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兴安盟地区土地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要论述的兴安盟地区主指清代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和扎赉特旗。其大致地域包括今兴安盟全境、吉林省白城市全部(即洮北区、大安市、洮南市、镇赉县、通榆县)、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泰来县大部。文中近代指晚清至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
     论文首次较系统利用日文史料和区、盟、旗三级档案,梳理兴安盟地区清末民初开垦、日本侵占时期的土地调整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全过程。对该地区近百年人口、产业和土地关系变迁作连续观察,分析总结由此产生的土地诸问题。
     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五个部分组成。前言介绍选题目的意义、前人研究概况、主要史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突破等。结语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章:根据扎萨克的旗内领主权和清朝最高土地处置权的表达方式,提出旗地所有权的模糊特点与总有性质。对清代哲里木盟各旗内部社会组织进行分析后得出努图克所分领的牧场(即小领地)是旗内主要土地形态的结论,并列举了部分特殊土地形态。
     第二章:梳理清末私垦、官垦与设治过程。官垦中,一方面否定了外旗私垦移民已经拥有的土地权利,另一方面对原住旗民酌留生计地。本章还探讨了汉族移民的价领土地程序和村落化情况。
     第三章:民国初期,四旗境内继续开垦,设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原住旗民转让放垦设治地区的生计地、留界地后,纷纷迁入旗北部进行私垦,初步形成租佃、雇佣关系。本章对四旗设立的地局和征收蒙租情况分析后得出蒙租占当地农民全年收入2%的结论。
     第四章:日伪当局对蒙地政策进行调整,完成“蒙地奉上”,并在四旗内进行掠夺性土地经营。重点总结由此形成的复杂土地形态和占有问题,提出大土地小农式经营观点。
     第五章:中共中央颁布“五四指示”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从国内局势和东部内蒙古特殊情况出发,制定并执行反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政治上清算蒙奸、恶霸、土匪、蒋特,经济上推行以调剂土地使用权为目的的互助运动。1947年8月,落实中共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开始进行全面清算分地。
     第六章:1947年11月,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作会议,决定基本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消灭封建、平分土地精神。尽管制定和修改了部分“补充办法”,均未获批准,也未执行。各地跟进外地经验,在短暂三月内完成平分土地,产生了不少问题。按着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进行重划阶级缩小打击面,并从9月开始全面纠偏补偿。以往研究中多引用各种版本的“补充办法”和哈尔滨会议相关报告作肯定评价,本文对此提出异议,并举证否定。
     附录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要是各种版本的所谓“补充办法”原文以及乌兰夫在哈尔滨干部会议上的报告提纲和高岗讲话中经常被引用的主要条款。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Hinggan League area refers to the Horqin Right Wing Front, Middle, and Rear Three Banners, as well as Jalaid Banner in Jirim League. This region roughly covers the entirety of today's Hinggan League, Baichengshi City in Jilin Province (including the district of Taobei, Da'an City, Taonan City, Zhenlai County, and Tongyu County), Jingxing town in Longjiang County, and much of Tailai Coun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Modern Era main refers to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Liberation War time.
     This dissertation systematically uses archives from three administrative levels-region, league, and banner--and Japan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covering land reclama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as well as changes und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finally, land reform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dissertation survey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industry, and the land in the Hinggan League Area over the course of nearly one hundred years,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ssues that result from this dramatic change.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the preface, six chapters, conclusion, references, and appendix. The preface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historiography, historical documents used in the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main contribution the dissertation makes to the field. The epilogue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and puts forth concluding remarks and opinions of the author.
     Chapter One: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general properties and blurred distinctions of banner land ownership as expressed by the seigniory of the jasaq within the banner and the right to land disposal under the Qing imperium.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banners of Jirim League and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pastureland (small territory) as possessed by the notog represented the typical situation of land tenure inside the banner. The chapter also lists som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land ownership.
     Chapter Two:This section treat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unauthorized reclamation, official reclam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local government. Under official reclamation, immigrants from outside the banner who had been denied the right to cultivate land already owned property, and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of the banner were given land for their livelihood.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land purchases by Han Chinese and other immigrants and how this shaped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s.
     Chapter Three: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the new state continued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four banners and gradually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of the banner transferred ownership of livelihood lands, and gradually moved into the north of the banners to carry out unauthorized reclamation, forming preliminary tenant relation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and rent bureau set up in the four banners and its subsequent rent collection, this chapter concludes that Mongol land rent took up about2%of the annual income of local peasants.
     Chapter Four:Authorities of the Japanese puppet government overhauled the existing tenure system with the policy "Mongol Lands unto the King" and carried out expropriation in the four banners. This chapter stresses the point that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resulted in complex landforms and ownership problems, characterizing the situation as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with a small peasant economy.
     Chapter Five:After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sued the "May4th Directive," the Northeast Bureau of the CCP deliberated on the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established an opposition to the KMT's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eir stance consisted of:politically liquidating Mongol traitors, local bullies, bandits, and special agents of Chiang Kai-Shek, and economically implementing the Mutual Aid Movement with the purpose of reorganizing land use rights. In August1947, in the vein of the May4th Directive, the Central Committee began the redistribution of land.
     Chapter Six:In November1947, the Hinggan League held the Masses Work Conference and decided basically to implement the Outline Land Law of China, which abolishes feudalism and mandates the equal distribution of land. The conference also reformulated the "Supplemental Measures," whose revisions were neither approved nor implemented. In completing land redistribution in a very short time of three months, the Hinggan League tended to follow the reform experiences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but the process was not without its problems. As per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the Northeast Bureau redrew class boundarie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scale of attack. From September, the bureau began correcting deviations in land tenure through a compensation process. Previous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Land Equalization Movement positively. However, by quoting the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Supplemental 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port of the Harbin Conference, this dissertation objects to this favorable characterization with historical evidence.
     The Appendix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containing a variety of versions of the "Supplemental Measures" original text, the Report Outlines of Ulaanhu in the Cadres Meeting held in Harbin, and the main clause frequently quoted from Gao Gang's speech.
引文
1 王友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一期。
    1 张一平《三十年来中国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期。
    2 张学强《1979年以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1 薛志平《东三省蒙务局始末》,《内蒙古档案史料》,1993年第1期。
    1 内蒙古大学郝维民教授采访记录,2011年10月,呼和浩特。
    1 车宝林主编《突泉县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5页。
    2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关于乌兰浩特市委、突泉县委归兴安盟委领导的决定》,内蒙古档案馆档案,38-1-18-1,1949年3月17日。1949年4月21日,东北政委会发布命令撤销辽北省,5月9日原归辽北省的突泉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图们吉日格拉主编《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中共兴安盟党史办编印,1995年,第22页。
    1 兴安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安盟志》(上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页。兴安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安盟志1996-2005年》(上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3页。 庞万才主编《内蒙古兴安盟农牧业气候资源与区划》,气象出版社,2004年,第1、3、52页。
    2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159页。
    3 《钦定外藩蒙古王公表传》,“卷一·表一”,包文汉、奇·朝克图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
    4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第159页。
    5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第160-162页。
    1 张穆撰,阎汝弼复校《蒙古游牧记》,“卷一·科尔沁”,早稻田大学藏同治六年祁氏刊本,第一册:第3-4、11-13、15-1、16-18页。
    2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2页。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254页。
    3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第203-204页。
    4 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第243页。
    5 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第334-335页。
    6 张穆撰,阎汝弼复校《蒙古游牧记》,“卷一·科尔沁”,早稻田大学藏同治六年祁氏刊本,第一册: 第3、11、15、17页。
    1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第52-61页。
    2 朝格满都拉《试论清代哲里木盟十旗努图克》,《黑龙江民族从刊》,2005年第6期。
    1 朝格满都拉《试论清代哲里木盟十旗努图克》,《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6期。阿拉德尔图《图什业图旗王府纪实——业喜海顺时期》,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志办编印《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三集),1983年,第68页。
    1 [苏]物拉底迷尔卓夫著,张兴唐、乌占坤合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6年,第152页。
    2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59-160页。
    3 如古代撒喇只兀惕部落后裔被分配给阿敏七子明安义勒档(即太礼珠得努图克),1917年调查时有25户。见前引《扎赉特旗通志表册》,“户口姓氏表”,1917年,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地方志研究所编印《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上册),1985年,第250页。科尔沁左翼后旗各努图克名称中也能看到氏族、部落痕迹。
    4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67-168页。
    1 朝格满都拉《蒙古地区山祭及社会变迁》(蒙古文),中国蒙古史学会汇编《蒙古史研究》(第九辑),2007年。
    2 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370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13、122-123页。
    1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第六辑),2008年,插图。
    2 [清]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编《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册报志稿》,“二·围场”,边长顺、徐占江译,呼伦贝尔历史研究会编印本,1986年,第8-9页。
    3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72页。
    4 玉芝《蒙元东道诸王及其后裔所属部众历史研究》,“第二章·第五节·七台吉、扎赉特部‘叛逃’事件”,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 朝格满都拉《扎赉特旗的十二努图克》、《扎赉特旗王公族系谱》,《扎赉特文史》(第五辑),2003年,第1-50页、插页。朝格博彦、希日布那木吉勒整理石印《拉音努图克台吉册》(蒙古文),陶特巴图收藏品。
    2 王旺盛主编《扎赉特旗地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26、42页。
    3 增祺《为现将扎萨克镇国公旗蒙荒地亩接展放并变通办理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4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1927年,125页。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1939年,56页。
    1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937年,第123页。
    2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理藩院》,“卷九百七十九·耕牧”,赵云田点校,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本,第229页。
    3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71页。
    4 乌云毕力格、巴拉吉尼玛主编《土谢图汗——奥巴评传》,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
    5 德国海西格收藏,1907年蒙古文版扎赉特旗地图。
    6 阿拉德尔图《图什业图旗王府纪实——业喜海顺时期》,科右中旗史志办公室编《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三集),1983年,第68页。
    7 前引乌云毕力格、巴拉吉尼玛主编《土谢图汗——奥巴评传》,第241-243页。哈斯博彦《大清固伦永安公主陵》,《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第二辑),2004年,第13-14页。
    8 阿拉德尔图《图什业图旗王府纪实——业喜海顺时期》,前引《科中旗史志资料》(第三集),第68页。
    9 乌日图巴雅尔、宝力道等人撰写《札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1 详见敖文格日勒《试论光绪末年科尔沁左翼前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之间争地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10年第3期。诺尔布系布达齐五子,和硕格格为郑亲王济尔哈郎所养的侄女。
    2 根据受匾、隶属(旗属还是努图克属)关系,各旗庙数有不同版本。本文数字包括努图克所属的庙宇。
    3 兴安局编《喇嘛庙产调查报告——统计篇》(日文),1937年。
    4 金峰《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历史学会编印《蒙古史论文选集》(第三辑),1983年,第338-340页。
    5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内部编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报告》,1965年,第24页。
    6 张毓华纂修《泰来设治局志书》,“第四章经政志·第四节垦务”,1916年,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地方志研究所编印《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上册),1985年,第192页。
    7 科尔沁右翼后旗在安广县境内有陵界地14400垧。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51页。
    1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31页。
    2 《赵尔巽片》,《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日。增祺《为蒙旗荒地情愿招垦请派员收价丈放奏折》,光绪三十年六月初五日。《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东北卷),《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下册),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第627页。
    3 苏德毕力格未刊稿《“蒙租”与近代蒙旗土地权利关系的变迁——以郭尔罗斯前旗开放地为例》。
    4 前引[清]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编《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册报志稿》,“二·围场”,边长顺、徐占江译本,第8-9页。
    5 前引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89页。
    1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卷九百七十九·耕牧”,赵云田点校,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本,第237-238页。
    2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3页。
    3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31页。
    4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58-159页。
    1 [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第157-162、166-185页。
    2 额尔敦扎布、萨日娜著《蒙古族土地所有制特征研究》(蒙古文),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7页。
    3 [日]后藤十三雄著,布林译,伊德尔校《蒙古游牧社会》,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研究会,1987年,第32-35页。
    1 罗布藏桑布著《诸世诺彦胡图克图活佛传略》(蒙古文),1935年,内蒙古图书馆蒙古文古籍部藏,第四册,第16页。
    2 前些年,笔者与乌勒吉特孙女吉吉格(1912-2005)闲聊中,老人也谈到过她祖辈从喀喇沁左旗茂敦浩特出来的情况,称到其父亲时已经是第三代了。
    1 那木海扎布《东蒙要事杂忆》,《我的经历见闻》(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1988年,第186-188页。吉万芳《镇赉县蒙古族文化的摇篮——才立蒙古族小学》,政协镇赉县委员会文史办编《文史资料汇编》(第六辑),1986年,第87-103页。陈海清孙女陈立君(1925-)采访,2010年,呼和浩特。张英杰主编《镇赉县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9页。
    2 木伦《我这大半辈子——木伦自传》,内部资料,1998年,第2-4页。
    3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2页。
