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校园的有机生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学及其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传统的著名大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历程,即使是现代高速“催产”出来的优秀大学,也一样有它自己的生长周期,而如何建构一个有机的生长模式,使规划、建筑设计更好地介入大学的建设之中,成为本文研究的最终目标。
     建立有机生长的设想并非没有先例可循,国内外研究界关于保证文脉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数不少,为本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考虑到大学校园的特殊性,本文试图“解构”其有机生长的必要条件,从教育、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诸角度切入,寻求推动有机生长,适应时代要求的相应对策,既而介入具体的实例研究,分析现有的成就和不足,探求倡导有机生长的可能。
There are the evolutive course of a long-termes, for University & Campus ' s found. Some traditional famous Universities took hundreds years to consummate themselves, and the growing period is very important to any good University. So, how to Organic Grow ious to University' s development, is the ultimately aim for this paper.
    The idea for Organic Growing has some precedents, there are respectable study and production about context or Continuable-develop research, which give me abundant information to compose my essay. Conside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campus, this essay try to analyse the components of it' s "Organic Growing" , seek for every influence factor in a University' s growing period, then use these as standard , to inspection some investigation, hunt after the feasibility for "Organic Growing" .
引文
1.[美]亨利·埃兹科维茨 [荷]劳埃特·雷德斯多夫.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英]西·昆斯.剑桥奇迹——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3.世界著名学府丛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993
    4.王恩铭.美国名校风采.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5.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7.袁征.学校志.中国文化通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8.华东师范大学编.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9.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0.陈平原,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10.郭齐家.中国古代学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1.[美]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
    12.于增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4.舸昕.漫步美国大学——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续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5.[美]C.亚历山大.俄勒冈实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16.[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7.[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总体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8.[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9.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0.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21.龚兆先、潘安(编著).教育建筑.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美]约翰·拉滕伯里.生长的建筑——赖特与塔里埃森建筑师事务所.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3.[英]戴维·皮尔逊.新有机建筑.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4.杨慎初.中国书院文化与建筑.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江贤平.知识园区的初期形态——大学科学园规划建设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1999
    2.要威.上海高校学生租赁居住形态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
    3.储光.校园规划中的历史环境保护与再利用.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
    4.高蓓.中国大学城(大学园区)建设模式与城市发展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
    5.周一尘.跨街区校园整体性设计.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1
    6.荣耀.追寻具有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当前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
    7.洪江.研究型综合大学发展及其校园规划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
    8.徐鑫.大学科技园区规划与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1
    9.张涛.高校生活区规划的探索.浙江大学硕士论文.1997
    10.李双燕.大学校园规划初探.浙江大学硕士论文.1988
    11.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4
    1.钟华楠.《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论文——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筑学报.2001.9
    2.张文栋.第13届国际大学校长联合会2002年会议纪实.中国高教研究.2002.9
    3.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比较教育研究.1993.5
    4.夏铸九.校园重访:反省台湾大学1980年代的校园规划.城市规划,2002.5
    5.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城市规划,2002.5
    7.马清运.西方教育思想及校园建筑——新校园建筑溯源.时代建筑.2002.2
    8.张翰卿.高校社会化的空间策略.城市规划.2001.7
    9.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建筑师(24)1985
    10.[美]威廉·里查德森(著),张进(译).大学社区重建与城市复兴——塔科马历史性仓储区的改造利用与更新.时代建筑.2001.3
    
    
    11.丁荣生.大学之道——谈校园规划.建筑师(台湾).第217期.1993
    12.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世界建筑.1989.2
    13.王文友.关于高等学校老校园改造规划的思考.建筑学报.1993.11
    14.沈国尧.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大学老校园的改造规划.建筑学报.1993.11
    15.裴刚、李雪、卓刚.高校学生宿舍与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建筑学报.1998.9
    16.高翼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建筑学报.2000.6
    17.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建筑学报.2001.2
    18.何镜堂、涂慧君、邓剑虹.共享交融有机生长——浅谈浙江大学新校园(基层部)概念性规划中标方案的创作思想.建筑学报.2001.5
    19.王伯伟.大学城——城市范围的资源重组和开发.建筑学报.2001.9
    20.其他相关报纸、刊物
    1.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
    2.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