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家具企业实木机加工作业安全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家具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形成了以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成都、大连等为中心的家具生产基地,出现了许多家具生产专业镇和家具生产专业村;并且大批国际家具产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家具企业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私营、个体企业、独资、三资大量涌现。而部分企业只关注生产效益,忽视安全生产,无论从管理机构及专(兼)职安全技术人员的设置,还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施,以及厂房布局、防护设备等很多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导致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对家具生产过程中操作工人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和形成因子分析,以促进家具企业的安全生产。
     家具生产属于离散型的生产方式,具有生产设备种类繁多,机械化程度不一,家具产品种类多,更新换代快,家具的零部件种类多,生产工艺流程多,并且生产具有季节性等特点。家具产品及家具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得操作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多种多样,难于测定、评价和控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分析不安全行为危险性,找出不安全行为原因,制定安全措施,检验措施的有效性,探索一条安全管理的新方法,从而指导家具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根据家具生产特点并通过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确定家具生产中的危险源和事故伤害类型;根据产生机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安全行为研究需要,界定不安全行为和人因失误;依据国家标准和企业特点,认定家具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利用不安全行为率、危险指数和加权危险指数评价不安全行为现状,找出危险性大的不安全行为和作业位置;比较研究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各作业位置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并通过手工进料和自动进料作业位置不安全行为的差异研究,作业条件危险性和不安全行为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找出不安全行为形成因子,计算各不安全行为形成因子所占的比重,找出企业安全管理漏洞,并通过数据挖掘各形成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制定安全措施。
     分析研究安全措施实施前后不安全行为的变化,验证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和管理的方法。为家具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Chinese furniture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in the last decade. It has formed many furniture production bases, such as areas around of Zhujiang River triangle, Yangtze River triangle, Chengdu, Dalian etc. established many professional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towns and villages. What’s more,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furniture industries shift their production bases to China.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Show diversified operations methods. Some enterprises only concerned with production efficiency, ignor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re Many factors which do not meet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such as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taff of full-time security setting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plant layout, and protective equipment, etc. therefore lead to unsafe behaviors.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economy's rapi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we evaluate the behaviors of furniture production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and analysis causing factors to ensure that the furniture industry's safety production.
     Furniture production is discrete modes of production. It has some features such as a wide range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mechanization, too many kinds of products upgrading rapidly, The variety of furniture parts and components, more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easonal production etc. these features would lead the insecurity of workers operating a variety of difficult, evaluation and control. So our researches is significant on analysis of risk of unsafe acts, finding unsafe acts reasons and thereby has it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n guiding the furniture industry's safety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furnitur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survey, this paper find the source of risk in furniture production and definite the type of injury accidents. It also defined unsafe behavior and human error, according to a mechanism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of security needs. All these are based on national standar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insecurity are evaluated through acts of insecurity, risk index and weighted risk index. The main unsafe behavior and its operations positions are also identified.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dangers of various acts of the unsafe act and the operating position of the unsafe acts, differently studies the hand-feed and automatic feeding operations location unsafe behaviors. It also uses correlational study method to analyse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dangerous and unsafe behaviours. Thereby, the unsafe behavior disciplines are founded.
     We analyse the causes of unsafe behavior, identify unsafe behavior form factor,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s of all factor causing unsafe behavior, find loopholes in safety management, develop improvement measures by associativity of factors getting from data mining.
     We have analysis the change of the unsafe behavior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s a proven unsafe to conduct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It presents furniture enterprises a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in their safety management.
