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形似与非形似:西方人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绘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一如标题所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问题,本论文为此项研究设定了中西比较的语境。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人相关观点的辨析呈现20世纪之前中西绘画在形似与非形似方面的差异,进而深刻地把握导致这种差异的中西绘画理论和中西文化。
     在中国古代绘画研究中,在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我们经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譬如,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物体是不形似的,他们的观点准确吗?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是否存着努力追求物体形似的阶段?为何唐宋绘画开始倾向于不求形似?中国古代画家为何很少去描绘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都绕不过中国古代绘画形似与非形似这个节点。由此可见,形似与非形似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课题,是一个看似陈旧,实则有可能化陈旧为新颖的课题,是一个有着广阔阐释空间的课题。
     西方人在“形似与非形似”这一问题上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中国古代绘画“照着看看自己”。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这面镜子在让中国古代绘画“照着看看自己”的同时,也暴露镜子自身的面目。任何西方人在“形似”与“非形似”这一问题上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都是带着“先见”的,而这种“先见”在很大程度上由西方绘画实践、西方绘画理论和西方文化所造就的。因此循着这种“先见”所提供的线索,我们便能深入西方绘画实践、西方绘画理论和西方文化之堂奥。
     全文除“导言”与“结语”之外,共分为七个章节。“导言”解析了“似与非似”的若干维度,厘清了论文中的重要概念,阐发了研究此课题的意义。第一章呈现了西方人从“他者”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物体形似或非形似所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第二章以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事实检验了西方人的上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第三章在西方绘画的对比映照下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在物体形似与非形似方面的若干特点。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第五章、第六章研讨了与绘画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因素对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造成的影响。第七章论述了中国古代绘画独有的三个特点对绘画中物体形似与非形似的影响。“结语”将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并补充了需要强调的三个观点。
     本文从具体到普遍,从个别到整体,力图通过形似与非形似这样一个切入口,阐明中西绘画实践、中西绘画理论以及中西文化的若干重要差异。本文作者希望,这一基础性的工作能对中国古代绘画形究和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As the title shows,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thes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problem that if the objects in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have a similar shape to real world objects or not. This study set up a comparative context. The full thesis is intended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painting and Chinese painting in objects' shape befor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 Western eyes. Then we c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in painted objects' shape similar or not to real world object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also i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we often have to face to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Westerners tend to think that the objects' shape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is not similar to real world objects' shape. Is their view correct? I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development, does it have a stage that Chinese painters have tried to pursue the objects'shape similar to real world objects? Why the painting at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egan to seek an unlikeness shape? Why ancient Chinese painters did not like to depict a particular story? etc.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couldn't move around the problem that if the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objects' shape is similar to real objects or not. Thus, this problem is a seemingly simple, but complex, seemingly obsolete, but new topic. It has a broad explanation space.
     The fact and value judgment of Westerners on the issue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objects' shape is a "mirror" which could let the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have a look at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is "mirror" could also expose the mirror itself. Any Westerners' fact and value judgment on this issue would be a "prejudice". In large part, this "prejudice " is caused by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and western culture. Following the "prejudice " provided clue, we could drill in western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and western culture deeply.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I divided the thesis into seven chapters. In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I resolved the dimensions of painting's "likeness and unlikeness". I also clarified the key concepts and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 on this subject. In the first chapter, I analysed the Westerners' fact and value judgment on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likeness and unlikeness" through "the Other's" perspective. In chapter two, I judged from the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that if the objects' shapes in painting is similar to real world objects' shapes or not. In Chapter three, I made a conclusion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field of objects' shapes "likeness or unlikenes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In chapter four, I analysed how the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influences the "likeness" and "unlikeness" of objects'shapes in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In chapter five and chapter six, I studied how the substance factor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painting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ir impact on the objects'shape in painting. In chapter seven, I analysed some unique aspect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 and also discussed these aspects'influence to the shapes of objects in painting. The "Conclusion" summerizes the contents of the full text and adds the three points which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full thesis analy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the entry points that i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objects' shapes are similar to real world objects or not. I wish that this basic work could produce beneficial effects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引文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494页。
    1 见余辉:《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兼探<五色鹦鹉图卷>》一文,选自《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上海博物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陈训明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页。
    1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12至113页。
    1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12至113页
    1 《梦溪笔谈·卷十七》。
    2 汤显祖写给凌初成的一封书信。
    1 《维摩请所说经》卷上《方便品》。
    2 《冬心先生杂画题记》。
    3 《题梅花蕉叶图》。
    4 《题牡丹蕉石图》。
    1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6页。
    1 Jerome Silbergeld, Chinese Painting Studies in the West:A state-of-the Field Articl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46,No.4(Nov.,1987),pp.849
    1 《辞海》第六版(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5149贝。
    2 《辞海》第六版(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4122页。
    3 见《辞海》第六版(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0页,“画工”一条。
    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87页。
    1 《辞海》第六版(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7页。
    2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7页。
    3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Clarendon Press, Oxford,1989,Volume ⅩⅡ.
    1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Clarendon Press, Oxford,1989,Volume XII.
    2 转引自滕固《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2页至253贝。
    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13页。
    4 《汉英词典》(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5 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322页。
    1 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322页。
    2 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第一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但在此书中,作者将“中国现代绘画”的开端设置为1840年,将般意义上的“近代”,即1840年至1911年划分入“现代”范畴之内,笔者以为理论尚不够允分,且与笔者所援引之观点矛盾,颇有值得争议之处。
    3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1 [法]菲利普·尼莫《什么是西方:西方文明的五大来源》(阎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至131页。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页。
    3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贝。
    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1 《辞海》第六版(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6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三题》,《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 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1 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西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比较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1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页。
    1 《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页。
    2 《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卷,第209至210页。
    1 [英]波西尔《中国美术》(戴嶽译,蔡元培校).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43页。
    2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Elkins. James)《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s Western Art History,潘耀昌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 C.A.S. 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2006, PP.297.
    2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3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著《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1 [英]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艺术的真谛》(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0至71页。
    2 [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上(张译乾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3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1 [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等译),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2至23页。
    2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至232页。
    3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4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
    1 Michael Sullivan, The Arts of China(Fifth Edition,Revised and Expande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td.,London,2008,PP.263.
