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刘熙载《艺概》及其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刘熙载(1813—1881)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文艺批评著作《艺概》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体文艺的理论著作。刘熙载除了在文艺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学创作收录在《昨非集》中,本文即以刘熙载的《艺概》和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
     《艺概》包括六个部分:
     《文概》作为《艺概》的首篇,具有一定的总纲性质。刘熙载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文概》论述了我国从先秦至唐宋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对传统的诸如“明理与言情”、“断与续”等散文文法有很详备的阐述;此外还有不少有关如何品评和学习前人的意见。
     《诗概》首先通过与散文的比较,辨明了诗歌的文体特点,然后提出知人论世、“识曲宜听其真”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很多诗歌创作手法,论述了兼容并蓄的诗歌风格理论。
     《赋概》首先阐明了赋的起源、流变及体用,其次分析赋中的“物我关系”,论述了赋的铺排艺术与艺术形象的构造,最后分析了赋品与人品的一致性关系。
     《词曲概》详于论词,略于论曲。开篇“尊词体,辨正、变”,以“词三品说”为论词极则;继而论述了词“含蓄与寄托”的表达艺术与其它创作手法,阐述了词的艺术风格问题。篇末在与词的对比中,简要谈论了曲的艺术特色、创作技法等。
     《书概》受《周易》中有关“象”与“意”思想的影响很大,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初步构建了我国古代书法的大系;阐述了刘熙载对于书艺风格的看法,总结了诸多书艺创造理论,尤其是草书法度。
     《经义概》强调“文行并重”,表现出值得肯定的批评眼光与研究方法,其中关于经义自身产生、发展的论述有较高的认识作用,不过最有价值的是文中精微而具普遍意义的写作理论。
     刘熙载《昨非集》中收录的文学创作分别为寓言集《寤崖子》和文、诗、词(附曲)各一卷。
     《寤崖子》中的一部分寓言表现出刘熙载的儒家思想和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性格,另一部分寓言富有教育和讽刺意义。在艺术上,《寤崖子》善于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事例来说明道理,善用对比,擅长讽刺,也经常化用前人寓言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但是在立意上都有创新。
     刘熙载的散文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在篇幅上普遍较短。主要可分为论说和记述两大类,其中还有专门谈论散文理论的文章。他的散文理、情并重,对于前人有不少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的创新。
     刘熙载的诗歌主要可分为说理诗、记游诗、纪行诗、述怀诗、交游诗和论诗诗六大类,涉及的题材很广。刘熙载的诗情真意切,都是有感而发。在表现方式上主要采用了寓义于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
     刘熙载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描写隐逸生活,旅愁乡思,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词的艺术手法以及社会民生问题。刘熙载的词清新自然,体现出豪放和婉约相结合的特点,在清代词坛上体现出独特的面貌。他的曲作较少,表现出流畅自然的特点。
Liu Xizai (1813-1881) was China's well-known scholar,literary theorist and educatorof late Qing Dynasty (1644-1911).The Summary o fArts,his literary review,was anothertheoretical work that expounds on all forms literary works following The Literary Mindand Carving of Dragons by Liu xie.
     Apart from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literary theory,Liu Xizai also had greataccomplishments in literary writings.His literary works,the Summary of Arts and hisliterary writings,are collected in Zuo Fei Ji,which is what this paper intends to deal with.
     There were six parts in The Summary of Arts:
     As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The Summary of Prose had an attribute of guidingprinciples.Liu Xizai both had the idea of learning from the class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mind of Lu Jiuyuan and Wang Yangming.The essay had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evolution of prose and traditional theories such as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argument,break and continuation etc.Besides,there were good opinions about how to comment onand learn from the predecessors.
     By comparison with prose,The Summary of Poem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Chinese poems.Liu Xizai posed the viewpoint of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by knowing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He also summarized many writing methods about poem andexpounded on his compatible theory of artistic style.