    1 程德全《续放出荒扎赉特余荒情形片》,奏片日期不详,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42页。
    2 叶大匡、春德《调查扎赉特旗报告书》,内蒙古图书馆编《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下册),远方出版社,2007年,第316-317页。
    3 [清]张星榆修纂,《安广县乡土志》,1911年抄本。曹殿举主编《吉林方志大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958页
    4 兴安局编《开放蒙地资料》(第四辑),《西科中旗西科前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2页。
    5 据《移为蒙移阖旗人丁户数是否相符由》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扎萨克图郡王所属台吉、喇嘛、壮丁等男女老幼共10795名口”。李澍田主编《长白丛书》(第四集),张文喜等整理《蒙荒案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19页。涉及到请领荒银事情,1903这个人口数,比实际人口只多不少。按一户五口保守计算约2000户,明显比外旗蒙古人数千户低,同期,因卫生、生活条件的关系,外旗蒙古人户均人数也会比本旗原住旗民高一些。
    1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蒙古研究会,1943年。
    2 裕德、增祺《为尊查蒙古郡王叠被参控各节讯明拟结及各蒙旗被匪情形现拟严拿匪首并酌拟蒙旗开垦章程据实具陈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以下简称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
    3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4-225页。
    4 即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5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6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7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8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1 增祺《为谨将丈放扎萨克图王旗荒地在事尤为出力人员遵旨择优酌保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一月二五日。
    2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3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4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5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6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7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8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9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1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2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3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4 增祺《查明扎萨克图郡王被控各节分别拟办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5 《哲里木盟蒙地开放图》,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纂《满洲旧惯调查报告》(蒙地篇,日文),大同印书馆,1914年。
    6 《扎赉特毛荒熟地数目及升科年限折》,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三日。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2页。
    7 赵尔巽《为科尔沁镇国公蒙旗垦务一律丈放完竣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日。
    1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第18页。
    1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1965年,第17页。
    2 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纂《奉天通志》,“卷66·疆域八·洮安”。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第1438页。
    3 包金龙、包万峰口述,文建章整理《历史沧桑话西五》,政协白城市委员会会文史委编《白城文史资料》,第三辑,2004年,第291页。西五指白城市西北14公里处屯名,清末外旗蒙古人在此建屯,取名西五家户,后简化为西五。
    4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第19页。
    5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6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1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第18页。
    2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第18页。
    3 《为蒙旗台吉等公呈指领各屯荒地并控外旗勾引干预荒事等情由》,李澍田主编,张文喜等整理《蒙
    荒案卷》·“办理扎萨克图蒙荒案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79-81页。
    4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5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5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3页。
    6 博儒古德《图胡莫暴动的始末》,《兴安盟文史资料》,1985年,第44-54页。
    7 冯学忠主编《科右前旗近代史》,内蒙古新闻出版局,2000年,第13页。
    1 详见博儒古德《图胡莫暴动的始末》、冯学忠主编《科右前旗近代史》。
    2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3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4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5 前引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5卷),第173页。
    6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7 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5页。
    1 恩泽《为商妥蒙古酌议荒地期集巨款藉实边围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2 恩泽《为商妥蒙古酌议荒地期集巨款藉实边围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十二百十九日。
    3 萨保《为招放扎赉特蒙古荒地各局起员弁开支薪水等银,恳恩饬部立案以资办公而免赔累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4 汪炳明《清末新政与北部边疆开发》,原载《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n年。
    5 萨保《为招放扎赉特蒙古荒地各局起员弁开支薪水等银,恳恩饬部立案以资办公而免赔累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6 恩泽《为商妥蒙古酌议荒地期集巨款藉实边围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7 萨保《为黑龙江省兵燹余生已愈三载官兵困追益觉难支,仍恳天恩饬由库部指协垫借银两以资急需奏折》、萨保《为招放扎赉特蒙古荒地各局起员弁开支薪水等银,恳恩饬部立案以资办公而免赔累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8 达桂、程德全《为光绪二十八、九年丈放扎赉特毛荒、熟地数目乃升科年限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1 程德全《为光绪三十年丈放扎赉特毛荒数目及升科年限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四日。
    2 《署将军程奏续放扎赉特旗沿江蒙荒片》,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60页。
    3 《署将军程奏扎赉特旗蒙荒勘放完竣折》,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省垦务要览”,第1942-1943页。
    4 《署将军程奏续放扎赉特旗沿江蒙荒片》,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60-1961页。
    5 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344页。
    6 朝格满都拉《绰克大赉梅林生年下落之考证》,扎赉特旗政协文史办《扎赉特文史》(第四辑),2001年,第100-103页。
    1 《续商出放扎赉特余荒情形片》,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第641-642页。
    2 《署将军程奏扎赉特旗蒙荒放完竣折》,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黑龙江省垦务要览”,第1942-1943页。
    3 《黑龙江省垦务要览》·“垦务统计表”,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第1853页。
    4 《黑龙江省垦务要览》·“总督徐、署巡抚周试办扎赉特蒙旗屯垦情形折”,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第1999-2000页。
    5 《黑龙江省垦务要览》·“总督徐、署巡抚周试办扎赉特蒙旗屯垦简章咨行度支部立案文,附单表”,前引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第2001-2006页。
    6 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347页。前引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第350页。
    8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32-33、206、151页。
    1 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29页。刘亚祥主编《黑龙江市县设治时间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4-275页。《黑龙江志稿》、《大安县志》(逯献青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9页)所载光绪三十年说法欠妥。
    2 王天才主编《景星县简史》,政协龙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第十辑,第2页。
    3 《武兴县佐采辑通志事项清册》,“各县属沿革表”。
    4 《武兴县佐采辑通志事项清册》,“第六章·职官志”。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6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7 内蒙古档案馆档案:469-1-1,转引自那申套格套《清末科尔沁右翼前旗官垦研究——以光绪二十八年内至三十年为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8 增祺《为谨将丈放扎萨克图王旗荒地在事尤为出力人员遵旨择优酌保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一月二五日。
    9 《呈报开绳丈放日期由》,李澍田主编《长白丛书》(第四集),张文喜等整理《蒙荒案卷》,“办理札萨克图蒙荒案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71页。
    10 张剑《清末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开放》,《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2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析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日十九日。
    3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析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日十九日。
    4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1 增祺《为谨将丈放扎萨克图王旗荒地在事尤为出力人员遵旨择优酌保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一月二五日。
    2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3 赵尔巽《为续放展放扎萨克图王旗山余沟川各荒谨将派员设局大概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六日。
    4 赵尔巽《为续办扎萨克图郡王旗垦务丈放完竣并将在事出力人员择优保奖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1 《赵尔巽片》,《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六日。
    2 《赵尔巽片》,《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六日。
    3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4 田志和、冯学忠《民国初年东部蒙旗“独立”事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86、100页。
    5 《洮南府知府孙葆瑨上蒙务局尊查扎萨克图旗北山荒段呈文》,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四辑),朱启钤编《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316页。
    6 《附代筹蒙旗借款还债情形并妥订善后条款折》,徐世昌等编纂《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413-414页。
    1 《扎萨克图郡王乌泰咨蒙务局遵缴生荒印照文》,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前引朱启钤编《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317-318页。
    2 徐世昌等《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392页。
    3 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363页。
    4 徐世昌等《东三省政略》,“卷七·财政·附奉天省垦务”,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236页。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6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右翼四旗蒙荒放竣之际,清朝覆亡。很多奏报、资料因无人管理等多种原因丢失,导致没有官方统一总结。每个研究者因所收集到的资料规模不同,划分标准的不同,造成丈放次数与总的放垦面积都有所不同。据珠飒统计科尔沁右翼前旗三次丈放说至少还有两个版本,其放垦总面积也互不同。详见珠飒《18-20世纪初东部内蒙古农耕村落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页。本人以为右翼四旗放垦地区设治后,诸如大赉厅、洮南府都在原来丈放地区周围继续垦丈,而且这一举动从没有停止过。同时,报领土地的农民也在不断扩大受面积。这种情况下,各旗放垦总面积变动不大,但是荒地、熟地总面积一直在动态变化中。所谓的丈放次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年中不同荒段也在同步办理,放垦章程和管理时间相差较大时,应该认为是另一次丈放。
    7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3-4页。
    8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4-425页。赵福山主编《通榆县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页。
    9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3-425页。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前旗”。
    1 增祺《为蒙旗荒地情愿招垦请派员收价丈放奏折》,光绪三十年六月初五日。
    2 增祺《为现将扎萨克镇国公旗蒙荒地亩接展放并变通办理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3 增祺《为现将扎萨克镇国公旗蒙荒地亩接展放并变通办理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1 赵尔巽《为科尔沁镇国公蒙旗垦务一律丈放完竣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日。
    2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后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
    3 《政治官报》,宣统元年三月四日,转引自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380页。
    4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后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
    5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9-430页。
    6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31页。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后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陈占甲修,潘鸿威纂《镇东县志》,“卷一·地理”,1927年。
    7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中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
    1 赵尔巽《为派员勘丈图什业图蒙荒援案变通章程缮单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六日。
    2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下·筹蒙篇·附哲里木盟蒙旗官局丈放荒地一览表”。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454页。
    3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4页。
    4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4-25页。
    5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4-25页。
    6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4-25页。
    7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中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
    8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5页。
    9 满铁编纂《满洲旧惯调查报告》(蒙地篇,日文),1936年再印本,第62-63页。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5页。张宪[献]庭,本名张文,蒙古名阿育勒贵,喀喇沁右旗人,扎奇斯钦外父。他担任过蒙藏事务局蒙文翻译,历任蒙藏院总务厅长、卓索图盟副盟长,文中所说蒙藏院院长有误。其伯父喇嘛张文一说亦可疑,侄子不可能起伯父之名,可能是张冠李戴。
    2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5页。
    3 《盛京时报》,民国2年7月5日,转引自前引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第375-377页。前引《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6页。
    4 阿拉德尔图《图什业图旗王府纪实——业喜海顺时期》,前引《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三集),第68页。
    1 田志和、冯学忠《民国初年东部蒙旗“独立”事件研》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
    2 《奉天公报》,民国2年8月28日,转引自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第372-373页。
    3 田志和、冯学忠《民国初年东部蒙旗“独立”事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页。
    4 《奉天公报》,511号,民国2年10月2日,前引《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三集),第56页。
    5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右翼中旗”。前引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第394页。
    6 未注修纂者《突泉县乡土志》,“设治之时期”民国年间抄本。
    7 车宝林主编《突泉县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5页。
    8 安念一郎《蒙地用语集解》(日文),兴安局,1941,第11页。
    1 [清]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二·蒙务下·蒙旗篇·哲里木盟蒙旗官局丈放荒地一览表”,1909年,徐世昌等编纂,李澍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454-455页。
    1 恩泽、萨保《又商订扎赉特蒙荒招垦章程十四条单》,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六。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第628页。
    1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曰。
    2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3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1 增祺《为现将扎萨克镇国公旗蒙荒地亩接展放并变通办理情形奏析》,《谕析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2 赵尔巽《为派员勘丈图什业图蒙荒援案变通章程缮单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六日。
    1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2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3 《钦差奏为查办札萨克图郡王乌泰迭被参控各节并拟具该旗开垦章程十条由》,李澍田主编,张文喜等整理《蒙荒案卷》·“办理扎萨克图蒙荒案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5-16页。
    4 增祺《为现将扎萨克镇国公旗蒙荒地亩接展放并变通办理情形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5 内蒙古档案馆档案:502-1-475、502-1-569。转引自山丹《科尔沁右翼后旗历史若干问题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19页。
    6 赵尔巽《为派员勘丈图什业图蒙荒援案变通章程缮单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六日。
    1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3-186页。
    2 《洮南府知府孙葆晋上奉天行省公署丈放爱其挠荒地仍照向章台壮留界按户计算呈文》,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十日,朱启钤编《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卷二”。文海出版社,第107-111页。原文中“张直牧翼”,原意没能理解,似乎指张心田。
    3 叶大匡、春德《调查扎赉特旗报告书》,内蒙古图书馆编《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下册),远方出版社,2007年,第316-317页。
    4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5055页。
    6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8页。
    7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51页。
    1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8页。
    2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50-55页。
    3 裕德、增祺“遵查郡王乌泰参控各节”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4 增祺《为丈放扎萨克图蒙荒地亩随时更定章程缮单陈明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1 乌力吉陶格套著《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法制研究——以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立法及其演变为线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2 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上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429页。
    3 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上卷),第432页。
    4 前引刘亚祥主编《黑龙江市县设治时间考》,第277页。
    5 王天才主编《景星县简史》(政协龙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第十辑,上册),第2-3页。刘亚祥主编《黑龙江市县设治时间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2-244页。1956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的呈请,撤销景星县,并入龙江县。
    6 佚名《泰来县沿革简史》,《泰来文史资料》(第一辑),1985年,第6-7页。
    7 张毓华《泰来县设治局志书》,“第二章·舆地志”,1916年。
    8 《黑龙江设治档案史料选编》(下册),第835页。转引自刘亚祥主编《黑龙江市县设治时间考》,第237页。
    1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上册第68页。
    2 喜扎嘎尔旗公署《喜扎嘎尔旗事情》(日文),1938年,转引自陈玉龙翻译稿第1页,藏科右前旗档案局。
    3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8页。
