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原型与意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是以色彩为视点,以原型与意造为线索,以史籍和画作为途径,对晚期古典设色山水画风格样式和色彩语言及其演化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关键环节的重视,对史籍和重要画家重要作品的细致而深入的解读或重新诠释,探寻此期两大类型设色山水画的原型及其历史生成过程,分析晚期设色山水画原型的历史原貌,和当时画家对此原型的认知——包括原型想象和原型误读,并剖析原型想象或误读对创作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论文进而讨论晚期画家对设色山水画原型进行意造的具体方式,并对经过意造的设色山水画又如何成为其后山水画创作的新原型,新原型又如何经过意造从而推动新的创作等问题进行论析。
     元代以降,古典设色山水画的发展,更多是在既有体式和色彩语言之下的有限度的演化。既然未能像前代画家那样创设新的色彩语言,晚期画家便以既有之绘画语言和图式作为新的创作的原型。通过对原型的不同方式的理解,进行不同形式的意造,形成晚期设色山水画既有交互影响而更多是各自演进的两大类型——浅绛山水画和青绿重色山水画,而前者为其主流。
     文人画运动的迅猛推进和向青绿重色山水画色彩的有限妥协,经过钱选和赵孟頫等对主要以五代董元一系为原型的探索性意造,浅绛山水画至黄公望和王蒙而得以正式确立并基本定型。以淡赭色一系为主,辅以藤黄、花青等植物色,构成了浅绛山水画的基本色彩面貌。以黄、王为典型的元代浅绛山水画样式,成为后来者创作的新原型。他们将浅绛山水画程式化并进行语言约束,但实际创作实践却呈现出既对之遵守又对之冲破的矛盾着的客观现状。
     青绿山水画在晚期主要沿着晋唐原型和五代北宋原型两条路径发展。对前代诸原型的意造,实现了晚期青绿山水画在选用颜料、绘制方式和画面效果诸方面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绘画颜料实现了从石色复合到水色复合的转变,绘制方式实现了积染为主到敷染为主、厚涂为主到轻染为主的转变,以及画面色调的变化。晚期青绿山水画家通过对往昔原型的追溯或想象,来表达思古之情;并借摹古之称,以实现对各原型的意造,达到自我身份的塑造和审美品味的高标之意图。董其昌等人对杨异、张僧繇所谓“没骨山水”的原型想象即是一例。
     本论文还通过对浅绛、青绿、金碧、没骨等词的历史生成的追索,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设色山水画在晚期绘画整体格局中的态势。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olor as a viewpoint, archetype and conception creating as a clu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paintings as a method to research the style and color language of late classical landscape painting and its evolution. Through the attention on the key point, the paper aim to reinterpret carefully and deeply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important painter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rchetype and the evolution of two main types of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is period, and to analyse the anchetype of the lat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inters during that period, including the misreading and the imagination, which influence the practices of paintings in return. then the paper discuss the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patterns under the imaginary creations of the late painters, which become the archetype of the later paintings afterwards.
     From the Yuan Dynasty, the classical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was evolving under their former patterns. Since they had not invented a new color language as the former painters, the late painters use the pre-existing language and pattern as the archetype of their creation. Through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hetype, they made a different imaginary creation, which result in tow main types of color paintings, light color paintings and thick color paintings. They were evolving separately, but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
     Under the rapid advance of Southern school and the limited compromise with thick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Qian Xuan and Zhao Mengfu innovate the pattern of Dong Yuan. The light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become mature in Huang Gongwang and Wang Meng. Mainly with series of ochre, supplemented by the plant-based colors, such as gamboge and cyanine pigments compose the color language of light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The pattern of light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in Yuan Dynasty, represented by Huang and Wang, become painting archetype of the later. They systemize and standardize the pattern of light color paintings, and follow but also violate it in their practice.
     The thick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develops along the two roads of Jin Tang and Bei Song. The imaginary creation to the former archetype leads to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olor, the pattern and the appearance:from composition of stone-based color to composition of plant-based color, from thick color to light color and the change of the color appearance. Late Qing Dynasty's thick color painters review and fancy the archetype to express the nostalgia to the classics and also to express the pattern and the taste of their own in the way of imitation to the classics. One of the examples is Qiohang Dong's imitation to the imaginary archetype of Mogu manner of Yang Sheng and Zhang Sengyou.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words such as light-color, thick-color, Jinbi and Mogu, attempting to present the status of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s among the whole structur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in late period from one side.