     In The Summary ofFu,Liu Xizai first elaborated on the origin,evolution,and natureof Fu,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world and oneself.He alsodiscussed the art of narrating in detail and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image.At last,Liu Xizaianalyzed the concordance of one's moral standing and quality of his works.
     In The Summary of Ci,Liu Xizai made detailed analyses of Ci.On the contrary,hisanalyses of Qu were simpl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say,Liu Xizai put special emphasison the status of Ci.He consider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Ci.In addition,Liu Xizaidiscussed the writing skills and some essential factors in writing such as character,word,temperament and so on.He also expounded on the artistic style of Ci.At the end,bycomparing Qu with Ci,Liu Xizai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writing skills of Qubriefly.
     The theory of image and connotation had deeply influenced Liu Xizai's thought ofcalligraphy.H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and system of Chinese classical calligraphy.Meantime,Liu Xizai expressed opinions about artistic style of calligraphy.At last,Hesummed up writing skills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calligraphy,especially of cursive hand.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Summary of Jingyi is Eight-part Essay.Liu Xizaiemphasized the same importance of one's works and moral character.The criticism andresearch method were appropriate.Liu Xizai's perspective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Jingyican help us understand it better.The top valuable part in the essay was the theory aboutwriting skills.
     Literary works collected in Liu Xizai's Zuo Fei Ji include the fable anthology Wu YaZi and a volume of proses,poetry and Ci,Qu.
     Some of the fables in Wu Yazi embody Liu Xizai's Confucian ideas,indifference tofame and wealth as well as pursuit of freedom while others are instructive and satirical.Interms of the art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Wu Ya Zi is characterized by reasoning withscenarios and examples commonly seen in life,ingeniously using contrast and satire,andcreating themes out of fables of its predecessors and stori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Liu Xizai's pros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rich in content and generally short.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i.e.didactic and narrative proses,of whichthere are special articles about the theory of prose.His proses place equal emphasis onreasoning and empathy.While there is much imitation of previous works,lots ofinnovations can also be found in Liu Xizai's proses.
     Liu Xizai's poems fall into six categories,namely,didactic poems,travel poems,poems on horseback,poems on social intercourse,and poems in poetry review,covering awide range of topics.Liu Xizai's poems deal with feelings and sentiments triggered inreal life.Main techniques adopted are implying morals by appealing to sentiments andeliciting empathy through reasoning.
     Liu Xizai's Ci mainly deal with life as a recluse,melancholy and homesickness onjourneys,sentiments and reflections on life,the art of Ci,and problems concerningsociety and livelihood.In style,they are natural and unassuming,reflecting a combinationof graciousness and wildness,which is unique in the field in the Qing Dynasty.The fewQu created by Liu Xizai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natural flow.
引文
1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十一, 民国三十二年刻本。
    2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清光绪十年刻赌棋山庄全集本。
    3 徐北辰:《刘熙载论唐宋八大家》,《晨报》(上海),1935年7月23日。
    4 夏敬观:《刘融斋诗概诠说》,《同声月刊》,1941年11月-1942年3月。
    5 李长之:《刘熙载的生平及其思想——十九世纪的一个文艺批评家》,《青年界》(新)第1卷第4期(1946年4月)。
    6 黄海章:《评刘熙载的〈艺概〉》,《中山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
    7 佛雏:《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初探》,《江海学刊》,1962年第3期。
    8 邱世友:《刘熙载的词品说》,《学术研究》,1964年第1期。
    1 王世德:《刘熙载〈艺概〉中辩证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 董运庭:《从〈寤崖子〉看刘熙载及其美学思想深层结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3 姚文放:《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简论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学术月刊》,1988年第1期。
    4 张郁明:《刘熙载书法体系引论》,《书法研究》,1989年第3期。
    1 佛雏:《刘融斋与王静安——两家诗说比较札记》,《扬州学派研究》,扬州师院学报编辑部1987年。
    2 腾福海:《“寄言”说与〈艺概〉的艺术本质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艺概〉的“寄厚于清”论——刘熙载“寄言”说研究之二》,《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3 殷光熹:《刘熙载楚辞论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 傅勇林:《文脉、意脉与语篇阐释——Halliday与刘熙载篇章理论之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1期。
