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变迁的历程、特征、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体育科技政策调整与完善的思路、原则和策略。结论如下:
     一、我国体育科技政策的变迁可划分为开创基业(1949-1965)、遭遇挫折(1966-1977)、恢复发展(1978—1989)、深化改革(1990-2000)、创造辉煌(2001-2008)、迈向强国(2008奥运后)六个阶段。
     二、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的主要特征:1、受政治路线左右;2、具有强烈的随动性;3、均衡与非均衡性并存。主要经验:1、坚持以科技政策方向和体育战略调整为导向;2、坚持制定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和体育科技体制改革;3、坚持强制性渐进式政策变迁方式。主要问题:1、政策体系不够健全;2、政策前瞻性不强;3、政策变迁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不高。
     三、体育科技政策变迁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的变迁。政策主体由政府主体发展到专家参与的混合主体,一般公众的主体地位缺失。在体育科技政策客体中,体育科技问题随体育中心任务变迁而变迁,体育科技服务对象在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政策环境随时代变迁而变迁。
     四、我国体育科技政策的制定由精英模式转变为渐进式制定模式,政治精英对政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体育科技政策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政策执行方式一直采用的是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官僚组织模式。体育科技政策一直没严格的正式评估。
     五、影响体育科技政策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政策制度因素、政策属性因素和政策网络因素。体育科技政策变迁是由其内外动力和阻力相互作用的合力决定的,其变迁的速度与方向与这个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相关。
     六、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体育科技政策调整与完善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体育科技需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科教兴体,逐渐加强群众体育科技,让体育科技为广大人民服务。坚持特色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协调发展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科学化与民主化相结合原则、规范化与法制化相结合原则等原则。对体育科技政策的目标、重点、内容、变迁方式进行调整,加强政策理论和政策评估体系建设。建立体育科技政策决策咨询制度、体育科技政策程序制度、体育科技政策公众参与制度和体育科技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制度。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literature, histor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view, and textu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ces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changes,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hanges. And in the finial,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Conclusion one: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six stages. They are creating the foundation (1949-1965), encountering serious setback (1966-1977),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1978-1989), deepen the reform (1990-2000), creating brilliant (2001-2008), running for the strongest country (afte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Conclusion two: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hanges of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The change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re greatly restricted by the political lin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The changes followed closely the changes of the sports polices of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es.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coexisted in the changes. The main experiences of the changes are as following. Adhere to tak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es and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sports as the direction. Adhere to make the plans of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reform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dhere to top-down way of compulsory change and progressive change. The main lessons of the changes are as following. The policy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forward-looking of policy is not strong. Th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level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s not high.
     Conclusion three:The change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clude the changes of policy subject, policy object an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sport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lways are the main part of the policies. The role of experts in the policies has gradually been taken seriously.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ublic in the policies is lack.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focus of the object of the sports policies is different. Policies environment vary as the times change.
     Conclusion four:Generally speaking, policy-making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s being used incremental policy-making model instead of elite policy-making model in China. Political elite still has powerful influence on policies.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re with a strong elitism color during the changes of them.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lways being used top-down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al model in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There have not been rigorous formal assessments i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China by now.
     Conclusion five:It is external environment, political system, the nature of policy, and the network of policy that affect the change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The changes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composition for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 and resistance force, which make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change.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heir chang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ize and direction of this composition force.
