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对经济的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运营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制度不和谐的音符,公司僵局即是其中之一。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公司僵局问题,从公司僵局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危害性入手,依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并结合国外的类似经验对公司僵局的化解措施进行了一一探讨。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公司僵局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部分:导论。这部分提纲挚领的提出了论述的对象公司僵局问题,指出公司僵局作为公司运营实践中出现的一种不和谐音符,无论对于公司、股东还是对于公司其它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灾难性的,由于公司难以形成可供执行的决议,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和经营,公司的财产在持续的损耗和流失,而且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陷入僵局状态时由于其自身经营行为能力和偿债责任能力持续减弱,将对市场交易安全和效率形成冲击。在学者们的呼吁下新修订的《公司法》体现出了对公司僵局问题的关注,对公司的司法解散、股东的退出机制等进行了规定,但在一些具体的救济方式的选择和程序的设计上仍需予以健全和完善,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立足之处。
     第二部分:公司僵局的界定。这部分对公司僵局的概念、特征以及产生公司僵局的公司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恶意僵局”和“善意僵局”的划分。公司僵局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政治权势斗争中对抗、僵持现象在公司中的类比、移植,指的是一种各方对抗互不妥协,公司陷入瘫痪的一种状态。与其牵强的给它下一个定义倒不如描述一下它的一些特征更让人一目了然。本文从股东(董事)之间的对抗性、公司运行机制的失常性、僵持状态的持续性、僵局形态的复杂性等方面对公司僵局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本文还在此部分对有可能产生公司僵局的公司形态进行了讨论。在美国法上普遍认为公司僵局是封闭性公司的专利,因此有观点认为在我国仅有限责任公司才有可能产生公司僵局,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根本不会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公司体制下,发起设立并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从股份认购的公众性、股东的数量和构成还是从股份交易的自由度来看都符合封闭性公司之特征,因此也同样具有产生公司僵局的肥沃土壤。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本文重点区分了“善意僵局”和
Company as a form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conomic prosperity, but in practice there are also some disharmony with the expectance, corporate deadlock is one of these. 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 revised "Company Law" and in light of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mpanies similar measure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corporate deadlock to explore the resolution of the deadlock from it's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effects with the 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deadlock legal issues with four parts.
    Part I: This part outlines proposes that corporate deadlock is disastrous for the company, shareholders of the company and other stakeholders, because the difficult to form a implementation decision harms the company's normal functioning and operation .The property of company sustains losing and the company as the main players in the market will endanger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market system, because its own operational capacity and debt servicing capacity continue to decline. The newly revised "Company Law" reflects the corporate deadlock and also concerns with the judicial dissolution of the company and shareholders exit mechanism for the provision, but how to choose the best way to resolve corporate deadlock is still worth of exploring.
    Part II: This part analyses th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deadlock and discusses the patterns of company which is easy to cause corporate deadlock and makes "malicious deadlock" and "goodwill deadlock" division. Corporate deadlock is an image of confrontation which is the transplant from political power struggle and deadlock phenomenon shows a state, in which two parties would not compromise and bring the company into a state of paralysis. Instead of defining i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its featur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corporate deadlock from shareholders, directors between confront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mechanisms of the disorders, stalemate continuity, deadlock patterns in regar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fea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law, corporate deadlock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closed companies patent, so someone believes only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have the potential danger to cause deadlock. This article detailed analyses that in our current system the companies' initiation of the
引文
1.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江平主编:《公司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3.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加]布莱恩:《公司法:结构、理论和运作》,林华伟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版。
    8.周友苏:《公司法通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一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王保树主编:《中国公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1.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
    15.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万鄂湘主编:《民商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7.卞耀武主编:《外国公司法译丛》之《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左羽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汤欣:《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年版。
