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只有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才能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关系和谐。
     根据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我国的民族地区大都位于祖国边疆地区和处于欠发达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民族地区的公共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民族地区政府树立“以民为本”理念,优化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系统研究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对深化民族地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民族地区的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拓展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范围和丰富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理论;从现实意义上讲,为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指导民族地区政府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有助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民族地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既有现实性,又有可能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本文从民族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知识,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理论、内涵、历史沿革、现实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考察了国内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并以呼伦贝尔为例探讨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分析了中国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殊性和阻力,提出我国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本文由导论、本论(共六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探讨以“民族地区服务政府建设研究”为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阐释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核心概念界定以及主要研究方法,并对创新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前提”。剖析了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并阐释了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服务内容与标准。
     第二章“民族地区政府管理历史探源”。从历史上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民族地区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演进,即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经济建设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详细分析了封建社会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和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区域自治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变迁。
     第三章“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性、可能性与特殊性”。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与之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总体稳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繁荣多样,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具备在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殊性。
     第四章“国内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考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实践考察分析了多族裔的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历程,阐述了三国政府对土著居民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采取的不同模式,即加拿大政府的法律保护服务,美国政府的“公平兼效益”服务和澳大利亚政府的直接投入服务;国内实践考察分析了成都、南京、深圳和焦作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历程,评析了各自的具体做法和经验。通过对国内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典型实践经验的评析,汲取其有益经验和教训,为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提供思路。
     第五章“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为例”。选取民族成分复杂,市场经济欠发达、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较高、政府管理创新活跃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一一呼伦贝尔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改革、电子政务建设以及社会性公共服务提供的个案研究,探讨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在民族地区需要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理念。
     第六章“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与对策”。本章是木文的重点内容,探讨了通过借鉴和汲取西方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结合中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民族地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策略。
     结语部分是对前文各部分内容的一个纲要式的总结,表述了论文的主要观点。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民族地区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在民族地区构建服务政府需要秉承“强政府、强社会”理念,其理由是鉴于民族地区政治职能和行政环境的特殊性,民族地区政府不能放松管理,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待于学界、政界的多方人士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China i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Ethnic regions are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large family of the motherlan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 At presen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n ethnic region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order to adv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and promote ethnic relations harmonious.
     According to public needs,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is the basic duty of modern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market economy. China's minority areas mostly locate in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motherland and in a less developed stage. With the all-r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ublic demand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which objectively requests ethnic region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ptimiz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e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of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public service for the people.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minority area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epe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of ethnic regions and further transform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in minority areas. From a theoretical sense, this study can expand the study scop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rich the research theory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rom a practical sense, this study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and guid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tributing to politic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social harmony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target model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n minority areas, it has not only its reality and possibility, but also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his dissertation,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political science, ethnology, sociology, history, law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s knowledge, applying research methods of norm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documentation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connot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re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both inspect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aking Hulunbeie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building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Finally,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specific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put forward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body(six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reasons and significances why choos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as the title, expounds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issue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ideas and framework, the core concept defining,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main viewpoints and concludes the innovations and limitations .
     ChapterⅠ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The chapter interpre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services, standards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ChapterⅡis the history exploration origi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 ethnic regions. The chapt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models in ethnic reg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at is, rule-oriented government—control-oriented government—economic development-oriented government—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how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nation ruled the ethnic areas in the feudal society, and how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models changed under the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fter P. R. China was founded is analyzed detailedly.
     ChapterⅢis the reality, possibi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needs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Currently, China's ethnic regions are in political stability, their economy is developing, and they have prosperous and diverse culture, their social undertakings have also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t has gained the reality and possibility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ChapterⅣis the practice inspe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are other hills whose stones are good for working jade.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ublic service reform process of multi-ethnic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and the three governments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for aborigines in different patterns, that is, the legal protection services of Canada Government, both fair and efficiency serv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 In the aspects of domestic practice, 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building proces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f Chengdu, Nanjing, Shenzhen and Jiaozuo, assessing their specific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By assessing of typica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earning its usefu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we provide the thinking for the building path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ChapterⅤis an Empirical Study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in ethnic regions-------taking Hulunbeier City in Inner MongoliaAutonomous Region for as an example. Select Hulunbeier,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ith a complex ethnic composition and less-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having higher public services demands and active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as an empirical studies Hulunbeier object. By the case studies on it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public finance reform, e-government building and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explored in this thesis,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pt of "strong government, strong society" should be built in ethnic regions.