    4 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5 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8页。
    6 包彦《札萨克图王爷家庙的兴衰》,《乌兰浩特文史资料》(第二辑),1987年,第1-2页。舍旺《普惠寺喇嘛教的兴衰史话》,《乌兰浩特文史资料》(第四辑),1990年,第54页。
    7 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二章·经过”,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 前引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二章·经过”。
    9 穆芳霞主编《乌兰浩特事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页。
    10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5页。
    11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3页。
    12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35页。1958年10月,开通、瞻榆两县合并,取其县名各一字称通榆县。
    1 陈占甲修,潘鸿威纂《镇东县志》,“卷一·地理”,1927年。逯献青主编《大安县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9页。1947年8月,镇东县与赉北县(大赉县析出的洮儿河北岸部分)合并为镇赉县。1958年11月21日,将大赉县与安广县合并为大安县(今大安市)。
    2 郭景芳主编《中共突泉县组织史资料(1945—-1987)》,1989年,第1页。
    3 车宝林主编《突泉县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5页。
    4 前引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第423页。梅和元《瞻榆县设治始末》,《通榆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三辑),1985年,16-21第页。解放后,瞻榆县与开通县合并为通榆县。
    5 前引车宝林主编《突泉县志》,第55-56页。
    6 《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东京富山房,1919年,第90页。
    7 《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东京富山房,1919年,第90-91页。
    1 《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第92-93页。
    2 《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第92-93页。
    3 《奉天公报》,民国2年10月2日,转引自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第374页。《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第93页。
    4 《附记三旗余荒始末》,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中卷),第94-96页。
    1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2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3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4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页。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4-5页。
    6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4-5页。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7页。
    2 《图什业图旗开垦沿革》,科右中旗旗志办公室编印《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四集),1984年第3期。
    3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7页。
    4 《塞铎实业局租地章程》,前引《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四集),1984年第3期。
    5 《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28页。
    6 《塞铎实业局租地章程》,前引《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四集),1984年第3期。
    1 黑龙江省档案馆内部编印《黑龙江沿革史讲稿》,1981年,第356-358页。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666页。
    2 兴安区屯垦公署秘书处编《兴安区屯垦第一年工作概况》,1930年,第1、19页。
    1 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370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
    2 前引《黑龙江沿革史讲稿》,第357页。
    3 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370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
    4 蒙古自治筹备委员会《蒙古代表对国联调查团陈述之意见》(抄本),1932年5月1日,转引自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三章·影响”,第32页。鲍靖方《哲里木盟王公会议与“蒙古平民同志会”》,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王公补遗蒙俗风情拾粹》,1993年,第210-216页。
    5 前引《蒙古代表对国联调查团陈述之意见》,转引自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三章·影响”。
    6 前引《兴安区屯垦第一年工作概况》,第93页。
    7 前引《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15页。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第689页。
    1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著:《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第338页。前引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二章·经过”,第12页。
    2 前引《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11页。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第689页。
    3 前引《黑龙江沿革史讲稿》,第357页。
    4 乌力吉陶格套著《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法制研究——以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立法及其演变为线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5 蒙藏委员会编《蒙古会议汇编》,1930年。
    6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7页。
    7 井手俊太郎:《关于兴安屯垦公署开放蒙地实况》(日文),《蒙古史研究》第二卷一期,55第页。转引自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第二章·经过”,第18页。
    8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4-45页。
    9 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第716页。
    10 兴安区屯垦公署:《兴安屯垦第一年工作概况》,第73第页。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著:《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第337页。
    1 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第719页。
    2 《黑龙江省长公署为杜绝扎赉特旗蒙丁将生计地典卖于民户所生纠葛并酌定处理办法事给龙江道尹训令》,1917年六月十日,前引《黑龙江少数民族》,第334-335页。
    1 孟根《扎责特旗的努图克人与生计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一期。
    2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209页。
    1 兴安南省公署编《兴安南省概览》(日文),1935年,第52、55-57页。
    2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83-87页。
    3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61页。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121页。
    4 杜心宽《清末民初哲里木盟地局概述》,《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十辑),第68页。
    5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88-89页。
    1 兴安局编《西科中旗西科前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40-41
    2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务部事务局调查科编《满蒙交界地方经济调查资料》(日文,第二册,第三号),小林又七支店,1915年,第142页
    3 满铁总务部事务局调查科编《满蒙交界地方经济调查资料》(日文,第二册,第三号),第152页
    4 满铁总务部事务局调查科编《满蒙交界地方经济调查资料》(日文,第二册,第三号),第144-145页
    5 《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东北卷),《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下),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第627页。
    1 满铁总务部事务局调查科编《满蒙交界地方经济调查资料》(日文,第二册,第三号),第144页
    2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1-1-1-1。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16。
    3 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以伊克昭盟准噶尔旗为中心》,“第三章·焦点问题:土地关系·第二节分割所有制”,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 王建革《清代蒙地的占有权、耕种权与蒙汉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 乌廷玉、张云樵、张占斌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32-135页。
    6 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的租佃及其向民地的转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第4期。
    1 苏德毕力格《“蒙租”与近代蒙旗土地权利关系的变迁——以郭尔罗斯前旗开放地为例》(未刊稿)。
    2 兴安局《蒙地に於ける用语集解》(日文),1941年,第11页。
    3 土屋定国编著《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937年,第126页。
    4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第24页。
    5 《四品镇努图克贺家屯爱里各屯的来历(蒙古屯子)》,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5。
    6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第24-25页。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99-100页。
    2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99-100页。
    3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7、51页。
    1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86页。
    2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151页。
    3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207页。
    4 满洲国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26页。
    5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32-33页。
    6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71页。
    1 叶大匡、春德《调查扎赉特旗报告书》,《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下册,远方出版社,2007年,第315-316页。
    2 陈占甲修,潘鸿威纂《镇东县志》,“卷四·民族”,1927年。转引自山丹硕士论文《科尔沁右翼后旗历史若干问题研究》,第23页。
    3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32-33页。
    4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71页。
    5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122页。
    6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181页。
    7 《哲里木盟科尔钦[沁]右翼札[扎]赉特旗通志表册》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黑龙江少数民族1903-1931》,1985年,第306页。
    8 《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萨克和硕图什业图亲王业喜海顺为咨呈事》(民国六年四月七日)、《科尔沁右翼前旗署理扎萨克贝子衔镇国公鹏为咨呈事》(民国六年四月七日)。辽宁省档案馆档案:jc10-1091。
    9 科右后旗户数人口是山丹根据宣统二年(1910)该旗四个苏木资料推算的结果。民国二年(1913)该旗至少有26个村落。详见山丹硕士学位论文《科尔沁右翼后旗历史若干问题研究》,2006年6月,第21-22页。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35、99页。
    2 哈斯博彦、贺喜格都荣主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名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王旺盛主编《扎赉特旗地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3 兴安区屯垦公署《兴安屯垦第一年工作概况》,1930年,第220页。
    4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21-22页。
    5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29页。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121-122页。
    2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18页。
    3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18页。
    4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18-19页。
    1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页。
    2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3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22-123页。
    4 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内蒙占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7页。
    6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第122-125页。
    1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25-126页。
    2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26页。
    1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29页。
    2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4月21日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3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调查时间:1948年4月21日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1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137页。
    2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26页。
    3 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内蒙占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4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30页。
    1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4月21日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2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26-127页。
    3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26-127页。
    4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6 哈萨巴塔尔《地主富农对于穷苦耪青的剥削情况》,《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月19日,第一版。
    7 哈萨巴塔尔《地主富农对于穷苦耪青的剥削情况》,《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月19日,第一版。
    8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调查时间:1948年4月21日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9 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内蒙占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1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2 哈萨巴塔尔《地主富农对于穷苦耪青的剥削情况》,《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月19日,第一版。
    3 哈萨巴塔尔《地主富农对于穷苦耪青的剥削情况》,《内蒙自治报》,1947年1月19日,第一版。
    4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5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6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7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8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31页。
    9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56-57页。
    1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31页。
    2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31页。
    3 《科尔沁右翼后旗产业概况》,《经济情报周刊》,1937年。
    1 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页。
    2 1929年4月奉天省改称为辽宁省,1931年11月又复改称为奉天省。
    3 [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满洲国史(分论)》,1990年,第968页。
    4 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755页。
    5 [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1990年,第449页。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第8页所述4月5日公布《兴安分省官制》及任命各分省省长一说有误。当天仅是制定官制,之前任命了分省省长。
    6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70页。
    7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68-969页。
    8 [日]铃木仁丽《伪满洲国的兴安省与菊竹实藏——谈<经蒙谈义>》,《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2期。
    9 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1 兴安南省公署编《兴安南省概览》(日文),1935年,第15页。
    2 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日文),满洲事情案内所刊,1943年,第50页。
    3 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第50页。
    4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73页。
    5 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日文),第50页。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68-969页。
    6 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日文),第47页。
    7 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名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1949年11月28日,撤销喜扎嘎尔旗建制,其管辖区域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1952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原喜扎嘎尔旗境内设阿尔山努图克,其隶属与管辖区域几经变化,1992年12月5日在该努图克(镇)基础上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直属兴安盟领导。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阿尔山市。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92、108页
    8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1013页。
    9 1937年日伪当局将突泉县复又更名为醴泉县。详见前引《突泉县志》,第16页。
    1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33-35页。博儒古德《扎赉特旗历史沿革》,《扎赉特文史》(第一辑),第14-15页。
    2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21页。
    3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第31-32页。
    4 兴安南省公署编《兴安南省概览》(日文),1935年,第35页。
    5 兴安南省公署编《兴安南省概览》(日文),第35页。
    6 喜扎嘎尔旗公署《喜扎嘎尔旗事情》(日文),1938年。摘自陈玉龙翻译稿,第7页。
    7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36页。
    8 贾希格杜荣主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5-56页。
    1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73页。
    2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9页。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8页。
    3 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兴安省的创设与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日文),《亚细亚经济》(第41卷,第7号),2000年7月,第12页。(以下简称《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
    4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973页。
    5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21-422页。
    1 土屋定国编《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30页。
    2 兴安局编《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7-8、32-33、51、86、90、106-107、151、206-207、209页。
    3 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第51页。《满洲史(分论)》,第975-976页。
    1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8-49页。
    2 前引《满洲国史(分论)》,第86-88页。
    1 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第51页;兴安局《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1942年12月,第149页。
    2 详见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文),第13页。
    3 详见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文),第13页。
    4 详见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文),第14页。
    5 详见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文),第14页。
    1 详见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文),第15-19页。
    2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423-424第页。《满洲史(分论)》,第977-978页。