引文
1见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文中以及脚注和参考文献中所谓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均应加双引号。
    1(美)方闻《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载(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附录,李维琨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2“古者棺槨无度,中古棺七寸,榔称之。”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9页。关于《孟子》一书的成书年代,采用上引书“导言”的看法。
    3[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4宗炳:“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张彦远:“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众工之迹是也。”“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韩拙则有“近世画者……”、“……此皆三古之迹”。分别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卷一卷二,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三o、二三、四二页;[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载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从书》续集第八集,上海:国光神州社1914年版。
    1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
    2陈师曾《中国绘画史》,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3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4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1988年版。
    5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自序”,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
    6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自序”、第52、66、74、73页。
    7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8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2065年。
    9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0高居翰的五卷本“中国晚期绘画史”系列写作计划,研究对象起于元代。目前已经完成的前三卷分别是成书于1976年的《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成书于1978年的《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万历八年)》和成书于1982年的《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计划中的后两卷分别是清代初期和18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或更晚近。前三卷的简体中文译本参见论文后的参考文献。
    1薛永年语。见薛永年《滕固与近代美术史学》沈宁编《滕固艺术文集》“导言”,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参见滕固《中国美术小史》,载沈宁编《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71-93页;滕固《唐宋绘画史》,载前引书,第113-181页。
    3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6、178页。
    4见(美)G.库布勒《时间的形状》,耶鲁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
    1周昉生平,张撝之,第1520页;俞剑华,第四八二页。
    2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有周昉《宫女浴婴图》作品在12世纪的摹本。该卷绢本设色,纵30.4厘米,横48.5厘米。较清晰的图片可见于方闻前引书彩图2。
    3周文矩生平,见张撝之,第1537页;俞剑华,第四七五页。
    4传周文矩《宫女浴婴图》,扇页,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24.4厘米,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
    1临贺郡,辖境相当于今广西贺县、钟山、富川三县,湖南江水、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见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1页。
    2《说文》解释“绛”,“大赤也。”见[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墨子·公孟》云:“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文选·晋左太冲(思)吴郡赋》:“草则藿纳豆蔻,……纶组紫绛。”《注》:“绛,绛草也,出临贺郡,可以染。”见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28页。至于是因为“绛”所表示的色彩意义,绛草故名,还是因绛草汁液之色,而将这种色彩称为“绛”色,似乎不能仅据上引两条文献所出之先后而贸然得出结论,尚需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绛草经过提取后的汁液可以作为染料使用。关于绛、朱、赤、丹、红的关系,可参见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i341页。
    3[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一,叶十四A;卷十一,叶八十A,清同治十年(1871)广东书局据武英殿本重刊本。
    4[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一,叶四A,清同治十年(1871)广东书局据武英殿本重刊本;另见《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仪礼注疏》卷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九页。
    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一,叶十五A;卷十一,叶八十B-八十一A,清同治十年(1871)广东书局据武英殿本重刊本。
    6[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七七○页。
    7詹景凤生平见张撝之,第2414页;俞剑华,第一二三七页;朱铸禹,第一五二七页。詹景凤生卒年据谢巍,第342页。
    1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7页。
    2[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九页。
    3[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九页。
    4[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六页。
    5[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三页。
    6[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页。
    7[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一页。
    8分别见[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二、一三页。
    1详见本文附录壹。
    2[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叶十一A,民国十二年(1923)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81页;[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39、940页。
    3杜哲森主编《中国美术史·元代卷》,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75页。
    5故宫博物院编《元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62页。
    6[清]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卷一,与[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合刊本,柳向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版,第二四一页。其他版本有《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八五册,影印南图藏清咸丰十一年(1861)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一页;《历代书画录辑刊》第六册,影印清光绪十五年(1889)三十三万卷书堂刻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7[清]王槩编《芥子园画传初集》“画学浅说·设色”,叶十三A,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1张雨跋钱选《浮玉山居图》卷云:“舜举多写人物、花鸟,故所图山水,当世罕传。”著录见[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五,叶三十七A,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七六页。
    2钱选《四明桃源图》卷,纸本,设色,纵23.2厘米,横101.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徐邦达认为是伪品,傅熹年认为是旧摹本。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册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上海博物馆·沪1-142”,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页。
    3分别见[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九,林虞生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三○五页;[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五,叶三十七A,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七六页;[清]安岐《墨缘彙观录》卷三,叶三十二A,影印光绪元年(1875)粤雅堂从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七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五页。顾复所言“自画《山居图卷》”,盖缘于钱选于该图自题诗后之自跋“右题余自画《山居图》”,此即《浮玉山居图》卷。
    1钱选自题的影印件可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钱选墨妙》,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2分别见[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五,叶三十四A,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七五页;[清]安岐《墨缘彙观录》卷三,叶三十一B,影印光绪元年(1875)粤雅堂从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七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四页。
    3安岐生平见张撝之,第730页;俞剑华,第一九二页。安岐卒年据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507页。(案:以下人物生生卒年,凡据该书者,只标注作者和页码,其他著录项从略,格式为:据谢巍,第×页。)
    4顾复生平见俞剑华,第一五四二页。顾复生卒年据谢巍,第457页。
    5[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九,林虞生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三○五页。
    1有误将钱选《秋江待渡图》卷著录为“绢本”者,如上海书画出版社编《钱选墨妙》,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2姚绶生平见张撝之,第1801页;俞剑华:第五九○页:朱铸禹:第八一五页。姚绶生年:张撝之作1422年。
    3姚绶跋语在《浮玉山居图》卷本幅后纸。
    1钱选有《习懒斋稿》,后被清代顾嗣立收入《元诗选二集》,虽然其中多有题画之诗,但仍不能为我们研究其生平与画艺提供更多的资料。《习懒斋稿》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八五-九○页。
