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进行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基于此,我们把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探索与起步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形成和确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成熟和完善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丰富和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思想理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党自身也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教育对象。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其领导的宣传教育专门机构来组织和实施,教育队伍的成员主要来自于党、政、军、群等各级团体机关中从事理论宣传教育的骨干分子,以及经过党的专门教育培养或革命改造的知识分子,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大都具有留学日本、法国、苏联等国高等学府的经历、受过专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训练的经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军队和工农群众。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导,人民军队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关键,工农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对党员干部、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成功路子,即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业余教育为支撑,以日常教育为基本着力点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模式。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和指导的,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总体来讲,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军队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对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坚持始终紧密联系民主革命的斗争实际、紧密联系各革命根据地生产建设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身实际,做到思想理论教育为民主革命服务、为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服务、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服务。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综合运用语言灌输、文字灌输等灌输方法,运用民主讨论、自我学习、典型示范等自主教育方法和整党整风运动方法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范围,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质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斗争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保证,始终坚持把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工农群众阶级政治觉悟为根本目标,始终坚持把科学化、政治化和革命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制胜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遵循思想理论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而开展工作的,这些基本规律是:思想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思想理论教育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思想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思想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其基本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和规律,为当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为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控,为我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developed with China'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Based on this, We divide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into four stages:the exploratory and early stage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CPC's established and revolutionary period, the formational and established stage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agrarian revolution period, the mature and perfecting stage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enriched and developed stage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organizer and executor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Meanwhile, the Party itself is an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s organized and implemented through propaganda specialized education agencies under its leadership. The members of education team comes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mainly, such as the Party, government, military and the other groups, who are backbone of academic propaganda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s who experiences the CPC's special education training or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 The CPC's early Marxist theory educators mostly have hig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ying in Japan, France, the Soviet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 experience of educated and trained of specialized Marxist theory. The main target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s the CPC's general cadres, the people's army, the workers and the peasants. The general cadre is a leader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people's army is a key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theory education.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PC explored a successful way to educate the party's general cadres, the people's army, the workers and the peasants with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t is a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which makes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center, amateur education as the supporter, daily education as the basic educ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ake the education of Marxism theory as the core and guidance, and it i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re content and focus of the Party member cadres'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s Marxist theor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people's army i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masses'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s communist ideology education and party's policies education.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lways implemented the basic principle which is theor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pecifically speaking, in the period of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to the Party member cadres, social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it is persisting connecting closely with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straggle actual throughout, closely contacting each revolutionary bas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closely connecting with the Party member cadres and masses'actual. We must mak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service for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iberated areas, and solving actual problems of the masses. In the presupposition of persisting in basic principle of theory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ducation objects comprehensively use infusion method, such as language infusion, text infusion and so on. Also, it utilized independent education 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methods, for example, democratic discussion, self-learning and typical demonstration. The purpose is to maximize its education scope, enhance education ef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cooperated the revolutionary and struggle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We must always take the CPC's leadership as politic guarantee of conducting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ake raising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cadres and the clas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as a fundamental goal, adhere to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politicized and revolutionary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winning magic weapon of combining solving ideological problems with settling pract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PC follow the basic rule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These basic rules: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dap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in China,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dapt to the struggle with various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against Marxism, and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correspond with people's thought.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theory and the great victory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review its basic course and summarizes its basic experience and regulation, which is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PC's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urrently, promoting the sanitization, times changed, and popularized of Marxism, mastering social ideology of our country currently, and effective ascension of 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引文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68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9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页。
    ②《“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③《“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15-16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13页。
    ②《“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页。
    ③李达:《第三国际(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共产党》1920年创刊号。
    ④《“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页。
    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页。
    ⑥《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3-554页。
    ⑦《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⑧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页。
    ②《“二大”和“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104页。
    ③《“二大”和“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④《“二大”和“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①《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页。
    ②《“二大”和“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43、244页。
    ①《“二大”和“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39页。
    ①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①孙临平:《关于我党早期军事活动的历史地位》,《南开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第20-21页。
    ②杨其纲:《本校概况》,《黄埔月刊》1927年3月1日,第2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2页。
    ①《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62、49页。
    ②《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8页。
    ③《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65页。
    ④《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①《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1、53、5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①《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30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18页。
    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2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21页。
    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0页。
    ④《红星》报,1934年10月20日第1期第1版。
    ①《红星》报,1934年11月11日第3期,第1-2版。
    ①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56页。
    ②《毛洋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③《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285页。
    ④《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4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17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③《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7-1108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7、825、83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1012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
    ③陈哲:《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171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10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7、1141、113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6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1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9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28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页。
    ①周谷平主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页。
    ②《“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页。
    ③《“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34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②董纯才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①董纯才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2页。
    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4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②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6页。
    ③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9页。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2页。
    ③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教育方针政策分册)》(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0页。
    ①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分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页。
    ②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分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139页。
    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4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28页。
    ①《鄂豫皖苏区教育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5-66页。
