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昆曲对越剧艺术影响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致的艺术规范影响着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地方戏曲剧种。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新越剧时期的改革先锋袁雪芬就曾称昆曲是越剧的奶娘,足见其对越剧艺术的影响之大。鉴于昆曲于越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前人少有在这一方面作系统深入的论证,所以研究昆曲对越剧艺术的影响就显得很有价值和意义。
     本文从昆曲演员介入越剧的创作说起,逐步深入探讨昆曲在舞台呈现以及剧目建设上对越剧艺术的影响。在这个影响过程中,越剧的舞台呈现体现出了细腻、诗化及写意的特色,而移植于昆曲的剧目也体现出化文言为白话、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以及以唱制胜的艺术特点。最终使得“静”、“雅”和写意成为了越剧艺术风格中的一部分,与越剧向花部戏曲及话剧借鉴形成的“动”、“俗”和写实风格相对立而存在。
The Kunqu opera as the ancestors of the hundred plays, with its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fine artistic standard impact on all the local operas which are existing in china. In the 1940s, at the new shaoxing opera time,the reform pioneer Yuan Xuefen once saying that Kunqu opera was Shaoxing opera's wet nurse, indicated it has big influence to the art of Shaoxing opera. In view of Kunqu Opera is very important to Shaoxing opera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predecessor's thorough system research in this aspect is very rare, so the study in the research of Kunqu opera to the art of Shaoxing opera has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the discussion begining with the Kunqu opera's actor joined in the Shaoxing opera's creation ,then discuss the influence in the stage presents and the plays’construct from Kunqu opera in gradually .In this influence process, Shaoxing opera's stage presents manifests exquisite, poem and enjoyable, and the plays which transplanted from Kunqu opera also manifests thre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ranslate Ancient prose into modern vernacular chinese, rich beautiful human sentiment and beautiful human nature as well as“sang subdue”. Eventually making the static, elegant and enjoyable became the one part of Shaoxing opera's artistic style, which opposition exists with another artistic style: passionateand, popular and realist, that formed with Shaoxing opera uses for reference to local operas and drama.
引文
①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P262
    ② 转引自胡忌 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上海戏剧出版社,1989 年版,P612
     ① 高义龙《越剧的文化品格》《中国戏剧》2006 年第 5 期,P10—P13
     ①沈宠绥《度曲须知》《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版,P198
     ① 转引自胡忌 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上海戏剧出版社,1989 年版,P10
    ① 朱志荣《中国古代的雅俗文学关系论》《学术界》1999 年第 5 期,P77—P82
    ②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转引自蒋中崎《从演“戏”到唱“曲”--略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嬗变特征》《艺术百家》2000 年第 4 期,P72—P78
     ① 罗怀臻《重建中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2004 年第 4 期,P4—P8
