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6页。
    ⑤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0《谭州谕同官咨目》,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05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23页。
    ⑦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禁约吏卒毒虐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6页。
    ⑧范镇:《东斋记事》卷3,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页。
    ⑨欧阳修:《欧阳永叔集·奏议集》卷6《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札子》,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7页。
    ⑩《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6页。1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8绍兴二十五年六月壬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53—2754页。12《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0页。13《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5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0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6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8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0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丁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407页;《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9页。
    ⑤范公偁:《过庭录》“刘商父惩狱吏”,孔凡礼点?谢榫?2002年版,第335页。
    ⑥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页。
    ⑦张纲:《华阳集》卷14《论土豪狱久不决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2页。
    ⑨许应龙:《东涧集》卷13《到任劝谕文》,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⑩陈襄:《州县提纲》卷2《勿萌意科罚》,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7页。
    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8《按知台州唐仲有第三状》,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73页。
    ②范祖禹:《范太史集》卷43《集贤院学士致仕高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2,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
    ④蔡襄:《宋端明殿蔡学士忠惠公文集》卷37《光禄少卿方公神道碑》,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⑤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8绍兴十八年八月甲寅,第2564页。
    ①窦仪:《宋刑统》卷24《越诉》,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31—432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39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3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72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县官无忌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0页。
    ⑤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2《兵士失妻推司受财不尽情根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49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2《谬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9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1元祐四年八月辛亥,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419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罪恶贯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0页。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2页。
    ⑥汪应辰:《文定集》卷21《向公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87页。
    ⑦脱脱:《宋史》卷466《刘承规》,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609—13610页。
    ⑧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二十二年五月辛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58页。
    ⑨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3《不许差兵卒下乡及禁狱罗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7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6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85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6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86页。
    ③王栐:《燕翼诒谋录》卷2《尉司不得置狱》,诚刚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4绍兴二十二年三月丙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80页。
    ⑤沈括:《新校正梦溪笔谈》卷12《官政二》,胡道静校正,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第133页。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4《诸县推法司》,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65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10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508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2绍兴二十一年十二月庚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49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4绍兴十三年十月辛亥,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491页。
    ④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劝喻事件于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页。
    ⑤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4页。
    ⑦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巻96《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华正书局1975年版,第996页。
    ⑧陈襄:《州县提纲》卷1《防吏弄权》,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1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37页。
    ⑩陆九渊:《陆九渊集》卷8《与赵权》,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1页。11《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3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96页。
    ①魏泰:《东轩笔录》卷11,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8页。
    ②楼钥:《攻媿集》卷91《文华阁待制杨公行状》,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45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二十二年九月戊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67页。
    ④洪遵:《洪文安公遗集》卷1《中书舍人洪遵上奏》,劳格辑,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页。
    ⑤参见窦仪:《宋刑统》卷29《拷囚》,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36—538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2—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70—6671页;钱若水:《太宗皇帝实录》卷30,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页。
    ①佚名:《宋大诏令集》卷200《禁鼠弹筝诏(端拱元年正月乙酉)》,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42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景德四年冬十月乙卯,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00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5绍兴十四年六月癸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08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4—1455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0页。
    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5页。
    ⑦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70《刑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4页。
    ⑧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88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74页。
    ⑩《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5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14页。
    1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5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4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02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6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1页。
