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的理性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校外公寓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产物,是大学生休息、生活、娱乐、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在课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校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别于校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校外公寓既是进一步完善和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适应校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大学生入住校外公寓后,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保障制度等也已不能适应校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要求建立一套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的新思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应该注意掌握和运用四条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的工作思路是: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校外公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校外公寓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外公寓管理体系。
     校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出成效。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y are both the very place where college students rest, entertain and study, and the very place where we educate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ly after class.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within the in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Therefore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tudy 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enteran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meets the need of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ages and universities , widening the rang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ituation of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and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fter college students enter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the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thoughts and deeds have already changed. The exist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system no laonger suit for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In doing so, four principl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being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he principle of human orientation, the principle of main-bodyism and the systematic principle.In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we should esthlish effective work mechanism, make the most of the main body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at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make full use of the cyper space and establish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outside-campus blocks of flats is a new
    
    
    
    systematic project, and only the participation and hard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government, the relevant fannili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can result in effectiveness.
引文
[1] 徐飞、黄文彬:《加强学生宿舍中的思想工作》,《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11期。
    [2] 《人民日报》1999年11月9日。
    [3] 姬晨:《论高校公寓建设在养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4] 上海高校思想理论研究会:《公寓制条件下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研讨纪要》,《思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5] 张伟:《大学生居住校外公寓对高校德育工件的冲击与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2期。
    [6] 姚春雷、侯文华:《浅谈大学生公寓管理队伍的建设》,《南通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7] 余顺兴:《校外公寓社区德育工作初探》,《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8] 周鸿刚等:《新型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9]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01—302页。
    [10] 《人民日报》1999年11月9日。
    [11]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01页。
    [12][13]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114页。
    [14]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15]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8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649页。
    [17] 卢清华等:《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浅议》,《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18][19][27]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329页、第222页。
    [20] 贺宏志:《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和功能》,《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21][22][23]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8页,第256页。
    [24] 《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
    [25][26]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0—31页。
    
    
    [1]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全书》(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5]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6]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7]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
    [8]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 《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 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 邱伟光、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 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 朱江、张耀灿等:《大学德育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 杨新起、向东、万美云等:《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 蒋景华、卜中和等:《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7] 唐燕、漆小萍、王自成等:《扩招后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 李树棠等:《大学生寝室文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
    [19] 唐展生等:《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 靳诺、郑永延、张澍军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 徐晨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红旗出版社,2002年。
    [22] 杨良奇:《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23] 周鸿刚等:《新型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