    1 《易·系辞上》。
    2 以上观点见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1至132页。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艺术与视知觉》(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3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4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9页。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3 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67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6页。所谓“故实”乃足自历史或传说中,所撷取出来的鉴戒性的逸闻或事件,……中国各个时期的画院、院画家(及其锗助者) 都喜欢这类的绘画,相当于欧洲的“历史绘画”。
    1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0页。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
    3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1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芝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2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3 [英]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艺术发腱史》(The Story of Art,也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4 [英]休·昂纳(Hugh Honour)、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世界美术史》(The Visual Arts:a History,毛君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05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9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0页。
    3 [美]高居愉(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27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0页。
    2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8页。
    3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9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页。
    2 [英]阿绮波德·里德(Little, A.)《亲密接触中国:我眼中的中国人》(Intimate China,杨柏等译),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1 刘玉山编著《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10页。
    2 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至89页。
    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1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 《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2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 《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3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或宗教内容为题材,大都讲究法度,风格华丽。但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辞海》第六版(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4893页。)
    4 C.A.S.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2006, PP.297.
    1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
    2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
    3 [美]方闻《超越再现:8至14世纪中国书画》(Beyond Representation: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6-317页
    4 [美]方闻《超越再现:8至14世纪中国书画》(Beyond Representatio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6页。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2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67页
    4 [美]方闻《超越再现:8至14世纪中国书画》(Beyond Representatio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6至247页。
    1 Norman Bryson, Vison and Painting: The Logic of the Gaze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pp.89-92.
    2 [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上),长汀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张译乾等译.第189页。
    3 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4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 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 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
    2 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74页。
    3 张大千《我眼中的敦煌壁画》,《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58页。
    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5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1 《净因院画记》。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79页。
    3 《滹南诗话》。
    1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2 中国古代的画工就是职业画家,职业画家群体又分为民间的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前者的地位一直与工匠同类,后者地位最高之时在宋代。宋代的画家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画学”的考试成为翰林图画院的宫廷画家,但后世的宫廷画家从未取得过如宋代宫廷画家那么高的身份,如明代的画家只是奉命作画的宫廷画家,地位与翰林学士不能同日而语。宫廷画家同样也被文人看做是画工一类。
    3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804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山外山:晚明绘画》(The Distant Mountains: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5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1至54贝。
    6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0至51贝。
    7 [英]苏立文( 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史》,南天书局有限公司,民国七十四年十月初版,第186页。
    8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 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1至54页。
    9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 [法]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6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7页。
    4 罗樾(Max Loehr)《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问题》(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Eassy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by overseas scholars (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5 [美]高居翰(James Cahil1)《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
    6 《东图玄览编》。
    1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94页。
    2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8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89页。
    1 James C.Y.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don,2010, PP.3
    1 Jerome Silbergeld, Kung Hsien:aprofessional Chinese artist and his patronage. The Burlington Magazine,Vol.123,No.940(Jul.,1981),pp.400
    2 Maxwell K.Hear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Mongols, James C.Y.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don,2010, PP.181
    1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v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2页。
    1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1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29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汀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54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51页。
    1 罗樾《王蒙研究》,《中国学》(Sinica) (?)4号,1939年第5-6期,第273至290贞。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页。
    3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 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5贞。
    1 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2 《五杂俎》。
    3 《匏翁论画》。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6页。
    2 《无声诗史》。
    1 周晖《金陵琐事》,《笔记小说大观本》卷2,台北,新兴书局1977年版,第125页。
    2 周晖《金陵琐事》,《笔记小说大观本》卷2,台北,新兴书局1977年版,第125页。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2 赵伟《利玛窦与西洋美术输入中国》,《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3 [英]波西尔《中国美术》(戴嶽译,蔡元培校).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家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66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13页。
    2 《画禅室随笔》。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29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27页。
    2 郑为《中国绘画史》,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61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28页。
    2 [法]杜伯秋《认识中国绘画的新途径》,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
    3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80页。
    4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86页。
    1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2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3 《小山画谱》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35页。
    2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辛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3 [英]阿绮波德·里德(Little, A.)《亲密接触中国:我眼中的中国人》(Intimate China,杨柏等译)[M],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4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488贝。
    1 《任伯年绘画艺术读书会》,《文汇报》,1961年11月24题、12月6 日。转引自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The Century was not Declining in Art:A History of Ninete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注19。
    2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The Century was not Declining in Art:A History of Ninete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1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01至402页。
    1 《辞海》第六版(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3页。
    2 汤垕《古今画鉴》。
    3 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4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
    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页。
    2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页。
    3 转引自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传柳宗元:《龙城录》(笔记小说大观本,台北,新兴书局,1975),卷上,页4上。)
    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5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6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顾、陆、张、误为‘正经’,杨、郑、董、腱为‘三史’,其诸杂迹为‘百家’”。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2 《国外美术资料》(闵希文译),1979年第3期,第21页。
    3 [英]贞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腱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第314页,
    1 [英]页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01页
    2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著《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3 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 罗樾(Max Loehr)《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问题》,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Eassy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by overseas scholars (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5至76页。
    2 Hans Belting, The End of the History ofArt?, translated by Christropher S. Woo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PP.46-48.