    ③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5页。
    ④欧阳修:《欧阳永叔集·奏议集》卷6《再论燕度鞫狱枝蔓札子》,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6页。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1元祐元年六月甲寅,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267—9268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89页。
    ⑦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9熙宁二年十二月癸酉,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页。
    ①参见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5—437页。
    ②王得臣《麈史》载:“咏在崇阳,登喜丰亭,见人市菜归,呼问之,乃田家子也。曰:‘若自有地,岂地不足以艺蔬耶?顾从邑而市之,真游惰者。’于是笞而遣之。以浅丈夫论之,则为暴政,决无罪人矣。”(王得臣:《麈史》卷上“惠政”条,黄纯艳整理,《全宋笔记》第1编第10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③张咏:《乖崖集存》卷12《语录》,怀潞园丛刊,李氏代耕堂清光绪12年版;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4“一钱斩吏”,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1页;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0,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6—107页。
    ④脱脱:《宋史》卷288《孙沔》,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89页。
    ⑤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5《吴中复戮兵》,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65页。
    ⑥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3《张保雍雪冤》,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⑦汪藻:《浮溪文萃》卷10《尚书刑部侍郎赠端明殿学士程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王应麟:《玉海》卷31《御制碑铭》,合璧本,中文出版社1977年版,第643页。
    ①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96—4997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7嘉祐三年七月癸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518—4519页。
    ③魏泰:《东轩笔录》卷10,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6—117页。
    ④吴处厚:《青箱杂记》卷2,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页。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3页。
    ⑥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4《胡则籍铜》,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39—240页。
    ⑦范镇:《东斋记事》卷3,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页。
    ⑧脱脱:《宋史》卷333《李兑》附李先,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697—10698页。
    
    ①脱脱:《宋史》卷333《姚涣》,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709页。
    ②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8《苏涣虑兄》,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2—513页。
    ③郑克:《折狱龟鉴校注》卷8《王质在告》,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7页。
    ④蔡绦:《铁围山丛谈》卷2,冯惠民、沈锡麟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页。
    ⑤张邦基:《墨庄漫录》卷8《陈睦屈死夏沉香遭报应》,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17页。
    ⑥庄绰:《鸡肋编》卷中“宋辉谬政士民诋恶”,萧鲁阳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4—55页。
    
    ①周密:《齐东野语》卷1《张定叟失出》,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8熙宁八年九月乙酉,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187页。
    ③《宋会要辑稿》职官64之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825页。
    ④《宋会要辑稿》职官69之1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35页。
    ①陈襄:《州县提纲》卷2《勿萌意科罚》,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7页。
    ②胡太初:《昼帘绪论·理财篇第九》,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10页。
    ③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页。
    ④佚名:《宋史全文》卷35《宋理宗五》宝祐二年八月辛未,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4页。
    ⑤蔡勘:《定斋集》卷5《论州县科扰之弊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⑥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3《宋通直范君墓志铭》,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7页。
    ⑦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8《西山真文忠公》,四部丛刊初续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1491页。
    ⑧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4绍兴二十二年五月庚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84页。
    ⑨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96页。
    ⑩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8《西山真文忠公》,四部丛刊初续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1491页。
    ①蔡勘:《定斋集》卷4《乞戒谕守令恤民札子》,常州先哲遗书本。
    ②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按奏宁国府司户钱象求》,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7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乙未,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94页。
    ④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按奏宁国府司户钱象求》,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7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6—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80—6581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81页。
    ②吴泳:《鹤林集》卷18《论晓事之臣与办事之臣札子》,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③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2《庚申召对》,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436页。
    ④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页。
    ⑤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9《临陛辞日进内修八事札子》,强村丛书,归安朱氏1922年版。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3、1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6572页。
    ⑦《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24页。
    ⑧《宋会要辑稿》职官79之4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30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0页。
    ⑩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6绍兴二十四年二月庚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10页。
    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8《按知台州唐仲有第三状》,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73页。
    ②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按奏宁国府司户钱象求》,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7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3—1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6572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5页。
    ⑤胡太初:《昼帘绪论·理财篇第九》,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10页。
    ①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1—200页。
    ②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提刑司乞免一路巡尉理索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③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转运司乞免行酒库受诬告害民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④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县乞放寄收人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⑤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申县乞放寄收人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①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再申提刑司因理索囚死人命状》,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不许县官寨官擅自押人下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3页。
