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的古老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改变,中国的自然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以这样的一种特殊方式开始了近百年的交融与撞碰。而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澳门与广州经济,在这场交融与撞碰的大背景下,因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而产生经济互动关系,并在这种彼此消长的经济互动关系中,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经济轨迹与经济景观。
     本文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的理论,将清代作为一个整体的时间概念,系统地阐述清前期与清后期澳门与广州的经济互动关系,以便我们能够对清代澳门与广州的经济互动问题,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网络的形成与特点,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Qing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In 1840, the western countries came to china and seized it by theirs force, which made great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form of china. The blend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natural economy of china and the market economy of western countries lasted out for hundreds of years. On that background, the economy of Guangzhou and Macao, 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teract each other due to the mutual complementation of their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in that relationship, it is presented to us the totally different economic track and economic sight.
    In the dissertation, it expounds the different styl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Guangzhou and Macao with the theories of history and economy during earlier and later stages of Qing Dynasty. Through this, we can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issues well: How Macao and Guangzhou interact each other, and how the economic network of the whole reg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came into being in Qing Dynasty
引文
(1)嘉靖三十六年黄佐《广东通志》,嘉靖四十年刊本,卷六六,第72页。
    (2)万历《南海县志》卷一二。
    (3)庞尚鹏:《百可亭摘稿》卷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刊本。
    (4)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嘉靖五年(1800年)重刊本,上卷,第1页。
    (5)(6)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第2、3、4页。
    (7)《澳门记略》上卷,15页。
    (8)(9)(10)戴维亚诺尔德《大发现时代》第8页,范维信译,澳门,东方文萃出版社,1994年。
    (11)罗荣渠《十五世纪大航海与中国、西欧的不同发展取向》第30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张天泽著,姚楠、钱江译:《中葡早期通商史》第35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香港,1988年。
    (13)(14)(15)(16)万明著,《中葡早期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95、15、14、28页。
    (17)林富疏为黄佐代撰,见黄佐《黄泰泉先生全集》卷二0《奏疏下》,《代巡抚通市舶疏》,康熙二十一年黄氏宝书楼重该本。
    (18)《明史》卷三二五《佛郎机传》。
    (19)《明武宗实录》卷一九七,正德十六年三月丙寅。
    (20)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九《佛郎机》,中华书局,北京,1993年;《明世宗实录》卷106,嘉靖八年十月。
    (21)《静虚斋惜阴录》卷12《杂论》三。
    (22)万明著,《中葡早期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4页。
    (23)《明世宗实录》卷四,正德十六年秋七月已卯。
    (24)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三一《市籴考*市舶互市》。
    (25)黄佐:《黄泰泉先生全集》卷20《奏疏》下《代巡抚通市舶疏》。
    (26)万历《广东通志》,万历三十年该本,卷六九,《澳门》条。
    (27)王以宁:《东粤疏草》卷五。
    (28)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第20—21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9)万历《南海县志》卷一二。
    (30)费正清,《剑桥中国明代史》第604页。
    (31)王之春《国朝柔远记》卷1,《瀛海各国统考》,第8页,光绪十七年广雅书局该本。
    (32)黄启臣:《澳门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9页。
    (33)转引自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34)[美]亨利:《旧中国杂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1页。
    (35)[葡]桑贾依,苏拉马尼亚姆《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澳门地区委员会1997年版,第145页。
    (36)《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六),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95页。
    (37)《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五),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页。
    (38)转引自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39)郑炜明:《葡占仔路环碑铬楹记》,香港加略山房有限公司1993年,第42页。
    (40)《香山县乡土志》卷三,中山县地方志办1988年
    (4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三),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0页的。
    (42)[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清经世文编》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92年。
    (43)《明史》卷三百二十五《佛郎机传》
    (44)《古今图书集职方典》卷一千二百九十六。
    (45)[明]王临亨:《粤剑编》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
    (46)转引自戴裔煊《明史 佛郎机传》,中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7页。
    (47)吴晗编:《朝鲜李朝实禄中的中国实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九册,第3968页。
    (48)《重修三街会馆碑记》,章憎辛《澳门掌故》之十一,《澳门日报》1962年9月11日。
    (49)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三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7页。
    (50)(51)(52)《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6、122页。
    (53)《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54)[明]郭尚宾:《郭给谏疏稿》卷一(业书集成初编本)
    (55)(56)(57)[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版。
    (58)[明]陈吾得:《谢山楼存稿》卷一《条陈东粤疏》,《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五),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页。
    (59)裴化行著,肖浚华译:《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0页。
    (60)C.R. Boxer:Fidalgos in the Far East, 1550-177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age223.
    (6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页。
    (62)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四辑,中华书局1981年,第358页。
    (63)路易(Rui.Brito.Pdixoto):《艺术、传说和宗教仪式》,《文化杂志》1988年第5期。
    (64)[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版。
    (65)《香山县乡土志》卷七,中山县方志办1988年。
    (66)[清]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二十《详陈澳界利害立约尚宜缓定摺》,近代中国史料业刊乙集。
    (67)[明]谢杰:《虔台倭纂》卷上,玄览堂业书续集。
    (68)《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实料》第九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3968页。
    (69)[民国]汪兆慵:《澳门杂诗》,载《澳门问题史料集》(下),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1342页。
    (70)《光绪香山县志》卷二十二,光绪五年刻本。
    (71)载《中葡关系史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6页。
    (72)《香山县乡土志》卷五,中山县方志办1988年。
    (73)[清]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页。
    (74)《香山翠微韦氏族谱》卷十四,光绪三十四年刻本。
    (75)《乾隆神福清县志》卷十五,福清县方志办点校本。
    (76)载黄启臣等编《澳门港史资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9页。
    (77)章文钦《一部关于清代澳门的珍贵历史纪录》,载《澳门史与中西交通》,广
    