    3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页。
    4 [法]杜伯秋《认识中国绘画的新途径》,,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Eassy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by overseas scholars(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42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01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37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3页。
    4 [法]柯安娜《巴黎收藏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18页。
    1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33至334页。
    2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1页。
    3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腱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4 这里的“画其所见”指的应足绘画中事物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形似,而非绘画中出现的就是现实世界中所看到的事物。即文艺复兴绘画中的神祗形象,与现实世界中人的形象是相似的。
    1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2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3 转引自[英]迈珂·第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4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1 [美]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中国思想之渊源》(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China,王立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83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页。
    1 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0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66至268页。
    1 [法]幽兰《西方抽象、抽象艺术与亚洲书法、书象艺术等之相会》,《清华美术.卷12:文字、书法与相关艺术》(杜大恺、张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法]柯安娜《巴黎收藏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1 鲁迅《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出版社1973年版,第16页。
    2 鲁迅《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0页。
    3 鲁迅《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6页。
    4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61页。
    1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216页
    2 《画史》。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听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43页。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页。
    2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9页。
    1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实际上,在宗教绘画内部,也存在“形似”与“非形似”两种风格夹杂的状况。班宗华在《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就关于贯休绘制的罗汉形貌十分古怪这一现象说道:“贯休所描绘的罗汉形象是一种表达人类实际状况的形态,而不是高贵的虚伪外貌。一般说来,这种表现主义式的形象——或可称为心理的复古——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只是一个支流,但它却反复出现,并且主要是在表现佛教题材方面。”
    2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3 [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注释。
    1 高昕丹《凭证与象征:<无准师范画>研究》,《新美术》1996年1月。
    2 [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48页。
    1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2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3 陈醉《裸体艺术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73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54页。
    1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至234页。
    1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朱)光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页。
    2 《芬奇论绘画》(戴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7至18页。
    3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8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6页。
    1 《图画见闻志》与《图绘宝鉴》皆有所载。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7页。
    3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256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0页。
    1 转引自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9页
    2 《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483页
    1 陈燮君《丹青朗照唐宋元》,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1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0贝
    2 Max Loehr. 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22,No.2(Apr.-Jun.,1961),pp.152.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47页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页,
    2 关于戴进波谗言所害出宫的事情,不同的史料记载是略有出入的,但徐沁《明画录》中称戴进“宣德初征入画院,见谗放归,以穷死”,另有一些其他的史料也大多如此记载,
    3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5页。
    4 《俨山外集》。
    5 《戴进传》。
    6 《浦山论画》。
    7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页。
    1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页。
    1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11页。
    2 [英]波西尔《中国美术》(戴嶽译,蔡元培校),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38至339页。
    3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第267灭。
    1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页。
    2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1 [法]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清宫洋画家》(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2 [美]高居瀚(l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1至34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 8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8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入: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93页。
    4[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页。
    1 韩少功《心想》,《读书》1995年1期,第16页。
    2 宗自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3页。
    3 Anita Chuang,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ism Art Associations in Late Qing Shanghai,莫家良主编《學道揚塵》,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3年版,第136頁。
    1 朱狄《艺术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Art),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2 转引自[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1 [美]萨拉·康格《北京信札:特别是关于慈禧太后和中国妇女》(Letters from China,1909,(?)长子清主编),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2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6页。
    3 按上文提及的苏立文之观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写实绘画的顶峰。
    4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1 朱光潜、黄药眠、常任侠《美学和中国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2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7页。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4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2页。
    5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10页。
    1 此诗中的“将军”,即曹将军,也即曹霸。
    2 转引自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增补津逮秘书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卷2,页11上)
    3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
    4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贝。
    1 伍蠡甫《名画家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第55页。
    2 [英]马丁·坎普主编《牛津西方艺术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Art,余君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3 [美]方闻《超越再现:8至14世纪中国书画》(Beyond Representation: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4 《芬奇论绘画》(戴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7至18页
    1 大观录卷十五-少留因学参印,昊升《大观求》,国立中央图书馆1970年版,第2页。
    2 《南田论画》。
    3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6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44页。
    5 Max Loehr. 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Vol.22,No.2(Apr.-Jun.,1961),pp.153.
    1 [美]包华石(Martin Powers) 《溪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6页。
    2 [美]汪悦进《‘锦带功曹’为何褪色:王渊<竹石聚禽图>及元代竹石翎毛画风与时风之关系》,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4页。 1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1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 (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8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著《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0页.
    4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1 Maxwell K.Hear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Mongols, James C.Y. 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don,2010, PP.230.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著《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90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
    3 大痴为元代画家黄公望之道号。
    4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50页。
    5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40页。
    6 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注《陈师曾画论》,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0至171页。
    1 张大千《我眼中的敦煌壁画》,《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55页。
    2 倪瓒《古木竹石并赋》,《清閟阁全集》卷二,第69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15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9至11页。
    2 [英]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史》,南天书局有限公司,民国七十四年十月初版,第182页。
    3 转引自[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 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48至49页。
    1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洪再辛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2 Michael Sullivan, The Arts of China(Fifth Edition,Revised and Expand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td.,London,2008.PP.175.
    3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4 伍蠡甫《名画家论》,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5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1 [英]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艺术的真谛》(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2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6页。
    3 沙少海、徐子宏《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1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2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 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3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4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8页。
    5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1 莱辛曾说:“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5页。
    2 [美]成中英《易学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3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4至65页.
    1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2.Symbols of Eternity: 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2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 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3 C.A.S. 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 (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 2006, PP.60.
    4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8页。
    1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至187页。
    2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04页。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至182页。
    2 转引自[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3 张大千《我眼中的敦煌壁画》,《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55页。
    4 徐悲鸿《中国画的没落》,《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64
    1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2页。
    3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4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部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1 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2 转引自[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听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3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92页.
    1 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读碑窠石图>:绘画主题的嬗变》,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6页。
    2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02页。
    1 [美]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一去百斜:复制、变化,及中国界画研究中的若干个基本问题》,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页。
    1 《佩文斋书画谱》。
    2 《恬致堂集》。
    1 《绘画微言》。
    2 《山水纯全集》。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 (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79页。
    4 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7页。
    1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04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6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著《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67页。
