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古代蒙古族逻辑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逻辑思想是逻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思想,其中由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同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当然也包括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持续融合过程。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理应包括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民族的逻辑思想。
     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逻辑发展方向的转变、“广义论证”、逻辑修正性理论、“大逻辑观”等逻辑学多元发展的理论和观点,为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和理论依据。本文以此为理论前提,将“不同文化群体的说理方式”作为逻辑范畴,以蒙古族迄今为止遗留下来的最早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作为研究对象,用逻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古代蒙古族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式,诠释其中所体现的古代蒙古族的逻辑思想。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梳理方法,汇总、分类《蒙古秘史》中的人名、地名、部落名和神话传说、诗歌、箴言、格言、谚语,并参考不同版本的《蒙古秘史》进行解析,分析《蒙古秘史》所反映的古代蒙古族风俗习惯和军事思想;然后采用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非形式论证等方法,分析、阐释了通过《蒙古秘史》所体现出来的古代蒙古族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式,诠释了其中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最后,分析、论述了古代蒙古族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了其客观存在和必然性。
     通过研究,关于《蒙古秘史》中所反映的古代蒙古族逻辑思想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古代蒙古族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形式上,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在思维趋向上,英雄崇拜是古代蒙古族思维自始至终贯穿的总趋向。
     第三,在思维性质上,古代蒙古族的思维有一定的原始思维痕迹,主要表现在图腾思维、神话思维、腾格里思维、萨满思维等;辩证思维比较发达,“古列延”(圆形)思维是古代蒙古族独特的思维模式。
     第四,逻辑思维初见端倪,类概念已经形成,意象性思维方式成为古代蒙古族先民认识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在推理类型上,主导推理类型为推类。
     第五,古代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草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Logic Think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logical history research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areas. There are so much logic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a.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development itself is a different peopleincreasing integration process, of cours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history also includes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ontinuousfusion process. So, study on ancient Chinese logic thinking, Should include thelogical thinking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of culture and logic, and the changes of the developmentaldirection of logic, the generalized demonstration, the theory of logic can bemodified,the broad view of logic and any other theory or viewpoint of the diversifieddevelopment of logic, offers the possibility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fferent nationalthinking way. Based on this, making the ‘Mongolia secret history’ as the researchobject, it is the earliest historical documents founded by Mongolian, With the relatedtheory of logic, analyses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thinking way, and interprets the logic thinking in it.
     At first, combing the literatures, summary and classify the names of persons,places, tribes, and myths, legends, poetries, proverbs, mottos and proverbs,referencing different versions of “Mongolian secret history”, analysis the ancientMongolian customs and military thoughts in “Mongolian secret history”. And then,analyses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characters and mode in “Mongolian secrethistory”. At la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forming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mode, and points its objective existence andinecitability.
     Through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ancient Mongolian logic thinking is:
     First, the image thinking is dominant in thinking form of the thinking mode ofancient Mongolian.
     Second, hero worship is throughout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in thetendency of thinking.
     Third,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has some traces the original thinking. Itmainly displays in totem thinking, mythical thinking, tenggeri thinking, shamanthinking and so on. Dialectical thinking is developed, küriyen thinking is the uniquethought form of ancient Mongolian.
     Forth, the concept of class is formed, imaging thinking come to be the mostimportant way and method of ancient ancestors of Mongolian to recognize things andexpress their thinking. And “tuilei” is the primary reasoning type.
     Last, the forming of the ancient Mongolian thinking mode has a closeconnection with the grassland culture.