    东高教出版社1998年,第69页。
    (78)[明]庞尚鹏:《题为陈末议以保海隅世治安事》,《明经世文编》卷三百五七,中华书局1997年,第3835页。
    (79)《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43—749页。
    (80)《清道光实录》卷二百六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
    (8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82)[清]刘献庭:《广阳杂记》卷五,《笔记小说大观》第八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
    (83)《同治谈水厅志》卷七,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年。
    (84)[清]卢坤《广东海防总览》卷三十七《方略二十六》清道光刊本。
    (85)参见黄启臣、郑炜明《澳门经济四百年》第十章,澳门基金会1994年。
    (86)转引自汤开建:《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华书局1999年,第254页。
    (87)龙思秦著:《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43页。
    (88)《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页。
    (89)《巴达维亚城日记》第二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0年印行,第248页。
    (90)《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三)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91)《香山县乡志》卷十三,中山县方志办1988年。
    (92)莫世祥等编《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第184页。
    (93)参见周彦文等编《澳门老照片》,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94)《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页。
    (95)《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三)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
    (96)《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页。
    (97)《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页。
    (98)[清]卢坤:《广东海防汇览》卷三十一,清道光刊本。
    (99)[清]印光任、张汝霖著:《澳门记略》卷上,澳门文化司1992年版。
    (100)潘日明著,苏勒译:《殊途同归—澳门文化交融》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版。
    (101)参见周彦文等编《澳门老照片》,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70页。
    (102)转引自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03)《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104)章彦文等编《澳门老照片》,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70页。
    (105)(106)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4、363页。
    (107)[清]梁庭楠《粤海关志》卷二十九,《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9页。、
    (108)[清]卢坤:《广东海防汇览》卷三十七《方略二十六》,道光刊本。
    (109)《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110)《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六)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111)[清]卢坤:《广东海防汇编》卷三十七,清道光刊本。
    (112)《光绪香山县志》卷二十二,光绪五年刻本。
    (113)[民国]汪兆慵:《澳门杂诗》,《澳门问题史料集》(下)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1431页。
    (114)《中葡关系史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
    (115)《明神宗实录》卷五百零九,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影印本。
    
    
    (116)《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二十二《列传十一》,台湾成文出版社1966年。
    (117)龙思泰:《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108页。
    (118)C. R. Boxer:Fidaibos in the Far Ea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page 40.
    (119)《清顺治实录》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
    (120)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一、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1页。
    (121)《时事日记》八卷11期第8篇,《中葡关系史料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页。
    (122)马士:《中华帝国对外贸易关系史》第一卷,《中葡关系史料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25页。
    (123)《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六)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
    (124)《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页。
    (125)[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第38页。
    (126)《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六十三,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影印本。
    (127)[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四,中华书局1985年,第371页。
    (128)《中葡关系史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97。
    (129)[明]郭尚宝:《郭给谏疏稿》卷一,业书集书初编本。
    (130)萨安东:《中葡关系史资料汇编》卷一,《中葡关系史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38页。
    (131)(132)《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4、166页。
    (133)《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4—725页。
    (134)多明戈·费尔南德斯·斯瓦雷特《中国王朝历史·政治·伦理和宗教论》第七章,《中葡关系史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7页。
    (135)《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136)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
    (137)《中葡关系史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16页。
    (138)[清]梁庭楠《粤海关志》卷二十九《夷商四》,《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六)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页。
    (139)《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140)徐晓望、陈衍德《澳门妈祖文化》,澳门基金会1998年,第156—157页。
    (141)(142)周彦文等编《澳门老照片》,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38、39、36页。
    (143)《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6页。
    (144)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文化交融》,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第133页。
    (145)龙思泰:《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146)C. R. Boxer:"Seventeent Century Macau" HongKong Heinemannn 1984, p27.
    (147)(148)《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48页。
    (149)[清]梁庭楠:《夷氛闻记》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第1页。
    (150)《中葡关系史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69页。
    (151)[清]张甄陶:《论澳门形势状》,小方壶齐与地业钞第九帙。
    (152)《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8页。
    (153)转引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74页。
    
    
    (154)黄月波等编:《中外条约汇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页。
    (155)(156)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第543、533页。
    (157)[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著,厉以平、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第1995年版,第1页。
    (158)Austin Coates, A Maco Narrative ,p 25.
    (159)(160)(161)叶士朋《澳门法制史概论》第11—15、10、15页,周艳平 张永春译,澳门基金会,1996年。
    (162)周景濂《中葡外交史》第76—7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163)(164)(165)C.R. Boxer, Portuguese Society in the Tropics-The Municipal Councils of Goa,Mocao,Bahia,and Luanda,p43、5-7, The University of Wesconsin Press, 1965.
    (166)(167)转引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47、48页。
    (168)吴志良《澳门政制》第11页,澳门基金会,1995年。
    (169)叶士朋《澳门法制史概论》第62页,周艳平、张永春译,澳门基金会,1996年。
    (170)(171)(172)转引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50、87页。
    (173)Austin Coates A Macao Narrative, p.47
    (174)[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版,第65页。
    (175)[葡]《法律》杂志,第18—21页,1990年第2期,澳门大学法学院。
    (176)[葡]《澳门议事会给北京主教的指示》发表于《澳门教区简报》第761页,1966年。
    (177)[葡]《观察家》杂志,第8、9、10期上刊登。1841年7月的《海事殖民年报》第353—370页转载。
    (178)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第65页,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
    (179)[葡]《杂俎》杂志(1953—1955)第9期;或见费成康著,《澳门四百年》第222页,澳门基金会1999年。
    (180)转引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94页。
    (181)黄启臣:《澳门历史》,澳门基金会1995年版,第223页。
    (182)Anders Ljung strdt:An Historical Sketch of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 p49.
    (183)张天泽著,姚楠、钱江译:《中葡早期通商史》第117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香港,1988年。
    (184)郝玉麟:《广东通志》卷六十二,吴兴祚《议除藩下苛政疏》,台湾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987年影印版,第564册,第867页。
    (185)李士桢:《抚粤政略》卷六,《禁奸漏税》,版本未详,澳门大学图书馆藏。
    (186)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
    (187)李士桢:《抚粤政略》卷二,《请除市舶澳门旱路税银疏》。
    (188)郭棐《万历广东通志》卷六十九,《澳门》,中山大学图书馆藏。
    (189)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官守篇》引自庞尚鹏《区画濠镜保安海隅疏》。
    (190)《清实录·仁宗嘉庆实录》卷二百一十,嘉庆十四年四月,第820页。
    (191)《清实录·宣宗道光实录》卷一百八十五,道光十一年三月,第936页。
    
