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代长安园林与唐诗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长安,作为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动脉,在历史和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唐一代,长安地区的园林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各个地区,园林本身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独特的帝都文化,在多种文明并存的城市文化中占据很大比重。通过翻检现存各类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长安地区的园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分布广泛,分期鲜明,对文人生活、文学创作都具有深远影响。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一般研究(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唐诗的繁荣发达的文作数量种类繁多,而结合园林来研究其对诗歌创作兴盛产生的影响则少之又少。其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毕竟凤毛麟角,未能全面概括出二者之间的能动关系。本论文拟以《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为主要资料,以《全唐文》、两唐书及各类图表照片为辅助文献,在对前辈学者著作和论文认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以唐代长安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交织下唐代长安来探讨其园林的地域优势、分布状况等基本因素,进而了解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对唐代长安园林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特色创新以及不足之处作了简要的叙述;第二章从地域的角度来分析唐代长安园林,通过长安地区的自然风土及人文景观展示园林兴盛的优势;第三章以平面空间和深度时间内的长安园林为基准,探讨唐代长安园林的城坊布局以及历史分期;第四章立足《全唐诗》、《全唐文》、《新唐书》、《旧唐书》及各种文献史料的记载,探讨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第五章在前四章叙述的基础上,归于文学之中。以全唐诗贯之全章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园林题名、园林游赏、园林发展来论述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最后以园以文名,文因园传作结。故各章之间有一贯脉络,并在前章的基础上立论。
Chang'an, 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even the city with cultural exchang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In the whole period of Tang Dynasty, the garden in Chang'an District, whether quantitatively or qualitatively, are far more than others in all areas. The garden itself and the bearing of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as the Royal Park cultures, civilizations co-exist in a variety of urban culture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Looking throug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we can be found in Chang'an garden in a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widespread, distinct phases of civilian life and literature have a far-reaching implication.
     On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study, the general researches (such as some area lik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re always aim at how prosperous and large about Tang Poetry, however, studys about gardens'impact on poetry flourish are very few. Although there is no lack of excellent works and papers, but rare, after all, is not fully summariz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ll gaps and be lack of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careful analysis of these excellent works, make Chang'an Gardens as object of study under Tang Dynasty, use Chang'an woven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o explore their gardens flourish background, distribution and other basic factors. Thus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scholar's gardens and its impact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escribes situation of study with Chang'an garden in Tang Dynasty, this paper's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ve features and shortcomings;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hang'an garden from a geographic perspect. Through the natural endemic in Chang'an and human landscape, it displays gardens' flourish advantages; the third chapter of space and depth plane within the Changan garden as the base of the Chang'an City square garden layout and the division of history, this chapter based on all poetry, and some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scholars daily lives in the garden; fifth chapter describ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to the literature being. Full-Tang consistent analysis of all chapters demonstrates, through describing the garden titles, garden tours, garden development, it discusse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Finally, garden to the text name, the text concludes by park pass.
引文
[1]《全唐诗》卷18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全唐诗》卷182,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3]学术成果按类划分,各类著作按出版时间排列。
    [1](后晋)刘昫等著,《旧唐书》[M],卷38,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94-1395页。
    [1]张礼《游城南记》,缪荃孙编《藕香零拾》[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67页。
    [2]转引自(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3]《全唐诗》卷632,郑谷《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一作司空图诗)。
    [1]《全唐诗》卷161,李白《古风》其二。
    [2]《全唐诗》卷867,《石瓮寺灯魅诗》。
    [3]《全唐诗》卷224,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全唐诗》卷344,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注,《文选》[M],卷8《上林赋》一首,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563页。
    [1]《全唐诗》卷225,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2]《全唐诗》卷216,杜甫《丽人行》。
    [3]《全唐诗》卷580,温庭筠《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4]《全唐诗》卷195,韦应物《骊山行》。
    [5]《全唐诗》卷426,白居易《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
    [6]《全唐诗》卷62,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其五。
    [7]《全唐诗》卷2,李显《登骊山高顶寓目》。
    [8]《全唐诗》卷77,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9]转引自(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10](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卷1,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11]《全唐诗》卷344,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1](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 《西京杂记》[M],卷1,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2]《全唐诗》卷514,朱庆馀《题青龙寺》。