     ChapterⅥis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tting up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This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By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in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the path selection and basic strategy nation of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the ethnic Regions of China is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ly.
     The conclusion is a summary of all the parts above, which expresses the main opinion of the thesis.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target mode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minority areas,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hould adhere to "strong government, strong society" concept, on the grounds that in view of national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environment, national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an not relax, but to put the management of services.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ethnic regions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its contents covering a lot, needing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scholars and politicians.
引文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2-11-15.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4/content_1123116.htm.
    [3]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19/content_1995312.htm.
    [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1/content_3606215.htm.
    [5]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32440.html,2006-10-18.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7-10-25.
    [1]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7-10-25.
    [1]“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虽由国内学者提出,但国外学者早在公共行政或公共服务领域对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内涵、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4.
    [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2.
    [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02,(7).
    [2]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5-177.
    [3]迟福林.适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N].经济参考报,2003-7-6.
    [4]王永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J].大连干部学院,2001,(10).
    [1]参见: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1-33.
    [2]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26-28.
    [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4.
    [2]参见: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20.
    [1]参见: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
    [1]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中国民族报(第2版),2005-28.
    [2]民族自治地方是根据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构成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自治单位。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政单位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N].北京:光明日报(第7版),2005-10-20.
    [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周平,方盛举,夏维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14.
    [3][美]萨谬尔森:经济学(上)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78-84.
    [1]参见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2.
    [3]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5,(4),70-72.
    [4]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06.
    [2]同上,1094-1095.
    [3]同上,102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9.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
    [4]同上.
    [5]同上,372.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2-281.
    [2]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1]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4.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4/content_1123116.htm.
    [1]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5.
    [2]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北京:人民日报(第1版),2005-2-20.
    [3]参见: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参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4.
    [4]金太军.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7,(5).
    [1]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62462.htm
    [2]Downs.A: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ppy & Row.1957,p.295.
    [3]冯驰.重庆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1]蒋自强.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冯驰.重庆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5.
    [2]参见:孙小丽,杨小霞.反思官僚制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J].湘潮,2007,(10).转引自http://www.hnshx.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79
    [3]“寻租理论”是什么说法?[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18380.html,2009-1-2.
    [4]什么是寻租行为?[EB/OL].http://wenwen.soso.com/z/q74485643.htm.2009-1-2.
    [1]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5.
    [1]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6-77.
    [2][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3]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2-133.
    [4]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44.
    [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唐钦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9-80.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41.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2]李晓西.明确公共产品的服务对象,避免公器私用[R].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改革形势季度分析会部分专家发言摘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总447期.
    [3]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3).
    [4]吴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综述[N].文化发展论坛网,2005-6-20.
    [1]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2]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J].社会科学研究,2004,(3).
    [3]吴敬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J].领导决策信息,2003,(25).
    [4]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1).
    [5]赵春丽.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J].行政论坛,2004,(6).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7]构建服务型政府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一)[EB/OL].http://www.baotou.gov.cn/yhb/xwy.asp?mid=417.
    [8]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9-30.
    [1]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
    [2]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9-230.
    [3]席丹.论建立公共服务型管理新体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5).
    [4]朱光磊等.“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5]“CPA栏目”评论编者按[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6]张勤.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评论[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
    [1]井敏.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1.
    [1]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参见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一文中认为“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
    [3]参见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8.
    [4]钟瑞添,欧仁山,黄竹胜等.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7,242.
    [5]参见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8.
    [1]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2]钟瑞添,欧仁山,黄竹胜等.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7,242.
    [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
    [2]转引自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7.
    [3][美]戴维·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6.
    [1]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2.
    [2]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2.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9.
    [4]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5]参见: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2.
    [1]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2]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4.
    [3]同上.
    [1]参见: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10-11.
    [1]参见: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M].转引自中国民族年鉴(2006).中国民族年鉴编辑社编辑出版,2006,16.
    [1]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20-23.
    [2]司马迁.史记.夏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册),89.
    [3]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66.
    [4]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39-42.
    [1]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57.
    [2]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66.
    [3]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18.htm
    [4]40郡县分别是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五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参见hhtt://wenwen.soso.com/z/q/65425112.htm..