    2 雷恩海:《〈文心雕龙〉与〈艺概〉》,《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 董运庭:《刘熙载与20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命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 李清良:《从〈艺概〉看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5 张维昭:《论刘熙载文学思想的儒道互补》,《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6 詹志和:《好借禅机悟‘文诀’——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7 胡可先:《刘熙载论李白绎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8 熊曲:《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9 杨抱朴:《刘熙载行迹考》,《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10 杨抱朴:《刘熙载与齐学裘的交游》,《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1 分别见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2008年第1期、第2期、第3期。
    1 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397页。
    2 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761页。
    1 曹东《刘熙载及其诗歌简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 莫立民《一位别具气质的作家——刘熙载诗词创作平论》,《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 刘彦辉:《刘熙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10卷增刊。
    1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敬孚类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2 《刘松龄传》,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卷十四, 《中国地方志集成》,阿克当阿等纂修,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836页。
    3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敬孚类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4 刘熙载:《如皋卢孝子》,《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0页。
    5 沈祥龙《左春坊左中允刘先生行状》,《乐志簃文录》卷四,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1 刘熙载:《忆师训》,《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0页。
    2 刘熙载:《忆解春卿先生赠句》,《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3 刘熙载:《查芙波先生借梵书》,《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4 刘熙载:《答问海子池》,《昨非集》卷二, 《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4页。
    5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7页。
    1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8页。
    2 刘熙载:《寤崖子传》,《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5页。
    3 刘熙载:《入上书房》,《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0页。
    4 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春在堂杂文》四编卷三,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5 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中华书局1977年,13158页。
    6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7 刘熙载:《京寓秋日寄友》,《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2页。
    1 《刘熙载传》,《兴化县志》卷十三,《中国地方志集成》,梁园棣等修,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10页。
    2 胡林翼《胡林翼奏议》卷四十,民国二十五年大东书局铅印胡林翼全集本。
    3 刘熙载:《始至山西闻歌》,《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5页。
    4 刘熙载:《汾河柳》,《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5页。
    5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敬孚类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6 沈祥龙《左春坊左中允刘先生行状》,《乐志簃文录》卷四,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7 沈祥龙《左春坊左中允刘先生行状》,《乐志簃文录》卷四,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1 陈澧《送刘学使序》,《东塾集》卷三,清光绪十八年菊坡精舍刻本。
    2 刘熙载:《寤崖子传》,《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5页。
    3 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中华书局1977年,13159页。
    4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敬孚类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5 俞樾: 《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 《春在堂杂文》四编卷三,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6 刘熙载:《寤崖子传》,《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5页。
    7 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李平书七十自叙藕初五十自述王晓籁述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6页。
    1 唐德刚编译:《胡适口述自传》,《胡适全集》第18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69页。
    2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64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8页。
    4 刘熙载:《寤崖子传》,《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5页。
    5 刘熙载:《释师》,《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5页。
    1 《论语·宪问》,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89页。
    2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8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9页。
    4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9页。
    5 刘熙载:《古桐书屋札记》,《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24页。
    6 《论语·述而》,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2页。
    7 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中华书局1977年,13158-13159页。
    8 赵尔巽等:《清史稿·儒林传》,中华书局1977年,13159页。
    9 沈祥龙《左春坊左中允刘先生行状》,《乐志簃文录》卷四,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10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31页。
    1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5页。
    2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5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36页。
    4 刘熙载:《古桐书屋札记》,《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35页。
    5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17页。
    6 刘熙载:《戏为婴儿颂》,《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7页。
    7 《老子·第十章》,《老子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页。
    8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6页。
    1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5-676页。
