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导论(第一章)
     在引出基本话题,点明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以私法为关注重心,以所有制为外来话语,以法律表达、法律实践和法的有效性为切入点的分析框架,并介绍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本论(第二章至第七章)
     在第二章,笔者对私法概念作为分析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并以传统私法原理为参照,指出了中国当代私法制度的显著落差,进而将所有制话语—这一导致落差形成的重要因素纳入了研习的范围。
     在第三章,笔者对所有制词义考证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制度背景下不同层面之话语的研究进路。
     从第四章到第七章,笔者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有制话语、私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析:
     在第四章所关注的1949年之前,尽管所有制和私法并未发生制度层面的直接碰撞,但所有制话语中排斥私法原理的异质因素从观念到制度层面的安家落户却为私法制度日后的消亡埋下了伏笔。
     从第五章所涵盖的1949年之后到改革之前,伴随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联手统一天下的进程,私法制度遭到了彻底的消灭,市场机制亦被削弱和限制到了极其有限的范围内。
     在第六、七两章,笔者分别从表达和实践两个层面解析了自改革以来所有制话语和私法原理之间的紧张关系,对私法制度的有效性所承受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归纳。
    
     结论(第八章)
     笔者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从法理学的层面,对与外来话语的互动过程中制约私法制度有效性的话语定律进行了提炼。
Introduction (chapter1)
     After putting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issue and relevant key points, I build up an analyzing stricture that takes private law as the focus, Eigentum as the outer discourse, and re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validity of legal system as the angels of view. Then, I introduce the desirable study methods accordingly.
    
     Argumentation (from chapter 2 to chapter 7)
     In chapter 2, I begin with the work of validating the concept of private law as analyzing instrument.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principles of private law, Chinese private law system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caused by the concept of Eigentum.
     In chapter 3, I summarize the researches on the meaning of Eigentum made by other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I propound an approach concerning discours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From chapter 4 to chapter 7, I analyze Eigentum, private law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diachronic order.
     Before 1949, private law did not come up against the concept of Eigentum. In spite of this, the progressive substanti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factors of Eigentum, which repelled the principles of private law from the level of idea to the level of system, carried a foreshadowing of later extirpation of private law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1949 to 1979, as the result of the movements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private law system was demolished to the ground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was reduced to a very limited scope as well.
     In chapter 6 and chapter 7, I analyze the tension between discourse of Eigentum and principles of private law from the level of representation and the level of practice respectively and sum up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validity of private law system.
    
     Conclusion (chapter 8)
     Based on the argumentation mentioned above, I refine, in the sense of jurisprudence, a core proposition for the whole dissertation, which concerns the law that regulates the validity of private law syst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outer discourse and itself.
引文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著作
    
    1. 保育钧:“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可歧视的重要部分-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载《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年),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3. 陈弘毅:“西方法律政治史上的私法与公法”,载氏著:《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陈敏:《行政法总论》,著者自版1999年。
    5. 陈恬:“刘本元诉四川省蒲江县乡镇企业局侵犯财产案”,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4年第1期。
    6. 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 陈雨晨:《中共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与评估(一九七九-一九八四)》,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从书(8)。
    8. 丛松日:“创新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出路’”,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9.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 邓正来:“《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的宪章》-哈耶克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书名辨”,载氏著:《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 董辅礽:“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载氏著:《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 窦丰昌:“索赔1.6亿行政第一案再次开庭”,http://www.lawhighway.com.cn。
    13. 杜汝楫:“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2期。
    14. 方流芳:《公司:国家权力与民事权利的分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
    
    
    