    [1]参见:郡县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18.htm,2008-12-12.
    [2]魏红英.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4.
    [3]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4]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6.
    [5]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6.
    [1]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6.
    [2]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7.
    [3]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7.
    [4]同上.
    [1]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7.
    [2]龚荫.中国民族政策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42.
    [1]转引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70.
    [2]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77.
    [3]参见:唐大诏令集.和番.
    [1]淮南子.人间训
    [2]秦军通往百越地区的道路.
    [3]参见乾隆.江南通志.舆地.古迹.
    [4]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65.
    [1]盐铁论.结和篇.转引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81.
    [2]汉书.韦贤传附韦玄成传.转引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81.
    [3]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79-183.
    [4]方立军.试论中国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2),21-22.
    [5]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7.
    [1]诗经·大雁,转引自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8.
    [2]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8.
    [3]参见:汉书·地理志,转引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83
    [4]所谓“属国”指的是对所消灭的少数民族所建之国,存其国号,臣属中央王朝,其地位相当于郡,而与郡不同的是其有半独立的地位。
    [5]参见:后汉书·百官志五,转引自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8.
    [6]边郡的特点:(1)边郡的行政区划范围围大都以少数民族聚居的范围划分:(2)在边郡实行土流双重官制:(3)。实行边郡税收优惠政策。
    [7]参见:史记·平准书.
    [1]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8-69.
    [2]新唐书(第43卷下).羁縻州.
    [3]同上
    [4]唐律疏议
    [5]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
    [6]元朝一般称为“土官制度”,而在明清改称为“土司制度”,其实质内涵大致一样。
    [1]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316.
    [2]万历野获编(卷四).土司文职
    [3]参见: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318.
    [4]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0.
    [5]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二),转引自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441.
    [1]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0.
    [2]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1.
    [3]同上
    [4]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1.
    [1]参见: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1-72.
    [1]李盾.生存和发展压力与中国的道路[N].南方网—评论周刊,2008-4-27.
    [2]参见: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1]参见: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1]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1]参见: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4/content_1123116.htm.
    [3]参见《新疆维吾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参见: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2]同上
    [1]参见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6)[M].中国民族年鉴编辑社编辑出版,2006,3.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改革开放30年民族工作成就[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向玉乔.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N].光明日报,2008-4-13.
    [2]同上.
    [1]柏维春,芦刚.从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张康之.论公共管理者的价值选择[J].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4).
    [1]张静,陈辅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满族研究,2008,(3).
    [1]江泽民.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节选自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版),1997.
    [1]刘永佶.民族经济(第二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36.
    [2]转引自人民日报[N].2005-1-5.
    [3]转引自人民日报[N].2005-1-5.
    [4]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
    [1]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
    [1]王胜章.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1]党秀云,周晓丽.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4),74.
    [2]高永久,秦伟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动因、模式和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36.
    [3]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7.
    [4]王胜章.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1]周平,方盛举,夏伟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
    [2]参见周平,方盛举,夏伟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3]张建新.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J].前沿,2006,(1).
    [1]张建新.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J].前沿,2006,(1).
    [2]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3.
    [3]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9.
    [1]参见:江娟,杨砚.论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J].学理论,2008,(24),21.
    [2]参见:江娟,杨砚.论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J].学理论,2008,(24),21.
    [3]参见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7.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6,25,26,28,29,30,68,118条.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2条.
    [2]参见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0.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2条.
    [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0条.
    [1]参见:井敏.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
    [2]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49.
    [1]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49.
    [2]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50.
    [3]参见: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17.
    [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主要有“强政府,弱社会”、“弱政府,强社会”、“弱政府,弱社会”、“强政府,强社会”等四种关系。
    [2]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50.
    [3]张朝华.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2004,(3).
    [1]陈福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A].转引自唐铁汉,袁曙宏.公共服务创新——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C].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7.
    [2]顾建光.论席卷全球的公共管理变革[J].公共管理学报,2004,(1),28.
    [3]西方国家没有“服务型政府”的提法,一般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称之为“公共服务或公共管理改革”,本文采用公共服务改革的提法。
    [4]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31.
    [1]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2]Christopher Pollitt and Geert Bouckaert.Public Management Reform:A Comparative Analysis[M].Oxt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211-212.
    [1]参见:高小平.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5,(3),70-71.