    ②王永祥、高桥强著:《留学日本时期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①周谷平主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页。
    ①黄利群主编:《中国人留苏(俄)百年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②周谷平著:《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87页。
    ③周谷平主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3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④《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②《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19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⑤《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⑥《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⑦《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8、9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
    ④《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801、80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9页。
    ①《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7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第168-16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1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7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①《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第282页。
    ①《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第283-284页。
    ②《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9页。
    ①《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7页。
    ①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3-18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9页。
    ②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①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7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3页。
    ①李志民著:《革命熔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②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16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0页。
    ②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
    ③《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8-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15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②《聂荣臻回忆录——红军时期》,载《中共党史资料》第五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95页。
    ①《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32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814、815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7页。
    ⑧《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5、147页。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91-29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801、802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
    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3页。
    ⑥周谷平主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4页。
    ①黄正夏主编:《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125页。
    ①杨其纲:《本校概况》,《黄埔月刊》1927年3月1日,第21页。
    ①《楚晖》丛书(1),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27页。
    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①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8页。
    ①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分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①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431页。
    ②《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285页。
    ①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1页。
    ②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3页。
    ③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6页。
    ④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7页。
    ⑤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3-1034页。
    ⑥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0页。
    ①《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282页。
    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6、26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8页。
    ⑤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0页。
    ①《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干部教育部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16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16-617页。
    ④《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页。
    ⑤《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52-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619页。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8页。
    ①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8页。
    ②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9页。
    ①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②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1页。
    ③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0页。
    ④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0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8页。
    ③董纯才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2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②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7-98页。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8页。
    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62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6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④《“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①陈元晖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
    ④《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①参阅戴知贤:《十年内战时期的革命文化运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3、152-153页。
    ①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229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4-7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4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3-76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③《陈云文选》(1956~1985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7页。
    ④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分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9-66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31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912页。
    ①《论语·子语》《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0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③《新文化史料》,1992年第2期,第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3-27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2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2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②《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2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6页。
    ②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0页。
    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页。
    ②《“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页。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72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737页。
    ④《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1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4-76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212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1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9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⑦《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5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28页。
    ④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61页。
    ④《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6-1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8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②《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3页。
    ①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①[美]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8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①《“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①《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
    ①刘建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
    ②《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78页。
    ①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②《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
    ①林代昭等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6、184页。
    ②《李达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
    ③《李达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页。
    ②《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81-82页。
    ③《中共党史专题讲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143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167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30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册,第492页。
    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册,第471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l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页。
    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45-246页。
    ⑦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5册,第509页。
    ⑧《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148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
    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05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7册,第358页。
    ②《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2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7、51、4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094-109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①《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0-51页。
    ①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19日。
    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解读》,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①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0期。
    ②转引自李先灵、肖燕飞:《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5期。
    ①转引自李先灵、肖燕飞:《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5期。
    ②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②林志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规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①转引自李先灵、肖燕飞:《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5期。
    ②陶传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①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①《李大钊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6页。
    ②《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77、17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364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5页。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7页。
    ①[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聂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08页。
    ②[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0页。
    ③周耀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①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②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3页。
    ①周耀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①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85页。
    ①万斌、张应杭:《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西方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王珉:《当代西方思潮评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解松:《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江南社会科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43页。
    ④刘明君等:《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182页。
    ⑤鄢本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2期,第61页。
    ①许启贤:《社会思潮研究》,《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第13-14页。
    ②刘洪俭:《浅析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17页。
    ③吕薇洲:《“市场化社会化”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11期。
    ④梁柱:《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第14页。
    ⑤鄢本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2期,第62页。
    ①华敏:《批判与借鉴: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4-15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西日报》2006年10月19日。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⑤廖胜刚,秦在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战略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第11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91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①沈湘平:《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设》,《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①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16页。
    ①石云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30年:1978~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78页。
    ①石云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30年:1978~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8-389页。
    ②徐维凡:《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期。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9]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0]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
    [14]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8]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9]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0]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5.