    
    15. 方流芳:“公司审批制度与行政性垄断-兼论中国公司法的走向”,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4期。
    16. 方流芳:“《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序言”,载刘连煜著:《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 方流芳:“股票发行配额.法律.交易成本”,载李楯编:《法律社会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 方流芳:“关于公司法律能力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
    19. 方流芳:“关于立法、‘规范化’和市场秩序诸问题的对话-民法学者方流芳教授访谈录”,载《中国律师》1998年第6期。
    20. 方流芳:“国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权力和利益冲突”,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9月号。
    21. 方流芳:“合同自由漫谈”,http://www.civillaw.com.cn.
    22. 方流芳:“论事实上存在的合伙”,载全国人大财经委编:《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
    23.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一辑。
    24. 方流芳:“让个私经济免于化妆”,载《光彩》2001年第1期
    25. 方流芳:“上市公司名誉权诉讼的法律思考”, http://www.law-thinker.com.
    26. 方流芳:“实事求是、放松管制,发展我国股票市场”,2000年1月3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
    27. 方流芳:“试解薛福成和柯比的中国公司之迷-解读1946年和1993年公司法的国企情结”,载梁治平编:《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8. 方流芳:“中国公司: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抗衡之焦点”, 载《中国法制改革》,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94年。
    29. 方流芳:“中西公司法律地位历史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30. 房维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年。
    31. 高西庆:“实现公平与效率均衡,政府需摆脱利益角色”,载《财经时报》2003年8月9日。
    32. 龚唯平:《所有制范畴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33.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年。
    34. 顾龙生主编:《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
    35. 郭锐:“‘挂靠’企业的历史和语法”,中国政法大学2002-2003年度硕士学年论文。(未刊稿)
    
    
    36.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法规数据库”,2001年CD版。
    37.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法规数据库”,2003-2004年网络版。
    38. 韩元恒 丁力辛:“河北大午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一审宣判”,http://hbfy.chinacourt.org/public.。
    39. 胡希宁、张锦铨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经济思想简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40. 华新:“谁来了断这桩‘抢劫’案”,载《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4月2日。
    41. 黄立:《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3. 纪坡民:“《六法全书》废除前后”,载《南方周末》2003年3月20日。
    44. 冀诚:“对我国合同法上违约责任之归责原则的再思考”,载《法大评论》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45. 季卫东:“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 http://www.law-thinker.com
    46. 季卫东:“旁观民法典编纂的得与失-兼论宪政与私法秩序的关系”, http://www.law-thinker.com
    47.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48. 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9. 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
    50.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51. 蒋学模:“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毛泽东经济思想探微”,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6期。
    52. 强世功:“‘公的法律’与‘私的法’”,载《中国书评》1995年5月总第5期。
    53. 金耀基:“中国民主之困局与发展”(代序),载氏著:《中国民主之困局与发展》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7年。
    54. 《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55. 李朝涛:“民告官第一案原告索赔1.7亿分文不得”,载“人民法院互联网”2003年12月13日。
    56. 李茂管:“法学界关于公法与私法划分问题的争论”,载《求是杂志》1995年第22期。
    57. 李曙光:“论宪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1期。
    58. 李永军:《合同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
    59. 李泽厚:“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载氏著:《李泽厚十年集第三卷下: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60. 李震山:《行政法导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
    61. 梁定邦:“我看中国资本市场”,http//www.yestock.com.
    62. 梁治平:“超越所有制的所有权”,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月2日。
    63. 梁治平:“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载《中国文化》第8期(1993年)。
    64. 梁治平:“法治: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构”,载氏编:《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65. 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66.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国家与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67. 梁治平:“宪法对公有、私有财产的保护”,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2月30日第5版。
    68. 梁治平:“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载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69. 林岗:《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研究》,北京:求实出版社1987年。
    70. 林毓生:“再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载氏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71. 刘建一、沈建林编:《个体私营经济基础知识手册》,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年。
    72. 刘隆亨:《中国税法概论》(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73. 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74. 刘诗白:《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75. 卢永鸿:“传统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面临挑战”,载《中国法制改革》,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94年。
    76. 路风:“中国单位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第5期。
    77. 履峻:“谈谈对几处中译文的看法”,载《经济学动态》1980年第12期,第60页。
    7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人民出版社1986年。
    79. 马寅初:“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载《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80. 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81. 《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82. 《民法参考资料》第一分册,北京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资料室1983年。
    83. 莫伟民:“论福柯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84. 裴文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关于法治概念的争论”, 载梁治平编:《法
    