    ③周宝珠:《宋代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编《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2—167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9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42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64—6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6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0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2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9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2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2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1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5、7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1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9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5、76,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1页。
    ⑩《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4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93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六月癸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73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3、15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6572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43、4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91页。
    ④庄绰:《鸡肋编》卷上“盗伐桑枝与系里肚”,萧鲁阳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页。
    ⑤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3《顽户抵负税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7页。
    ①《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4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02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6—7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5—6616页。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8绍兴二十七年冬十月乙未,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37页。
    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6绍兴二十四年三月辛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15页。
    ⑤洪适:《盘洲文集》卷41《乞勿系大狱干证人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1页。
    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六月甲辰,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72—2973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1页。
    ①脱脱:《宋史》卷201《刑法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015页。
    ②杜范:《杜清献集》卷5《军器监丞轮对第二札》附“贴黄”,清光绪九峰书院刊本。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4—8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9—6620页。
    ④洪适:《盘洲文集》卷41《乞勿系大狱干证人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7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1页。
    ⑦江休复:《醴泉笔录》卷上,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本,进步书局1935年版,第32页。
    ⑧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绍兴二十三年九月辛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98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7页。
    ⑩《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4页。
    ①张舜民:《画墁录》,丁如明校点,《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7页。
    ②《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3、7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4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6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6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77、7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16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9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41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19页。
    ⑧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7《申御史台并户部照会罢黄池镇行铺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2页。
    ①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2《申尚书省乞将乐平、大通监税镌罢》,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04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二十二年八月己卯,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66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7,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74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59,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75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3,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2页。
    ⑥《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0页。
    ⑦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二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674页。
    ⑧《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54页。
    ⑨《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4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568页。
    ②苏轼:《苏轼文集》卷26《乞医疗病囚状》,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64页。
    ③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48页。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1页。
    ⑤张纲:《华阳集》卷14《论狱囚瘐死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9绍兴六年三月甲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630—1631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8页。
    ①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4《病囚》,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77页。
    ②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96—4997页。
    ③张纲:《华阳集》卷14《论狱囚瘐死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④刘攽:《彭城集》卷37《故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知陇州汧阳县王府君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67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61,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4页。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六月癸丑,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973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3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己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4页。
    ⑧王偁:《东都事略》卷83,转引自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⑨《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1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94页。
    ①《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32,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04页。
    ②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62《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994页。
    ③张方平:《乐全集》卷12《官刑之滥》,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④张纲:《华阳集》卷14《论狱囚瘐死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2页。
