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村民委员会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A Study on Villagers' Committee System
  • 作者:谭洪青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法律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姚建宗
  • 学科代码:030101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作为村民自治体系的核心,“村民委员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
    产生了。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在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民主选举、
    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等领域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绩。 
     对村民委员会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视点主要是村民委员会的选
    举制度的技术设计上,缺乏对村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度的研究。很多地
    方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选举很成功,达到选举真实性的要求,甚至创造
    了不少新的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可是,很多地方选举出来的村民委员
    会和原来行政任命的村民委员会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唯上级政府是
    从的现象、贪污现象、专权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恶化到赤裸
    裸的暴力压制的地步。而有的则因为有了“选举权威”这个民意来源,村
    民委员会走向无政府主义的极端,带头违法引发群体性不法行为。 
     以民主政治作为出发点的村民自治不能仅仅停留在选举上,民主除了
    选举,还在于选举后的法治。当前的任务是厘清村民委员会与相关法律主
    体之间的关系,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使其制度化并且建立
    相应的责任机制。 
    本论文的研究视点为以法律规范村民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对法律和现
    实的剖析,探析村民委员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再提出改进的
    建议,以弥补法律理论在村民委员会制度构建中的缺失,促进村民自治的
    良好运行。 
     44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首先回顾村民委员会的发展
    历程,解析其法律性质。 
    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七十年代末八十
    年代初为村民委员会的建设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从 1983 年到 1987 年为村
    民委员会正式建立时期;第三阶段从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试行)》正式颁布到九十年代初为村民委员会法律制度建立和
    实践时期;第四阶段从 1990 年到现在为村民委员会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
    时期。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具有的四个特征:第一,村民委员
    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级政权机关,其行使单一的自
    治职能;第二,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运作的常设机构;第三,村民委员
    会是村民自治的常设性工作机构,是体现村民意志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
    会议决定的执行者;第四,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的常设工作机构,接
    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并协助乡镇政府工作。村民委员会的运转机制和职权
    皆由法律明确规定。 
    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了村民委员会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及现存矛
    盾。根据法律规定,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乡镇政府指导村
    民委员会进行自治;村民委员会管理自治事务,村党支部监督党的方针政
    策的落实,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会议之间,村民会
    议是村民自治的最高自治机关,村民委员会由其产生,对其负责;村民委
    员会与村民之间则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村民有选举和监督的权利,同
    时也要服从村民委员会的依法管理。 
    在当前的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普遍存在行政依附
    的关系,少数的村民委员会则呈现无政府主义倾向。在党支部与村民委员
     45
    
    
    会之间,只有少数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两委”矛盾大量存在,表现出
    “强弱关系、强强关系、弱强关系、弱弱关系”四种形态,影响了农村的
    健康发展。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村民会议的
    权力与村民的权利不能实现,村民委员会权力没有较好地得到监督。 
     第三部分,对村民委员会建设的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原因之一:村民委员会建设过程中的行政主体性倾向。主要表现在:
    村民委员会的出现便带有浓浓的国家行政治理的气息;村民委员会的建设
    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才逐渐发展的;整个村民
    委员会制度建设也是适应国家治理需要,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环
    节来对待的;在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中,也充分体现出村民委员会
    的行政主体性倾向。 
     原因之二:法律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村组法》原则性规定多,
    造成法律关系界定不清,权力界线不明;法律责任规定不明,法律条文软
    约束多,不能为村民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村民自治制
    度实施的程序性条文欠缺,许多自治制度不能操作,村民自治的权利虚置。 
     第四部分,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对完善村民自治提出一些初步的建
    议。主要为摆正位置,弱化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强化其社区服务功能;
    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为农村依法进行村民自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
    度保障;通过法律合理划分国家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明晰基层政
    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把基层政府的行政权力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
    权力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有关村民委员会的职权与工作程序的立法,均衡
    村民委员会的法定职权与职责,宣传普及《村组法》和有关法律,提高村
    民的自治能力,依法进行村民自治。
As the core of Villagers’Autonomy system, the first villagers’committee
    appeared in the early nineteen-eightie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nd more, a lot
    of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ere made on Villagers’Autonomy in the range
    of Democratic Election,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Democratic Decision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t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mainly on the election of Villagers’
    Committee. Thanks to those theories, there are numerous successful examples
    on the Committee’s election, which is true. On the contrary, the function of the
    elected Villagers’Committee did not take great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Appointed Villagers’Committee. There are still many cases of corruption,
    autarchy, etc. A few elected Villagers’Committees are worse than the
    appointed Villagers’Committee. With the authority of villagers’election,
    some Villagers’Committees come to be anarchic and lead the villagers’to
    break the law.
     The 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illagers-autonom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the soul of villagers-autonomy is ruling
    by law.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legal relation between the
    Villagers’Committee and other legal subjects, to perfect and consummate the
    work system of the Villagers’Committe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Villagers’Committee in China from
    the view of legal-theory. Then it analyses the law nature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At last the writer puts forwards
    his view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rs’
    Committee System.
     47
    