    3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5页。
    4 《满洲国史(分论)》,下册,1990年,第978页。
    1 兴安南省公署《兴安南省概览》(日文),1935年,第52、55-57页。
    3 兴安局编《西科中旗西科前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第40-41、82-83、兴安局编《西科后2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61页。旗扎赉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25、66、104、168-170、217页。井手俊太郎《关
    4 兴安局编《西科中旗西科前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第4041十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9页。
    1 《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日文,第一辑),1842年。蒙古研究会《蒙古研究》(第4卷第5、6号合刊),“附录”,1942年,第112-113页。
    2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41页。
    3 《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5月4日;《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1948年5月1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1 广川佐保《蒙地奉上——“满洲国”的土地政策》(日文),汲古书院,2005年,第194-195页。
    2 广川佐保《蒙地奉上——“满洲国”的土地政策》(日文),汲古书院,2005年,第194-195页。兴安局《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1942年,第157-159页。
    3 《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日文,第一辑),1942年。蒙古研究会《蒙古研究》(第4卷第5、6号合刊),“附录”,1942年,第10页。兴安局《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1942年,第3页。
    4 前引《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日文,第一辑),第10-12页。兴安局《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第3-6页。
    1 广川佐保《蒙地奉上——“满洲国”的土地政策》,第196页。
    2 前引《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日文,第一辑),第13、15页。兴安局《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第7-8、11页。
    1 前引《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第3-4页。
    2 前引《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文),第10-15、101-105页。
    3 前引广川佐保《蒙地奉上——“满洲国”的土地政策》,第200页。
    4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曰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55、64页。
    1 森久男、房建昌《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兴安开拓团概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三期。乌廷玉、张云樵、张占斌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92-194页。
    2 前引森久男、房建昌《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兴安开拓团概述》。
    1 博儒古德《扎旗境内的“开拓团”》,《扎赉特文史》(第二辑),1990年,第20页。冯学忠主编《科右前旗近代史》,内蒙古新闻出版局,2000年,第69-75页。
    2 前引博儒古德《扎旗境内的“开拓团”》,《扎赉特文史》(第二辑),第20页。
    3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16、22页。
    4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17-18页。
    5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16页。
    1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21-22页。
    2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55页。
    3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6页。
    4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37页。
    5 前引《扎赉特旗事情》,第122页。
    6 前引《扎赉特旗事情》,第123页。
    7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4页。前引《扎赉特旗事情》,第128-129页。
    1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38页。
    2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37页。
    3 《丰屯调查》,1948年5月13-1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4 暴彦巴图《关于西科前旗与兴安盟党的工作一些情况的回忆》,孟特主编《盛会王爷庙》,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第177页。
    5 《丰屯调查》,1948年5月13-1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6 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西科前旗事情》(日文),第88-89页。
    1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128页。
    1 巴彦那木尔、卢伯航编纂《西科后旗志》,1941年,大连图书馆藏铅印本,第171页。
    2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第26页。
    1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编《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1965年,第26页。
    1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53页。
    2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30页。
    3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第26-27页。
    1 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第49页。
    2 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26页。
    1 兴安局《喇嘛庙产调查报告——统计篇》(日文),1937年。
    2 兴安局《喇嘛庙产调查报告——铳计篇》(日文),1937年。
    1 土屋定国《扎赉特旗事情》(日文),第111-112页。
    1 满洲国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第26页。
    2 前引《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第31页。
    1 町(町步),日本面积单位。1町(町步)=10反(段)-9917平方米。1町步≈中国东北1垧地(一天地)≈10亩。町步用于整数表达。详见满铁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第116页。
    2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第99-100页。
    3 满铁庶务部调查科《图什业图王旗事情》,第99-101页。
    4 徐一行《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1 徐一行《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2 徐一行《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1 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下),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36页。该书第555页写“1945年8月18日,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在王爷庙宣告成立”地点、时间均与第536页不符,据纳古单夫《博彦满都采访手稿》(1958年采访)记载:8月14日,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于扎赉特旗四村。
    2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58-259页。
    3 前引《蒙古史纲要》,第302页。前引《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下),第540页。
    4 《东蒙古人民自治法》(草案),1946年1月,扎赉特旗档案馆档案:2-1-1。
    5 内蒙古大学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研究所整理、编辑、油印《胡昭衡日记》(1945-1947年),1946年2月23日,1984年,油印本第28页。
    6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1985年,第1-2页。
    7 《中共中央关于蒙古工作的指示》,1945年12月25日。前引《内蒙古统战史档案史料选编》(第一集),300页。
    1 方知达《参加内蒙古东部地区革命工作的回忆》,《呼伦贝尔史料》(第三辑),1984年,第12页。内蒙古政协文史委编《梁一鸣回忆录》,2001年,第69-71页。前引刘忱责编《中共哲里木盟党史大事记》,第1-3页。
    2 黄克诚《我所知道有关西满分局的一些情况》,前引《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1985年,第201页。
    3 前引《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第1页。
    4 内蒙古档案馆编《东蒙古自治政府档案汇编(1946.1-1946.5)》(蒙古文),1985年,第134页。
    5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省政府暂行组织规程》,1946年,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行政区域》,1946年,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3。
    6 前引《内蒙古自治区党史大事记(1921-1965)》(讨论稿),第64页。
    7 北京市杂文学会编《胡昭衡纪念文集》,香港汉典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第342页。
    8 张庆之、陈贵民《在东蒙工作的日子里——访在内蒙古工作十八年的胡昭衡》,前引《胡昭衡纪念文集》,第341-342页。张策《关于东蒙古地区(兴安)的工作的经过与经验》(手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藏资料,袋号::0200010,抄录号00273。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260页。
    1 《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1946年4月3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51-52页。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油印本),第47-48页。前引《胡昭衡纪念文集》,第343页。
    3 图们吉日格拉主编《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中共兴安盟党史办编印,1995年。第67页。
    4 前引《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下,第592-593页。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油印本第65页。
    5 《兴安省政府施政纲领》,1946年5月27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4。
    6 前引《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下),第593页。《蒙汉团结共建民主,兴安省政府临时参议会成立》,1946年6月19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74页。
    7 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715页。
    1 刘春回忆,赵松、刘伟立整理《内蒙古东部工作情况》,《呼伦贝尔史料》(第三辑),呼伦贝尔盟党史办,1984年,第2页。张策、胡昭衡、方知达《从东蒙自治政府到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一些情况》,《兴安党史文集》(第一集),1993年,第6页。前引《内蒙古自治区党史大事记(1921-1965)》(讨论稿),第70页。
    2 《兴安省政府布告(第2号)》,1946年6月10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
    3 《云泽关于内蒙土地问题的意见致中央电》,1946年8月1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05-106页。
    4 《中央关于内蒙土地问题给云泽、分局中央局电》,1946年8月10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06页。
    1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36、52、55、69页。
    2 《内蒙古自治政府布告(第一号)》,1947年5月30日,前引《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第73页。
    3 《兴安省政府布告(第五号)》,1947年5月13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243页。
    4 《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1947年4月27日,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
    5 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6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1947-1987》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页。
    7 前引刘春回忆,赵松、刘伟立整理《内蒙古东部工作情况》,第2页。
    8 《关于成立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的通知》,1947年5月31日,兴安盟档案:75-1-10。
    1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1947-1987》,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页。
    2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关于成立兴安盟中心旗委之决定》,1947年7月28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0。
    3 前引《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第2页。
    4 《内蒙古自治政府布告(第四号)》,1947年12月1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0。
    5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6 金耀东主编《兴安盟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1页。
    7 《扎赉特旗努图克名称变更》,1946年4月13曰,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
    8 胡宝玉主编《扎赉特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页。
    9 贺希格杜荣主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6页。
    1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75-1-19。冯学忠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67页。
    2 前引冯学忠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志》,第67页。
    3 前引冯学忠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志》,第67页。
    4 《内蒙自治报》,汉文版: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第一、二版。
    5 李鸿范《回忆我在哲盟的工作历程》,1985年,中共哲里木盟委党史办公室编《革命回忆录》(第一集),1986年,第56页。
    6 前引《梁一鸣回忆录》,第72页。
    7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1月31日,油印本第7至9页。
    8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3月21日,油印本第42-43页。
    1 《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1946年4月3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51-52页。
    2 《兴安省特主席发表谈话——坚决抵抗保卫民族》,《西满日报》,1946年11月8日,第一版。
    3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4月14日,油印本第51页。
    4 前引张策《关于东蒙古地区(兴安)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5 张庆之、陈贵民《在东蒙工作的日子里——访在内蒙古工作十八年的胡昭衡》,前引《胡昭衡纪念文集》,343页。
    6 呼伦贝尔盟档案史志局编《巴图巴根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24-25页。布特格其著《风雨兼程五十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0页。额尔敦特古斯《科尔沁右翼后旗七年的回顾》,鄂满一、孙家珍主编《科尔沁烽火》,科尔沁右翼前旗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办公室,1991年,第59-60页。
    7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4月14日,油印本第51页。
    8 郭士魁《几起剿匪反霸斗争》,前引《乌兰浩特党史文汇》(第一集),第227228。
    9 董志霞《中国乌拉浩特党史大事记(1945.11-1949.9)》,前引《乌兰浩特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30-131。郭士魁《几起剿匪反霸斗争》,前引《乌兰浩特党史文汇》(第一集),第226。娜琳著《阿思根将军传》(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6-97页。
    1 第一种、“四月上旬或4月”说:(《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第11页。《八[巴]拉格歹努图克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3。);第二种、“5月9日”说:(《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09页);第三种、“6月”说(布特格其著《风雨兼程五十年》,第52页。齐凤元主编《情系大漠的暴彦巴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23页。暴彦巴图《关于科右前旗与兴安盟1945年至1950年期间党的工作部分概况的回忆》,鄂满一、孙家珍主编《科尔沁烽火》,第35页。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第四种、“1946年秋”说:(暴彦巴图著《大漠微踪》,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第38-39页。)以上各种说法中基本都忽略了下文中要介绍的特布信担任团长的第一次工作团。《八[巴]拉格歹努图克群众工作报告》把时间写早了一个月,即4月初旬。此时,“五四指示”也没颁布,兴安省工委还没有成立。更重要是“四·三”会议正在召开,其精神还能没有转达到地方,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还没有成立,不可能有兴安盟分会主任率团来地方开展工作。《胡昭衡日记》也正是这一点。因篇幅关系在此不展开论证。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油印本第5657页。
    3 旺丹《难忘的岁月》,李景兰主编《兴安革命史话》(第三集),1990年,208-210页。旺丹《我走过的路》,前引《内蒙古文史资料(41辑)》,第154-156页。《兴安革命史话》对原文进行了编辑,而《内蒙古文史资料》基本保持原貌,本次与旺丹《我走过的路》原稿核对后引用。
    4 前引旺丹《我走过的路》,第154-156页。
    1 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2 《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综述》,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编《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1993年,第4页。
    3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4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5 前引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6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7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6月3日,油印本第68页。
    8 暴彦巴图《关于科右前旗与兴安盟1945年至1950年期间党的工作部分概况的回忆》,前引《科尔沁烽火》,第35页。
    1 暴彦巴图《关于科右前旗与兴安盟1945年至1950年期间党的工作部分概况的回忆》,前引《科尔沁烽火》,第35页。
    2 《八[巴]拉格歹努图克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3。
    3 前引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4 前引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1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2 徐一行《这条草原道路是怎样开辟的》,布和、宝音主编《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中共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93年,第12页。
    3 这个工作组是否归特布信担任团长的那个工作总团不得而知,有待考证。
    4 雪瑛玛《回忆科右中旗的开辟工作》,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44-45页。
    5 《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徐一行回忆称6月22日,可能有误。
    6 徐一行《这条草原道路是怎样开辟的》,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3页。
    7 《内蒙古农村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8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1 前引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5月28日,油印本第65页。
    3 《兴安省政府布告(省政府迁移海拉尔之件)》,1946年6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
    4 方知达《参加内蒙古东部地区革命工作的回忆》,《呼伦贝尔史料》(第三辑),1984年,第20页。
    5 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1072页。按中共中央指示,1946年6月16日,东北局进行改组。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朱建华著《东北解放战争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1页。
    6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解放战争中的辽吉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第31至36页。
    1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油印本第80-88页。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油印本第93页。
    3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4 赵石《哲里木三年》,远方出版社,2002年,第132页。
    5 《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综述》,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4页。
    6 前引额尔敦特古斯《科尔沁右翼后旗七年的回顾》,前引《科尔沁烽火》,第59-60页。
    7 前引额尔敦特古斯《科尔沁右翼后旗七年的回顾》,前引《科尔沁烽火》,第60-61页。
    8 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9 前引布特格其著《风雨兼程五十年》,第57-58页。
    1 额尔敦特古斯《科尔沁右翼后旗七年的回顾》,前引《科尔沁烽火》,第62页。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2 前引布特格其著《风雨兼程五十年》,第74页。
    3 宝音《土地改革大事记》,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210页。
    4 前引徐一行《这条草原道路是怎样开辟的》,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5-16页。《“杀死他!”——记公审恶霸嘎日玛旺楚克》,原载1946年9月3日《胜利报》,转引自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234-236页。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运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947年11月,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84页。
    5 颂棣《代钦塔拉军政干部学校的建立与停办》,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80-83页。
    1 雪瑛玛《回忆科右中旗的开辟工作》,前引《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44-45页。