    ⑥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7—108页。
    ⑦脱脱:《宋史》卷200《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96页。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9绍兴三十二年夏四月癸卯,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370页。
    ②真徳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直前奏札》,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3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1页。
    ④张纲:《华阳集》卷14《论狱囚瘐死札子》,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4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6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7页。
    ⑦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⑧陈襄:《州县提纲》卷3《革囚病之源》,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59页。
    ①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劝喻事件于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页。
    ②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1《葺治厢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39—440页。
    ③《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88,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621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0页;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7《刑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5—1456页。
    ⑤《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5,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1页。
    ⑥《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60,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23页。
    ⑦《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3、7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0页。
    ①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14《医人》,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895页。
    ②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③苏轼:《苏轼文集》卷26《乞医疗病囚状》,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65页。
    ④《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74,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30页。
    1.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窘境及其影响》,《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2.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包伟民:《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白智刚:《北宋州县刑狱执行具体情况之探讨》,香港中国史研究会《宋史论文集》1994年版。
    5.曹海科:《试论北宋初年的法制与吏治》,《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6.车承军:《论职务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陈景良:《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8.陈兴良:《职务犯罪认定与处理实务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9.陈骏程、张其凡:《论宋初皇帝的法治思想与实践》,《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0.陈益民、刘莉萍:《宋代的吏治整顿及其效果》,《历史教学》1996年第3期。
    11.陈明光:《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12.陈明光:《宋朝逃田产权制度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迁》,《文史哲》2005年第1期。
    13.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2003年版。
    14.陈志超:《宋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介绍》,《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4期。
    15.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年版。
    16.程维荣:《中国审判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程天芹:《试论北宋黜降官问题》,西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8.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19.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0.刁忠民:《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
    21.刁培俊:《宋代的富民与乡村治理》,《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
    22.刁培俊、张国勇:《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3.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缉刊》2004年第2期。
    24.刁培俊:《乡村中国家制度的运作、互动与绩效——试论两宋户等制的紊乱及其对乡役制的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25.范立舟、蒋启俊:《两宋赦免制度新探》,《暨南学报》人文版2005年第1期。
    26.樊凤林、宋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方宝璋:《略论宋代财政监督机制》,《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4期。
    28.方宝璋:《宋代财经监督法》,《福建学刊》人文版1991年第5期。
    29.冯锦:《北宋司法监察制度述论》,《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0.高美玲:《宋代的胥吏》,《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31.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顾昂然《职务犯罪的若干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4期。
    33.郭成伟、肖金龙:《中华法案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34.郭东旭、郑迎光:《宋代司法腐败现象简论》,《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5.郭东旭、马永娟:《宋朝民众争讼中自残现象浅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6.郭东旭:《宋朝以赃致罪法略述》,《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7.郭东旭:《宋朝的物价变动与计赃论罪》,《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
    38.郭东旭:《论宋代防治官吏经济犯罪》,《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郭东旭:《宋朝法制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郭文佳:《宋代官员优恤述论》,《求索》2005年第6期。
    42.郭文佳:《宋代乞丐囚徒救助论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3.谷更有、尹子平:《宋代豪民与官吏勾结对国家的内耗性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44.韩瑞军:《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官吏经商》,《江苏商论》2007年第2期。
    45.贺达、邱书林:《宋代官员外贸走私腐败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46.何忠礼:《论南宋刑政未明之原因及影响——由<名公书判清明集>所见》,《东方学报》第61册。
    47.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48.何兆泉:《论宋代宗室的法律管理》,《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49.何宪景:《让贪官在仕途上寸步难行,终身为人不齿:宋代惩贪“教而后刑”》,《新闻月刊》2003年第2期。
    50.侯民义:《中国古代惩贪肃贿的历史考察及经验教训》,2002年5月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胡世凯:《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2.黄纯艳:《宋代登闻鼓制度》,《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53.黄宽重:《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
    54.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55.淮建利:《北宋初年惩贪措施述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56.江必新:《两宋消弭官吏贪赃心理的法律对策》,《法学实践》1985年第4期。
    57.季怀银:《宋代法官责任制度初探》,《中州学刊》1993年第1期。
    58.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9.贾玉英:《试论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仓法》,《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60.贾玉英:《略论宋代御史六察制度——兼与刁忠民同志商榷》,《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
    61.贾文龙、潘丽霞:《宋代县制改良与积困问题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62.金圆:《宋代监司制度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3期。
    63.金中枢:《宋代严惩赃吏》,(台)《宋史研究集》第22辑。
    64.蒋小燕、王安异:《渎职罪比较研究》,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康树华、胡戎恩:《论职务犯罪的几个问题》,《检察实践》2002年第6期。
    66.郎国华:《祸患无穷的宋代官吏营商》,《领导之友》2006年第4期。
    67.雷家宏《宋代“弓手”述论》,《晋阳学刊》1993年第4期。