引文
[1] 林杰.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2006:14-17
    [2] 申利明,齐克弗里特·莱瓦克. 木材工业企业作业位置劳动安全的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 2000,14 (4):2729
    [3] 王志岗. 人因事故的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D]. 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4:47-62
    [4] 张锦,张力. 一种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3(2):62-64
    [5] 毛海峰. 安全管理心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李红杰,鲁顺清. 安全人机工程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7] 陈宝智.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8] 申利明. 木材加工机械工伤事故的重点及防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6):41-44
    [9] 孙林岩. 人因工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申利明. 劳动安全理论与职工伤亡事故防治途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5)4:45-49
    [11] 申利明. 危险、危及和工伤事故的防治[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2000, 20(6):12-16
    [12] 毛海峰. 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 3(4):12-16
    [13] 毛海峰. 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发展的思路[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 4(2):7-11
    [14] 叶龙,李森. 安全行为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5] 毛海峰. 企业组织中的安全领导理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3):25-30
    [16] 高文宇,张力. 人员可靠性分析系统设计[J]. 工业工程, 2003, 6(1):72-78
    [17] 耿晓伟,王文岩,刘利剑. 人因失误及其可靠性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83-84
    [18] 肖国清, 陈宝曹. 人因失误的机理及其可靠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11(1):22-28
    [19] 薛福连. 人的不安全行为预测[J]. 建筑安全, 1999, 14(2):16-17
    [20] 余长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害性分析及预防[J]. 江西冶金, 2007, 27(2):45-49
    [21] 周刚. 人的安全行为模式分析与评价研究[D]. 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6:66-80
    [22] 王玉玲. 企业安全文化形式系统 及其评价系统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44-72
    [23] 宋晓燕.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4-9
    [24] 刘志云.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中南工学院学报, 1999, 13(2):183-185
    [25] 刘轶松. 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探讨[J]. 西部探矿工程总, 2005, 109:226-228
    [26] 张锦,张力. 一种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3(2):62-64
    [27] 黄书成. 试谈矿山职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预防措施[J]. 中国矿业,1999:478-587
    [28] 朱锴. 生产过程中个体不安全行为及其控制[J].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7-8
    [29] 高文宇,张力. 人员可靠性分析系统设计[J]. 工业工程, 2003, 6:172-77
    [30] 肖国清, 陈宝曹. 人因失误的机理及其可靠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1):44-47
    [31] 彭希平,蔡大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难以控制的原因及对策[J]. 电力安全技术, 2007, 9(4):31-32
    [32] 刘志云.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J]. 中南工学院学报, 1999,13(2):183-185
    [33] 王民. 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4] 龙升照,黄瑞生,陈道木,曾固.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5] 丁玉兰. 人因工程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6] 欧阳文昭,廖可兵. 安全人机工程学[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37] 甘怡群.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8] 栗继祖. 安全心理学[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9] 罗云,程五一. 现代安全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0] 朱序章. 人机工程学[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1] 周经伦,龚时雨,颜照林. 系统安全性分析[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42] Stephen Wilks, Monica Mortimer, Per Nylen. The introduction of sit stand worktables: aspects of attitudes,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J]. Applied Ergonomics, 2006,37:359-365
    [43] 杨丽佳 ,陈莉. 初级群体文化对企业领导行为的影响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6(3):30-37
    [44] 崔文彩, 李小三, 赵云胜. 安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3(4):57-59
    [45] 刘德辉. 安全文化铸就本质安全人[J]. 现代职业安全,2007,71:32-35
    [46] 马尚权, 颜烨. 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内安全文化研究建设现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20-126
    [47] 文跃南. 安全文化建设要重视培养员工的认同感[J]. 安全文化