引文
①巴雅尔转写.《蒙古秘史》(蒙文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88
    ②转引自《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4(摘自《光明日报》2000年11月30日)
    ①鞠实儿.论逻辑学的发展方向.中山大学学报,2003.增刊(第43卷)
    ①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4
    ②莫日根巴图.浅论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2.1
    ③参见张汝伦编选.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87
    ④崔清田.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见前言
    ①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6.6
    ②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2010.1
    ③参见张汝伦编选.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④参见周礼全主编.金岳霖文集(2).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⑤程仲棠.“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①张晓芒.近代逻辑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情怀及其影响.世界中国哲学学报(台湾),2003.7
    ②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
    ①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见“题记”第III页
    ②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见前言
    ①巴·苏和.20世纪中国的《蒙古秘史》文学研究概述.民族文学研究,2002.2
    ②巴雅尔转写.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88
    ①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见前言
    ②呼日勒沙.蒙古族神话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年
    ③呼日勒沙.蒙古族神话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④德·达林泰.《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⑤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⑥巴·苏和.20世纪中国的《蒙古秘史》文学研究概述.民族文学研究,2002.2
    ⑦瓦·赛音朝克图.《蒙古秘史》文化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⑧那·斯仁.《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①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②格·孟和.蒙古哲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④甄金.蒙古秘史学概论.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①赵智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1
    ②[苏]H·雅洪托娃.俄苏的《蒙古秘史》研究.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9.1
    ③[苏]H·雅洪托娃.俄苏的《蒙古秘史》研究.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9.1
    ①甄金.略论《蒙古秘史学》.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②见《蒙古秘史》成书750周年国际学术社会在乌兰巴托举行.民族文学研究,1991.2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版社,1997年
    ①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生态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思维模式、特点(斯拉夫文).乌兰巴托:蒙古国国立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④特·额尔敦陶克套,满都夫.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⑤额尔敦陶克套.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⑥陈新夏,郑维川,张保生.思维学引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⑦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⑧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⑨张岱年,成中英等.中国思维偏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⑩罗炽.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
    11崔清田.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①宋德宣,陈韬.中日思维方式演变比较研究.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年
    ②谭元享.断裂与重构——中西思维方式比较.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①[德]亨利希·肖尔兹.简明逻辑史.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23~24
    ①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6.6
    ②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2010.1
    ③杨岗营.逻辑观念演变研究——中国文化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10年
    ④翟锦程,杨岗营.论逻辑观念.南开哲学,第四辑.2009年
    ①参见张汝伦编选.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32~421
    ①参见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金岳霖学术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31~556
    ②曾昭式.张东荪多元逻辑观试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
    ③程仲棠.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中国哲学史,2006.3
    ①崔清田.关于张东荪的“逻辑与文化”.南开哲学,第四辑.2009年
    ②杨蕾.言语、思想与逻辑——张东荪多元逻辑观浅析.中州学刊,2005.2
    ③王克喜.论逻辑与文化.南京社会科学,2006.12
    ④张斌峰.在逻辑与文化之间:张东荪的逻辑文化观.安徽史学,200l.2
    ⑤马秋丽.张东荪逻辑观述评.理论探索,2007.6
    ⑥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6.6
    ①任晓明,曹青春.逻辑是可修正的吗?.哲学研究,2008.3
    ②陈波.论逻辑真理.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2
    ③陈波.思维四律不能表达为重言式.哲学动态,1993.5
    ①陈波.“逻辑的可修正性”再思考.哲学研究,2008.8
    ②鞠实儿.逻辑学的问题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6.6
    ①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②史书上,有“窝阔台”、“斡歌歹”等不同写法,同指一人。本文以《〈蒙古秘史〉校勘本》为依据,使用“斡歌歹”。
    ①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①格·孟和.《蒙古秘史》与摩尔根《古代社会》,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②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见译者序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6
    ②包力高,道尔基.蒙古文字发展概述.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3
    ③[苏] 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6
    ①参见《蒙古人》,1987.13
    ②白·特木尔巴根.《蒙古秘史》文献版本研究(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③纳·布和哈达,萨仁苏和.《蒙古秘史》及其版本介绍(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
    ①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②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③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见序言.