    
    (192)《清实录·穆宗同治实录》卷一百二十五,同治三年十二月,第742页。
    (193)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官守篇》引自庞尚鹏《区画濠镜保安海隅疏》。
    (194)《明实录·崇祯长编》卷34,崇祯三年五月,台湾中央研究院,2054页。
    (195)《明实录·神宗实录》卷509,万历四十一年元月,9466—9467页。
    (196)《明实录·世宗实录》卷38,嘉庆三年四月,第1956—1957页。
    (197)参阅黄启臣、郑伟明:《澳门经济四百年》,第39—40页。
    (198)[葡]雅依梅·科尔特桑著,邓兰珍译:《葡萄牙的发现》第一卷,第211页。
    (199)王海港:《澳门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制度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第11页。
    (200)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201)参阅陈正祥:《广东地志》第27页,香港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版。
    (202)宏闳:《西学东渐记》,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版。
    (203)《Chinese Rpository》Vol p289,转引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305页。
    (204)《文献丛编》第24辑。
    (205)转引汪敬虞:《论清代前期的海禁闭关》,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5期。
    (206)(207)《皇朝经世文编》卷26,第14页;江日昇:《台湾外纪》卷6。
    (208)《清圣祖实录》卷116,第18页。
    (209)《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条。
    (210)转引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126页,中华书局1962年。
    (211)《东华实录》卷46,《乾隆朝》。
    (212)梁廷楠《粤海关志》卷8,《税则一》;卷22,《贡舶二》。
    (213)《钦定圣祖仁皇帝圣训》卷21。
    (214){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第1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215)谢清高:《海录》第45页。
    (216)《皇朝文献通考》卷26,第36页。
    (217)《皇朝文献通考》卷33。
    (218)梁廷楠:《粤海关志》卷9,《税则二》。
    (219)(220)格林堡:《Michacl Greenberg》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British trad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1840-1842)第55、86—87页,商务印书馆 1964年版。
    (221)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上卷,《官守篇》。
    (22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223)泰勒·丹涅特著,姚曾译《美国人在东亚》第31—32页,(Tyler Danner:《America in East Asia》,New york,1992)。
    (224)《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一。
    (225)王之春:《国朝通商始末记》卷6。
    (226)根据H·B·Morse:《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Vol数字统计。
    (227)转引朱培初:《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交流》第31页,1984年版。
    (228)(229)梁廷楠:《粤海关志》卷5,《口岸一》;卷1,第21-26页。
    
    
    (230)李书吉:《嘉庆澄海县志》卷8,《埠市》。
    (231)转引要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史》第1册,第305页。
    (232)梁廷楠:《粤海关志》卷5,《口岸》;吴震芳:《岭南杂记》。
    (233)屈大均:《广东新语》卷9,《事语》。
    (234)《史料旬刊》第22期,《庆复折》。
    (235)《光绪海阳县志》卷8,《风俗》。
    (236)民国十三年《南海叶氏宗谱》。
    (237)民国《番禺潘氏族谱》。
    (238)转引梁嘉彬:《论明清广东国际贸易与近代中泰之关系》,载《广东文献》第7卷,第5期。
    (239)《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12帙,卷63。
    (240)民国二十四年《台山甘氏族谱》。
    (241)转引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307页。
    (242)W·C·Hunter:《The Fan Kwae at Canton》P28。
    (243)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4,《市舶》。
    (244)《清远县志》卷20。
    (245)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
    (246){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五卷,20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247)(248)转引百濑弘:《明代中国之外国贸易》,载《食货》半月刊,第4卷,第1期。
    (249){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五卷,201页—20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250)参见李康华等编:《中国对外贸易简论》第192页,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年。
    (251)《明经世文编》卷433,《初报红毛番疏》。
    (252)黄启臣编:《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第197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253)千家驹:《东印度公司的解散鸦片战争》,载《清华学报》第37卷,第9—10期。
    (254)《大英百科全书》,《中国条》。
    (255)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238—239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256)根据刘鉴唐:《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数字的考察》,载《南开史学》1984年第1期的数字统计。
    (257)李伯祥:《关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鸦片进口和白银外流的数量》,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
    (258)《东华续录》,乾隆四十六年条。
    (259)《Chinese Repository》Vol 2 P289,转引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304页。
    (260)转引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190页。
    (261)《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237,第3页。
    (262)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8,《夷商三》。
    (263)张嗣行、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卷8,《关津》。
    (264)《大清会典事例》卷502,《礼部》。
    (265)《清朝文献通考》卷26,《征榷一》;《清史稿》卷528页,《暹罗》。
    (266)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2,《贡舶三》。
    