    2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3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4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0页。
    1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4页。
    2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8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2页。
    4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6页。
    5 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广陵书社2004年,15页。
    1 刘立人.《刘熙载集·前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刘熙载.艺概·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3 《论语·述而》,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3页。
    4 《孟子·公孙丑上》,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71页。
    1 刘熙载:《说文叠韵》,《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67页。
    2 刘熙载:《说文叠韵》,《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68页。
    3 刘熙载:《天元正负歌并序》,《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9页。
    1 刘熙载:《天元正负歌并序·加法》,《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9页。
    1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本章所引《艺概》中语句均来自此书,以下只将具体页码附于引文后,不另作标注)
    2 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172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35页。
    1 刘熙载:《游艺约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51页。
    1 黄霖:《近代文学批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763页。
    1 刘立人:《刘熙载集·前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9页。
    2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6页。
    3 王达津:《散文艺术论——谈〈艺概·文概〉》,《散文》,1981年,第一期,39页。
    1 刘大櫆:《论文偶记》,《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斋论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页。
    1 刘熙载:《游艺约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页,756页。
    1 刘勰著,杨明照校注:《文心雕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07页。
    2 黄云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45页。
    1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7、49页。
    2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4页。
    3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7页。
    4 刘熙载:《游艺约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53页。
    1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2482页。
    2 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880页。
    3 沈德潜:《说诗晬语》,《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87页。
    1 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47页。
    2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341页。
    3 刘熙载:《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5页。
    1 夏敬观:《刘融斋诗概诠说》,《同声月刊》,第一卷第十二号,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出版。
    2 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0页。
    1 刘勰著、杨明照校注:《文心雕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50页。
    2 班固:《两都赋序》,郭邵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44页。
    1 班固:《汉书·艺文志》,大中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78页。
    1 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系辞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35页。
    1 方东树:《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30页。
    1 屈原:《九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8页。
    1 刘歆撰,向新阳等校注《西京杂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91页。
    1 朱彝尊,汪森:《词综·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页。
    2 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888页。
    1 王国维:《人间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05页。
    1 冯煦:《蒿庵论词》,《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词话蒿庵论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0页。
    2 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华书局1962年,2542页。
    1 王国维:《人间词话》,《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31页。
    2 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6、32页。
    1 冯煦:《蒿庵论词》,《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词话蒿庵论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0页。
    2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清光绪十年刻赌棋山庄全集本。
    1 《周易·系辞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48页。
    2 《周易·系辞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48页。
    3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9年,314页。
    4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1年,1122页。
    5 刘熙载:《游艺约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51页。
    1 刘熙载:《游艺约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56页。
    1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30页。
    1 陆游:《示子遹》,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263页。
    1 谢肇淛:《五杂俎》下,中华书局1959年,373页。
    1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32页。
    2 邓云(等):《词曲概·经义概注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3—4页。
    1 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立主脑》,《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4页。
    1 刘熙载.游艺约言[A].刘熙载文集[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759.