    2 前引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运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947年11月,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84-85页。
    3 义热格其宝音《喜扎嘎尔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4 《东蒙分会负责人语记者索伦事件真相——蒙奸武科甲等十余人落网》,《西满日报》,1946年11月11日,第一版。
    1 义热格其宝音《喜扎嘎尔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2 义热格其宝音《喜扎嘎尔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3 前引《兴安盟报告摘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4 从当时实际和特布信先生回忆看,当时仅仅进行宣传,没有减租减息和建立农会。后文要提到的小城子试点工作也证实之前不可能有较系统的减租减息工作,否则不必进行试点工作。
    5 王安、银山《中共扎赉特旗民主革命时期大事记(1946年5月-1949年9月)》,前引银山主编《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中共扎赉特旗史志局编印,1995年,第279-280页。
    6 哈萨巴塔尔《扎赉特旗群众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上、中、下),《内蒙自治报》,1947年1月,总64-66期。《地主及富农对于穷苦耪青的剥削实况》,《内蒙自治报》,1947年1月19、27日,版次不清。
    7 哈萨巴塔尔《在扎赉特旗群众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中)《内蒙自治报》总65期1947年1月,版 次不清。
    1 《兴安盟群众工作团长会议汇报总结》,1946年10月10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大事记》记载:“1946年9月中旬,王爷庙街乌恩、林森为工作团到铁西区和白彦陶海等地开展群众工作”,显然这是把乌恩当团长的1947年10月下旬的铁西区土改的错误引用。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辑),第110页。乌恩《铁西区土地改革工作》,前引《乌兰浩特党史文汇》
    (第一集),第174-179页。
    2 本文要讨论的“反蒋民族统一战线”仅仅是当时的习惯提法,不是指反蒋介石联盟,而是东北局(或其下属机构)团结内蒙古各阶层,共同对付国民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或方针)。
    3 吴信泉、方知达《新四军第三师在哲里木盟》,耿斌英《曙光照耀哲里木》,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38页。
    4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3月19日,油印本第38至42页。
    1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3月19日,油印本第38至42页。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3月19日,油印本第41页。
    3 《关于东蒙问题致东北局电(并报中央分局)》,1946年3月13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27页。原文无署名,根据内容判断似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文件。
    4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蒙工作方针的意见》,1946年4月17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42页。
    5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蒙工作方针的意见》,1946年4月17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43页。
    1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蒙工作方针的意见》,1946年4月17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43-1044页。
    2 《彭真关于热河工作讲话记录提要》,1947年5月31日,中国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热河解放区》(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第394-395页。
    1 前引《中共哲里木盟党史大事记》,1991年,第10-11页。
    2 阎奎平主编《烽火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吉五地委》,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15。
    3 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编印《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地区史大事记》(第一卷),2004年,156页。
    4 中共哲里木盟委党史征研办公室编《哲盟地委民族工作重要文件选编(1946-1948)》,1987年,第1页。
    5 前引赵石《哲里木三年》,第33页。
    1 前引《中共哲里木盟党史大事记》,第11页。
    2 前引《中共哲里木盟党史大事记》,11页。前引赵石《哲里木三年》,第27页。
    3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目前蒙古工作中纠正和防止左倾的指示》,1946年9月1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64页。
    4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目前蒙古工作中纠正和防止左倾的指示》,1946年9月1日,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064-1065页。
    5 前引《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1985年)上该《规定》题目为《中共西满分局关于东蒙工作的指示》,其出处注明辽宁档案馆,第74-79页。
    1 《中共辽吉省委关于蒙区工作的意见》(亦名《陶邓对蒙区工作的意见》),1946年9月15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2。
    2 《兴安省政府兴安军区联合训令》,1946年9月19日,兴安盟档案管档案:75-1-4。
    3 《兴安省政府兴安军区联合布告》,1946年10月1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4。
    1 前引《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下),第541、543页。前引《内蒙古自治区党史大事记(1921-1965)》(讨论稿),第63页。
    2 内蒙古公安厅公安史研究室编印《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公安史长篇》,1990年,第313页。
    3 前引《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公安史长篇》,第313页。
    1 达瓦敖斯尔《我的经历见闻》,(内蒙古文史资料第31辑),1988年,第176。
    2 蒙古学学院阅资料室藏,《纳文慕仁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4日,件号19405袋号::0200013。
    3 《西满日报》,1947年8月26日,第一版。蒙古学学院阅资料室藏《纳盟会政军联席会议决议案》,1947年11月,件号19916,袋号::0200003。
    4 《为通知省政府最近决定重要命令布告由》,1946年10月4曰,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5。
    5 《为通知省政府最近决定重要命令布告由》,1946年10月4日,《兴安省政府关于群众工作方法的指示》,1946年10月8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
    1 蒙古学学院阅资料室藏,《关于蒙古问题谈判纪要》,件号19922,袋号:0200006,1946年10月15。
    2 前引达瓦敖斯尔《我的经历见闻》,第177页。
    3 《内蒙古自卫军鄂师长发表谈话:拥护既定工作方针——继续深入群众运动,扩大青年团组织》,见《西满日报》,1946年12月1日,第一版。近期指1946年年末。
    4 前引朝格满都拉《减租清算运动中的博彦满都》,《蒙元文化研究》(总第二期),2011年。
    5 蒙古学学院阅资料室藏《纳盟会政军联席会议决议案》,1947年11月,件号19916,袋号:0200003。
    6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12月19-22日,油印本第131-132页。
    1 《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关于目前东蒙形势与工作的指示》,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44-150页。原文只写1946年,根据《内蒙古党史大事记》(1921-1965,讨论稿)确定会议是在1946年12月19至22日间召开。
    2 《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关于目前东蒙形势与工作的指示》,1946年,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44-150页。
    1 《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1947年4月27曰,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
    2 兴安盟盟长乌云达赉指责兴安省工委领导没有确切政策:“乌云达赉批评我们在群众工作的政策上有矛盾,一方面是一般的减租减息,一方面要达到耕者有其田。”胡昭衡等人也承认“我们思想上是有些混乱、左右摇摆的现象。他又讲减租政策规定的不具体。”详见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9月18日,油印本第100-101页。
    3 徐一行《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4 《西科中旗群众发动的述说》,1946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1 徐一行《群众运动的新道路(摘录)——胡林高乐努图克的互助运动》,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2 徐一行《群众运动的新道路(摘录)——胡林高乐努图克的互助运动》,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3 《兴安盟群众工作团长会议汇报总结》,1946年10月10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4 《西科中旗群众发动的述说》,1946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5 徐一行《群众运动的新道路(摘录)——胡林高乐努图克的互助运动》,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6 《西满日报》,1946年11月11日、11月27日,第一版。
    1 前引《内蒙自治报》(蒙文版)1947年2月14日社论《互助运动》;3月8日《互助运动后,西科中旗西太本穷人家孩子也有机会上学》;3月21日《互助后的(西科中旗)二龙屯》;6月6日《互助运动的实践范例》。
    2 前引《内蒙自治报》(蒙文版)1947年3月21曰《伊克明安旗群运开始,互助之下百姓生活日渐改善》;5月24日《达尔罕旗乌丹哈拉图德艾里人民积极展开互助运动》;7月18日《为了改善蒙民生活,扎鲁特旗积极开诊互助运动》、9月1日《科左中旗东部三个努图克开展互助运动》;7月18日《互助运动的积极分子——金巴》;10月11日《秋忙季节科右后旗掀起换工互助热潮》、《巴拉格歹努图克教育改艾力群众齐心协力实现互助》。
    3 《内蒙自治报》,汉文版:4月15日,蒙古文版:4月23曰,一、二版。
    4 嘎尔地《萨喜雅扎布献地六万亩——政府征租作为“萨喜兴学基金”》,《内蒙自治报》,1947年4月12日,版次不清。
    5 《东蒙总分会哈主任工作报告提纲》,《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一、二版。
    1 《哈丰阿在西科前旗工作团群众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提纲)》,1946年7月14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82-84页。
    2 《哈丰阿在西科前旗工作团群众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提纲)》,1946年7月14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82-84页。
    1 《中共西满分局关于蒙汉杂居地区土地问题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1946年9月29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兴安盟政府训令第84号——为令本盟管内各旗街施行二五减租之件由》,1946年10月17曰,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5。
    1 《兴安盟政府训令第84号——为令本盟管内各旗街施行二五减租之件由》,1946年10月17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5。
    2 《张策副主席在群众工作团会议上的讲话》,《群众报》,1946年10月10日,第一版。蒙古学学院资料室藏资料:袋号:0400050,顺序号:19282。
    3 《五地委对蒙古工作的指示》,1946年12月14日,原载《辽吉各地委群运文件汇集》,转引自前引《烽火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吉五地委》,第439-442页。
    1 《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关于目前东蒙形势与工作的指示》,1946年12月,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50-151页。
    1 《东蒙总分会哈主任工作报告提纲》,《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一、二版。
    2 所谓清算就是利用清算租息、清算额外剥削、清算无偿劳役、清算转嫁负担、清算霸占吞蚀、清算人权侮辱等种种方式,使地主土地在偿还积债、缴纳罚款、赔偿损失等合法名义下,转移到农民手里和折算或出卖到农民手里。详见孔永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史》,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7页。
    3 1947年2月1日至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各地群众会议。会议认为大部分地区土改不深不透,是“夹生问题”。指出目前群众工作的中心是集中力量解决“半生不熟”问题。详见前引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第1087-1088页。1947年春,东北局下达《关于解决“半生不熟”与准备春耕的指示》,要求集中力量“半生不熟”的问题,指示认为解决“半生不熟”的基本标志“主要是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从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中来打击地主恶霸的封建统治,达到基本群众真正翻身,确立基本群众的优势”。详见朱建华著《东北解放战争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3-104页,有关本次指示发出时间有2月20曰、4月20日两种说法,由于没有查到原文,没有注明准确时间。经过近半年的消灭“夹生”深入土改工作,东北解放区“煮夹生饭”运动于1947年春耕结束时基本上结束。兴安盟地区也不例外,尽管有些滞后,也同样开展“消灭夹生”,并延续了较长时间。
    4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1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2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3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 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4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5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6 《内蒙古农村之一角》,1948年7月22日,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3。
    7 《王爷庙街政府召开群众工作检讨会——宋同志著重指出:“这次的发动群众工作,并不是清算斗争,而是使老百姓自己办理自己的事情…》,《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2月1日,第一版。
    1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2 《东蒙总分会哈主任工作报告提纲》,《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一、二版。
    3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4 当时将砍倒大树(即斗倒大地主、打恶霸),挖地主埋藏在地下的金银财宝的这项运动称之为砍挖运动。前引张永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13页。1947年6月25日,东北局发出了《关于继续完成土地改革深入群众运动的指示》,《指示》分析了目前群众运动的现状和春耕总结后,提出了新问题:“由于东北土地状况及农作法的特点,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容易”、“如果仅分配其土地,对地主的封建经济基础并未给彻底的摧毁”。因此,必须“彻底摧毁封建势力的政治和经济的基础,使其在经济上、政治上完全孤立”。7月27日,东北局再次发出了《关于挖财宝的指示》,强调与土地问题结合,并提出若干注意事项。前引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29-333页、第357页。从7月开始到11月,东北解放区开展了近半年的砍挖运动。随着东北解放区砍挖运动的深入,兴安盟地区也开始了砍挖运动。
    5《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1 《内蒙古党委半年至八个月工作意见》,1947年7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9。意见还指出在实际工作发展过程中对这些计划将做补充修正。
    2 《内蒙古党委半年至八个月工作意见》,1947年7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9。
    3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4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1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W 1-1-1。
    2 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3 对于德力格尔公爷先组织地主联军,后投诚的问题有异议。1989年8月,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下发文件确认德力格尔和其跟随投降的83人为起义投诚者。前引邰哈斯《德力格尔起义投诚案的平反经过》,政协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办编《科尔沁有右翼中旗文史》(第三辑),2006年,第43至47页。
    4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5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1 义热格其宝音《喜扎嘎尔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2 全面清算分地的开始时间不能看政策提出的具体时间。由于中国共产党尚未公开,有关分地政策的提出也较混乱。除上文提到兴安盟盟长乌云达赉对兴安省工委的抗议以外,1946年4月10、11日,东蒙总分会主任哈丰阿在执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这一问题。即早在1946年8月的政策规定中就提出要分地,而实际上未执行。哈丰阿在该报告中就政策问题发表看法:“政策有没有毛病呢?毛病是有的。由于内蒙古群众工作缺乏基础、领导缺乏经验、政策上就有左右摇摆及混乱现象。而当时,由于周围地区清算工作及土地改革的影响,向左摆的时候比较多。如政策上一贯提出减租减息、却又在八月初干部大会上提出:“解决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牛、耕者有其枪的问题”。当时虽然指明这种解决是从没收蒙奸、汉奸、反动分子、匪首、窝主财产中来解决,但已使政策执行上有些混乱。”详见《东蒙总分会哈主任工作报告提纲》,《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一、二版。
    3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948年7月22日。
    4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特布信《我在扎旗一段时间的简要回忆》,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1-4页。特布信文章中尽管使用土改运动这一缩略习惯用语,但是特布信对本次试点工作的性质很清楚,文中写作“实现‘耕者有其田’”。
    5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6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948年7月22日。
    1 晓波《大同会是我步入革命征途的起点》,刘加绪主编《郭尔罗斯前旗大同会》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68页。
    2 晓波《大同会是我步入革命征途的起点》,前引《郭尔罗斯前旗大同会》,第68页。银山、王安主编《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组织史资料1946-1987》,1990年,第12-14页。前引《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第18-19页。
    晓波《扎赉特旗巴岱努图克两个月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晓波《扎赉特旗巴岱努图克两个月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晓波、厚和《扎旗巴岱努图克总结两月群运》,《内蒙自治报》,1947年11月12日,第一版。
    1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948年7月22日。
    2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1 前文已经交代扎赉特旗巴岱努图克所谓“土改试点”是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五四指示”精神,实行清算分地。对此有如下描述:“12月下旬,在中央颁布的《土地法大纲》指导下,巴岱努图克的土改试点工作结束。旗土改工作团及时总结了巴岱努图克土改工作。总结中指出,巴岱努图克的土改试点是内蒙地区土改斗争的第一家,也是一个好的典型。巴岱的土改经验曾在东蒙各地推广交流过。对全盟的土改运动有指导意义”。详见王安、银山《中共扎赉特旗民主革命时期大事记(1946.5-1949.9)》,《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85页。实际上1947年11月晓波所作《扎赉特旗巴岱努图克两个月工作报告》(内蒙古档案馆档案:75-1-7-7)即后来见报的晓波、厚和文章《扎旗巴岱努图克总结两月群运》(《内蒙自治报》,1947年11月12日,第一版)均没有提到“第一家”、“好的典型”和“指导意义”。扎赉特旗民运部另一负责人特布信在其回忆文章《我在扎旗一段时间的简要回忆》中对此也没有肯定评价,特布信在采访录音中点名批评了扎赉特旗南部地区(含巴岱)群众运动,称做法过左。
    2 朱建华著《东北解放战争史》、朱建华主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乌廷玉等人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等著作均采用“平分土地运动”这一名称。内蒙古东部区(含兴安盟)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历程基本上和东北一样,仅仅是时间上滞后一些。因此,采用“平分土地运动”来代替“土地改革运动”更确切。
    3 《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等编《中国十地改革史料选编》,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02-203页。
    4 《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前引《解放战争时期十地改革 文件选编(1945-1949)》,第84页。
    1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前引《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第205-208页。前引《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第85-88页。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2-2-2。
    2 《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5月4曰,前引《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第2页。孔永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史》,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1页。
    3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7年10月14日,油印本第97-98页。
    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东北日报》,1947年10月20曰,第一版。
    5 会议还提出并讨论了群众工作方法、整顿队伍、整党等任务。朱建华主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7页。
    6 1947年11月,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召开,分管群众工作的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刘春没有出席、发言,报纸上没有提到刘春,很有可能是他代表内蒙古去哈尔滨参加同期召开的北满省委 书记联席会议,并参加讨论。
    1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原文附在《内蒙古土地问题(草案)》后,原档案号10-2-31。原文没有日期,经考证该文就是1948年1月刘春草拟,并转呈东北局未获批准那份“草案”。
    2 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2页。
    3 前引《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第363-364页。
    4 该书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修订版下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474页。
    5 《中国共产党东北中央局告农民书》,《东北日报》,1947年12月6日,第一版。
    6 《扎旗群运扩及四个努图克,五十名农干参加群运》,《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9日,第二版。
    7 纳苏《对扎旗土改运动的回忆》,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0页。努图克达即区长,由当时工作队队长兼任。
    8 《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调查时间:1948年4月21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