    [48] Sok Chul Kim, Soon Heung Chang, Gyunyoung Heo. Team crystallization (SIO2):Dynamic modelof tea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under the dynamic and tactical environment at nuclear installation[J]. Safety Science, 2006, (44) 701-721
    [49] 李实. 安全教育是科技兴安的重要保证[J]. 现代职业安全,2007,69:76-77
    [50] 梁 勇. 安全工作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 科学信息,2007,5:251-252
    [51] 孙柏林, 齐永和, 王明明. 安全生产与自动化技术[J]. 电气时代,自动化系统工程专辑:A2-A7
    [52] 张敬楠. 安全文化建设: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安全管理的新境界[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7:53-54
    [53] Paulo V. R. Carvalho, Isaac L. dos Santos, Mario C. R. Vidal. Safety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and cognitive issues in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J]. Applied Ergonomics, 2006, (37) 211–223
    [54] Zhang Wei, Liu Lu, Zhu Yanchun. Using fuzzy cognitive time maps for modeling and evaluating trust dynamics in the virtual enterpris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7
    [55] Karen Marais, Joseph H. Saleh, Nancy G.. Leveson. Archetypes for organizational safety[J]. Safety Science, 2006 (44):565–582
    [56] 赵 平.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经营创效[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 1:35-36
    [57] 徐龙君, 陈坤. 基于PDCA 模式的化工企业安全文化探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33(4):60-62
    [58] 侯奕斌,凌文辁. 积极组织行为学内涵研究[J]. 商业时代, 2006, 27:4-6
    [59] 杨巨才. 夯实基础实现本质安全[J]. 中国煤炭工业, 2007, 3:28-29
    [60] 刘玉方. 国有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行为取向差异研究[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 16 ,(1):57-60
    [61] 于晓芹. 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J]. 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5:25-29
    [62] 熊兵,王龙. 构建和谐企业之根——企业安全文化[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 4:135-136
    [63] 王建政. 构建本质安全化煤矿刍议[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76-79
    [64] 林嗣豪, 王治明, 唐文娟, 梁立徽, 王绵珍, 兰亚佳. 工作场所安全氛围的测量及其效度与信度的评价[J].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 38 (4):720-724
    [65] 严丰俊. 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及消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 (7):32-35
    [66] 王正根. 对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J]. 江西煤炭科技, 2007, 2:19-20
    [67] 周兴玉, 吴鹤翔. 对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几点思考[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 34:106-107
    [68] 王景平. 论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J]. 山西焦煤科技, 2007, 3(3):12-14
    [69] 赵建,王海苇,浦政道. 论企业安全文化[J]. 科技咨询导报,2007 ,16:181
    [70] 王军. 略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 时代经贸,2007,3(5):5-7
    [71] 果颖 ,计永毅.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济社会学意义[J]. 现代服务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1:192-193
    [72] 张德茗 ,莫文军. 坚持以人为本竭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J]. 企业文明, 2007, 3:56-57
    [73] 王丽萍. 林业企业安全管理新理念[J]. 中国林业, 2007, 45(2):44-45
    [74] 李光耀. 家具生产企业当从科学角度实施安全管理[J]. 中国林业产业,2006:40-42
    [75] 曾玉前. 加强班组建设促进企业发展[J]. 新疆化工,2007, 2:35-37
    [76] 王景柱. 加强安全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13:68-69
    [77] 王文先. 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J]. 中国矿业, 2003, 12(7):34-36
    [78] 陈刚.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1:33-34
    [79] 马芳. 企业安全文化与其相关要素的综合分析[J]. 电力安全技术,2007, 9 (5):24-26
    [80] 陈瑜,向征. 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契约[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 11:48-49
    [81] 刘峰,黄浩,林保果,王晶禹,张景林,张玉若. 组织安全文化的动力初探行为基础安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3(4)53-57
    [82] 杨晋生,王祝立.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效提高职工素质[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7,11:37-38
    [83] 赵宝太. 用安全文化助推安全发展[J]. 中国煤炭工业, 2007, 5:68-69
    [84] 许万虎,岳才华,王栋邦. 以安全文化为突破点打造特色企业文化[J]. 中国煤炭工业,2007, 5:69-70
    [85] 刘文革. 行为科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江苏改革,2003,5:55-56
    [86] 李毅中. 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摘登)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7,05:5-15
