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岗位薪酬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岗位薪酬是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因提供劳动和劳务而获得的报酬,岗位薪酬设计是基于岗位设计薪酬。论文针对岗位薪酬如何设计展开讨论,主要思路是在岗位科学设置和岗位类别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员工能力评定,结合薪酬调查分析,对不同的岗位序列的薪酬进行分别设计。
     论文——岗位薪酬设计研究是在传统级别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出于对目前企业薪酬管理现状研究的前提下提出的。论文主要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在理论方面探讨了与岗位薪酬设计相关的传统理论以及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岗位薪酬设计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岗位薪酬和岗位薪酬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岗位薪酬的构成以及设计原则、影响因素及设计思路和基本流程分别作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实际操作方面,详细阐述了岗位薪酬设计的流程操作,对不同岗位序列的薪酬设计要点作了具体分析。
     论文融合了岗位管理和与薪酬相关的理论,立足于目前企业内部岗位管理和薪酬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对岗位薪酬设计进行分析和探究,目的在于能对企业薪酬设计者有一定的实践借鉴作用。
Position compensation means that employees obtain compensation because of working in their position.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is designing compensation on the basis of position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is a discussion on about how to design position compensation.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position setting and position sort classifying, through position analysis, position appraisal and employee ability appraisal, compensation researching and analysis, designing position compensation separately.
    This dissertation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reform of traditional rank salary system, and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presently study of enterpris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It is a systematical study on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with both the positivism analysis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relative classical theory and new compensation theory which is studied by academy and enterprise presently.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defining position compensation and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It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major idea and design process. In the positivism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analyzing different positions' compensation design concretely.
    This dissertation is a study on position compensation design with sorts of theory of position management and the compensation, established in the fact of position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design in the enterprises. It aims to make practical function for managers.
引文
1.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第一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林泽炎,3P模式,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黄宪仁,目标管理实务,第一版,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4.George T,Milkovich Jerry M.Newman,Compensation(Sixth Edition),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约翰·E·特鲁普曼,薪酬方案,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7.彭剑锋主编,饶征、欧阳晖著,职能工资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张艳芳,DCMC公司薪酬方案设计,硕士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2
    10.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1.熊艳云,广州南方科技公司开发中心——激励机制改革之探讨,硕士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2
    1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3.李莉,企业岗位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3
    14.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孙剑平,薪酬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视觉的耦合分析,第一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6.郑大奇、王飞翔,薪酬支付的艺术,第一版,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17.叶向峰、黄杰、张玲、孟庆波,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第一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8.冉斌、王清、蔡巍,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9.余凯成,陈维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0.卢福财,人力资源经济学,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1.李爱梅,肖胜,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第一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2.汪安佑,曾宝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第一版,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3.张建国,基于战略的薪酬体系设计模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38-40
    24.张建国,基于绩效的工资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2):45-46
    25.田效勋,薪酬模式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2):43-48
    26.赵一虹,换个最IN的薪酬设计——宽带薪酬的引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1):30-31
    27.赵一虹,解开—岗—薪死结——国内企业宽带薪酬设计指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1):32-33
    28.朱柏禧,薪酬激励不等于金钱激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1):39-40
    29.杨东涛、朱武生,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7):9-12
    30.于雅楠,史桦鑫,基于宽带思想的薪酬体系应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0):46-50
    31.王东晖,如何激励研发人员,中外管理,2003(11):41-42
    32.刘昕,宽带薪酬: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形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4):50-51
    33.邬金涛,邵单,员工激励的新菜系——薪酬自助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2):47-48
    34.谢礼珊,战略薪酬制度设计,上海企业,2002(4):27-30