    ①洪煨莲.《元朝秘史》的版本流传.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4.1
    ②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③根据白·特木尔巴根先生《〈蒙古秘史〉文献版本研究》附“中国《蒙古秘史》研究主要著作目录”和纳·布和哈达、萨仁苏和《〈蒙古秘史〉及其版本介绍》整理。
    ①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②吴依桑.成德公三代人对《蒙古秘史》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③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见序言第4页
    ④姚從吾.漫谈《元朝秘史》.见:札奇斯钦.新译并注释《蒙古秘史》.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代序
    ①[美]索尔·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见中译本序
    ①[美]索尔·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见中译本序
    ②在本文中出现的蒙文字后面,用汉语拼音标注其读音,下同。
    ①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9
    ②伍铁平.论词义、词的客观所指和构词理据——语义学中命名理论的一章.现代汉语,1994.1(总第63期)
    ③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9
    ①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47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1
    ②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1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1
    ①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78
    ②范玉梅.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名.民族研究,1981.5
    ①[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
    ②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8
    ①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
    ②孛端察儿抓来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时已经有身孕,所以,这生下来的小孩不是孛端察儿的。“札惕·亦儿坚”是指“同父系亲族以外的人”。
    ①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49
    ②沈坚.欧洲地名中的民族、部落名遗痕.世界民族,2006.6
    ③沈坚.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华东师范大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①[蒙古]沙·沙格达尔,桑·丹丁苏荣.蒙古秘史中的山水地名.赛音宝音转写.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23
    ②[蒙古]沙·沙格达尔,桑·丹丁苏荣.蒙古秘史中的山水地名.赛音宝音转写.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23
    ③乌兰敖都.《蒙古秘史》中的部分地名古今对照.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2
    ④乌兰敖都.《蒙古秘史》中的部分地名古今对照.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2
    ⑤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话出版社,1980.144
    ①乌兰敖都.《蒙古秘史》中的部分地名古今对照.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2
    ②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9
    ③[蒙古]x·普尔赖.《蒙古秘史》地名考.蒙古学信息,1984.3
    ④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4
    ①[蒙古]沙·嘎丹巴.《蒙古秘史》还原注释.乌兰巴托:国家出版社,1990.223
    ②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9~20
    ③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50
    ①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汉蒙词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128
    ②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汉蒙词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1427
    ③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汉蒙词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1803
    ①在古代,“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姓源自于母系社会,是氏族的族号。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是由姓所衍生出来的,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姓”代表血缘关系,指出血统来源,“氏”的主要功能是区别高低贵贱。春秋末年以后,姓与氏的界限逐渐模糊,到现在更是成为涵义相同的两个字了。(参见干春松、张晓芒.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48)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32~143
    ②[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52
    ③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15
    ④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81~82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43~153
    ②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43
    ③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7
    ①鲍玺.蒙古姓氏.宝音夫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40
    ②鲍玺.蒙古姓氏.宝音夫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66
    ③鲍玺.蒙古姓氏.宝音夫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45
    ④鲍玺.蒙古姓氏.宝音夫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45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86
    ②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46
    ③鲍玺.蒙古姓氏.宝音夫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145~146
    ④梁国宁.华夏姓氏探源.兰州学刊,1991.2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
    ②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26
    ③[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51
    ④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48
    ①高隆昌,卢淑和,李宗昉.思维科学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3
    ①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②特·额尔敦陶克套,满都夫.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49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
    ②[苏]海通.图腾崇拜.何星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参见前沿
    ③杨堃.见:[苏]海通.图腾崇拜.何星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中译本序
    ①刘奎林,杨春鼎.思维科学导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175
    ①[苏] 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95~96
    ②[日]小林高四郎.蒙古族的姓氏和亲属称谓.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1(乌恩摘译自《蒙古史论考》,日本雄山阁出版社,1983年版)
    ③[蒙古]ц·道格苏伦.《蒙古秘史》中的地理通名.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3、4
    ①[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8
    ②“lu”字用同音字代替,电脑汉字字库中未找见《蒙古秘史》原文中的字。
    ③“lao”字用同音字代替,电脑汉字字库中未找见《蒙古秘史》原文中的字。
    ①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56
    ②蒙古语科尔沁方言里,将“”[obog]发[omog]。
    ③王增永.神话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3
    ④干春松,张晓芒.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48
    ⑤高隆昌,卢淑和,李宗昉.思维科学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5
    ①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0~273
    ②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9~30
    ②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72
    ①王增永.神话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①巴·苏和.20世纪中国的《蒙古秘史》文学研究概述.民族文学研究,2002.2