    [3]《全唐诗》卷539,李商隐《乐游原》。
    [4]《全唐诗》卷216,杜甫《乐游原歌》。
    [5]《全唐诗》卷672,唐彦谦《曲江春望》。
    [6]《全唐诗》卷424,白居易《登乐游园望》。
    [1]顾炎武著,《历代宅京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2页。
    [2]《全唐诗》卷670,韦韬玉《曲江》。
    [3]《全唐诗》卷225,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4]《全唐诗》卷225,杜甫《曲江对雨》。
    [5]《全唐诗》卷401,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
    [6]有关唐代文人的游宴唱和,在本文第四、五章将详细提及,在此不便赘述。
    [7]《全唐诗》卷541,李商隐《曲江》。
    [1](清)舒其绅修,《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西安府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5页。
    [2](宋)计有功著,《唐诗纪事》[M],卷56·雍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855页。
    [1](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彩色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1](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卷139,儒学上,第4457页。
    [1](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彩色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2](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彩色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3](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卷199上·倭国传,第5340页。
    [4](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M],载“太宗贞观五年,遣使者入朝”,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卷220·日本传,第6208页。
    [5](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卷199上·倭国传,第5341页。
    [6](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M],载“开元初,粟田复朝,请从诸儒受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即鸿胪寺教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悉赏物贸书以归”,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卷220·日本传,第6209页。
    [7]荣新江,《从<井真成墓志>看唐朝对日本遣唐使的礼遇》[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第35卷第4期,第111页。
    [1](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4页。
    [2]曲江池与乐游原的具体情况前章已详细介绍过,后章也将对有关两处园林中的文学创作作进一步的论述,于此不
    [2](北宋)王谠撰,《唐语林》[M],卷5,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
    [3](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7页。
    [4]《全唐诗》卷567,郑嵎《津阳门诗》
    [5]由于图表篇幅有限,未能显示这一阶段的变化。
    [6](唐)封演撰,张耕注评,《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封氏闻见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7](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145,列传第70,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713页。
    [1]周云庵著,《陕西园林史》[M],西安:三秦出版社,第154—155页。
    [2]《全唐诗》卷287,畅当《春日过奉诚园》(一作曲江,一作玉林园)。
    [3]《全唐诗》卷300,王建《春日五门西望》。
    [4]《全唐诗》卷824,子兰《华严寺望樊川》。
    [1]妹尾达彦《唐代长安近郊の官人别荘》,唐代史研究会编《中国都市の歴史的性格》(唐代史研究会报告第Ⅵ集),1988年版,第135页。
    [2]日野开三郎《唐代先进地带の庄园》,自家版,1986年版,第37-53页。
    [3](北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M],卷209,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年版,第6623页。
    [4]《全唐诗》卷91,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5]《全唐诗》卷71,刘宪《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6]《全唐诗》卷126,王维《过崔驸马山池》。
    [1]引自王静《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J],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9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卷147,列传第97,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984页。
    [3]《全唐诗》卷237,钱起《题樊川杜相公别业》。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72、74,《宰相世系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930页。
    [5]转引自丁傅靖编《宋人轶事汇编》[M],卷10引《画墁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02页。
    [1]《全唐诗》卷238,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2]《全唐诗》卷126,王维《终南别业》。
    [3]李浩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4]李芳民著,《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书馆,2006年版,第313页。
    [5]李芳民著,《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书馆,2006年版,第314页。
    [1]程蔷、董乃斌著,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2]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9页。
    [3](唐)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校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181页。
    [4](唐)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校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1]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52-253页。
    [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卷189,儒学上,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941页。
    [3]彭卫,张彤等主编,《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卷(中册)》[M],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页。
    [4]周振甫著, 《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9页。
    [1]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校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2]详见彭卫,张彤等主编,《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卷(中册)》[M],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
    [3]屈守元,常思春主编, 《韩愈全集校注》[M],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851页。
    [4](清)徐松撰,赵守俨点校, 《登科记考》[M],卷15,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42页。
    [5](宋)李昉等编, 《太平广记》[M],卷307,张仲殷条,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434页。
    [6]《全唐诗》卷256,刘昚虚的《寄阎防》。阎防,两《唐书》无传,据《唐才子传》卷2记载“(阎防)於终南山丰德寺结茆茨读书,百丈溪是其隐处,题诗云‘浪迹弃人世,还山自幽独。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又云:‘养闲度人事,违命知止足。不学鲁国儒,俟时劳伐辐。’后信命不务进取,以此自终。”《唐才子传校笺》第1册,第347页。
    [7]详见彭卫,张彤等主编,《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卷(中册)》[M],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1]李芳民著,《唐五代佛寺辑考》[M],附录《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探赜》,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08页。
