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保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4年,小额贷款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被引入中国。2000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始试行并推广小额贷款,中国小额贷款发展开始进入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各种已存在的金融手段无法涵盖整个金融市场,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自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开始进行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整的需要,是当前金融市场巨大空间和需求的必然结果。
     小额贷款公司对缓解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尽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符合多方利益,但作为新型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现实中面临着多重法律障碍。如何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找到化解法律障碍的出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文运用宏观分析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分三部分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介绍小额贷款的主要模式入手,以期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背景和基本特征,以此作为下文深入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法律制度的状况,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立法层次低、法律身份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健全、可持续发展障碍等问题。第三部分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长足发展提出相应的法律保障的建议:从法律上健全小额信贷制度,及时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属性;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型问题,应当在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先天优势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将其转制为民营银行;明确我国银监会的监管主体地位,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切实提高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控制水平,推动其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In 1994, the 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s micro-finance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Since 2000, as the main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began to try and promote micro-credi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in China began the formal financial sector-oriented stage. At present, various financial means that have already existed can't contain the whole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Since the end of 2005,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creatively set up several micro-credit organizations as pilot projects in 5 provinces. The emergence of small loan companie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the adjustments made i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and result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market.
     The small loan company produces desirable effects on the relief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inancing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refine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the enforcement of the competition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small loan company meets the interests of multi aspects, but as a new organization, the small loan company has met many legal difficulties in reality. How to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small loan company? How to find the legal outlets?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will doubtlessly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loan company in our country.
     By employing macro-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mall loan company in China.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main micro-credit model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loan companies. And then i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small loan company's establishment and its features, as a basis of the in-depth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begins by describing the current operation and the legal situation of the pilot small loan companies, 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ilot, such as the low level of legislation, the unclear legal status, and the imperfect supervision system, impediment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c. In the third part, possible solutions are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impediments.To improve the micro-credit mechanism in law and complete the clause of the operating, the law will be made to recognize the small loan company as a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as to the problem of transi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mall loan company's congenital advantages, it can be turned into private banks; the CBRC as the regulatory body should be clarified and a flexible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supervision should be built so as to develop the small loan company better and faster and to ensure its continued healthy operation.
引文
1杜晓山、孙若梅:《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载《财贸经济》,2000年第7期。
    2引自http://www.gramee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6&Itemid=175,2010年5月20日访问。
    3林高:《穷人银行家尤努斯》,载《世界知识》,2006年第21期。
    4王萍:《小额信贷在孟加拉乡村的成功启示》,载《中国人大》,2009年10月25日。
    5孙鹤、朱启臻:《国外小额贷款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载《世界农业》,2007年第2期。
    6刑早忠:《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载《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7夏燕:《小额贷款,浙江试水冲动》,载《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15期。
    8徐滢:《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研究——微型科技企业和农户融资新渠道》,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
    9朱卫平、戴红霞:《规范民间借贷的几点法律思考》,http://bond.stockstar.com/JL2009010500000585.shtml,2010年5月22日访问。
    10吕律:《浙江:民间借贷机构浮出水面——全国首部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出台》,http://www.zjaic.gov.cn/zjaic/jrgs/gskx/200807/t20080728_65691.htm,2010年5月22日访问。
    11王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路径探析》,载《特区经济》,2009年7期。
    12王婧茹、李桂兰:《新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首批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载《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6期。
    13柴颖:《金融安全视角下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第8期。
    14李晓龙、陈皓:《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法律思考》,载《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6期。
    15曹妹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法律缺失与立法建议》,载《2010年管理论丛与技术研究专刊》。
    16刘维红:《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载《黑龙江金融》,2008年第2期。
    17张丹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路径选择》,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第11期。
    18邢早忠:《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载《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19何广文:《“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特征与创新》,载《银行家》,2006年第8期。
    20《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第三条,2009年5月18日出台。
    21王传刚:《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障碍与克服路径》,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2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载《西部金融》,2009年第11期。
    23邢早忠:《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载《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24蔡伟:《关于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载《金融实务》,2009年第7期。
    25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26孟祥林:《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转轨村镇银行的对策选择》,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5卷第4期。
    27《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6月9日发布。
    28戴鸿广、蒋琳、潘文娣:《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载《海南人大》,2009年第9期。
    29范满志:《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载《华北金融》,2009年第9期。
    30李芮:《小额贷款公司路在何方?》,载《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第5期。
    31张珅:《开放民间金融的法律思考》,载《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32柴颖:《金融安全视角下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第8期。
    33董琪、兰新:《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11期。
    34陈颖、王胜邦:《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载《新金融》,2006年第7期。
    35余羚:《关于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载《社科纵横》,2008年第6期。
    [1]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孟加拉]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孙若梅等.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张世诚.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释义[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张丽敏.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研究和探索[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9]吴宝国.扶贫模式——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杜晓山.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2]程恩江,刘西川.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3]张杰.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4]张学森.金融法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5]徐孟洲.金融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丁邦开,周仲飞.金融监管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吴志攀.金融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李有星.商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朱崇实.金融法教程(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0]李有星.金融法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1张世春.小额信贷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7).
    [2]杨大楷,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07(3).
    [3]张绍瑞.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J].中国金融,2006(14).
    [4]何广文.“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特征与创新[J].银行家,2006(8).
    [5]张艳君,汪芹.浅谈小额信贷国内外发展状况[J].金融经济,2007(3).
    [6]张丹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
    [7]胡聪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及其控制——基于平遥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索,2008(1).
    [8]孙鹤,朱启臻.国外小额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7(2).
    [9]刘维红.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8(2):47.
    [10]刘钟钦等.小额信贷及在我国的实践综述[J].农业经济,2006(6).
    [11]党春芳.农村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9(1).
    [12]张小倩.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及建议[J].经济论坛,2008(23).
    [13]宋克玉.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北方经济,2008(20).
    [14]焦瑾璞.探索发展小额信贷的有效模式[J].中国金融,2007(2).
    [15]王学.小额贷款先天不足[J].管理与财富,2008(8).
    [16]丁红萍.小额贷款公司的新机遇[J].江苏农村经济,2008(9).
    [17]胡战勇,谢华模,谢文君.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制度缺陷与政策修正[J].武汉金融,2009(4)
    [18]黄蕊.从国际经验考察中国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进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
    [19]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观察,2004(8).
    [20]茅于轼.为什么小额贷款必须是高利率的?[J].农村金融研究,2007(3).
    [21]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课题组.格莱珉:制度安排与运作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07(10).
    [22]贾晨.浅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及发展建议[J].经济师,2009(4).
    [23]谢玉梅.国外小额信贷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7(5)
    [24]陈华,李启航.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7(4).
    [25]霍楠.我国小额信贷产业发展之路[J].中国经贸,2009(4).
    [26]曹凤岐,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J].金融市场,2008(9).
    [27]兰桂华,吴树华.农村小额信贷:以金融手段反贫困的国际考察与借鉴[J].财政与金融,2007(5).
    [28]张学忠.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0-51.
    [29]张转方.农村信用建设与小额贷款[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30]孔德婧,肖潇.求解中国商业性小额信贷发展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31]张忠军.论金融法的安全观[J].中国法学,2003(4).
    [32郑曙光.小额贷款公司存设的法律价值和制度选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3]夏启明,马福军.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及法律规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4]余羚.关于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08(6).
    [35]王平.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J].中国金融,2007(3).
    [1]章芳芳.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预警与控制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彭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之法律保障[D].湖南:湖南大学,2009.
    [3]朱江.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