    [2]参见:高小平.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5,(3),71-72.
    [3]“综合领导系统”强调五种核心能力:一是形成战略思维的能力:二是影响他人的沟通能力;三是培养建设性工作关系的能力;四是达成结果的能力;五是展示个人干劲和廉正榜样的能力。转引自:高小平.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5,(3),72.
    [1]参见:缪文辉.浅析加拿大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2),26.
    [1]施兴和.加拿大民族政策的嬗变[J].世界民族.2002,(1),47.
    [2]胡敬萍.加拿大民族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03,(1),8.
    [1]杨恕、李捷.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J].世界民族,2008,(1),21.
    [2]参见:王铁志.美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J].西北民族研究,1998,(1),125.
    [1]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1.
    [2]“大熔炉”政策是指,在政治层面上,国家平等地对待各族群的个体,完全无视各族群之间的差异,而给予每个人绝对相同的政治权利;在文化层面上,则让所有个体在宗教信仰、语言使用和生活习俗上,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保持自由。
    [3]参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0.
    [1]王鉴.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J].世界民族,2004,(4),40.
    [2]隋青.澳大利亚政府如何扶持土著人教育[N].中国民族报(第4版),2004-3-30.
    [1]孟兵丽.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6),73.
    [1]参见:孟兵丽.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第74页.
    [2]王铁志.澳大利亚的民族社区和社区服务[J].世界民族.1996,(1),72.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与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25-29页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页
    [3]同上书,第243-244页
    [4]参见陈雪莲.公共行政体制的创新——深圳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R].转引自俞可平.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7.
    [1]王语哲.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48.
    [2]仅2002年10月到2003年2月,国务院就取消了1277项审批项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对省一级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处理,政府职能的转变得到进一步深化。
    [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4.
    [4]参见雷收麦、梁捷.谁持彩练当空舞-南京市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2-11-02.
    [5]关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转引自吴知论.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4.
    [6]李洁.成都市服务型政府创新模式探微[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6.
    [7]参见http://www.newssc.org.2003-11-04
    [8]参见http://news.sina.com.cn/c/2003-04-08/1239985998.html
    [9]参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245页
    [1]参见:借鉴成都经验,推进北海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EB/OL],转引自http://www.tt91.com/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50917
    [2]参见:魏爱云,王慧.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开坚实步伐(地方实践)[J].人民论坛,2006,(6)
    [3]姜晓萍.成都市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1]参见:借鉴成都经验,推进北海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EB/OL],转引自http://www.tt91.com/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50917
    [1]参见:借鉴成都经验,推进北海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EB/OL],转引自http://www.tt91.com/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50917
    [1]王语哲.公共服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48-49.
    [2]参见魏爱云,王慧.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开坚实步伐(地方实践)[J].人民论坛,2006,(6).
    [3]王永生.南京市政府的服务型政府举措评述[J].新东方,2004,(12).
    [1]王永生.南京市政府的服务型政府举措评述[J].新东方,2004,(12).
    [2]同上.
    [1]以民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地.2004(5)[EB/OL],转移自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1848/1067884.html
    [1]河南省焦作市构建“三级服务型政府”[EB/OL].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showNcws.html?id=1312
    [1]参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5-26.
    [1]参见呼伦贝尔市统计局编制.呼伦贝尔统计年鉴(2007)[Z],2008.
    [2]全市总计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其中农业人口特指农村人口,非农业人口特指城镇人口,旗市区为公安户籍教据。
    [3]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为少数民族自治旗。
    [4]参见徐占江.2008呼伦贝尔市要览[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6.
    [1]参见徐占江.2008呼伦贝尔市要览[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7.
    [1]汤爱军.2004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4-2-10.
    [1]参见:苏勇.呼伦贝尔盟民族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7.
    [1]参见曹征海.在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07-12-7.
    [2]参见《呼伦贝尔日报》,2008-10-15。
    [3]钟阳胜.要进一步深化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N].金羊网-羊城晚报,2007-8-27.转引自http://www.sina.com.cn.
    [4]罗志虎.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9-2-25.
    [1]参见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参见呼伦贝尔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孙至芳.从深圳市政府职能定位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J].赤峰学院学报,2008,2,48-49.