     ① 胡忌编《郑传鉴及其表演艺术》南京 1994 年内部印行,P38—P39
    ① 陈恬《越剧向“奶娘”学习什么》《中国戏剧》2006 年第 12 期, P30—P31
    ② 同上
    ③ 高义龙《越剧与昆剧》未刊稿
    ④ 同上
    ⑤ 胡忌编《郑传鉴及其表演艺术》南京 1994 年内部印行,P39—P40
     ① 钱宏主编《中国越剧大典》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年版,P233
    ① 潘宁《她,为什么愿意成为昆曲的“门徒”》 杭州日报 2008 年 3 月 18 日第 20 版
    ② 张盛《昆曲大师首次收了越剧弟子》都市快报 2008 年 3 月 18 日第 30 版
     ① 岳美缇《祝贺你,萧雅》《上海戏剧》2007 年第 7 期,P13
     ①王志萍、刘平《从突破自己开始—王志萍与她〈蝴蝶梦〉中的表演创造》《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刊中刊A1—A8
    ②梁谷音《蝴蝶梦圆缘》《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P10
    ①引自越剧《唐琬》演出说明书之《剧情介绍》
    ②本节中越剧《唐琬》唱词皆转引自罗松《悲情舞台快乐人生—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李敏印象》《中国戏剧》2007年第 2 期,P28—P30
    ③ 《郑大圣梁谷音说越剧〈唐琬〉》《福建艺术》2006 年第 4 期,P41—42
    ① 同上
    ② 同上
    
    ① 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P192
    ② 转引自陈多《戏曲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P72
     ① 转引自天高《杨小青导演艺术的三根支柱》《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14—16
    ① 杨小青《赋予古典名剧现代美――导演越剧〈西厢记〉札记》,未刊稿
    ② 张思聪《杨小青导演艺术印象》《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11—P13
     ①张思聪《杨小青导演艺术印象》《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11—P13
     ① 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赵海英、白银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录像
     ① 郑雷《昆曲》P173,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① 蓝玲《为演员创造角色》《戏文》 1994 年第 1 期,P34—P35
    ② 同上
    ③ 谭元结《小百花越剧〈西厢记〉服装—意象创造范例》《戏曲服装设计》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年版,P245
     ①江苏省昆曲院胡锦芳、林继凡折子戏《活捉》演出录像,并参见明·毛晋编《六十种曲》之《水浒记》第三十一出《冥感》,P96—P97,
    ②杭州越剧院沈祝敏、沈建宏折子戏《情勾》演出录像
     ①江苏省昆剧院詹国治、吴继静、姚继焜折子戏《跪池》演出录像,并参见明·毛晋《六十种曲》之《狮吼记》第十一出《谏柳》,P33—P34,
    ① 吴兆芬《蝴蝶梦》剧本《上海艺术家》2001 年第 3 期,P71—P81
    ②王志萍、刘平《从突破自己开始—王志萍与她〈蝴蝶梦〉中的表演创造》《上海戏剧》 2002 年第 3 期,刊中刊A1—A8
    ① 吴兆芬《越剧〈蝴蝶梦〉创作杂感》《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P6—P7
    ② 上海越剧院王志萍、郑国凤《蝴蝶梦》演出录像
    ③ 同①
    ④ 同①
    ⑤ 同①
    
    ① 周柳萍《从艺随笔》《戏文》2000 年第 5 期,P8
    ② 上海昆剧团梁谷音《痴梦》演出录像
    ③ 上海越剧院裘丹莉《痴梦》演出录像
     ① 黄思超《浙昆改编戏研究--以〈十五贯〉、〈风筝误〉、〈西园记〉为主要研究对象》2004 年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P150
     ① 高义龙《越剧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年版,P95
    
    ①《文化娱乐》编辑部编《越剧艺术家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P14,
    ② 袁雪芬《求索人生艺术真谛――袁雪芬自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年版,P13
    
    ① 高义龙《越剧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年版,P133
    ② 袁雪芬《求索人生艺术的真谛—袁雪芬自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年版,P276
    ③ 高义龙《越剧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年版,P135
    ④ 袁雪芬《求索人生艺术真谛――袁雪芬自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年版,P161
     ①焦循《花部农谭》《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 年版,P225
