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央行主导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法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灾难,也暴露出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诸多问题。在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反思和变革的同时,我国也应该力图革除金融监管体制中的弊端。我国金融监管中最大的弊端在于金融监管协调体制的单一和无序,金融监管机构各自为阵以及央行在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受到的明显挤压,使协调效果大打折扣。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能最大限度地统筹金融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危机处理的能力,因此建立我国央行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迫在眉睫。在央行下设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建立相关的信息沟通机制、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危机状态下的临时决议机制等配套措施,是适合我国采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路径选择。该机制的建立,不仅对于完善目前我国分业金融监管格局意义重大,而且能有力推动我国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格局的破冰之旅。我国要走向金融强国之路,金融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将是我们的不二之选,最终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合为金融部,与央行形成新的“一行一会”格局。我国的央行主导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金融监管机制应该同步完善,总体上分“两步走战略”:是建立适合目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下央行与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二是未来我国建立“一行一会”统一监管格局下央行与金融部之间的协调。在完善我国央行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过程中,不但要使该体制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用保驾护航,而且要切实保护金融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
Sub-prime crisis triggered a global financial catastrophe, but also exposed the world'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many problem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reflect on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change the same time, China should try get rid of the drawbacks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is the biggest drawbacks of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oordination and disorder, financial regulators and central banks in their showers in the role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y the apparent extrusion, so that coordination of brilli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sms, not only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pattern of China's separ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s significant,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nity of our separate supervision to monitor patterns of ice-breaking journey. China should go the way of financial power, financial mixed operation, unified supervision will be our only choice, ultimately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Commission for the Finance Department together with the central bank to form a new "line for a" pattern. China's central bank-le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synchronized sound, the whole sub-"two-step strategy":the establishment for the current "line 3 will be" sub-sector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third pattern of monitoring will be coordinated between; Second,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a "line for a" unified regulatory structure under the central bank and financial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 Improvement of the central bank in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ed by the process, not only to make the system work for our country's financial supervision escort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but also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targets.
引文
1、杨紫烜.经济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史际春,邓峰.经济法学评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3、罗培新.破产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王卫国.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四卷.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5、韩龙.国际金融法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邱艳、赵敏燕、於向平.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全兴.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院出版社,2004
    8、张士元.经济法的探索之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9、程信和.当代经济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10、伊斯特布鲁克、费希尔(著),张建伟、罗培新(译).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公丕祥.法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2、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3、宋鸿兵.货币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4、黄毅.最新银行法经典疑难案件判解.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5、宋晓明、金赛波.银行法律实务丛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6、郭俊秀,黄国滨.最新司法案例精解丛书/金融法案例精解.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7、张炜.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2005.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8、张炜.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2006.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9、张炜.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2007.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0、胡滨、全先银.中国金融法制报告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1、卢劲松.金融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2、李枚.银行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3、曾(?)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4、徐孟洲.金融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5、张学森.金融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6、刘次帮,郑曙光.金融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刘少军、王一柯.货币财产(权)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8、冯昭.反金融战争——金融变局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9、李晓鹏.大崩溃——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30、[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关涛(译).’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1、黎四奇.反金融战争——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的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鲍永东.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财经科学,1999年第1期
    2、许传华.美国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模式的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3、李祺.金融混业监管制度演进及模式选择.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5期
    4、毕吉耀.重塑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金融,2009年第13期
    5、朱志强,杨红元.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华北金融,2008年第8期
    6、史飕.论我国撤销仲裁制度的完善—从诉的视角谈起.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四卷
    7、刘轶.金融监管模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从规则到原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7期
    8、罗培新.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与政策困局之思——兼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9期
    9、李勋.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12期
    10、韩龙.规则与监管:美国金融改革方案对金融法品性的再证明——解毒美国金融改革方案之法学理念与基础.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0年第1期
    11、陈永昌.探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北方经贸,2008年第7期
    12、张波.次贷危机驱动的监管改革——美国《现代化金融监管构架蓝皮书》评析.北方经贸,2008年第8期
    13、邓翔,李雪娇.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
    14、汤凌霄.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及对中国的启示.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5、杜莉,高振勇.金融混业经营及监管——德国与英国的比较和借鉴.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2期
    1、Clifford ElKirsch. The Financial Services Revolution: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Role of Banks, Mutual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McGraw-Hill,1997
    2、Goodhart C1A1E. Some Regulatory Concerns. Swis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
    3、Tim Backshall. The Barra Credit Series:Improving Performance with CreditDefault Swaps[J]. Journal of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30, No. 4, November3 2004.
    1 冯昭.反金融战争——金融变局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4
    2 韩龙著.国际金融法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
    3 张学森.金融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
    4 刘次帮,郑曙光.金融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0
    6 曾峳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1
    7 鲍永东著.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财经科学,1999年第一期
    8 许传华著.美国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模式的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9 李祺著.金融混业监管制度演进及模式选择.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5期
    10卢劲松.金融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第245页
    11卢劲松.金融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65
    12韩龙.国际金融法要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41
    13[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关涛(译).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9
    14刘次帮,郑曙光.金融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3
    15 毕吉耀.重塑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金融.2009,年第13期
    16韩龙.国际金融法要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34
    17 毕吉耀.重塑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金融.2009年,第13期
    18宋鸿兵.货币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56
    19 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五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20 朱志强,杨红元.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华北金融,2008年第8期
    21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学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66
    22 罗培新.破产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
    23 王卫国.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四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157
    24 鲍永东.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财经科学,1999年第一期
    25 冯昭.反金融战争——金融变局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172
    26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学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64
    27 史飕.论我国撤销仲裁制度的完善—从诉的视角谈起.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四卷
    28 邱艳、赵敏燕、於向平.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05
    29 李勋.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