    35.陈英如、张庆武,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分析,现代企业,2003(1):13-14
    
    
    36.刘颖,走出薪酬激励困境,通信企业管理,2003(9):56-57
    37.余功钰,薪酬激励的不公平性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9):48-49
    38.樊钱涛,如何运用薪酬激励员工,中国劳动,2003(3):27-28
    39.邢伟、王挺,薪酬管理创新的动因,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5):22-23
    40.罗慧生,企业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经营与管理,2002(12):37-38
    41.温春玲,分析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6):19-22
    42.叶向峰、黄杰、张玲、孟庆波,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第一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43.王贞,管理心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44.魏杰,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第一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4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6.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7.涂台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8.自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9.张建辉,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第一版,北京: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2
    50.萧鸣政,工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版,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51.吴培良,组织设计与运作,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52.岗位劳动评价技术与方法编写组编写,岗位劳动评价技术与方法,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53.萧鸣政,工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版,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54.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5.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第一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6.郭咸纲,G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经典,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57.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8.赵曙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第一版,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59.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0.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1.孙庆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6):13-14
    62.唐翰岫、罗炜、唐元虎,企业整体绩效考评体系之研究,2000(6):48-31
    63.戴良铁,绩效考核方法介绍(一)绩效考核概要,中国劳动,2000(7):36-37
    64.戴良铁,绩效考核方法介绍(二)绩效考核的标准,中国劳动,2000(8):27-30
    65.陈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2):28-34
    66.赵日磊,绩效管理,管理者应演好四个角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2):35-36
    68.顾琴轩,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2):78-82
    69.刘胜会、程乐砚,激励性工资计划与员工业绩管理,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7):24-26
    70.郭京生,系数法在企业工资标准测算中的应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6):36-37
    71.何燕珍,美国企业薪酬发展的新趋势——整体型薪酬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5):58-60
    72.苏然、叶龙,薪酬的“质”“量”分析,铁道经济研究,2003(1):42-44
    73.王式华,精打细造薪酬杠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2):49-52
    74.赵拥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管理,经济论坛,2003(16):27-28
    75.孙健敏,国内薪酬调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5):48-50
    
    
    76.陈顺安、刘杨军,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航天工业管理,2002(4):36-38
    77.东彦宝,关于薪酬体系的设计,内蒙古煤炭经济,2002(3):59-61
    78.王悦,如何正确运用奖金分配制度,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2):27-27.
    79.林泽炎,3P模式:规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12):15-17
    80.林泽炎,企业如何建立岗位工资制度,中外企业文化,2001(9):49-50
    81.林泽炎,绩效考核设计,职业,2003(11):4-5
    82.李严锋,对绩效薪酬的重新认识,经济问题探索,2001(6):68-30
    83.李嘉华,“岗位工资模块”分解法,管理科学文摘,2000(5):42-43
    84.Michael Heylin,Salaries &jobs,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Washington Nov 25,2002
    85.(美)彼得·圣吉,第5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一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6.(美)彼得·圣吉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一版,东方出版社,2001
    87.托马斯·B·威尔逊,薪酬框架,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88.罗布·戈菲等,人员管理,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9.(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0.(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1.(美)康妮·格来泽、芭芭拉·斯坦博格·斯马雷,海豚式管理,第一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92.(美)罗伯特·赫勒,激励员工,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3.(美)恩尼斯特丁.麦克米科,安鸿章(译),工作岗位分析的方法与应用,第一版,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1
    94.(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一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95.(美)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6.(美)劳伦斯S·克雷曼(Lawrence S Kleiman),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7.安妮·布鲁斯詹姆斯·S·伯比顿(美),员工激励,第一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98.(英)加里·阿什沃思,整合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99.(美)Gary Dessler,HumanResource Management,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00.(日)山田森一,人力资源运筹战略,汉宇出版有限公司,第一版,北京:1993
    101.(美)Stephen P.Robbins,Mary Coultar,管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2.(美)Stephen P.Robbinsr,组织行为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
    103. 52. Marc J. Wallace, Jr., Charles H. Fay, Compens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ss. PWS_Kent Pub. Co. , c19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