    
     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85. 彭冰:“中国50年代的国家与契约”,载《北大法律评论》第一卷第一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86. 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载《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87. 千家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载杨建文、葛正良、彭金官、张祖国、陈维编:《中国当代经济思潮》,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88.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89. 秦沣:“‘人脉’与‘地脉’”,载《新西部》2002年第8期。
    90. 綦书环: “私有财产保卫战还要打到哪一天”, 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年第5期。
    91. 綦书环:“私有财产亟带待神圣不可侵犯”,载《北京经济报》2000年7月17日。
    92. 芮沐、祜周:“关于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讨论”,载《政法研究》1957年第2期。
    93.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94.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95. 盛洪:《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96. 苏力:“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载氏著:《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97. 苏永钦:“财产权的保障与大法官解释”,载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编辑:《大法官释宪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录》,台北:司法院1999年。
    98. 苏永钦:“试论判决的法源性”,载氏著:《民法经济法论文集》,著者自版1988年。
    99. 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0. 孙宪忠:《论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101. 汤一介:“现代与‘后现代’”,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秋季卷(总第9期)。
    102. 汤在新:“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4期。
    103. 童世骏:“‘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市民社会”,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总第5期。
    104. 万静波:“亿万富翁孙大午的梦和痛 保?http://info.news.sinobnet.com。
    105. 汪丁丁:“中译本序”,载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6. 汪家熔:“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载《读书》1979年第3期。
    107. 汪忠明:“培育民营企业跨国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载《经济前沿》2002年第9期。
    108. 王晨光、刘文:“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
    109. 王凤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0. 王建平、时建中、胡利铃、吴景明:“企业组织法律形态划分标准辨析”,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2期。
    111.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解析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12. 王娜:“关于Eigentum词义和译法的分析”(未刊稿)
    113. 王怡:“孙大午需要人身自由,还是清白名分?” 载《南方周末》2003年11月6日。
    114. 王涌:“私权的概念”,载《公法》第一卷。
    115. 王泽鉴:“两愿离婚‘登记’法律性质之争议在法学方法论上之检讨”,载氏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6. 王泽鉴:“民法五十年”,载氏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1977年)。
    117. 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通则.所有权),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
    118. 温建敏:“‘中国行政第一案’昨终审”,载《新快报》2003年12月15日。
    119. 文钧:“‘所有制’考”,载《读书》1979年第8期。
    120. 翁春辉:“‘中国行政第一案’将走向何方”,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8期。
    121. 向新、苏少之:“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122. 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3期。
    123. 谢怀栻:《谢怀栻法学文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124. 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25. 许惠祐、陈东璧:“大陆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理论”,载中国法制史协会编辑:《中国法制现代化之回顾与前瞻》,台北:台大法学院出版1993年。
    126. 许志永:“我们为什么要为孙大午辩护”,载《中国禽类导刊》2003年第20卷第23期。
    127. 薛暮桥:《薛暮桥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
    128. 薛暮桥、马洪、孙尚清主编:《中国经济年鉴》1996年版,北京:中国经济年鉴出版社1996年。
    
    
    129. 鄢一美:“俄罗斯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及其法律形成”,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130. 鄢一美:“所有制概念考源”,载《法大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131. 杨叔进:《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132. 杨小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0-1978),http:www.inframarginal.com;
    133. 杨小凯:“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2002)”,http:www.inframarginal.com; 。
    134. 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35. 杨小凯:“自由移民”,http://www.china-review.com
    136. 姚瑞光:《民法物权论》,台北:著者自版1988年。
    137. 叶秀山:“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138. 于光远:“三个30年”,载《于光远经济学文选》,北京:经济学科出版社2001年。
    139. 俞江:“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民法’问题的再思考”,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
    140. 远方:“‘草根金融’的覆灭”,载《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第11期。
    141. 曾星阳:“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载《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
    142. 张德霖主编:《中国加入WTO经济法律调整概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143. 张帆:“规制理论与实践”,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4-155页。
    144. 张厚义:“怎样看待我国社会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剥削?”,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9期。
    145. 张晋藩总主编、张希坡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十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146. 张维迎:“电信业竞争规则的形成与反垄断问题-兼评盛洪《竞争规则是如何形成的》”,载张曙光执行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2集,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47.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8.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49. 张维迎:“中国企业在WTO以后面临的问题”,载《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第4期。
    150. 张五常:“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http://www.nease.net/~luolian/zhangwuchang/maijuzheindex.html
    151. 张绪武、谢明斡、李定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78-1993中文繁体字版),香港经济导报出版社1994年。
    152. 张绪武、谢明斡、李定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96年版),中华工商联
    