    
    (267)(268)(269)(270)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5,《行商》;卷29。
    (271)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84页。
    (272)李士桢:《抚粤政略》卷1,《议复粤东增豁税饷疏》。
    (273)汪宗准、洗宝干:《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14,《人物八》。
    (274)参阅田汝康:《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海外贸易缓慢的原因》,载《新建设》1964年第8-9期。
    (275)《明实录·武宗正德实录》卷一九四。
    (276)《广东新语》卷二,地语:“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滨之湾环为澳,澳者,泊口也。”
    (277)《广东新语》卷二,地语。
    (278)《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2,广东。
    (279)《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20,海外诸夷入贡互市。
    (280)《明实录·世宗嘉靖实录》卷118。
    (281)《殊域周咨录》卷九,佛郎机。
    (282)胡宗宪:《筹海图编》卷三。
    (283)《广东图说》卷九,香山。
    (284)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
    (285)周玄帏:《泾林续记》。
    (286)《殊城周咨录》卷九,佛郎机。
    (287)霍与暇:《霍勉斋集》卷十一,贺香山涂父母太夫人六十一序。
    (288)《明史》卷三二五,佛郎机,《香山县志》卷二二。
    (289)吴桂芳《议阻澳夷进贡疏》,见《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二。
    (290)《香山县志》卷三,食货、杂办。
    (291)《澳门纪略》下卷,澳蕃篇。
    (292)《香山县志》卷二二中记载。
    (293)《明史》卷三二五,佛郎机。
    (294)考太苏编译:《皮莱斯的远东概览》第二卷,转引自黄启臣著:《澳门历史》,澳门历史学会出版,29页。
    (295)张天泽著,姚楠、钱江译:《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7—118页。
    (296)王临亨:《粤剑篇》卷三,志外夷。
    (297)全汉升:《明代中叶后期澳门的海外贸易》,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2年第5卷,第1期。
    (298)C·R·Boxer: 《The Christian Century in Japan 1549-1650》,p28.
    (299)E·肯普费尔《日本史》转引张天泽著,姚楠、钱江译:《中葡早期通商史》,167页。
    (300)A·Ljungstedt:An Histoncal Sketch of th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 and of the Romam Cathdic Church and Mission in China ,pp82-84.
    (301)《皇朝文献通考》卷二九八,《四裔教·佛郎机》。
    (302)梁廷楠:《粤海关志》卷二六,夷商一。
    (303)帕拉克:《中国人、葡国人和荷兰人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茶叶贸易(1600—1750)》,澳门《文化杂志》第18期,15页。
    (304)陆希言:《澳门论》,转引自方豪:《天主教史人物传》第2册,20页。
    (305)杜臻:《闽粤巡视论略》卷三,20页。
    (306)道光《香山县志》卷四,91页。
    (307)李士桢:《抚粤政略》卷一。
    
    
    (308)梁廷楠:《粤海关志》卷七,《设官》。
    (309)李士祯:《抚粤政略》卷二。
    (310)祝淮:道光《香山县志》卷四。
    (311)《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7册,365页。
    (312)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上卷,官守篇。
    (313)祝淮:《道光县志》卷四。
    (314)帕拉克:《中国人、葡国人和荷兰人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茶叶贸易(1600—1750)》,澳门《文化杂志》第18期,16—17页。
    (315)参见奥莱罗:《关于18世纪末澳门海上贸易的注解》,澳门《文化杂志》第13、14期,36—38页。
    (316)梁廷楠:《粤海关志》卷二三,贡舶三。
    (317)[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 五卷,第185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18)[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第254、32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19)R·M·Martin《China, Polical, Commercial and Social》Vol 二,p137,转引自聂宝樟:《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册,60页。
    (320)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22、115页。
    (321)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第314页。
    (322)[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一、二卷,第365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23)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110页。
    (324)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卷三,140页。
    (325)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199—200页。
    (326)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03—105页。
    (327)[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三卷,第357—35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28)《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02页。
    (329)(330)《清季外交史料·道光朝》(一)10、11页。
    (331)[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卷,第2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32)(333)(334)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122、122、121页。
    (335)(336)[美]马士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卷,第160、152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37)《清实录·宣宗实录》卷三二六。
    (338)(339)[美]马士 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三卷,第247、36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版。
    (340)根据刘鉴唐:《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鸦片输入与白银外流数字的考察》,载《南开文学》1984年第1期的数字统计。
    (341)广东省文史馆编:《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342)乔丹·詹尼斯:《十八世纪中国的出口工艺》第62-63页,伦敦,1950年版。
    (343)艾维四:《明史与世界史》,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十六至十八世纪之中国与欧洲》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344)《Description of the City of Canton》,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2,
    
    NoT, Nov1833, p305-306.
    (345)张心泰:《粤游小识》卷四。
    (346)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347)李景康:《石湾陶业考》。
    (348)刘子芬:《竹林陶说·广窑附广彩》第7—8页。
    (349)《中国贸易及其影响》第12页。
    (350)转引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卷,第485—486页。
    (351)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352)《皇朝文献通考》卷16,《钱币考》。
    (353)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广南路》。
    (354)据黄佐:《嘉靖广东通志》卷20的数字统计。
    (355)黄启臣:《澳门历史》,澳门基金会1995年版,第223页。
    (356)《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78、179页。
    (357)参见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姚楠、钱江译,中华书局香港分局 1988年中译。
    (358)[葡]施白蒂:《澳门编年史》,小雨译,澳门基金会1995年中译本,第13页、69页。
    (359)[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张汇文等译,三联书店 1957年中译本,第50、51页。
    (360)(361)(362)(365)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纂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2、43、255、283、76、95、286、143、144、146页。
    (363)参见[澳]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晚清时期中国对海外华人的保护(1851—1911)》,粟明鲜、贺跃进夫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中译本,第51—52页。
    (364)(366)(367)(368)(370)(372)(373)《1887至1891年拱北贸易报告》,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26、27、3、8、232、375、145页。
    (369)Eitel, E. J., Europ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form the Beginning to the Year 188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459.
    (371)《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莫世祥著,第182页。
    (374)《澳门年鉴》,译文参照何大章、缪鸿基的《澳门地理》第75页。
    (375)A·Ainho:《Gambing in Macau》, from 《Macau City of Commerce and Culture》edited by R·D·Cremer p155.
    (376)(377)(378)汪兆镛:《澳门杂诗》第12页。
    (379)特瑞修神甫:《历史上的澳门》,第44页。
    (380)彭玉麟、张之洞等人于1885年呈送《粤东闱姓遵旨熟权利害将请暂行弛禁收回利权奏》,第一档案馆军机处录制,外交类,1325号。
    (381)卫恭:《广州赌害、番摊、山票、白鸽票》见《广州文史资料》第九辑第64—75页。
    (382)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上卷《官守篇》。
    (383)汪兆镛:《澳门杂诗》第14页。
    
