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司僵局救济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过程中,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处于瘫痪状态。公司僵局给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应当给予法律救济。
     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有自力救济和调解、仲裁、诉讼等。救济方式包括解散公司和章程预先约定、管理人接管公司、任命临时董事、强制收购股权等非解散公司的替代性救济方式。解散公司将终了存续公司的法人人格,不利于维护各方的利益,应当严格限制适用。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等国公司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各国在对公司僵局给予救济时,倾向于采取替代性救济方式,而对解散公司态度非常谨慎。
     2005年10月修订的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这是公司立法首次关注公司僵局问题,但它仅仅规定了公司僵局情况下的股东申请解散公司的权利,对替代性救济措施缺乏明确规定,应当继续完善公司法关于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法律规定。
     本文第一章对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作了概述,明确了公司僵局的内涵、特征、类型、原因及危害;第二章是对公司僵局救济的理论解析,认为公司的设立和运行是一系列合同行为,由于公司契约所具有的长期性和不完备性,使公司僵局得以产生。而公司僵局导致股东期待利益落空,应当给予法律救济;第三章阐述了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措施,分析了采取替代性救济措施的优势和必要性,并对其中强制收购股权等具体措施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提出了我国完善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本文认为,公司僵局的救济应当首先考虑采取替代性救济方式,法院应尽量采用强制收购股权等救济措施来解决公司僵局纠纷,使处于僵局公司中的一方股东得以退出公司,既维护股东的利益也避免了公司解散。
Corporate deadlock refers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dec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a corporation arisen from the disabling of shareholders meeting or board of directors due to irreconcilable conflicts between shareholders or directors. Corporate deadlock would cause severe damage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rporation, shareholders, credito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which shall be liable for remedies.
     The channels for seeking remedies for corporate deadlock include self-help remedies, mediation, arbitration, litigation, and so on. The measures for remedies include but not limit to, corporation dissolution and alternative remedies such as advance arrangements in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custodians, the assignment of provisional directors, forced buyout. However, dissolution will terminate the legal-person status of the existing corporation, which does not favor the interests of relevant parties, thus should be applied under strict restriction. From the overview of the statute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countries both of continental and common law system, the courts tend to take alternative measures in dealing with corporate deadlock cases, but to be much more cautious on the dissolution.
     Article 183 of the PRC Company Law revised on 27 October 2005 provides that“where there are serious difficulties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nd the continual existence would cause major losses to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hareholders, and the matter cannot be resolved through other means, shareholders representing 10% or more of the voting rights of all shareholders of the company may petition to the people’s court for dissolution of the company”. It i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mpany law put one eye on the issue of corporate deadlock. However, it just grants the shareholders the right to dissolve the corporation, while does not cover alternative remedies. The legal system for remedies to corporate deadlock is to be further supplemented to the company law.
     In this thesis, chapter 1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fundamental issues with regard to corporate deadlock to clarify its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types, reasons and damages. Chapter 2 is dedicated to discuss the underlying theory for remedies to corporate deadlock, the author i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are a nexus of contracts, the long-term and immaturity may give rise to corporate deadlock, which will frustrate 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shareholders. Chapter 3 explores the channels and measures for the remedies, the advantage and necessity of alternative remedies, and leg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forced buyout and the other measures. Chapter 4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China on corporate deadlock,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supplement the corporate deadlock remedies system. applied for dealing with corporate deadlock. Courts shall take forced buyout or the other alternative measures in the trial and decision for corporate deadlock cases to offer exit for shareholders in the deadlocked corporation, thus would not on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lso avoiding the dissolution of the corporation to benefit relevant parties.
引文
2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李存捧译:《公司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13 页。
    4 Susanna M. Kim: The Provisional Director Remedy for Corporate Deadlock: A Proposed Model Statute , 60 Wash. & Lee L. Rev. 111.
    5 赵旭东:《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 2 月 8 日。
    6 赵万一、吴长波:《论公司的司法解散》,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6期。
    7 鲍为民:《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5 年第 3 期。
    8 Bryan. A. Garner, Editor, Black Law Dictionary, St. Paul, Minn, West Group, 1999, p. 406.
    9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Law, published under License with Merriam Webster Incorporated, Spring Land, Mass, 1996. p.122.
    10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12 页。
    11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72 页。
    12 吴建斌主编:《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96 页。
    13 赵旭东:《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人民法院报 2002 年 2 月 8 日。
    14 甘培忠:《我国公司法体系的重构》,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 年冬季号。
    15 梁上上:《公司僵局案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新旧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规范为中心展开》,载《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6 安建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57 页。
    17 赵旭东:《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 2 月 8 日。
    