    8[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六五页。
    1米芾生平见张撝之,第709页;俞剑华,第二四二页;朱铸禹,第五六页。
    2[宋]米芾《画史》,影印津逮秘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一五页。
    3[宋]《宣和画谱》卷十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4[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卷十七,影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新一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5页。
    5汤垕生平见俞剑华,第一○八六页。汤垕生卒年据谢巍,第235页。
    6分别见[元]汤垕《画鉴》,叶十B,叶十九A,叶三十七B-三十八A,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5、429、438-9页。
    1如唐代对王维山水画的认识则为:“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清远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破墨山水,笔迹劲简”。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九一页。
    2此卷曾于2011年4-6月间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展出。
    3[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三页。
    1[明]张羽《静居集》卷三,叶九B,影印民国五年(1916)南昌豫章丛书编刊局刻本,《从书集成续编》第一六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99页。相同内容,另参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八五页。陈高华曾引涵芬楼秘笈本陈泰《所安遗集》“为秋堂题钱舜举所画《吴兴山水图》”所云钱选“隐于绘事,以终其身”。查该本《所安遗集》“为秋堂题钱舜举所画《吴兴山水图》”条,并无陈氏所引,盖为误注。陈氏引文见陈高华编《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309页和该页注4。陈泰书见[明]陈泰《所安遗集》,叶二十一A,《涵芬楼秘笈》第十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元]柯九思《题钱舜举画(梨花>》,[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1页。另见[明]顾瑛《草堂雅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
    2钱选曾摹写宋御府所藏后流落民间的一幅《蹴鞠图》,“青巾白衣、赵太祖。对蹴鞠者赵光也。衣浅褐者,太宗。衣黄,乃石守信。衣白而乌巾垂于项,乃党进。高帽年少者,楚昭辅也。”也可能具有怀恋旧朝之情感在。上引参见[元]吴澄《吴文正公文集》卷四十五,清乾隆万氏刊本。陈高华指出,上引文“赵光”,应为“赵普”之误。见陈高华编《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316页注1。
    3见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4李唐生平见张撝之,第919页;俞剑华,第三七五页;朱铸禹,第一一五页。李唐生年,朱铸禹作1047年。
    1马远生平见张撝之,第60页;俞剑华,第七七四页;朱铸禹,第一九二页。
    2萧照生平见张撝之,第2103页;俞剑华,第一四一四页;朱铸禹,第四一五页。
    1宋濂生平见张撝之,第1186页;俞剑华,第三三○页。
    2[元]宋濂《宋学士全集》卷十二“题赵子昂马图后”,叶二十八A,清同治退补斋金华丛书本。
    3[清]吴升《大观录》卷十六,第一页A,《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九一页。
    4[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四页。 笔记》卷十二,湛之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二三七页。关于《鹊华秋色图》卷的创作缘起,画卷本幅有赵孟頫的自题;赵琦美著录曰:“吴兴公自序《鹊华秋色》卷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曰《鹊华秋色》云。张雨赋诗于左:弁阳老人公谨父,周之子孙犹怀土。南来寄食弁山阳,梦作齐东野人语。济南别驾平原君,为貌家山入囊楮。鹊华秋色翠可餐,耕稼陶渔在其下。吴侬白头不归去,不如掩卷听春雨。”见[明]赵琦美《铁网珊瑚》,《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11页。张丑于上引文后亦转录赵琦美之录文。
    1见[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下“赵子昂孟烦乙未(1295)自燕回出所收书画故物”,第五一页,影印十万卷楼本,《丛书集成新编》第五十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201-202页。
    2[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叶一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九一页。张彦远生平见张撝之,第1291页;俞剑华,第八三六页;朱铸禹,第二六一页。
    2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六页。
    3张彦远所言“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即是一例。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六页。吴道子生平见张撝之,第1070页;俞剑华,第三○六页;朱铸禹,第八二页。
    4[元]汤垕《画鉴》,叶四B,《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2页。
    5[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二,叶九B,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53页。关于画史中“王维”知识的累加,夏氏该书的清康熙十一年(1672)借绿草堂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神州国光社铅印本,在上引文后增补为“何则?诸人以画名世,不过长于画。若〔王〕维者,妙龄属辞,长而擢第;英豪(借本误作毫)、贵介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之句云。”。转引自(日本)近藤秀实、何庆先《(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校勘记·卷二·九B一·王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五○页。
    6[宋]米芾《画史》,影印津逮秘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版,第八一九页。
    1《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
    2赵孟頫跋画语,见[明]赵琦美《铁网珊瑚》卷五,叶二十七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12页;亦见[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书卷之十六,景印吴兴蒋氏密均楼藏(清康熙年间)本,鉴古书社1921年版,未编页码。
    3[元]赵孟頫《松雪斋集》卷上“题舜举小隐图”,叶十四,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一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04页。
    4赵孟頫跋画语,见[明]赵琦美《铁网珊瑚》卷五,叶二十七B,《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12页。
    5陈继儒生平见张撝之,第1389页;俞剑华,第一○五○页;朱铸禹,第一一七五页。张丑生平见张撼之,第1202页;俞剑华,第八○九页;朱铸禹,第一二五○页。
    6[元]汤垕《画鉴》,叶十一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5页。张丑引《画谱拾遗》有相同内容,只数字不同。见[明]张丑《清河书画肪》溜字号第六,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92页。
    1[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本传”,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一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94页。
    2参见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3[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二○页。
    4[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六六页。
    5[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叶五B-六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65页。
    6[宋]米芾《画史》,影印津逮秘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7[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九○页。
    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叶七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66页。
    2[明]赵琦美《铁网珊瑚》卷十二,叶五十六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74页。
    1见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385页。王伯敏在另一处所说“画是淡设色的,亦兼用水墨”,亦倾向于浅绛之属。见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
    2[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四页。
    1[清]张庚《图画精意识》,叶十一B一十二A,影印槐庐丛书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校刊吴县朱氏行素草堂藏板,《丛书集成续编》第一○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16页。案:“林边右四松”, 据今故宫所藏知,应为“林边左三松”。
    2此轴曾于2010年4-6月间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展出。
    3[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叶九B。
    4[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绿字号第十一,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33页。
    5柳贯生平见张撝之,第1710页。
    6柳贯题跋的影印件见傅东光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5》,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页,图29。
    1柯九思生平见张捐之,第1706页;俞剑华,第六○○页;朱铸禹,第七五四页。柯九思生卒年,朱铸禹作1312-1365年。
    2[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九五页。
    3[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叶七B,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01页。
    4[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叶九B。
    5[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5页。
    1[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九六、九七页。
    2[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五页。
    3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卷,纸本,墨笔,纵29.7厘米,横10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茂林远岫图》卷,绢本,墨笔,纵45.5厘米,横14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关于此卷作者的归属与争议,可参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第2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图版说明,第16页。