     Conclusion six:We should take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guiding ideology of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the new period. The direction of the needs of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oriented idea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vitalization of the sports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between competitiv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ss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 adhered to. Mass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gradually be strengthened. Let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should be adhered to when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re adjusted and improved, which include characteristics of principl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targeted principle, efficiency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ality and forward-looking, the principle of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d legalization. The aims, emphases, contents, change model of th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should be adjus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cy theory and the policy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making advisory system,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rocedure system,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system,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mak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引文
1 [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
    2 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导言:1
    3 梅永红.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N].科技日报,2010—7—8
    4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3-4
    5 梅永红.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N].科技日报,2010—7—8
    6 本节参考: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6;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1;严强.公共政策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20
    7 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序:1
    8 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8-29
    9 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前言:1
    10 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11 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2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3 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14 李益群,谢亚龙.体育博弈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1
    15 门阑.1949年以后中国的体育政策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18
    16 马宣建.北京奥运周期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1-6
    17 李伟.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的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5-77
    18 张明.新中国竞技体育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初探[J].体育文史,1991(2):2-5
    19 崔颖波.中日两国群众体育政策的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04
    20 马宣建.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7
    21 徐卫华.对我国体育产业若十政策的初步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5(2):35-39
    22 程林林,黄旭.四川省体育产业化驱动力的计量模型及产业政策评价[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22-26)
    23 杨卫东.《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政策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3)4-6
    24 杜宇峰.我国体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机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4-15
    25 李捷.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6 李小明,马青山等.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8-51
    27 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104-107
    28 王书彦,周登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10(6):46-50;王书彦,李景盛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主体能力探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0(6):70-72
    29 李启迪.体育政策学构想[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0 张晓琳,李启迪等.体育政策学研究方法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41-43
    31 黄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2 许红峰,陈作松等.建国初期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历史回眸[J].中国体育科技,2000(10):3-7
    33 陈俊钦,黄汉升等.新中国体育科技50年回顾与前瞻[J].体育科学,2000(5):3-7
    34 陈作松,陈尚忍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01-105
    35 本刊摘编.国际体育科技发展动向,中国体育科技[J].1988(6):45
    36 杜利军.世界体育科技日益强化,中国科技信息[J].1997(19):37-38
    37 张忠秋,刘文等.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3-10
    38 李元伟.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是,2003,(19):53-54
    39 田野,任海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5(1):5-10
    40 陈俊钦,黄汉升等.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1):5-8
    41 何培森,丛湖平.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5(4):21-24
    42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3-215
    43 陈洪.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9
    44 卢天凤,司虎克等.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J].体育科研,2007(4):25-29
    45 司虎克,何志林.论体育科技成果的实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1-6
    46 田文秀,冯连世.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25-827
    47 司虎克,聂丽芳.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转化的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科研2005(2):9-14
    48 王焕福,张立.体育科技的内涵及其服务于实践的途径[J].体育科学,1992(6):13-16
    49 陈融.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初探[J].体育科学,1993(3):35,38
    50 司虎克,何志林.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空间、时间与强度分析[J],体育科学,2004(12):23-27
    51 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1999
    52 高平,司虎克.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中运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5(6):33-36
    53 陈作松,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8):9-13
    54 陈上越,陈作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1(2):12-17
    55 陈作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方针、政策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0(2):611
    56 陈作松,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6):25-28
    57 张大为,吴晓玲.我国体育科技队伍状况的情报学分析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3):61-66
    58 金广江,杜世权.试论培养高级体育科技人才的新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95-97
    59 曲明祥.加强体育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61-462
    60 虞重干,卢建功等.上海市体育科技发展现状及“科技兴体”战略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3):13-17
    61 上海市竞技体育的“科教兴体”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34
    62 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58
    63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85,216-218
    64 傅砚农.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曹守和.中国体育通史(第七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5 熊晓正,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21-122,220-225,339 -344,418-427
    66 黄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0-73
    67 陈俊钦,黄汉升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70-72
    68 韩丁.未来八年我国体育科技、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15
    69 张继忠.体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3):66-68
    70 付志华.我国体育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38-40
    71 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4):19
    72 熊晓正,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85-188,279-281
    73 蔡俊伍.德国体育科技体制概况[J].体育文史,1997(2):44-46
    74 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4):19-22
    75 武福全.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4):1-6
    76 史康成.《1991年—200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2001年—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草案)的说明[J].中国体育科技,2000(1):8-12