    19.齐奇主编:《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0.朱伟一著:《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1.王保树主编:《全球竞争体制下的公司法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2.[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职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3.秦晖:《相克亦相生,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三联书店,1997年版。
    24.张民安:《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
    26.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7.沈贵明著:《公司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9.[日]末永敏和:《现代日本公司法》,金洪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0.孙永祥著:《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吴建斌:《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2.毛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曾东红、宋佑光:《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应对》,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方立新:《从权利制衡角度探索监督理性》,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3.甘培忠:《公司司法解散:<公司法>中说不出的痛》,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
    4.赵旭东:《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资料来源 http://www.tyfw.net/dispnews.asp?id=489e
    5.江平:“公司管理法律机制要创新”,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8期。
    6.范黎红:《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探讨》,资料来 源:http://www.shezfy.com/Discuss/detail.asp?id=2250
    7.黄美园、周彦:《我国公司解决司法救济制度之构建》,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8期。
    8.梁定邦:《公司伦理》,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编:《金融法苑》1999年第1期。
    9.江平:《公司管理法律机制要创新》,载《经济参考报》2002年5月29日。
    10.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载《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11.王伟、陈学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解散请求权当议》,《人民司法》2002年第10期。
    12.梁彗星:《法律漏洞及其补充方法》,载梁彗星主编:《民商法从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3.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社诉讼研究》,载与《中国民商审判》总第5集。
    14.马俊驹、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救济》,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第4期。
    15.吴晓阳、李跃,《浅谈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困境及其法律救济》,载《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
    16.李泫永、官欣荣:《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载《法学》2004年第4期。
    17.王亚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若干问题研究》,资料来源:http://www.legalinfo.gov.en/jyyj/2005-04/271content-209213.htmo
    18.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学思考”,《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
    19.汤欣:“论公司法的性格——强行法抑或任意法?”,《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20.郑泰安、杜渝:“公司僵局中的股东权益救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1.冷绍民、阎文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司法解散程序”,《经济法制》1997年第10期。
    22.汪鹏基:“论公司的司法解散”,《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 年第3期。
    23.古锡麟、李洪堂:“股东请求公司解散之诉探析”,《商事审判研究》(2004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4.汤欣:“论公司法与合同自由”,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6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版
    16.张民安:“公司契约理论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17.潘云波:“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研究”,《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
    18.卢代富、吴春燕:“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研究”,《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
    19.“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http://www.cnlaw.net/htm/58/2004_11_17—71.
    20. Steven C. Drapekin, Alternative Dissolution Under The 1983 ILLINOIS BUSINESS CORPORATIONACT, 1985 U. Ill. L Rev. 709.
    21. RobertB.Thornpson, The Shareholder's Cause of Action for Oppression, 48Bus.Law,(1993).
    22. William R. Quinlan} John F Kennedy THE RIGHTS AND REMEDIES OF SHAREHOLDERS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 UNDER ILLINOIS LAW, 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Journal, (1998).
    23. S. S. J. Jr., Note, Mandatory Arbitration as a Remedy for Intra-Close Corporate Disputes, 56 VA. L. REV. 271, 285 (1970)
    24. Susanna M. Kim, The Provisional Director Remedy for Corporate Deadlock:A Proposed Model Statute, Washiongton&lee Review Winter, 2003, 60 Wash&Lee L.Rev.111.
    25. Eileen A. Lindsay, What Can I Do for You? Remedies for Oppressed Shareholders in New Jersey, N. J. LAW. MAG, August 2000,
    26. William R. Quinlan, John F, Kennedy, THE RIGHTS AND REMEDIES OF SHAREHOLDERS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 UNDER ILLINOIS LAW, at 604
    27. Robert B.Thompson, The Shareholder' s Cause of Action for Oppression, 48Bus, Law\699,702(1993)
    28. Thomas J.Bamonte, FAMILY BUSINESS LEGAL &FINANCAL ADVISOR CONFERENCE: Should the Illinois Courts Care About Corporate Deadlock?,1998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School of Law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Law Journal Spring, 1998, 29Loy.U.Chi.L.J.625.
    29.William R. Quinlan &John EKennedy,FAMILY BUSINESS LEGAL &FINANCAL ADVISOR CONFERENCE: the Rights and Remedies of Shareholders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 Under Illinois Law, 1998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School of Law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Law Journal Spring,1998,29 Loy.U.Chi. L.J.5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