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独立审计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1年,随着银广夏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的曝光,注册会计师一时间备受质疑,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重树审计诚信成为全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诚信缺失并不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特有的问题。整个社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不讲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撇开现实环境谈诚信原则,孤立地讨论诚信缺失事件是缺乏现实意义的。在我国转轨经济的背景下,诚信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而有其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背景。仅仅靠倡导和教育注册会计师讲诚信是不够的,必须从道义的批判和制度的匡正两方面对审计失信行为进行治理。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为分析的理论起点,对独立审计诚信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组织和构建,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进行分析,得出诚信建设应该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的结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规范,诚信的影响是深远的,审计诚信建设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但是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仅仅强调个人道德上的修养,强调单方实践诚信,对于失信者缺乏普遍的制度约束。而市场经济下不仅要求当事人讲诚信,更重要的是,使诚信行为得到补偿和鼓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惩罚,迫使当事人讲诚信。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即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或规章)是通过利益诱导或禁例的方式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市场经济下经济个体决定采取或不采取某项行为主要考虑的就是经济上是否有效,他们的行为离不开相应制度安排的诱导。因此,注册会计师作为“逐利的理性经济人”,诚信是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权衡的结果,其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受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和可预期的稳定性所决定。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审计诚信严重缺失的制度背景。
    
    
    第一,由于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没有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审计人员就没有讲诚信的积极性。我国股票市场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企业的财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不高,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也不重视。在政府行政干预下的资本市场中,寻求上市的公司或已上市公司只需要满足取得政府管制机构认可的审计意见即可。同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及由此产生的审计关系失衡,也严重制约了注册会计师诚信水准。由于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配合”的事务所,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不足甚至排斥,使得“规范执业找死”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写照。屈从于压力,甚至与各方合谋,成为注册会计师的理性选择。
    其次,我国的事务所的组建、脱钩改制、兼并、整合,无不是以行政命令进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频繁的产权变动,使得合伙人对自己在事务所中的产权份额没有安全感,对未来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合伙人没有讲诚信的积极性。
    第二,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审计诚信缺乏外在的压力。本文以《1.9规定》公布前的情况为分析背景,具体对诉讼资格、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进行分析,说明我国审计人员失信的法律风险不大。此外,我国事务所目前大多是有限责任制,几十万元的注册资本承担了涉及几个亿、数十亿金额的业务,使得事务所的败德成本很低,潜在收益却很高。在法律风险低,败德成本小的制度安排下,审计人员没有压力讲诚信。
    第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尚未理顺,不利于审计诚信的建设。
    我国基本上是半政府半民间的行业协会监管与自律机制。政府监督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多头管理、多头监管。既容易出现监督空白,又人为加大了监督成本。如果政府进行不当管制,权力机构过多地涉及职业管理,反而会造成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质量低劣,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容易造成部门分割。同时,中注协定位模糊,协会的职能定位为"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在政府利益与行业利益不一致时,协会的作用难以发挥。协会自律作用不到位,使得对失信的审计行为难以及时发现。
    
    
    文章的第三部分,以制度经济学中信誉机制的实现条件为理论起点,以独立审计诚信机制的作用条件为指导,尝试着构建独立审计诚信建设的制度体系框架。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在构建的制度体系框架下对独立审计诚信建设作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审计诚信问题的治本之策,有利于抑制企业造假和培育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本文以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为切入点,探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目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如何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可以考虑通过对独立董事的报酬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通过各项资格规定保证独立董事的质量和独立性,建立独立董事的生成、评价、退出制度,运用退出机制淘汰那些不称职的独立董事,使独立董事的选择走上市场化的轨道;通过对表决权比例的规定,使独立董事的投票真正具有含金量,建立独立董事作用的保障制度。
    