    
    (384)《澳门宪报》(ANNO DE 1898—BOLETIM OFFICICAL—SUPPLEMENTOAO N0.32)。
    (385)濠江客:《逾百年的老香庄》,载《澳门日报》1983年月10月15日。
    (386)转引程浩编:《广州港史》,第101—102页。
    (387)(388)《一八八五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5年版,第二册,第333—336页、380页。
    (389)史澄等:《番禺县志》卷七,第1页。
    (390)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纺织”,第20页。
    (391)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第1620页统计表。
    (392)《一八八九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0年版,第二册,第400页。
    (393)《一八九三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4年版,第二册,第445页。
    (394)《一八八九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0年版,第二册,第400页。
    (395)《一八八九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0年版,第二册,第399页。
    (396)《一八八八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9年版,第二册,第381页。
    (397)《一八九零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1年版,第二册,第414页。
    (398)程浩编:《广州港史》第103页。
    (399)《一八八二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3年版,第二册,第330页。
    (400)《一八八三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4年版,第二册,第334页。
    (401)《一八八四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5年版,第二册,第332页。
    (402)《一八八九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0年版,第二册,第400页。
    (403)《一八八八三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4年版,第二册,第400页。
    (404)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第1452页。
    (405)陈正祥著:《广东地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5月版,第204页。
    (406)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第1452页。
    (407)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卷,第452页。
    (408)1884、1885、1886、1887、1888年的海关贸易报告。
    (409)陈正祥著:《广东地志》,第204页。
    (410)《一八八三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84年版,第二册,第334页。
    (411)《一八九零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1年版,第二册,第324页。
    (412)《一八九三年海关贸易报告》(英文),1894年版,第二册,第394页。
    (413)根据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13页统计表有关数字合计。
    (414)根据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页统计表有关数字合计。
    (415)李承烈、邓孔昭:《中国近代外债的起始时间》,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二期。
    (416)《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一五三。
    (417)《上海金融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21页。
    (418)献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在华银行发行纸币概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4页。
    (419)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335页。
    (420)莫里逊:《中国商业指南》(T·M·Morrison,The commericai Guide)1848年,伦敦,第二版。
    (421)《英国国会蓝皮书》(1847—1848年)第5—6页。
    (422)张国辉:《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7—34页。
    
    
    (423)《两广总督李瀚章为汇解铁路费折》(光绪十六年八月七日)《军机处录副奏折》。
    (424)《军机处题本钞档》,关税类,第39册,《清代关税收支报告表》(4)。
    (425)汪敬虞:《19世纪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扩张及其对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的控制》,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5期。
    (426)张国辉著:《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5—122页。
    (427)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英文版)第一卷,第386页。
    (428)程浩编:《广州港史》(近代部分),第82页。
    (429)日本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太古洋行天津支店调查报告书》,1994年11月版。
    (430)张心徵《中国现代交通史》第三编“水上交通”第315页。
    (431)程浩编:《广州港史》(近代部分),第82页。
    (432)张心徵《中国现代交通史》第三编“水上交通”第298—300页。
    (433)程浩编:《广州港史》(近代部分),第85页。
    (434)张心徵《中国现代交通史》第三编“水上交通”第301—302页。
    (435)黄孝宽:《英帝国主义侵华企业怡和公司》,载《广州文史资料》第八辑。
    (436)张国辉著:《广东货币三百年》,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437)《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第680页。
    (438)《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第680页。
    (439)《广州市志·工业志》(资料长编)。
    (440)蒋祖缘等著:《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3页。
    (441)《广州市志·工业志》(资料长编)。
    (442)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1000—1001页。
    (443)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516—517页。
    (444)蒋祖缘等著:《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6页。
    (445)蒋祖缘等著:《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页。
    (446)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226页。
    (447)《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48)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224页。
    (449)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301页。
    (450)《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51)《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52)何东:《香港早年之回忆》,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53)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277页。
    (454)张晓辉:《一个半世纪前西人笔下的“香港之初”》,载1994年11月13日香港《华侨日报》。
    (455)鲁言等著:《经济一瞥》,第32页。
    (456)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40页。
    (457)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40页。
    (458)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41页。
    (459)姚启勋:《香港金融》,香港1940年版,第43页。
    (460)刘泽生:《香港古今》,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页。
    
    
    (461)姚启勋:《香港金融》,香港1940年版,第47页。
    (462)姚启勋:《香港金融》,香港1940年版,第47页。
    (463)《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64)《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65)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册,第96页。
    (466)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369页。
    (467)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108页。
    (468)《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469)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145页。
    (470)G·B·Endacott, A History of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p. 126。
    (471)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69—270页。
    (472)鲁言等著:《经济一瞥》,第71页。
    (473)《香港百年大事记》,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74)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70页。
    (475)敕连三著、李龙潜点校:《香港纪略·外二种》,第118页。
    (476)《香港商业录·香港的建筑》,载《香港商业年鉴》,香港新闻社1949年版。
    (477)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146页。
    (478)E·J·Eitel, Europe in china,Oxford University Press,Hong Kong 1983, p386.
    (479)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8—299页。
    (480)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9页。
    (481)《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482)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8页。
    (483)陈蕙勋著、莫世详点校:《香港杂记·外二种》第83页。
    (484)张晓辉:《近代香港的华资工业》,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
    (485)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8页。
    (486)同升机器厂广告,载1906年3月26日《香港华字日报》。
    (487)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0页。
    (488)艺新机器厂广告,载1897年5月4日《香港华字日报》。
    (489)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再版,第830页。
    (490)陈谦:《香港旧闻见闻录》,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3—85页。
    (491)《行业转变史》,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92)《行业转变史》,载汇丰银行编的《百年商业》。
    (493)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0页。
    (494)《香港百年大事记》,载《百年商业》。
    (495)《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496)《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497)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150页。
    (498)《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499)《百年商业》,载汇丰银行编的同名书。
    (500)李宏编:《香港大事记》,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501)K·C·Fok, Lectures on Hong Kong Role in Moderm of History of China, The Commercial Press Ltd1990, p 105.
    (502)《天津港史(古代、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版,第98页。
    (503)《上海对外贸易(1840—1949)》上册,第157—159页。
    (504)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383页。
    (505)李宏编:《香港大事记》,第47页。
    (506)[日]秀岛达雄:《香港·海南岛建设》第16页。
    (507)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第292页。
    (508)程浩主编:《广州港史(近代部分)》,第109—110页。
    (509)《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6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0页。
    (510)光绪十六年、十八年、十九年《拱北口岸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143、156、162页。
    (511)《1912年至1921年拱北关十年贸易报告》,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98页。
    (512)《1887年至1891年拱北关十年贸易报告》,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28页。
    (513)《1912年至1920年拱北关十年贸易报告》,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103页。
    (514)《1892年至1901年拱北关十年贸易报告》,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41页。
    (515)《1892年至1901年拱北关十年贸易报告》、《光绪二十年拱北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光绪二十九年拱北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莫世详、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月12月出版,第41、169页。
    (516)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第4页。
    (517)费成康:《澳门四百年》,第308页。
    (518)邓开颂、陆晓敏主编:《粤港澳近代关系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101页。
    (519)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第206页。
    (520)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第207—208页。
    (521)郭小东:《19世纪前期澳门经济特征论略》,见《澳门经济述评》,澳门基金会199年,163页。
    (522)《耆英等又奏议令各国商船准赴澳门贸易片》,见《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七二,2492页,第六册,2859页。
    (523)夏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146页。
    (524)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123页。
    (525)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7,3—5页。
    (526)文德泉神父:《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看到的澳门》,澳门《文化杂志》,1989年第7-8期,12页。
    (527)邓开颂:《澳门历史》,249页。
    (528)卡尔洛斯·若泽·卡尔德拉:《札记》,119-120页;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180页。
    (529)《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页。
    
