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京海淀体育中心非赛时利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体育场馆的非赛时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巨大、用地广阔,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场馆在建成后的利用往往不尽如人意,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公共体育场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北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又将兴建大量新的体育设施,因此论文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公共体育场馆的非赛时利用问题表面上是一个场馆经营问题,但实际上同场馆的选址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国内关于体育场馆的非赛时利用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国外的研究也比较少,有关研究和论述也大多留于表面,没有从建筑设计角度去探索这个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法,从北京诸多公共体育场馆的一个个例--海淀体育中心出发,通过对其各个组成部分非赛时利用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剖析公共体育场馆非赛时利用的影响因素和经验特征,希望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设计、奥运会场馆建设有所帮助。
    论文分为五章。前言部分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宏观角度阐述北京公共体育场馆的非赛时利用概况。第二章,介绍海淀体育中心的研究背景,包括体育中心的研究价值、发展过程以及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第三章,对海体中心内的核心建筑--海淀体育馆的非赛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按照体育馆的各组成部分逐个分析,包括非赛时利用设计、现状、原因、经验等等,并提出改造的建议。第四章,对海体中心内其他设施进行研究,包括海淀体育场、综合训练馆、锡华俱乐部、体育馆练习馆和其他各种辅助设施,分析它们的利用现状、经验,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在前面所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并对北京和国内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进一步建议。其中第二、三、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
The daily use of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acts their development all along.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need great investment, wide area and are part of the public space of a city. But recently many sports buildings can't reveal their valueness, and this is a tremendous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and has large number of social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fo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and this give the city a requirement to build new sports buildings. How to use these buidings after the Games? The thesis will give some answers.
    The daily use of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relate only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buildings on the surface. In fact, it is in great rela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s.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is point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s. Through method of field study and interview, the thesis puts emphases on Haidian Sports Center, an example of other sports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actual status of every part of the Center, the thesis shows the reason and character of the daily use of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And it's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lympic facilities.
    The thesis includes five chapter. Firstly, the forward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meaning and the way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one sho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eijing public sports buildings.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Haidian Sports Center, including the valueness,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 to the public urban space. As the core of the Sports Center, Chapter three put emphysis on Haidian Gymnasium in turn of every part, including the building design, fact of useness, reason of the fact, some advice and so on.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other parts of the Sports Center, including the Haidian Palestra, the Training Center, the Siwa Club and other assistant buildings. Chapter five draws some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upper research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the familiar question of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Chapter two, three and four are the emphases of the whole thesis.
引文
[1] (美)阿摩斯 特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 (丹)S E拉斯姆森著,刘亚芬译,王申校. 建筑体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3] (美)亚历山大 建筑模式语言:城镇 建筑 构造(上、下) 王听度 周序鸿译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4] (美)凯文 林奇.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译. 城市形态. 华夏出版社. 2001
    [5] (美)E D 培根等. 城市设计. 黄富厢、米琪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6] 朱文一. 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7] 庄惟敏. 建筑策划导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8] 吴承照. 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9] 梅季魁. 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0]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体育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1
    [11] 陈述平 张宗尧主编. 文化娱乐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12] 吴为廉 潘肖鹏主编. 旅游 康体 游憩设施设计与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3] 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部. 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资料 第五卷 房屋建筑 上. 1992
    [14] 《世界建筑导报》中国城市与建筑业刊. 北京亚运建筑. 世界建筑导报社. 1990
    [15] 单霁翔 邢日翰. 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集.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1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奥林匹克与体育建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17] 上海体育局主编. 上海体育建筑.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18]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编. 广州体育建筑方案国际设计竞赛作品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9]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0] (美)约翰·凯利 赵冉译. 走向自由.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1] (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 成素梅等译. 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2] 王兴中等.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1
    
    
    [23] 邹德侬. 中国现代建筑史.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4] 王珍明主编. 海淀古镇风物志略. 学苑出版社. 2000
    [25]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奥林匹克宪章. 奥林匹克出版社. 2001
    [26] 卢元镇主编. 社会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7] 秦椿林 张瑞林主编. 体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8] 张忠元. 向洪. 体育资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29] 张智翔. 向洪. 假日经济.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0] 吴建雍. 北京城市生活史. 开明出版社. 1997
    [31] 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论文集(1946-199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32] 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编印. 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集. 2002
    [33] 海淀区体委地方志修编办公室 海淀区地方志 第三十七卷 体育 1998
    
    [34] 赵大壮. 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1990
    [35] 黄靖. 大城市户外体育娱乐设施规划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 2002
    [36] 王凯.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 [硕士学位论文]. 1997
    [37] 马国馨. 社会化、产业化的体育及体育设施. 世界建筑1999.3
    [38] 梅季魁. 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 建筑学报1996.3
    [39] 胡斌. 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发展趋势初探--来自几项国际设计竞赛的启迪. 新建筑. 2001.5
    [40] 张炯. 迈向全民健身时代--论体育馆的未来发展模式. 华中建筑1998.4
    [41] 周治良. 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若干问题. 建筑创作. 2001.增刊
    [42] 陈刚. 由奥运设施规划建设引起的几点思考. 北京规划建设. 2000.4
    [43] 马国馨. 持续发展观和体育建筑. 建筑学报1998.10
    [44] 朱文一. 关于"休憩"的理论. 华中建筑1991.4
    [45] 高亦兰 王海. 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 华中建筑1999.1.2
    [46] 马英. 试论体育性娱乐设施的建设. 建筑学报. 1999.2
    [47] (法)希尔维 格拉诺. 现代化北京的城市设计特征. 建筑学报1999.4
    [48] 侯仁之.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城市规划1994.6
    [49] 刘汉州 张双甜. 创造温馨、祥和的居住家园--关于居民交往、健身空间的思索. 住宅科技2000.7
    [50] 顾朝林 宋国臣.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调查与分析. 新建筑2001.2
    
    
    [51] 第十一届亚运会体育建筑专刊. 建筑学报1990.9
    
    [52] 于振峰等. 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体育科学2001.1
    [53] 张岩 柳伯力.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1
    [54] 蔡军. 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 体育科技. 1999.6
    [55] 杨晓生. 杨昧生. 对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现状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6
    [56] 刘华平. 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57] 叶加宝 徐本力.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8] 章苗英. 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 浙江体育科学.2001.4
    [59] 丁健 孙淑萍. 提高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4
    [60] 张鲲 曹静 赵钢. 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趋势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
    [61] 岳宝爱 郭志明. 营造体育产业市场 建设全民健身乐园--关于新形势下体育场馆开发前景的思考和构想. 山东体育科技1997.3
    [62] 肖进勇 王志杰. 现阶段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2
    [63] 田至美. 体育服务设施的空间组织优化问题. 人文地理. 1995.2
    [64] 雷厉. 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启示. 体育文史. 2000.3
    
    [65] http://www.bjghw.gov.cn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66] http://www.sport.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67] http://www.bjsports.gov.cn 北京市体育局
    [68] http://www.siwaclub.com.cn/ 北京锡华俱乐部
    [69] http://www.guigu2008.com.cn 北京硅谷2008俱乐部
    [70] http://www.wanliu.com.cn 北京万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71] http://www.bupe.edu.cn 北京体育大学
    [72] http://www.bba.org.cn/ 北京市保龄球运动协会
    
    
    [73] http://www.sinosports.net/ 中体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