    2 齐学裘:《见闻随笔》卷二十五,同治十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3 齐学裘:《见闻随笔》卷二十五,同治十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1 张琢成:《画概·自序》,浦汉明、叶良玉编《张琢成诗文书画集》,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33页。
    1 刘熙载:《昨非集·序》,《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09页。
    2 陶潜著,杨勇校笺:《陶渊明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267页。
    3 刘熙载:《昨非集·序》,《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09页。
    4 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敬孚类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5 刘熙载:《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6页。
    1 刘熙载:《寤崖子自序》,《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1页。
    2 刘熙载:《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5页。
    3 《孟子·滕文公下》,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317页。
    1 刘熙载:《寤崖子·翼名》,《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6页。
    2 刘熙载:《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2页。
    3 刘熙载:《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3页。
    1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页。
    2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页。
    3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5页。
    4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页。
    5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8页。
    6 刘熙载:《寤崖子·解荀》,《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4页。
    7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6页。
    8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46页。
    1 刘熙载:《寤崖子·辨欲》,《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4页。
    2 刘熙载:《寤崖子·辨惑》,《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0页。
    3 刘熙载:《寤崖子·山海经》,《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2页。
    1 董运庭:《从《寤崖子》看刘熙载及其美学思想深层结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2 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春在堂杂文》四编卷三,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3 陈澧:《送刘学使序》,《东塾集》卷三,清光绪十八年菊坡精舍刻本。
    4 刘熙载:《寤崖子·蜀庄》,《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7页。
    1 《庄子·至乐》,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619页。
    2 刘熙载:《寤崖子·巷燕》,《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7页。
    3 刘熙载:《寤崖子·吸灵》,《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8页。
    1 刘熙载:《寤崖子·嘘吸》,《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8页。
    2 刘熙载:《寤崖子·陈仲子》,《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3页。
    1 刘熙载:《寤崖子·飨螳螂》,《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5页。
    2 刘熙载:《寤崖子·荀卿》,《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5页。
    3 刘熙载:《寤崖子·曹参》,《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9页。
    4 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第六册,中华书局1959年,2031页。
    1 刘熙载:《寤崖子·求忘》,《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7页。
    2 刘熙载:《寤崖子·冯妇》,《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2页。
    3 《孟子·尽心下》,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26页。
    1 刘熙载:《寤崖子·虚邑酒》,《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7页。
    2 刘熙载:《寤崖子·无妄》,《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0页。
    1 刘熙载:《寤崖子·鹊占》,《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1页。
    2 邹弢:《三借庐赘谭》卷十一,清光绪铅印申报馆丛书余集本。
    3 刘熙载:《寤崖子自序》,《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1页。
    1 刘熙载:《寤崖子·株拘它》,《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2页。
    2 刘熙载:《寤崖子·鲁叟》,《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16页。
    3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页。
    4 刘熙载:《持志塾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5页。
    1 刘熙载:《寤崖子·邺医》,《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8页。
    2 周祖谟校:《尔雅校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51页。
    1 刘熙载:《寤崖子·市药》,《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28页。
    1 刘熙载:《寤崖子·善戒》,《昨非集》卷一,《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1页。
    2 刘熙载:《文自序》,《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7页。
    3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79页。
    1 刘熙载:《儒论》,《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1页。
    2 刘熙载:《学赞》,《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5页。
    3 《韩非子·显学》,王先慎集解《韩非子集解》卷十九,《诸子集成》(五),中华书局1954年,351页。
    4 刘熙载:《砭吾录序》,《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8页。
    5 刘熙载:《箴言四首》,《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3页。
    1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9页。
    2 刘熙载:《读楚辞》,《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38页。
    3 刘熙载:《阴符经序》,《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9页。
    4 刘熙载:《解愠》,《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9页。
    1 刘熙载:《释师》,《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5页。
    2 刘熙载:《书〈庄子·山木〉篇后》,《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7页。
    3 《刘熙载传》,《兴化县志》卷十三,《中国地方志集成》,梁园棣等修,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10页。
    4 刘熙载:《论文》,《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1页。
    1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7页。
    2 刘熙载:《文章经济赞》,《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6页。
    3 刘熙载:《文喻》,《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1页。
    1 刘熙载:《南归序上》,《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0页。
