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津近代画家群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与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地位相关,近代天津独特的文化风气也孕育了一批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国画名家。在当今画坛,他们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但是对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却一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本文拟对这些画家群体与众不同的艺术探索和风格特点进行细致解读,以彰显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以期有裨于中国画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
     天津居运河之会,.携漕盐之利,自古即受南北多元文化之沾溉。1860年开辟通商口岸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至,遂造成近代天津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文化氛围。在此氛围之中,天津近代绘画不仅恢复了写生传统,而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一是继承中国绘画传统功力,重视师法造化,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视觉经验以及对自身所处人文环境的关注,在顺应艺术潮流的发展过程中开拓了中国画新的表现方式。其二是以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绘画进行深入研究和独到解读,力图突破前人而自成面目,最终找到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绘画方式。其中,张兆祥、刘奎龄、刘子久、陈少梅等人便是筚路蓝缕并卓然成家的先行者,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天津画家的梦想和审美追求。
     长久以来,天津近代画家群体的绘画作品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被世人所熟知,但他们的绘画作品终将证明,寂静之道中艺术家凝神静气的精神内涵。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过:“大自然中到处充满诗意画意,不过是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罢了。”在当今画坛我们需要创造者,更需要发现者的慧眼,天津近代画家群体代表着津门绘画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艺术终将恒久的展现于中国美术史。
Due to its specific lo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ianjin has cultivated a number of artists of Chinese painting, who pursue an artistic spirit of embracing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forms of painting. In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circle, they are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However, a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se artists is far from sufficient. This dissertation will give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n their distinguished artistic pursuit and style, in order to show their significance and value, which will further inspire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ianjin,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intersection of canals, has long been influenced by various cultures. Western culture has found its way into Tianjin since1860when Tianjin opened its trading port. Gradually, Tianjin has infused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orms of art. In this artistic atmosphere, Tianjin painters has not only restored the tradition of sketch, but also has developed it in two ways. They, on the one hand, inherit the valuable tradition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y absorb western realism, visual experience and concern on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ming a brand new style of Chinese paint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nalyze and interpret traditional painting in their own way, on the basis of its essence. Finally, Tianjin painters have formed their specific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ombining both the tradition an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om are Zhang Zhaoxiang, Liu Kuiling, Liu Zijiu, Chen shaomei as pioneers, representing Tianjin painters' pursuit in a new era.
     For a long time, Tianjin painters have not received much concern from their peers. But their works will show the spirit of pur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sters. Mr Pan Tianshou, an renowned painter once said,'Beauty exists everywhere in the nature, waiting for being discovered by people with artistic eyes.'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circle needs creators and painters with artistic eyes. Now Tianjin painters mark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painting style and their art will always sparkle in Chinese artistic history.
引文
①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3页。
    ① [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潘耀昌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页。.
    ① 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① 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① 刘泽华:《天津文化概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3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页。
    ① 刘泽华:天津文化概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9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② 来新夏:《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55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7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2页。
    ① 陈星:《李叔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①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页。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2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0页。
    ① 齐珏:《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先驱严智开》,《天津日报》,2008年2月18日。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7页,津沽画家传略,刘芷清。
    ①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2008,第1页。
    ①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天津文史丛刊》第10期,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出版,1989年,第189页。
    ① 涂宗涛:《苹楼夕照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63页。
    ②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天津文史丛刊》第十期,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1989年,第221-222页。
    ①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天津文史丛刊》,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3年,第83页。
    ②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天津文史丛刊》,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3年,第87页。
    ① 天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史志丛刊》,天津: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室出版,1987年,第319页。
    ①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天津文史丛刊》,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3年,第89页。
    ②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2008年,第29页。
    ① 天津博物馆编:《吉光焕彩纪念刘奎龄诞辰125周年特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概述。
    ①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8页。
    ① 王树山:天津:《今晚报》,2011年11月17日。
    ①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年,第38页。
    ① 何延喆:《京津画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②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年,第59页。
    ① 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298页。
    ② 《湖社月刊》第40期,第678页。
    ① 《话说天津卫的“寓公”》,天津:《天津青年报》,2003年6月11日。
    ② 焦静宜:《星点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7页。
    ① 郭剑林:《名家十日谈:徐世昌的文化产业》,天津:《城市快报》,2004年4月15日。
    ① 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4页。
    ① 范曾:《早凋的明星》,天津:《天津日报》,1984年9月8日。
    ① 范曾:《早凋的明星》,天津:《天津日报》,1984年9月8日。
    ①i马欣:《天津小洋楼陈少梅旧居—天才画家弱冠闻名》,天津:《天津城市快报》,2010年6月10日。
    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75页。
