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影响因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是水工结构领域一个非常宏大的前沿课题。本报告结合拉西瓦工程和小湾工程的具体问题,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高寒地区高拱坝夏季封拱灌浆区真实应力状态研究,分期浇筑、封拱和蓄水对高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研究,高拱坝坝踵应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基于实测资料的坝体早期混凝土真实应力及裂缝成因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综述了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的研究现状。
     2)发展了有限元直接反力法,并将其应用于重力坝坝基稳定分析及拱坝拱座反力分析,这一方法在求解内力过程中能有效降低对有限元计算网格和方法的依赖。
     3)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寒地区夏季封拱灌浆对高拱坝真实应力状态的影响,指出夏季封拱灌浆会引起表面高应力问题,分析了表面高应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4)研究了网格尺寸、库盆水压、上游裂隙等因素对坝踵应力和内力的影响。
     5)研究了分期浇筑、分期封拱、分期蓄水对高拱坝坝体应力分布,坝踵应力及内力,坝基反力的影响。
     6)基于实测资料,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反馈跟踪研究了小湾拱坝初期混凝土真实应力及裂缝成因问题,讨论了基础温差、昼夜温差、固结灌浆上抬、地基卸荷上抬等因素对裂缝产生的影响,论述了高拱坝早期混凝土应力分析应考虑的诸多因素。
     本报告列入了本人在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大部分科研工作,另有部分工作由于与本题目相关性较差,仅在“博士后期间负责及参与的科研工作”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引文
[1] 吴世勇.二滩大坝的建设.水电2004国际研讨会,宜昌.
    [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二滩水电站拱坝右岸33#/34#坝段裂缝分析研究[R],2005.
    [3] 朱伯芳.混凝土拱坝运行期裂缝与永久保温.水力发电[J],32(8):21-30,2006.
    [4] 潘家铮.水电与中国.水力发电[J],30(12):17-21,2004.
    [5] 李瓒,陈飞,郑建波等编.特高拱坝枢纽分析与重点问题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6] 张为民.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回顾与展望[EB].水信息网,200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
    [8] 汝乃华,姜忠胜.大坝事故与安全·拱坝[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9] 潘家铮.为《特高拱坝枢纽分析与重点问题研究》序[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6月5日.
    [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仿真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申请书.2005.
    [11] Nicholas J.Schntter.张惠英等编译.世界大坝发展史[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
    [12] 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拱坝设计与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3] 李瓒,陈兴华,郑建波,王光纶.混凝土拱坝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14] 范福平,郑治.东风水电站枢纽布置及初期蓄水拱坝性态观测分析[J].水力发电,(12):15-19,1994.
    [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拱坝应力控制标准研究专题研究报告[R],“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编号:96-221-04-01.
    [16] Chang-hua Yeh, On arch dam design criteria-A new look at an old subject,全国拱坝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2000.
    [17] 朱伯芳.国际拱坝学术讨论会专题综述.水力发电[J],(8):49-52,1988.
    [18] 傅作新,钱向东.有限单元法在拱坝设计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J],(2):8-15,1991.
    [19] 朱伯芳.混凝土坝计算技术与安全评估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37(10):24-28,2006.
    [20] J.M.Raphael and R.W.Clough. Construction stresses in Dworshak Dam[M], Structural Engineering La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pr. 1965, AD701895.
    [21] 丁宝瑛、王国秉、杨菊华.苏联混凝土高坝建设中的温度控制问题[R].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1982.
    [22] O.Santurjian, Thermal studies of concrete dams, Dam Engineering[J], V.4, No. 1, 1993.
    [23] Armstrong, T.J. & Ayari,M.L., Computation of the transient thermal load in incrementally constructed concrete dams, Dam Fracture and Damage, Proceedings of the Int. workshop on dam fracture and damage[C], France, 1994.
    [24] Miguel Cervera, Javier Oliver, and Toma's Prato, Si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RCC dams. Ⅰ: Temperature and ag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J], ASCE, (9): 1053-1061, 2000.
    [25] Ronaldo Luna and Yong Wu,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stress fields during RCC dam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 (5): 381-388, 2000.