    
    第二,事务所采取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是建立审计诚信的体制基础?
In 2001, with the exposing of a series of financial affairs, the CPA is queried. Trade of Chinese CPA is experiencing unprecedented sincere crisis. The primary task that the whole trade faces is to construct sincere.
    But we should realize that , lacking sincere is not a peculiar problem of CPAs. Under background of transition economy, lacking sincere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f we ignore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s to discuss sincere principles isolated ,we will find it lacks realistic meaning. Sincere is not an abstract morals issue, but having its very complicated social economic culture even political backgrounds . Only by advocating and educateing CPAs to be sincere is not enough,we must criticism and rectify it in two respect , morality and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e .
    Considering what have been mentioned above, regarding basic concep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s the theory starting point analysed, this thesis study question of building audit sincere. The full e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One part of article, by analysing sincerity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quired in market economy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since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rranged with certain institute of the foundation.In traditional culture ,only emphasizing training of personal morals and folk prescription , lacks general system to restrain from the persons who break one's promise .In market economy ,we do not only require parties to be sincere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making compensate and encouragement for sincere behavior and unsincere behavior should be punished. All this forcing parties to be sincere. The economic individual decides to take a certain behavior mainly by considering whether it is economically effective .So the behavior of CPA is determined by
    
    validity of institute and stability of expected .
     Chapter 2 analys institute background of the reasons why auditors lack the sincere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from three respects .
    First, because of no demanding of high quality audit in existing system arranged, the auditor has not incentive to be sincere . In the capital market which is interferenced administratively by government,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not connected with stock price of enterprise tightly. Because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is not paid attention by investors , what enterprises need is the office that can" cooperate" . Submiting to pressure and conspiring with each side, is rational choice of CPA. CPA lacks the external pressure to be sincere under existing system arranged.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relations between corporate and CPAs, sincere level of CPAs is restricted seriously too.
    Second, under the existing system arranged and laid, auditors lack the external pressure to be sincere.This thesis analyse the lawsuit qualification, cost and income, proving that legal risk of auditor who breaks his promise is not strong in our country. Besides ,most firms of CPA is Ltd ,which makes the cost of not being sincere is low and the potential incomes is very high.
    Third ,the supervising styl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nstitute construction of CPAs.It is apt to appear supervise blank and strengthen the cost of supervising artificially also.If the government controls improperly, the organ of power involves too manily. It will lead to the fact that certified accountants serve with low quality , interests of masses can not be protected and the department cuts apart the aduit market. When government interests a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rade interests, the function of the association is difficult to give play. Function of associations is less thans at location,it is difficult to find behaviors that broke promises.
    In charter 3, we regard realization terms of the prestige mechanism i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s the theory starting point .And guiding by the
    
    function condition of the sincere mechanism independently, this thesis try to build system institute of audit sincere .
     The fourt
引文
中文部分:
    1、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2001年第7期
    2、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3、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 ,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4、刘峰:《会计准则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6、刘峰 谭劲松: 《转轨时期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1年版
    7、刘峰 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8、杨胜雄: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 会计研究》 2002年第3期
    9、姚晓民 : 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会计之友》 2002年12期
    10、钟注: 2001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3期
    11、马贤明 胡 波: 对当前推行合伙制的思考,
    《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6期
    12、陈国华: 重复博弈:走出信用建设“囚徒困境”的必由之路 《 经济学家》2003-3-10
    13、崔 宏 行业自律:是否依然遥远—关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定位问题的思考 《注册会计师视野》 2002年第4期
    14、王化成 蒋顺才: 信息不对称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
    