    4 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7页。
    1 《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四,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72年重印版,第304页.
    2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从江西到日本:元代隐逸画家罗稚川及其<雪江图>》,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6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5页。
    1 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6页。
    2 《山静居画论)
    1 《颐园论画》。
    2 《颐园论画》。
    3 周亮工《读画录》。
    1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2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7页。
    1 [战国]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1页。
    2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l贝。
    3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55贝。
    4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
    5 这里所说的“感神通灵”现象,指的是画中事物幻化为现实事物,或是影响了现实事物.如使人或动物对某个画中的物体信以为真。
    6 干宝/刘义庆《搜神记·世说新语》,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176页。
    1 [美]高居瀚《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2 以上典故均出自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3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 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59页。
    1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63页。
    2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68页。
    3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54页。
    4 在[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所著的(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第68页中,还曾援引过·则故事,大意为普罗托格尼斯(Protogenes)发现自己画中的一只鹌鹑太过逼真,引来了一些真的鹌鹑,普罗托格尼斯一气之下把把这只鹌鹑涂掉了。笔者以为,这则故事可以一分为二来看。首先,这则故事仍没有脱离“感神通灵”故事的套路,即画中事物影响了了真实中的世界的事物;第二,这则故事中,也出现了理性地欣赏画作之美的萌芽,应属于古希腊人早熟的审美观,但西方摹仿说的影响力巨大,精确形似的画作仍然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直到20世纪初仍有余波。
    1 西方人倾向于把“气韵生动”解释为一种类似于画中的活力的要素,如阿克(William Acker)认为是‘'Spirit resonance which means vitality ",'索珀 (Alexander Soper) 认为是 "Animation through spirit consonance",高居翰(James Cahill)认为“Engender a sense of movement through spirit consonance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援引的Bushell在Chinese Art中,Binyon在Painting in the Far East中,均以rhythmic vitality译气韵生动。
    2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3 Michael Sullivan, The Arts of China(Fifth Edition.Revised and Expand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td.,London,2008.PP.102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7至288页。
    2 [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51至52页。
    3 [日]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栾殿武译),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4 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5 《五杂俎》。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至120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页。
    3 《续画品》。
    4 转引自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科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
    5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6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7 《笔法记》。
    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2 《画旨》。
    3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The Cycle of Frowth and Decline.on the Ultra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4 《山静居论画》。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8页。
    2 《为诺上人画荷赋长句》。
    3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4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6 &楚熊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认为“转移模写”应是“体现对传统的承传”,葛路在《中国画论史》中认为应是“临摹画的技能”。笔者以为应取其后者,出于三点原因,首先谢赫本人在《画品录序》中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如果是对传统的承传的话,似与“各善一节”不太符合,因为画家可能偏重于神似,或偏重于形似,但无法只偏重于对传统的承传。再者他评刘绍祖为第五品:“善于传写,不闲其思。至于雀鼠笔迹,历落往往出群。时人为之语,号曰移画,然述而不作,非画所先。”意即“转移模写”就是“传写”。另外唐张彦远说:“至于转移模写,乃画家之末事。”,证明转移模写是“六法”中不重要的方面,也与“临摹画的技能”相符。徐复观也说:“六法中除转移模写,是以临模他人的作品, 作技巧上的学习方法,与创作无直接关系外,其余五种,可以说是创作时构成一件作品的五种基本因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页)“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对“转移模写”的解释为“西元五世纪峙,蒯赫總結古來評述的方法,提出「畫有六法」,最後一項即是「傅移模寫」。猶如書寫文章時草稿總有增刪,畫家在作畫時,有時也要先起草稿,最後再將完成的草稿—「畫樣」轉移到正式的畫幅。對畫家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一種必備功夫。(http://www.npm.gov.tw/zh-tw/visiting/exhibit/exhibit_06.htm?docno=368&fp=true)
    1 转引自徐复观《中國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贝。
    3 更早虽有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此文偏于叙述,严格来说,最早的山水画论应是《画山水序》。
    4 见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笔者同意何楚熊反对“现实主义”一说的观点,然笔者拙见,窃以为她所说因为有“写”字就“表明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与书法笔墨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有过度阐释之嫌。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毛笔”是和写字的工具一致的,绘画的手势和书法非常相似,因而会有“写形”一说,是“写形“发展到后来有了“笔法”说,而不应将始末倒置。正如徐复观所言:“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足而非之说。”(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如果说“写”就直接代表了笔墨技法,那么“貌”难道代表了化妆技法吗?这样推论下去在逻辑上并不能相合。相比之下,西方人早期先是刻写,后来写字的工具为羽管笔,再发展为钢笔,绘画的工具是毛刷类的笔,因此“画”与“写”从一开始便是分离的。另谢赫“六法”中有“转移模写”,当时的临摹更不可能提倡以书法入画,“写”一开始只是因使用毛笔的习惯而出,到了后世才与书法的气势相联系起来,再加上文人走上画坛后有擅长书法的优势,从而发展出书法入画说。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2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至89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5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6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7 在这里我们也可看出,由于中国古代作画的工具与写字的工具均是毛笔,作画的状态也很容易与书法的状态相一致,这种对绘画的要求是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由工具和创作状态决定的,并非凭空生出将书法的笔墨入画的意识。正如张彦远在《论顾陆张昊用笔》中道:“国朝昊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文知书画用笔同矣。”葛路说:“中国绘画工具特殊,不同于油画,画坏了可以刮,可以重画。中国画如写字,用笔要肯定,一般没修改的余地,必须意存笔先。”这段话也说出了由于工具的作用,导致的对绘画中用笔的气势的讲求,而西方人是没有这种类似一气呵成、恣意的讲求的。(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其实当时书画用笔同一种单纯的用毛笔的技法要熟练是混杂的.张彦远也道:“界笔,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这段话说的仍然是下笔要有功力才能有生气。
    8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4 [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86至87页。
    5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6 葛路认为“气”和¨“韵”其实都是指表现对象的神,笔者以为荆浩所说的“气”指对象的本质,“韵”指对象的神韵,还是略有区别的。见《笔法记》“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取象不惑”应是明了了对象的本质以后理解的更透彻,而“备仪不俗”就是指将对象独特的精神面貌,即神韵表现出来。(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页。
    1 [美]高居愉(James Cahill)《山外山:晚明绘画》(The Distant Mountains: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3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5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页。
    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6虹。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6贝。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3贝。
    2 [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3 [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4 [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
    5 [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2 《梦溪笔谈》。
    3 《梦溪笔谈》。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2 《苏轼文集·卷十二》。
    3 《东坡集》。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d 2009年版,第79-80页
    5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页。
    1 Max Loehr. 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22,No.2(Apr.-Jun.,1961),pp.153.
    2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页。
    3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1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2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页。
    3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4 即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
    1 即北宋散文家苏洵(1009-1066)。
    2 《后山谈丛》。
    3 《小仓山房尺牍》。
    4 《洞天清禄》。
    5 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6 《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戴勉译),第41页。
    7 《江湖长翁集》。
    8 《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戴勉译),第40至41页。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2 《宝绘录卷一·叙论》。
    1 《松雪斋文集》。
    2 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贝。
    3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32页。
    4 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66页。
    5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6页。
    6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7 转引自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8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1 《题柯敬仲竹》。
    2 《题画墨梅》。
    3 《题温日观葡萄》。
    1 《画旨》。
    1 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48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3 张郁乎《画史心香:南北宗论的画史画论渊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4 [美]杜朴(Robert L. Thorp)义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00页。
    5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51页。
    1 《西庐画跋》。
    2 《染香庵画跋》。
    3 《麓台题画稿》。
    1 徐悲鸿《中国画的没落》.《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69页。
    1 《山静居画论》。
    2 《山静居画论》。
    1 [美]列文森《从绘画所见明代与清初社会中的业余爱好理想》,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18页。
    1 [美]F.大卫·马丁(F.David Martin),李·A.雅各布斯(Lee A. Jacobus)《艺术导论》(The Humanities through the Arts, sixth Edition,包慧怡等译)(第六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76页。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朱光潜译,第280至281页。
    1 《山南论画》。
    2 [美]毕嘉珍(Maggie Bickford)《墨梅》(Ink Plu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0页。
    3 《松壶画忆》。
    4 《桐萌论画》。
    5 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西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比较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56贝。
    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7 [法]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消宫洋画家》(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8 林风眠《重新估定中国绘画的价值》,《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98页。
    1 [美]萨拉·康格《北京信札:特别是关于慈禧太后和中国妇女》(张子清主编),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2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汀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3 《装潢志》。
    4 转引自[英]柯律格(Clunas, C.)《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黄晓鹃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至7页。
    1 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西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比较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1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1 《颐园论画》。
    2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7页。
    1 [英]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艺术的真谛》(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9至70页。
    2 [英]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艺术发腱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3 [英]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社会史札记》,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1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2 [英]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社会史札记》,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26页。
    1 [法]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s Jullien)《本质与裸体》(De I'essence ou du nu,林志明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2 [英]赫们特·里德(Herbert Read) 《艺术的真谛》(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页。
    3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80页。
    4 《画筌析览》。
    5 [英]波希尔《中国美术史》,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
    6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张总等译,第249页。
    7 [美]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Ancestors and Eternity: Essays o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邓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89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页。
    2 [美]何惠鉴(Wai-kam, Ho)《元代文人画序说》(()n the Idea of the Literti painting in Yuan Dynasty),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页。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9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3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8页。