    ②德达林泰.《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67
    ③[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6
    ④[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0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4
    ②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9
    ③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7
    ④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8
    ⑤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0
    ①德·达林泰.《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41~51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114
    ③[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颜色象征学、方向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8
    ①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35
    ②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8
    ③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8
    ④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6~7
    ⑤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4
    ⑥在汉族的古代传说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如离娄即为传说中能望得很远的人。见《慎子》:“离娄之明,察秋毫之末于百步之外。”又见《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黄帝亡(丢失)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①陈刚龙.论蒙古族的独眼巨人故事.西北民族研究,1996.1
    ②德达林泰.《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93
    ③[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
    ④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2010.1
    ①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82
    ②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5~18
    ①德达林泰.《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113
    ②[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31
    ③[苏]海通.图腾崇拜.星亮译.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9
    ①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300
    ②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20
    ③[蒙古]ш·比拉.《蒙古秘史》简论.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0.3
    ④[日]索罕·格日勒图.《蒙古秘史》所传“苍狼神话”与“阿阑豁阿神话”.蒙古学信息,2001.3
    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81
    ①瓦·赛音朝克图.《蒙古秘史》文化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56
    ②满都呼.蒙古族神话简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总第110期)
    ③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博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5年
    ④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352
    ⑤王增永.神话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9
    ①[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4~98
    ②[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宗教.王献华,张敦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05~106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4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192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14~18
    ④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
    ①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490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21
    ③秋浦.萨满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
    ④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242~245
    ⑤莫日根巴图.萨满文化特质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7.4
    ①乌恩.浅释蒙古族萨满教的几个重要术语.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5
    ②[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18~422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269~270
    ①王增永.神话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3
    ①董志铁.“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见:周山.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43
    ②额尔敦陶克套.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83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6
    ②色道尔吉.略谈《蒙古秘史》的文学特征.民族文学研究,1990.4
    ③由于蒙古文原版《蒙古秘史》失传,现有不同版本对有些语言片段的汉译法不一,某些语句是否诗的定论尚有异议。
    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95
    ①董志铁.“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见:周山.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46
    ②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99
    ②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①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②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3
    ①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1
    ①刘培育.譬喻古论——对譬喻推理的探讨.见:周山.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42
    ②董志铁.“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见:周山.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50
    ③《汉语大词典》编写委员会.汉语大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1864,340,1257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449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9
    ①景克守.“二古”双璧,雅俗共赏,见:中国古代谚语.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总序第1页
    ②景克守.“二古”双璧,雅俗共赏,见:中国古代谚语.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总序第1页
    ③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5
    ①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27
    ②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5
    ①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34
    ②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80
    ③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39
    ④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81
    ⑤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77
    ⑥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33
    ①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48
    ②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06
    ③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436
    ④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①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389
    ②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439
