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相对于普通商标的保护而言的,其特殊性就在于,驰名商标要求不同于普通商标的更高水平的保护,即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限于普通商标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由于驰名商标本身所体现的商业价值,以及驰名商标所具有的超常创汇能力,驰名商标更加容易招致假冒、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侵害。因此,有必要建立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
     自巴黎公约提出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提出扩大保护,几十年来,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迄今为止,关于驰名商标的定义、认定标准、界定方及保护措施等一系列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复杂性,也说明还有理论探讨的必要。
     本文将首先考察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际立实践,探讨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认定模式的优劣,力图寻求一种公正合理的认定模式;接着探讨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具体制度设计;最后研究权利冲突环境下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问题。
     本文将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商标战略的迫切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必定进一步完善。
Opposite to the protection of common trademark, special,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requires high-level protection, which is not confined to the protectiv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adopted by common trademark. Well-known trademark is more likely the target of passing off and unfair competition due to the commercial value and super profit-making ability it possesse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for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The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was put forward by the Paris Convention ?and extended by TRIPS. Since then, it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common understanding hasn't been reached so far regarding such basic and important issues as the definition, confirmation standard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well-known trademark.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special system for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is made evident here. Therefore, it is of necessity to have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is issue.
    This dissertation first surveys the international legislative practices of well-known trademark prot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protection; By comparative studies on different modes of confirmation, the second part tries to seek a mode that takes in everything reasonable; The third part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system design for special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of rights concerning well-known trademark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final part.
    This dissertation will help peopl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for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and also the urgency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emark strategy under circumstance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coming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field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be strengthened,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special system for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引文
[1] 韩天森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产权》,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页;另参见冯晓青著,《现代知识产权》,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37-238页。
    [2] 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律保护》,律出版社,2001年版。
    [3] 陈志刚,《论驰名商标》,《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2期,第45-46页。
    [4] 曾陈明汝著,《专利商标选论》,台湾大学律系,1978年版,第202页。
    [5] Y·sstt—Gal, protection et valorization des marque de fabrique de commerce oude service。
    [6] [日]纹谷畅男,《商标50讲》,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7] TRIRS协议第16条(2)、16条(3)。
    [8] 联合建议第2条、第5条、第6条。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2001年10月)第14条、第13条第1款、第13第第2款、第41条、第43条。
    [10] 该条规定,国家王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王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者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11] 梁建华编著,《商标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 杨成均,《试析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模式》,《律师世界》,2002年第1期,第40页。
    [13] 耀振华,《“郎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学研究》,1993年第4期,第92页。
    [14] 本案例系笔者根据相关案例删改而成,详细案情参见陶鑫良等主编,《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第303页;张玉瑞著,《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律》,人民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363页。
    [15] 引自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院民事判决书(1999)二中知初字第86号。
    [16]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 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7页。
    [18] 王雪霞,《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学评论》,1996年第4期,第51页。
    [19] TRIPS协议第41条第4款规定,对于行政的终局决定,以及在符合国内对有关案件重要性的司管辖规定的前提下,至少对案件是非的初审司判决中的律问题,诉讼当事人应有机会提交司当局复审。但是对刑事案件的宣布无罪,成员无义务提供复审机会。
    [20] 联合建议第2条(2)(a)、第2条(3)(a)(ⅲ)。
    [21] 《国外商标及商品名称出处词典》,专利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22] 案例详细材料参见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编,《商标评审案例选编》,工商出版社,1994年版。
    [23] 详细案情参见屠天峰等编著,《知识产权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152页。本文有改动。
    [24] [英]菲德里克·毛思著,陈学民译,《驰名商标在非竞争性商品上的保护》,《知识产权研究》(第一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95页。
    [25] 案例材料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编,《商标异议案例》,工商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
    [26] 张玉瑞著,《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律》,人民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334页。
    [27] 周晓平,《我国创立国际名牌的思考》,《经济与发展》,1995年第3期,第62页。
    
    
    [28] 冯晓青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29] 罗伯特·考特、托马斯·龙伦著,《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00页。
    [30] 麦当劳网上被“绑架”,《电脑报》,1996年4月12日。
    [31] 王云斌著,《IT业的知识产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页。
    [32] 常敏,邹海林,《关于域名和商标冲突的若干问题》,《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陶鑫良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33] 吴登楼,《析互联网域名与商标名称冲突之解决》,《知识产权》,1999年第3期,第33页。
    [34] 张玉瑞著,《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律》,人民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365页;另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院民事判决书(2000)二中知初字第27号。
    [35] 引自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院民事判决书(2000)二中知初字第27号。
    [36] 李东涛,《旧瓶装新酒——谈商标对域名的保护问题》,《计算机世界》,1998.11.9(5)。
    [37] 王范武,邵明艳,《关于处理域名纠纷案件的几个问题》,《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陶鑫良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页。
    [38] 郭克强,《从美国反抢注域名立看域名与商标专用权保护》,《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陶鑫良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页。
    [39] 朱榄叶,邓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推出域名管理新规则》,《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陶鑫良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40] 王莲峰,《域名的保护及其抢注对策研究》,《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陶鑫良等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
    
    页。
    [41] 唐广良,《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研究》(第四卷),郑成思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42] 《美国<商业周刊>点评全球最佳品牌》,《参考消息》,2002年8月4日。
    [43] 裔兆宏,《发展名牌靠制》,《制日报》,1995年4月25日。
    [44] 韩天森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产权》,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1]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律出版社,1997年版。
    [2] 刘春茂主编,《中国民学*知识产权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刘家琛主编,《常见知识产权纠纷案例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 蒋志培编著,《知识产权律适用与司解释》,中国制出版社,2002年版。
    [5] 郭禾著,《知识产权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黄勤南主编,《知识产权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7] 叶京生编著,《美国知识产权案例与评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8] 最高人民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编,《知识产权审判指导与参考(第Ⅰ卷)》,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冯晓青著,《现代知识产权》,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
    [10] 韩天森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产权》,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版。
    [11] 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律保护》,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 梁建华编著,《商标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 陶鑫良等主编,《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14] 张玉瑞著,《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律》,人民院出版社,2000年版。
    [15] 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 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编,《商标评审案例选编》,工商出版社,1994年版。
    [17] 屠天峰等编著,《知识产权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 冯晓青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版。
    [19] 王云斌著,《IT业的知识产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0]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四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