    4 [意]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黑白插图版(Live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刘明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至9页。
    1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 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2 《丹邱题跋》。
    1 《芥舟学画编》。
    2 转引自邵宏《书画的“同源”与“同法”:从赵孟頫题画诗的英译谈起》,《新美术》2005.1(根据邵宏的注释,这段英译出自于Susan Bush与时学颜合编的Early Chinese Texts on Painting一书,由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年出版)
    1 邵宏《书画的“同源”与“同法”:从赵孟頫题画诗的英译谈起》,《新美术》2005年第1期。
    2 [法]幽兰《西方抽象、抽象艺术与亚洲书法、书象艺术等之相会》,《清华美术.卷12:文字、书法与相关艺术》(杜大恺、张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Elkins.James)《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How To Use Your Eyes,丁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4 如前所述,西方传统绘画中也会有勾线的画法,但勾线只是为了塑造物形轮廓,线条本身可以由多根短线组成,线条的审美价值并不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线条那么重要。
    5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
    1 [英]波西尔《中国美术》,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4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97页。
    1 [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页。
    2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腱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1 [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全译》(修订版)(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1 [美]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Ancestors and Eterni, Essays o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邓非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89页。
    2 转引自[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31页。
    3 何孟春《余冬序录》,《笔记小说大观本》卷6,台北,新兴书局1985年版,第20页。
    1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2 郑燮说:“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要求送礼物不如送银钱,并拒绝赊账。
    3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4页。
    4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150页。
    5 [美]列义森(Jpseph R.Levenson)《从绘画所见明代与清初社会中的业余爱好理想》(The Amateur Ideal in Ming and Early Ch'ing Society:Evidence from Painting),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6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居2009年版,第163页。
    3 见[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4 见[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5 见[意]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黑白插图版)(Live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明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至334页。
    1 [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艺术家的传奇》(Myth, 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53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 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伟·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0至12页。
    1 《洞天清禄》。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7至8页。
    3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1至52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2至13页。
    5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3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5 《洞天消禄》。
    1 《绘事微言》。
    2 《林泉高致》。
    3 《山水纯全集》。
    4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1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1 [法]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涂卫群译,第306页
    2 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著,《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贝
    3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6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6页。
    1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72至274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 (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42页。
    3《洞天清禄集》
    1 《画耕偶录》。
    2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从江西到日本:元代隐逸画家罗稚川及其<雪江图>》,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6页。
    3徐复观《游心太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79至80页。
    2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75页。
    1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2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1 [美]包华石(Martin Powers)《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读书》2007年第3期,第14至15页。
    2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75页。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14页。
    4 [美]凯瑟琳·P·伯内特《晚期中国画论中的独创性话语》,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1 《归田录》卷二。
    2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805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湃: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7页。
    4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77页。
    5 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注《陈师曾画论》,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63页。
    1 《洞天清禄集》。
    2 C.A.S.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2006, PP.298.(Bushell:Chinese Art,Vol.Ⅱ,PP.109-10.)
    1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
    2[美]社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99页。
    1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页。
    2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1 《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至190页。
    2 《美术译从》(列勃译),1986年第1期,第36页。
    3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平野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311页。
    1 [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2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3 [英]比尼恩(Laurence Binyon)《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Man in Asian,孙乃修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9页。
    1 [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中国绘画史》(陈辅国《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458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35页。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4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2页。
    5 《写真自赞》。
    1 《跋百之诗画》。
    2 《画旨》。
    3 《尔坡志林》。
    4 鲁迅《漫谈“漫画”》,《鲁迅论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鲁·迅先生原意是要用此诗句说明漫画的创作除了夸张之外,也要有根据。笔者在这里引用,则是为了以鲁迅先生对此诗句的理解,来说明这句诗的夸张的特点。
    5 王朝闻《审美基础》上卷(The Basis of Aesthetics)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97页。
    1 《史画吟》。
    2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5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9页。
    1 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版,第48页。
    2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3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5页。
    4 [德]莱辛《拉奥孔》(米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8页。
    5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6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6页。
    7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8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1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2 [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降盛世》(李国庆等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3 转引自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贝。
    4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
    5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1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2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140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4页。
    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贞。
    2 迟柯《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480页。
    3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并不是印象派的延续,实际是对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一种反动,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而是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4 《寒尚、凡高、高更书信选》(吕澎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5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6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7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至127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7至208页。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8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8页②。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3至224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2页。
    4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1页。
    5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1 转引自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2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3页。
    4 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1页。
    1 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2页。
    2 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57页。
    3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版,第12页。
    4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国画》《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3页。
    5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6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138页。
    7 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1 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 转引自陈燮君《丹青朗照唐宋元》.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3 [美]刘若愚《北宋大词人》,普林斯顿人学1974年版,第107页。
    4 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读书》2007年第3期,第5页。
    5 冯友兰《哲学的精神》,陕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1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 51页。
    2[法]弗朗索瓦·陈《中国绘画三千年》,《外国学者论中国画》(Foreign Scholars on Chinese Painting),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1 [英]比尼恩(Binyon, L.)《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Man in Asian,孙乃修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9页。
    4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lm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5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义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页。
    1 [法]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2 [美]姜斐德(Alfrc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8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5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 《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The Lyric Journey:Poetic Painting in China and Japan) (洪再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4页。
    1 转引自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3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138页。
    4 《代和画谱》。
    5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义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页。
    1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140页。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3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137至138页。
    4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0页。
    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5页。
    3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4 转引自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5 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修订版],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6 陈帅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3页。
    7 [法]柯安娜《巴黎收藏的中国画》,《清华美术.卷2:多元第界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2 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与中国古代文人很不一样,他生前未留下多少文字。被记录下来的只字片语中却有封完整的讨账信。
    3 [美]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与艺术相伴》(Living with Art,8e,王滢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478页。
    4 C.A.S. 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 (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 2006. PP.296.
    5 C.A.S. 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 (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 2006. PP.298.