    77 史康成.“科教兴休”的基本情况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6):10-13
    78 史康成.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J].体育科学,2004(12):7-10
    79 史康成.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的思路、措施以及对《中国奥委会兴奋剂控制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说明[J].体育科学,2005(9):15-19
    80 史康成.体育科学的使命与追求[J].体育科学,2006(3):3-7
    81 蒋志学.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首届中国体育博士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
    82 蒋志学.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整体实力——在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主题报告[J].体育科学,2007(11):4-8
    83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前言1
    84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8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471
    86陆静超.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循环经济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29
    87 严强.公共政策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
    88 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50
    89 钱景.论体育政策的科学性[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7(4):10
    90 罗加冰,夏崇德.建立体育政策学的必要性[J].体育与科学,1988(6):21
    91 马宣建.从奥运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中国、苏联有关体育政策发展变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3):5
    92 马宣建.北京奥运周期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3
    93 刘素梅.浅析体育发展中的体育政策控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3
    94 韩丹.谈我国体育政策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1993(1):12
    95 李益群,李静.政府与体育公共政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51
    96 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4
    97 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5
    98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18-19
    99 宋原放等.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754
    100 (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科学的价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313
    101 覃光广等.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385
    102 王义润等.体育科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7
    103 王焕福,张立.体育科技的内涵及其服务于实践的途径[J].体育科学,1992(6):13
    104 王焕福,张立.体育科技的内涵及其服务于实践的途径[J].体育科学,1992(6):13
    105 此定义参照农业科技定义归纳,徐秀丽.面向穷人的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106 http://summersound.spaces.live.com/blog/cns!3FFF8F6E2EEA6EDF!288.entry
    107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5
    108 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理论命题及其阐释[J].中国软科学,2004(12):14
    109 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及其阐释[J].理论探讨,2006(6):131
    110 肖谋文.新中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变迁[J].体育科学,2009(4):89-90
    111 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J].中国软科学,2004(12):12
    112 国家体委举行科学研究工作10年规划座谈会[J].体育文丛,1958(3):14
    113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504
    114 国家体委档案:关于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十年规划的初步建议:附件(一)
    115 戴敬东,凌平.论新中国体育史分期[J].体育学刊,2009(2):9
    116 国家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5
    117 国家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7
    118 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
    119 国家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8
    120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5
    121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97-114
    122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6
    123 熊晓正,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85-187
    124 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81
    125 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4-216
    126 冯耀明.我国科技政策的历史变迁及主要内容[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报,1995(2):57
    127 王伟宜.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0(6):49-53
    128 陈上越,陈作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1(4):13
    129 国家体委政法司.体育改革文件选编(1992—1995)[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209
    130 黄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14
    131 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中国体育年鉴(1994—1995).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1996:27
    132 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科字(1999)114号关于颁布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决定
    13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134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
    135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5
    136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8
    137 曹守和.中国体育通史(第七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87
    138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2
    139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6-197
    140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7
    141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93-194
    142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97-198
    143http://www.most.gov.cn/kjbgz/200804/t20080410_60633.htm
    144http://www.cnr.cn/beijing2008/ayyw/200708/t20070807_504535097.html
    145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00
    146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4
    147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4
    148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3
    149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6
    150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5
    151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00-201
    152 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5-216
    153 史康成.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J].体育科学,2004(12):7-10
    154 田野,任海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J].体育科学2005(1):5-10
    155 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4):19-22
    156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61
    157 彭富国,匡跃辉等.科技政策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77
    158 彭富国,匡跃辉等.科技政策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77-78
    159 李侠,邢润川.论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变迁与模型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30
    160 张培奇.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研究(1997-2007)[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39
    161 李侠,邢润川.论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变迁与模型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30
    162 高大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31-33
    163 林毅夫.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0
    164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6-40
    165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4
    166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3-44
    167 陈谭:《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及其阐释[M].理论探讨,2006(6):128-131
    168 赵德余.主流观念与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13
    169 政策网络指:一定的政策议题为目标,具有一群关心此议题的政策行动者,利用各种连接机制所组成的网状结构体。引自:袁鹏飞.政策变迁整合性分析框架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29
    170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D].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467
    171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76
    172 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51
    173 潘雪.饭店行业系统演化动力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17
    174 此定义由“动力机制就是一个系统中各种动力因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作用形式和所遵循的规则的总和(赵纯.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施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28”)而来
    175 (美)拉雷N格斯顿著,朱子文译.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3-65.