    [87] 孙守春, 陈冬生. 企业发展视角下的安全文化建设[J]. 商场现代化, 2007, 505:242-243
    [88] 林强. 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时代指归[J]. 商场现代化, 2007 , 507:299-300
    [89] 张海霞, 徐斌, 杜稳灵. 企业改制中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J]. 经济论坛,2002, 1:34-35
    [90] 夏功成, 胡 斌. 企业群体行为变化的定性模拟研究[J]. 管理学报, 2006, 3(2):182-190
    [91] 陈大为, 佟瑞鹏. 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策划及编制技术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4):73-80
    [92] 刘凯峰, 朱立秋, 刘艳杰. 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J]. 煤炭技术, 2007, 26(5):96-97
    [93] 苏东亮, 李池, 李兵.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的建立[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33 (6):60-62
    [94] 徐刚,吴超,毛果平.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及方法[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 (5):56-57
    [95] 焦桐祥, 刘兴旺, 张志宏. 企业安全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5:50-52
    [96] 谢荷锋,马庆国, 肖东生,欧阳洪. 企业安全文化研究述评[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 (1):3539
    [97] 刘丽梅,高迎平,杜锁房. 企业员工行为控制与激励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1:134-136
    [98] 范继义,赵英. 浅谈安全哲学[J]. 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16,(2):15-19
    [99] 黄军利. 浅谈煤矿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化[J]. 煤炭安全研究,2007,6:72-74
    [100] 朱环, 崔岩. 浅谈企业组织中的安全领导[J]. 技咨询导报,2007 ,13:158-159
    [101] 李国强. 强化安全意识的实现途径[J]. 企业文明, 2007, 6:5859
    [102] 毛海峰. 有意违章行为动因分析与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1 3(2):18-22
    [103] 王立安. 试析家具专业镇的消防隐患及消防安全对策[J]. 山西建筑,2007, 33(15):186-187
    [104] 王锐. 人员素质与安全文化建设[J]. 电力安全技术, 2007, 9(4)21-23
    [105] 吴宝华. 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6-27
    [106] 任 辉. 儒家学说与马斯洛“安全需要”的哲学思考[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239-241
    [107] 鲁艳清. 试论企业安全文化[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0:182
    [108] 陈晓照. 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 冶金企业文化, 2007, 2:51-52
    [109] 周小燕,王治明.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J]. 王绵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37(2):284 287
    [110] 成松柏,陈国华. 职业安全培训效果定量评估方法应用研究[J]. 灾害学, 2007, 22(2):132-137
    [111] 荆军杰. 怎样增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J]. 科教文汇, 2007,6:120
    [112] 杨庆华. 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构建和谐机制[J]. 当代矿工,2007,3:17-18
    [113] 黄文城,杨灵,周祖峰. 我国企业员工安全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6, 6: 42-48
    [114] 樊晶光,王宇航.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4):65-69
    [115] 创予. 试论分类教学法在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J]. 安全,2006,5:52-53
    [116] 王祥林. 浅议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7 7(1)45-46
    [117] 谢国光. 浅谈现阶段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J]. 建筑安全, 2007, 7:24-25
    [118] 王海燕, 肖波. 浅谈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方法[J]. 建筑安全, 2006, 6(7):48-49
    [119] 丁明. 浅谈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J]. 建筑安全, 2007, 7:26-27
    [120] 丛敏,苏廷. 浅谈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经济管理论坛[J]. 中国科技信息,2005, 20:75-76
    [121] 郑向阳. 浅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J]. 南方论刊, 2007, 4:82-83
    [122] 侯红霞. 浅谈安全培训教学语言艺术[J]. 现代企业教育, 2006 6:109
    [123] 王秋建, 姚海红. 企业安全培训项目督导评枯模式初探[J]. 安全, 2007, 2:49-51
    [124] 黎莉. 落实农民工岗前培训破解安全生产的困境[J]. 中国培训, 2005, 8:54-55
    [125] 颜伟文,张文海,王磊,陈国华.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10):51-56
    [126] 杨建林. 地勘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与管理[J]. 安全, 2007, 4:20-21
    [127] 张伶, 谢晋宇. 产业安全培训与职业健康[J]. 管理评论, 2003, 1 (2):48-52
    [128] 王志亮, 徐景德, 李其中, 兰泽全. 安全培训质量测评方法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5,2(3):68-72
    [129] 李春. 安全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安全管理,2006 11:51-53
    [130] 潘芳. 安全培训教育教学方法思考[J]. 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2:45-46
    [131] 王海燕, 肖波. 安全培训的创新[J]. 安全教育,2005, 5(12):38-39
    [132] 唐宗礼. “狼群效应”与安全培训安全管理[J]. 2006·09,
    [133] 林泽炎. 预防事故的群体动方学技术[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7, 17(2):28-29
