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美术欣赏差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对美术欣赏差异问题的研究,差异性是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借鉴接受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从欣赏主体图式结构切入这个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美术欣赏过程的分析,阐述了主体图式结构在差异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主体图式结构要素对差异的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本身即是欣赏差异展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的主体图式结构的作用不但贯穿全过程、且影响着欣赏活动的每一环节,不同欣赏结果的产生正是不同欣赏主体图式结构决定的。
     欣赏差异内核就是欣赏者之间不同主体图式结构的差异,主体图式结构并非抽象概念,正是它的内在构成——知识单元与能力构成影响着欣赏结果的差异状况。欣赏活动中差异现象正如一面“镜”,它客观反映出欣赏者的知识能力状况;同时差异现象又向我们展示了某种可能:以美术作品为一盏“灯”,通过欣赏活动的实现,使欣赏者得到进一步完善自身图式结构的契机。
The thesis intends to explore divergence of appreciation in fine art. Th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in appreciation.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of reception,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f schema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vergence produc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schema to all kinds of element.
    We have learned that process of the appreci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he divergence producing. The subject schema influences appreciation strongly and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 in art appreciation from different people.
    The essential contents of divergence in appreciation are difference of the subject schema, and the internal factor of schema--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influence the condition of the divergence in result of appreciation. The divergence of appreciation like a "mirror", it reflects the people's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hows us certain possibility: through appreciation, art works become a "light", it will make subject schema perfect.
引文
1、刘勰《文心雕龙》。
    2、陆机《文赋》。
    3、韩拙《山水纯全集》。
    4、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6、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7、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版。
    9、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鲁枢元《文艺心理阐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3、王先霈《文艺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4、胡山林、宋伟、张云鹏《文艺欣赏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陆一帆《文艺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丁宁《接受之维》,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8、丁宁《美术心理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19、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20、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劳承万《审美中介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2、劳承万《康德美学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版。
    23、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4、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5、黄专、严善錞《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26、邵大箴《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陈新汉《审美认识机制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周文彰《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9、温纯如《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版。
    30、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1、刘思量《艺术心理学——艺术与创造》,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版。
    32、江溶《艺术欣赏指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33、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4、朱伯雄《世界美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35、王朝闻《审美谈》,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6、张晓凌、梁江、吕品田《学术与人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张晓凌、吕品田、潘鲁生《王朝闻学术思想论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
    38、易英《学院的黄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9、戚印平《日本绘画史:图式与趣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41、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7年版。
    42、蒋孔阳《美与真——蒋孔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3、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郑海遥、陈引弛《作为文化史的艺术史——丹纳〈艺术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6、丘振声、周楷《艺术欣赏》,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47、丁涛《艺术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8、于培杰、张荣明编著《艺术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9、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50、范梦《美术概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51、丰子恺《艺术与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52、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3、张道一《精神的美食——艺术与人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4、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5、李胜利《艺术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56、黄宝富、高玉《艺术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7、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8、罗一平《美术概论》,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59、刘雨《艺术经验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0、王强、李维世、宋焕起《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李新生《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62、卢忻《潘天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瑞】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德】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法】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陆晓禾、黄锡光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4、【德】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王志元、陈华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7、【英】汤因比等《艺术的未来》,王治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韩树站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9、【美】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巴竹师、刘颋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10、【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1、【英】迈克尔·列维《西方艺术史》,孙津、王宁、顾明栋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2、【德】沃纳·霍夫曼《现代艺术的激变》,薛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英】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杨成寅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14、【美】帕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傅志强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16、【英】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绘画再现的心理研究》,周彦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英】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卢晓华等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18、【英】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杨思梁、徐一维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1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21、【奥】马赫《感觉的分析》,洪谦、唐钺、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2、【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陈世怀、常宁生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3、【英】约翰·伯杰《视觉艺术鉴赏》,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4、【英】阿尔弗莱德·怀特海《思想方式》,韩东辉、李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5、【美】劳瑞《视觉经验》,杜若洲译,雄狮图书公司1984年版。
    26、【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批评传统》,袁洪军、操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辞海》。
    2、《文艺美学辞典》王向峰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文艺心理学术语祥解辞典》,金开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集》·《美术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
    2、尚扬《关于〈黄河船夫〉的创作》,《美术》1982年第4期。
    3、何多苓《关于〈春风已经苏醒〉的通信》,《美术》1982年第4期。
    4、金开诚《通感与艺术欣赏答问》,《文艺研究》1983年第3期。
    5、胡经之、王岳川《中西审美体验论》,《文艺研究》1986年第2期。
    6、罗务恒《释义即评价——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功能辨析》,《文艺研究》1987年第6期。
    7、傅谨《论艺术欣赏能力》,《文艺研究》1988年第2期。
    8、周彦《作为文化的视觉艺术》,《文艺研究》1988年的2期。
    9、黄卓越《艺术范式——形象的抽象框架》,《文艺研究》1988年第6期。
    10、黄河涛《艺术的时空结构与艺术的感知》,《文艺研究》1988年第6期。
    11、陈池瑜《艺术作品意义的特定性、多义性与生成性》,《文艺研究》1990年第2期。
    12、高小康《当代大众趣味描述》,《文艺研究》1990年第5期。
    13、叶知秋《审美即知音》,《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
    14、聂振斌《雅俗之辩与文艺家的责任》,《文艺研究》1994年第1期。
    15、尚辉《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16、贺万里《儒学伦理与中国古代画像赞的图式表现》,《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
    17、周彦《视觉艺术心理的历时性考察——冈布里奇〈艺术与错觉〉研究》,《文艺研究》1987年第1期。
    18、金松《对陈洪绶人物画图式的审美分析》,《新美术》1998年第2期。
    19、范景中《中国人眼中的“风景”画》,《新美术》2000年第3期。
    20、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外语界》1995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