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甘南牧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甘南牧区素有“亚洲第一牧场”的美誉,这种资源的优势使得甘南牧区长期以来过分倚重传统游牧方式发展畜牧业,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且生态问题反过来又严重的制约着甘南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型的经济模式为甘南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但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要么没有对生态经济的具体规制,要么规制的内容出现偏颇。即便《循环经济促进法》这部旨在调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法律,也由于其内容的局限无法对甘南牧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对生态经济法律规定的粗陋使甘南牧区生态经济相关问题的执法出现了诸如“执法权限混乱”、“执法不力”等的现实问题,也最终导致了在规制生态经济的相关活动时的司法“真空”。
     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国外生态经济法律保障成功范例的分析,以其生态经济法律保障的历史进程为线索,总结出这些国家在建立生态经济法律保障时的立法精神及实践活动,借以指导甘南牧区在发展生态经济时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笔者着重分析介绍了我国内蒙和海南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些地区在生态经济法律保障上进行的积极探索成为了甘南牧区构建生态经济法律保障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但是相较于国外及我国其他地区,甘南牧区有其特殊性。机械的模仿和套用这些地区的法律规定及制度运作,很可能导致“水土不服”,这就需要我们分析这些成功的法律制度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及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此笔者尝试从生态学、经济学及经济法学三种视角归纳出生态经济所要求的根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甘南牧区生态经济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在面对生态经济的困境和国内外生态法律保障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讨论后,笔者在由此得出的启示下,对生态经济所要遵循的原理及法理基础进行了必要的构建,并进一步提出了甘南牧区生态法律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现有法律提出相应且适当的改良和完善;创制性地把甘南牧区传统与生态经济法律规制进行了有效结合;在生态经济相关问题的执法上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途径;试图提出公益诉讼和恢复经济审判庭解决执法活动时的遗留问题。力图建立多位阶的生态经济立法体系和以立法为基础、执法为核心、司法为保障的法律保障体系。
Gannan pasturing area known as "Asia's ranch" in the world, but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makes the Gannan pasturing area has long been the traditional nomadic way of over-reli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is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only led to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urn,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na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as a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of new economic model for the Gannan pastoral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solution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way, but because of existing laws or no ecological economy of specific regulations or regulatory content appear biased. Even the "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is seeks to adjus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w, but also because the limitations of its contents can not b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nan pastor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law.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law rude to Gannan pastoral ecological economic issues related to law enforcement there, such as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y chaos," "weak enforcement"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but also eventually resul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eco-economy-related activities of the judiciary "vacuum " .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success of foreign examples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legal protection, legal protection for it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lue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summed up the economy of these countries in establishing legal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legislation when the spirit and practice, to guide the Gannan Pastoral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time when the Security System.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Inner Mongolia and Hainan in China was introduced eco-economic model of development, these areas of legal prot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ducted ac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Gannan Pastureland build valuable legal protection 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wealth.
     But compared to foreign countries and other regions in China, Gannan pastoral zone has its particularity. Mechanical imitation and apply the law in these areas and the system works, it could lead to "acclimatized," which requires us to analyze the success of the legal system contains in-depth behind the theory and basic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 try from ecology, economics and economic law summed up the thre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required, and on this basis for furthe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legislation proposed by the Gannan pastoral area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Through the existing laws in the face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the succes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s experience discussion, the author, inspired by the resulting,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and the necessary legal basis construction, and further build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Gannan pastoral specific content, including the existing law of the relevant and appropriat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create resis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and ecological Gannan Pastoral Area Economic Regulations were effective combination; in ecological economy law enforcement issues related to law enforcement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solu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ry to mak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tribunals to resolve the remaining issues of 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Trying to establish a number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order of the legislative system and the basis of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s the core, the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judicial system
引文
1甘南州统计局主编,甘南州统计年鉴(2009),北京:年鉴社出版,2010年5月版,第27页。
    2包满喜,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的哲学思考,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246-247页。
    4同上注,第258页。
    5王建宏、张龙生等,甘肃省沙漠化监测结果,中国沙漠,2005年,05期,第72页。
    7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440页。
    8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南州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66页。
    9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246页。
    10乌云,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2008年。
    11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565-566页。
    12敏生兰,甘南藏族自治州致贫因素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54页。
    13 [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林自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14郭利,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剖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期,第23—25页。
    16穆月英,世界未来纵横说,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152页。
    17钟大能,东缘藏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5期,第38页。
    19数据来源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565-579页。
    20王来喜,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变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6期第70-74页。
    23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246页。
    24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年,04期,第1页。
    25杨晓光,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经济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6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年,04期,第2页。