    [134] 王淑云. 群体动力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2):49-51
    [135] 张富有. 利用群体动力理论开展企业安全工作[J]. 中国煤炭, 2007, 33(4):65-67
    [136] 孙剑平. 高科技企业的群体动力学模式选择[J].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5(1):23-26
    [137] 邓子香. 安全心理学讲座[J].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5, 7:39-43
    [138] Guangyan Li,Peter Buckl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risks-quick exposure check(QEC) [C].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42nd annual meeting, 1998:1351-1356
    [139] 朱有志. 关于几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探讨[J]. 化工劳动保护, 2000, 21(1):28-30
    [140] 孙斌,田水承,李树刚,常心坦.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及解决对策[J]. 陕西煤炭,2002,1:22-24
    [141] 郝志强. 浅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对策[J]. 采矿技术, 2004,4(4):39-40
    [142] 王巍, 魏金峰, 高邦星. 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的关系[J]. 林业科技情报, 1999, 2:89
    [143] 谢民, 崔保燕. 浅谈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J]. 采矿技术, 2006, 6(1):31-32
    [144] 李兆祥, 张友亭.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J]. 煤矿安全, 1999, 5:21-24
    [145] 陈毅斌. 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J]. 煤矿安全, 2000, 3:50-51
    [146] 曹庆仁. 管理者与员工在不安全行为控制认识上的差异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22-29
    [147] 毕作枝. 故意性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煤炭企业管理, 2006, 4:22-23
    [148] 沈祖培,王遥,高佳. 人因失误的后果一前因追溯表[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5(6):799-803
    [149] 戴立操, 张力, 黄曙东. 复杂工业系统中人因失误根本原因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1:13-16
    [150] 黄曙东. 现代化工业企业人因失误分析与事故预防[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2, 28(8)
    [151] 侯二秀, 顾力刚. 人因失误的管理对策分析[J]. 人类工效学, 2004, 10(2):53-55
    [152] 戴立操, 黄曙东, 张力. 高思睿复杂工业系统中班组人因失误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9):20-23
    [153] 唐俊, 何涛, 蒋承. 现代工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简析林机械[J]. 管理开发, 2005, 86(5):111-113
    [154] 万祥云, 何听, 赵云胜.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探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 30(11):47-48
    [155] 刘浪,陈建宏,高科,魏汝莹,纪鹏. 基于安全学习志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3):25-29
    [156] 田宏霞, 郑双忠, 吴弯. 企业安全性评价模糊数学方法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 29(3):41-44
    [157] 朱小, 张舒, 陈建宏, 周智勇, 刘浪. 安全管理新概念—关于“安全学习志”的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2) :67-72
    [158] 佘文最. 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控制框架探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 30(4):44-48
    [159] Aougherty E. Human Error of Commission Revisited: An Evaluation of the ATHENA Approach[J]. Reliability Engi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1998,60(1):71-82.
    [160] Hollnagel E. Con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M].Oxford (UK):Elsevier Science Ltd.,1998.
    [161] Pashler, H. E.. The Psychology of Attention[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8.
    [162] Woodson, W. E. Human Factors Design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81.
    [163] Salvendy, G. Handbook of Human Factors[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7.
    [164] Hess, R. A.. Feedback control models-Manual control and tracking[M]. New York: Wiley, Inc.,1997.
    [165] McRuer, D. T.. Human dynamics in man-machine system[J]. Automatica, 1980, (16): 237-253.
    [166] Muchinsky, P. M.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4th ed.)[M].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1993.
    [167] Hannaman G W, Spurgin A J, Lukic Y. Human cognitive reliability model for PRA analysis[J]. NUS-4531,1984.
    [168] Rasussen J.. Skills, rules, knowledge; signls and symbols and other distinctions in human performance modes[J]. IEEE Transactions: Systems, Man& Cybernetics SMC-13, 1983,257-267.
    [169] Christian P.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ESA approach[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1995, (49): 303-3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