    ①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②满都夫.《蒙古秘史》的思维形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3
    ①额尔敦陶克套.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195
    ②张晓芒.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逻辑学研究,2010.1
    ③张晓芒.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逻辑学研究,2010.1
    ①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基础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90~91
    ①赵智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1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757
    ①该字应为“门”字框里“乞”,因字库里未能找见,以“阁”替之。
    ②该字应为“马”字旁,因字库里未能找见,以“蹋”替之。
    ①《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237
    ②瓦·赛音朝克图.《蒙古秘史》文化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71
    ③[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47
    ④[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46
    ⑤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46
    ⑥[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03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65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89
    ③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248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66
    ②《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237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249
    ①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注并注释》,第348页;阿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第430页。
    ②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第260页;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第385页。
    ③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264
    ④阿尔达扎布.《蒙古秘史》还原注释(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226
    ①《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240
    ②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133
    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90
    ②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7~28
    ③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5
    ①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09
    ②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
    ③《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参见前沿
    ④赵智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再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2
    ①赵智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1
    ①[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颜色象征学、方向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56~70
    ②[德]海西希.蒙古宗教.阿拉坦巴根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
    ③[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37
    ①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52
    ②莎日娜,乌冉,巴图吉日嘎拉.蒙古族民俗风情.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33
    ①本文主要应用的余大钧、札奇斯钦、阿尔达扎布《蒙古秘史》译本都译为“腰带”,只有道润梯步译为“带”。
    ②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91
    ①[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8;112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59
    ①[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2~214
    ②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214
    ③[波斯]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2
    ④瓦·赛音朝克图.《蒙古秘史》文化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205~206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59~61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60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64~65
    ②特·额尔敦陶克套,满都夫.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58~259
    ①巴·布和朝鲁.蒙古包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2
    ①斯钦朝克图.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民族研究,2001.4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452
    ①[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84
    ①[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26
    ①参见: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39~45
    ②杨健吾.上古之时华夏先民的色彩习俗.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①[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颜色象征学、方向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
    ②[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颜色象征学、方向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4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50
    ④[德]海西希.蒙古宗教.阿拉坦巴根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1
    ①[德]海西希.蒙古宗教.阿拉坦巴根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33
    ①莎日娜,乌冉,巴图吉日嘎拉.蒙古族民俗风情.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56
    ①[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数字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7
    ②吴志荣.我国少数民族的数字习俗.丝绸之路,2005.8
    ③[蒙古]色·杜力玛.蒙古象征学——数字象征学.苏尤格,沐丽森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④[美]拉里·莫西斯.数字的传奇:《蒙古秘史》中数字的象征意义.蒙古学信息,2000.1
    ①王玛瑙.对蒙医三元素理论的浅解.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年(第2卷)增刊
    ②[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5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106
    ①色音.萨满教神秘数字的符号人类学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1
    ②[美]拉里·莫西斯.数字的传奇:《蒙古秘史》中数字的象征意义.蒙古学信息,2000.1
    ①[德]海西希.蒙古宗教.阿拉坦巴根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9~35
    ②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161
    ③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103
    ①色音.萨满教神秘数字的符号人类学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1
    ①《蒙古秘史》原词为“阿撒剌兀鲁黑三”,旁译为“收继了”。虽然该词的蒙古语原义为“伺候、看管”,但实际上就是当做自己妻子。道润梯步译该词为“纳”,余大钧译为“收娶为妻”。
    ①哈斯巴特尔.蒙古语“女婿”“媳妇”“嫂”等称谓词探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②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39
    ①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245
    ①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39