    1[清]王槩编《芥子园画传初集》“画学浅说·设色”,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页十二B-十三A。
    2[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载[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之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五页。另,明人有记“张僧繇绢画观碑图”者,谓“其石但用靛和赭石,少加藤黄笼过,石脚则纯用赭石”云云,对其作者似应怀有警惕,不足为论。见[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一页。
    3[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载[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之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页。
    1关于王蒙山水画风格变化及其分期,参见马季戈《王蒙的生年及其艺术》,载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王蒙研究》(朵云第65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7-15页:冯晓贞《王蒙山水画艺术风格嬗变之研究》,载同引书,第40-65页。
    1王蒙《夏日山居图》轴,纸本,墨笔,纵118.4厘米,横36.5厘米,1368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十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8.3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马季戈考虑到赵孟頫去世时王蒙年纪尚轻,认为王蒙由赵孟頫亲授所学似乎有限,而更可能从赵雍处得到更多指授。见马季戈《王蒙的生年及其艺术》,载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王蒙研究》(朵云第65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这是论者基于对王蒙生于1308年的认定而做出的判断。以王蒙生于1308年推算,赵孟頫于元至治二年(1322)去世,其时王蒙15岁。但是,如前所引,王蒙生年尚未能准确认定,1308年说只是其中一说。若按1301年说,则赵孟頫去世时王蒙已经22岁。这样一来,马季戈的结论也就值得商榷了。而且,王蒙从赵雍所学更多,就连马氏也说得并不肯定。
    4[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题自画·仿叔明画题”,广智书局校印。又见董其昌《容台集》,《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八、卷五十四又有引述。[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另外的版本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5页。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广智书局校印,第7页。《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八有引述。
    2[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叶九B-十A。
    3王蒙自题《竹趣图》,引文见[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十一,适国丛书本,第37页A。另外的版本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82页。
    4[清]吴历《墨井画跋》,全书,七,九七一上
    5[清]王槩编《芥子园画传初集》“画学浅说·设色”,叶十三A,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6[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卷一,叶四三B-四四A,影印南图藏清同治三年(1864)梦幻居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八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九三页。
    1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450-451页。
    2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452-454页。
    3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449-450页。
    4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466-469页。
    1语出[南朝齐]谢赫《画品》(或称《古画品录》)“六法”。参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三页。
    2[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序”,序叶一A,王氏画苑本.
    3[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之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三七页。
    4[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分别参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论画六法”,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一八、一九、一一九页。
    5[宋]郑樵《通志二十略》“艺文略第七·艺术类第九”,王树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一七○九页。另见[宋]郑樵《通志》卷六十九“艺文略七·艺术类第九”,影印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志八○九。
    6余绍宋编撰《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排印本,第77、634页。
    7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二节。
    1[元]王绎《写像秘诀》“采绘法”,见[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之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一三一一三四页。
    2分别见[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五、九六、九七页。
    3分别见[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九五、九七页。
    4[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叶八B。
    5分别见[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九六页。
    6[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六页。
    1[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四-九六页。
    2[元]黄公望《写山水诀》,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九六页。
    1[清]唐岱《绘事发微》“著色”,叶十五A,影印乾隆年间(1736-1795)昭代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一○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36页。
    2参见[宋]郭熙《林泉高致集》“山水训”,叶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75页。
    3参见[宋]韩拙《韩氏山水纯全集》,排印清函海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七-八页。
    4[清]唐岱《绘事发微》“著色”,叶十五-十六A,影印乾隆年间(1736-1795)昭代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一○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36页。
    5[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着色法”,叶二十六B-二十七B,影印邈园丛书彙编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謄写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一O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62-163页。
    1[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着色法”,叶二十六B-二十八A,影印邈园丛书彙编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謄写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一○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62-163页。
    2[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自叙”,叙叶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冰壶阁刻本。
    3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页。
    4[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四“设色琐论”,叶廿七B-廿八A,冰壶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
    5见[清]王槩编《芥子园画传初集》“画学浅说·设色”,叶十七B-十九B,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1见[清]王槩编《芥子园画传初集》“画学浅说·设色”,叶十九B-二十A,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1如《诗经》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诗句;《尚书·禹贡》中云“华阳、黑水惟梁洲……厥土青黎。”孔颖达疏:“王肃曰:‘青,黑色。’”
    2分别见[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叶十四B、叶十八B、叶十九A;卷五,叶二B、叶八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90、692、693、698、701页。
    1[元]庄肃《画继补遗》卷上,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三页。
    2《宣和画谱》卷十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关于《宣和画谱》的成书年代,分歧较大。韦宾持金代说,参见其博士后出站报告。
    3[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辨”,《丛书集成初编》排印读画斋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赵希鹄生平见张撝之,第1661页。生卒年据谢巍,第193页。
    4[元]黄复圭《君瑞集》“题金碧山水图”:“狂风卷尽夜来云,万壑千崖锦绣纹。占日楼台平树见,吼雷春瀑入溪闻。岂无花洞留莺语。应有芝田下鹤群。清绝松阴二三子,不知谁是紫阳君。”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4页。[元]张天英《石渠居士集》“题玉山中所藏赵千里画金碧山水图”:“天上白云满空谷,树下三间两间屋。玄晏先生不出门,自检残书手口读。醉翁斜带紫纶巾,过水呼童御黄犊。犊之背乐不可言,王孙写入冰绡幅。君不见戎车口战场,秦王失其鹿。笑杀当时园绮翁,白头去谒隆准公。”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89页。黄复圭、张天英生平分别见张撝之,第2087,1259页。
    5[元]汤垕《画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2页。汤垕生平 见俞剑华,第一○八六页。生卒年据谢巍,第235页。
    1[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五三-五四页。饶自然生平见俞剑华,第一五五一页。生卒年据谢巍,第262页。
    2[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一,王伯敏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三三-三四页。“不借千金”之“借”,“惜”之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惜”;“无土沙痕”之“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砂”。见[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下,叶二十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7页。