    2 沈祥龙《左春坊左中允刘先生行状》,《乐志簃文录》卷四,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1 刘熙载:《答人问徐子》,《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1页。
    2 刘熙载:《遣旅愁赋》,《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4页。
    3 刘熙载:《遣旅愁赋》,《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4页。
    1 华世芳:《近代畴人著述记》,清光绪学算笔谈本。
    2 刘熙载:《艺概·文概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页。
    3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7页。
    4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6页。
    5 刘熙载:《艺概·文概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7页。
    6 刘熙载:《题出山图》,《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1页。
    1 刘熙载:《题乘槎图》,《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2页。
    2 刘熙载: 《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8页。
    3 刘熙载:《祭李梅生文》,《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3页。
    4 刘熙载: 《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2页。
    1 刘熙载:《寓东原记》,《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4页。
    1 刘熙载:《论文》,《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1页。
    2 刘熙载: 《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7页。
    3 刘熙载:《广〈论衡·订鬼〉篇》,《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48页。
    4 王充:《论衡·订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215页。
    5 袁昶: 《安般簃集》诗续丙,清光绪袁乐小沤巢刻本。
    1 刘熙载:《寤崖子传》,《昨非集》卷二,《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5页。
    2 《论语·为政》,朱熹集注《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9页。
    3 刘熙载:《诗自序》,《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7页。
    4 齐学裘:《江伊人》,《见闻随笔》卷十九,清同治十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1 葛培岭注译:《诗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201-202页。
    2 刘熙载:《明月吟》,《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8页。
    3 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38页。
    1 刘熙载:《戒农篇》,《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0页。
    2 刘熙载:《偶吟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5页。
    3 刘熙载:《僧属作念佛忏悔偈应以两绝》,《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6页。
    4 刘熙载:《庄子题辞》,《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6页。
    5 《庄子·天下》,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1098-1099页。
    1 刘熙载:《狂者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5页。
    2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太白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62页。
    3 刘熙载:《与万芸卿游惠山》,《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1页。
    4 刘熙载:《登小孤山力倦戏吟》,《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8页。
    1 刘熙载:《与友人游山寺》,《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4页。
    2 王维:《鹿柴》,杨文生编《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35页。
    1 刘熙载:《盛夏过太行》,《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5页。
    2 刘熙载:《交河遇风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9页。
    3 刘熙载:《襄江夜雨》,《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4页。
    4 刘熙载:《客中冬至》,《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2页。
    5 刘熙载:《行近黄鹤楼故址而回》,《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4页。
    1 崔颢:《黄鹤楼》,万竞君注《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2页。
    2 刘熙载:《舟至南昌感滕王阁已毁而作》,《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8页。
    3 刘熙载:《琼州杂诗八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8页。
    1 刘熙载:《京寓秋日寄友》,《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2页。
    2 刘熙载:《得袁瞻卿明府书》,《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3页。
    3 刘熙载:《赠李海门》,《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1页。
    4 刘熙载:《斗室吟》,《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0页。
    1 刘熙载:《鬓初白解嘲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7页。
    2 刘熙载:《忆师训》,《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0页。
    3 刘熙载:《忆解春卿先生赠句》,《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4 刘熙载:《秀庵咏》,《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1页。
    1 刘熙载:《已酉闻故乡水灾》,《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9页。
    2 刘熙载: 《辛酉雪后过大梁见居民避贼者苍黄转徙纷沓于道为两绝以志慨》,《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4页。
    1 刘熙载:《答韩叔起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3页。
    2 韩弼元:《翠岩室诗钞》卷一,光绪二十六年刻本。
    3 刘熙载:《赠成子清回里》,《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3页。
    1 刘熙载:《题杨一丈诗文集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2页。
    2 刘熙载:《与客论诗戏作》,《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7页。
    3 刘熙载:《诗诀》,《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3页。
    4 刘熙载:《游山与友人论诗》,《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4页。
    5 刘熙载:《读寒山诗二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8页。
    6 刘熙载:《论文四首》,《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7页。
    1 刘熙载:《读东坡海外文》,《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669页。
    2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8页。
    3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8页。
    4 刘熙载:《余蔬食者有日矣馆人偶僃野凫供馔食辄伤齿为两绝一以自嘲一以自励》,《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99页。
    1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0页。
    2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2页。
    3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7页。
    4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5页。