    [2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2]周恩来.周恩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3]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上,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4]朱德.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5]陈云.陈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陈云.陈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7]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8]蔡和森.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9]彭真.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0]董必武.董必武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1]林伯渠.林伯渠文集.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
    [32]张闻天.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3]李达.李达文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1,1984.
    [34]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修订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5]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6]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37]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38]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9]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0]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1921~1999).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唯物论和无神论.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13,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16~18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5]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6]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7]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15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991.
    [48]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前: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9]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0]“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1]“二大”和“三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2]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八七会议.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54]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79.
    [55]江西省档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5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红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
    [5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8]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59]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60]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1]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2]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
    [63]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专题讲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64]黄河,张之华.中国人民军队报刊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65]姜思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4.
    [66]《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上,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6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红军长征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68]谭克绳,欧阳植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69]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70]中共监利县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编.湘鄂西风暴.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
    [71]本书编写组.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72]本书编写组.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1927~1937.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73]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74]郭家齐.红安县革命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7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6]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7]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1~4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8]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第1~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2000.
    [79]《红星》报(1931年12月至1935年8月)
    [80]《解放日报》(1941年5月至1949年10月)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4]老解放区教育工作回忆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人民教育》社.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片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6]吴介民.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下.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8]杨成武.忆长征.北京:解放军文艺社,1982.
    [9]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0]黄正夏.湖北老区教育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1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干部教育):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3]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4]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5]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下.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1981.
    [16]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政策部分):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7]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上,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8]王谦.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教育方针政策分册):上,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19]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张耀纶等.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
    [21]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2]李志民.革命熔炉.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
    [23]王谦.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干部教育分册):上,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24]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3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5]戴知贤.十年内战时期的革命文化运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6]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1~3.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3.
    [2]张静如.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
    [3]郭德宏.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4]林代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上,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5]王永祥,高桥强.留学日本时期的周恩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黄利群.中国人留苏(俄)百年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7]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8]周谷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选择·融合·发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9]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0]何云庵.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1]金冲及.周恩来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2]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下.北京:文献出版社,2003.
    [13]石云霞.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4]石云霞.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60年:1949~2009.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5]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6]石云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30年:1978—200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7]张雷声等.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张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19]胡子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0]王新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及实效性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21]阎治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基本问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2]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3]程伟.延安整风时期的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4]陈哲.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5]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6]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7]王茂胜.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8]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9]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党的思想建设:第3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0]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第7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1]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党的建设综合资料卷:第9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2]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3]万斌,张应杭.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西方思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4]徐志宏.思想理论教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5]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6]本书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解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7]林志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规律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8]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9]叶启绩等.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互动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0]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1]徐海波.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2]杨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4]赵继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5]侯树栋,辛国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6]夏斯云,张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7]王继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与启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48]王飞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49]吴潜涛.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0]姚文琦,马广荣,梁星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51]何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探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52]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3]庄福龄,邱守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4]戴小江,邱家洪,胡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55]李崇富,尹世洪.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6]李新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57]杨先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纲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58]杨先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59]汪青松,焦少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丰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十二观.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0]陈占安.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1]黄林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抉择的理论与实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2]张渝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63]施维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64]陈希.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5]何继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6]柳国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7]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6.
    [68]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系.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9]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0]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1]梅荣政,熊启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72]肖浩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73]郑德荣.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4]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75]许征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6]石仲泉.我观党史.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77]韩荣璋等.毛泽东思想研究50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78]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9]刘建军等.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0]赵康太.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1]杨春长等.中国共产党反对错误倾向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2]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4]夏伟东.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85]王平等.我国高校青年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6]吴潜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87]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8]李小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89]栗洪武.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0]杨一凡.谈谈中国共产党的整党整风.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91]于景森.学习型政党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2]石本惠.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3]刘宗洪.党性教育科学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94]林之达.中国共产党宣传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95]叶梧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96]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7]李德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8]夏伟东.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99]肖东波.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纲:1921~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00]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修订本).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101]韩岭.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02]郑洁.恩格斯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3]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年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3][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刘钢敏,聂荣泽.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美]丹尼尔·贝尔著;张国清泽.意识形态的终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美]埃德加·斯诺著;童乐山译.西行漫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6][美]马克·塞尔登著;魏晓明,冯崇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美]斯图加·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8][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9][苏]格·季诺维也夫著;郑异凡等译.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导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10][苏]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苏]彼·尼·波斯别洛夫.苏联共产党历史:第1,2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987.