    [1]参见《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管理办法》。
    [2]参见:《呼伦贝尔市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暂行)》
    [1]韩永刚.呼伦贝尔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内蒙古新闻网,参见http://hlbe.nmgnews.com.cn/system/2008/04/08/010025607.shtml..
    [1]罗志虎.呼伦贝尔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2007-12-17.
    [2]张志远: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建构[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16.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公共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1.
    [1]OECD:“The Role of Infrastructure in Regional Planning”.Issues of Regional Policies.Paris,1973:179-196.
    [2]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79.
    [1]汤爱军.2003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3-4-14.
    [2]罗志虎.2008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7-12-17
    [3]徐占江.2008呼伦贝尔市要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108.
    [1]罗志虎.2008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7-12 17.
    [2]本部分内容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4月23日呼伦贝尔市第二次全市农牧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3]参见2008年4月23日《呼伦贝尔市统计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市农牧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王延中.我国公共卫生制度的问题和出路[J].中国卫生经济,2004,(11).
    [1]徐占江.呼伦贝尔市要览(2008)[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143.
    [1]杨国才,李梅.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J].学术探索,2008,(1).
    [2]随着近几年呼伦贝尔在全市推行“集中办学”模式,全市牧区撤并中学7所,小学28所,致使民族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都相应减少了一些。
    [3]参见:关于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hlbezx.gov.cn/E_ReadNews.asp?NewsID=193,2004-8-21.
    [1]参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民族教育资源优质化[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1/info1222311453118411.htm.2008-09-25.
    [2]同上
    [1]参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民族教育资源优质化[EB/OL].http://www.moc.edu.cn/edoas/website18/11/info1222311453118411.htm.2008-09-25.
    [1]罗志虎.呼伦贝尔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R].2007-12-17.
    [2]参见:我市各项社会保险运行良好[EB/OL].http://www.hulunbeier.gov.cn/zwgk/nr.asp?id=18422.
    [3]王丽莉.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65.
    [1]唐铁汉,袁曙宏等.公共服务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10.
    [2]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27.
    [1]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53.
    [1]参见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54.
    [2]刘智勇,张志泽.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定位与实现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5,(2).
    [3]孙学玉,周义程.我国政府改革战略模式述略[J].唯实,2004,(6).
    [4](美)加里·沃塞曼,陆震纶等译.美国政治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6.
    [1]黄桂兰.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在特质[J].求实,2004,(11),22.
    [2]王和平.论“阳光行政”建设[J].理论前沿,2002,(23),36.
    [3]马建珍.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M].理论建设,2005,(1).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1]张志泽,王丽.试论公共行政变革的新向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6).
    [2]王乐夫,陈干全.政府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0.
    [1]温家宝.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R].新华网,2004-3-8.
    [2]高永久,秦伟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动因、模式和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36.
    [1]张晓霞.善治视域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黄云宗.对政府行为的几点伦理分析[J].理论与改革,1999,(4).
    [1]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34.
    [2]张晓霞.善治视阈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参见: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35.
    [2]高尚全.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N].北京青年报,2005-12-21.
    [3]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35.
    [1]闫柏.从治理学角度浅析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2]陈果.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
    [1]李小舟.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六大措施[N].海南日报.2004-12-21.
    [1]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18-119.
    [2]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17.
    [3]汪来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四个制度要素[A].转引自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选编).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评论[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54.
    [1]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50.
    [1]参见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R].1986,164.
    [1]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俄]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5][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6]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英]安东尼·吉登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美]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美]戴伟·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7][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美]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9][美]加里·沃塞曼,陆震纶等译.美国政治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18][美]萨谬尔森.经济学(上)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19][美]威廉·邓思.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0][加]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2][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3][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5][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26][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27][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孛.吉尔格勒,罗淳,谭昕.鄂温克族——内蒙古鄂温克旗乌兰宝力各嘎查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参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程样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陈振明.理解公共事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段红柳.构建法治政府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8]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9]顾平安.政府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关凯.族群政治[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4.
    [11]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改革开放30年民族工作成就[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4]郭家骥.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2006~2007)[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郭建斌,韩有峰.鄂伦春族——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16]葛忠兴.中国少数民族发展报告(200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7]葛忠兴.中国少数民族发展报告(2005)[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8]龚荫.中国民族政策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19]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0]贺金瑞.“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1]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2]贺金瑞、熊坤新、苏日娜.民族伦理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3]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胡叔宝.西方政府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5]何群.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6]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7]蒋自强.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8]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9]江美塘.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0]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1]刘永佶.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调查报告(1~3)[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4]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5]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36]刘靖华、姜宪利等.中国法治政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7]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8]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9]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泽出版社2008年版.