    合出版社1996 年。
    153.张友渔:“宪法修改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载《张友渔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
    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年。
    154.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
    155.张宗和、胡退、解力平等:《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2 年。
    156.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157.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58.赵一凡:“福柯的话语理论”,载《读书》1994 年第5 期。
    159.周其仁:“向哪一类市场经济过渡”,载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公共论丛第5 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年。
    160.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2 年。
    161.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年。
    162.周其仁:“‘自然垄断’不自然”, http://www.law-thinker.com
    163.郑立、王益英主编:《企业法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
    164.郑韶、何晓星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二十年大事记(1978—1998)》,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年。
    165.郑永流:“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 年第2 期。
    166.郑玉波:《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67.郑玉波:“论动的安全与静的安全”,载氏著:《民商法问题研究》第一册,著者
    自版1983 年。
    168.郑志:《WTO 与中国经贸法律的变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69.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广东私营企业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下)”,载
    《南方经济》2002 年第2 期。
    170.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9 年。
    17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
    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
    1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和《党的文献》编辑组编著:《三中全会以来的
    
    
    重大决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年。
    17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174.《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4 年第2 期。
    175.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第1、7、9、11 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 年、1994 年、1995 年。
    (二)中文译著
    1. 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进》,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彼得.卡.伊:《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1980 年法兰克福版,柴野摘译,载《经
    济研究参考资料》增刊第134 期(1981 年试1 刊)。
    3.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9 年。
    4. 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洪德、杨静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7 年。
    5. 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
    6. 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
    7. D.H.帕金斯等:《走向21 世纪: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陈志标编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36—37 页。
    8. 狄骥:《宪法论》第一卷,钱克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
    9. E.A.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
    10.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刘尊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年。
    11.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年。
    12. 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
    13.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
    14. 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5. 杰夫雷.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李期铿、朱磊、于洪波译,载《开放时代》2000 年第7 期。
    
    
    16. 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7.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18. 科宾:《科宾论合同》(一卷版)上册,王卫国、徐国栋、夏登峻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第8—11 页。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73 年。
    20. 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 年。
    21. 密尔顿.弗里德曼:“市场机制与中央经济计划”, http://www.law-thinker.com
    22. 钱颖一、许成钢:“中国非国有制经济出现和成长的制度背景”,卜永坚译,载甘阳、崔之元主编:《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年。
    23. 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24.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年。
    25.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年
    26. 王辉:《渐进革命:—震荡世界的中国改革之路》,金邵卿、平常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年。
    27. 西村可明:“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概念”,载《经济学译丛》,1982 年第1 期。
    28. 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吕平义、苏健译,1998 年。
    29. 张隆溪:《道与逻各斯》,冯川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30. 滋贺秀三、寺田浩明、岸本美绪、夫马进:《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王亚新、梁治平编,王亚新、范愉、陈少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年。
    二、英文部分
    1. Eugen Ehrlich 著,Walter L. Moll 译,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2. Fang Liufang, China's Corporatization Experiment,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and International Law Spring 1995 *149.
    3. Michel Foucault 著,A.M.Sheridan,Smit 译, The Archaeology ofKnowledge,Tavistock Publications Limited ,1995
    4. Morton J.Horwitz,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Law, 1870-1960: The Crisis ofLegal Orthodox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Norberto Bobbio 著 Peter Kennealy 译,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Cambridge,Polity Press,1989 年.
    6. Roscoe Pound, “Law in Books and Law in Action”, American Law Review Vol.44(19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