    68.雷家宏:《从民间争讼看宋朝社会》,《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69.罗益章:《宋代官吏的私盐贩卖》,《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70.李峰:《论北宋“不杀士大夫”》,《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
    71.李华瑞、郭志安:《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72.李金水:《论北宋职役的财政属性及其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
    73.李俊清:《宋代对政府官员的法律监督》,《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3期。
    74.李岭:《试析宋代的台谏制度与皇权的巩固》,《集宁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
    75.林久贵:《宋开国五十年之吏治》,《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3期。
    76.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77.刘子健:《宋人对胥吏管理的看法》,《中国史研究》港台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1986年第1期。
    78.刘海渤:《论职务犯罪及其防范与惩治》,《公安研究》2004年第7期。
    79.刘双:《宋朝官吏贪赃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80.刘双:《宋代惩治官吏贪赃对策述论》,《中州学刊》2007年第2期。
    8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
    82.路育松:《试论王安石对吏禄的改革》,《安徽史学》1999年第2期。
    83.吕志兴:《宋代配刑制度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期。
    84.吕志兴:《宋代司法中的分权与监督制度初探》,《中央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3期。
    85.马茂军:《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86.苗书梅:《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5期。
    87.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文史哲》2003年第1期。
    88.苗书梅:《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1期。
    89.齐涛:《巡院和唐宋政体的转化》,《文史哲》1991年第1期。
    90.齐源:《浅论宋初严惩赃吏》,《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91.钱大群、孙国祥:《职务犯罪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2.屈超立:《宋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简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1期。
    93.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民事审判职能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
    94.群众出版社编辑部:《历代刑法志》,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95.史旺成:《宋初对官吏贪污受贿的惩处》,《中州学刊》1985年第2期。
    96.沈国峰:《古狱制述略》,西北政法学院科研处编《法史研究论文集》1983年版。
    97.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新京报》2004年12月31日。
    98.孙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9.宋乾、宋艳玲:《试论宋代严禁略卖人口》,《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1期。
    100.孙尧奎、李晓:《宋朝强制征购的法规与执行》,《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101.孙之智:《论宋代的皇权、刑罚与大赦》,《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102.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03.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演变趋势初探》,《学术论坛》2007年第1期。
    104.谭平:《宋朝与明朝治官的对比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5.谭学书《宋王朝反腐败简论》,《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06.唐自斌:《试论南宋封建法制的败坏及原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4期。
    107.涂耀军:《宋代对官员经济犯罪的制约机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108.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9.王棣:《宋代乡司在赋税征收体制中的职权与运作》,《中州学刊》1999年第2期。
    110.王涛、张基奎:《宋代台谏制度略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11.王曾瑜:《宋朝卖官述略》,《史学集刊》2006年7月第4期。
    112.王曾瑜:《宋朝的吏户》,《新史学》第4卷第1期,1993年3月。
    113.王曾瑜:《宋朝的科配》,《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114.王永贞:《宋朝预防官吏经济犯罪的法律措施》,《聊城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
    115.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6.汪圣铎:《宋朝如何抑制官员贪赃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117.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118.汪世荣:《中国古代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版。
    119.魏殿金:《宋代的换刑制度》,《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20.魏殿金:《宋代适用于犯罪官员的资格刑》,《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21.魏天安:《宋朝的科配与时估》,开封《河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2期。
    122.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23.修晓波:《监察制度适应集权统治发生的新变化》,《中国监察》2006年第11期。
    124.肖建新:《论宋朝的弹劾制度》,《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
    125.肖建新:《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西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126.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
    127.徐东升:《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史学月刊》2007年第1期。
    128.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76年版。
    129.徐红:《论宋朝政府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30.许怀林:《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宜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131.薛梅卿:《宋朝宽典治吏于风不清刍议》,《法制建设》1987年第5期。
    132.薛梅卿:《宋朝矜贷赃吏之法评介》,《法学评论》1994年第4期。
    133.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4.薛梅卿:《中国古代惩贪法律的实施及其昭示》,《法学家》1996年第4期。
    135.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6.薛梅卿:《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7.薛梅卿:《中国监狱史》,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138.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9.杨建宏:《略论宋代“内降”与国家权力的运行》,《求索》2004年第11期。
    140.杨芹:《宋代流刑考——以流沙门岛的情况为主要事例》,《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41.伊敏:《北宋沙门岛之免死流浅议》,《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42.伊敏:《宋代流刑考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143.游彪:《宋朝邮政管理体制的一个侧面——以进奏院的职责与官方文书的分类为中心》,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4.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45.袁东梅、刘鹏:《从吏治腐败看宋代治吏之弊》,《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46.袁刚:《宋朝台谏和地方监司概略》,《法学杂志》2003年第7期。
    147.袁俊杰:《论宋代御史台督察制度》,《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48.乐文华、杨霞飞:《试论北宋末年吏治腐败的原因》,《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8期。
    149.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150.赵彦龙:《夏、宋公文稽缓制度浅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版2003年第1期。
    151.赵忠祥:《试析宋代的吏强官弱》,《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152.赵忠祥:《宋代吏胥的职能浅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153.张邦炜:《论北宋晚期的士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154.张邦炜:《宋代官吏经济违法问题考察》,《社会科学研究》1986第1期。
    155.张邦炜:《北宋亡国的缘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10月。
    156.张邦炜:《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天府新论》2000年第1期,
    157.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8.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9.张俊霞:《渎职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60.张穹:《职务犯罪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161.张学松、刘双:《论宋代官吏贪墨的手段、危害及社会根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期。