    
    (530)《葡中关系史资料汇编》,第三册,229页。
    (531)相当于当时的500000法郎,见布朗科《19世纪最后一年的澳门》,澳门《文化杂志》1997年,秋季刊,135页。
    (532)《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24页。
    (533)《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14页。
    (534)《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71页。
    (535)1871年7月11日鲍拉致赫德函,参见《中国近代海关历史文件汇编》第六卷,312-317页,转引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11页。
    (536)转引陈诗启《中国海关史》,311—312页。
    (537)霍启昌:《香港档案内有关澳门资料简介》,澳门《文化杂志》1994年,28页。
    (538)《澳门专档》第三册,171页。
    (539)《澳门专档》第三册,172-173页。
    (540)《澳门专档》第三册,69页。
    (541)《澳门专档》第三册,73页。
    (542)《澳门专档》第三册,91-93页。
    (543)《澳门专档》第三册,78-79页。
    (544)《澳门专档》第三册,80页。
    (545)《澳门专档》第三册,81-83页。
    (546)《澳门专档》第三册,83-84页。
    (547)《清季外交史料》卷六,29-30页;125页。
    (548)《张文襄公全集》卷20,奏议,20,17-18页。
    (549)《张文襄公全集》卷20,奏议,20,18-19页。
    (550)《张文襄公全集》卷20,奏议,20,19页。
    (551)《清季外交史料》卷70,15页,1316页。
    (552)《清季外交史料》卷73,23页,1374页。
    (553)安德拉德·科尔沃:《苦力移民》,澳门《文化杂志》1989年,7-8期,43页。
    (554)吉什斯:《历史上的澳门》,399页;转引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28页。
    (555)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31页。
    (556)(557)安德拉德·科尔沃:《苦力移民》,44页。
    (558)安德拉德·科尔沃:《苦力移民》,44页。
    (559)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29页。
    (560)吉斯什:《历史上的澳门》,340页;转引黄鸿钊《澳门苦力贸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1,65页。
    (561)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29-330页。
    (562)陈翰生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109页。
    (563)《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二辑,306-307、308、320、330、333页。
    (564)邓开颂:《澳门历史》,169页。
    (565)米心扎号事件,见《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28-32页。
    (566)毛承霖编《毛尚书(鸿宾)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卷十三,33-38页。
    (567)《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一册,61-87页。
    (568)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25-326页。
    (569)两广总督劳崇光致美国驻广州领事H·Rehy通告。Jules Davids,ed,The American Diplomatic and Public Parpers :The U·S. and China, Vol. 17, The, Coolie Trade and Chinese Emigration. Washington, Scholarly Resouces
    
    Inc;973,408-409页。
    (570)两广总督瑞麟为详陈粤省招工情形致总署函:《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第二册,57页。
    (571)《英国国会文件》(British Parliamentany papers),爱尔兰大学出版社 1971年版,中国第4册,225页;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30页。
    (572)海关档案:《总理衙门为无约国不许在华设局招工并不准华人前往澳门给英、法、俄、美、日国照会》,同治八年五月初三日;邓开颂:《澳门历史》,170-171页。
    (573)安德拉德·科尔沃:《苦力移民》,43-44页。
    (574)《粤港澳近代关系史》,130页。
    (575)颜清湟著:《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119-120页。
    (576)(577)若昂·格德斯:《哀萨、科尔沃和澳门的苦力贩运》,澳门《文化杂志》1989年,7-8期,40页、41页。
    (578)特瑞修:《历史上的澳门》,见《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四辑,553页。
    (579)郭小东:《19世纪前期澳门经济特征论略》,158页。
    (580)郭小东:《19世纪前期澳门经济特征论略》,154-155页。
    (581)郭小东:《19世纪前期澳门经济特征论略》,156页。
    (582)(583)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46、224页。
    (584)潘日明:《百年华人区》,澳门《文化杂志》,1989年,7-8期,53页。
    (585)《张文襄公全集》卷二二,奏议22、20页,1779-1780页。
    (586)布郎科:《19世纪最后一年的澳门》,135页。
    (587)《澳门专档》第一册,第95号,153页。
    (588)文德泉神父:《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看到了澳门》,12页。
    (589)《港澳大百科全书》花城出版社1995年版,803页。
    (590)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32页。
    (591)镜湖医院慈善会大事记,《镜湖医院115周年特刊》,61页。
    (592)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二册,765页。
    (593)潘日明:《百年华人区》,51页。
    (594)陈天杰、陈秋桐:《广东第一间蒸汽缫丝厂继昌隆及其创办人陈启源》见《广州市文史资料》第八辑,71页。
    (595)梅士敏:《略谈西樵名人与澳门》,见《澳门日报》1997年11月1日。
    (596)潘日明:《百年华人区》,51页。
    (597)《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192—193页。
    (598)《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79页。
    (599)《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76页。
    (600)《港澳大百科全书》,花城出版社1995年版,803页。
    (601)转引王昭明《鸦片战争前后澳门地位的变化》,《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3期,第57页。
    (602)《申报》1876年11月29日,转引费成康:《澳门四百年》,318页。
    (603)《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121页。
    (604)广州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篡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605)广州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篡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255、
    