    5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6页。
    6 刘熙载:《诗诀》,《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3页。
    7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5页。
    1 刘熙载:《逃荒叹》,《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5页。
    2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1页。
    3 齐学裘:《题刘融斋先生〈昨非集〉》,《劫余诗选》卷二十同治八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4 刘熙载:《双鸟行》,《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68页。
    5 刘熙载:《游山》,《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9页。
    1 刘熙载:《孤驿》,《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8页。
    2 刘熙载:《车中晓望》,《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8页。
    3 刘熙载:《饮故人别业》,《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78页。
    4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页。
    1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5页。
    2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页。
    3 刘熙载:《牡丹死》,《昨非集》卷三,《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85页。
    1 刘熙载:《水调歌头·渔父》,《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2页。
    2 刘熙载:《点绛唇·送行》,《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3页。
    3 刘熙载:《水调歌头·严子陵钓台》,《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2页。
    1 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40页。
    2 刘熙载:《浣溪沙·西山禅院访徐进之》,《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3 刘熙载: 《如梦令·题再到桃源图》,《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5页。
    1 刘熙载:《唐多令·题齐玉谿归不归图》,《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5页。(注:这首词除了收录在刘熙载《昨非集》中,于清代齐学裘的《见闻随笔》和丁绍仪的《国朝词综补》中均有收录,但三处的字句各有少量不同。齐学裘《见闻随笔》卷十九中的原文是: “壮志称蓬弧,先生计不疏。快遨游漫道饥驱。底事欲携仙眷属?寻旧隐,赋归与。 天地是蘧庐,田园未觉芜。且陶然客里琴书。饱看吴山情亦得,便归去,待何如?” 丁绍仪《国朝词综补》卷四十六中原题为《唐多令·题齐玉溪学裘还山图》,词为: “载酒遍江湖,头衔署钓徒。快遨游不为饥驱。底事欲携仙眷属?寻旧隐,赋归与。天地本蘧庐,田园况未芜。且陶然客里琴书。饱看吴山情亦得,便归去,待何如?”)
    2 陶潜著,杨勇校笺:《陶渊明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267页。
    3 刘熙载:《忆秦娥·渡黄河》,《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3页。
    4 刘熙载:《鹧鸪天·旅行》,《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6页。
    1 刘熙载:《浣溪沙·久客》,《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5页。
    2 刘熙载:《菩萨蛮·客梦》,《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7页。
    3 李商隐著,周振甫注:《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14页。
    4 刘熙载:《西江月·太白酒楼》,《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6页。
    5 刘熙载:《点绛唇·送春》,《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3页。
    1 刘熙载: 《浣溪纱·春游漫兴》,《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5页。
    2 刘熙载: 《菩萨蛮·自适》,《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7页。
    3 《庄子·齐物论》,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74页。
    4 刘熙载: 《玉漏迟·与陈茂亭饮酒家》,《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5 刘熙载: 《采桑子·悟世》,《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1 刘熙载: 《虞美人·填词二首》,《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8页。
    2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69页。
    3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3页。
    4 刘熙载: 《望江梅·席上二首》,《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5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1页。
    1 刘熙载:《词自序》,《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1页。
    2 刘熙载:《卜算子·沪上喜雨》,《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8页。
    1 张惠言:《词选序》,《词选续词选》,华夏出版社1999年,1页。
    2 刘熙载:《词自序》,《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1页。
    1 刘熙载:《忆秦娥·渡黄河》,《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3页。
    2 刘熙载:《采桑子·友人望乡信不至》,《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3 刘熙载:《菩萨蛮·客梦》,《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6页。
    4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1页。
    5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14页。
    6 刘熙载:《水调歌头·渔父》,《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2页。
    7 刘熙载:《水龙吟·僧堂读画》,《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6页。
    1 刘熙载:《鹧鸪天·旅行》,《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6页。
    2 刘熙载:《采桑子·友人望乡信不至》,《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3 刘熙载:《玉漏迟·与陈茂亭饮酒家》,《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4页。
    1 刘熙载:《点绛唇·送春》,《昨非集》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03页。
    2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0页。
    3 刘熙载:《曲自序》,《昨非集》卷四附,《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10页。
    1 刘熙载:《山坡羊》二阕,《昨非集》卷四附,《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11页。
    2 刘熙载:《昨非集》卷四附,《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12页。
    3 刘熙载:《艺概·赋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89页。
    4 刘熙载:《昨非集》卷四附,《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12页。
    5 刘熙载:《步步娇》,《昨非集》卷四附,《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712页。
    6 屈原:《九歌·山鬼》,蒋天枢校释《楚辞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65页。
    7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4页。
    阿克当阿等.同治续纂扬州府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陈广忠.淮南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陈文忠主编.文学理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陈少明、单世联、张永义.近代中国思想史略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白居易著,丁如明、聂世美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M].北京:中国书店,1984.