    [40]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41]李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2]刘永佶.民族经济(第二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3]毛艳,毅松.达斡尔族——内蒙古莫力达斡尔旗哈力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4]马运瑞.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45]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6]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7]阮西湖.加拿大民族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8]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9]沈荣华.政府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50]宋才发、黄伟、潘善斌等.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及其法律保障研究[M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1]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52]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3]苏勇.呼伦贝尔盟民族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54]唐娟.政府治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5]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6]唐铁汉,袁曙宏等.公共管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57]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58]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9]吴宗金,张晓辉.中国民族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0]吴知论.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1]吴宗玉.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62]王乐夫,陈干全.政府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3]王乐夫、陈瑞莲.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
    [64]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5]王进敏.廉洁高效政府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66]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7]王语哲.公共服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68]王铁志、沙伯力.国家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9]魏红英.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0]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71]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2]谢庆奎.政府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3]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4]徐家良.政府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5]徐杰舜,韦日科.中国民族政策史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76]徐永志.熔炉与冲突——清末民国间边疆少数民族与基督教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77]徐占江.呼伦贝尔市要览(2006)[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
    [78]徐占江.呼伦贝尔市要览(2007)[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
    [79]徐占江.呼伦贝尔市要览(2008)[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80]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1]夏仕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
    [82]袁文平等.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8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4]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5]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6]俞可平.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7]燕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8]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9]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0]于军.英国地方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91]杨宏山.府际关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J.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94]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5]周平.民族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6]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7.
    [97]周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98]周平,方盛举,复维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9]周星.民族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00]张文出等.自治权理论与自治条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01]张昕.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3]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4]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5]张践,齐经轩.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6]张勤.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评论[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
    [107]赵新峰,朱立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8]钟瑞添,欧仁山,黄竹胜等.政府治理变革与公法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7.
    [10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1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公共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M].转引自中国民族年鉴(2006).中国民族年鉴编辑社编辑出版,2006.
    [112]中国民族年鉴(2006).北京:中国民族年鉴编辑社编辑出版,2006.
    [113]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6).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柏维春,芦刚.从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陈爽.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6,(9).
    [3]成都行政学院课题组.成都市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初步成效及经验[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6).
    [4]成都行政学院课题组.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陈礼海.南京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简况[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6]陈果.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曹征海.在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2007-12-7.
    [8]迟福林.适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N].经济参考报,2003-7-6.
    [9]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R].1986,164.
    [10]邓鸿伟.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述评[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11]符晓薇,单菲菲.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
    [12]党秀云,周晓丽.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3]戴小明.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支的特殊性[J].民族论坛,1997,(4).
    [14]方立军.试论中国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2).
    [15]高尚全.政府转型是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关键[J].煤炭企业管理,2006,(9).
    [16]高民庆、郭蓉.成都市服务型政府建设[J].新重庆,2006,(1).
    [17]高永久,秦伟江.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动因、模式和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6,(6).
    [18]顾建光.论席卷全球的公共管理变革[J].公共管理学报,2004,(1).
    [19]高小平.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发展与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5,(3).
    [20]高尚全.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N].北京青年报,2005-12-21.
    [21]关于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的调研报告
    [22]顾爱华.中国公共行政责任与追究制度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2,(8).
    [23]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4/content_1123116.htm.
    [2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19/content_1995312.htm.
    [25]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1/content_3606215.htm.
    [26]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32440.html,2006-10-18.
    [2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人民日报,2007-10-25.
    [28]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中国民族报第2版,2005-5-28.
    [29]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北京:人民日报(第1版),2005-2-20.
    [30]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03,(23).
    [31]胡敬萍.加拿大民族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03,(1).
    [32]黄桂兰.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在特质[J].求实,2004,(11),22.
    [33]黄云宗.对政府行为的几点伦理分析[J].理论与改革,1999,(4).
    [34]韩永刚.呼伦贝尔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内蒙古新闻网,http://hlbe.nmgnews.com.cn/system/2008/04/08/010025607.shtml.
    [3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2-11-15.