    ① 马献廷:《不落之星—天津已故文艺名人录》,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第95页。
    ① 何延喆、刘家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69页。
    ①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
    ②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年,第82页。
    ① (清)周少白绘:《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周少白》,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② 唐吟方:《近现代名人尺牍》,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①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5页。
    ②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27页。
    ①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① 转引自傅雷著:《傅雷谈美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封底。
    ② 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年,第38页。
    ① 刘新星:《津门一代丹青手—我的祖父刘奎龄》,天津:《今晚报》,1986年8月23日。
    ① [德]恩斯特·卡希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91页。
    ① 何延喆、刘家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1页。
    ② 何延喆、刘家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① 崔锦:《沽畔文耕绿》,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302页。
    ① 王振德:《试论“津派国画”》,天津:见《国画家》2003年06期,第35页。
    ① 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3页。
    ① 何延喆:《京津画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② 刘泽华:《天津文化概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78页。
    ① 徐改:《孙其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① 叶春辉:《传承思辨 笃行致远—霍春阳谈孙其峰艺术成就与教学思想》,见《美术观察》2009年7月,第36页。
    ①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傅雷译,天津:天律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海派绘画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20世纪前期的湖社与京津画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何延喆、齐珏.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奎龄.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何延喆、何厚今.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泽华.天津文化概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6]何延喆、刘家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7]何延喆.中国名画家全集—梁崎.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8]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9]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画家艺评.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
    [10]阮荣春、胡光华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1]杨大辛.津沽絮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12]范曾.吟赏风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杨义.京派海派宗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4]朱光潜.诗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
    [15]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大艺术书房.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16]范曾.论近代画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7]卞僧慧.天津史志研究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1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0]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孙其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1]天津文史研究馆编著.津门画坛掇英.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2008.
    [22]刘墨.20世纪中国画名家批评.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3](清)郭师泰编.津门古文所见录
    [2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2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6]何延喆.京津画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7]陈星.李叔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第95页,刘芷清津沽画家传略
    [29]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文史丛刊第10期.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9,第189页陆文郁天津书画家小记
    [30](清)张焘.津门杂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31]华听桥.津门纪略.天津:天津石印书屋,1898.
    [32]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3]来新夏.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中).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4]梅成栋.津门诗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35]天津文史研究馆.天津文史·水西庄研究专辑.天津:天津文史研究馆出版,1997.
    [36]朱奎杨、汪沆.天津县志.1739.
    [37]邢立宏、高凤翰.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8]重修天津府志·卷四十三人物,光绪
    [39]畿辅通志·卷二百四十四列传,光绪
    [40]高凌雯.天津县新志.天津:金钺刻本,民国二十年
    [41]李浚之.清画家诗史.北京市:中国书店,1990.
    [42]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近代人物录.天津:天津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
    [43]涂宗涛.苹楼夕照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44]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辑.天津文史丛刊,天津: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3.
    [45]天津博物馆编.吉光焕彩·纪念刘奎龄诞辰125周年特展.北京市:科学出版社,2010.
    [46]华梅.直面艺术.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7]来新夏.天津近代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48]谷书堂.天津经济概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49]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50]湖社月刊上中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1]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52]马献廷.不落之星—天津已故文艺名人录.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53]马晓露、李铮.刘子久与李叔宏.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4]宗白华.艺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5]沈云龙.徐世昌评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56]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
    [57]李宗一.徐世昌·民国人物传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78.
    [58]焦静宜.20世纪初中国的遗老遗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59]焦静宜.星点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0]章用秀.总统画家徐世昌.太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61]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近代人物录.天津: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7.
    [62]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3]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64]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65]潘公凯.中国绘画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6]孙美兰.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7]吕品田.漫游的存在.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68]甑魏.体验现代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9]李泽厚.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70]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71]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73]卞僧慧.天津史志研究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7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5]范曾.论画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6]何延喆.京津画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77]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78]穆中伟.王振德艺文集7.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79]高彤皆.天津县新志,1930.
    [80]华鼎元.津门征献诗.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81]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3.
    [82]高凌雯撰,金钺.天津县新志人物,民国20年(1931)刻本
    [83]崔旭.津门百咏.清道光四年(1824)
    [84]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下.北京:中华书局,2008.441-445津门闻见录
    [85]陈师曾.中国绘画史.北京:中华书局,2010.
    [86]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87]宋蕴璞.天津志略,民国20年(1931)铅印本
    [88]香港美术家出版社编辑.天津国画选集.香港:集古斋出版,1982.
    [89]何鸿.近现代书画家市场行情速查.南昌:江西美术出版,2006.