    丁绍仪.国朝词综补[M].清光绪刻前五十八本.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方智范、邓乔彬、周圣伟、高建中.中国词学批评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冯煦.蒿庵论词[M],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词话蒿庵论词[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陈澧.东塾集[M].清光绪十八年菊坡精舍刻本.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邓云、李家才、黄伦生、李民胜注译.词曲概·经义概注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丁福保辑.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葛培岭注译.诗经[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郭嵩焘.郭嵩涛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郭邵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韩愈著,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韩烈文.刘熙载《艺概》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胡林翼.胡林翼奏议[M],民国二十五年大东书局铅印胡林翼全集本。
    华世芳.近代畴人著述记[M].清光绪学算笔谈本.
    黄保贞、成复旺、蔡钟翔.中国文学理论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黄拔荆.中国词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黄霖,吴建民,吴兆路.原人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金学智评注.书概评注[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
    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蒋天枢校释.楚辞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M].十三经注疏[G].北京:中华书局,1980.
    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点校.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
    李商隐著,周振甫注.李商隐选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李白.李太白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李详.李审言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李平书.李平书七十自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李渔.闲情偶寄[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梁园棣等修.中国地方志集成[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刘勰著,杨明照校注.文心雕龙校注[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刘勰著,郭晋稀注译.文心雕龙注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刘立人、陈文和点校.刘熙载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刘歆撰,向新阳等校注.西京杂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刘明今.方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刘世南、刘松来选注.清文选[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G].北京:中华书局,1980.
    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卢善庆.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马亚中、陈国安点校.范伯子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毛公传,郑元笺,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G].北京:中华书局,1980.
    浦汉明、叶良玉编.张琢成诗文书画集[M].沈阳: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33.
    齐学裘.见闻随笔[M].清同治十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齐学裘.劫馀诗选[M].清同治八年天空海阔之居刻增修本.
    齐学裘.见闻续笔[M].清光绪二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钱宝琮.中国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仇春霖主编.古代中国寓言大系[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屈原.九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沈祥龙.乐志簃文录[M].光绪庚子冬文墨斋写刻本.
    沈德潜.说诗晬语[M].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沈善洪,王凤贤.王阳明哲学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陶潜著,杨勇校笺.陶渊明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王气中.艺概笺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王气中.刘熙载和《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王夫之著,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王维著,杨文生编.王维诗集笺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王英志.古典美学传统与诗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萧穆.敬孚类稿[M].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徐世昌.清儒学案[M],北京:中国书店,1990.
    徐中玉、萧华荣校点.刘熙载论艺六种[M].成都巴蜀书社,1990.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M],清光绪十年刻赌棋山庄全集本.
    谢肇淛.五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薛正兴点校.刘熙载文集[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徐林祥编.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论文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严迪昌.清诗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严迪昌.近代词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严北溟编写.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扬雄撰,李轨注.扬子法言[M].二十二子[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5.
    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6.
    叶恭绰编.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俞樾.春在堂杂文[M].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本。
    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袁济喜.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张涤云.中国诗歌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M].扬州:广陵书社,2004.
    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张文勋.刘勰的文学史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郑晓华.古典书学浅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郑元注,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G].北京:中华书局,1980.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8.
    邹弢.三借庐赘谭[M].清光绪铅印申报馆丛书余集本.
    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朱彝尊,汪森.词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朱熹集注.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朱彝尊.词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诸子集成[C].北京:中华书局,1954.
    祝余编.中国古代修养寓言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