    1 内蒙共产党王爷庙市委员会《市委关于群众运动的几个政策决定》,1947年10月26日,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1 乌恩《土改前后的乌兰浩特》,白德才、董志霞主编《<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内蒙古(乌兰浩特卷)》,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史志档案局编印,1997年,第440页。
    2 《南区五、六、七甲群众分别斗争恶霸》,《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9日,第四版。
    3 《乌兰浩特市三个月群众清算运动基本总结(1947.11-1948.2)》,1948年2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2。
    4 《乌兰浩特市三个月群众清算运动基本总结(1947.11-1948.2)》,1948年2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2。
    5 《乌兰浩特市三个月群众清算运动基本总结(1947.11-1948.2)》,1948年2月,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2。
    1 《关于退还清算斗争中侵犯一般工商业者利益之处理规定》,1948年,乌兰浩特市档案馆档案:1-1-2。
    2 董志霞《中共乌兰浩特市党史大事记(1945.11-1949.9)》,前引《乌兰浩特市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40页。
    3 《内蒙古党委、内蒙古自治政府关于切实保护与发展工商业的决定》,1948年3月3日,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108-110页。
    4 布和、宝音《中国共产党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大事记(1946.4-1949.9)》,前引《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347页。
    5 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6 《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群运经验》,《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9日,第一版。
    7 《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群运经验》,《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9日, 第一版。
    1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1-1-3。《内蒙古统战史档案史料选编》收录该文时目录写成《乌兰夫在兴安盟群工会议上的讲话》,日期也误写为1948年。
    2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1-1-3。
    3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1-1-3。
    4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1-1-3。
    1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1-1-3。
    2 《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群运经验》,《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9日,第一版。
    3 《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群运经验》,《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月1日,第一版。
    1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2 《兴安盟土地改革大事记》,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12页。
    3 如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平分土地运动展开的较早。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期间旗委组织部长茂敖海参加并作了总结报告。而徐一行书记领导下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于1948年11月“9日接到,东北日报陈云同志报告”;“11月初旬展开了轰轰烈的以贫雇牧奴为主的群众运动”。详见西中旗委《西科中旗关于群众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指示科尔沁右翼中旗》,1947年11月19,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2-1-6。中旗比中心旗委统一部署早了几天可能是因为该旗与辽西省的传统关系和周边汉区土改有关系。扎赉特旗和王爷庙街则迟至11月底才摆脱“五四指示”的清算分地模式,进入全面平分土地运动中。
    4 刘春《内蒙古工作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1986年,159页。刘春《民主革命时期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中记载他俩此次哈尔滨之行是1947年12月初。
    5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原文附在《内蒙古土地问题(草案)》后。《乌兰夫年谱》没有记载他俩此次哈尔滨之行。当时,《内蒙自治报》报道乌兰夫每天亲临兴安盟群工会议,说明这期间他不可能去哈尔滨出席同期召开的省委书记联席会议。详见前引《兴安盟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群运经验》。刘春《内蒙古工作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1986年,159页。
    1 《对消灭封建中群众斗争的几点意见》,1947年12月21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2 西中旗委《西科中旗关于群众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指示科尔沁右翼中旗》,1947年11月19,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2-1-6。
    3 所谓“大扫荡”,又称为“扫堂子”。是指因村为单位或数村联合将地主、富农赶出他们的住所,把他们的财务都拿出来分掉。详见杜润生主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209页。
    4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扎赉特旗乌珠尔努图克腰五九嘎查调查》,调查时间:1948年4月21日至5月4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5博彦额穆和《额尔格图努图克群众工作总结报告》,1948年4月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21。跳旧圈子是指片面强调贫雇农坐江山思想,撇弃政策约束和干部管理。
    6 西科中旗旗委《西科中旗土改结束事项》,1948年3月2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2-1-6。
    1 《兴安盟中心旗委对于农村阶级划分标准与具体划分规定》,1947年,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2 《兴安盟中心旗委对划分阶级的补充意见》,年月不详,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3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4 《科右前旗各努图克嘎查屯土改情况统计表》,1948年4月,内蒙古档案馆档案:30-1-7。《扎赉特旗各努图克打击面调查表》,1948年6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21。
    5 《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村经济体制卷》,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第475页。
    6 银山《扎赉特旗土地改革运动综述》,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05页。
    1 西科中旗委《西科中旗关于群众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指示》,1947年11月19日;西科中旗委《西科中旗丈量土地方法的通知》,1947年11月20日;西科中旗委《西科中旗关于平分土地与合理分配果实的通知》,1947年12月3日。以上三个文件均藏于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号:2-1-6。
    2 1948年1月下旬,该旗试点西太本的平分土地进展也不大。见《西中旗西太本屯解散农会依靠贫雇农审查干部——划清阶级、树立贫雇农优势,进行平分土地》,《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月20日,第一版。
    3 《兴安盟中心旗委第六次会议》,1948年1月5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30-1-2。
    4 《西前旗巴拉各岱[格歹]努图克查阶级整顿组织——计划旧历年前完成平分土地》(1月7日);《西后旗额尔格图爱里进入平分土地阶段》(2月25)、《[西后旗额尔格图爱里]自己要大家评人人分得可心地》(3月14日)、《西前旗哈拉海努图克展开平分土地运动》(3月14日)西前旗中兴屯完成平分土地(3月16日)西前旗宫其格等屯贫雇讨论分地、分牛、分浮(3月19日)等等。
    5宋振鼎《贯彻贫雇农路线,平分土地》,《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3月4、、5日,第一版。
    6 1948年11月初,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旗政府在义和道卜屯进行评地试点,随之推广试点经验,全旗普遍开展了评地工作。见布和、宝音《中国共产党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大事记(1946.4-1949.9)》,前引《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340页。科尔沁右翼前旗迟至12月才开始评地试点。见金波《西科前旗巴努义兴屯嘎查评地试点经过》,《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2月1日,版次待查。
    1 《西科中旗土改结束事项》,1948年3月15日,科尔沁右翼中旗:2-1-6。
    2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1948年清明不是3月5日,而是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日。4月5日平分土地结束,也符合上述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描述。当时,全盟个别地方还未分完土地,按党委要求停止分地。
    3 《兴安盟各旗果实分配表》,1948年5月25日,详见内蒙古档案馆档案:30-1-10-1。而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中有些矛盾,果实分配土地比耕地还多,:“耕地总数为279205.75垧,果实分配的土地337420.07垧,其中7万余垧来的是中农及贫农原地未动”。两者279205后头小数字也有些差异。
    4 《内蒙党委关于兴纳两盟土改情况的报告》,1948年4月23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4。
    5 乌廷玉、张云樵、张占斌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73页。
    6 任弼时《土地改革中几个问题》,1948年1月12日,见《东北日报》,1948年3月28日,第一版。另见前引《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第103至126页。
    1 乌廷玉、张云樵、张占斌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73页。
    2 《刘少奇关于东北土地改革中打击面太宽的报告》,1948年2月7日,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第159页。
    3 《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纠正土地改革打击面过大给东北局的指示》,1948年2月9日,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第158页。
    4 《东北局关于缩小打击面问题的报告》,1948年2月11日,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第158页。
    5 《高潮与领导》,见《东北日报》,1948年2月15日,第一版。
    6 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1114页。
    7 《关于平分土地运动的基本总结》,1948年3月28日,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84-403页。
    8 《关于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的决定》,《东北日报》,1948年5月31日,第一版。
    1 《关于平分土地运动的基本总结》,1948年3月28日,前引《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第403页。
    2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资料室藏《刘春同志来信》,1948年3月,顺序号:19578,袋号:0400022。
    3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资料室藏《关于印发刘春同志来信的通知》,1948年3月,顺序号:19578,袋号:0400022。
    4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1 《内蒙党委关于兴纳两盟土改情况的报告》,1948年4月23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各旗于三月份关于重划阶级缩小打击面一典型统计资料》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
    3 博彦额穆和《额尔格图努图克群众工作总结报告》,1948年4月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21。
    4 前引《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第20页。
    5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25页。
    6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中心旗委九月上旬至10月份的工作报告》,1948年10月20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7 《兴安盟召开干部会议布置今冬明春工作——对征粮、划阶级、纠偏、总结生产经验等工作规,定详细步骤与具体方针》,《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0月3日,第一版。
    1 《兴安盟工委给[内蒙]党委的信》,1948年12月20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藏资料:袋号:0200005,文件号:19554。
    2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兴安盟干部会议总结》,1948年12月(9.19),内蒙古档案11-2-5、兴安盟档案75-1-13。
    3 《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综述》,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13页。
    4 《贯彻党的团结中农政策西科中旗完成纠偏工作》,《内蒙古日报》,1949年5月13日。转引自《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208-209页。
    5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兴安盟干部会议总结》,1948年12月(9.19),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5、兴安盟档案75-1-13。
    6 《兴安盟工委给[内蒙]党委的信》,1948年12月20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藏资料:袋号:0200005,文件号:19554。
    1 《关于颁发土地执照由》,1949年2月13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4。
    2 董志霞《中共乌兰浩特市党史大事记(1945.11-1949.1)》,前引《乌兰浩特市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46页。
    3 关于兴安盟土地改革的结束标志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平分土地结束以后,土地改革结束;有的认为纠偏结束后土改结束。本人以为评地发照才是真正的结束。当时的工作会议总结也认为“发地照”“是土改的最后完成”。详见《兴安盟干部会议总结》,1948年12月,兴安盟档案管档案:75-1-13。
    4 云泽《一九四八年我们的任务》,《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月1日,第二版。
    5 刘春《内蒙古工作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1986 年,第159页。
    1 李树林《第一任人民政府旗长——记杰尔格勒在科右前旗》,前引《科尔沁烽火》,第85、86页。
    2 汪洋、陈贤《满族屯叛乱始末》,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编《兴安革命史话》,(第三集),1990年,第355-370页。张玉昆《科右前旗的剿匪翻把斗争》,前引《科尔沁烽火》,第230页。李树林《第一任人民政府旗长——记杰尔格勒在科右前旗》,前引《科尔沁烽火》,第82-89页。
    3 暴彦巴图《为什么乌兰毛都牧区没有实行平分牲畜——回忆杰尔格勒旗长一段话》,前引《兴安党史文史》(第二集),第152-153页。
    4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5、125页。
    5 《乌兰毛都努图克群众团体调查表》,1947年1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5。《乌兰毛都关于1947年阶级关系调查表》,1947年10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8。《前旗各努图克嘎查屯土改情况统计表——乌兰毛道[都]努图克都沁套海嘎查胡哈达屯统计》,1948年4月9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30-1-7-1。
    6 纳苏《对扎旗土改运动的回忆》,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0页。
    1 涂波《扎赉特旗半农半牧区民主改革回忆》,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2页。文中“三不两利”应该是回忆失误,或编者主观所加。当时没有这一名称。类似例子在兴安盟各级党史资料中非常多,在此不赘述。
    2 内蒙古党委调查研究室《丰屯调查》,调查时间:1948年5月13-16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4。
    3 涂波《扎赉特旗半农半牧区民主改革回忆》,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23-24页。
    4 《扎赉特旗胡尔勒地区民主改革情况访谈录(4篇)》,前引《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第33-37页。
    1 《西科中旗旗委关于土改有关政策问题的指示》,1948年3月8日,前引《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第191-193页。
    2 刘春《内蒙工作的回忆》,《内蒙古文史资料——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第50辑),1997年,第92页。刘春《内蒙工作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 1986年,第159页。刘春《民主革命时期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34-135页。
    1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刘春回忆中用了《内蒙古土地问题》(草案),档案中原文题目是《内蒙土地问题》(草案),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当时,汉语中把“内蒙古”简化记作“内蒙”的错误写法较多。
    3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2-113页。
    4 刘春《民主革命时期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43页。
    5 高岗《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33-134页。
    6 刘春《内蒙工作的回忆》,《内蒙古文史资料——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第50辑),第95页。
    7 《高岗同志关于蒙古工作向中央的报告》,1948年。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 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册),1963年,第260-261页。
    1 刘春《内蒙工作的回忆》,《内蒙古文史资料——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第50辑),第95-96页。
    2 《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1月23日,第一版。
    3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1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2 详见《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前引《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第115页。
    3 详见《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前引《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第112-113页。
    4 详见《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前引《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第115-116页。《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册),1963年,第245-247页。
    5 刘春《内蒙古工作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1986年,第159-160页。
    1 刘春《民主革命时期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2集),第138页。
    2 哲里木盟情况详见李鸿范、徐鹤京、丁修署名、刘忱执笔《哲里木盟农村牧区的民主改革运动》,耿斌英主编《曙光照耀哲里木》,1988年,第139-142页。署名者均是当年群众运动的领导、兼亲历者,有个“补充办法”理应提到的,即便遗忘,作为哲盟党史主笔的刘忱也应该在该综述中补进去。昭乌达盟情况详见高岳宇、巴图《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赤峰地区土(牧)改运动》,高岳宇主编《大风暴》(赤峰地区土地改革专辑),中共赤峰市委党史办内部编印,1993年,第18-24页。该综述同样没有提到“补充办法”。
    3 《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令》(草案),1947年10月10日、《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令》1947年10月10日,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19-20、第21-27页。
    1 《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草案),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综述》和《兴安盟土地改革运动大事记1946-1949》,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第5-11、第112-114页。
    3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5页。
    1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原文没有具体月份,根据内容判断应该是5月份),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2 西中旗委《西科中旗关于群众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指示科尔沁右翼中旗》,1947年11月19,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2-1-6。
    3 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13-14页。
    4 《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转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第160-164页。
    1 前引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第5卷下册),第643页。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著《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9-350页。这两本书中描述《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所载相关政策要点的形成时间符合事实。
    2 该书编写组《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3-445页。
    3 高岗《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33-134页。
    4 《高岗同志关于蒙古工作向中央的报告》,1948年。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册),1963年,第260-261页。
    5 郝维民主编《内蒙古近代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52页。
    1 庆格勒图《内蒙古东部区的土地改革》,《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2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2-113页。
    3 刘春《民主革命时期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前引《兴安党史文集》(第2集),第143页。
    4 布仁通拉嘎《昭乌达盟土地改革研究》,“第二章”,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郝维民主编《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74页。
    5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1948年7月30日,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册),1963年,第246-247页。《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收录该《总结报告提纲》时遗漏了“今后农业区的政策”第四条,即有关中农的规定一条。
    1 刘歌编著《五一大会与我的父亲刘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筹备办公室,2007年8月,第94、136-138页。
