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非监禁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世界刑罚发展的历史,大都经历了以肉刑、生命刑为中心到以监禁刑为中心的过程。二十世纪以后,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犯罪数量并没有因监禁刑的广泛适用而得到控制,同时,监禁对罪犯以及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各国对替代监禁的非监禁制裁措施的关注。随着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人心,刑罚目的观、刑法谦抑思想的发展,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兴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刑罚适用出现监禁刑与非监禁刑并重的趋势,并逐渐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范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监禁刑在刑事制裁体系的地位逐渐加重,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步大量采用非监禁刑,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形成了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适用模式和执行模式,非监禁成为世界刑罚体系的主要形式,引导着刑罚由严峻走向宽和,是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从世界刑罚的这一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非监禁化与国际社会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刑罚适用模式仍以监禁刑为主体,非监禁刑适用较少但仍有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刑罚适用对象的变化以及我国非监禁措施的实践经验为非监禁刑的大量适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尽管如此,由于传统重刑主义的影响、“严打”政策的导向、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且立法技术相对粗疏、执行体制的限制,非监禁刑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长期受到冷落,非监禁刑的适用步履维艰、发展缓慢。要彻底改变非监禁刑运行低效的现状,实现刑罚制度的变革,就要从立法、司法和行刑体制上对我国的刑罚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以期对中国的刑罚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本文的初衷和目的。
     本文的内容依此架构,分为两部分具体说明。
     第一部分,非监禁刑——世界刑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部分用三节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从历史和理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世界刑罚发展的非监禁性趋势:第一节是对非监禁刑概念的解析,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非监禁刑及与非监禁措施相近的概念和术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非监禁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节通过刑罚制度的一
引文
[1] 王牧著:《新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3] 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4] 王利荣主编:《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 吴宗宪、陈之海、叶旦声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王牧主编:《中国犯罪对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赵秉志主编:《刑罚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 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 林山田著:《刑罚学》,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
    [10] 夏宗素、朱济民主编:《中外监狱制度比较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 何秉松主编:《刑法学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2] 白建军著:《犯罪学原理》,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
    [13] 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4] 魏平雄主编:《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 林山田、林东茂主编:《犯罪学》,台湾三民书局,1990年版。
    [16] 郭成伟主编:《外国司法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 武延平主编:《中外监狱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 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9] 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 邵名正主编:《监狱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 储怀植著:《刑事一体化》,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2] 陈云正著:《刑法的精神》,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23] 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4] 程味秋等:《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1] 王秉中著:《对轻罪犯非监禁化——西方行刑制度的一个趋势》,载于《中外监狱制度比较研究文集》第 174 页。
    [2] 刘强著:《我国刑罚适用模式在加入 WTO 后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载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2 期。
    [3] 孙国祥著:《论非刑罚化的理论基础及其途径》,载于《法学论坛》2003 年第四期。
    [4] 阮齐林著:《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 1999 年度公诉案件量刑统计与分析》,载于《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80 页。
    [5] 杨凤宁著:《走向非监禁刑:从世界刑罚趋势看我国刑罚的改革》,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 年第 6 期。
    [6] 李豫黔著:《我国刑事执行体制的现状和弊端》,载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 年第 10 期。
    [7] 王安全著:《对我国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载于《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 2 期。
    [8] 孙谕等著:《也谈管制刑的存废问题》,载于《法学与实践》,1988 年第 3 期。
    [9] 曹子丹著:《论管制刑应予保留和完善》,载于《刑法发展与司法完善》(续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年第 39 页。
    [10] 刘凤梅、亓晓琳著:《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载于《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5 年 4 月第 7 卷第 2 期。
    [1] 袁登明著:《行刑社会化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
    [2] 安斌著:《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 [博士学位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 2004 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