    ①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55~56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78
    ③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50~251
    ①[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40
    ①[日]矶野富士子.安答考.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6.2
    ①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211~212
    ②瓦·赛音朝克图.《蒙古秘史》文化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237
    ①莎日娜,乌冉,巴图吉日嘎拉.蒙古族民俗风情.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97
    ①敖力布.关于《成吉思汗碑铭》的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1.1
    ②下载于www.baidu.com“百度百科”2012.4.5。
    ①次旺仁钦.当雄“蒙古八旗”和赛马节由来探究.中国西藏(中文版),2003.2
    ②高兴.蒙古赛马的特征研究.[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③“哲理木”为“”[jirim]的音译,指马鞍上的吊带。
    ④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61
    ①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244
    ②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08
    ①仁钦道尔吉.论抢婚型英雄史诗.民族文学研究,2005.3
    ②敖力布.关于《成吉思汗碑铭》的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1.1
    ①阿·朋斯格.《蒙古秘史》风俗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15
    ①那木吉拉.狼图腾-阿尔泰兽族神话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5
    ①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228
    ①参见:塔·额尔敦陶克套呼.多维视野中的蒙古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01
    ②[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54
    ①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18~19
    ①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23
    ②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①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0
    ①吴团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建构待征.文明,2007.8
    ②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132~140
    ①本文尚未涉及“生态思维”,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②乌恩.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2月26日,第006版(地方社科院专刊)
    ①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236~237
    ①额尔敦陶克套.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194~195
    ②刘奎林,杨春鼎.思维科学导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95
    ③[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1
    ①张晓芒.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9
    [1]《蒙古秘史》(3卷),巴雅尔标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2]《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图·乌力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古代蒙古人萨满文化思维》,图·乌力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古代蒙古族生态文化思维》,图·乌力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
    [5]《蒙古族传统形象思维》,特·额尔敦陶克套、满都夫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6]《蒙古族传统理论思维》,额尔敦陶克套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7]《蒙古哲学史》,格·孟和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
    [8]《蒙古哲学思想史》,苏和、特·额尔敦陶克套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
    [9]《蒙古族伦理思想史》,花讷惕·萨·巴特尔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蒙古的宗教》,〔德国〕海西希著,阿拉坦巴根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著,赛熙亚乐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77年。
    [12]《蒙古象征学——数学象征学》,〔蒙古〕色·杜力玛著,苏优格、沐丽森转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蒙古象征学——颜色象征学、方向象征学》,〔蒙古〕色·杜力玛著,苏优格、沐丽森转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多维视野中的蒙古文化》,塔·额尔敦陶克套呼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15]《蒙古文字史概要》,图力古尔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
    [16]《蒙古族姓氏录》,乌瑞阳海·赵·阿拉坦格日乐编,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17]《蒙古姓氏》,鲍玺编著,宝音夫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
    [18]《蒙古族神话研究》,呼日勒沙,民族出版社,1996年。
    [19]《蒙古族神话文化研究》,呼日勒沙,民族出版社,2004年。
    [20]《〈蒙古秘史〉神话研究》,德·达林泰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蒙古秘史〉文化解读》,瓦·赛音朝克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蒙古秘史〉伦理思想研究》,那·斯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23]《〈蒙古秘史〉风俗研究》,阿·朋斯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24]《〈蒙古秘史〉文献版本研究》,白·特木巴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
    [25]《〈蒙古秘史〉及其版本介绍》,纳·布和哈达、萨仁苏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26]《蒙古秘史中的山水地名》,[蒙古]沙·沙格达尔、桑·丹丁苏荣著,赛音宝音转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
    [1]《蒙古秘史》校勘本,额尔登泰、乌云达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新译简注〈蒙古秘史〉》,道润梯步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
    [3]《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4]《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札奇斯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
    [5]《新译集注〈蒙古秘史〉》,阿尔达扎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蒙古秘史〉词汇选释》,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7]《蒙古秘史学概论》,甄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
    [8]《蒙古民族通史》(5卷),《蒙古民族通史》编委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9]《蒙古族简史》,《蒙古族简史》编写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0]《〈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
    [11]《史集》,〔波斯〕拉施特,商务印书馆,1983年。
    [12]《蒙古社会制度史》,〔苏〕符拉基米尔佐夫,刘荣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13]《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1-5辑),牛森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2007年。
    [14]《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二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会编,内蒙古军区印刷厂,1990年。
    [15]《蒙古游牧社会的变迁》,色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蒙古族民俗风情》,莎日娜、乌冉、巴图吉日嘎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蒙古包文化》,巴·布和朝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张碧波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19]《中国蒙古族科学技术史简编》,李汉忠,科学出版社,1990年。
    [20]《内蒙古民俗概要》,白音查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年。
    [21]《民俗学概论》,王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2]《民俗学概论》,陶立璠,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23]《北亚游牧民族及中原农业民族间的和平、战争与贸易之联系》,扎奇斯钦,台湾版,1973年。