    6 [美]李铸晋《元代绘画研究综述》,曹意强、迈克尔·波德罗等著《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507页。
    7 [英]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艺术的真谛》(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页。
    1 [法]幽兰《西方抽象、抽象艺术与亚洲书法、书象艺术等之相会》,《清华美术.卷12:文字、书法与相¨关艺术》(社大恺、张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3 [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上(张译乾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
    1 石守谦《从马麟<夕阳秋色图>谈南宋的宫苑山水画》,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一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至173页。
    2 《洞天清录·古画辨》。
    1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 (?)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38页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朱光潜译,第138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朱光潜译,第192页
    2 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页。
    3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4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1 [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3页。
    1 [英]米歇尔·康佩·奥利雷《非西方艺术》(Art beyond the West,彭海姣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2 徐复观《游心太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页。
    3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彩色实用版),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78页。
    4 [美]姜斐德《以莴苣、白菜和野草为画:杜甫菜园的隐喻》,《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 (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1 [美]毕嘉珍(Maggie Bickford)《墨梅》(Ink Plum),汀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至17页。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页。
    3 徐复观《游心太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0页。
    1 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十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至127页。
    1 王朝闻《审美基础》上卷(The Basis of aesthetics),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17页。
    2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彩色实用版),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82页。
    1 转引自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彩色实用版),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60页。
    2 Susan E.Nelson, Picturing Listening:The Sight of Sound in Chinese Painting,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51(1998/1999),pp.30-55.
    1 [美]罗樾(Max Loehr) 《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问题》(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91页。
    2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3 转引自[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引文(《伊利亚特》卷三,第156至158行)。
    4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陕西人民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 郑为《中国绘画史》,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51页。
    2 转引自[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苏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18页。
    3 《文微明集》,转引自[英]柯律格(Craig Clunas)《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刘宇珍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4月版,第70页。
    4 [英]柯律格(Craig Clunas)《《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刘宇珍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4月版,第70贝。
    5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805页。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70页。
    2 [法]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涂卫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3 [英]柯律格(Craig Clunas)《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刘宇珍等译),生活·i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4月版,第64页。
    4 [英]保罗·约翰逊(Jonnson.P.)《艺术的历史》(Art:A New Histor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黄中宪等译,第409-410页
    1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805页
    2 [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陈训明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46至47页。
    4 朱光潜《诗论》,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36贞。
    1 [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17页!。
    2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39页。
    3 转引自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页。
    4 [美]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Ancestors tors and Eternity: Essays o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邓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506页。
    5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底色·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4页。
    1 转引自尚刚《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2 《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
    3 [美]包华石(Martin Powers《溪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9页。
    4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82页。
    5[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41页。
    6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彩色实用版),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290页。
    1 转引自[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60页。
    2 Maxwell K.Hear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Mongols, James C.Y. 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don,2010, PP.203.
    1 [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2 [英]休·昂纳(Hugh Honour)、约翰·弗莱明(ohn Fleming)《世界美术史》(The Visual Arts:a History,毛君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415贝。
    3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视频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12页。
    4 [英]米歇尔·康佩·奥利雷《非西方艺术》(Art beyond the West,彭海姣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5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6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1页。
    7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从江西到日本:元代隐逸画家罗稚川及其<雪江图>》,上海博物馆 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 ,本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6页。
    1 [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 ,2e,张欣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41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2页
    3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3页。
    4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1页。
    5 [梁]刘勰《文心雕龙全译》(龙必锟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6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1页。
    7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第367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67页。
    2 [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19页。
    1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注。
    2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578页。
    1 王云《三级隐形隐喻理论》,《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2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1 [美]包华石(Martin Powers)《溪山无尽:上海博物馆藏<溪山图卷>》,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4页。
    2 [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者迪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700页。
    3 见[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1页注②:寓意(Die Allegorie)在汉语中也有译为“寓言”的,在西方,寓言(Fabel)专指以动植物影射人事,寓意则指抽象概念的人格化。
    1 [法]弗朗索瓦·于连(Francis Jullien)《本质与裸体》(De I'essence ou du nu),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2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从江西到日本:元代隐逸画家罗稚川及其<雪江图>》,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5页。
    3《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30至531页。
    1 [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With The Empress of China,王和平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2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47至48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2 [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20页。
    3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6页。
    1 《画继》卷十
    1 此典故出自于宋代陈善《扪虱新语论画》。
    2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5页
    3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121页。
    4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5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6页。
    6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页。
    7 转引自尚刚《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2页。
    2 转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3 转引自尚刚《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修江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
    4 [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曾胡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页。
    5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5月,第21至22页。
    1 [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56页至157页。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2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朱光潜译,第166页。
    2 [德]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页
    1 见[德]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页注②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朱光潜译,第289至290页
    3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1 C.A.S.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Fourth Revised Edition),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2006, PP.298.
    2 《世界美术》(邵大箴译),1983年第1期,第7页。
    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2 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注《陈师曾画论》,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0至171页。
    3 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注《陈师曾画论》,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1页。
    1 [美]列文森(Jpseph R.Levenson)《从绘画所见明代与清初社会中的业余爱好理想》(The Amateur Ideal in Ming and Early Ch'ing Society:Evidence from Painting),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6贝。
    2 [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陈明训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
    4 [美]方闻《山水画的结构分析》,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
    2 [美]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一去百斜:复制、变化,及中国界面研究中的若干个基本问题》.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页。
    1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页。
    2 [美]列文森(Jpseph R.Levenson) 《从绘画所见明代与清初社会中的业余爱好理想》(The Amateur Ideal in Ming and Early Ch'ing Society:Evidence from Painting),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6页。
    3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页。
    4 [法]弗朗索瓦·陈《中国绘画一千年》,《外国学者论中国画》(Foreign Scholars on Chinese Painting),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64页。
    1 Jerome Silbergeld, Chinese Painting Studies in the West:A state-of-the Field Articl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46,No.4(Nov.,1987),pp.852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页。
    2 张庚《国朝画征续录》上。
    3 《芥舟学画编》。
    4 《清晖画跋》。
    5 《题画·靳秋田索画》。
    6 [英]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史》,南天书局有限公司民国七十年十月初版,第226页。
    7 Maxwell K.Hear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Mongols, James C.Y.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don,2010, PP.188.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版.第129页.
