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侦检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的相互关系近年来倍受理论界的关注,这
    也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以前很受冷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结果。刑
    事诉讼公平与正义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审判程序中,而且体现在审判
    前的侦查与起诉的过程之中。侦检关系有着让人不能忽视的理由,
    它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双重目的实现。处理侦
    检关系不仅要从惩罚犯罪的目的考虑提高侦查效率、及时追诉犯
    罪,同时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目前的侦检关系滞后于刑事
    诉讼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控制犯罪和保护人权,一些看似到位的抽
    象性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改革侦检关系的必要性已得到很多学
    者的认可,有的学者主张“侦检一体化”,有的学者提出强化侦查
    监督的方案,有的司法工作者指出公诉引导侦查是改革侦检关系的
    重要途径。侦检关系的改革与完善需要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不断共同
    探索。笔者在论文的前部分采用比较法的研究方式,对中国与英美
    法系及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有关侦检关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了
    考察,并结合我国现状,具体分析了侦检关系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然后提出了改革我国侦检关系的几点具体构想,主要从撤案检察监
    督,强制性处分审查,检察引导侦查取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不
    起诉案件听证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cademic circl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igative and procuratorial organ in recent years. And this is also the result of that people trend to the pretrial procedures which were treated coldly before. The ideal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criminal procedure is not only embodied in the judicial procedure, but also embodied in the pre-trial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prosecution. People have no reason to ignore the investigation-procuratorate relationship which concerns directly the purposes of punish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When treating, this relationship,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igation and punishing the crimes should not be the only consideration,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s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relationship of our country lags behind the needs of criminal procedure development. It doesn't benefit controll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Some abstract regulations are not effective. The necessity of refo
    rming the relationship was approved by a lot of scholars. Some scholars maintain that investigation should integrate with procuratorate. Some scholars propose several schemes about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investigation. Some judicial personnel point out that public prosecution guiding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form the relationship. It needs academic circles and practice department to keep exploring together how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investigation-procuratorate relationship. This thesis adopts the research way of comparative science of law to inspect the relationship'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ajor countries in commo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and to analyse the defect
    
    
    and reason of it concretely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n propose several concrete concepts to reform the relationship. The thesis expounds in following aspects: prosecutorial supervision over quashing of cases; review of compulsory sanctions; police's obtaining evid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ocuratorate; investigate personnel serving as witness at court; hearing system of nol pros cases.
引文
[1] 陈卫东,《侦检一体化与刑事审判前程序的重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90页。
    [2]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第54页。
    [3] 刘立宪,张智辉主编,《司法改革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
    [4] 王德光,《侦诉关系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第37-38页。
    [5] 崔敏著,《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6]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7]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8]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9] 袁劲秋,《我国检警关系的现状与重构》,《政法学刊》,2002年第4期,第84页。
    [10] 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11]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7页。
    [12] 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13]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14] 宋英辉,张建港,《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第66页。
    [15]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16] 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17]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18]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19]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7页。
    [20]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21]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22] 黄永,《检警关系的若干思考——从非法证据的排除谈起》,《人民检察》,2000年第12期,第14页。
    [23] 张利兆,《浅议劳教决定与公诉权冲突的处置》,《人民检察》,1999年第3期,第20页。
    [24]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25]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
    [26] (英)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27]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28]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383页。
    [29] 刘根菊,杨立新,《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第60页。
    [30] 刘根菊,杨立新,《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第61页。
    [31] (英)卡尔成因,帕尔德森著,徐卫东,吴新平译,《美国宪法释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49页。
    [32] (台)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增订版),1980年版,第162页。
    [33] 张智辉,杨诚主编,《检察官作用与准则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34] 孙谦,樊崇义,杨金华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2页。
    [35] 张铁军,《引导侦查是改革我国检警关系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检警关系改革的探索》,《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87页。
    [36] 李学斌,《关于引导侦查取证的思考》,《人民检察》,2002年第10期,第34页。
    [37] 李和仁,王治国,《引导侦查取证:周口的实践与理论碰撞》,《人民检察》,2002年第8期,第39页。
    [38] 李和仁,王治国,《引导侦查取证:周口的实践与理论碰撞》,《人民检察》,2002年第8期,第38页。
    [39]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诉讼法论丛》第2卷,陈光中,江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页。
    [40] 龙宗智,《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第68页。
    [41] (美)乔恩·R·华尔兹著,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42]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43] 陈卫东,《侦检一体化与刑事审判前程序的重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90页。
    [44] 王利民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45] 龙宗智,《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第68页。
    [46] 刘少英,邓中文,《建立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的思考》,《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第47页。
    
    
    [1] 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4]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 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 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9]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2]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3] 崔敏著,《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锁正杰著,《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 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17]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 左卫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 王利民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0] 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 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谢佑平,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 张智辉,杨诚主编,《检察官作用与准则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4]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 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 孙谦,樊崇义,杨金华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 (日)田口守一著,刘迪,张凌,穆津译,卞建林审校,《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8] (台)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增订版),1980年版。
    [29] (台)蔡墩铭著,《刑事诉讼法论》(最新修订版),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30] (台)林山田主持,《刑事诉讼法改革对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31] (台)《司法政策白皮书》,http://www.abianfamily.com/whitepaper/law.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