    《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8期
    15、陈毓圭: 以诚信建设为主线 全面推进行业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 》 2002年第9期
    16、胡玉明 鲁海帆: 合伙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的制度基础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第7期
    17、谢德仁: CPA行业管制模式:理论分析 《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18、刘峰 林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会计研究》 2000年第2期
    19、许少业: 根治造假唯制度创新 《 上海证券报 》 2002.4.24
    20、葛家澍.黄世忠: 安然事件的反思.《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2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版
    22、罗伯特.莫茨,侯赛因.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年版
    23、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第1版
     24、孙昌言: 现行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探讨,《财务与会计》 2002年第4期
    25、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 》 林志军译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年版
    26、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6月
    27、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英文部分:
    28A.A.Arens,J.K.Loebbecke,Auditing-AnIntegrated
    
    pproach,Prentice-Hall,1992
    29、David Flint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anintroducti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98
    30、SEC Approves rules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Journal of Accountancy,Januanry 2001
    31、 Wanda A.Wallace,Auditing ,2nd edition, PWS-KENT,1991
    32、AICPA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 of June 1,1992
    
    1王化成 蒋顺才 信息不对称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8期
    2杨基炫: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第10期
    3潘立新:审计建设的文化分析和制度安排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5期
    4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给“法治”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以成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就是制订良好的法律”。这揭示了法治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法的普遍性和法的至上性。传统中国的法律并不具备这两个特征。
    5 李心合 ,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会计研究 2002年第4期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419页
    7 《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770页
    8 王善平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9 陈汉文:《CPA执业行为准则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版
    10 虽然会计界、司法界和公众在认为遵守了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是否就能够使审计人员免责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是为了让审计结果可以合理衡量,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静态角度考虑,审计专业标准是最直接、最具可操作性的依据,各国职业规范文件证明,只要审计行为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质量就是有保障的 。
    11 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 2001年第7期
    12 刘峰.会计准则变迁,中国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年版 第30-32页
    13 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 2001年第7期
    14 王雄元 严 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济视角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10期
    15 王善平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16 杨胜雄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002年第3期
    17 李心合 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 会计研究 2002年第4期
    18 相关内容可以参见 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19 刘峰 林斌 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会计研究 2000年第2期
    20 姚晓民 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会计之友 2002年12期
    21 杨胜雄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会计研究 2002年第3期
    22 王善平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23 刘峰.会计准则变迁.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
    24 王善平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25 当然,这只是一种总体趋势,任何事务所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师出于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安达信的审计师在安然事件中的行为,就是一个在高风险环境下仍然存在审计师道德风险行为的佐证。
    26 刘峰 许菲 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27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将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通知》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它对独立审计的法律风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行文的方便,此处的分析仍以《1.9规定》公布前的情况为背景,《1.9规定》的影响将在下文中进行论述。
    28 王化成 蒋顺才 信息不对称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8期
    29 突出表现为在我国法律风险极低时,以五大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也会根据相对较低的执业风险来降低其审计质量。参见刘峰 许菲 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30 当济南轻骑(600698)管理层1999年底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资本市场禁入者、轻骑公司不得不更换管理层以及摩托车行业几乎面临全行业亏损时,安达信仍然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参见 刘峰 许菲 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 2002年第2期
    31 钟注 2001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3期
    32 崔 宏: 行业自律:是否依然遥远--关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定位问题的思考, 注册会计师视野 2002年第4期
    
    33王善平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 2002年第7期
    34张维迎 市场秩序的信誉基础.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
    35 资料来源www.e521. 2002-01
    36 《1.9规定》对发起人、发行人以及上市公司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这些被告不可以自己没有过错来主张免责,也就是说,即便没有过错,也要承担责任,除非能够证明其虚假陈述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者投资人提起的诉讼超过诉讼时效等。《1.9规定》第25条对前两种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作出虚假陈述的机构或者自然人(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等),规定为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提起诉讼的投资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或者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有证据能够证明被告具有过错时,被告才承担责任。
    37 凌 云 : 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年第3期
    38 黄世忠 :安然事件对美国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影响 ,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2期
    37 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网站
    40 《美国证交会颁布新规定加强信息披露真实性》 证券时报 2003年1月24日
    41 潘立新: 诚信建设的文化分析与制度安排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5期
    42 王化成 蒋顺才 信息不对称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第8期
    41 2003年4月,国务院和财政部发文取消了一批关于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审批项目, 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金融、保险等相关审计业务审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