    1、明·毛晋编 《六十种曲》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8 年版 ;
    2、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中国戏曲出版社, 1959 年版;
    3、《文化娱乐》编辑部编 《越剧艺术家回忆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4、俞振飞口述 王家熙等整理 《俞振飞艺术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年版;
    5、顾笃璜著 《昆剧史补论》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
    6、胡忌 刘致中著 《昆曲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 年版;
    7、高义龙著 《越剧史话》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年版;
    8、张月中主编 《中国古代戏剧辞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9、胡忌编 《郑传鉴及其表演艺术》 南京内部印行,1994 年版;
    10、谭元结编著 《戏曲服装设计》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年版;
    11、张连编著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年版;
    12、连波编著 《越剧唱腔欣赏》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年版;
    13、陈多著 《戏曲美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4、袁雪芬著 《求索人生艺术的真谛――袁雪芬自述》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15、郑雷著 《昆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6、周秦著 《苏州昆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7、陆萼庭著 《昆剧演出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18、傅骏整理 《戚雅仙表演艺术》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年版;
    19、钱宏主编 《中国越剧大典》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2006年版
    1、陈沐三 《旧曲新翻“蝴蝶梦”--昆剧〈新蝴蝶梦〉观后》 中国戏剧,1990 年第 11 期,P26-P28;
    2、杨小青《赋予古典名剧现代美――导演越剧〈西厢记〉札记》, 未刊稿;
    3、徐扶明 《昆剧〈蝴蝶梦〉的来龙去脉》 艺术百家,1993 年第 4 期,P96-P103;
    4、蓝玲 《为演员创造角色》 戏文,1994 年第 1 期,P34-P35;
    5、沈亢 《寻找一种意义》 戏文,1995 年第 5 期,P6-P9;
    6、陈西汀 《新蝴蝶梦》 上海艺术家 ,1998 年第 6 期 ,P16-P23;
    7、朱志荣 《中国古代的雅俗文学关系论》 学术界,1999 年第 5 期,P77-P82;
    8、胡越 《越剧〈玉簪记〉导演札记》 中国戏剧,1999 年第 6 期,P40—P41 ;
    9、张思聪 《努力做到好看——越剧<荆钗记>改编札记》 剧本,1999 年第 12 期,P34-P35;
    10、蒋中崎 《从演“戏”到唱“曲”--略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嬗变特征》 艺术百家,2000 年第 4 期,P72-P78;
    11、周柳萍 《从艺随笔》 戏文,2000 年第 5 期,P8;
    12、吴兆芬 剧本《蝴蝶梦》 上海艺术家,2001 年第 3 期,P71-P81;
    13、龚和德 《在需要突破时出现的突破》 中国戏剧,2001 年第 8 期,P9-P10;
    14、吕建华 《新时期越剧艺术综合改革的杰出代表――论诗化戏曲导演杨小青》 中国戏剧,2001 年第 8 期,P13-P16;
    15、刘厚生 《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杨小青》 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8-P9;
    16、张思聪 《杨小青导演艺术印象》 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11-P13;
    17、天高 《杨小青导演艺术的三根支柱》 中国戏剧,2001 年第 9 期,P14-P16;
    18、刘平 《陈薪伊:做一回〈蝴蝶梦〉》 当代戏剧,2002 年第 2 期,P19-P21;
    29、梁谷音 《蝴蝶梦圆缘》 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P10;
    19、吴兆芬 《〈蝴蝶梦〉创作杂感》 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P6-P7;
    20、王志萍、刘平对谈 《从突破自己开始――王志萍与她的〈蝴蝶梦〉中的表演创造》 上海戏剧,2002 年第 3 期,刊中刊 A1-A8;
    21、王晔 《“她为蝴蝶插上梦的翅膀”――王志萍谈导演陈薪伊》 上海戏剧,2003年第 3 期,P12-P13;
    22、薛玉坤 《试论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地理基础》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 5 期,P7-P10;
