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萧红女性主义创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性别角度对萧红的创作进行分析研究。萧红的女性主义创作主要通过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消解与批判,和建构能够体现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生理特征的文学体式两个方面来完成。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上篇分析萧红作品中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批判与消解,为后文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打下基础;下篇运用女性主义文本建构理论,从叙述角度、文体语言、题材三个方面分析与总结了萧红在女性主义文体与题材创作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萧红作品不同层面的分析,希望能从整体上把握萧红的女性主义创作。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feminism,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by Xiao Hong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gender point of view in this paper. Xiao Hong's feminist creation has come into being by destruc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culture in which man i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nd conceiving a new literature style 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st culture, mentality and physiology are embodied.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destructing and criticizing the androcentrism in Xiao Hong's creation is analyzed, 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of conceiving a new literature style; in the second part, based on the feminist text-constructing theory, the contributions achieved by Xiao Hong to the feminist creation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depiction style, language style and theme. By analyzing Xiao Hong's works in different aspects, this paper is to comprehend Xiao Hong's feminist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more deeply.
引文
[1]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第2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 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第19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 鲁迅:《坟·灯下漫谈》,《鲁迅杂文全集》,第69页,河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4] 鲁迅:《坟·杂忆》,《鲁迅杂文全集》,第72页,河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5] 茅盾:《<呼兰河传>序》,《文学人生》,第321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 张抗抗:《我们需要两个世界》,《文艺评论》,第59页,1986年第1期
    [7] 王逢振:《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第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第15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25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 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第391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 皇甫晓涛:《萧红现象》,第3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 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29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3]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4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 萧红:《汾河的圆月》,《萧红小说全集》,第250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5]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第18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 萧红:《初冬》,《萧红文集》,第54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7] 萧红:《呼兰河传》,《萧红小说全集》,第550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8] 萧红:《后花园》,《萧红小说全集》,第322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9] 王观泉编:《忆萧红》,第6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981年版
    [20] 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杂文全集》,第829页,河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 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高山仰止》,第10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2] 葛浩文:《萧红评传》,第144页,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3]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二卷,第55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 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见王观泉编:《怀念萧红》,第3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5] 萧红:《呼兰河传》,《萧红小说全集》,第497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6] 海伦娜·西索:《美杜沙的笑》,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9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7] 弗吉尼亚·伍尔夫语,见[英]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陈彩霞、林树明译),第39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8] 赵园:《论小说十家》,第217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9] 萧红:《呼兰河传》,《萧红小说全集》,第497—498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30] 萧红:《呼兰河传》,《萧红小说全集》,第497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31] 海伦娜·西索:《美杜沙的笑》,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1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2] 刘禾:《重返<生死场>:妇女与民族国家》,见李小江编:《性别与中国》,第76页,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33]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吴晓明译),第1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4] 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伍尔夫随笔集》,第180页,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35] 刘慧心,松鹰:《落红萧萧》,第28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萧红小说全集》(上、下),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萧红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萧军:《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王观泉编:《怀念萧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葛浩文:《萧红评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6.季红真:《萧红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7.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刘慧心,松鹰:《落红萧萧》,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版
    10.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1.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西慧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者批评》,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铸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6.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17.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赵园:《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9.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吴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