    29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298页。
    30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05),甘肃:兰州华彩印务有限公司2005年9月,第105页。
    31印开蒲、鄢和琳编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9—96页。
    32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3亚当斯密曾这样论述,“一国商业的发达,全赖有良好的道路、桥梁、运河、港湾等等公共工程”,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国对于此种基础设施的投入势必非常的需要,但如何从国家的有限投入中,获取到甘南牧区发展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就需要有一个可以表明此种投入是必须的和可以获得收益的。[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第285页。
    34单飞跃,“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现代法学2005年3月,05期,第36页。
    35张悦,经济法的双重干预性,法制与社会,2010年3月,第18页。
    36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101-216页。
    37杨维军,甘肃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01页。
    39刘睿文,中国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社会科学家, 2003年,03期,第95页。
    40任凤珍、徐强德,西部开发中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2年,第20卷第4期,第4l页。
    41 [澳]巴克利,生态旅游案例研究,杨桂华、张志勇、徐永红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9页。
    42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262页。
    43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78页。
    44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87页。
    45王允武,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川:天地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P45页。
    50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第385页。
    51乔世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行政执法,法律适用,2004年,04期,第68页。
    52马艳,风险利益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版,第20页。
    53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第186页。
    55乔世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行政执法,法律适用,2004年,04期,第69页。
    57王建国,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分析,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第148页。
    60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吕忠梅、徐祥比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321页。
    61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56页。
    62颜运秋,经济审判庭交易的理性分析,法商研究,2001年,02期,第63页。
    63黄安年,美国的崛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9页。
    64何顺国,美国边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65张永恒,浅析美国西进运动的经过及特点,实事求是,2000年,04期,第70页。
    66“1920年,美国西部已有的家庭农场达640万个;1880年,美国已建成的铁路达150,086公里,而此时,当时整个欧洲铁路总长度才为169,000公里;1880年,美国西部的牧场已遍及从南部的格兰德河到北部加拿大边界的整个草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斜坡。大草原真正成了美国的‘牧牛中心’”。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133页。
    67 [美]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展:美国边疆史(下),韩维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67页。
    68龙文军、包跃芳,美国西部农业开发的历程和经验,世界农业,2001年,05期,第65页。
    69周钢,牧区天灾与美国“畜牧王国”的衰落,史学月刊,2006年,01期,第112页。
    70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外公害概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1-72页。
    71张准、周密,美国西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及其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2期,第107页。
    72张永恒、张娟,美国西进运动立法与西部大开发立法之借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期,第131页。
    73何顺国,美国史通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06页。
    74张永恒、张娟,美国西进运动立法与西部大开发立法之借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132页。
    75龙文军,包跃芳,美国西部农业开发的历程和经验,世界农业,2001年,05期,第43页。
    76郝建秀,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对美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考察,考察报告,1999年,第1期,第43页。
    77“仅2000年约有4800万人参加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1/5的家庭收入用于森林游憩,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李维长,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第15期,第22页。
    78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98页。
    79“现称《清洁水法》),这部法律长达十几万字,对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防治水污染的控制措施,规定的钜细靡遗,而这部法律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在解决水污染是所依赖和参考的法律”。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80现称的《环境保护和回收法》。
    81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00页。
    82潘建伟,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的特征,世界农业,2002,11期,第73页。
    83澳大利亚国土总面积达768.23万平方公里,其中4.15亿公顷属于牧场。
    84“澳政府对畜产品直接价格补贴率较低,一般为2%一6%,而间接价格补贴则较高一般为4%一30%”。陈新,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03期,第14页。
    85笔者认为,这种保护有可能导致国内畜牧业产品垄断的局面,这样就违反了WTO的有关规定。
    86现代畜牧业课题组,国外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基本微法及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模式设计,中国畜牧杂志,2006,20期,第44页。
    87孟淑红、图雅,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启示,北方经济,2006,9期,第241页。
    88如联邦于1981年颁布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1997年颁布了《自然遗产信托法》,199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法》。州一级,首都区域于1980年颁布了《自然保育法》;新南威尔士州于1916年颁布了《森林法》,1975年颁布了《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法》,1987年颁布了《荒野保护法》。
    89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国外畜牧立法状况,中国家禽,2003年,第22期,第37页。
    90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办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9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9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93如因过度放牧而导致的草场退化。“截止到2010年底,内蒙古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37555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9.37%。其中,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已达到19798.99万亩。其中赤峰市、兴安盟和哲里木盟重度退化面积已经超过11262.5万亩以上”。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第425页。
    94白文宁,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9盖志毅、李媛援、史俊宏,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第28-31页。
    104郭杰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第14页。
    105国务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144号),海南日报,2010年01-05(第1版)。
    106刘云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几个法律问题,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第246页。
    109 [美]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展:美国边疆史(下),韩维纯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第62页。
    110聂华林、高新才、杨建国,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11胡宝清、严志强、廖赤眉,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23-45页。
    112赵桂慎主编,生态经济学化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3页。
    113 [美]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赵旭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114聂华林、高新才、杨建国,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4页。
    115赵桂慎主编,生态经济学化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页。
    116 [英]安德鲁·多布林,《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117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7页。
    118 [美]布莱特·R·布朗,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119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第27页。
    12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第13-16页。
    122聂华林、高新才、杨建国,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145页。
    123赵桂慎主编,生态经济学化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32页。
    124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页。
    125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126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27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2页。
    128邵诚、刘作翔,法与公平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29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9页。
    131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132单飞跃,卢代富,“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7页。
    133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458页。