    23、赵新花 《越剧水袖组合动作教材》 戏文,2004 年第 3 期,P84-P86;
    24、罗怀臻 《重建中的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2004 年第 4 期,P4-P8;
    25、黄思超 《浙昆改编戏研究--以〈十五贯〉、〈风筝误〉、〈西园记〉为主要研究对象》 2004 年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26、束霞平《苏州昆剧服装艺术探微》 2005 年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27、《郑大圣梁谷音说越剧〈唐琬〉》 福建艺术 ,2006 年第 4 期,P41-P42;
    28、范晓燕 《试论唐五代词雅俗流变的轨迹》 深圳大学学报,2006 年 5 月,第
    23 卷第三期 ,P84-P90;
    29、高义龙 《谈越剧的文化品格》 中国戏剧,2006 年第 5 期,P10-P13;
    30、周秦 《论昆曲艺术的原生环境与文化特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 年 5月,第 23 卷第 2 期,P71-P76;
    31、陈恬 《越剧向“奶娘”学什么》 中国戏剧,2006 年第 12 期,P30-P31;
    32、姜进 《〈蝴蝶梦〉与中国戏剧中有关性与道德话语的女性重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P81-P95;
    33、罗松 《悲情舞台 快乐人生――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李敏印象》 中国戏剧,2007 年第 2 期,P28-P30;
    34、楼明迪 《谈谈昆曲〈痴梦〉的学习》 戏文,2007 年第 3 期,P95-P96;
    35、管尔东 《考量抗战时期上海越剧发展缘由》 中国戏剧,2007 年第 4 期,P50-P51;
    36、应志良 《新市刘王庙古戏台清代戏曲墨记考》 戏文,2007 年第 4 期,P71-P77;
    37、翁思再 《我写〈玉簪记〉》 新民晚报,2007 年 7 月 19 日 B6;
    38、岳美缇 《祝贺你,萧雅》 上海戏剧,2007 年第 7 期,P13;
    39、高义龙 《越剧与昆剧》,未刊稿;
    40、潘宁 《她,为什么愿意成为昆曲的“门徒”》 杭州日报 2008 年 3 月 18 日第
    20 版;
    41、张盛 《昆曲大师首次收了越剧弟子》 都市快报 2008 年 3 月 18 日第 30 版;
    1、昆曲折子戏《连环记·小宴》江苏省昆剧院演出,徐明伟、胡锦芳、王德林主演;
    2、昆曲折子戏《水浒记·活捉》江苏省昆剧院演出,胡锦芳、林继凡主演;
    3、昆曲折子戏《狮吼记·跪池》江苏省昆剧院演出,詹国治、吴继静、姚继焜主演;
    4、昆剧电视艺术片《烂柯山》江苏省昆剧院演出,张继青、姚继焜主演;
    5、昆曲折子戏《玉簪记》之《琴挑》《偷诗》《问病》《催试》《秋江》上海昆剧团演出,岳美缇、张静娴主演;
    6、昆曲折子戏《烂柯山·痴梦》上海昆剧团演出,梁谷音主演;
    7、昆曲《西园记》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演出,汪世瑜、王奉梅主演;
    8、越剧《情探》上海越剧院演出,傅全香、陆锦花主演;
    9、越剧《碧玉簪》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的越剧电影,拍摄于 1962 年,金采风、陈少春主演;
    10、越剧《西园记》上海越剧院二团演出,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11、越剧《玉簪记》上海越剧院演出,钱惠丽、陈颖主演;
    12、越剧《蝴蝶梦》上海越剧院演出,王志萍、郑国凤;
    13、越剧《状元未了情》、《盘妻索妻》、《秋海棠》萧雅艺术演出公司演出,萧雅主演;
    14、越剧《赵氏孤儿》上海越剧院演出,赵志刚主演;
    15、越剧《陆游与唐琬》89 年及 03 年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茅威涛、陈辉玲主演;
    16、越剧《西厢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茅威涛主演;
    17、越剧《孔乙己》茅威涛戏剧工作室,茅威涛主演;
    18、越剧《道观情缘》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章益青、蔡浙飞主演;
    19、越剧折子戏《情勾》杭州越剧院演出,沈祝敏、沈建宏主演;
    20、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赵海英、白银飞主演;
    21、越剧折子戏《跪池》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吴凤花、章莉萍、陈琴湘主演;
    22、越剧折子戏《痴梦》诸暨越剧团周柳萍;上海越剧院裘丹莉;
    23、越剧《貂禅与吕布》嵊州越剧团演出,黄美菊、裘巧芳主演;
    24、越剧《荆钗记》温州越剧团演出,汤丽芳、贾小萍主演;
    25、越剧《唐琬》福建越剧团演出,李敏主演;
    26、06 年 9 月 27 日上海戏剧名家名段傅全香、何双林、裘丹莉、黄慧谈《情探》;
    27、07 年 1 月 30 日上海戏剧名家名段节目萧雅访谈;
    28、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摄制;
    29、07 年 5 月 9 日央视戏曲频道《戏曲采风》:关于萧雅和《秋海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