    
    There were four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rs’Committee.
    The first period was the sprout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around
    nineteen-eighties. The second period was the foundering in due form of the
    Villagers’Committee which from 1983 to 1987. The third period started from
    1987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Rules of Organization of Villagers'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ry out) to earlier nineteen-nineties, it was
    the period of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law of Villagers' Committee.
    The fourth period started from 1990 to now, it wa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period of Villagers’Committee.
     As the organization of Villagers-autonomy, Villagers’Committee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First, Villagers’ Committee is a part of Villagers’
    Self-governess System, not a grade of local government. Second, Villagers'
    Committee is a permanent organ of Villagers-autonomy. Third, Villagers'
    Committee is not only the work organization of Villagers’-autonomy but also
    the executor to embody the will of the people of village. Fourth, Villagers’
    Committee should accept the instruction of the elementary governments, and
    assist the governments. Its right and dutyis identified by the law.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law relation among Villagers’Committee
    and other legal subjects as well as the confliction amo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law, Villagers’Committee should assist the elementary governments and
    the governments instruct Villagers’Committee to carry on autonomy.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manages the affairs of autonomy and the Party Branch of
    village superv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the
    Partyand support the work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The villagers' meeting
    is a supreme organ in the system of Villagers’autonomy. Villagers'
    Committee is elected by it and responsible for it. The villager has the right of
    elec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to obey the managing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at the same time.
     48
    
    
    In the practice of Villagers’autonomy,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elementary
    governments interfere in the autonomy, or the Villagers’Committee has an
    anarchistic tre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Villagers'
引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 
    [2]参见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5—55
    页。 
    [3]参见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9-
    315 页。 
    [4]马长山:《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时代意义及其实践反差》,载《政治与法律》1994
    年第 2 期,第 19 页。 
    [5]参见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38-
    344 页。 
    [6]欧博文,转引自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95— 196 页。 
    [7]参见王冠中:《村民自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不良倾向分析》,载《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2002 年第 6 期,第 99 页。 
    [8]赵宁章:《巫山县纠正违反〈村委会组织法〉错误决定,四名村主任官复原职》,
    载《农民日报》2000 年 8 月 11 日,第 3 版。 
    [9]郭正林:《论乡村三重关系》,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第 2 页。 
    [10]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96 页。   
    [11]詹成付:《村民自治五年风雨 基层民主曲折前进——专访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
    区建设司副司长詹成付》,载《南方周末》2003 年 11 月 6 日,A4 版。 
    [12]崔士鑫:《“村官”为何要辞职——对山东省 57 名村委会成员集体要求辞职事件
    的调查与思考》,载《人民日报》2001 年 3 月 21 日,第 16 版。 
    [13]这种状况已不仅仅属于村两委关系范围内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社会稳
    定与发展的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四条。 
    [15]胡建淼:《行政法学》(“九五”教材),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第 143 页。 
    [16]《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共中央 1982 年 1 号文件批转),载中共中央文
    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061 页。 
    [17]彭真:《通过群众自治,实行基层直接民主》(1987 年 11 月 23 日在 6 届人大
     39
    
    
    常委会第 23 次会议上的讲话)。 
    [18]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96-197 页。 
    [19]钟祖文:《跃上新台阶──三年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和建设综述》,载《人民日
    报》1998 年 7 月 1 日,第 7 版。 
    [20]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 个村的调查与比较》,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09 页。 
    [21]《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1991 年)第 6 条规定:“农民直接向集体
    经济组织缴纳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不含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缴纳的利润),以乡
    为单位,以国家统计局批准、农业部制定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和计算方法
    统计的数字为依据,不得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五。对经济发达的地
    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可以适当提高提取比例。” 
    [22]2000 年 4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
    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 
    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刑
    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和发放; 
    (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和发放; 
    (三)土地的经营、管理和宅基地的管理; 
    (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和发放; 
    (五)代征、代缴税款; 
    (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 
    [23]曾有村民要求罢免全体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事件发生,结果村民委员会迟迟不召
    开村民会议,村民的罢免提议一直不能得到解决。 
    [24]党国英:《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评估》,载《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网》 
    http://www.chinarural.org/。 
    [25]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435 页。 
    [26]参见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36-245 页。 
    [27]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432 页。
    [28]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 页。 
     40
    
    
    参 考 文 献
    一、著作类
    1、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2、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3、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5、王振耀等:《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6、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7、黄文艺、杨亚非主编:《立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8、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 2000 年版。
    9、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版。
    10、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1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2、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 个村的调
     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3、包心鉴、王振海:《乡村民主——中国农村自治组织形式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 年版。
    14、徐勇、吴毅主编:《乡土中国的民主选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5、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6、彭向刚:《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途径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版。
     41
    
    
    17、李俊清、王臻荣:《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版。
    18、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年版。
    二、论文类
    1、郭正林:《论乡村三重关系》,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
    2、党国印:《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评估》,载《中国农村村民自
     治网》http://www.chinarural.org/。
    3、张静:《梨树县村委会换届选举观察》,载《二十一世纪》1988 年
     第 12 期。
    4、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载《战略与管理》1998 年第 6 期。
    5、曾军:《村委会准政权化设想初探》,载《社会主义研究》1997 年
     第 5 期。
    6、贺雪峰、陈涛:《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载《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2001 年第 1 期。
    7、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载《二十一世纪》
     1997 年第 8 期。
    8、党国印:《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载《战略与管理》1999
     年第 1 期。
    9、马长山:《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时代意义及其实践反差》,载《政治
     与法律》1994 年第 2 期。
    10、刘茜:《直选出的村委会怎能被架空》,载《民主与法制》2000 年
     第 23 期。
    11、欧阳仁根:《农村法律体系的建构与立法体制的完善》,载《政治
     42
    
    
    与法律》1998 年第 3 期。
    12、张泽想:《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现代法学》1992
     年第 2 期。
    13、范毅:《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载《首
     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年第 1 期。
    14、汤晋苏:《村民会议余村民代表会议》,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
     建设》1995 年第 2 期。
    15、张永和:《法治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问题初论》,载《现代法学》
     2000 年第 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