    [1]《全唐诗》卷198,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2]《全唐诗》卷497,姚合《寄紫阁隐者》。
    [3](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编, 《唐才子传校笺》[M],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92—398页。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196,列传12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593—5594页。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202,列传第127,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765页。
    [2]孙映逵注, 《唐才子传校注》[M], 《唐才子传》卷2,王绩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1]《全唐诗》卷129,王维《辋川集并序》。
    [2]《华子岗》、《竹里馆》引自《全唐诗》卷129。
    [3]赵殿成著, 《王右丞集笺注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1-251页。
    [4]《全唐诗》卷52,宋之问《蓝田山庄》。
    [5](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196,列传第121,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594页。
    [6]《全唐诗》卷445,白居易《中隐》。
    [1]引自王静《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J],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9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唐)刘肃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57-158页。
    [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123,列传第48,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375页。
    [4]《全唐诗》卷428,白居易《赠吴丹》。
    [5]《全唐文》卷316,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於韦氏逍遥谷宴集序》。
    [1](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签》[M],卷27,谈丛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2页。
    [1]《全唐诗》卷4,德宗皇帝李适《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十六句》。
    [2]《全唐诗》卷385,张籍《寒食内宴二首》。
    [3]《全唐诗》卷164,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4]《全唐诗》卷46,崔日用《奉和圣制龙池篇》。
    [5]《全唐诗》卷70,李适《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6]《全唐诗》卷3,李隆基《春日出苑游瞩》。
    [7](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M],卷《西京·三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8页。
    [8]《全唐诗》卷104,陆景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
    [9]《全唐诗》卷126,王维《观猎》。
    [10]《全唐诗》卷216,杜甫《丽人行》。
    [1]《全唐诗》卷586,刘沧《及第后宴曲江》。
    [2]《全唐诗》卷4,李适《重阳日赐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3]《全唐诗》卷127,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4]葛晓音《论宫廷文人在初唐诗歌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1990, (4)。
    [5]《全唐诗》卷91,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6]《全唐诗》卷92,李义《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7]《全唐诗》卷71,刘宪《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1]《全唐诗》卷46,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2](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卷72,列传第22,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709页。
    [1]《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6页。
    [2]《全唐诗》卷126,王维《酬张少府》。
    [1]《全唐诗》卷817,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2]《全唐诗》卷584,段成式《观棋(一作温庭筠诗)》。
    [3]《全唐诗》卷54,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1]《全唐诗》卷376,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
    [2]《全唐诗》卷42,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3]《全唐诗》卷51,宋之问《夜饮东亭》。
    [4]《全唐诗》卷86,张说《城南亭作》。
    [5]《全唐诗》卷53,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1]《全唐诗》卷69,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2]《全唐诗》卷52,宋之问《蓝田山庄》。
    [3]《全唐诗》卷62,杜审言《都尉山亭》。
    [4]《全唐诗》卷48,张九龄《林亭咏》。
    [5]《全唐诗》卷49,张九龄《南山下旧居闲放》。
    [6]《全唐诗》卷73,苏颋《小园纳凉即事》。
    [7]《全唐诗》卷74,苏颋《山驿闲卧即事》。
    [1]《全唐诗》卷108,韦述《春日山庄》。
    [2]《全唐诗》卷320,权德舆《暮春闲居示同志》。
    [3]《全唐诗》卷376,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
    [1]陈从周著,《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见《中国园林》,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2]同上。
    [3]《全唐诗》卷572,贾岛《题李凝幽居》。
    [4]参见贾晋华著,《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太宗朝宫廷诗人群文学活动及唱和作品编年表,2001年版,第13页。
    [1]《全唐诗》卷1,太宗皇帝《两仪殿赋柏梁体》。
    [2]《全唐诗》卷1,太宗皇帝《幸武功庆善宫》。
    [3]对诗歌风格的分类,按照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划分。下同。
    [4]《全唐诗》卷36,太宗皇帝与虞世南唱和《赋得临池竹应制》。
    [5]《全唐诗》卷36,虞世南《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6]《全唐诗》卷33,令狐德菜《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
    [1]《全唐诗》卷33,于志宁《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2]《全唐诗》卷1,太宗皇帝《初秋夜坐》。下首为杨师道唱和诗《初秋夜坐应诏》。
    [3]《全唐诗》卷43,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
    [4](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卷62,列传第12,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83页。
    [1](美)宇文所安著,《初唐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页。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202,李适,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748页。
    [3]《全唐诗》卷93,卢藏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4]《全唐诗》卷106,郑愔《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5]《全唐诗》卷97,沈佺期《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1](宋)计有功撰,《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28页。
    [2]《全唐诗》卷73,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3]《全唐诗》卷69,韦元旦《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4]《全唐诗》卷69,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5]《全唐诗》卷70,李适《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1]《全唐诗》卷96,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2]《全唐诗》卷58,李峤《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
    [3]《全唐诗》卷53,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又诗)》。
    [1]贾晋华著,《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2]《全唐诗》卷337,韩愈的《醉赠张秘书》。
    [3]《全唐诗》卷16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全唐诗》卷126,王维《终南别业》。
    [5](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51,志第41,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43页。