    283页。
    (606)广州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篡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607)参见[澳]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晚清时期中国对海外华人的保护(1851—1911年)》,粟明鲜、贺跃夫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中译本,第51—52页。
    (608)《1887至1891年拱北关贸易报告》,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第26页。
    (609)广州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篡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3、144、146页。
    (610)《1887至1891年拱北关贸易报告》,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第27页。
    (611)《1887至1891年拱北关贸易报告》,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第3页。
    (612)《1887至1891年拱北关贸易报告》,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第8页。
    
    
    1、《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2、《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年。
    3、《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7年。
    4、《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
    5、《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1987年。
    6、《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
    7、《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1995年。
    8、《大清十朝圣训》,文海出版社,台北,1965年。
    9、《十二朝东华录》,文海出版社,台北,1963年。
    10、《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1、《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2、《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3、《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4、《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5、《清宣宗实录》,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影印本。
    16、《明清史料》乙编,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年。
    17、《明清史料》丙编,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年。
    18、《明清史料》已编,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刊行,台北,1957年。
    19、《明清史料》庚编,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刊行,台北,1972年。
    20、《道光广东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影印本。
    21、《同治广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22、《康熙香山县志》,广州中山图书馆1958年。
    23、《道光香山县志》,广州富文斋刻本。
    24、《光绪香山县志》,清光绪五年刻本。
    25、《宣统香山县志》,台北成文1967年。
    26、《香山县乡土志》,中山县方志办1988年。
    27、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中华书局1993年。
    28、黄衷:《海语》,丛书集成初编本。
    29、胡宗宪:《筹海图编》,四库全书本。
    30、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
    31、五临亨:《粤剑编》,中华书局1987年。
    32、叶权:《贤博编》,中华书局1987年。
    33、郭棐:《粤大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3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清敷文阁聚珍本。
    35、王之春:《国朝柔远记》,光绪十九年广雅书局刻印本。
    36、魏源:《海国图志》,岳麓书社1995年。
    37、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
    
    
    38、林则徐:《林则徐集》,中华书局1963年。
    39、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乙集。
    40、江日昇:《台湾外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41、卢坤:《广东海防汇览》,清道光刊本。孔氏岳雪楼曩钞本。
    42、杜臻:《粤闽巡视记略》,孔氏岳雪楼曩钞本。
    43、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3年。
    44、郭尚宾:《郭给谏奏疏》,丛书集成初编本。
    45、梁廷楠:《海国四说》,中华书局1993年。
    46、夏燮:《中西纪事》,中华书局1982年。
    47、王士性《广志绎》,吕景琳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48、朱执《甓余杂集》,明历十五年刊本。
    49、林福祥《平海心筹》,咸丰四年刻本。
    50、俞大猷《正气堂集》,清道光二十一年味古书室重刻本。
    51、《康熙起居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2、《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六册),中华书局1999年。
    53、《澳门问题史料集》(上、下集),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1998年。
    54、《中葡关系史资料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55、《葡萄牙东坡塔档案馆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下册),澳门基金会1999年。
    56、《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
    57、《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一至六辑),中华书局1980—1985年。
    58、《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
    59、《澳门专档》(共四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92—1996年。
    60、文庆等纂《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6年。
    61、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2、张燮《东西洋考》,(清)李锡龄辑《惜阴轩丛书》第19册,清道光二十六宏道书院刻。
    63、香港博物馆编制:《香港历史资料文集》,香港市政局1990年出版。
    64、《香港与中国—历史文献资料汇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年出版。
    65、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全三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
    66、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67、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68、《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69、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
    70、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书》,北京,中华书局1957—1965年出版。
    71、广东省、广州市方志办编:《清实录广东史料》第六册,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
    72、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广州海关编委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73、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澳门基金会1998年出版。
    74、张富强等译编:《广州现代化历程—粤海关十年报告(1882—1941)译编》,广州出版社1993年出版。
    75、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资料汇编(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76、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一1895)》,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77、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78、林金枝编:《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广东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79、广东省档案馆等编:《华侨与侨务史料选辑(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80、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
    81、梁廷楠 总纂,袁钟仁 校注《粤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3、《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故宫博物院,1932年铅印本。
    84、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北京,1977年。
    85、《广东文征》,广东文征编印委员会编印,香港,1974年。
    86、《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下册),刘芳辑,章文钦校,澳门基金会出版,1999年11月。
    87 《镜海业报》,澳门基金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出版,2000年6月。
    88、《知新报》,澳门基金会出版,1996年7月。
    89、邓开颂、黄启臣编:《港史资料汇编(1553—1986)》,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90、甄人、饶展雄主编:《广州史志研究》,广州市地方志学会编,广州出版社,1993年
    91、李仲伟等编著:《广州文献书目提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92、《广州侨务与侨界人物》,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编,广州出版社,2000年。
    93、《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
    94、《广州海关志》,广州海关编志办公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95、《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广州文史资料专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96、《广州二轻工业史料汇编》,广州市第二轻工业局编志办公室,广州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编志。
    97、黄佛颐编纂:《广州城坊志》,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98、《广州地方史文集》,第二辑,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5年。
    