    [12][苏]凯洛夫著;沈颖等译.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13][苏]巴班斯基主编;李子卓等译.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苏]托先科等.共产主义教育概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15][美]詹姆斯·麦克莱伦著;宋少云,陈平译.教育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16][苏]彼得·弗拉基米罗夫著;吕文镜等译.延安日记.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17]Chalmers Johnson, Peasant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t Power,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8]Yung-fa Chen, Making Revolution: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1937-1945.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19]D.Bell, The End of Ideology, Cambridge,1988.
    [20]Robert Paul Wolff, Understanding Marx, Princeton, W. J.1985.
    [1]石云霞: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辉旗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6).
    [2]石云霞: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3]石云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4]石云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5]石云霞,陈曙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6]袁银传,韩玲:马克思关于理论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时代意义,《教学与研究》2007(11).
    [7]郑洁: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思想,《学习与实践》2008(2).
    [8]陈哲,喻慧: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9).
    [9]孙来斌: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10]李晓辉: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湖北社会科学》2009(9).
    [11]覃采萍: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12]宋德源:论任弼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13]李爱华:再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2010(23).
    [14]诸静:邓小平与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江西社会科学》2003(3).
    [15]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
    [16]史经营: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理论导刊》2010(10).
    [17]王贤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8).
    [18]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9]郑永廷:研究和解决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课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2).
    [20]何东昌:思想理论教育要面向时代,《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0).
    [21]田心铭: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2).
    [22]任继虎: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3]肖东波:中央苏区党的理论教育,《求实》2006(3).
    [24]金冲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比较研究,《党的文献》2000(2,3).
    [25]陈哲: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6).
    [26]陈国泳,李琦: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党的文献》2002(5).
    [27]曾志刚等: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启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6(3).
    [28]王宏波,陈建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双重任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
    [29]房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若干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0(8).
    [30]马绍孟: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0).
    [31]解松: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江南社会科学院学报》2009(2).
    [32]鄢本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中国青年研究》2008(2).
    [33]许启贤:社会思潮研究,《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1).
    [34]刘洪俭:浅析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5).
    [35]吕薇洲:”市场化社会化”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11).
    [36]梁柱: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37]华敏:批判与借鉴: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菏泽学院学报》2010(1).
    [38]廖胜刚,秦在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战略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8(8).
    [39]沈湘平: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设,《天津社会科学》2002(1).
    [40]王建娥:族裔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民族研究》2006(5).
    [41]李小军: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精神的危机与建构,《岭南学刊》2007(2).
    [42]陶德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
    [43]陶德麟: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红旗文稿》2010(2).
    [44]田培炎: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
    [45]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0).
    [46]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23).
    [47]高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学习时报》2009年12月28日.
    [48]刘志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挑战,《红旗文稿》2010(2).
    [49]杨振武: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2).
    [50]谷佳媚:论思想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51]王琴华,罗成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探析——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核心,《求实》2009(9).
    [52]李爱华,雷骥: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06(7).
    [53]孙其昂:形态及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30年——基于体系化的考察,《思想理论研究》2009(9).
    [54]罗成富: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55]敖带芽,舒先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力论纲,《思想教育研究》2004(2).
    [56]吴文英: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06(5).
    [57]李先灵、肖燕飞: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58]牛玉峰,黄立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角色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8).
    [59]张雷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 点看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
    [60]徐维凡: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9(1).
    [61]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
    [62]陶传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2).
    [63]刘建军: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64]彭佩云:切实提高对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0).
    [65]李文管:浅析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系统要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7).
    [66]赵晓峰:新中国60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经验,《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6).
    [67]祝亚荣,马齐民:论新时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68]张云阁: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07(1).
    [69]沈德礼:苏联、东欧与中国二十世纪前八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征比较,《社会主义研究》2007(1).
    [70]李辽宁:古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06(6).
    [71]赵康太: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性,《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72]卫灵: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3(11).
    [73]罗昂:论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3(2).
    [74]杨爱霞: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6.
    [75]黄红梅: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硕士论文.海南大学,2010.
    [76]陈丽: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研究.硕士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
    [77]尹永奇: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建党思想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大学,2008.
    [78]刘开法: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10.
    [79]何仕: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8.
    [80]陈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81]李庚靖: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82]王雪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教与学的统一:一种认识论分析.博士论文.武汉大学,2007.
    [83]刘淑阶:毛泽东的领导思想研究.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3.
    [84]徐永军:政治合法性视野中的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研究.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6.
    [85]曹铁汉: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1.
    [86]邓务贵: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党风观.博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3.
    [87]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博士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0.
    [88]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