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离婚自由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现行婚姻法自1980年颁布、1981年实施以来,距今已二十年的时间了,这二十
    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及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法律规定已不适应新
    形势的需要,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所以1995年全国人大做出了修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的决定。
     纵观我国建国几十年来婚姻家庭立法、执法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利弊得失,结合近几年
    学者们关于修改现行婚姻法的争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行婚姻法的修改,不仅仅
    是变更法律条文的设置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观念的更新。本文涉及的是争论中的一个热点
    问题——离婚立法。关于离婚立法的改革,本文没有从离婚立法的具体制度上分析,如离
    婚的标准、离婚的理由、离婚的程序、对离婚行为的法律规范以及离婚中的法律责任的认
    定等,因为具体制度是由观念指导产生的,制度是观念的体现,不解决观念问题,不会建
    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或者制度可能是完善的,但在陈旧的观念指导下,也不会得到切实的
    贯彻和实施。我国几十年婚姻家庭立法和司法的实践,就印证了这一点。对离婚自由权的
    认识和理解,就是离婚立法中必须首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与离婚自由权相辅相承的是自由离婚制度。离婚自由权需要自由离婚制度的保护和规
    范,自由离婚制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离婚自由权的形成过程。本文论述了自由离婚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进程。
     自由离婚制度是在片意离婚制度和限制离婚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健全起来的。片
    意离婚制度主要存在于古代社会,是等级、专权和男女不平等的产物。在片意离婚制度下,
    离婚是男方或男方家族的单方面的权利,女方或当事人则是受权利支配的、居于服从的地
    位;决定离婚的原因,正如婚姻成立的原因一样,不是当事人之间的感情,而是家族利益,
    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满足单方面的需求,所以离婚的原因就是这些单方需求不能得到
    满足,如不能生育男孩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真正的离婚自由权。到了近代社会,
    民主和自由的理念为当事人双方平等地享有离婚自由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旧的观念
    的影响仍未能完全消除,人们单纯地把离婚当作是“坏事”,夸大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
    至把离婚简单地归咎于当事人的过错,这时的离婚立法不是保护当事人的离婚自由权,而
    是限制权利的行使,法律的目的就是阻碍离婚,减少离婚,维护现存的婚姻关系,而不问
    这样维持的婚姻质量如何,法律规定的离婚的程序、离婚的理由、裁判离婚的条件等无不
    体现了限制的原则。因此,在限制离婚制度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离婚自由权。真正的离
    婚自由权的实现,是在现代社会自由离婚制度形成以后,具体体现为无过错离婚原则的运
    用、对离婚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以及对离婚关系相关人的利益的保护等。
     离婚自由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其性质体现为:离婚自由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是人
    生而有之的权利;离婚自由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不依从于任何其他民事权利的存在,
    与其他民事权利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也许作为具体的离婚法律关系,并不是每个人一生
    都曾参与过的,但作为民事主体的一种资格,离婚自由权是所有民事主体都平等地享有的。
    离婚自由权是一种民事处分权,是婚姻当事人对自己婚姻前途的一种处分权,当事人有权
    依照婚姻的状况,决定婚姻的前途,并请求法律确认其处分的合法性。离婚自由权也是一
    项私权利,是与公权力相对应而存在的,依据离婚自由权的私权性质,当事人可依合意解
    决离婚及相关问题,并对抗公权力及公权力机关的干预和限制。
     离婚自由权在内容上体现为自由决定权,即自由决定是否申请离婚、是否达成离婚的
    合意、合意是否变更、对对方的请求是否提出抗辩等。离婚自由权的行使的法律保护体现
    在民法保护、刑法保护和行政法的保护以及民事诉讼法的保护等,不同的法律部门对离婚
    自由权的保护的侧重点不同,而各个法律部门又形成了离婚自由权法律保护的完整体系,
    缺一不可。
     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向把离婚自由权排除于私权范围,认为离婚法律
    关系不是私法关系,不适用私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因此,在离婚立法中,强制性条款多于
    任意性条款,义务性规定多于权利性规定,特别是不适当地扩大行政干预的效力,限制离
    婚的思想在离婚立法中非常突出。在法制现代化的今天,必须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明确
    离婚自由权的私权性质,明确离婚立法的私法性,把离婚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
    
    
    