    18 王保树主编:《中国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第279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19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13 页。
    20 转引自甘培忠:《我国公司法体系的重构》,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 年冬季号。
    21 刘俊海:《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 2 卷,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6 页。
    22 罗培新著:《公司法的合同解释》,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2 页。
    23 汤欣:《论公司法与合同自由》,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总第 16 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2000 年版,第 272 页。
    24 [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 页。
    25 Ian R. Macneil: Contracts: Exchange Transactions and Relations, P13. 转引自范伟红,马瑞东:《关系合同理念下公司僵局诉讼机制探析》,载《法律适用》2005 年第 5 期。
    26 罗培新著:《公司法的合同解释》,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1-73 页。
    27 李泫永、官欣荣:《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载《法学》2004 年第 4 期。
    28 Robert B. Thompson:Corporate Dissolution and Shareholders’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88, p. 66.
    29 转引自郑言:《试论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载《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
    30 杜景林、卢谌译:《德国股份法·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德国公司改组法·德国参与决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07 页。
    31 吴建斌主编:《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09 页。
    32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9 页。
    33 《封闭公司示范补充法案》40(a)(2)(1). 转引自[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70 页。
    34 [美] 罗伯特·C·克拉克著:《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工商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52-653 页。
    35 Robert A. Prentice, Law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s, 2nd ed., Prentice Hall, 1994, p. 344.
    36 Boyle& Sykes, Gore-Browne on Companies, Vol.2 Jordans p. 280.
    37 参见[美]M·V·爱森伯格:《公司法的结构》,张开平译,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01-412 页。
    38 《特拉华州公司法》第 350,351,354 节,转引自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第 225 页。
    39 杜景林、卢谌译:《德国股份法·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德国公司改组法·德国参与决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93 页。
    40 吴建斌主编:《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96 页。
    
    41 [美]罗伯特·C·克拉克著:《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工商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96 页。
    42 《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 352 节。
    
    43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13 页。
    44 [美]罗伯特·C·克拉克著:《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工商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52 页。
    45 沈四宝编译:《最新美国标准公司法》,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16 页。
    47 王义松著:《私人有限公司视野中的股东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87 页。
    48 转引自王义松著:《私人有限公司视野中的股东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88页。
    49 Stuart L. Pachman, Corporate Evenly Divided: Judicial Remedies for Equal Shareholders, 24 Seton Hall L. Rev. 234.
    50 王天鸿著:《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8 页。
    51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8 页。
    52 Frederic K. Becker and Anita J. Dupree: Equitable Remedies in Corporate Divorces: a Look at Brenner V. Berkowitz and the corporate dissolution statute, 165-DEC N.J. Law. 25.
    53 Stuart L. Pachman, Corporate Evenly Divided: Judicial Remedies for Equal Shareholders, 24 Seton Hall L. Rev. 234.
    57 参见奚晓明主编:《中国民商审判》2004 年第 2 集,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版,第 36 页。
    58 同上,第 11 页。
    1. [美]罗伯特·C·克拉克著:《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工商出版社 1999年版。
    2. [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 [加拿大]布莱恩·R·柴芬斯著:《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林华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5. 罗培新著:《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 蒋大兴著:《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7. 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8. 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9. 梁上上著:《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10. 倪建林著:《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1. 朱伟一著:《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12. 沈四宝编译:《最新美国标准公司法(2006 版)》,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13. 杜景林、卢谌译:《德国股份法·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德国公司改组法·德国参与决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4. 卞耀武主编,左羽译:《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5. [英]梅因哈特著:《欧洲十二国公司法》,李功国等编译,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16.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17. 王义松著:《私人有限公司视野中的股东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18. 王保树主编,于敏、杨东译,《最新日本公司法》,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19. 吴建斌主编:《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0. 王天鸿著:《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 江平、方流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 王信芳主编:《公司纠纷案例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3. 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
    4. 王保树主编:《中国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
    5. 王保树主编:《全球竞争体制下的公司法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
    1. 马俊驹、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救济》,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年第 4 期。
    2. 李泫永、官欣荣:《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载《法学》2004 年第 4 期。
    3. 赵旭东:《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 2 月 8 日。
    4. 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学思考》,载《法商研究》 2002 年第 6 期。
    5. 汤欣:《论公司法与合同自由》,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16 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2000 年版。
    6. 黄美园、周彦:《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之构建》,载《法律适用》2004 年第 5 期。
    7. 郑泰安、杜渝:《公司僵局中的股东权益救济》,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 3 期。
    8. 曾东红、宋佑光:《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应对》,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3 期。
    9. 古锡麟、李洪堂:《股东请求公司解散之诉探析》,载《商事审判研究》 ( 2004 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版。
    10. 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社诉讼研究》,载《中国民商审判》(总第 5 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1. 张民安:《公司契约理论研究》,载《现代法学》2003 年第 2 期。
    12. 潘云波:《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4期。
    蔡东松:《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5月。
    朱岚:《公司僵局的防范与救济》,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5 月。
    1. Chery Jean Lew, The Custodian Remedy for Deadlocks in Close Corporations, 13 U.C. Davis L. Rev. 1980.
    2. Steven C. Drapekin, Alternative Dissolution Under the 1983 Illinois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U. Ill. L. Rev. 709. 1985.
    3. Robert B.Thompson, The Shareholder's Cause of Action for Oppression, Bus.Law, 48, 1993.
    4. William R .Quinlan, John F Kennedy, The Rights and Remedies of Shareholders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 under Illinois Law, 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Journal, 1998.
    5. Stuart L. Pachman, Corporate Evenly Divided: Judicial Remedies for Equal Shareholders, Seton Hall L. Rev. 234, 1993.
    www.finance.sina.com 新浪网财经频道
    www.chinalawinfo.com 北大法律信息网
    www.jrj.com 金融界
    www.westlaw.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