    2 《内蒙土地问题》(草案),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3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原文中“追认”一词含义不清。
    1 《兴安盟打击面调查表》,1948年5月28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3。本次调查数据采自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哈达努图克、喜扎嘎尔旗乌敦努图克、扎赉特旗、西科后旗,三旗二个努图克平均打击面为18.42%,三旗平均打击面为18.26%。
    1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前引《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第423页。
    2 胡昭衡曾向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提意见:“要他们讨论优属问题”“要求政府颁布优恤条例”。尽管“他们答应具体研究一下”,但会议上云主席讲话中没有提到拥军优属问题。详见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7年11月7日,油印本第104页。刘春在回忆中声称东北局对内蒙古支援东北解放战争问题上表态量力而行,没有下达指标性任务。
    3《布特格其同志在第四期训练班上四月来群运总结》1947年11月,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
    4 《西科中旗关于地主家庭分给农民同样土地与财产的通知》,1947年12月7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2-1-6。《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前引《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第423页。《中国土地法大纲》原文第十条丁项是:“地主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1 西科中旗旗委《关于转达学习<高潮与领导>、<关于划阶级本例与说明>两篇文章的指示》,1948年2月23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馆档案:2-1-6。
    2 西科中旗旗委《关于转达学习<高潮与领导>、<关于划阶级本例与说明>两篇文章的指示》,1948年2月23日,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馆档案:2-1-6-3。
    3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2月25日,油印本第29-30页。
    4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2月25日,油印本第29-30页。
    1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2月25日,油印本第29-30页。
    2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2月25日,油印本第29-30页。
    3 因为不是本文重点,在此不作深入议论,亦未加注释。
    4 《东蒙总分会哈主任工作报告提纲》,《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4月15日,第一版;蒙古文版:4月23日,一、二版。
    5 《哈丰阿给吉格木德的复函》,1946年7月19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78至80页。1946年底,吉格木德(包士彦)被兴安盟政府任命为郭尔罗斯后旗旗长。他在郭尔罗斯后旗推行土地改革的主张是:(1)在郭后旗搞土地改革,蒙古族大地主的土地、财产,一律分给蒙古族贫苦农牧民,不得汉人插手;(2)要把郭后旗的蒙古人动员起来,有组织的向内蒙古大迁徙。详见尼木《肇源历史上制止民族分裂的一场斗争》,政协肇源县文史办《肇源文史资料》(第八辑),2003年,第22-24页。
    1 《哈丰阿在西科前旗工作团群众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提纲),1946年7月14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83-84页。
    2 乌兰夫的有些报告初稿是刘春草拟的,还有一些是引用自宋振鼎的总结报告。也有一部分是乌兰夫自己讲的,如1947年11月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 《云泽关于内蒙土地问题的意见致中央电》,1946年8月1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05-106页。这份电文由刘春草拟,主要是回应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阐述内蒙古态度和措施。
    4 《中央关于蒙古土地问题给云泽、分局、中央局电》,1946年8月1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06页。
    5 西满分局《关于东蒙工作的指示》,1946年9月13日,前引《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第129页。
    1 《蒙汉杂居地区土地问题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1946年9月29日,文载《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摘自:辽宁省档案馆档案: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兴安盟群众工作团长会议》,1947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科右中旗档案1-1-3。
    3 前引《胡昭衡日记(1945-1947)》,1946年12月19-22日,油印本第131-132页。
    4 《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1947年4月27日,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112页。
    5《内蒙古党委半年至八个月工作意见》,1947年7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9。
    1 布特格其《西科后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 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56-1-1。
    2 宋振鼎《西科前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乌兰浩特市档案:1-1-1-1。
    3 晓波《扎赉特旗巴岱努图克两个月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4 内蒙古共产党王爷庙市委会《市委关于群众运动的几个政策决定》,1947年10月26日,科右前旗档案局档案:56-1-2、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1-1-1。
    5茂敖海《西科中旗群众工作报告》,1947年11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1 宋振鼎《关于兴安盟工作报告》,1948年7月22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
    2 《云主席在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11月15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科右中旗中旗档案局档案:1-1-3。
    3 突泉县政府《关于户地问题由》,1947年11月21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2。《关于户地处理由》,1947年11月23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2。
    4 《东北解放区实行土地法大纲补充办法》,1947年12月1日,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2-2-2。
    1 《内蒙土地问题(草案)》,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令》,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转引自《兴安党史文集》,第二集,1993年,第21-27页,该文集标注日期1947年10月10日,不准确。
    3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土改)》,1948年7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12-113页。
    4 《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1947年4月27日,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2-1-1。前引《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第1112页。
    5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6 《兴安盟干部会议总结》,1948年12月,兴安盟档案管档案:75-1-13。
    7 《布特格其同志在第四期训练班上四月来群运总结》,1947年11月,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21。
    8 1948年12月1日至15日兴安盟召开了四个旗委书记组织部长级直属前旗各区委书记组织委员的干部会议。会上就评地发照提出“已开新荒与熟地一样发照”要求。《兴安盟工委给[内蒙]党委的信》,1948年12月20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藏资料:袋号:0200005,文件号:19554。
    1 《内蒙土地问题(草案)》,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2 《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第132-134页。
    3 《高岗同志关于蒙古工作向中央的报告》,1948年。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册),1963年,第260页。
    4 《中共西满分局关于蒙汉杂居地区土地问题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1946年9月29日,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5 《兴安盟群众工作团长会议》,1946年10月,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1-18。
    6 《兴安盟中心旗委对群众运动中关于喇嘛问题的意见》,1947年12月10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7 《兴安盟中心旗委对群众运动中关于喇嘛问题的意见》,1947年12月10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1 《兴安盟中心旗委对群众运动中关于喇嘛问题的意见》,1947年12月10曰,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7。
    2 《群众运动与土地改革问题》,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18。
    3 《宋振鼎同志报告兴安盟工作》,1948年7月22,内蒙古档案档案:11-2-2。
    1 [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满洲国史(分论)》,下册,1990年,第978页。
    2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75-1-19。
    3 《乌兰浩特市户数、人口、民族等资料》,1948年6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1 《兴安盟报告摘要》,1948年,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1-2-8。
    2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3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1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2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3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4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5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6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7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1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2 《兴安盟各旗不同地区情况》,1948年6月26日,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9。
    3 《乌兰浩特市工商业统计表》,1947年10月,兴安盟档案馆档案:75-1-12。
    1 土地面积、人口计算原则:累计兴安盟、白城市全部,泰来县大部(减去嫩江东岸汤池、大兴二镇)和龙江县景星镇数据,最后减去兴安盟阿尔山市岭北部分(原属呼伦贝尔、布特哈地区)。为粗略计算数据,仅作参考。
    1 署黑龙江将军萨保的奏折道出其真正目的:“嗣因江省办理善后一切事宜,因需饷迫切,曾经奏请试办垦务,钦奉谕旨允准。”萨保《为招放扎赉特蒙古荒地各局起员弁开支薪水等银,恳恩饬部立案以资办公而免赔累奏折》,《谕折汇存》,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1.内蒙古档案馆档案。(1)、内蒙古党委档案,全宗号11。(2)、内蒙古东部区党委档案,全宗号30。
    2.兴安盟档案馆档案:兴安盟革命历史档案汇集,全宗号75。
    3.乌兰浩特市档案局档案。
    4.科尔沁右翼前旗档案局档案,全宗号56。
    5.科尔沁右翼中旗档案局档案。
    6.扎赉特旗档案局档案。
    1.《东蒙新报》:(个别转载文章)。
    2.《群众报》:(个别转载文章)。
    3.《内蒙自治报》:(蒙古文版:1947年1-7、9-12月)。
    4.《内蒙自治报》:(汉文版:1947年1-12月)。
    5.《西满日报》:(1946年11月、1947年1-8月、1947年12月)。
    6.《东北日报》:(1946年、1947年、1948年)。
    7.《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8年1-3、6-12月)。
    8.《内蒙古日报》:(蒙文版:1948年4、6-8、10-12月)。
    9.《内蒙古日报》:(汉文版:1949.1-7、9、11-12月)。
    1.[清]会典馆编,赵云田点校,《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2.包文汉、奇·朝克图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穆撰,阎汝弼复校《蒙古游牧记》,早稻田大学藏同治六年祁氏刊本。
    4.张穆撰,张正明、宋举成点校《蒙古游牧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5.《谕折汇存》(光绪十七年至三十三年),撷华书局铅印本,出版年月不详。
    6.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东北卷《光绪朝黑龙江将军奏稿》(上、下),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
    7.李兴隆、马秀娟主编《程德全守江奏稿》(外十九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8.李澍田主编《长白丛书》(第四集),张文喜等整理《蒙荒案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9.徐世昌等《东三省政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10.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四辑),朱启钤编《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文海出版社,1969年。
    12.孙葆瑨修纂《奉天洮南府乡土志》,1907抄本。
    13.张晋修纂《靖安县乡土志》,1908年抄本。
    14.张星榆修纂《安广县乡土志》,1911年抄本。
    15.于英蕤修纂《大赉县志》,1913年抄本。
    16.佚名修纂《突泉县乡土志》,民国年间抄本。
    17.蒋国铨修纂《奉天省洮安县志书》,民国年间抄本。
    18.内蒙古图书馆编《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远方出版社,2007年。
    19.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编纂《满洲旧惯调查报告》(蒙地篇,日文),大同印书馆,1914年。1936年再次印刷本。
    20.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地方志研究所编印《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上册),1985年。
    21.柏原孝久、滨田纯一编《蒙古地志》(日文),东京富山房,1919年。
    22.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课编《满蒙大势》(日文,第2卷),大连小林义七支店,1919年。
    23.陈占甲修,潘鸿威纂《镇东县志》,1927年,内蒙古图书馆藏本。
    24.兴安屯垦公署《兴安屯垦区第一年工作报告》1930年。
    25.蒙藏委员会编《蒙古会议汇编》,1930年。
    26.佚名编《景星县一般状况》,1935年铅印本。
    27.大赉县公署总务科《大赉县一般状况》,1936年。
    28.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科编《图什业图王旗事情》(日文),1928年。
    29.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科编《兴安屯垦区事情》(日文),1929年。
    30.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辑第五册:满铁经济调查会《景星ク主トセル扎赉特王府、苏鄂公府、阿拉各图地方农业调查报告》(日文),1934年。第一辑第七册:满铁经济调查第二部《泰来县、扎赉特王府、兴安岭麓、龙江县农业调查报告书》(日文),1934年。
    31.满洲国地方事情编纂会《黑龙江省泰来县事情》(日文),1934年。
    32.兴安南省公署编《兴安南省概览》(日文),1935年。
    33.土地局编《满洲二に於クル土地制度/概要》(日文)满日印刷所新京支所,1935年。
    34.满洲国地方事情大系刊行会《龙江省安广县事情》(日文),1936年。
    35.土屋定国编著《扎赉特旗事情》(日文),1937年。
    36.《科尔沁右翼后旗产业概况》(日文),《经济情报旬刊》411号,1937年。
    37.兴安局编《喇嘛庙产调查报告》(日文),1937年。
    38.南支南洋研究:《内蒙古中心王爷庙》(日文),1938年。
    39.满洲国协和会地籍管理分会编、加藤铁矢监修《土地用语辞典》(日文),东京 岩松书店,1938年。
    40.兴安南省西科前旗公署内务科编《西科前旗事情》(日文),1939年。
    41.兴安局编《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39年。
    42.兴安局调查科编《开放蒙地资料》(第四辑),《西科中旗西科前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书》(曰文),1939年。
    43.兴安局调查科编《开放蒙地资料》(第五辑),《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日文),1939年。
    44.兴安局编《兴安南省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赉特旗实态调查统计篇》,(日文),1939年。
    45.兴安南省民政厅文教科编《兴安南省地方情形》(日文),1939年。
    46.兴安局调查科编《兴安南省各旗地目别土地面积统计图表》(日文),1939年。
    47.安念一郎著《蒙地用语集解》(日文),兴安局编印,1941年。
    48.《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日文,第一辑),1942年。蒙古研究会《蒙古研究》(第4卷第5、6号合刊),“附录”,1942年。
    50.泰来县公署《泰来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日文),1942年。
    51.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日文),满洲事情案内所刊,1943年。
    52.巴彦那木尔修,卢伯航纂《西科后旗志》,1938年,内蒙古图书馆手抄本。白音那木尔修,卢伯航纂《西科后旗志》,1941年,大连图书馆藏新京印刷所铅印本。
    53.内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组内部编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原札萨克图旗清末土地放垦及其演变情况调查报告》,1965年。
    1.内蒙古大学内蒙古人民革命斗争研究室编印《内蒙古革命史资料选编》(第1-10辑),1958年。
    2.中国内蒙古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编印《中共内蒙古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下册),1963年。
    3.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4.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内部编印《内蒙古东部解放区工商税收史料选编》,1984年。
    6.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西满分局资料汇编》1985年。
    7.中共哲里木盟委党史征研办公室内部编印《哲盟地委民族工作重要文件选编 (1946-1948)》,1987年。
    8.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民族团结革命史料选编》,1983年。
    9.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统战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统战史档案史料选编》(第一集),1987年。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5至1949间,第15、16、17、18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
    11.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委员会编印《内蒙古畜牧业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第一卷·综合、第二卷·综合上下册、第九卷·社论与评论、第十卷·文稿),1987年。
    13.《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等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
    14.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
    15.内蒙古公安厅公安史研究室编印《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公安史长篇》,1990年。
    16.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17.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18.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内部编印《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民主改革专题资料集》(讨论稿),1992年。
    19.刘春著《刘春民族问题文集》,民族出版社,1996年。
    20.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档案史料选编》远方出版社,1997年。
    21.乌兰夫著《乌兰夫文选》(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
    22.刘春著《刘春民族问题文集续集》,民族出版社,2000年。
    1.苏雷《回忆在巴林左旗开辟工作的峥嵘岁月(1946-1949)》(铅印稿),年月不详。
    2.内蒙古大学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研究所整理,内部编印《胡昭衡日记》(1945-1947年)、(1948-1949年),油印本两册,1984年。
    3.郝玉峰著《乌兰夫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4.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回忆录》,中国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5.达瓦敖斯尔手稿《我的经历见闻补遗》,1989年。
    6.暴彦巴图《沙族赞》,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部出版,1989年。
    7.达瓦敖斯尔手稿《寿明阿公爷一生》,1995年。
    8.布特格其著《风雨兼程五十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9.齐凤元主编《情系大漠的暴彦巴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内蒙古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印《梁一鸣回忆录》,2001年。
    11.木伦未刊稿《我这大半辈子》,2001年。
    12.赵石著《哲里木三年》,远方出版社,2002年。
    13.茂敖海著《梦幻人生——回忆录》,天马出版社,2003年。
    14.原扎赉特旗民运部副部长特布信采访(包国庆录音,年月不详)。
    15.暴彦巴图著《大漠微踪》,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
    16.寿明阿侄女达给玛采访2006年。
    17.刘歌编著《五一大会与我的父亲刘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筹备办公室编印,2007年。
    19.科右后旗扎萨克镇国公、伪满旗长巴彦那木尔之子阿敏布和采访、录音,2008年。
    20.原科右中旗敖力伯努图克达,努图克土改领导者桑岱采访录,2008年。
    21.孟宪平、特木勒编著《实现伟大誓言的一生——杰尔格勒传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
    22.原科尔沁右翼中旗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乌日图采访、录音,2009年。
    23.布特格其著《在路上》,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年。
    24.原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副主任武力吉巴雅尔采访,2010年。
    25.原科右后旗群众工作团成员、兴安盟中心旗委秘书拉西尼玛采访,2010年。
    1.白城地区史志工作委员会内部编印《中共辽吉省委大事记(1946.6-1948.7)》(征求意见稿),年月不详。
    2.北京农业大学等编《经济大辞典》(农业经济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农业出版社,1983年。
    3.内蒙古公安厅公安史研究室内部编印《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公安工作大事记述》(征求意见稿),1986年。
    4.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调研室、内蒙古档案馆编印《光辉的四十年(1947-1987)》,1987年。
    5.李鸿文、张本政主编《东北大史记(1840-1949)》(上、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6.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1947-1987)》,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