    [24]《金岳霖文集》(1-4卷),金岳霖学术基金学会委员会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张汝伦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26]《知识与文化——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张耀楠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27]《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崔清田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8]《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周礼全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
    [29]《逻辑学思想史》,张家龙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0]《中国逻辑史教程》(修订本),温公颐、崔清田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先秦逻辑史》,周云志、刘培育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32]《中国逻辑史》(先秦),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33]《中国逻辑学研究》,孙中原,商务印书馆,2006年。
    [34]《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董志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5]《先秦名学研究》,翟锦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36]《先秦辩学法则史论》,张晓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37]《先秦诸子的论辩思想与方法》,张晓芒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8]《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沈善洪、王凤贤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39]《逻辑简史》,亨利希·肖尔兹著,商务印书馆,1977年。
    [40]《逻辑学的传入与研究》,宋文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41]《逻辑哲学导论》,陈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2]《逻辑与思维方式》,邵强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4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王小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4]《中国系统思维》(修订本)——文化基因探视,刘长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5]《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思考》,张立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46]《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及特点》,武占江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8]《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9]《思维学导论》,刘奎林、杨春鼎,工人出版社,1989年。
    [50]《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王中江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51]《思维学引论》,陈新夏、郑维川、张保生,忽难人民出版社,1986年。
    [52]《中国思维偏向》,张岱年,成中英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53]《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海南出版社,1996年。
    [54]《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刘毓庆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
    [55]《中国古代神话文化寻踪》,闫德亮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
    [56]《神话学概论》,王增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7]《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赵林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58]《世界文化史》,〔美〕林恩·桑戴克著,陈廷璠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59]《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2002年。
    [60]《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甘春松、张晓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61]《上海经的文化寻踪》,叶舒宪、萧兵、郑在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2]《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63]《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64]《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著,杨庸一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65]《图腾崇拜》,〔苏〕海通,何星亮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6]《金枝》(上下),〔英〕詹·乔·弗雷泽,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67]《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62年。
    [68]《汉文字学新论》,李万福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
    [69]《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王克喜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70]《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
    [71]《中国文化语言学》,申小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72]《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日〕中村元,林太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73]《中国史纲要》(上下),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4]《中华文化史》(上下),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75]《古代社会》,Lewis H.Morgan著,张栗原等译,商务印书馆,1935年。
    [76]《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77]《萨满教研究》,秋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78]《命名与必然性》,〔美〕索尔·克里普克著,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79]《论宗教》,〔德〕西蒙德·弗洛伊德,王献华、张敦福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80]《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研究》,周山主编,学林出版社,2010年。
    [81]《“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程钟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82]《逻辑的观念》,王路,商务印书馆,2000年。
    [83]《简明逻辑学导论》(第10版),〔美〕帕特里克·赫尔利著,陈波、宋文淦、熊立文、谷振诣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
    [84]《非形式逻辑导论》,武宏志、周建武、唐坚,人民出版社,2009年。
    [85]《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韩儒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86]《先秦明学研究》,翟锦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87]《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曹道巴特尔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
    [88]《思维科学概论》,高隆昌、卢淑和、李宗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89]《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董志铁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90]《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全二册),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91]《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92]《孙子兵法与战略文化》,姚有志、阎启英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
    [93]《姓名论》,纳日碧力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古代蒙古人思维模式、特点》,图·乌力吉,蒙古国国立大学出版社(乌兰巴托),2006年。
    [2]《古代蒙古文化艺术》,〔蒙古〕苏恩其仁,乌兰巴托,1989年。
    [3]《文化哲学、蒙古文化》,〔蒙古〕乌·尼玛道儿吉,乌兰巴托,1994年。
    [4]《蒙古族文化哲学》,〔蒙古〕讷·哈布哈,乌兰巴托,1996年。
    [5]《蒙古文化》,〔蒙古〕舍·毕拉,乌兰巴托,1992年。
    [6]《〈蒙古秘史〉还原注释》,〔蒙古〕沙·嘎丹巴,国家出版社,199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