    1[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之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四页。
    2[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叶一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98页。
    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叶二B,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98页。
    2[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卷之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页。
    1[清]钱杜《松壶画忆》
    2[清]王昱《东庄论画》
    3[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画类)卷第一“钱玉潭山居图卷”,柳向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八四页。
    1见(美)杨凯琳编著《王季迁读画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页第944条。图见(美)方闻《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李维琨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6-257页,彩图71。
    2分别见[清]安岐《墨缘彙观录》卷三,叶三十四A,影印光绪元年(1875)粤雅堂丛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七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六页;[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四、九页。
    1[清]王翚《清晖赠言》卷八“(恽格)题石谷先生画”,依原刊本重镌,风雨楼丛书1911年版,叶十一A。另见[清]恽格《瓯香馆集》卷十二,排印别下斋从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二一七页。
    2关于赵孟頫并非情愿出仕元朝,参见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60、164页。
    3宇文公谅《纯节先生集》“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见[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1页。
    4见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第684页。
    1[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三“赵子昂青绿山水”,余彦焱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六五页。
    1据载,詹景凤曾见过杜堇、唐寅曾画有《韩熙载夜宴图》,“悉分为四,虽并涉精巧,于高简胥失之,却变高简为秀润清丽,当世亦尚焉。”可知当时绘画对前代画迹的意造和审美趣尚,即变“高简”为“秀润清丽”。引文见[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六页。
    2[清]王翚《清晖赠言》卷八“(恽格)题石谷先生画”,依原刊本重镌,风雨楼丛书1911年版,叶十一B。另见[清]恽格《瓯香馆集》卷十二,排印别下斋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二一七页。
    3[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叶十三B。
    4[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二页。
    5卞永誉生平见张撝之,第299页;俞剑华,第二四页:朱铸禹,第三九页。
    1此卷曾于2010年6。8月间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展出。
    1[清]钱杜《松壶画忆》
    2张宏《兰亭图》卷,绢本,纵30厘米,横408厘米,作于万历丙辰(1616)三月四日,首都博物馆藏。图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第17册图三七-四O,第38-41页。张宏《青绿山水图》轴,绢本,纵130.3厘米,横63.1厘米,作于明崇祯壬午(1642)春,上海博物馆藏。图见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第17册图四四、四五,第4547页。
    3[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九页。
    1[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一页。
    2[清]安岐《墨缘彙观录》卷三,叶三十二A,影印光绪元年(1875)粤雅堂丛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七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五页。
    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红字号第五“(五代)释贯休”所附,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三八页。
    2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3[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红字号第五,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三八页。
    4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5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谢巍所言,未明所据,盖出于《悦生所藏书画别录》或《清河书画舫》卷五“(五代)释贯休”所附贾似道所藏书画目之前的引言。
    6邓实、黄宾虹编《美术丛书》四集第十辑,上海:神州国光社1947年版,第二三八页。年署“已己”,当为“己已”之误。
    7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七二七页。谢巍亦承此说,虽然语气有所保留,言“是书孙濌公谓自《悦生别录》抄出”,但其后的考证亦多取孙氏说法。
    8贯休生平见张撝之,第1618页;俞剑华,第九四六页;朱铸禹,第二一一页。
    9据谢巍考证,至孙氏所抄《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之前,《清河书画舫》有十馀种版本。见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404页。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已举“张丑《清河书画舫》”条目(第404页),可知谢巍已知张丑所记,然又言《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只见《美术丛书本》,前后矛盾。盖谢巍书成书历时较长,或先见孙濌钞出之《美术丛书》本,及见张丑书而未及以后改前之故。
    10见[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书卷之四、画卷之二,景印吴兴蒋氏密均楼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本,鉴古书社1921[民国十年],未编页码。
    11[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九,影印1919年埽叶山房本,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版,
    12[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红字号第五,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四九页。
    1见《文人画粹编·徐渭、董其昌》,(日本)东京中央公论社,昭和六十一年(1986)版,图24,图释见第170页。此图曾经《石渠宝笈》著录,见《石渠宝笈》卷
    2吴荣光生平见张撝之,第1065页;俞剑华,第三O八页;朱铸禹,第五四○页。
    3[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0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五八○页。
    4[清]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十二,叶二十二B,《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八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三O页。
    5详见本文附录三。
    6阮璞《所谓“张僧繇、杨异没骨山水”》,见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页。
    7[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八二页。杨宁生平见张撝之,第839页;俞剑华,第一一九六页;朱铸禹,第三一九页。张萱生平见张撝之,第1239页;俞剑华,第八六三页;朱铸禹,第二六四页。
    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二,叶七A,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九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52页。
    1童书业《中国美术史札记》卷一“没骨山水”,见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童教英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9页。童先生此文接着以董其昌曾仿过杨昇的《峒关蒲雪图》为据,认为唐宋人多有作没骨山水者。关于董其昌所谓杨异的《峒关蒲雪图》等问题,下文详述。
    2[明]陈继儒《书画史》,《宝颜堂秘笈》“眉公杂著第六”,文明书局1922年版。
    3[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一,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五、卷八,民国十二年(1923)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卷五)叶十九B,(卷八)叶三十一B。
    5参见(美)杨凯琳编著《王季迁读画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1页第1条。
    1[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民国十二年(1923)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卷五)叶六十五A。
    2参见(美)杨凯琳编著《王季迁读画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8页第172条。
    3参见乔治·博厄斯关于《蒙娜·丽莎》趣味史的研究。[美]乔治·博厄斯《趣味史中的蒙娜·丽莎》,王颖颖译,高昕丹校,载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编《艺术史与艺术理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03-726页。该段引文自该书第704页。
    1[清]王学浩《山南论画》,叶三A,影印槐庐丛书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校刊吴县朱氏行素草堂藏板,《丛书集成续编》第一○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78页。
    2关于董其昌代笔人以及董氏亲笔和代笔画作的风格之别,可参见启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第67-74页。
    3[清末民初]宋伯鲁《知唐桑艾》卷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页。
    1[清]顾复《平生壮观》卷十,林虞生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三九○页;
    2见启功《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第67-74页。
    1关于董其昌之文人画理想重建的研究,可参见尚辉《重构文人画理想——论松江画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清]郑谷《锦二首》,见[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六七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七七三八页。
    [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7-29.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357-373.