    7.王树盛、郝玉峰主编《乌兰夫年谱》上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8.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内蒙古党史大事记(1921-1965)》(讨论稿),1991年。
    9.中共哲里木盟委党史办公室编《中共哲里木盟党史大事记》,1991年。
    10.图们吉日格拉主编《中国共产党兴安盟党史大事记1945-1992》,中共兴安盟党史办编印,1995年。
    11.李宝柱主编《中国共产党突泉县党史大事记(1945-2000)》,中共突泉县委党史办编印,2003年。
    12.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地区史一一大事记(1919.5-1949.9)》(第一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1.科尔沁右翼中旗党史办编《科右中旗党史资料》,1985年第2期。
    2.该书编写组《烽火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吉五地委》,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
    3.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中的辽吉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
    4.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印《洮南根据地》,1990年。
    5.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办编《我的经历见闻》(内蒙古文史资料第31辑),1988年。
    6.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文史办编《解放战争中的内蒙古骑兵》(内蒙古文史资料第49辑),1997年。
    7.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办编《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后》(内蒙古文史资料第50辑),1997年。
    8.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
    9.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办编《“三不两利”与“稳长宽”文献与史料》(内蒙古文史资料第56辑),2005年。
    10.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办编《“三不两利”与“稳长宽”回忆与思考》(内蒙古文史资料第59辑),2006年。
    11.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
    12.何畏主编《中共突泉县党史资料汇编(1945-1949)》,中共突泉县委党史办编印,1991年。
    13.鄂满一、孙家珍主编《科尔沁烽火》科右前旗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办公室编印,1991年。
    14.布和、宝音主编《科右中旗党史文汇》(第一集),中共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93年。
    15.张素香主编《乌兰浩特党史文汇》(第一集),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93年。
    16.银山主编《扎赉特旗党史文集》(第一集),中共扎赉特旗史志局编印,1995年。
    17.白德才、董志霞主编《<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内蒙古(乌兰浩特卷)》,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史志档案局编印,1997年。
    18.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编《兴安党史文集》(第一集,1993年)、(第二集,土地 改革专辑,1993年)、(第三集,1994年)。
    19.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编《兴安革命史话》,(第一集,1987年)、(第二集,1988年)、(第三集,1990年)。
    20.孙连春主编《红色兴安革命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1.孙连春主编《革命老区兴安盟简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
    22.中共科右中旗委组织部、中共科右中旗党史办、科右中旗档案局编《科尔沁右翼中旗组织史料(1946-1987)》,1989年。
    23.中共科右前旗委组织部、中共科右前旗党史办、科右前旗档案局编《科尔沁右翼前旗组织史料(1946-1987)》,1989年。
    24.中共突泉县委组织部、中共突泉县党史办、突泉县档案局编《突泉县组织史料(1945-1987)》,1989年。
    25.中共乌兰浩特市委组织部、中共乌兰浩特市党史办、乌兰浩特市档案局编《乌兰浩特组织史料(1945-1987)》,1990年。
    26.中共扎赉特旗委组织部、中共扎赉特旗党史办、扎赉特旗档案局编《扎赉特旗组织史料(1946-1987)》,1990年。
    27.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中共兴安盟党史办、兴安盟档案处编《兴安盟组织史料(1945-1987)》,1990年。
    28.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史料(1925-1987)》,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
    29.刘殿圣、郑殿全主编《乌兰浩特市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30.科尔沁右翼前旗志编纂委员编《科尔沁右翼前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31.科尔沁右翼中旗志编纂委员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32.扎赉特旗志编纂委员会编《扎赉特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33.突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突泉县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34.乌兰浩特市志编纂委员会编《乌兰浩特市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35.兴安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安盟志》(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36.突泉县人民政府内部编印《内蒙古突泉县地名志》,1987年。
    37.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地名委员会编《内蒙古地名——兴安盟分册》,1989年。
    38.政协兴安盟委员会文史办编印《兴安文史资料》(汉文第1-5辑;分别于1985、1986、1990、1994、2009年编印)、(蒙文1-2辑;分别于1984、1995年编印)。
    39.政协乌兰浩特市委员会文史办编印《乌兰浩特文史资料》(1-6辑;分别于1986、1987、1988、1990、2001、2003年编印)。
    40.政协扎赉特旗委员会文史办编印《扎赉特文史》(第1-6辑;分别于1987、1990、1994、2001、2003年编印)。
    41.政协科右中旗委员会文史办编印《科右中旗文史资料》(第1-7辑;分别于1986、2004、2006、2007、2007、2008、2011年编印)。
    42.科右中旗旗志办公室编印《科右中旗史志资料》(第1-5辑;分别于1981、1982、1983、1984、1985年编印)。
    43.白城地区史志工作委员会编印《白城党史资料》(第二辑,土地改革专辑),1987年。
    44.耿斌英主编《曙光照耀哲里木》,民族出版社,1988年。
    45.董联声主编《布特哈旗土地改革纪略》,1992年。
    46.巴林右旗史志办公室、巴林右旗档案馆编印《巴林右旗土改运动》,1993年。
    47.高岳宇主编《大风暴》(赤峰土地改革专辑),中共赤峰市党史办印,1993年。
    48.呼伦贝尔盟史志编辑办公室编《呼伦贝尔盟牧区民主改革》,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年。
    49.代钦、杨季生主编《呼伦贝尔盟农区土地改革》,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
    51.王天才主编《景星县简史》(龙江文史第十辑),政协龙江县委员会,2003年。
    1.[德]考斯基著、梁琳译《土地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
    2.赵俪生著《中国土地制度史》,兰州大学历史系印,1979年。
    3.刘景平、郑广职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4.[苏]符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苏]博·雅·符拉基米尔佐夫著,伍月、宝力道译《蒙古社会制度史》(蒙古文),民族出版社,1981年。
    5.该书编写组《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
    6.[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7.董志凯著《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8.孔永松著《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9.朱建华著《东北解放战争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朱建华主编《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商务印书馆,1987年。[日]田山茂著,宝音德勒格尔译,阿特横审《清代蒙古社会制度》(蒙古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8年。
    12. Levine, Steven I. Anvil of Victory: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Manchuria,1945-1948.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13.[日]后藤十三雄著,布林译,伊德尔校《蒙古游牧社会》,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研究会,1987年。
    14.刘亚祥主编《黑龙江市县设治时间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15.钱林豹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
    16.[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满洲国史(分论)》,1990年。
    17.[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满洲国史(总论)》,1990年。
    18.赵效民主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乌廷玉、张云樵、张占斌著《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20.田志和、潘景龙编著《吉林建置沿革概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
    21.田志和、冯学忠著《民国初年东部蒙旗“独立”事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22.费正清主编,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3.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
    24.唐洪森著《东北解放战争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25.张永泉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26.润生主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27.郝维民主编《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
    28.冯学忠主编《科右前旗近代史》,内蒙古新闻出版局,2000年。
    29.胡日查、长命编著《科尔沁蒙古史略》,民族出版社,2001年。
    30.额尔敦扎布、萨日娜著《蒙古族土地所有制特征研究》(蒙古文),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
    31.闫天灵著《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民族出版社,2004年。
    32.庆·胡格吉勒著《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问题》(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33.金冲及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
    34.该书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修订版,下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
    35.编写组《蒙古民族通史》1-5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36.李昌远编著《彭真与土改》,人民出版社,2002年。
    37.薛衍天著《中苏关系史(1945-1949)》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8.阿拉腾达来著《日本与内蒙古——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蒙古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
    39.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40.乌云格日勒著《十八至二十世纪初内蒙古城镇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41.刁书仁著《清至民国东北土地开发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42.罗平汉著《土地改革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43.[日]广川佐保著《蒙地奉上——满洲国的土地政策》(日文),汲古书院,2005年。
    44.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年。
    45.达力扎布编著《蒙古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6.王建革著《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47.王友明著《革命与乡村——解放区土地改革研究(1941-1948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48.张学强著《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9.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50.郝志成《清代内蒙古西部后套地区的开垦与社会变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51.乌力吉陶格套著《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法制研究——以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立法及其演变为线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52.莫宏伟著《苏南土地改革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53.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著《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54.布仁赛音著,娜仁格日勒译《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55.李元、吕萍主编《土地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6.白拉都格其著《成吉思汗的遗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57.胡日查著《清代内蒙古地区寺庙经济研究》(蒙古文),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
    58.珠飒著《18-20世纪初东部内蒙古农耕村落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59.孟根著《演变中的内蒙古经济与社会——扎赉特旗丰屯实地调查》(日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
    60.曹永年等主编《内蒙古通史》(1-4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61.杨奎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62.张一平著《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苏南土地改革研究(194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63.牛敬忠、钟仁著《近代绥远地区的社会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年。
    64.闫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盟总分会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5.慈鸿飞、黄伟华著《20世纪河北与内蒙古地区土地政策变迁及其实效》,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1年。
    66.孛尔只斤·呼斯勒著《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的内蒙古政策(1945-1949年)》(日文),风馨社,2011年。
    67.黄玉萍《巴林右旗的土地改革运动》,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68.克切夫斯卡娅著《苏联土地国有制》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年。
    69.瓦岗诺夫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出版社,1953年。
    70.阿·古别尔等编著《越南、蒙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土地改革》,1959年。
    1.[日]井手俊太郎《关于西科前旗蒙地管理状况》(日文),《蒙古研究》(第五卷第四号),蒙古研究会,1943年。
    2.阿木古郎著《内蒙古民族解放之路——驳对于内蒙问题的若干错误言论》,内蒙自治报社印行,1947年。
    3.田志和《清代科尔沁蒙古开发述略》,《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4.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开发述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5.田志和《清代东北蒙地的租佃及其向民地的转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第4期。
    6.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史研究组编印《蒙古族经济发展史研究》,(第一集,1987年)、(第二集,1988年)。
    7.特布信口述《内蒙古现代史上的诸问题》(日文),《日本明治大学国际交流部学术交流资料集》(日文,147号),1989年。
    8.汪炳明《是“放垦蒙地”还是“移民实边”》,《蒙古史研究》(第三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
    9.汪炳明《清末新政与北部边疆开发》,《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0.内蒙古档案局、内蒙古档案馆编《内蒙古垦务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11.庆格勒图《绥远省蒙旗土地改革政策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12.庆格勒图《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运动》,《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第6期。
    13.森久男、房建昌《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兴安开拓团概述》(一、二),《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三期、1997年第三期。
    14.庆格勒图《内蒙古东部区的土地改革》,《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5.庆格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内蒙古的民主建政》,《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6.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地东》,《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7.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地户》,《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8.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蒙旗开垦中的揽头》,《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9.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的耪青与雇工》,《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1期。
    20.[日]广川佐保《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的变迁——兴安省的创设与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日文)(以下简称《蒙古人参加“满洲国”与地域社会 的变迁》,《亚细亚经济》(日文),第41卷,第7号,2000年7月。
    21. Uradyn E. Bulag:From Inequalit to Difference:Colonial Contradictions of Class and Ethnicity in'Socialist' China. Cultural Studies,2000.
    22.赛航《内蒙古牧业区的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
    23.阿拉腾嘎日嘎《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土地改革——以扎赉特旗为例》(日文),2006年3月,早稻田大学《蒙古研究所纪要》,第3号。
    24.佟佳江《伪满时期“蒙地奉上”研究》,《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25.陈逸达《暴风骤雨——中共东北土地改革(1945-1948)》,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年。
    26.仁钦《19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政策——土地改革、合作化、语言问题》(日文),《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第11期),2005年3月,183-205页。
    27.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以伊克昭盟准噶尔旗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28.[日]铃木仁丽《伪满洲国的兴安省与菊竹实藏——谈<经蒙谈义>》(日文),《东洋学报》,2005年第3期。同名中文文章刊登在《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2期。
    29.孟根《清代外旗人在扎赉特旗经济演变中的作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第2期。
    30.孟根《近代东蒙地区的开垦和蒙汉文化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万淑《关于东北军在兴安区的屯垦》,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2.孟根《20世纪初扎赉特旗的蒙古村》,《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3.呼斯勒《关于对内蒙古的土地政策(1946-1949)——改革为中心》(日文)昭和女子大学学刊《学苑》第名791号,2006年9月。
    34.仁钦《再论绥远省蒙旗土地改革》(日文),《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第12期),2006年3月,161-181页。
    35.山丹《科尔沁右翼后旗历史若干问题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6.杨奎松《1946-1948年中共中央土地政策变动的历史考察——有关中共土改史的一个争论问题》,《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7.杨奎松《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富农问题》,《史林》,2008年第6期。
    38.苏德毕力格《“蒙租”与近代蒙旗土地权利关系的变迁——以郭尔罗斯前旗开放地为例》(未刊稿)。
    39.布仁通拉嘎《昭乌达盟土地改革研究》,内蒙古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8年。
    40.鹿亚辉《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法规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
    41.托娅《清末至民国初年归化城土默特土地关系变化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42.苏如古嘎《阿鲁科尔沁旗土地改革论述》(蒙古文),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3.王友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期。
    44.张一平《三十年来中国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期。
    45.孟根《扎赉特旗的努图克人与生计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6.孟根《20世纪上半叶扎赉特旗蒙古人的多种经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3期。
    47.闫袆《解放战争时期西科中旗互助运动》,《新科教》,2009年第11期。
    48. Hirokawa saho:The Land Policy and Its Impact — A Case of Eastern Inner Mongolia 1930's-1940's. A New Global Order In North East Asia,2009.
    49.周太平《历史时期扎赉特旗牧地开垦与环境变迁》,乌力吉、刘成主编《扎赉特历史文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
    50.敖文格日勒《清末哲里木盟变迁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51.那申套格套《清末科尔沁右翼前旗官垦研究——以光绪二十八年内至三十年为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2.那顺巴雅尔《内蒙古牧区土地关系演变》(蒙古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12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