    176http://www.sport.org.cn/gasc/2010-01-26/289292.html
    177 肖天.在新中国体育60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新中国体育60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78 樊春良.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国道路[J].民主与科学,2009(5):11-17
    179 田野,任海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J].体育科学,2005(1):5-10
    180 马耀鹏.制度与路径依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J].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127
    181 袁鹏飞.政策变迁整合性分析框架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2
    182 马耀鹏制度与路径依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3
    [1][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田野,彭斯震.科技奥运:内涵·措施·成效[J].中国科技投资,2008(5)
    [4]段世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体育科技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J].中国体育科技,2001(1):4
    [5]梅永红.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N].科技日报,2010—7—8
    [6]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3-4
    [7]罗伟.科技政策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6
    [8]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1
    [9]严强.公共政策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20
    [10]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12]李益群,谢亚龙.体育博弈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11
    [13]门阑.1949年以后中国的体育政策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18
    [14]马宣建.北京奥运周期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1-6
    [15]李伟.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的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5-77
    [16]张明.新中国竞技体育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初探[J].体育文史,1991(2):2-5
    [17]崔颖波.中日两国群众体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04
    [18]马宣建.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7
    [19]徐卫华.对我国体育产业若干政策的初步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5(2):35-39
    [20]程林林,黄旭.四川省体育产业化驱动力的计量模型及产业政策评价[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22-26
    [21]杨卫东.《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政策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3):4-6
    [22]杜宇峰.我国体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机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4-15
    [23]李捷.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8
    [24]李小明,马青山等.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0(1):48-51
    [25]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104-107
    [26]王书彦,周登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10(6):46 -50
    [27]王书彦,季景盛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主体能力探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0(6)70-72
    [28]李启迪.体育政策学构想[D].浙江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5
    [29]张晓琳,李启迪等.体育政策学研究方法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41-43
    [30]黄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1]许红峰,陈作松,黄汉升等.建国初期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历史同眸[J].中国体育科技,2000(10):3-7
    [32]陈俊钦,黄汉升,许红峰等.新中国体育科技50年回顾与前瞻[J].体育科学,2000(5):3-7
    [33]陈作松,陈尚忍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01-105
    [34]本刊摘编.国际体育科技发展动向,中国体育科技[J].1988(6):45
    [35]杜利军.世界体育科技日益强化,中国科技信息[J].1997(19):37-38
    [36]张忠秋,刘文等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3-10
    [37]李元伟.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是,2003,(19):53-54
    [38]田野,任海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5(1):5-10
    [39]陈俊钦,黄汉升等.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1):5-8
    [40]何培森,丛湖平.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5(4):21-24
    [41]国家体育总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3-215
    [42]陈洪.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十论文,2009
    [43]卢天凤,司虎克等.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J].体育科研2007(4):25-29
    [44]司虎克,何志林.论体育科技成果的实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1-6
    [45]田文秀,冯连世.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25-827.
    [46]司虎克,聂丽芳.体育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转化的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科研2005(2):9-14
    [47]王焕福,张立.体育科技的内涵及其服务于实践的途径[J],体育科学,1992(6):13-16
    [48]吴英天.运动训练与体育科技相结合的机制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49]陈融.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初探[J].体育科学,1993(3):35,38
    [50]司虎克,何志林.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空间、时间与强度分析[J],体育科学,2004(12):23-27
    [51]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1999
    [52]高平,司虎克.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中运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2005(6):33-36
    [53]陈作松,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8):9-13.
    [54]陈上越,陈作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1(2):12-17
    [55]陈作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方针、政策对体育科技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0(2):6-11
    [56]陈作松,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6):25-28
    [57]张大为,吴晓玲.我国体育科技队伍状况的情报学分析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3):61-66
    [58]金广江,杜世权.试论培养高级体育科技人才的新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95-97
    [59]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58
    [60]《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1]傅砚农.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2]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3]曹守和.中国体育通史(第七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4]熊晓止,钟秉枢.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65]陈俊饮,黄汉升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70-72
    [66]韩丁.未来八年我国体育科技、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15
    [67]张继忠.体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3):66-68
    [68]付志华.我国体育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38-40
    [69]蔡俊伍.德国体育科技体制概况[J].体育文史,1997(2):44-46
    [70]李连生.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 (4):19
    [71]武福全.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 (4):1-6
    [72]张彩珍.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稳步加快体育科学化的进程[J].体育科学,1990(2)
    [73]史康成.《1991年-200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和《2001年-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草案)的说明[J].中国体育科技,2000(1):8-12
    [74]史康成.“科教兴体”的基本情况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6):10-13
    [75]史康成.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J].体育科学,2004(12):7-10
    [76]史康成.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的思路、措施以及对《中国奥委会兴奋剂控制规 则(征求意见稿)》的说明[J].体育科学,2005(9):15-19
    [77]史康成.体育科学的使命与追求[J].体育科学,2006(3):3-7
    [78]蒋志学.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首届中国体育博十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
    [79]蒋志学.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整体实力——在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主题报告[J].体育科学,2007(11):4-8
    [80]陆静超.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循环经济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十论文,2008