    135曹明德,生态法律关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第59页。
    136王灿发,环境法基本问题新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137王允武,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川:天地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37页。
    139何星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第48-56页。
    140才让贡保,论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甘肃民族,2005年,10期,第61页。
    141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构想,环境保护,2005年,12期,第23页。
    142颜运秋“论公益诉讼对传统诉讼的挑战”,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72页。
    143 [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365页。
    144“其所受案件大概包括经济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商标和专利纠纷、环境污染、企业破产等”。孙本鹏、甘培忠,中国经济审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4页。
    [1]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10),甘肃:甘肃欧亚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2月版
    [2]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3]甘南州统计局主编,甘南州统计年鉴(2009),北京:年鉴社出版,2010年5月版
    [4]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
    [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
    [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版
    [7]赵桂慎主编,生态经济学化学,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版
    [8]聂华林、高新才、杨建国,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单飞跃,卢代富,“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0]甘南州志办公室编,甘南州年鉴(2005),甘肃:兰州华彩印务有限公司2005年9月版
    [11]胡宝清、严志强、廖赤眉,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2][英]安德鲁·多布林,《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杨维军,甘肃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4]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省统计年鉴(1989-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15][澳]巴克利,生态旅游案例研究,杨桂华、张志勇、徐永红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吕忠梅、徐祥比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7]印开蒲、鄢和琳编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布莱特·R·布朗,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林自新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19]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1]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办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2]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3][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林自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24]马艳,风险利益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版
    [25]何顺国,美国史通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6]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8][美]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赵旭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9]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0]王允武,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川:天地出版社,2000年5月版
    [31][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南州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4]黄安年,美国的崛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6][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37]孙本鹏、甘培忠,中国经济审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穆月英,世界未来纵横说,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5月版
    [40]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版
    [41]王灿发,环境法基本问题新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2]邵诚、刘作翔,法与公平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3]何顺国,美国边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4][美]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展:美国边疆史(下),韩维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5]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外公害概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年,04期
    [2]张悦,经济法的双重干预性,法制与社会,2010年3月
    [3]王建国,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分析,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4]刘云亮,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几个法律问题,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张准、周密,美国西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及其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2期
    [6]郭杰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钟大能,东缘藏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5期
    [8]盖志毅、李媛援、史俊宏,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周钢,牧区天灾与美国“畜牧王国”的衰落,史学月刊,2006年,01期
    [10]现代畜牧业课题组,国外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基本微法及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模式设计,中国畜牧杂志,2006,20期
    [11]孟淑红、图雅,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启示,北方经济,2006,9期
    [12]张永恒、张娟,美国西进运动立法与西部大开发立法之借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2期
    [13]单飞跃,“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现代法学2005年3月,05期
    [14]才让贡保,论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甘肃民族,2005年,10期
    [15]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构想,环境保护,2005年,12期
    [16]王来喜,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变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7]何星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8]敏生兰,甘南藏族自治州致贫因素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9]王建宏、张龙生等,甘肃省沙漠化监测结果,中国沙漠,2005年,05期
    [20]乔世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行政执法,法律适用,2004年,04期
    [21]郭利,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剖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期
    [22]刘睿文,中国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社会科学家, 2003年,03期
    [23]颜运秋“论公益诉讼对传统诉讼的挑战”,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4]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国外畜牧立法状况,中国家禽,2003年,第22期
    [25]李维长,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第15期
    [26]潘建伟,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的特征,世界农业,2002,11期
    [27]陈新,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03期
    [28]曹明德,生态法律关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29]龙文军、包跃芳,美国西部农业开发的历程和经验,世界农业,2001年,05期
    [30]颜运秋,经济审判庭交易的理性分析,法商研究,2001年,02期
    [31]任凤珍、徐强德,西部开发中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2年,第20卷第4期
    [32]张永恒,浅析美国西进运动的经过及特点,实事求是,2000年,04期
    [33]郝建秀,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对美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考察,考察报告,1999年,03期
    [1]国务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144号),海南日报,2010,01一05(第1版)
    [1]杨晓光,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经济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白文宁,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乌云,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2008年
    [4]包满喜,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的哲学思考,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2011内蒙古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11-01/30/content_1795396.htm,2011年1月
    [2]201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hainan.gov.cn/data/zfwj/2011/02/3483/,2011年2月
    [3]2010年甘南州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n.gansu.gov.cn/html/2010-01/4238.html,2010年1月
    [4]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010年修正本),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dfxfg/201008/20100800261217.shtml,2010年8月
    [5]2010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10-02/05/content_1528879.htm,2010年3月
    [6]201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hainan.gov.cn/data/zfwj/2010/02/2502/,2010年1月
    [7]2003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06-02/20/content_204616.htm,2003年1月
    [1]2011年甘南州政府工作报告,甘南州政府办公室提供
    [2]甘南州畜牧局提供数据
    [3]甘南州旅游局统计提供资料
    [4]甘南州税务水电局提供数据
    [5]甘南州法院提供数据
    [6]甘南州宗教局提供数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