    2 [美]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96
    3 《麓台题画稿》
    1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页
    2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杨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4页。
    3 《芬奇论绘画》(戴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4 《芬奇论绘画》(戴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40页。
    1 《美术译从》(欧阳英译),1986年第1期,第23页。
    2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施康强译,第368页。其实狄德罗也并不是完全反对向前人的经典作品吸取经验,他也曾说:“谁为了自然而忽视古代,他的作品在线条、性格、衣褶、表现力等方面就可能显得小气、贫弱、委琐。谁若为了古代而忽视自然,他的作品就可能显得冷淡、缺乏生气,不能表现任何一种人们只能在自然中看到的隐秘的真相。”但笔者以为.在这里狄德罗指出的是应学习前人流传下来的成功的绘画经验,如线条、衣褶的画法等,这些画法在西方人长年累月的绘画实践中已总结出经验和规律,就如解剖学、透视学一样,是值得学习的绘画基础础。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听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10页。
    1 [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81至82页。
    2 《老莲论画》。
    3 《养素居画学钩深》。
    4 《学画杂论》。
    5 《颐园论画》。
    1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2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9页。
    3 徐悲鸿《中国画的没落》,《大师的艺术课》(安悱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268页。
    1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 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听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
    2 [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8页。
    3 [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 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听丹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1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2 [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至110页。
    1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The Century was not Declining in Art:A History of Ninete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至115页。
    2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Fine Art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7页。
    1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The Century was not Declining in Art:A History of Ninete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页。
    2 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读书》2007年第3期。
    3 钱锺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4 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1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第255页
    2 Michael Sullivan(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腓力斯人”在英语中同时指代“庸俗的人”。
    2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画家生涯:传统中国家的生活与工作》(The Painter's Practice: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4页。
    3 傅益瑶《我的父亲傅抱石》.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1 [英]F.H巴尔福《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张子清主编),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邓福星《艺术的发生》[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2.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上[M],中华书局2012年版。
    3.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下[M],中华书局2012年版。
    4.冯友兰《哲学的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The Cycle of Frowth and Decline: on the Ultra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M],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7.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Essay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8.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9.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鲁迅《且介亭杂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11.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12.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M],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13.钱锺书《七缀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尚刚《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沙少海、徐子宏《老子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宋]苏轼《苏轼诗集》(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17.王朝闻《审美基础》(The Basis of aesthetics)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18.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
    25.朱光潜《诗论》[M],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
    26.朱狄《艺术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Art)[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8.安悱主编《大师的艺术课》[M],古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29.邓福星《美术理论问题》[M],中国书店2011年版。
    30.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上[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2.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编》[C],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33.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华书局2010年版。
    34.陈醉《裸体艺术论》[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
    35.曹意强、迈克尔·波德罗等《艺术史的视野:图象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36.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7.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8.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胡寿荣《理智与直觉:中国古代人物画意象表现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比较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4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42.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问表现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44.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M],台北市:雄狮美术2008年版。
    45.刘道广《中国艺术思想史纲》(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rtistic Thought) [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46.刘继潮《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47.刘玉山编著《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C],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48.鲁迅《鲁迅论美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版。
    49.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0.潘耀昌《走出巴贝尔:融合中的冲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潘耀昌《走出巴贝尔续》[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版。
    5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Fine Arts)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邱春林《圣徒与狂侠:凡·高、徐渭比较研究》[M],百家出版社2010年版。
    54.上海博物馆编《千年丹青:细读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Paintings from the Tang to Yuan Dynasty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Collections)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5.上海博物馆编《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Masterpieces of Early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6.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滕固《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M],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58.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The Century was not Declining in Art: A History of Ninetee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9.王邦雄《艺术的味道:面对图像文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版。
    60.王邦雄《美术·设计·社会(视觉艺术社会学思考)》[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版。
    6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62.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63.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上[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4.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中[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5.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6.王逊《中国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67.王镛《移植与变异:东西方艺术交流》(Transplantation and Variation)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伍蠡甫《名画家论》[M],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
    69.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D],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70.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十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1.徐复观《游心太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2.徐习文《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3.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比较研究》[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74.张郁乎《画史心香:南北宗论的画史画论渊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5.郑为《中国绘画史》[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6.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7.朱光潜、黄药眠、常任伙《美学和中国美术史》[M],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78.[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79.[东晋]干宝/[南朝]刘义庆《搜神记·世说新语》[M],岳麓书社1989年版。
    80.[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俞剑华注释)[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81.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2.[宋]郭熙《林泉高致》(周远斌校注)[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
    83.[春秋]老子《老子全译》(沙少海等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4.李运亨、张圣洁、闫立君编注《陈师曾画论》[C],中国书店2008年版。
    85.[梁]刘勰《文心雕龙全译》(龙必锟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6.[战国]墨子《墨子全译》(周才珠等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7.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8.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9.[战国]荀子《荀子全译》(蒋南华等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0.杨身源编著《西方画论辑要》[C],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91.[战国]庄周《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3.[宋]朱熹《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4.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C],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95.高昕丹《凭证与象征:<无准师范画>研究》[J],《新美术》1996年第1期。
    96.韩田鹿《宋代文人与文化娱乐市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 版)2007年第2期。
    97.韩少功《心想》[J],《读书》1995年第1期。
    98.[台湾]林继平《老庄思想与禅宗》[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7卷。
    99.马和民《论科举制度的社会化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00.邵宏《书画的“同源”与“同法”:从赵孟颊题画诗的英译谈起》[J],《新美术》2005年第1期。
    101.王邦雄《道家哲学与水墨艺术》[J],《戏剧艺术》2007年第1期。
    102.王邦雄《修之身,其艺乃真: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辩》[J],《戏剧艺术》2012年第1期。
    103.王云《三级隐性隐喻理论》[J],《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
    104.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5月。
    105.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7年第3期。
    106.[法]艾田蒲(Rene Etiemble)《中国之欧洲:从罗马帝国到莱布尼茨》(L'europe Chinoise,许钧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7.[英]E.H巴尔福《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Waifs and Strays from the FarEast,张子清主编)[M],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08.[英]约翰·巴罗(John Barrow)《我看乾隆盛世》(李国庆等译)[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109.[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令译)[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0.[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2.[美]成中英《易学本体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3.[法]丹纳(H.A.Taine)《艺术哲学》(Philosophie De L'art,傅雷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14.[美]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中国的思想与制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115.[德]格罗塞(Ernst Grosse)《艺术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Art,蔡慕晖译)[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16.[美]何天爵《真实的中国问题》 (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卢彦名译)[M],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
    117.[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8.[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9.[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20.[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21.[德]黑格尔(Hegel, G.E.F.)《历史哲学》(张作成等译)[M],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22.[德]莱辛《拉奥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3.[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陈立夫等译)[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4.[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等译)[M],中华书局2010年版。