    [36]江泽民.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节选自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版),1997.
    [37]江娟,杨砚.论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J].学理论,2008,(24).
    [38]姜晓萍.成都市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39]井敏.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行政理念、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决策模式的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0]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学习论坛,2006,(10).
    [41]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兰州学刊,2006,(7).
    [42]李曦辉.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制度创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3).
    [43]敬海新.我国社会转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型中政府角色的转变[J].学习论坛,2006,(7).
    [44]金太军.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7,(5).
    [45]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卜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改革,2002,(7).
    [46]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47]李图强.公共行政的发展与变迁: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
    [48]林志、张震.试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必要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5).
    [49]李荣娟.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诊释与现实依据[J].理论月刊,2006,(8).
    [50]刘建军.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制度均衡[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51]刘勇、徐晓林.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52]刘同昌.论政府公共管理中的服务精神和民主决策[J].南方文论丛,2005,(2).
    [53]李传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54]李鹏.试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与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
    [55]李芳凡、郑则文、罗建平.论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对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的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06,(5).
    [56]李俊清.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改革刍议[J].政治学研究,2008,(2).
    [57]李盾.生存和发展压力与中国的道路[N].南方网—评论周刊,2008-4-27.
    [58]雷收麦、梁捷.准持彩练当空舞-南京市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2-11-02.
    [59]雷振扬、成艾华、李俊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效应研究[J].民族研究,2008.(1).
    [60]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5,(4).
    [61]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
    [62]缪文辉.浅析加拿大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2).
    [63]卢淳杰.20世纪美国的政府改革历程与启示[M].学术研究,2004,(5).
    [64]刘智勇,张志泽.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定位与实现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5,(2).
    [65]罗志虎.2008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7-12-17.
    [66]罗志虎.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9-2-25.
    [67]李小舟.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六大措施[N].海南日报.2004-12-21.
    [68]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1).
    [69]孟兵丽.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70]孟凡生.培育公务员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J].党的建设,2006,(8).
    [71]彭向刚.论我国政务公开制度建设[J].公共行政,2002,(6).
    [72]彭向刚、王郅强.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73]乔娟.以人为本与服务型地方政府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74]孙小丽,杨小霞.反思官僚制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J].湘潮,2007,(10).
    [75]施兴和.加拿大民族政策的嬗变[J].世界民族.2002,(1).
    [76]孙至芳.从深圳市政府职能定位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J].赤峰学院学报,2008,(2).
    [77]孙学玉,周义程.我国政府改革战略模式述略[J].唯实,2004,(6).
    [78]隋青.澳大利亚政府如何扶持土著人教育[N].中国民族报(第4版),2004-3-30.
    [79]汤爱军.2003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3-4-14.
    [80]汤爱军.2004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4-2-10.
    [81]王胜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思考[J].思想战线,2006,(4).
    [82]王胜章.当前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制度障碍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83]王胜章.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84]王丽娅.关于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转型的若干概念性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2006,(6).
    [85]王乐夫等.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3).
    [86]王乐夫等.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2,(6).
    [87]王强.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规范、高效、人本[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2).
    [88]王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创新[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89]王永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J].大连干部学院,2001,(10).
    [90]王铁志.澳大利亚的民族社区和社区服务[J].世界民族.1996,(1).
    [91]王鉴.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J].世界民族,2004,(4),40.
    [92]王延中.我国公共卫生制度的问题和出路[J].中国卫生经济,2004,(11).
    [93]王和平.论“阳光行政”建设[J].理论前沿,2002,(23),36.
    [94]汪来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四个制度要素[A].转引自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选编).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评论[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54.
    [95]吴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综述[N].文化发展论坛网,2005-6-20.
    [96]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J].社会科学研究,2004,(3).
    [97]吴敬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J].领导决策信息,2003,(25).
    [98]魏爱云,王慧.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开坚实步伐(地方实践)[J].人民论坛,2006,(6)
    [99]徐铜柱.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提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4).
    [100]武磊.找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着力点[J].领导科学,2006,(11).
    [101]席丹.论建立公共服务型管理新体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5).
    [102]向玉乔.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成与特征[N].光明日报,2008-4-13.
    [103]于腾帅.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2006,(3).
    [104]杨磊、马岩巍.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05]杨明.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106]云凌志.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框架体系及制度设计[J].聊城大学学报,2006,(3).