    
    1、S·N·艾森斯塔得《帝国的政治体系》,阎步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2、C·R·Boxer著:《十七世纪的澳门》,东亚大学图书馆藏。
    3、J·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于硕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4、丁中江等编:《澳门华侨志》,台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64年。
    5、《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
    6、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区宗华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7、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张汇文等译,上海书局2000年。
    8、万明:《中葡早期关系史》,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9、门多萨著,何高济译:《大中国志》,中华书局1998年。
    10、山口定《政治学理论—政治体制》林翰译,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1994年。
    11、马丁·布思著,任华梨译:《鸦片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8月。
    12、《广州百科全书》,广州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13、《广州经济中心文集》,(上、中、下册) 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印,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4年。
    14、《广州历史文化图册》,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邓端本编著:《广州港史:古代部分》,海洋出版社,1986年。
    16、邓开颂等主编:《粤港澳近代关系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17、介子编:《葡萄牙侵略澳门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18、元邦建、袁桂秀《澳门史略》,香港中流出版社1988年。
    19、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0、王德昭《西洋通史》,香港,商务印书馆,1990年。
    21、王赓武《中国海外华人》,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
    22、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7年。
    23、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4、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下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25、丘传英主编:《广州近代经济史》,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6、龙思泰:《早期澳门史》,吴义雄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
    27、叶士朋:《澳门法制史概论》,周艳平等译,澳门基金会1996年。
    28、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29、汇丰银行编:《百年商业》,香港光明文化事业公司1941年出版。
    30、冯邦彦:《香港英资财团》,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3l、冯邦彦:《香港华资财团》,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32、李鹏翥:《澳门古今》,香港三联书店1988年。
    33、许伟光、丘挺主编:《广州的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4、李穗梅编著:《广州旧影》,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35、林子升:《16至18世纪澳门与中国之关系》,澳门基金会1998年。
    
    
    36、汤开建:《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华书局1999年。
    37、汤开建著:《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38、汤开建主编:《鸦片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纪实—近代澳门报刊资料选粹》,花城出版社2001年。
    39、安娜·玛里亚·阿马罗《大地之子—澳门土生澳人研究》金国平译,澳门文化司署,1993年。
    40、牟复礼、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张书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41、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北京,外文出版社,1996年。
    4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黄裕美译,台北联经出版,1997年。
    4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44、林子昇编:《十六至十八世纪澳门与中国之关系》,澳门基金会出版,1998年。
    45、李福麟著:《澳门四个半世纪》,澳门松山学会出版,1995年11月。
    46、杨万秀等编著:《广州史话》,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47、吴智文,丘传英主编:《广州现代经济史》,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48、陈柏坚主编:《广州外贸两千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
    49、杨资元、黎元江主编:《英雄花照越王台:历代咏广州作品选》,广州出版社,1996年
    50、吴郁文编著:《广州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
    5l、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
    52、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53、吴志良:《东西交汇看澳门》,澳门基金会1996年。
    54、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姚楠等译,香港中华书局1988年。
    55、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56、陈多:《澳门纵横》,新华出版社1999年。
    57、陈乐民:《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近代广州口岸社会经济概况—粤海关报告集汇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59、余绳武、刘存宽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
    60、余绳武、刘存宽主编:《二十世纪的香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61、张晓辉:《香港华商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8年出版。
    62、陈伟明著:《明清澳门与内地移民》,广州,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63、陈继良著:《钱纳利与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1995年8月。
    64、陈尚胜《开放与闭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65、周景濂:《中葡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66、周彦文编:《澳门老照片》,广州出版社1998年。
    67、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
    68、茅家琦等著《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
    6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70、金国平著、吴志良主编:《中葡关系史地考证》,澳门基金会出版,2002年。
    71、金国平著:《西力东渐》,澳门基金会出版,2000年8月。
    72、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73、费成康:《澳门四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74、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75、施白蒂著,金国平译:《澳门编年史》澳门基金会1994年。
    76、费尔南·门德斯·平托著,王锁英译:《葡萄牙人在华见闻录》,澳门文化与海南出版社联合出版。
    77、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与经济史》,何吉贤译,纪念葡萄牙发现事业澳门地区委员会1997年。
    78、徐晓望等著:《澳门妈祖文化研究》,广州出版社1998年。
    79、莫世祥等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澳门基金会1998年。
    80、徐萨斯著,黄鸿剑等译:《历史上的澳门》,澳门文化广场有限公司2000年。
    81、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82、(明)黄佐原著:《广州人物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83、章文钦:《澳门与中华历史文化》,澳门基金会1995年。
    84、黄文宽:《澳门史钩沉》,澳门星光出版社1987年。
    85、黄启臣:《澳门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86、黄启臣等:《澳门经济四百年》,澳门基金会1994年。
    87、黄鸿剑:《澳门史纲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88、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金国平等译,澳门基金会1997年。
    89、萨拉依瓦:《葡萄牙简史》,李均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
    90、黄培坤:《澳门界务争持考》,广东省立图书馆1931年。
    91、黄德鸿:《澳门掌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
    92、黄兆汉等:《香港与澳门之道教》,香港加山房1993年。
    93、博克舍编著:《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记》,何高济等译,中华书局1990年。
    94、葛剑雄等著:《中国移民史》(六卷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95、曾德昭著,何高济译:《大中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96、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华书局,2000年。
    97、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98、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99、雅依梅·科尔特桑著:《葡萄牙的发现》,澳门地区委员会出版,1998年。
    101、程浩编著:《广州港史:近代部分》,海洋出版社,1985年。
    102、甄人、谭绍鹏主编:《广州著名老字号》,广州市地主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3、路平编著:《广州风物》,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年。
    104、蔡鸿生主编:《澳门史与中西交通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8年。
    105、裴化行著,肖睿华译:《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
    106、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文化交融》,苏勤译,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
    107、霍启昌《香港与近代中国》,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
    108、霍启昌:《香港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109、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10、Austin couts: Macao and the British 1637-1842, Ox-ford Universityy Press,1966.
    111、C.R. Boxer: Fidalgos in the Far East 1550-177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112、C.R. Boxer: seventeenth Century Mocao, HongKong Heineman Educational
    
    Books 1984.
    113、Coates, Macao and the British,Oxford University Prsss 1988.
    114、LIO (s .h.),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Macao, Hong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15、Porter, Macao, The Imaginary City:Culture and Society, 1557 to the Present, Westivew Press1996.
    116、Souga, The Survival of Empire, Portuguese Trad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1630-175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17、Subrabmanyam,The Portuguese Empire in Asia,1500-1700,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London, Longman 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