    125.[英]阿绮波德·里德(Little, A.)《亲密接触中国:我眼中的中国人》(Intimate China,杨柏等译)[M],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26.[美]刘若愚《北宋大词人》[M],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
    127.[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2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何兆武等译)[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29.[英]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3rd Earl Russell)《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秦悦译)[M],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0.[美]F.大卫·马J(F. David Martin),李·A.雅各布斯(Lee A.Jacobus)《艺术导论》(The Humanities through the Arts, sixth Edition,包慧怡等译)(第六版)[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131.莫砺锋编《神女之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32.[美]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中国思想之渊源》(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China)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3.[法]菲利普·尼莫《什么是西方:西方文明的五大来源》(阎雪梅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4.[美]倪维斯(John Livingston Nevius)《中国和中国人》(China and Chinese,崔丽芳译)[M],中华书局2011年版。
    135.[美]萨拉·康格《北京信札:特别是关于慈禧太后和中国妇女》(Letters from China,1909,张子清主编)[M],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36.[德]阿尔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中国思想史》(Geschichte des Chinesischen Denkens,常暄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7.[波兰]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威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
    139.[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曾胡等译)[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4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艺术与视知觉》(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滕守尧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1.[美]詹姆斯·埃尔金斯(Elkins. James)《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s Western Art History,潘耀昌等译)[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42.[英]休·昂纳(Hugh Honour)、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世界美术史》(The Visual Arts:a History,毛君炎等译)[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143.[英]米歇尔·康佩·奥利雷《非西方艺术》(Art beyond the West,彭海姣等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4.[美]毕嘉珍(Maggie Bickford)《墨梅》(Ink Plum) [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45.[英]比尼恩(Binyon, L)《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Man in Asian,孙乃修译)[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6.[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陈训明译)[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47.[法]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8.[美]杜朴(Robert L. Thorp)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中国艺术与文化》(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张欣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149.[法]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 《清宫洋画家》(耿昇译)[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150.[英]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觉与绘画:注释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Gaze,郭杨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151.[美]方闻《心印:中国书法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Images of the Mind,李维琨译)[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152.[日]冈仓天心《中国的美术及其他》[M],中华书局2009年版。
    153.[美]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国绘画史》(李渝译)[M],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154.[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155.[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Ming Dynasty)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156.[美]高居翰(James Cahill)《山外山:晚明绘画》(The Distant Mountains: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157.[美]高居翰(James Cahill)《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The Compelling Image: Nature and Styl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158.[美]高居翰《风格与观念: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文集》(Style and Idea:An Anthology of James Cahill's Writings o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范景中、高昕丹编选)[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159.[美]高居翰(James Cahill),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Garden Paintings in Old China)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160.[美]高居翰(James Cahill)《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The Lyric Journey: Poetic Painting in China and Japan)(再新等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161.[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张译乾等译)[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62.[美]姜斐德(Alfreda Murck)《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The Subtle Art of Dissert)[M],中华书局2009年版。
    163.[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With The Empress of China,王和平译)[M],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164.[美]弗雷德·S·克莱纳等编著《加德纳世界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诸迪等译)[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165.[美]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 《与艺术相伴》(Living with Art,8e,王滢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166.[美]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第一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7.[英]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 《艺术发展史》(The Story of Art,范景中译)[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168.[英]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范景中译)[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169.[美]乔讯(Jonathan Hay)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Painting and Modernity in Early Qing China,(?)士华等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170.[英]马丁·坎普(Kemp, M.)主编《牛津西方艺术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Art,余君珉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171.[英]柯律格(Clunas, C.)《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黄晓鹃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2.[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 Thousand Things: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173.[奥]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奥拓·库尔茨(Otto Kurz) 《艺术家的传奇》(Myth,and Magic in the Image of the Artist,潘耀珠译)[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174.[英]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艺术的真谛》[M](The Meaning of Art,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5.[美]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Ancestors and Eternity: Essays o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邓菲等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176.[日]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栾殿武译)[M],中华书局2008年版。
    177.[美]伦纳德·史莱因(Leonard Shlain)《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Art & Physics: Parallel Visions in Space, Time and Light,暴永宁等译)[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8.[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陈瑞林译)[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179.[英]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中国艺术史》[M],南天书局有限公司民 国七十四年十月初版。
    180.[英]迈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洪再新译)[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181.[意]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黑白插图版)(Live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刘明毅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2.[英]C.A.S.威廉斯(C.A.S. Williams)《中国艺术象征词典》(李宏等译)[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83.[日]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84.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中国绘画三千年》[M],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5.《外国学者论中国画》(Foreign Scholars on Chinese Painting) [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186.[法]弗朗索瓦 于连(Francois Jullien)《本质与裸体》(De I'essence ou dunu,林志明等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87.[英]保罗·约翰逊(Jonnson.P.)《艺术的历史》(Art: A New History,黄中宪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88.迟柯《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189.《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平野译)[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190.《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施康强译。
    191.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92.《芬奇论绘画》(戴勉译)[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193.[美]罗伯特·L.赫伯特《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林森等译)[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194.[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译)[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195.《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杨绛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6.《塞尚、凡高、高更书信选》[M](昌澎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197.[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吕澎译)[M],四川美术出版 社,1986年版。
    198.[美]包华石(Martin Powers) 《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J],《读书》2007年第3期。
    199.[美]凯瑟琳·P·伯内特《晚明中国画论中的独创性话语》[J],《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0.[美]姜斐德《以莴苣、白菜和野草为画:杜甫菜园的隐喻》[J],《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1.[法]柯安娜《巴黎收藏的中国画》[J],《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杜大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2.Anita Chuang,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ism Art Associations in Late Qing Shanghai[J],莫家良主编《學道陽麈》,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03年版,第136頁。
    203.C.A.S.Williams, Chinese Symbolism and Art Motifs (Fourth Revised Edition) [M], Tuttle Publishing, Singapore,2006.
    204.Hans Belting, The End of the History of Art? [M], translated by Christropher S. Woo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05.James C.Y.Watt,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Haven and Lo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
    206.Jerome Silbergeld, Kung Hsien:a professional Chinese artist and his patronage[J], The Burlington Magazine,Vol.123,No.940(Jul.,1981),pp.400+402-400
    207.Jerome Silbergeld, Chinese Painting Studies in the West:A state-of-the Field Article[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46,No.4(Nov.,1987),pp.849-897
    208.Max Loehr, 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 [J],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Vol.22,No.2(Apr.-Jun.,1961),pp.147-158
    209.Michael Sulliva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J],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80.
    210.Michael Sullivan (苏立文),Xiang wai zhi Xiang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f Western Art(中国山水画中的象外之象及其受西方艺术之影响)[J],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Studies on 20th Century Shanshuihua),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211.Michael Sullivan, The Arts of China(Fifth Edition,Revised and Expanded)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td.,London,2008.
    212.Naorni Noble Richard, Donald E. Brix,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 Taipei, Rock Publishing International,2008.
    213.Susan E.Nelson, Picturing Listening:The Sight of Sound in Chinese Painting[J],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51(1998/1999),pp.30-55
    214.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 [M],Clarendon Press, Oxford,1989,Volume XII.
    215.Sherm, Wen Fong, Streams and Mountains without End:A Northern Sung Handscroll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Painting[M], Ascona, Switzerland,Artibus Asiae,195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