    人身权利加以民法保护;赋予公民对婚姻法律关系的充分自由决定权,并给予其国家公力
    的认可和保护:当然,自由和权利都不会是纶对的,在保护自由权利的同时,要为其设立
    法律的合理范畴,加以必要的法律约束,确保权利的行使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是
    完善我国离婚立法的关键所在。
     本文广泛吸纳了学者们的争论观点,在总结自由离婚制度的发展历程;论述离婚自由
    权的性质、内容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我国未来自由离婚制度模式及离婚立
    法对
Chinese standing marriage law was enacted in 1980 and adopted in 1981.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Chinese economy,society and perception have changed a lot. The former law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actual requirement and can't solve the fresh problem. So the committee of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made decision to perfect the active "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95.
    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amily legislation,execution and family system,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bate scholars made about active marriage law in recent years,we conclude that the perfection of standing marriage law lies more in updating public perception than in changing some conventions. This paper deals with one of hot topics-divorce legislation. This paper doesn't address the concrete conventions,such as the standard of divorcing,the reason of divorcing,the process of divorcing ,the legal criterion of divorcing and judging responsibility of divorcing about reforming the divorce law,for public perception is the base of concrete con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 materializes the perception,the unsettled perception will lead to imperfect convention system,even the system is perfect,it can't be adopted and practic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obsolete percepti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family law and justice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of years verified these. So updating perception is the primary
    aim of perfecting marriage law.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freedom of divorcing are the primary perceptional problems.
    What accompanies free divorcing is the system of divorcing. The free divorcing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normalized by divorcing system,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divorcing system is als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right of divorcing freely.
    The free divorcing system is developed on unilateral divorcing system and limitative divorcing system. The unilateral divorcing system was prevalent mainly in history and was the result of rating,privilege and unevenness between man and woman.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unilateral divorcing system,divorcing is the unilateral right of man or man family,woman or party is dominated by right and others;the judging of divorcing,just same as marriage,is based not on the parties' willingness,but the interest of family,is for reproducing,is meeting the unilateral need. So the reasons of divorcing are the unilateral requirement,for example,needing boy offspring. At this time,there is no actual divorcing right. In neoteric times,the perception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produced the base of fair right between two parties. But the influence of obsolete perception still existed. People regarded divorce as "bad",exaggerat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divorce,even blamed divorce as the wrong doing of the party. At that time,the
     legislation of divorcing is not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party,but restrict the practicing of right,the aim of law is to oppose divorce,lessen divorce and keep the existing marriage,no matter how the marriage proceeds. The divorce process,reason,the reason of judging divorce all incarnated the principle of limiting divorce. So,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divorce system,there were no actual divorce rights. The free divorce right was materialized when the divorce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modem society,such as,the application of right divorce principle,the protection of parties' right and protection of right of parties concerned.
    Right of free divorce is a civil right,its characteristics are:right of free divorce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is a born right;right of free divorce is an independent civil right and does not depend on other civil rights,is in the same status with other civil rights. As a concrete divorce law,perhaps not everyone has ever experienced it in his life. But as a qualification of civil party,the right of free divorce is fair to every citizen. Right of free divorce is a civil right,is what the party decides the future of marriage,the marriage party can decide marriag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marriage and sue for law about the l
引文
1.刘韶华、范海燕: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价值取向的民法学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第2期
    2.王逸舟: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徐国栋: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4.程啸:民法典与社会转型(王利明教授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5.民法典: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专家访谈)——《法律科学》1998年第3期
    6.曹继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作用的再认识——《现代法学》1998年第3期
    7.赵雪钢:关于法律本质的认识论探讨——《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2、5期
    8.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9.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
    10.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11.中国婚姻法的修订与完善(专家论谈)——《法商研究》1999年第4期
    12.何俊萍:论婚姻家庭领域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关系——《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13.党志全:关于我国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的思考——《中外法学》1998年第4期
    14.刘宏渭:浅论配偶权——《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15.苗文全:配偶权的涵义及价值探析——《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4期
    16.王洪:论血缘主义在确定亲子关系时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法学》1999年第8期
    17.樊丽君:论亲权法律关系的构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8.李莉:论夫妻间的同居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9.刘引玲:论离婚诉权及其行使——《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20.陈苇:我国结婚制度立法研究——《现代法学》1999年第10期
    21.戴潮:试论中国区际婚姻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办法——《思想战线》1996年第6期
    22.夏吟兰:“本地化”后澳门新民法亲属卷刍议——《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3期
    23.尹海文:配偶权的侵权及其民法救济——《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24.冯建妹:生殖技术的法律总是研究——《民商法论丛》第8卷
    25.陈明侠:亲子法基本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6卷
    26.苏亦工:香港适用中国传统法律与习惯的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7.杨大文:中国诸法域夫妻财产制的比较研究——《法学家》1996年第6期
    28.汪金兰:协议离婚制度比较评析——《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9.聂铄:海峡两岸结婚制度之比较——《开放时代》1996年第4期
    30.曹诗权:海峡两岸裁判离婚标准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31.马忆南:二十世纪之中国婚姻家庭法学——《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
    32.陶毅、明欣:离婚:单一破裂主义或混合主义——《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33.周安平:我国离婚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河北法学》1999年第5期
    34.方文晖:婚姻概念质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
    35.邓宏碧: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思考——《现代法学》1997年第1、2期
    1.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版
    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2月版
    3.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2月版
    4.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5.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6.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8月版
    7.陶希晋:《中国民法学 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年8月版
    8.杨大文:《亲属法》,法律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
    9.李忠芳:《婚姻法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年5月版
    
    
    10.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年1月版
    11.李银河、马忆南:《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12.刘心稳:《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13.孙国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群众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14.吕世伦:《当代西方理论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版
    15.(台)史尚宽:《亲属法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6月版
    16.(台)陈棋炎:《亲属、继承法基本问题》,三民书局 1980年版
    17.杨大文:《婚姻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重排本
    18.王战平:《中国婚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19.杨大文:《婚姻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年3月版
    20.王洪才:《婚姻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87年6月版
    21.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22.(台)陈棋炎:《民法亲属论》,三民书局1987年9月印发。
    1.(苏)谢苗诺夫:《婚姻和家庭的起源》(蔡俊生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1年12月版
    2.(美)威廉.唐奈、大卫.琼斯:《美国婚姻与婚姻法》(顾培东、杨遂全择),重庆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择),商务印书馆 1961年6月版
    4.(英)罗素:《婚姻革命》(靳建国择),东方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5.(日)川岛武宣:《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6.《外国婚姻家庭法资料选编》(张贤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HARRY D. KRAUSE《Family Law》法律出版社出版《美国法精要 影印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