    [宋]邓椿.画继[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宋]郭思.林泉高致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571-593.
    [宋]韩拙.韩氏山水纯全集.[排印清函海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初版).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M].秦岭云,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王氏画苑本.
    [宋]米芾.画史[M].[影印津逮秘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
    [宋]宣和画谱[1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宋]赵希鹊.洞天清禄集[M].[丛书集成初编排印读画斋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M].[影印十万卷楼本].丛书集成新编:第五十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189-205.
    [元]倪瓒.清閟阁全集[M].[影印清光绪间武进盛氏常州先哲遗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16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435-570.
    [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元]盛熙明.图画考[M].[影印铁琴铜剑楼藏钞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元]汤垕.画鉴[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19-440.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元]王恽.书画目录[M]//玉堂嘉话:卷二,卷三.[排印墨海金壶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M].[影印宸翰楼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9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639-707.
    [元]赵孟頫.松雪斋集[M].[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一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387-453.
    [元]庄肃.画继补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广智书局铅印本.
    [明]都穆.寓意编.[排印学海类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625-634.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李开先.中麓画品.[排印函海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二笔;三笔[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85-568.
    [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1923(民国十二年).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又缀.[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末刻清康熙李瑂重修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一○八.济南:齐鲁书社,1995:1-137.
    [明]孙凤.孙氏书画钞[M].涵芬楼秘笈:第三集.[景印旧钞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明]孙鑛.书画跋跋[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5-151.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M].王伯敏,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明]汪砢玉.珊瑚网画录[M].[影印适园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第10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411-747.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明]王徲登.国朝吴郡丹青志[M].[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王百穀全集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七一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881-886.
    [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M].[排印清乾隆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
    [明]文徵明.文待诏题跋.[排印学海类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587-767.
    [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768-963.
    [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M]//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1-59.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附真迹日录[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明]张应文.清秘藏[M].藏修堂丛书:第三集.刘氏藏修书屋刊本,1890(清光绪十六年)
    [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263-831.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03-586.
    [清]安歧.墨缘彙观录[M].[影印清光绪元年(1875)刻粤雅堂丛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95-376.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彙考[M].[景印吴兴蒋氏密均楼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本].鉴古书社,1921[民国十年].
    [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M].[影印邈园丛书彙编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膳写本].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145-168.
    [清]笪重光,撰;王晕,恽格,评.画筌[M].清乾隆刻知不足斋丛书.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M].清乾隆刻知不足斋本.
    [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M].佘彦焱,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清]顾复.平生壮观[M].林虞生,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M].柳向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M].[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光映观妙斋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6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81-580.
    [清]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M].柳向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清]李佐贤.书画鉴影[M].[影印清同治十年(1871)利津李氏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85,108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1085册)613-786,(第1086册)1-165.
    [清]厉鹗.南宋院画录[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541-652.
    [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M].[排印清乾隆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
    [清]刘媛.国朝画补录[M].[国朝画录附].祈晨越,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M].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陆氏怀烟阁刻本,1777(清乾隆四十二年)
    [清]潘奕隽.潘氏三松堂书画记[M]//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43-263.
    [清]钱杜.松壶画忆二卷.娱园丛刻本,1888(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清]阮元.石渠随笔[M].钱伟强,顾大鹏,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冰壶阁刻本,1781(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M].佘彦焱,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清]唐岱.绘事发微[M].[影印乾隆年间(1736-1795)刻本].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127-144.
    [清]陶樑.红豆树馆书画记[M].刻本.吴趋潘氏群园,1882(清光绪八年)
    [清]王槩,等.芥子园画谱初集[M].刻本.1679(清康熙十八年)
    [清]王士祯.香祖笔记[M].湛之,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清]王学浩.山南论画[M].[影印翠琅开馆丛书民国五年(1916)黄氏据刘氏藏修堂书版重编本].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175-178.
    [清]王毓贤.绘事备考[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01-319.
    [清]吴历.墨井画跋[M].[影印北大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陆道淮飞霞阁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99-207.
    [清]吴其贞.书画记[M].[影印清乾隆写四库全书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6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88.
    [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M].[影印清道光(1821-1850)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40-593.
    [清]吴升.大观录[M].[影印武进李氏圣译楼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6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27-849.
    [清]徐沁.明画录[M].刻本.读画斋丛书乙集,1799(清嘉庆四年)
    [清]姚际恒.好古堂书画记二卷.读画斋丛书乙集,1799(清嘉庆四年).
    [清]恽格.瓯香馆集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二卷[M].[排印别下斋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
    [清]张庚.国朝画徵录;续录[M].祈晨越,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清]张庚.图画精意识[M].[影印槐庐丛书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校刊吴县朱氏行素草堂藏板].丛书集成续编: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305-325.
    [清]张照,梁诗正,等,编.石渠宝笈:初编[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4,82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M].[影印南图藏清同治三年(1864)梦幻居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8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7-287.
    [清]周亮工.读画录四卷.周氏烟云过眼堂刻本,1673(清康熙十二年)
    [清]周亮工.赖古堂集[M].[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十四年(1675)周在浚金陵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M].刻本.邹氏家刻本,1736-1795(乾隆年间)
    [清]佩文斋书画谱[M].[影印1919年埽叶山房本].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
    [民国]刘敦,编.历代书画史彙考[M].[影印1936年原稿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民国]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续录;补遗[M].[影印清宣统元年(1909)及民国十三年(1924)乌程庞氏上海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090,109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1090册)271-646,(第1091册)1-355.
