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洛丽塔》及纳博科夫小说的人学意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实验主义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洛丽塔》已进入现代文学经典之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这部小说奇异而诡秘,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叙述方式,打破了现存的价值理念,打破了理性世界的逻辑和秩序。纳博科夫颠覆了以往的小说创作美学原则,他的文学世界,消解了传统理论性质的价值取向,汇入以审丑学为人本关怀的现代主义潮流。
     本文将以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为主要分析对象,论述探讨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显现的人学意识,触摸他笔下的人学内涵,发现他建立在人学意义上的精神模本,即人本意识及其结构。
     本文从文本精神结构,人物的精神结构,小说修辞选择显现的精神结构三大方面,绘出了纳博科大小说的人学内涵。
Nabokov is a novelist of experimentalism in the 20th century. It's representative work Lolita has entered in a list of classics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eccentric and surreptitious style,the novel break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narration and the existing models of value as well as the logic and order of the rational world. Now overturned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of creation used in the previous novels,in his literature,the tradi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has been eliminat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ciousness of humanism that reveals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Nabokov :Lolita.;perceiv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m from his works and explores the spiritual model he established on the humanism significance.
引文
[1] 纳博科夫,《洛丽塔》引子,3页
    [2] 同上
    [3] 纳博科夫,《洛丽塔》序,5页
    [4] 纳博科夫,《洛丽塔》,52页
    [5] 纳博科夫,《谈谈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
    [6] 同[4]325页
    [7]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25页
    [8] 同上,189页
    [9] 同上
    [10] 同[8]
    [11] 廖世奇,《重读<洛丽塔>随感》,3页
    [12] 纳博科夫,《洛丽塔》引子,2页
    [13] 同[4],13页
    [14] 同[4],12页
    [15]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131页
    [16] 同上
    [17] 安德列·布勒东(1986-1966),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
    [18]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序言,1页
    [19] 同上,3页
    [20] 同上,
    [21]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33页
    [22] 同[7],2页
    
    
    [23] 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90页
    [24] 纳博科夫,《普宁》,20页
    [25] 同[4],8页
    [26] 同[4],29页
    [27] 同上,15页
    [28] 同上,3页
    [29] 同[4],3页
    [30] 纳博科夫,《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325页
    [31] 同[29]
    [32] 同[4],29页
    [33] 同[4],124页
    [34] 同[4],11页
    [35] 同[4],13页
    [36] 同[34]
    [37] 同[30]
    [38] 同[33]
    [39] 同[4],120页
    [40] 同[4],108页
    [41] 同[39]
    [42] 同[4],90页
    [43] 同[4],128页
    [44] 同[4],134页
    [45] 同[34]
    [46] 廖世奇,《重读<洛丽塔>随感》,5页
    
    
    [47] 同[7]
    [48] 同[4],118页
    [49] 同[4],385页
    [50] 同[4],123页
    [51] 埃舍尔画作意识,选自埃舍尔画作《一条永恒的金带》
    [52] 同[4]
    [53]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57页
    [54] 同上
    [55] 安徒生,《海的女儿》引子,2页
    [56] WC·布斯《小说修辞学》180页
    [57] 同[4],126页
    [58] 同[4],129页
    [59] 纳博科夫,《黑暗中的笑声》序,2页
    [60] 同上
    [61] 同上
    [62] 纳博科夫,《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325页
    
    
    1.据钱青,《当代美国试验小说的技巧》,《世界文学》出版社,1987年2期
    2.梅绍武,《浅谈纳博科夫》,《世界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期
    3.纳博科夫,《优秀作者与优秀作家》,《世界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期
    4.(美)赫·戈尔登,《纳博科夫访问记》,《世界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期
    5.施咸荣,《美国电视文化通俗文学》,《世界文学》出版社,1989年6期
    6.池莉,《最是妖娆醉人时——关于<落丽塔>》,《世界文学》出版社,2000年2期
    7.董鼎山,《编辑,作家,风格》,《读书》出版社,1987年11期
    8.董鼎山,《落丽塔42岁了》,《读书》出版社,1988年10期
    9.冯亦代,《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读书》出版社,1991年5期
    10.冯亦代,《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读书》出版社,1992年2期
    11.盛宁,《纳博科夫如是说》,《读书》出版社,1992年9期
    12.洛黛,《象征:谈<落丽塔>》,《外国文学评论》出版社,1988年3期
    13.(美)约翰·厄普代克,《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纳博科夫》,《外国文
    
    学评论》出版社,1988年3期
    14.赵一凡,《后现代主意探幽》,《外国文学评论出》版社,1989年1期
    15.高尚,《一幢造在高处的多窗的房间》,《外国文学评论》出版社,1991年3期
    16.易丹,《谈纳博科夫<文学讲稿>》,《外国文学评论》出版社,1993年2期
    17.陈平,《火焰为微暗》,《外国文学评论》出版社,2000年4期
    18.李征戎,《追求梦幻——评<落丽塔>》,《外国文学研究》出版社,1994年2期
    19.杨昊成,《<落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外国文学研究》出版社,1999年1期
    20.于晓丹,《<落丽塔>,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外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1期
    21.于晓丹,《纳博科夫其人及其短篇小说》,《外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2期
    22.(秘鲁)巴尔加斯,《评<落丽塔>—落丽塔已30岁了》,《外国文艺》出版社,1994年2期
    23. http://www.liberies.psu.edu/iasweb/nabokov
    24. http://www.theatlantic.com/unbound/classrev/lolita.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