    [90]欣弘.1995—2002书画拍卖集成近现代中国画4.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9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天津河北文史第3辑.天津:河北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1989.
    [92]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93]王颀.中国古代宫廷绘画管窥.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94]徐改.孙其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95]其峰绘.孙其峰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96]孙其峰绘.孙其峰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97]孙其峰.孙其峰写意翎毛技法.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98]孙其峰绘.中国画名师课徒画稿孙其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99]黄思源等.花鸟画名家小品孙其峰.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0]孙其峰绘.孙其峰画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101]李文亮.品逸艺术专辑1.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102]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一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103]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04]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5]守望经典—百年水墨精选.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106]李智勇.古董速查手册·中国书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107]唐吟方.近现代名人尺牍.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
    [108]于连成.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
    [1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95-118津沽画家传略刘芷清
    [110](清)周少白绘.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周少白.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111]范曾.吟赏风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2]范曾,侯军.诗意的裁判.天津:天津古籍.2005.
    [113]邵盈午.范曾画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德)马克斯·韦伯著.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瑞士)沃尔夫林(Wolfflin, H.).艺术风格学(,潘耀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英)凯文·奥顿奈尔.从神创到虚拟:观念的历史(,宋作艳,胡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法)罗丹.罗丹艺术论(,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6](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科学(,杨思梁).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
    [7](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8](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美)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黄晴).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0](英)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1](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林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2](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1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回忆(,李雪涛、任仲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邢立宏.从传统到现代—京津画派泛谈.国画家,2005,(04)
    [2]王振德.张兆祥与“津派国画”第一代.国画家,2009,(04)
    [3]齐珏.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先驱严智开.天津日报,2008.2.18
    [4]胡荣华.天津盐商的惊世收藏.滨海时报,2012.7.18
    [5]王兆祥.天津盐商与天津园林建筑.中国房地产,2006.3,(75)
    [6]刘辉.津派国画三百年.天津青年报,2003.11.4
    [7]王振德.张兆祥与“津派国画”第一代.国画家,2009,(04)
    [8]邢捷,于英.暝琴绿荫下没骨胜徐黄—刘奎龄绘画艺术与演化初探.收藏家,2002,(06)
    [9]陈传席.评现代名家与大家—刘奎龄.国画家,2005,(05)
    [10]赵建忠.金庸寻根水西庄.今晚报,2012.10.21
    [11]长芦盐与水西庄.今晚报,2012.8.7
    [12]吕鹏.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荣宝斋杂志,2012,(01)
    [13]何延酷.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天津绘画.北方美术,2002,(02)
    [14]范曾.早凋的明星.天津日报,1984.9.8
    [15]启之.北宗大师画坛巨匠—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刘子久.画書,2012,(05)
    [16]话说天津卫的“寓公”.天津青年报,2003.6.11
    [17]郭剑林.名家十日谈—徐世昌的文化产业.城市快报,2004.4.15
    [18]赵强.注重写生的张兆祥.天津青年报,2003.12.18
    [19]刘新星.津门—代丹青手—我的祖父刘奎龄.今晚报,1986.8.23
    [20]章用秀.书画合璧 津粤交流.民间收藏,2012.3.29
    [21]高虹.海派与京津派之浅析.收藏家,2008,(06)
    [22]张继国.论地缘文化.社科纵横,2011,(09)
    [23]薛永年,朱京生,赵强等.论京津画派.中国书画,2006,(08)
    [24]马欣.天津小洋楼陈少梅旧居—天才画家弱冠闻名.城市快报,2010.6.10
    [25]杜仲华.九十其峰,一览众山小—霍春阳谈恩师孙其峰.今晚报,2009.2.20
    [26]叶春辉.传承思辨笃行致远—霍春阳谈孙其峰艺术成就与教学思想.美术观察,2009.7
    [27]常馨悦.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家—孙其峰.现代养生,2011,(01)
    [28]王振德.略论孙其峰教授的人品与画品.北方美术,1995,(03)
    [29]张启明.孙其峰秉烛挥毫 王颂余与我争画.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04)
    [30]徐群.津派画家群与湖社画会.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2011.10
    [31]徐群.传统绘画的守望者—陈少梅.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画家,2013.(02)
    [32]徐群.“古为今用”的画家—刘子久.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开学报,2013
    [33]李树声.孙其峰的艺术渊源与特色.书画艺术,2009,(04)
    [34]吴夷.中西绘画审美观的差异共生性—以郎世宁与徐悲鸿为例.北方美术,2009,(04)
    [35]张友宪.重提“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学术研究,2009,(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