    [民国]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M].上海:中华书局,1937.
    [民国]佚名,编.清内府书画编纂稿[M].[影印民国间原稿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论黄山诸画派文集[G].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蔡宜璇,编.悦目——中国晚期书画[M].台北:石头出版社,2001.
    陈炳.虞山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陈传席.弘仁[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邓之诚.骨董琐记[M].邓珂,增订,点校.北京:中国书店,1991.
    朵云编辑部,选编.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朵云编辑部,编.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朵云编辑部,编.董其昌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朵云编辑部,编.石涛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朵云编辑部,编.解读溪岸图[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朵云编辑部,编.戴进与浙派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朵云编辑部,编.龚贤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朵云编辑部,编.倪瓒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朵云编辑部,编.王蒙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朵云编辑部,编.中国美术史学研究[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范景中,高昕丹,编选.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傅抱石.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傅抱石.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傅申.元代宫廷书画收藏史略[M].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
    郭继生.王原祁的山水画艺术[M].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
    韩雪岩.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贺野.吴门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黄廷海.南方山水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黄专,严善淳.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M].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第三版)
    江兆申.文征明与苏州画坛[M].台北:故宫博物院,1977.
    蒋采苹.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蒋玄怡.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李德仁.徐渭[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木.论文人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刘纲纪.龚贤[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刘纲纪.文征明[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卢辅圣.中国文人画通鉴[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6
    马鸿增.北方山水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穆益勤,编.明代院体浙派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聂崇正.宫廷艺术的光辉——清代宫廷绘画论丛[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
    聂崇正.袁江袁耀[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潘茂.常州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阮璞.画学丛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阮荣春.沈周[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尚辉.松江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元四大家[M].台北:故宫博物院,1975.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吴派九十年展[M].台北:故宫博物院,1975.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M].台北:故宫博物院,1997.
    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编.区域与网络:近千年中国美术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G].台北:台大艺术史研究所,2001.
    滕固.滕固艺术文集[M].沈宁,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M].童教英,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万青力.万青力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王定理.中国画颜色的运用与制作[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3.
    王方宇.八大山人论集[M].台湾“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印行,1984.
    温肇桐.明代四大画家[M].香港:幸福出版社重印本,1960.
    吴湖帆.吴湖帆文稿[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萧平,万粲.娄东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谢稚柳.鉴余杂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谢稚柳.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薛翔.新安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薛永年.横看成岭侧成峰[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
    颜娟英.蓝瑛与仿古绘画[M].台北:故宫博物院,1980.
    颜娟英,主编.美术与考古[G].北京:中国把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杨伯达.清代院画[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杨新.程正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杨新.杨新美术论文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
    杨新,[美]班宗华,聂崇正,等.中国艺术三千年[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6.
    余辉.画史解疑[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4.
    曾启雄.中国失落的色彩[M].台北:耶鲁国际文化,2003.
    张连,古原宏伸.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赵权利.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郑威,编著.董其昌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郑拙庐.石涛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周积寅.吴派绘画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
    朱惠良.赵左研究[M].台北:故宫博物院,1979.
    编委会,编.八大山人研究[G].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张总,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德)雷德侯.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M].许亚民,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李维琨,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美)方闻.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M].李维琨,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M].宋伟航,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宗贤,马琳,邓伟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美)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M].夏春梅,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M].李佩桦,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M].王嘉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M].潘耀昌,顾泠,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美)巫鸿.美术史十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美)巫鸿.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M].梅枚,肖铁,施杰,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美)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M].邱士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日)冯惠芬.浙江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日)古原宏伸,编.董其昌的书画[M].日本株式会社二玄社,1981.
    (日)铃木敬.明代绘画史研究——浙派[M].木耳社,1968.
    (英)柯律格.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邱士华,流域珍,译.台北:石头出版社,2009.
    洪再辛,何惠鉴,编.海外学者论中国画[G].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
    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G].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Sherman Lee and Wai Com-ho,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1279-1368),Cleveland Museum of Art,1968.
    Barnhart, Richard M. Along the Border of Heaven:Sung and Y u an Painting from the C. C. Wang Family Collection.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983.
    Whitfield, Roderick. Fascination of Nature:Plants and Insects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eramics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Seoul:Yekyong Publications,1993.
    Barnhart, Richard M. The Jade Studio:Masterpieces of Ming and Q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the Wong Nan-ping Collection.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
    Cahill, James.Three Alternative Histories of Chinese Painting. Lawrence, KS:Spencer Museum of Art,1988.
    Vinograd, Richard. Boundaries of the Self:Chinese Portraits,1600-1900. Cambridge, U. 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Clunas, Craig. Superfluous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m China. Cambridge:Polity Press,1991.
    Lawton, Thomas. Freer Gallery of Art Fiftie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II.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73.
    Barnhart Richard M. 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Dallas:The Dallas Museum of Art,1993.
    Ho, Wai-kam, Judith G. Smith. 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1555-1636, Kansas City: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1992.
    Ho, Wai-kam, et al. The Chinese Scholars Studio. New York:The Asia Society Galleries,1987.
    Craig Clunas. 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1470-1559. London:Reaktion Books Ltd.,2004.
    Clunas, Craig.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Picturing history series). London: Reaktion Books Ltd.,1997.
    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Polity Press,1991.
    Sullivan, Michael.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9.
    Chou, Ju-hsi. Elegant Brush: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Qianlong Emperor,1735-1795. Phoenix: Phoenix Art Museum,1985.
    Chou Ju-His and Claudia Browned, Chinese Painting Under Qianlong Emperor:The Symposium Papers in Two Volumes (Phoebus, no.2), Phoenix: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91.