    [81]钱景.论体育政策的科学性[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7(4):10
    [82]罗加冰,夏崇德.建立体育政策学的必要性[J].体育与科学,1988(6):21
    [83]马宣建.从奥运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中国、苏联有关体育政策发展变化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3):5
    [84]马宣建.北京奥运周期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3
    [85]刘素梅.浅析体育发展中的体育政策控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3
    [86]韩丹.谈我国体育政策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1993(1):12
    [87]李益群,李静.政府与体育公共政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51
    [88]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十论文,2007: 18-19
    [89]宋原放等.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754
    [90](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科学的价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313
    [91]覃光广等.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385
    [92]王义润等.体育科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7
    [93]徐秀丽.面向穷人的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94]http://summersound.spaces.live.com/blog/cns!3FFF8F6E2EEA6EDF!288.entry
    [95]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5
    [96]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及其阐释[J].理论探讨,2006(6):128-131
    [97]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理论命题及其阐释[J].中国软科学,2004(12):14
    [98]肖谋文.新中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变迁[J].体育科学,2009(4):89-90
    [99]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历程http://www.most.gov.cn/kjfz/kjlc/
    [101]国家体委举行科学研究工作10年规划座谈会[J].体育文丛,1958(3)14
    [102]国家体委档案:关于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十年规划的初步建议:附件(一)
    [103]曹普.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读本[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47
    [104]国家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5
    [105]戴敬东,凌平.论新中国体育史分期[J].体育学刊,2009(2):9
    [10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5
    [107]樊春良.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国道路[J].民主与科学,2009(5):11-17
    [108]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0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1993—1996)[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1
    [110]冯耀明.我国科技政策的历史变迁及主要内容[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报,1995(2):57
    [111]王伟宜.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0(6):49-53
    [112]国家体委政法司.体育改革文件选编(1992—1995)[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209
    [113]国家体育总局文件 体科字[1999]114号关于颁布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决定
    [114]李建国.从政策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
    [11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2—11—8
    [116]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2000—2002[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
    [117]http://www.most.gov.cn/kjbgz/200804/t20080410_60633.htm
    [118]http://www.cnr.cn/beijing2008/ayyw/200708/t20070807_504535097.html
    [119]蒋志学.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科研攻关服务组织与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
    [120]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浙江大学博十论文,2008
    [121]陈俊钦,黄汉升等.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审视——以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为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2
    [122]张红华,缪志伟.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6):96
    [123]李侠,邢润川.论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变迁与模型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
    [124]盛晓明,胡娟.社会研究视角中的科技政策[J].科学学研究,2004(1)
    [125]王会寨.公共服务视野下的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D].北京体育大学博十论文,2009
    [126]李伙.从封闭到敞开——回顾30年政策制定模式演化的轨迹[N].科学时报,2008—9-26
    [127]张培奇.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研究(1997-2007)[D].上海交通大学硕十论文,2009
    [128]刘玲凤.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硕十论文,2009
    [129]唐云锋,李侠.论我国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4(7)
    [130]黄建国,吕郦慷.日本科技评估制度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4)
    [131]贺建军.我国科技评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132]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6)
    [133]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34]匡跃辉.科技政策评估:标准与方法[J].科学管理研究,2005(6)
    [135]陈伟,郝勤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经验[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
    [136]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137]肖谋文.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138]张仁开,杨耀武.长三角科技创新政策:需求、瓶颈与突破[J].安徽科技2009(4)
    [139]赵德余.主流观念与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13
    [140]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141]袁鹏飞.政策变迁整合性分析框架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
    [142]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467
    [143]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144]潘雪.饭店行业系统演化动力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16
    [145]赵纯.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施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46]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J].体育文化导刊,2009(8)
    [147]http://www.sport.org.cn/gasc/2010-01-26/289292.html
    [148]田雨普.60年新中国体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9(9)
    [149]肖天.在新中国体育60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新中国体育60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50]刘梅英,田雨普.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困境和突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27-30,31
    [151]刘梅英,田雨普等.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9-13
    [152]黄荔生,朱家新等.新时期我国体育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5):21-23
    [153]董红刚,方新普.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利益协调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8)
    [154]http://news.163.com/40812/3/0TJB0MUR0001124T.html
    [155]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年鉴(1994—1995).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1996:27
    [156]曲明祥.加强体育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61-462
    [157]虞重干,卢建功等.上海市体育科技发展现状及“科技兴体”战略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3):13-17
    [158]刘志民.上海市竞技体育的“科教兴体”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 -34
    [159]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76
    [160]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1]徐锋.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D].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162](美)拉雷N格斯顿著,朱子文译.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3-65
    [163]李庆钧.论公共政策创新的触发机制[J].行政与法,2008(3)
    [164]张东海.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科研资助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3)
    [165]铁明太.我国就业触发机制与公共政策取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166]金瑞,幺英莹.冲突对政策制定的作用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8)
    [167]彭富国,匡跃辉等.科技政策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