    [26] Abdallah I. Husein Malkawi, Saad A. Mutasher & Tony J. Qiu, Thermal-Structural modeling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Gravity Dam,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J], ASCE, 17(4): 177-187, 2003.
    [27] 朱伯芳,王同生,丁宝瑛,郭之章.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水利电力出版社,1976.
    [28] 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3.
    [29] 张国新,许平,杨波,朱伯芳.整体拱坝的仿真与可行温控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33(12):9-13,2002.
    [30] 申献平,杨波,张国新,朱伯芳,赵其兴.沙老河拱坝整体应力仿真与掺 MgO效果分析[J].水利的水电技术,35(2):38-40,2004.
    [31] 张国新,杨波等.MgO微膨胀混凝土拱坝裂缝的非线性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3(3):51-55,2004.
    [32] 许平,朱伯芳,张国新,杨波,梁建文.某重力坝温控仿真计算及上游面裂缝成因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1):77-80,2004.
    [33] 张国新,赵仕杰,梁建文.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温季节施工的温度应力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31(3):39-41,2005.
    [34] 杨卫中,成雄,张国新.花溪水库双支敦大头坝的改建及加高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36(3):36~38,2005.
    [35] 朱伯芳,张国新,杨为中,杨波.应用氧化镁混凝土筑坝的两种指导思想和两种实践结果[J].水利水电技术,36(6):39-42,2005.
    [36] 张国新.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控制研究.碾压混凝土坝20年暨2006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研讨会,2006年7月.
    [37] 张国新,戴益华,杨萍,龚永生,张陶安.景洪RCC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与高温季节的温度控制研究.碾压混凝土坝20年暨2006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研讨会,2006年7月.
    [38] 张国新,杨卫中,罗恒,杨波.MgO微膨胀混凝土的温降补偿在三江拱坝的研究和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37(8):20-23,2006.
    [39] 张国新,谢敏,赵文光,向弘.特高拱坝温度应力仿真与温度控制的几个问题探讨.Hyaropower2006,中国昆明,2006年10月.
    [40] 李鹏辉.微膨胀碾压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拱坝新结构[D].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0.
    [41] 罗小青,张国新,金峰,刘振威.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仿真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80-87,2003.
    [42] 朱岳明,贺金仁,刘勇军.龙滩高RCC重力坝夏季不同浇筑温度的温控防裂研究[J].水力发电,(11):32-37,2002.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04),2004.
    [44] 朱伯芳.拱坝温度荷载计算方法的改进[J].水利水电技术,37(12):19-22,2006.
    [45] 王进廷,杨剑,金峰.左右岸日照差异对高拱坝下游坝面温度应力的影响[J].水力发电,32(10):41-43,2006.
    [46] 朱伯芳.混凝土拱坝运行期裂缝与永久保温[J].水力发电,32(8):21-30,2006.
    [47] 葛劭卿,张国新,喻建清.自重施加方式与初次蓄水过程对特高拱坝应力的影响[J].水力发电,32(9):25-27,2006.
    [48] 朱伯芳.建设高质量永久不裂缝拱坝的可行性及实现策略[J].水利学报,37(10):1155-1162,2006.
    [49] 朱伯芳.混凝土坝计算技术与安全评估展望.《水利学报》成立50周年暨水利科技论坛,2006.
    [50] 李雪春,陈重华,高永梅,朱伯芳.施工过程、岩面库水及横缝对小湾拱坝应力状态的影响[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2003.
    [52] 张国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度场、温度应力分析程序包SAPTIS编制说明及用户手册,1994~2004.
    [53] 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拱坝设计与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4] 张国新.拱坝等效应力分析程序(ADESAS)编制说明及用户手册,2002-2006.
    [55] 张光斗,王光纶,水工建筑物(上册)[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
    [57] 张国新,金峰.重力坝抗滑稳定中DDA与有限元方法的比较[J].水力发电学报,(1):10-14,2004.
    [58] 蒋春艳,常晓林,周伟.用于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的分项系数有限元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25(2):16-20,2006.
    [59]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60] 周元德,陈观福,尹显俊,张楚汉.用工程类比分析法研究高拱坝坝踵开裂稳定性[J].水力发电学报,76:19-26,2002.
    [61] 小湾水电站设计顾问组第八次会议纪要,2006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