    Brown, Claudia & Ju-hsi Chou. Transcending Turmoil:Painting at the Close of Chinese Empire, 1796-1911. Phoenix:Phoenix Art Museum,1992.
    Maxwell K. Hearn, Wen C. Fong. Along the Riverbank: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C. C. Wang Family Collection. New York: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陈巍.钱选青绿山水的艺术特征及形成原因[J].美与时代.2007(6)
    戴文俊.毛笔演变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傅申.董其昌书画船:水上行旅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J].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美术史研究集刊,2003,15.
    傅熹年.论几幅传为李思训画派金碧山水的绘制时代[J].文物,1983(11)
    韩雪岩.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胡光华.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J].荣宝斋,2006(1):
    黄朋.由钱选山居图观元初的“新青绿”山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2)
    黄琼.我谈青绿山水画[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惠孝同.山水画的设色法[J].中国画,1959(10)
    金维诺.早期工笔重彩画的发展[J].中国书画,1981.
    金维诺.早期的山水画[G].日本美术史学会论文集,1983.
    金维诺.绘画风格与风格传承[J].美术,1991(5).
    李广元.中国绘画的色彩演变与分析[J].齐鲁艺苑,1989(2)
    李云峰.青绿山水历史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刘高磊.传统青绿山水的衰落和转化[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吕楠.钱选山水画风格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聂崇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卷[N].中国青年报,1983,1,20.
    牛建军.宋元“董巨”山水画风格接受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牛克诚.笔彩与笔墨[J].美术观察,1998(07)
    牛克诚.色彩:中国画变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J].美术观察,1998(10).
    牛克诚.中国画色彩[J].艺术探索2001(02)
    牛克诚.色彩:在中国古代的认知与表达[G].科学与艺术:卷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4-153.
    宋力.青山夕照[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
    宋力.元代文人画思潮对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4)
    谈晟广.《浮玉山居图》研究与钱选画史地位的再认识[G].范景中,曹意强,刘赦,主编.美术史与观念史Ⅸ.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2-232.
    王伯敏.中国画在布局和用色上的特点[J].中国画,1960(1)
    王同春.青绿山水色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王文娟.青绿山水画衰落原因探微[J].清华美术,2006(2)
    王欣.王诜山水画复古特色探析[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王月强.从材料看元到明清画风的转变[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王文娟.“青绿”颜色词考及青绿山水画[J].美术研究,2007(2):63-69.
    邢鹏飞.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徐建融.工笔画和写意画[G].中国画的传统与二十一世纪.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杨华.李思训对青绿山水画材料的贡献[J].美术观察,2006(3):116.
    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
    杨娜.钱选的《秋江待渡图》[J].荣宝斋.2007(6)
    余辉.鉴定元明青绿山水画的突破口[J].收藏家,2007(4)
    岳冬.青绿山水画的重新解读[J].国画家2007(6):48-49,63-64.
    尹吉男.明代后期鉴藏家关于六朝绘画知识的生成与作用——以“顾恺之”的概念为线索[G].薛永年,罗世平,主编.中国美术史论文集一一金维诺教授八十华诞暨从教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223-229.
    尹吉男.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一一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之二[J].美术研究,1994(1)
    尹吉男.“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J].文艺研究,2005(2):92-101.
    翟坤.王蒙山水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郑威.钱选《青山白云图卷》考释[J].收藏家,2000(1)
    [日]米泽嘉圃.日本请来的宋元名画(上)[J].林宏作,译.故宫季刊,第十三卷第四期:55-83.
    Y Fei-an Forthcoming. Chinese Painting Colors:Studies of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imes. Trans Jerome Silbergeld and Amy McNair.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ay, John.1978. "Huang Kong-wang's'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Dimensions of a Landscape." Ph.D.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Cahill, James.1985. "Levels of Meaning in a Tenth-Centur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New York.
    Shih, Shou-chien.1984a. "Eremitism in Landscape Paintings by Ch'ien Hsan(ca.1235-before 1307)." Ph. D. 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Nelson, Susan.1986. "On Through to the Beyond: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as Paradise." Archives of Asian Art 39:23-47.
    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故宫书画集.北平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发行所,1930-1934.
    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编辑委员会,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金卫东,主编.晋唐两宋绘画·山水楼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缩略语:山水楼阁)
    聂崇正,主编.皖浙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
    聂崇正,主编.清代宫廷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
    单国强,主编.院体浙派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
    单国强,主编.金陵诸家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
    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藏画.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缩略语:上博藏画)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富春山居.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湖山清晓.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晋唐古风.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南唐山水.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倪瓒山水.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千里江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钱选墨妙.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鹊华秋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山水小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宋人山水.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王蒙山水.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溪山清远.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烟江叠嶂.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一片江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委会,编.故宫藏画大系.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 (缩略语:台北藏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海外遗珍:绘画.台北:故宫博物院,1990.
    萧燕翼,主编.松江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
    萧燕翼,主编.四王吴恽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
    徐湖平,主编.古代绘画选:南京博物院藏,庞莱臣旧藏,庞增和捐献.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许忠陵,主编.吴门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
    杨新,主编.四僧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
    余辉,主编.晋唐两宋绘画·人物风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
    余辉,主编.元代绘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
    袁杰,等,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绘画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2011.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各相关卷.北京:文物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001. (缩略语:绘画全集)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各相关卷.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
    (美)方闻.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M].李维琨,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缩略语:超越再现)
    (美)翁万戈,编.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陈高华,编.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任道斌,编著.赵孟頫系年.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任道斌,编著.董其昌系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商承祚,黄华,编.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印刷)
    余绍宋,编撰.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郑威,编著.董其昌年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001.
    朱铸禹,编.中国历代画家人名词典.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美)杨凯琪,编.王季迁读画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
    (日)户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2001.
    (日)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19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