    [1]《全唐诗》卷132,李颀《裴尹东溪别业》。
    [2]《全唐诗》卷237,钱起《宴崔驸马玉山别业》。
    [3](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卷190,列传第140,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052页。
    [4]陈铁民注,《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7页。
    [5]《全唐诗》卷125,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
    [6]]《全唐诗》卷69,阎朝隐《三日曲水侍宴应制》。
    [1]《全唐诗》卷130,崔颢《上巳》。
    [2]阎琦著,《唐诗与长安》[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3]《全唐诗》卷84,陈子昂《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4]《全唐诗》卷62,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其四。
    [1](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园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2](美)宇文所安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5页。
    [1](美)宇文所安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0页。
    [2](美)宇文所安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4页。
    [1]刘天华著,《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92页。
    [2]《全唐诗》卷126,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见第三章。
    [4](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M],卷6,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1](北宋)王谠撰,《唐语林》[M],卷5,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8页。
    [2](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卷164,列传第114,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281页。
    [3]《全唐诗》卷445,白居易《中隐》。
    [4]《全宋诗》卷6,王炎《送朱大卿归龙舒》。
    [5](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343页。
    [6](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M],卷174,列传第124,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531页。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83,列传第8,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654页。
    [2]同上。
    [3]《全唐诗》卷243,刘禹锡《乌衣巷》。
    [4]以上诗歌作品均选自《全唐诗》卷128,王维《辋川集》二十首。
    [1]董其昌著,《画禅室随笔·评诗》[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64页。
    [2]参考阎琦《唐诗与长安》第一章中“唐诗在长安的传播”一节内容。
    [1]罗宗涛撰,《唐人题壁诗初探》[J],见《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同上。
    [1]《全唐诗》卷585,刘驾《上巳日》。
    [2]《全唐文》卷770,王棨《曲江池赋》。
    [3]《全唐诗》卷374,孟郊《登科后》。
    [4](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卷120,列传第70,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457页。
    [5]《全唐诗》卷217,杜甫《无家别》。
    [6]《全唐诗》卷225,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1]《全唐诗》卷225,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2]《全唐诗》卷521,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3]《全唐诗》卷344,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4]《全唐诗》卷340,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5]《全唐诗》卷432,白居易《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1]《全唐诗》卷160,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一作浮舟过陈逸人别业。
    [2]孙映逵注, 《唐才子传校注》[M],唐才子传·卷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3]《全唐诗》卷550,赵嘏《经汾阳旧宅》。
    [1]《全唐诗》卷591,崔珏《哭李商隐二首》其二。
    [2]《全唐诗》卷539,李商隐《登乐游原》。
    [3]《全唐文》卷325,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4]《全唐文》卷494,权德舆《司徒岐公杜城郊居记》。
    [5]《全唐文》卷477,杜佑《杜城郊居王处士銮山引泉记》。
    [1]《全唐文》卷494,权德舆《司徒岐公杜城郊居记》。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卷166,《杜佑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568页。
    [3]《全唐诗》卷448,刘禹锡《陋室铭》。
    [1]具体参见陈峰著, 《旅游篇——万水千山总关情》[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2](五代)王仁裕等撰,《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3]同上。
    [1]《全唐诗》卷804,鱼玄机《次光威裒韵》。
    [2]同上。
    [3]《全唐诗》卷801,《联句(光、威、裒,姊妹三人,失其姓)》。
    [4]《全唐诗》卷804,鱼玄机《酬李学士寄簟》。
    [5]施蛰存著, 《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19页。
    [1]童寯著, 《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2]曹林娣著, 《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
    [1]《全唐文》卷325,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全唐诗》卷374,孟郊《登科后》。
    [1](汉)班固著,《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2](清)毕沅著,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4]陈铁民注,《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5](宋)程大昌著,黄永年点校,《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6]丁如明、李宗为、李学颖等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7](明)董其昌著,《画禅室随笔·评诗》[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版。
    [8](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9]丁傅靖主编,《宋人轶事汇编》[M],卷10引《画墁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0](唐)封演著,张耕注评,《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封氏闻见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11](晋)葛洪著,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12](清)顾炎武著,于杰点校,《历代宅京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4](清)何义焕著,《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16](明)计成著,赵农注,《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17](南朝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1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9](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0](唐)李肇著,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1](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22]李健超著,《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版)[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23](元)骆天骧著,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24](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5](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6]普济, 《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7](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8]屈守元,常思春主编, 