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修辞学批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古希腊时期,西方的修辞学思想因其论辩特色就成为当时的显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修辞学思想强调对事物可能性的说服,在强调科学、真理的时代很难脱颖而出。到了20世纪,由于知识观、真理观的转变,人们认为真理、知识不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具体的语境不断发生变化的,与此同时,哲学界出现了“语言论”的转向,而语言离不开修辞,修辞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观点重新又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新修辞学理论应运而生,它强调修辞的认知论以及修辞的语境论等方面的特点。
     新修辞学不仅在修辞理论上带来了观念变革,也为文学批评实践带来了分析文本的方法。它吸收了叙事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思想,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文本的分析既着眼于对文本内部特性的分析,又联系了文本之外的大环境,力图全面地挖掘和理解文本的意义。本文以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学、保罗·德曼的解构主义修辞学以及高辛勇的辞格修辞学对文本的解读为例,具体地探讨新修辞学批评文本分析这一解读方法。由于不同的理论家对修辞的理解有所不同,对修辞与文本的关系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通过这些批评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就可以对新修辞批评文本分析方法给予进一步的探讨。
Rhetoric theory has a long history .Since Ancient Greece,it was universal for his debat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the rhetoric theory pay attion to the possibility ,in the modern times ,it lost its dominant position.But in the 20th century,influenced by the new viewpoints of knowledge, truth and language theory,the rhetoric theory had turned into the new rhetoric theory.The new rhetoric theory emphasizes the rhetorical cognition,rhetorical context.In the same times,the extension of the rhetoric is extended,which includes the culture,life, art and so on .
     Impacted by the Narrative theory , 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ralism ,the new rhetoric which established in rhetoric not only focus on the text,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ext that include the society ,culture and the ideolog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new rhetoric how to analyze the text , this essay list James Phelan’s“Narrative as rhetoric”theory,Paulde Man’s“Deconstruction Rhetoric”and Gao Xinyong’s“Figures of Speech rhetoric”as an example. At last ,try to use the comparative way to deeply analyze the text .
引文
①申丹主编:《新叙事理论译丛》五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①转引自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版,第5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高吉亚斯篇》,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费德罗篇》,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4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4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7页。
    
    ①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②[英]伯格曼:《逻辑与实在》,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77页。
    ③[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页。
    ④[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
    
    ①转引自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②[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07页。
    
    ①转引自[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②[美]Robert L.Scott:On Viewing Rhetotic as Epistemic,Central State Speech Journal 18,1,1967,pp9-17.
    
    ①[美]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2页。
    ②[美]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③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④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1页。
    ⑤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①[英]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Upon Thought and of the Science of Symbolism,London:K.paul,Trench,New York:Harcourt,Brace 1923, pp120-125.
    ②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①[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②[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②[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③[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④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国外文学》2004年第3期。
    ⑤王委艳:《试论修辞叙事学的修辞策略》,《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①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国外文学》2004年第3期。
    ②[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①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国外文学》2004年第3期。
    ②[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
    
    ①[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②[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①[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②[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③[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④[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⑤[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998版,第59页。
    
    ①[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998版,第64页。
    ②[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998版,第65页。
    ①[法]卢梭:《忏悔录》,黎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22页。
    
    ①[法]卢梭:《忏悔录》,黎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0-101页。
    ②[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③[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④[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①[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页。
    ②[法]卢梭:《忏悔录》,黎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8页。
    ③[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1页。
    ④[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
    ①[英]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②[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③[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①[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②[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①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国外文学》2004年第3期。
    ②[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
    ①[美]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0页。
    ②[美]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0页。
    ①[美] 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②[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③[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①[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②[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①张超:《论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张超:《论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③转引自[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2. [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美]宁(Ling,D):《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美]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美]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 [英]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9. [英]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法]卢梭:《忏悔录》,黎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 [法]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4.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 [美]J.希里斯·米勒:《重申解构主义》,郭英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 [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 [英]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20.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从莱庭:《西方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2.高辛勇:《中西修辞学比较谈:修辞批评的两种方式》,《锦州师范学报》1996年第2期。
    3.刘郦:《从权力/知识观点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知识观》,《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4.温科学:《二十世纪美国修辞批评体系》,《修辞学习》1999年第5期
    5.邓志勇:《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1月第17卷第1期。
    6.温科学:《西方修辞学的言语接受研究》,《修辞学习》2001年第3期。
    7.温科学:《西方修辞哲学》,《修辞学习》2001年第2期。
    8.温科学:《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9.刘亚猛:《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迷惘与希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0.李增:《论保罗·德曼修辞阅读策略的符号学及修辞学基础》,《外语学刊》2004年第6期。
    11.昂智慧:《<忏悔录>的真实性与语言的物质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的修辞阅读》,《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12.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国外文学》(季刊)2004年第3期。
    13.肖锦龙:《文学叙事和语言交流—试论西方的修辞叙事学理论和思想范式》,《文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6期。
    14.王成军:《自传文本的解构和建构—论保罗·德曼的卢梭<忏悔录>论》,《国外文学》(季刊)2005年第3期。
    15.张滟:《新修辞学中话语语境框架构建》,《外语学刊》2005年第2期。
    16.刘亚猛:《诠释与修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7.刘亚猛:《二十世纪美国修辞的宣言—评韦恩·布斯的<关于修辞的修辞:对有效交流的求索>》,《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18.张滟:《超越解构:话语行为的社会符号性动机分析》,《外语学刊》2006年第2期。
    19.李秀明,缪俊:《修辞学的转向—复旦大学首届修辞学沙龙综述》,《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
    20.陈莉红:《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与写作活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21.陈黎明,王明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聊城大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
    22.张春泉:《认知语境与修辞话语的互动》,《汉语学习》2007年12月第6期。
    23.赵国军:《修辞学的转向与‘零度’》,《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4.曾毅平:《修辞理论·修辞现象·修辞教学—两岸三地修辞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修辞学习》2007年第2期。
    25.温科学:《现代修辞学调查—论中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对接融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6.曲卫国:《人文学科的修辞转向和修辞学的批判性转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27.毛宣国:《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8.张超:《论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