    162.张文瑞:《宋代乡村行政管理体制初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163.甄庆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164.郑辉:《吏强官弱:宋代奇特的政治现象——简论宋朝吏的地位及官吏关系》,《历史教学》2005年第9期。
    165.郑强胜:《宋代吏风初探》,《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166.郑颖慧:《宋代法官受理诉讼制度探讨》,《南都学坛》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6期。
    167.郑颖慧、谢志强:《略论宋代法官审判活动之法律责任》,《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16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69.朱德魁:《从纵囚的论争看唐宋法制的宽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170.朱琳:《宋代荒政的历史考察和经济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8期。
    171.朱瑞熙:《看宋代官员如何公务用餐(上)》,《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0期。
    172.朱瑞熙:《看宋代官员如何公务用餐(下)》,《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
    173.朱瑞熙:《宋代官员公费用餐制度概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174.朱瑞熙:《宋代官员礼品馈赠管理制度》,《学术月刊》2001年第2期。
    175.周宝珠:《宋代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编《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
    176.周密:《宋代刑法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77.周源:《宋代‘吏强官弱’现象之分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78.祖慧:《论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响》,《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
    179.张其凡、金强:《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学术研究》2004年第3期。
    180.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1.苗书梅:《宋代黜降官叙复之法》,《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82.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和叙复的特点》,《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83.杨世利:《北宋贬降官叙复法述论》,《黄花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84.李青:《唐宋监察制度初探》,《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185.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6.郭东旭、魏磊《宋代“干证人”法制境遇透视》,《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187.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河北大学2005年史学硕士论文。
    188.陈俊程:《宋代官员惩治研究》,暨南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189.韩瑞军:《略论宋代官吏经济犯罪的防范机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2期。
    190.周启志:《宋代的“益俸”政策及反思》,《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
    191.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192.梁凤荣:《论北宋前期治吏惩贪的特点》,《史学月刊》1996年第5期。
    193.曹海科:《试论北宋初年的法制与吏治》,《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
    194.程涛:《宋初的惩贪与倡廉》,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历史学硕士论文。
    195.郑颖慧:《宋代司法官吏职务犯罪研究》,河北大学2003年历史学硕士论文。(二)史料
    1.毕仲游:《西台集》,陈斌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包拯《包拯集校注》,杨国宜点校,黄山书社1999年版。
    3.蔡襄:《宋端明殿蔡学士忠惠公文集》,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4.蔡勘:《定斋集》,常州先哲遗书本。
    5.蔡绦:《铁围山丛谈》,冯惠民、沈锡麟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6.曹彦约:《昌谷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7.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
    8.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9.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陈亮:《陈亮集(修订版)》,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11.陈耆卿:《筼窗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2.郑克:《折狱龟鉴》,刘俊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3.陈襄:《州县提纲》,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
    14.陈著:《本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程俱:《北山小集》,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7.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18.杜范:《杜清献集》,清光绪九峰书院刊本。
    19.董弅:《闲燕常谈》,笔记小说大观丛书本,进步书局1935年版。
    20.窦仪:《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1.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王蓉贵点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范祖禹:《范太史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范公偁:《过庭录》,孔凡礼点?谢榫?2002年版。
    24.范镇:《东斋记事》,汝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25.《国语全译》,黄永堂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龚明之:《中吴纪闻》,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7.洪迈:《夷坚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8.洪迈:《容斋随笔》,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29.洪遵:《洪文安公遗集》,劳格辑,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0.洪适:《盘洲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胡太初:《昼帘绪论》,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
    32.胡舜陟:《胡少师总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3.胡宿:《文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35.黄榦:《勉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6.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7.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8.江休复:《醴泉笔录》,历代笔记小说丛书,进步书局1935年版。
    39.《礼记译注》,顾榆义译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40.《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版。
    41.李昂英:《文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李刚:《李刚全集》,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004年版。
    43.李觏:《旴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8年版。
    45.李廌:《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46.李埴:《皇宋十朝纲要》,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7.李攸:《宋朝事实》,中华书局1955年版。
    48.刘挚:《忠肃集》,裴汝诚、陈晓平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49.李新:《跨鳌集》,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50.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2004年版。
    5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
    52.李元弼:《作邑自箴》,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3.聊刚:《高峰文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54.罗大经:《鹤林玉露》,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55.吕本中:《官箴》,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
    56.吕陶:《净德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57.陆九渊:《陆九渊集》,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58.陆渊:《默堂先生文集》,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59.陆游:《老学庵笔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60.陆游:《渭南文集》,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61.廖行之:《省斋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62.楼钥:《攻媿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3.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64.刘攽:《彭城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5.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66.凌万顷、边宝:《淳祐玉峰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7.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上海图书集成局清光绪十年刊本。