《韩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汉)司马迁著,《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30](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31](宋)宋敏求著,毕沅校正,《长安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32](清)舒其绅修,《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西安府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33]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录,《全唐诗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34](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5]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校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6](北宋)王谠著,《唐语林》[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37](唐)吴兢著,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8](明)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39](唐)韦述著,辛德勇辑校, 《两京新记辑校》[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40](南朝梁)萧统著,(唐)李善注,《文选》[M],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
    [41](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42](清)徐松著,赵守俨点校, 《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43](清)徐松著,《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44](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安禄山事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5]赵殿成注, 《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6]周勋初主编,《唐人轶事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7]张礼著,缪荃孙编《藕香零拾》[M], 《游城南记》,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1](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彩色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徐连达著,《唐朝文化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曹林娣著, 《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陈峰著, 《旅游篇——万水千山总关情》[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6]程蔷、董乃斌著,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傅道彬著,《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日)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
    [9]侯遁慧著,《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M],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10]简锦松著,《唐诗现地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贾晋华著,《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学智著,《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3]李德辉著,《唐代交通与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李浩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李浩著,《唐代园林别业考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6]李芳民著,《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书馆,2006年版。
    [17]李浩著,《唐诗的美学阐释》[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刘天华著,《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
    [19]吕卓民著,《古都西安系列丛书·长安韦杜家族》[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年版。
    [20]林继中著,《唐诗与庄园文化》[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21](美)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22](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3](德)玛丽安娜·鲍谢蒂著,《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24](日)妹尾达彦著, 《唐代长安近郊の官人别茬》,唐代史研究会编《中国都市の歴史的性格》(唐代史研究会报告第Ⅵ集),1988年版。
    [25](日)平岗武夫编,《长安与洛阳》(资料编),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1956年版。
    [26]彭卫,张彤等主编,《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卷(中册)》[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施蛰存著, 《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8](日)日野开三郎著, 《唐代先进地带の庄园》,自家版,1986年版。
    [29]童寯著, 《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30]张十庆著,《<作庭记>译注与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吴在庆著,《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M],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版。
    [32]王毅著,《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3]阎琦著,《古都西安系列丛书·唐诗与长安》[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年版。
    [34](美)宇文所安著,《初唐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5](美)宇文所安著,程章灿译,《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36](美)宇文所安著,陈引驰、陈磊译,《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37]杨鸿年著,《隋唐两京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周振甫著, 《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9]周云庵著,《陕西园林史》[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
    [40]宗白华等著,《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1]张永禄著,《唐都长安》[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2]赵俊玠等编注,《唐代诗人咏长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3]足立喜六著,《唐代长安史迹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见《中国园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
    [2]葛晓音,《论宫廷文人在初唐诗歌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
    [3]韩素梅,《中国士人园林的审美解读》[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李志红, 《王维辋川别业的园林意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罗宗涛撰,《唐人题壁诗初探》[J],见《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6]邱德玉, 《试议我国古典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7]史念海,《隋唐时期的交通与都会》[J],《唐史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8]史念海,《唐代长安外郭城街道及里坊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
    [9]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年。
    [10]王志胜, 《浅析唐代的别墅》[J],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1]吴在庆、刘心,《唐代文士朝外的宴游集会及其情态述略》[J],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3]王静, 《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J],《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严耕望,《唐代国内交通与都市》[J],《大陆杂志》,1954年。
    [15]左鹏, 《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3期。
    [16]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7]曾晓丽,《关中皇家陵寝园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8]赵湘军, 《隋唐园林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