    [107]杨恕、李捷.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J].世界民族,2008,(1),21.
    [108]杨国才,李梅.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J].学术探索,2008,(1).
    [109]岳天明,毛桂芸.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现状及其改善[J].社会学视野网,2008.
    [110]闫柏.从治理学角度浅析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111]张建新.浅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J].前沿,2006,(1).
    [112]周庆行、李勇.建构服务型政府:基于制度框架新视角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4).
    [113]朱光磊、孙涛.“规制一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114]周定财.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其路径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
    [115]张刚、王英.行政改革的目标:服务型政府[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
    [116]张勤.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J].中国行政管理,006,(7).
    [117]张荣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探析[J].宁波党校学报,2006,(2).
    [118]张晓霞.善治视域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19]张春燕.吉林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管理创新[J].行政与法,2006,(8).
    [120]张志泽,王丽.试论公共行政变革的新向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6).
    [121]张勤.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J].中国行政管理,006,(7).
    [122]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3).
    [123]张朝华.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2004,(3).
    [124]张康之.论公共管理者的价值选择[J].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4).
    [125]张静,陈辅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满族研究,2008,(3).
    [126]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
    [127]钟阳胜.要进一步深化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N].金羊网-羊城晚报,2007-8-27.
    [128]赵春丽.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J].行政论坛,2004,(6).
    [129]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J].政治学研究,2008,(2).
    [130]周庆行、谢飞.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误区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4).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N].北京:光明日报(第7版),2005-10-20.
    [132]中澳管理项目赴澳工作访问团.澳大利亚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7,(12).
    [13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1]冯驰.重庆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
    [3]关海峰.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金瑞.论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构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6]李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3.
    [7]刘星.服务型政府:政府治理模式研究的新视角[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
    [8]李洁.成都市服务型政府创新模式探微[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9]王洪杰.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
    [10]王丽莉.服务型政府:从概念到制度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
    [11]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
    [12]肖启峰.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魏向前.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14]张志远: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建构[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5]张磊.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16]张向奥.服务型政府及其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
    [17]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
    [1]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
    [2]淮南子·人间训
    [3]后汉书·百官志五
    [4]汉书·韦贤传附韦玄成传
    [5]汉书·地理志
    [6]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二)
    [7]乾隆.江南通志·舆地·古迹
    [8]诗经·大雁
    [9]司马迁.史记·夏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册),89.
    [10]史记·平准书.
    [11]唐大诏令集·和番.
    [12]唐律疏议
    [13]万历野获编(卷四)·土司文职
    [14]万历野获编(卷四).土司文职
    [15]新唐书(第43卷下)·羁縻州.
    [16]盐铁论·结和篇
    [1]Charles Till,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
    [2]Christopher Pollitt and Geert Bouckaert.Public Management Reform:A Comparative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211-212.
    [3]Denhardt,Janet V.and Robert B.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not Steering,M.E.Sharp,Inc.,2003.
    [4]Downs.A: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ppy & Row.1957,p.295.
    [5]Dagger,Richard.Civic Virtu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Edward · W· Russell and Dick ·G· Bruma.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and Puhlic Service Transformation in South Afric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2001,Vol.1(No.3):p241-264.
    [7]Gawthrop,Louis C.,Public Service and Democracy,New York:Chandler,1998.
    [8]Hughes,Owen E.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London:Macmillan,1994.
    [9]Light,Paul C.,The New Public Service,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D.C.2003.
    [10]Institute for citizen-center service of Canada.About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http://www.iccs-isac.org/eng/asd-about.htm..
    [11]OECD:“The Role of Infrastructure in Regional Planning”.Issues of Regional Policies.Paris,1973:179-196.
    [12]Peters,B.Guy(1989)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cy,Third Edition(NewYork:Longman).
    [13]Publ ic Sevice 2000:The Renewal of the Public Service of Canada[Z].Ottwa:Supply and Services,1990.
    [14]Robert A.Scalapino,The Politics development-perspectives on Twentieth-century Asi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1988.
    [15]Stillman,Richard.Public Administration:Concepts and Cases.Boston:Houghton Miffin,1987.
    [16]Wilson,Doreen.Fixing Newzealand's Fixes:The Little Country that Tried First is Trying Again.Canadian Government Ex-ecutive.1999,Vol.5:p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