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立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立功制度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其系统的考察深入的分析尚付阙如。本文从“立功受奖”刑事政策的刑法体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约六万余字。
     第一部分,立功制度的历史嬗变。文章整理了所能搜集到的大量相关资料,对古今中外刑法中的立功制度进行了一个纵向的考察,并针对我国既往刑法中立功制度的历史嬗变总结了几点规律性认识,为论题的充分展开奠定了广阔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立功的概念、成立条件、本质及分类。文章首先界定了立功制度中的核心范畴——立功,然后结合刑法中的规定论述了它的一般成立条件,接着重点阐述了立功的本质在于犯罪分子实施的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行为的立场,最后还对立功的外延进行了一定的分类研究,从而为论题的深化提供了初步的理论铺垫。
     第三部分,立功制度的根基。文章指出立功制度的道义根基在于人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报应观念,其理论根基在于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整体主义的思维模式的系统整合,政策根基是我国“立功受奖”的刑事政策,而古今中外几千年来阶级斗争中奖励立功的实践历史则构成了立功制度牢不可破的实践根基。
     第四部分,立功制度的价值构造。文章以公平与效率为两条基线建构了立功制度的价值体系,并指出在公平与效率两大基本价值中,公平价值更加值得不懈追求。
     第五部分,立功制度的规范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各种立功表现的具体成立
    
    条件,然后对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待色与缺陷—一予以辨明,最后在中外比较的
    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几点主张。
     第六部分,立功制度的正确适用。文章首先划清立功与相关制度的界限,并就
    不同情况论述了立功认定中的疑难所在,然后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阐明了对立功
    者如何从宽的方案,使刑法中分散的立法在司法实践中获得可操作性。
     总之,立功制度决非仅指作为量刑情节的立功从宽处罚制度,它是关涉量刑与
    行刑两大环节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这一定位极为关键。只有如此理解,有关立
    法才能一以贯之,刑事政策才能充分执行。
The field of our criminal theory always ha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and little have scholars systemetically studied and deeply analysed it. This article reexamings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criminal policy and maintains that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rewarded. It also states and analyses comprehensively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about sixty thousands of words, consists of six parts.
    Part on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This article arranges all the relative materials that can be collected as many as possible, inspects ver-ticully both in domestic criminal law and abroad criminal law about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and concludes some regularitive cognitions aiming a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our former criminal law in making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so it sets up abroadly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launching the topic.
    Part two. The concept, constitution, n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Firstly, this article restricts the core category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桵eritorious Performance. Secondly, it states its constitution combining with criminal regulations. Then, it printed out the essence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is that it would make benefit to the society. At last it also classified the external parts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In this way it provides a premary theoritical base for developing the topic.
    Part three. The basis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the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s morality and justice is such an avenging concept as "Good will be rewarded with good, and evil with evil". Its theoritical basis lies in uniting the merit with utilism and thinking mode. The policy basis is our criminal policy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results in reward". The practice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during thousands of years' social class struggling history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makes the unbreakable practical basis.
    Part four. The value construction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This article makes its value system by fair and efficiency and points out that between the fair value and efficiency value, the former worths more attention than the latter and should be constantly studied.
    Part five. The constitution analysis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Firstly this article stated the specific constitution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Then, it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fects of our criminal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rm. At last it offered several views for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as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gislation.
    Part six. Proper application of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system. Firstly this article differentiates this system and other relative systems. It also states the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cases and then it classified the ways concerning about how to diminish the penalty of Meritorious performer basing on the present criminal law. So that making the scattered rules gets operated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a word.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means not only the light punishment system as a case in measurement of penalty, but an important punishment system concerning the two links of Measurement of Penalty and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as well. Such definition of meritorious is very important. Only in this way to understand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can the legislation be carried out permanently. As a result, the criminal policy can be fully implemented.
引文
著作类:
    1.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周振想著:《当代中国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赵秉志主编:《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第4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赵秉志著:《刑法改革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8.《西方法津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9.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日]本村龟二编,顾肖荣等译:《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13.[英]J·C·史密斯、B·霍根著,李贵方等译:《英国刑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周密著:《中国刑法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7.山东省劳改局编:《民国监狱法规选编》,中国书店1990年版。
    18.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1.栗克元主编:《犯罪心理学》,香港亚太经济导报杂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22.高地血著:《歪曲形态论——犯罪心理学研究》,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23.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赵秉志主编:《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第8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6.陈兴良主编:《新旧刑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丁慕英、李淳、胡云腾主编:《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杨敦先、苏惠渔、刘生荣、胡云腾主编:《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29.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30.黎国智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选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1.《现代汉语新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2.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格吕恩特·雅科布斯著,冯军译:《行为·责任·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何秉松著:《犯罪构成系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35.冯平著:《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36.[美]戴维·波普诺著,刘云德、王戈译:《社会学》(上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7.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8.[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9.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0.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1.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2.[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主编,许章润等译:《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3.[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4.[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5.张甘妹著:《刑事政策》,三民书局1979年版。
    46.张贵成、刘金国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7.[美]罗·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8.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9.谢鹏程著:《基本法律价值》,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0.[英]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1.[美]戈尔丁著,齐海滨译:《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52.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高德步著:《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陈正云著:《刑法的经济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55.万光侠著:《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6.[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57.严存生著:《论法与正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8.[英]P·S·阿蒂亚著,范悦等译:《法律与现代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0.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1.胡康生、李福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3.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类:
    1.袁登明:《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基本元素分析》,载《刑事法学》2001年第8期。
    2.崔爱鹏、李淑娟:《论立功制度的本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
    3.刘杰:《论法定量刑情节的立功》,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3期。
    4.邵维国:《论立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
    5.方晓春:《略论我国刑法的“立功制度”》,载《人民检察》1993年第3期。
    6.白雁:《论刑法中的立功制度》,载《法制世界》1998年第4期。
    7.陈明华、钊作俊:《论减刑的根据》,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6期。
    8.黄应生:《立功从宽处罚的原则和标准》,载《人民法院报》1998年1月15日第3版。
    9.肖本山:《试论新刑法中的立功制度》,载《江西法学》1997年第3期。
    10.王萍、刘宁书:《论刑法中的立功》,载《政治与法律》1989年第1期。
    11.黄雄:《我国刑法实践中的重大立功问题初探》,载《法学家》1994年第4期。
    12.杨学海:《揭发同案犯不能认定为“立功”吗?》,载《新疆社会经济》1991年第6期。
    
    
    13.葛寿高:《对犯罪分子立功表现的认定程序》,载《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1期。
    14.莫洪宪:《论自首和立功》,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2期。
    15.黄祥青:《自首与立功探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16.李希慧、谢望原:《我国刑法应建立完备的自首、坦白、立功制度》,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17.潘胜忠:《对战时缓刑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律科学》1989年第1期。
    18.杨聚章:《试论自首与立功制度的司法适用》,载《法学家》1999年第1—2期。
    19.王学沛:《论新刑法对自首制度的修改》,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5期。
    20.邢书恒、初丙东:《论自首和立功认定中的几个问题》,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4期。
    21.刘生荣、宋桂芹:《论单位犯罪的罪过》,载《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