    68.马光祖、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第2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69.乃得翁:《御题都城纪胜》,武林掌故丛书,江苏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70.倪朴:《倪石陵书》,胡宗楙考异,续金华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71.欧阳修:《欧阳永叔集》,国学基本从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72.彭龟年:《止堂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73.彭□:《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74.钱若水:《太宗皇帝实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5.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76.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77.司马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版。
    78.《诗经译注》,谢柏梁译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79.沈括:《沈氏三先生长兴集》,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80.沈括:《新校正梦溪笔谈》,胡道静校正,中华书局1957年版。
    81.苏辙:《苏辙集》,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82.苏辙:《龙川略志》,俞宗宪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83.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
    84.苏轼:《苏东坡奏议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85.苏轼:《东坡志林》,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注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86.苏洵:《苏洵集》,钱华、齐玫整理,《唐宋八大家全集》第5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87.史能之:《重修毗陵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8.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强村丛书本,归安朱氏1922年版。
    89.苏颂:《苏魏公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0.田况:《儒林公议》,储玲玲整理,《全宋笔记》第1编第5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91.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92.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华正书局1975年版。
    93.王称:《东都事略》,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
    94.王得臣:《麈史》,黄纯艳整理,《全宋笔记》第1编第10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95.王明清:《挥麈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
    96.王珪:《华阳集》,福建省重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清乾隆四十二年本。
    97.王炎:《双溪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8.王栐:《燕翼诒谋录》,诚刚点?谢榫?1981年版。
    99.王应麟:《玉海》,合璧本,中文出版社1977年版。
    100.王之望:《汉滨集》,湖北先正遗书本,漹阳卢氏慎始基斋1923年版。
    101.汪应辰:《汪文定公集》(十三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102.汪应辰:《文定集》(二十四卷),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03.汪藻:《浮溪文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4.文莹:《湘山野录》,郑世刚、杨立扬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105.卫泾:《后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6.魏泰:《东轩笔录》,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7.文天祥:《文天祥全集》,北京书店1985年版。
    108.文同:《丹渊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09.吴处厚:《青箱杂记》,李裕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0.吴泳:《鹤林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11.吴潜:《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奏议》,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2.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3.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114.熊克:《中兴小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5.徐经孙:《矩山存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6.《宋会要辑稿》,徐松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
    117.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王瑞来校补,中华书局1956年版。
    118.徐鹿卿:《宗伯徐清公存稿》,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3年版。
    119.许应龙:《东涧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20.许月卿:《百官箴》,官箴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第1册,黄山书社1997年版。
    121.姚宽:《西溪丛语》,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版。
    122.杨亿:《杨文公谈苑》,黄鉴笔录,宋庠整理,李裕民辑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23.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124.杨时:《龟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5.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明崇祯八年刻本。
    126.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欧阳守道校正,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7.叶适:《叶适集》,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
    128.叶梦得:《石林燕语》,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129.叶梦得:《石林奏议》,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0.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国社科院宋辽元史研究所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
    131.佚名:《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132.《元丰官制》,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33.佚名:《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4.佚名:《宋史全文》,李之亮点校,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5.袁甫:《蒙斋集》,江西书局同治十三年本。
    136.袁采:《世范》,完颜堂秘籍本,文明书局1922年版。
    137.岳柯:《桯史》,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8.《左传译注》,蒋骥骋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版。
    139.张邦基:《墨庄漫录》,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140.张方平:《乐全集》,四库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141.张方平:《乐全先生文集》(卷17—卷40),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142.张世南:《游宦纪闻》,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143.张纲:《华阳集》,四部丛刊三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44.张耒:《张右史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145.张知甫:《可书》,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146.张守:《毗陵集》,福建省重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147.张舜民:《画墁录》,丁如明校点,《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48.张咏:《乖崖集存》,怀潞园丛刊本,李氏代耕堂光绪十二年版。
    149.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版。
    150.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1.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52.赵抃:《清献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3.赵升:《朝野类要》,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54.赵彦卫:《云麓漫钞》,傅根清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版。
    155.赵翼:《廿二史札记校正》,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6.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57.周密:《癸辛杂识》,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8.周密:《齐东野语》,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9.周南:《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0.周必大:《周益国公文集》,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161.庄绰:《鸡肋编》,萧鲁阳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63.朱弁:《曲洧旧闻》,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164.佚名:《靖康要录》,丛书集成初编(补印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6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海天书店1939年版。
    166.曾敏行:《独醒杂志》,朱杰人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67.吕中:《宋大事记讲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